-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02
2018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02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 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 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玄感,司徒素之子也。好读书,便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 初拜郢州刺史,到官,潜布耳目,察长吏能不。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自以累世尊显,在朝文武多是父之将吏,复见朝纲渐紊,帝又猜忌日甚,遂与诸弟潜谋废帝。及从征吐谷浑,玄感欲袭击行宫。其叔慎谓玄感曰:“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玄感乃止。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时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城。玄感乃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谬称护儿失军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阳县,闭城大索男夫,以讨护儿为名,有众且一万,将袭洛阳①。民部尚书樊子盖等勒兵备御临清关,玄感遂于汲郡南渡河,数日,众至十余万。玄感每誓众曰:“我身为上柱国,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众皆悦。 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自关中来援东都,乃悉众决战。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毙,玄感稍却。前民部尚书李子雄曰:“东都援军益至,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此亦霸王之业。”玄感遂至弘农宫,留攻之。三日城不下,追兵遂至。玄感一日三败,独与十余骑窜林木间。至葭芦戍,玄感独与弟积善步行,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 (删节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洛阳:隋唐以洛阳为东都。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好读书,便骑射 便:适宜。 B. 察长吏能不 不:同“否”。 C. 复见朝纲渐紊 紊:混乱。 D. 趣平壤城 趣:奔赴。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玄感以国家大义为重的一组是(3分) ①遂与诸弟潜谋废帝 ②玄感乃止 ③玄感遂欲令帝所军众饥馁 ④富贵无所求也 ⑤此亦霸王之业 ⑥我不能受人戮辱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杨玄感的叔叔杨慎曾提醒杨玄感不要谋反。杨慎认为,当时士人内心还崇尚忠诚不二,国家也没有灾祸,谋反的时机未到。 B. 杨玄感黎阳谋反表现了他机智果敢的品质。在黎阳督办运粮时,他故意滞留粮食,又伪称来护儿谋反,毅然聚众起兵。 C. 杨玄感因听信了李子雄的建议而兵败。他依照李子雄的建议进军关中,结果在弘农宫攻城不克,一日三败,最终身死人手。 D. 杨玄感死后,他的尸体受到了残忍的对待。他的头颅被送到了皇帝所在之处,尸身在洛阳集市陈列三天,后又被碎割焚烧。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有善政及脏污者,纤介必知之,往往发其事,莫敢欺隐。 (2)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8~9题。 行舟值早雾 伏 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①,行舟迷溯沿②。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8. 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 (5分) 9. 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诸葛亮《出师表》)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 。 (李白《蜀道难》)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启功:皇族书画家 启功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代孙,生于帝制消亡后的1912年7月。他后来不愿再姓爱新觉罗,自称姓“启”名“功”,在他看来,“爱新觉罗是一个姓,它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启功最早拜画家贾羲民为师学习书画鉴赏,获得了很多书画鉴定方面的知识。溥心畲和齐白石则是对启功影响更大的两位老师。溥心畲算起来是启功曾祖辈的人物,在指教启功学画时,他总是严厉督促启功作诗,使启功硬着头皮学写诗并不久就掌握了作诗的方法。启功的一位远房叔祖与齐白石相识,后来他把启功推荐给了齐白石。齐白石对启功的才华十分欣赏,有时启功几天没来,他就不住念叨:“那个小孩儿怎么老没来?”在齐白石门下,启功的绘画技艺有了长足进步。 1938年,启功执教辅仁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7年,在校长陈垣主持下,评议新增教授人选,启功在会上全票当选为教授。不过启功很快就被划为“右派”,两年后,启功才被“摘帽”①。“文革”中大字报②的出现,让启功的书法技能有了用武之地,他平时就在北师大负责抄大字报,边抄边聊,反而挥洒自如。启功回忆说,那段时间是他“书法水平长进最快的时期”。后来,启功被调到中华书局编辑部工作。借助身为满族贵族而对清朝典章了然于胸的优势,他为《清史稿》厘清了清朝入关前的制度,校正了书中复杂的人名。 1982年,启功被聘为北师大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生导师,两年后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高校最早的一批博导,但他对此并不放在心上,“我不知道什么‘博导’,只知道‘果导③’。”他说,“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不是‘博导’,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启功常常是一碗面条、几根黄瓜再拌点炸酱就算一顿饭,但他帮助别人时毫不吝啬。1991年11月,他在香港举行义卖展,义卖所得163万元全部捐给了北师大,作为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启功没有用自己的名义命名这笔奖学金,而是用恩师陈垣“励耘书室”中的“励耘”二字,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金”。 启功能获得世人的尊敬,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他不只是书好,画好,诗好,在古典文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佛学、敦煌学、文物鉴定学等方面也卓有建树。20卷的《启功全集》前10卷为著述,包括诗词创作、讲学、口述历史等内容;后10卷为书画作品,汇集了他创作的册页、成扇、手卷、横幅、立轴等作品。对于书法,启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自己的字没有“芯儿”,刘宗汉却认为启功的书法“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书界评启功的 “启体”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启功的画也极见传统的功力,勾勒皴染,无一笔不见功力,空灵淡雅之中,颇饶秀丽超逸之美,与其书法具有同样的美学风格。 在启功自己看来,他是“字不如画,画不如文物鉴定”。他曾受聘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门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次,几位台湾客人拿来一幅溥心畲的小楷手卷,启功初看时说了一声“好”,但马上发现:“这个东西是复制品!”随即解释:“民国时期生产不了这么长的纸!当初,这个手卷是用两张纸接起来的,两张纸中间该有‘接缝儿’,现在‘接缝儿’没有了。”他曾看到一家书画店在卖“他的字”,身边有人问他:“这是您写的吗?”他笑着说:“比我写得好。”但一会儿又改口:“这是我写的。”后来他告诉朋友:“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这些假字都是些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一种谋生手段,我不能砸他们的饭碗。” 2005年6月30日,启功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93岁。他生前曾有诗道,“开门撒手逐风飞,由人顶礼由人骂”,这位末世皇族书画家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 (摘编自《文史参考》) [注]①摘帽:指去掉“右派”的身份。②大字报:“文革”期间张贴的政治性墙报。③果导:即果导片,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启功出生于清王朝灭亡后,他不愿姓爱新觉罗是因为他认为姓氏的荣辱要受政治的摆布,而他对政治并不关心甚至反感。 B. 启功将义卖所得的钱捐献作为奖学金,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北师大的热爱和对教育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表现了他淡视名利。 C. 文中多次引用启功的话,这不仅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和表述的生动性,还表现了启功的性格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本文撷取了启功人生各个时期里不同生活的片段,通过叙述他的事迹和成就,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表达了作者的感受。 E. 末段引用启功生前写的诗句,照应了上文启功“诗好”的说法,表现了他谦虚的品质,印证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 (2)启功的“真才实学”直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启功成为一位“皇族书画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4)启功对假冒他的名字写“假字”的人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事情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对李女士的经历已经有了一知半解,下面我们再听听李女士在这之后的离奇遭遇。 B. 叙利亚国内局势越来越紧张,内战阴云笼罩大地,大批难民在冬天已经到来的寒风中奔向遥相呼应的邻国。 C. 与人交往需要彼此坦诚,那些胸中无数的人不仅会在交往中受到更多排斥,甚至有可能被团队彻底边缘化。 D. 《金融邮报》认为,印度明知本国在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没有受到歧视,却不愿 投桃报李去善待外来投资者。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美国批评中国是虚伪的。 B. 市妇联要培训免费月嫂。 C. 大唐热力全力抢修故障。 D. 东北虎男篮内外援齐了。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闯王李自成焚烧紫禁城时,也烧毁了一座古建筑——承天门。 , , 。 , 。 ,成为国家的象征而闪耀在以后中国历史中的每个重要瞬间。 ①它应该享有牌坊“六柱五间楼式”的最高规格 ②以城楼面目出现的天安门从此取代“牌坊”承天门 ③并添加了“国泰民安”的寓意,更名“天安门” ④承天门是一座木牌坊 ⑤明亡后,清顺治帝下令在原址重建承天门 ⑥有“承天启运”的寓意 A. ⑤②③①⑥④ B. ②④⑥①⑤③ C. ①⑥⑤③④② D. ④⑥①⑤③② 15.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对元曲的鉴赏和研究,现在已经比较容易进行了,而且做这些工作的学人也相当多了。① ,却不是这样。“五四”运动之前,一般读书人阅读、背诵和钻研的,除了启蒙书和《四书》《五经》之外,主要是古文、古典诗词。元曲是怎样一种文学作品,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向来都不屑去了解,② 。当然,偶尔读读元曲,作出评价或赞赏的人,③ ,但那真是凤毛麟角。所以,④ ,根本就不会在学人中发生一点影响。举例来说,明朝韩邦奇把关汉卿赞赏为司马迁,认为他们是同列。但这又有什么用呢?⑤ ?显然不会。 16. 补写下列两幅对联,可以不考虑平仄。(6分) (1)上联: 下联:杜甫咏登高叹国难家愁 (2)上联:黄叶纷纷送秋意 下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次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的最后赛段,塞尔维亚选手伊凡凭借强有力的冲刺最终夺得大赛冠军。但就在当天晚上,大赛裁判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取消伊凡的冠军资格并处以罚款,原因是他冲过终点时做了羞辱他人的不文明手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C “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的说法无中生有。 2. B 强加因果。 3. D 信息嫁接错误和无中生有。 4. A 便:熟习。 5. C “大义”指正道、大原则。⑤是李子雄劝说和鼓动杨玄感的话,⑥是杨玄感不畏赴死与保持尊严的体现。 6. C 杨玄感失败的原因还应该有“追兵遂至”等。 7. (1)那些妥善处理政事和贪污的人,一丝一毫他都一定知道,常常揭发那些贪污的事,没人敢欺骗和隐瞒。(“脏污”、“纤介”、“发”、“其”的指代义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不顾家破族亡,只是要解救天下困苦危机的急难,救百姓的命而已。(“破家灭族”、“但”、“倒悬”、“黎元”各一分,句意1分) 8. 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9. 照应,对比。“氛霭”对应“雾”、“烟”,“空水”对应“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10.(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11. (1)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D、E不得分。 A. “反感”过重,B. “对北师大的热爱”不确切,“将义卖所得的钱捐献作为奖学金”只表现出启功淡视“利”的毫不吝啬,不以自己的名义命名奖学金才是淡视“名”;D.“人生各个时期里”的说法不合文意;E项应是“表现了他豁达的品质”。 (2)学识广博并卓有建树;对清朝的典章制度了然于胸,并借此为编辑《清史稿》做出 了贡献;诗书画三方面均有造诣;书画成就尤其突出;有《启功全集》20卷;书画鉴定水平很高。(答出其中五点才可得满分) (3)要点:严师和名师的指教,自身的努力和勤奋,豁达的态度和谦虚的品质。(每答出一点得2分) (4)从感性的善良(于己)或理性的原则(于人)二者中任意一方面入手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2. D 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友好往来。A.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一般用作与学习或研究有关的谦辞。B.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配合。C. 胸中无数:对事情不了解,没有底;没有把握应付。 13. D A. 表意不明(歧义),B. 语序不当,应为“免费培训”,C.“抢修故障”搭配不当。 14. D 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 15. 答案示例 ①但在“五四”运动之前 ②更谈不上去阅读和评价(赞赏)了 ③也不是没有 ④他们的评价或赞赏 ⑤能让人们去研究(鉴赏)关汉卿(元曲)吗 16. 答案示例 (1)苏轼赋赤壁感清风明月 (2)白雪飘飘迎冬颜 17. 立意参考:小与大,自控,文明,原则,体育精神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