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临漳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清时代农业依然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农业人口依然是帝制国家统治的基本对象,所以“重农抑商”的言论与政策表现都依然存在,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甚至表达得很激烈。但是“农商皆本”的言论已经表达得很清晰,并且愈来愈成为朝野共识;“利商”、“惠商”而非“抑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 明朝初年,曾颁布一系列与商业相关的政策,其中有被误读为抑制商业政策者。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曾谕户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尔宜申明天下庶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明代“游食”,并不等于经商,“庶民各守其业”包括商人继续经商,并非禁止人们经商。其他如初入商业者需有一定规模的资本,坐贾需在营业地占籍等政策,都是从稳定社会成员职业、地域性征,从而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出发的政策,具有抑制商业的实际作用,但并非以抑制商业为最终目标。其次,明初商税并不沉重,大致三十税一,同时对军民婚丧嫁娶所用物品及舟车丝布之类免税。明中期以后,商税名目增多,收税机构增设,税率也有所提高。不过,万历中期矿监税使四出,盘剥商民现象,是出自皇权滥用,并不体现明代基本政策,所以遭到朝野一致反对,并在万历帝死去后立即终止,故在将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作为明朝抑商证据的时候,要注意其复杂性。通明一代,商税趋于由轻到重,但商税总额与社会商业总规模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万历初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税负担更大程度地落实在土地上面,使得一些富商大贾以“无田而免差”,规避大量赋税负担。 相对于商业规模,明代商业税率偏低而非偏高。这种情况,一方面表示明朝政府财税观念仍然盘桓在农本经验之中,没有调整明白;另一方面表示明朝政府并无意于通过高税收压制商业,使之难以发展。清朝人口大幅度增加,商业规模也较明代更为庞大,而且朝廷随着商业税收增加而日益看重商业税收在政府财政中的地位,相应管理制度也从涣散仅取其大意转向精细严格。 明清外贸政策,曾经多受诟病,被一些学者视为“闭关锁国”。然而近年大量研究表明,此种认识,夸大了该时期的封闭性。综合官方、民间、海路、陆路贸易趋势,并考虑到明清时代前所未有的全球贸易对中外经济往来的影响,应视为“有限开放”更为贴切。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清时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但“重商”的呼声已高过“重农”。 B. 清朝商业管理变得精细严格,与商业规模扩大后其财政地位提高有关。 C. 明初的一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是落后不可取的错误规定。 D. 明中期以后,商税加重,万历中期,盘剥商民现象更是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按时间顺序,主要论述了从明到清,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政策、态度。 B. 文章先总领全文,然后具体评析明清商业政策,最后评价明清外贸政策。 C. 文章末段提出的观点新颖:明清并非“闭关锁国”,而是“有限开放”。 D. 文中引用朱元璋的话,表明抑商政策纯属误读及统治者对商业发展的重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利商、惠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是因为“农商皆本”越来越成为朝野共识。 B. 明政府财税观念仍未摆脱农本经验,无意以重税压制商业,故商业税率偏低。 C. 闭关锁国忽略了明清外贸的开放性,实际上明清外贸在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 D. 万历初,赋税负担主要落在土地上,说明农业人口仍为国家统治的基本对象。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A项,“‘重商’的呼声已高过‘重农’”说法错误。原文是“‘农商皆本’的言论已经表达得很清晰”。C项,“是落后不可取的错误规定”理解错误。原文是“都是从稳定社会成员职业、地域性征,从而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出发的政策”可见并非“落后不可取”。D项,“盘剥商民现象更是抑制了商业的发展”说法错误。原文是“故在将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作为明朝抑商证据的时候,要注意其复杂性”。所以选B项。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推理文章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D项,“表明抑商政策纯属误读及统治者对商业发展的重视”错,无中生有,原文不能看出统治者对商业发展的重视。所以选D项。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比如此题D项就是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明清外贸在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言过其实,明清外贸实际上是“有限开放”。所以选C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旅店里只歇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海水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退回到海滩,冲回来又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美国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观望。外面,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 “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吧。”她丈夫在床上表示。 “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他说。 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 “下雨啦。”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 “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 “你可不要淋湿了呵。”她微笑着说。 当然,准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 女侍抬头望着她。“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 “刚才有只猫的。”美国女郎说。 “猫?” “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 “雨里有猫?” “是的,”她说,“曾在桌子下头。”之后她又说,“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她说,“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美国女郎说。 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老板令她感到很显要。她有一股无比尊耀的短暂感觉。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 “不见了。” “会到哪里去了呢?”他说,暂且将眼睛移开了书本。 她在床边坐了下来。 “我好想要呵,”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 “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她说,“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他说。 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她说,“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C. 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腻地表现了美国太太在回到旅店后因寻找不到自己的爱猫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和失望之情。 D. 雨中的猫是本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寻猫——寻猫不得——店主送猫。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而又引人思考。 5. 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的态度和美国丈夫对太太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6. 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 【答案】4. C 5. 态度不同:旅店老板对美国太太尊重、帮助和关心;美国丈夫对她的态度是漠视、冷淡、虚伪、置之不理。 用意:①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虚伪;②暗示女主人公苦闷、压抑的真正原因,表达了对美国丈夫行为的不满,从而突出了主题。 6. ①“紧紧”一词写出猫在雨中头尾贴在一起的状态,表现了她无助、孤独、可怜的处境,需要人呵护;②猫的处境和美国太太在家中的处境相似,猫象征着美国太太,她在家中得不到丈夫真正的爱护和 尊重,内心孤独;③她对雨中猫的帮助暗示着她渴望得到关心、爱护和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女权意识的觉醒,渴望获得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自己的爱猫”错误,这只猫是美国太太在旅店中透过窗户偶然见到的。所以选C项。 点睛:文学类文本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 试题分析:题干是要求: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首先要理解时代背景,在准确理解第一段中“紧紧”一词的含意,最后结合小说的情节、主旨来发掘“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注释告诉了小说写于这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紧紧”一词的含意写出猫在雨中头尾贴在一起的状态,表现了她柔顺、弱小无助、孤独、可怜的处境,在凄风苦雨中孤寂无援,需要人呵护。阅读小说,联系女主人公的境遇可知:那只猫是指代女主人公自己。她感到自己就像这只可怜的猫一样,她想要保护猫的欲望,是出于想要保护自己的欲望。在与丈夫的关系中,她一直是顺从和被支配的一方,从她的发型(她丈夫觉得短发好看,所以她想要有所改变)和她寻求丈夫的回应而他最终不再给她回应可以看出。所以她在之后迫切想要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影射她想要突破他们之间固有的关系。太太想救雨中的猫,隐喻在男性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女权意识的觉醒。她们渴望获得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 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 。登陆平台,点击诗人名字,侈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 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 、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 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由于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 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 图2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 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D. 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B.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C. 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说明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D. 冯启思认为数据越多,人们的分析就越多,烟幕弹也就会更多,所以不能只关注数据的表象,要敢于对“伪大数据”说不。 E. 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答案】7. C 8. AD 9. ①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信“伪大数据”。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仔细阅读材料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加权。所以选C项。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就是答案。B项,时间搞错。“首次使用”错,上个世界90年代王兆鹏就用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C项,无中生有。“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原文无据。E项,说法太绝对。“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过于绝对化。。文章只是说明“大数据的重要”,并没有说“是行业发展的前提”。所以选A项和D项。 9.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 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考核的是信息筛选的能力。首先,梳理新闻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核心信息,提炼出关键语句;其次,围绕“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去划定材料区域,圈定重点语段;再次,分析提炼。最后,要分条陈述,润色作答。答题的是注意找准区位,然后提取关键词句作答,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概括“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大数据在唐宋文学研究和农业研究方面的作用概括出第一点,根据材料二中的“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概括出第二点。 点睛: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带着问题,从材料中准确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的、无用的、干扰的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基本考点: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小民穷蹙,自无立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诏遣正直黄门郎问疾。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谥穆之曰文宣公。太祖元嘉九年,配食高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B. 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C. 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 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D. 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字,乳名,小名,父母给吃奶时期的孩子起的昵称,与表字不同,并不正式。 B. 高祖,南朝宋首位皇帝的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 配食,附祭,配享,指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祭品,让后死者 附于先灵合祭。 D. 方丈,原文中指的是一丈见方的屋子,刘穆之在吃饭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房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穆之依据形势,立改颓政。当时晋朝朝纲松弛,司马元显政令有错,桓玄所定的法令繁密,因此民不聊生,穆之相机改正,不到十五天,已见效果。 B. 刘穆之少年有才,恰逢其会。他年轻时喜好《书》《传》,博览精通群书,高祖攻克京城时,急需一位府主簿,经何无忌举荐来到高祖身边而被任命。 C. 刘穆之忠于君主,巧化时艰。对高祖的行为举止,他都加以规范,并积极荐举良臣,巧妙劝慰有反叛之心的诸葛长民,为高祖返回除逆赢得了时间。 D. 刘穆之性格豪奢,受君恩宠。他一个人吃饭,常需做出十人吃的饭;他自认为除用度稍大之外,没有其他对不起君主的地方;他生前死后极见恩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 译文: (2)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 译文: 【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我刚刚举起大义之旗(发动起义),正到了艰难的时候,很是急需一名军吏,您说谁能担当此任? (2)刘毅等人嫉恨刘穆之被高祖亲近,常常怂恿说刘穆之手中权力太大,高祖反而更加信任依仗他。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中,名词做主语的,就在名词之前经常停顿。如 “穆之家”“”作主语。名词做宾语,在名词后面停顿。如“高祖”“公”。动词作谓语“白……曰”“阙”“约损”。“自……以来”“自……以外”是固定的结构形式,“所须”是所字结构,不能断开,常在这些词之后常有停顿。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虚词进行断句,比如“虽”“而”常在句首。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此句的句意:刘穆之曾经告诉高祖说:“我家本来贫苦卑贱,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自从受到您的信任,虽然常常想节约省俭,但每天所需的,仍稍微过于丰盛了些。除此之外,我没有一丝一毫对不起您的地方。” 所以选D项。 点睛:断句应先大致理解句意,弄清楚陈述对象,了解名词术语,注意语气舒缓与停顿之处。其方法有:一、名词断句法。二、虚词断句法。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具体方法: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错,“方丈”在文中指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得阔气。所以选D项。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不到十五天”错,原文“不盈旬日”即不到十天。所以选A项。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始”:“刚刚、当初”;“造”:“到”;“须”:“需要”,“堪”:“担当、胜任”。第二句关键点:“疾”同“嫉”,译为“嫉恨”;“见”:“被”;“从容”同“怂恿”;“仗”:“依仗”。 参考译文: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是东莞莒人。年少时喜欢《书》、《传》。刘穆之通览广博。等到高祖刘裕攻克京城,问何无忌说:“我急需一个府主簿,从哪得到?”无忌说:“没有超过刘穆之的。”于是就立刻派信使快马征召他。高祖对穆之说:“我刚刚举起大义之旗,正到了艰难的时候,很是急需一名军吏,您说谁能担当此任?”刘穆之说:“你的军府刚刚建立,所有的文官都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行,在这种紧张仓促的情况之下,恐怕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了。”高祖笑着说:“你屈尊亲自担当这个职务,我的事业一定能成功。”于是当即任命刘穆之为主簿。当时晋朝朝纲松弛,禁令无人遵守,百姓穷困,无地存身。再加上司马元显政令腐败,桓玄束缚百姓的科条繁密。刘穆之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随时加以矫正,不到十天,风俗顿时为之改观。穆之跟随高祖征伐广固,抵抗卢循,常住在营帐中出谋划策,决定各种事情。刘毅等人嫉恨刘穆之被高祖亲近,常常怂恿说刘穆之手中权力太大,高祖反而更加信任依仗他。高祖的行为举止,穆之都加以规范。凡穆之所推举的,高祖不接受,穆之就不甘休。穆之常说:“我虽然比不上荀令君推举贤才,但我不推举不才之人。”武帝向西征讨刘毅,让诸葛长民留守府中,总管后方一切,高祖怀疑长民难以独当大事,便留下穆之辅助他。长民果 然有谋反之心,然而犹豫徘徊拿不定主意是否举事,于是私下偷偷对穆之说:“外面谣传,都说太尉与我不平等,什么原因才闹成这样?”穆之说:“皇上溯流而上,讨伐逆贼,把老母弱子托与你,如果有一点不尽心之处,怎么会容忍?”长民心中才稍稍安定。高祖回来,长民伏法。穆之在内总揽朝政,对外能为军队提供帮助,能迅捷地做出决断,并无耽搁延误。刘穆之性情豪放奢侈,进餐时一定使用一丈见方的大饭桌,早晨就准备够十个人吃的饭食。刘穆之曾经告诉刘裕说:“我家本来贫苦卑贱,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自从受到您的信任,虽然常常想节 约省俭,但每天所需的,仍稍微过于丰盛了些。除此之外,我没有一丝一毫对不起您的地方。”义熙十三年病重,皇上降诏让正直黄门郎探问穆之病情。十一月刘穆之去世,时年五十八岁。高祖受禅称帝之后,回想起昔日助他的功臣,加穆之谥号为文宣公。宋太祖元嘉九年,穆之在高祖庙享受香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②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的德业。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 “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放土沦陷。“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 “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C. “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D. “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E. “看君斩将更搴旗”一句,照应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1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自己虽然年老,但不愿归隐青山,渴望为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做出贡献。②不能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立功名。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中“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联系前几句诗意可知,是写自己老大无成唯有归卧青山,谋生之道却“费寻思”,实际上是以己之今况做反面陪衬,希望友人能引以为戒,奋发有为。D项“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不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说自己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而是告诫友人,歌舞宴饮是少年们的乐事,规劝他不要沉湎丧志,以免消磨光阴,荒废事业。所以选B项和D项。 本题可以从词人自己渴望恢复中原的大业和劝下任珍惜时光,建立功名这两个角度回答。 点睛:一、关注诗歌题目,获取有关信息。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往往能给我们提示,从而为理解诗歌打下基础。二、从直抒胸臆的词句入手。读完一首诗,首先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词句,这有助于我们准确。三、关注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借助他们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四、分析景物特点,把握思想感情。五、重视补充注释的辅助理解作用。六、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经理、思想和艺术风格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出师未捷身先死,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3). (2)我欲因之梦吴越, (4). 一夜飞度镜湖月。 (5). (3) 吴楚东南坼, (6). 乾坤日夜浮. (7). (4 ) 钟鼓馔玉不足贵, (8). 但愿长醉不复醒。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身”会写成“生”,“长”会写成“常”,“度”会写成“渡”,此外还要注意“捷”“镜”“坼”“乾坤”“馔”“复”等易写错的字。记准字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认为,只有“中国制造+互联网”握成拳,才能形成合力,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扭转长期以来好大喜功的导向。 ②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③宽敞而明亮的专卖店内部设计美轮美奂,简约而大气的货架陈列,柔和而清丽的店铺色调,梦幻般的时尚之都跃然眼前。 ④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⑤中国当前的文化,未免过分热衷于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一点不夸大其词地说,这种文化倾向,是漠视甚至鄙视平凡人社会地位的文化倾向。 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与以往所谓的反腐作品讽刺得浮光掠影相比,真是难得多见的优秀作品。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望文生义。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此处不合语境。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使用正确。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使用正确。夸大其词: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使用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我国智能交通管理已进入黄金时期,云计算、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的相继出现,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保障。 B. 面对突发灾难,地方应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九寨沟地震救灾及时,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C. 近日腾讯就各类防沉迷系统破解手段表示,运营团队将持续加大监管,对账号租赁、辅助认证等灰色行为进行打击和屏蔽。 D.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违规排放不达标废气物的现象,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一面对两面。“地方应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表述错误。因为“强弱”是两种情况,而与之对应的知识一种情况“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应改为“地方应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是否健全”。C项,成分残缺。错在“运营团队将持续加大监管”,此句动词“加大”缺少宾语中心词,应该为“加大监管力度”。D项,包含或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搭配不当。“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错。“杜绝……现象”与“增强……意识”语序不当,应是“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杜绝违规排放不达标废气物的现象”。所以选A项。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仅一些自然现象会释放汞,①___。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都可能是汞污染的源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②________,比如汞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和一些电子产品等,都含有汞。这些含汞物品废弃后,③__________,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汞污染。 【答案】 (1). ①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汞污染 (2). ②有不少用品与汞有关 (3). ③如果不能妥善回收处理 【解析】试题分析:①处上文有“不仅”,可知此处应不能填“自然现象”之类的内容,再结合下文“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造纸”等人类活动,可知此处应填“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汞污染”。②处下文列举了一系列生活用品,并说“都含汞”,可知此处应填“有不少用品与汞有关”。③处所在句子说的是含汞物品被废弃后的情况,结合后文“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污染来分析,此处应填“如果不能妥善回收”之类的内容。 2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有人认为,动车密封性特别好,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卖高价盒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为民意识,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①泡方便面味道很大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乘客的身体健康。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不卖方便面不一定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2). ③转变服务观念不一定就能使乘客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出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可口价廉的饭菜”。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 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不低于800字。 【答案】追求诗和远方 高晓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确实是啊,人生短暂,我们应追求诗和远方,活出自己的精彩。而对于甲、乙、丙三者的观点,我更加认同甲的看法。 材料中乙所说的:“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这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难道有眼前的苟且,就一定有诗和远方吗?诗和远方,是对梦想的追求,源自人内心对远方的憧憬和美好期望。况且,我并不认同“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句话,我们在追求诗和远方的途中,必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不一样的人生,在远方,等待我们的或是成功;丙的观点中,虽认清自我对于每个人都是必要的,但我不认为“作为鱼就不能迷恋天空”。人生活在这世上,有梦想有追求是好的,这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动力。就在一个行业里的人,当他想从事另一个行业时,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助自己挖掘无穷的潜能。就如演员江一燕,她不仅在演艺圈里有所成就,还不断发现身上的兴趣和潜力,在农村做老师八年,还学习摄影并获奖。由此可见,“如果你是鱼,一样可以迷恋天空。”因此,我认为甲的说法更有道理。 白岩松说过:“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只有当下,还应有责任和远方。”确实如此,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那清名学子不应只看到“要找工作”,还应深入体察社会陋病、百姓疾苦,然后承担起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能为人民奉献的诗和远方。白岩松说到并做到了,他在《焦点访谈》中以敏锐的思维和犀利的语言抨击时事,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促进国家的法制完善;柴静也做到了,她自费百多万,拍摄了纪录片《穹顶之下》,劝诫国家社会治理雾霾,她辞去工作,追求诗和远方;而那个中学女老师,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十字誓言,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然而,反观现实,又有多少知识分子会反问自己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呢?据新闻报道,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民间也流传着“一毕业,就失业”的话,毕业生们焦头烂额地找工作,维持生计,根本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华享受,他们读大学获取知识不是为了为社会服务,而是当做自己获取优质生活的工具,这是很可悲的。当然,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知识分子为社会做贡献,追求诗和远方的,就如航空事业中的“三钱”,他们学成归来,不是追求享乐,而是让自己的航空飞船梦实现,这是他们的远方。 生活不应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我更同意甲的说法,每个人都应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活出精彩。 【解析】试题分析:立意角度: 甲(1)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2)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乙(1)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2)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丙(1)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2)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才能把事情做好。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