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诗歌鉴赏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诗歌鉴赏 作业 一、北宋诗词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清 平 乐 晏 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5分) 答: (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 答: 参考答案:(1)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2分)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意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把主人公的惆怅之情表现得更为突出。(3分) (2)①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1分)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2分)②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1分)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惆怅难言。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秦淮夜泊 贺 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1)与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那迷蒙清冷之景不同,本诗把秦淮夜景表现得明丽优美,温馨动人。(3分)开头两句写秦淮春风拂柳,暮潮生岸,富于诗情画意。中间四句写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朱箔紫箫,更是清新秀美,恍若仙境。(2分) (2)本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独泊孤舟时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乡愁。眼前的景物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外乡,再加上正值暮夜时分,人们都在家中,而诗人却独泊孤舟,乡愁不禁油然而生。(思想感情3分,简要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答: (2)诗中第四句“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1)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2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2分) (2)(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好。(2分)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么惬意的红林翠竹间,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不在,诗社亦凋,以乐景写哀情,自然地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4分) (示例二)“日光穿竹翠朦胧”好。(2分)日光穿过竹林,竹子原本翠绿的颜色因耀眼的阳光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照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借景抒情,以抒发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踏 莎 行[注]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其中,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简要分析。(6分) 答: (2)“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5分) 答: 参考答案:(1)①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表达了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②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①孤身飘零之恨;②贬谪不遇之恨;③思乡怀人之恨。(答出一点给1分,二点给3分,三点给5分) ——————————————————————————— 北宋诗词简介 北宋诗人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尤有显著的创新与发展,他们比唐人更多地运用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使得诗歌的意象自然亲切、意脉流动顺畅、意境平和冲淡;又将生僻语词、典故及特异句式引入诗中,使得作诗成为诗人比赛学问和机智的工具,诗歌变得更精致,更含蓄。著名诗人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苏舜钦、梅尧臣等。 由于受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影响,宋词的正宗依然是吟风弄月、儿女情长。北宋庆历以后,词的创作在内容、技巧、体制各方面都出现了飞跃发展,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词人,其中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柳永尤为出色,而苏轼的成就尤其卓越。北宋词人,从柳永、二晏、周邦彦、姜夔到吴文英等,恪守词的传统,使词的形制更丰富、语言更精练、意境更深婉、风格更细腻、音律更精美,保持了词家本色。苏轼则异军突起,以其雄大才气开创了词的新境界。他打破了词的题材限制,把“诗言志”的传统引入词中,而且把散文句式用在词里,使词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技巧更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人词的面目。 ————————————————————————————————————— 二、南宋诗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答: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5分) 答: 参考答案:(1)“幅巾”“藜杖”描绘了诗人出游的装束;“北城头”“卷地西风”交代诗人出游的地点、时间;“卷地西风”渲染肃杀凄凉的氛围;“满眼愁”奠定全诗哀伤的感情基调;全联照应题目,点明题旨。 (2)秋景肃杀之愁;山河沦丧之愁;身世遭际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秦 楼 月 向子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答: (2)“晓风残月”这一意象曾出现在我们学过的哪首作品中?它和本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 答: 参考答案:(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1分)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2分)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1分)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1分)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1分) (2)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1分)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5分) 答: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6分) 答: 参考答案:(1)“破纸窗间自语”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2)词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前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词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5分)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1)“惊”字用得最好。(1分)“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1分)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3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2)①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分)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1分)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②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1分)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 南宋诗词简介 南宋自立国起就始终面临外敌不断入侵的局面,许多文人目睹了惨烈的战争,亲历了艰辛的流亡,亲身体验了百姓的苦难,因此,慷慨悲歌、苍凉悲壮成为他们笔下的主旋律,许多文人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悲怆激愤的情调。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成就突出的诗(词)人,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姜夔、吴文英等。其中,陆游和辛弃疾分别代表了南宋诗与词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南宋灭亡之际,涌现出以文天祥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他们的诗篇历来是激励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