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10月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10月月考(2017-10)

www.ks5u.com【来源:全,品…中&高*考+网】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6级10月份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组卷人:蔡荣刚 时间:2017年10月27日 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 ,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 的。富于暗示而不是 ,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时的风格。‎ A.真切 无垠 一泻无余 B.真切 无限 条理清晰 C.明晰 无垠 条理清晰 D.明晰 无限 一泻无余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资深专家认为,教育的真谛和目标,应当是帮助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进而自我发现,并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高考也不应当例外。‎ B.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驾驭财富,学会在财富面前超越财富,注重充盈我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断在见识上提升自己,突破自我生命的上限,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生超越。‎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以其细腻优雅、不施铅华的情节和简洁精致、宽广厚重的文字,常常给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莫大震撼,令人惊叹不已。‎ D.中信证券表示,公司有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有关问题,他们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之中,公司将予以积极配合。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首先,儒家所宣扬的“礼”究竟是不是“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________。‎ ‎①这一点,从西汉大儒扬雄指斥“庶人田侯田,处侯宅,食侯食,服侯服”的社会为“法无限”的混乱世界,更能得到说明。‎ ‎②因为人格的平等不仅立基于道德的平等,而且立基于权利的平等,特别是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平等。‎ ‎③其实,儒家虽然承认所有的人在追求道德上是平等的,但却否认人格的平等。‎ ‎④秋风先生引述的《礼记·曲礼》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一语,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儒家坚持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⑤恰恰相反,“虽……而况”云云,正表明儒家坚持“负贩”的平民百姓虽然也有一定的尊严,但并没有“富贵”者拥有的全部尊严。‎ ‎⑥而儒家恰恰坚持人的社会等级性,坚决反对不同等级的人可以有平等的权利。【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⑥②①④⑤‎ C.④⑤③②⑥① D.④⑤①③②⑥‎ ‎4.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 。‎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 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 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 ‎ ‎5、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使…受辱)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怜悯) ‎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围墙)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征召)‎ C.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凭)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要领、关键)‎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脸色)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过去)‎ ‎6. 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示承接) B.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C.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示因果) D.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顺承)‎ ‎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是以见放(被动句) B.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判断句)‎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倒装句) D.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全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 ▲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而刘夙婴疾病 C.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 D.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9.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B. 《渔父》中渔父的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沧浪之水”指社会状况,“水清”与“水浊”指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濯我缨”“濯我足”的不同变化表现了渔父灵活的处世态度。‎ C.庄子憧憬的“无穷”,是其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时空存在,而是一个作者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这是一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一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一体的精神世界。‎ D.《项脊轩志》一文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8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定乎内外之分 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轻妙飘然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D.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庄子往见之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D.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臣具以表闻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辩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三、名篇名句(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形影相吊。(《陈情表》)‎ ‎(2)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3)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 。(《长亭送别》)‎ ‎(5)朝菌不知晦朔, ▲ 。(《逍遥游》)‎ ‎(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 。(《记念刘和珍君》)‎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      。(王勃《报任安书》)‎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论语》)‎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回 声 李广田 ①怕老祖父的竹戒尺,也还是最喜欢跟着母亲到外祖家去,这原因是为了去听琴。‎ ‎②外祖父是一个花白胡须的老头子,在他的书房里也有一张横琴,然而我并不喜欢这个。外祖父常像瞌睡似地俯在他那横琴上,慢慢地拨弄那些琴弦,发出如苍蝇的营营声,那简直就如同老祖父硬逼我念古书一般。我与其听这营营声,还不如到外边的篱笆上听另一种琴声。那种我无意中发现的声音招呼我,仿佛一只蚂蚱的振翅声,又好像一只小鸟的剥啄。我费了不少时间终于寻到那个发声的机关:是篱笆上一片枯叶,在风中战动,与枯枝磨擦而发出好听的声响,我喜欢极了,我很想告诉外祖。‎ ‎③然而我所最喜欢的还不在此。我还是喜欢那张长大无比的琴。‎ ‎④‎ 黄河从外祖家的屋后流过。黄河边上的河堤,便是我最喜欢的一张长琴:呼啸的风顺着河堤吹过堤上的电杆木,杆上的电线就迎风起舞,发出嗡嗡的声音,这是多么美妙的琴声啊!那嗡嗡声在冬夜的黑暗中容易使一个孩子想到许多神怪事物。缘着琴弦,我从那黄河源头,想到那黄河所倾注的大海。我猜想那山是青的,那海是绿的,海上满是小小白帆。而我自己呢,就沿着那条在月光中发着银光的琴弦飞行。我渐渐有些晕眩,我用一个小小铁锤一路敲打,那条条琴弦发出嗡嗡的声响。最后才发觉自己仍是躺在外祖母温暖的被里,心里有多么寂寞啊。‎ ‎⑤说到外祖母,她的慈心总是值得感激的,她曾以种种方法使我快乐,她给我说故事,唱谣曲,给我说黄河水灾的可怕,说老祖宗兜土为山的传说,并用竹枝草叶为我作种种玩具。我怎么也没想到她把一个小瓶悬在风中叫我听琴。那是怎样的一个小瓶啊!大小如苹果,颜色是纯白,材料很粗糙,是没有什么光亮的瓷釉。那东西家里传递了许多代。老祖母从一个旧壁橱中找出这小瓶,小心地拂拭着瓶上的尘土,以严肃的微笑告诉道:“别看这小瓶不好,这却是祖上的传家宝呢。”‎ ‎⑥我们的老祖宗是一个好心肠的医生,他用他的通神的医道救活过许多垂危的人。“他曾用许多小瓶珍藏一些灵药,现在只有这一个小白瓶儿。”外祖母一边说着,一边又显出非常惋惜的神色。我听了老祖母的话也默然无语,因为我也同样地觉得很惋惜。我想当年一定有无数这样大小瓶儿,同样大,同样圆,同样是白色,同样是好看,可是现在就只剩着这么一个了。那些可爱的小瓶儿都分散到哪里去了呢?而且还有那些灵药,还有老祖宗的好医术呢?我简直觉得可哀了。‎ ‎⑦外祖母把小白瓶拂拭洁净之后,找寻到一条结实的麻线,用麻线系住瓶口,又搬一把高大的椅子,放在一根晒衣服的高杆下面。她在椅子上摇摇晃晃的样子,现在叫我想起来还觉得心惊。她摇摇晃晃地立在椅子上,伸直了身子,举起了双手,把小白瓶往那晒衣杆上系,把那麻绳缠一匝,又一匝,结一个纥挞,又一个纥挞,惟恐那小瓶被风吹落,摔碎了祖宗的宝贝。她笑着,我也笑着,却都不曾言语。然而,然而那个小瓶,在风中却没有一点声息。‎ ‎⑧我同老祖母都仰着脸望那风中的瓶儿,两人心中均觉得黯然,然而外祖母却还在安慰我:“好孩子,不必发愁,今天风太小,几时刮大风,一定可以听到呜呜响了。”‎ ‎⑨‎ 现在我每逢走过电杆木,听见电杆木发出嗡嗡声时,我就感觉那像是从一个时光隧道里发出的幽怨的回声。那让我想起自己的根,人这种生物不生根是奇怪的。可我的外祖家已经衰落不堪,只剩下孤儿寡妇,一个舅母和一个表弟,在赤贫中过困苦日子,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也都去世多年了。‎ ‎(节选自《李广田乡土散文选》,有删改)‎ ‎16.作者写了自己童年时代听到的哪些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4分)‎ ‎ ▲ ▲ 。‎ ‎ ▲ ▲ 。17.请简要分析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 ▲ 。‎ ‎ ▲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8.文中划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形象特点?(6分)‎ ‎ ▲ ▲ 。‎ ‎ ▲ ▲ 。‎ ‎19.请探究文章标题“回声”的意蕴。(6分)‎ ‎ ▲ ▲ 。‎ ‎ ▲ ▲ 。‎ 五、论述类文本(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2题。‎ 谈文人的“素心”‎ 何谓“素心”?陶渊明《移居》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潜心学问,自然更应有一份素心。‎ 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施先生享年99岁,早负盛名,写过不少小说,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又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成就颇丰。他谦抑低调,自称一介寒儒。有评论家评论他“‎ 推崇庄子文选,确实修成了庄子式的淡泊”,绝非夸张。他“心若幽兰、静如止水”。1993年,施蛰存被授予“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先生说:“奖励,‘奖’的目的就是‘励’,我已是年近九十的老人,不需要鼓励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年轻人。”按照庸俗的观点,施蛰存有点不识抬举,但仔细品味,倍觉施先生言辞之剀切、襟怀之旷达。‎ 坊间有“南施北钱”一说,南施即施蛰存,北钱指钱钟书。两人有诸多共性,比如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再比如集多家(作家、翻译家等等)于一身,除此之外,两人皆有风骨。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名噪一时,很多人以成为“东方之子”为荣耀,而钱钟书一再拒邀。曾有香港记者写文赞美钱钟书,钱钟书回曰,“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又曾有学校打算为钱父钱基博办百年诞辰纪念会,孰料钱钟书表示不愿意“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这就是学人狂傲中的坚守。‎ 相反,一些学人对名利有狂热的追求,对权力有入骨的向往。诚然,要求所有的学人像施蛰存、钱钟书一样有学问、有底线,并不现实,但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不等于就主动放弃下限。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报章上有些半拉子学人自吹自擂,甚至请人捉刀吹捧自己,还有人在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上,把各种夸张的吹捧照单全收,此种现象,岂不怪也欤?‎ 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做学问也好,搞其他艺术也罢,以纯洁的心地,修炼为一名素心人,绝不是坏事。‎ ‎20.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文人的“素心”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 ▲ ▲ 。‎ ‎ ▲ ▲ 。‎ ‎21.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意?(6分) ‎ ‎ ▲ ▲ 。‎ ‎ ▲ ▲ 。‎ ‎2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 ▲ ▲ 。‎ ‎ ▲ ▲ 。 ‎ 六、作文(7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6级10月份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D(A明晰,清楚、不模糊;真切,清晰确实,真实确切;两者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后者更突出真实性。无限,没有穷尽,没有限量;无垠,没有边际。一泻无余,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条理清晰,指思想、语言、文字层次清楚不杂乱,生活、工作的有秩序)‎ ‎ 2.B。(A项,语序不当。应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进而自我实现”;C项,搭配不当,将“情节”和“文字”调换位置;D项,表意不明。“他们”。)‎ ‎3. A(③中的“其实”,直接承接上面的问题,应作第一句;②⑥用“因为”交代上文结论的原因;④⑤举例反驳前文观点;①注意“这一点”和“更能得到说明”一语,宜作尾句。)‎ ‎ 4.A 5.D 解析:A矜,课本注释上解释为“顾惜”,或作“看重,重视”解释;B征,信;D要之,总之。 6.C 7.B 8.A ‎ ‎9、C (A项错误在于,其中的“晦朔”应是分别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C项错误在于,歌词运用的是比喻手法。D项错误在于,其中的“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之情”说法不对,应为“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10、A( 定:认识,审定)‎ ‎11、D(A.表修饰 / 转折,却 B.代词,他/ 动词 ,往,追求C.表顺接,无义/介宾结构,在这时D.介词,用)‎ ‎12、D(前三个分别通假为“智”、“又”、“变”。涂:泥水,稀泥巴,没有通假)‎ ‎13、A(列子和宋荣子依然“有所待”,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 ‎14、(1)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更加奋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更加沮丧。(评分说明:3分,给分关键词:加,劝,非)‎ ‎(2)是宁愿死去留下骨骸而尊贵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呢?(评分说明:3分,给分点:“其……乎”,“其……乎”,“曳尾于涂中”的状语后置)‎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1、茕茕独立2、而御六气之辩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4、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5、蟪蛄不知春秋。6、尤使我耳不忍闻7、用之所趋异也8、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6、①外祖父弹奏的如苍蝇般的营营的琴声;②篱笆上一片枯叶在风中与枯枝摩擦而发出的声响;③在外祖父家夜宿时听到的风吹过电杆木时杆上的电线迎风起舞的声响。(4分)‎ ‎17、①这一段主要写童年的遐想,表现作者对这一琴声的喜爱;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我还是喜欢那张长大无比的琴”,引出下文祖母找到小瓶让我听琴的事情。(4分)‎ ‎18、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反复的修辞。动作描写“立”“伸直”“举起”等,心理描写“唯恐那小瓶被风吹落,摔碎了祖宗的宝贝”,反复的修辞“一匝,又一匝”“结一个纥挞,又一个纥挞”。表现了外祖母对小瓶的珍视和对我的疼爱,可见她敬祖、慈爱的特点。(6分)‎ ‎19、①“回声”代表作者童年在外祖母家听到的种种令人回味的自然天籁;②“回声”还指童年记忆中那些带给作者温馨回忆的外祖母等亲人③“回声”也指作者对自己精神生存之根的追寻。(6分)‎ 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7分)‎ ‎20.【答案】①心灵纯朴宁静。②淡泊名利。③对事业的执著。④不媚俗,坚守文人的风骨。(6分)(答3点得4分,答4点得5分)‎ ‎21. 【答案】①学者要生活简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②做学问要化功夫切磋、商量和培养;③在繁华热闹之地做被人哄抬的学问,不是真正的学问。(每点2分)‎ ‎22. 【答案】①先解释素心的含义,引出观点。②其次,以施蛰存和钱钟书的事例正面论证文人应有的“素心”。 ③接着批评当下文人急功近利的现实,从反面论证观点。④最后得出结论,强调做学问搞艺术,都要有“素心”。(答3点得4分,答4点得6分)‎ 五、作文(70分)‎ ‎24、 ①建议切入分为48分。‎ ‎②立意点为:肯定理性;肯定“任性”;两者兼谈,但得有所侧重,不能平均分配笔墨。‎ ‎③不管是理性还是“任性”,最好说清理性和“任性”的内涵,尤其是必须说清“任性”的内涵,即和理性相对的感性,如果完全不谈其内涵,大谈特谈需任性,则视为走题,因为任性本身是贬义词,不讲清内涵会犯自由主义错误,思想不健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