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湖北省枣阳市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湖北省枣阳市育才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2016-12)

枣阳市育才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 语文周考试题(12.9)‎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 B.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 C.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 D.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少袭爵,好学博闻。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 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 曰 此 子 羸 病 若 此 君 不 能 为 吾 忍 邪 曾 重 引 据 辞 理甚 切 帝 虽 不 从 时 人 敬 惮 之。 ‎ 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驱,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 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 武帝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进位太傅。曾以 老年,屡乞逊位。曰“司徒所掌务烦,不可久劳耆艾。其进太宰,侍中如故。朝会剑履乘舆上殿,如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故事。” ‎ 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一岁如此者不过再三焉。然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都官从事刘享尝奏曾华侈,以铜钩绂纼①车,莹牛蹄角。后曾辟享为掾,或劝勿应。享谓至公之体,不以私憾,遂应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罚。其外宽内忌,亦此类也。司空贾充权拟人主,曾卑充而附之。及充与庾纯因酒相竞,曾议党充而抑纯,以此为正直所非。 ‎ 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 ‎【注】①纼(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 B.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 C.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 D.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 ‎ ‎5.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践阼”是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 ,也指即位、登基,“武帝践阼”就是武帝登上帝位。 ‎ B.“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猪三牲俱备。若只有羊、猪,没有牛,则称为少牢。 ‎ C.“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如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六十岁为古稀。 ‎ D.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嘉平”“正元”“咸宁”。古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曾不惧权势,敢于直言。对于朝野畏惧的抚军校事尹模,只有他敢上奏弹劾其恃宠作威;他不但在文帝面前质问阮籍服丧不守礼制,还进谏文帝将阮籍放逐边疆。 ‎ B.何曾位居要职,受武帝器重。他赴任镇北将军时,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他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时,武帝允许他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 ‎ C.何曾遵守礼法,家风谨严。他从小到大不好声色,与妻子相敬如宾;他训诫儿子,在客人拜访时要端正仪容。 ‎ D.何曾心胸狭窄,逢迎权贵。下属刘享曾奏报他奢华,他挟私报复,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他低三下四地依附于权臣贾充,当贾充与人争执时,他偏袒贾充。 ‎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 ‎(2)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 ‎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注 ‎【宋】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黄庭坚,字鲁直。 ‎ ‎8.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 ‎ ‎9.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 评卷人 得分 四、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 ‎(3)庄周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快乐与原则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当他挤上公共汽车时,他激怒了车上的每个人。‎ 塞满了别人账簿的公事包,左臂夹着大盒子——这一切,都使他难以掏出回程票来。不得已,他把盒子放在检票员的凳子上。他踩了别人的脚,别人也踏到他的脚上。他引来了一片斥责。‎ 到站了,他挤下来,总算是一个人走在了回家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小径上。他急忙看了看他的塑料钱夹是否还在,然后,就开始轻松地品味起他的快乐。‎ 钱夹里装着37245里拉——那是一个小时前,作为圣诞节的奖金,他刚刚领到的“第13个月的薪水”‎ ‎。这笔钱意味着许多麻烦都可以解决了。有了这几张高面值的钞票,就不用为下一张电费单而发愁,不用为瞥见孩子们的坏鞋而痛心。他心里充满一种玫瑰色的感觉,红润得就像甜点盒子包装纸的颜色。源源不断涌出的玫瑰色感觉来自他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圣诞面包——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这个甜蜜的负担使他左臂发麻。虽然面包是有限的,但对他们全家来说,实在是太丰盛了!玛丽娅该有多高兴啊!孩子们该闹腾成什么样子呀!‎ 不过,这些都属于另一种快乐,香草精和彩纸片带来的物质上的快乐,而他自己的快乐却全然不同——是一种建立在自豪之上精神上的快乐,对,是精神上的!‎ 几个小时前,男爵——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在分发红包并致圣诞祝词时宣布,公司特制了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准备送给最该得到它的雇员,以表嘉奖。他恳请亲爱的同事们当场“民主”地推举出这个幸运的人。雇员们笑着,低声嘀咕了一阵,然后由董事长带头,大家一起喊出了他的名字。一种巨大的满足,一个保住职业的保证——总之一句话,一个胜利。接下去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减弱他的兴奋。‎ 他朝自己的家走去。他打开门,走进窄窄的门厅,放下沉甸甸的面包盒子,放下装着账簿的公事包,又把他的围巾放在一个食盒般大小的柜子上。然后他喊起来:“玛丽娅,快来呀!快出来看呀——多漂亮的东西啊!” ‎ 他的妻子从厨房跑出来,蓝围裙上沾着斑斑油污。拖着鼻涕的孩子们围在玫瑰色的大盒子边,谁也不敢用手去摸。‎ 玛丽娅曾经非常漂亮。几年前,她还有着红润的小脸和充满幻想的眼睛,但是和商店老板们不断的口角使她的嗓音变得粗哑刺耳……只剩下高尚的心灵,坚强不屈,但失去了温柔;还有深藏在抱怨和节俭中的美德,拼命压抑却又根深蒂固的门第的骄傲,因为她是主街上一位大帽商的孙女。她看不起吉罗拉姆的出身——虽然他是她宠爱的傻孩子——因为同她自己的门第相比,他们都是下等人。‎ 她的目光淡淡地扫过那个金光闪闪的大盒子。“很好,明天我们把它送给西歌诺·雷斯玛律师,我们欠了他那么多人情。”‎ 两年前,雷斯玛律师给了他一份繁复的记账工作,完成之后除了付给报酬之外,还邀请他们夫妇俩到他富丽堂皇的寓所吃午饭,为此他还无比心痛地特意买了一双新鞋。现在,居然要他和他的玛丽娅、他的孩子们放弃盼望了好多年的唯一一次享用美味的机会,把它送给什么都不缺的律师。‎ 他跑进厨房,抓起刀,冲出来就要割盒子上的金色带子。这时,一只通红的小手疲倦地搭在他的肩头:“吉罗拉姆,别耍孩子气——你知道,我们一定要报答雷斯玛的好意。”‎ 那个绝对正确的帽商制定的原则在说话了。‎ ‎“但是,亲爱的,这是奖品,是对我工作出色的奖赏,是我受人尊敬的标志!”‎ ‎“别说了,你的同事们都是好人,心地都很善良!这是施舍,吉罗,这不过是施舍。”她叫着他旧日的昵称,“明天我去买一个小节日果子面包,够我们吃就行了,再到斯汤达的店里买四支螺旋形的红蜡烛,这就可以过一个很好的节日了。”‎ 第二天,他买了一个小的节日果子面包。买了两根而不是四根贵得惊人的蜡烛,又花了200里拉,让代办进货店把那个巨大的面包给雷斯玛律师送去。‎ 圣诞节过后,他不得不又买了一个节日果子面包,伪装得像是从大面包上切下来似的,给他的同事们带去。因为没能尝一口他的豪华的奖品,他们常常揶揄他。‎ 最初那个大面包不知怎么样了。他到兰丁代办送货店去询问,服务员轻蔑地递给他一张由律师男仆签名的收条。不过,主显节①他们收到了一张贺卡:“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面子保全了。 ‎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有删改,杨幼力译)‎ ‎【注】①主显节:基督教的一个节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题目中的“快乐”指男主人公吉罗拉姆获得公司嘉奖的礼物后的兴奋之情,“原则”指女主人公玛丽娅认为在圣诞节必须送面包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此表达感谢之情。‎ B.从后文代办进货店送一个面包需要200里拉看,“第13个月的薪水”也不是巨款,但这笔钱对吉罗拉姆十分重要,关系到他的家庭的温饱问题和他们夫妇关系的密切程度。‎ C.“甜蜜的负担”用看似矛盾的词语表达吉罗拉姆的复杂情感:“甜蜜”指面包的味道和他快乐的心情;“负担”主要指他用左臂夹着大盒子感觉乘车很累,表现其满足感。‎ D.玛丽娅围裙上的油污,和商店老板讨价还价而变得粗哑的声音以及虽然抱怨但十分节俭的美德,对丈夫的宠爱等都表现了玛丽娅是一位勤劳并且十分热爱家庭的女子。‎ E.律师雷斯玛是一位有爱心但又傲慢的人,他给吉罗拉姆找工作,邀请他们夫妇到家中做客,不过在圣诞节收到礼物后让男仆签名以及在主显节只送贺卡显示了他的傲慢。‎ ‎(2)文中插入吉罗拉姆获得“‎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3)请简要概括玛丽娅的丈夫吉罗拉姆的性格特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玛丽娅把丈夫吉罗拉姆获得的“‎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雷斯玛律师这件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8分)‎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林天宏 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同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的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 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斧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繤《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半农顶着舆论的压力,采访名妓赛金花,终为赛金花正名,表现了他治学的严谨、认真和为人的潇洒,这正是他让人敬仰和怀念的原因所在。‎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的性格感染到了他的朋友赵元任一家,从而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C.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研究的领域颇为广泛;这一“浅”字并无贬义,反有几分褒的意味。‎ D.在鲁迅看来,刘半农、陈独秀、胡适虽然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三人的风格不同,斗争的韬略也不同,给人的印象也不同。‎ E.性格决定命运,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他的生活有重大影响,他调查蒙古牧区民俗时的一句玩话“一语成谶”,让人感慨良多,具有警示意义。‎ ‎(2)文章第一段写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 ‎ ‎(3)文章题目“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妙处何在?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6分) ‎ ‎ ‎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认为为人和治学是“浅”一些好,还是“深”一些好,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歌创作上模式化、概念化的倾向,原本就早已存在;可是近来“梨花体”的横行,却使这种“套版”创作达到________的地步。‎ ‎②有“外星人”之称的马云,没有所谓的名牌学历,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出身,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对互联网经济的贡献可谓是________。‎ ‎③埃菲尔铁塔共有钢梁1800多根,铆钉1050846个,建成后一百多年来,却没有更换过任何一个部件,其组装下艺令人________。‎ A.无与伦比 登峰造极 叹为观止 B.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叹为观止 C.叹为观止 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D.登峰造极 叹为观止 无与伦比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B.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C.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阅读唐宋诗词,从古人的生活情景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可以把生活的节奏稍微放得缓慢一些,生活得从容一些,________________。总之,唐宋诗词会教我们如何生活,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A.生活的滋味品味得细致一些,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感受得多一些 B.尽情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C.既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又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D.尽量细致地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 ‎16.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我惊讶,一朵小花,它 ① 拂去我心头的冷寂和积尘,它把这一捧小小的美丽托送给我,它让我在它的面前思之不已。我们的生命, ② 有没有一朵小花强大?有没有它的从容而饱含激情?有没有它那么一点点亮色?我还呼吸到小花儿的淡淡的一缕清香,它在阳光里暗放。终于是看得久了,我用心灵轻轻地抚摸它,我的心刹时也芬芳,‎ ‎ ③ 北国这样的土壤,它亦是要养育一种花朵呵,所谓的荒凉,原来竟是心灵所生,真正的土地, ④ 总是会有花朵的,会有这样小小的花朵。我就用这朵小花拂去我孤旅的疲惫, ⑤ 要把它移植到我的文字里,让我的文字也暗香浮动。‎ ‎17.下面是一段口语式的招聘英语教师的信息,请您将这一信息改写成书面语式的招聘启事(以“本校”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各位亲,你是985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吗?你的英语过了专业八级没? 你能和老外滔滔不绝地谈话吗?我们这儿要招人啦!这是所省立公办高中,打算扩大规模办分校,需要英语老师十六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如有意,可打电话01081828.‎8月12日面试,红专路教育大厦158室,上午9∶00不见不散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作文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能想象一个土豆卖到8美元(约合人民币51.2元)吗?美国得克萨斯州24岁的小伙亚历克斯·克雷格靠送“土豆包裹”成为月入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的企业家。亚历克斯的经营模式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在土豆上刻上如“父亲节快乐!”、“爱你的安东尼”、“恭喜获得晋升,我们太为你骄傲了!”等等信息,送给任何用户想要送达的人。当初克雷格萌生这个想法时,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白白浪费时间,又担心他失败后会被别人嘲笑为幼稚。克雷格的成功给了众多想创业的人一个启示:大胆设想,果断行动,丢弃失败的恐惧和浪费时间的忧虑,你就能大有作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A ‎2.C ‎3.A ‎4.D ‎5.C ‎6.B ‎ ‎7.(1)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2)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8.戴诗的别情有着清新明快的色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诗人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描绘了一幅景色秀丽、四季如春的岭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与宽慰之情。‎ 徐诗的别情流露出低沉感伤、深切留恋的情调。诗歌通过未见时思念之深、既见时又觉时光短促、离别后寻访之苦的叙写,表达出二人心意相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9.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现实之事,是为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情状,是为虚写。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艺术境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 ‎10.‎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文学类阅读(25分)‎ ‎11.(1)DC (D:3分,C:2分,A:1分。)解析: A项“女主人公玛丽娅认为在圣诞节必须送面包给帮助过自己的人”错误,绝对化。从文中看,礼物不是面包,玛利亚的“原则”指什么时候都保全自己的面子;E项 “傲慢”错误。)‎ ‎(2)【答案】①交代前文吉罗拉姆坐公共汽车左臂夹着大盒子的来历,这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是公司的圣诞节礼物。②体现吉罗拉姆的工作态度和在公司的地位,以及他内心激动、满足的情感。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吉罗拉姆一家对待面包的情节。(每点2分)‎ ‎(3)【答案】①工作积极。在公司积极认真,得到公司董事长和同事认可。②热爱家庭。得到“第13个月的薪水”以及“‎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想到的是妻子、孩子,家庭的困难。③容易满足。得到薪水和面包后内心十分激动,感到十分满足。④有虚荣心。把公司嘉奖的面包作为自己受人尊敬的标志,没有吃到大面包,怕同事笑话,又买了一个小面包,并伪装成从大面包上切下来的。⑤言听计从。听到妻子的解释和要求后,并没有再表示反对。(每点2分,三点即可)‎ ‎(4)示例一:错误的。①忽略了丈夫的感受。“‎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是丈夫获得的圣诞节礼物,是丈夫得到认可的见证,二而玛利亚认为这个面包是施舍,并把它送给了律师,完全忽略了丈夫的内心需求。②忽略了家庭的需求。玛利亚一家特别需要这个面包,这是一家人“盼了多年的唯一一次享用美味的机会”,而玛利亚把它送给了什么也不缺的律师。③为了保全面子。把这样的面包送给律师虽然是表示对律师的感谢,但选取这样的礼物,是一种虚荣的表现,是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作祟。④玛利亚太过强势。丈夫的反对并没有阻止她的这种做法,虽然玛利亚用商量的口吻和丈夫说话,但最终的结果是面包被送出去,可见在家中的强势。‎ 示例二:正确的。①感恩之情。玛利亚之所以把“‎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律师,是因为律师帮了他们。送面包是为了表达感谢之情,特别是用家里也十分需要的面包,更显示她的诚心诚意。②对家人有补偿。虽然她把面包送给了律师,但也买了小的面包来补偿一家人。③用商量的口吻。在丈夫不同意的情况下用商量的口吻,表现了对丈夫和孩子的爱。④保全了穷人的面子。别人帮助了自己,并不能因为家里穷就不表达感谢之情,她这样做,体现了穷人的品质,保全了穷人的面子。‎ ‎12.(1)(5分)DC (D:3分,C:2分,A:1分。选BE不给分)‎ ‎(2)(6分)①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②这样写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③同时为下文具体写刘半农的思想性格和为人作铺垫。(4分,意合即可)‎ ‎(3)(6分)①文章题目巧妙地化用了刘半农、赵元任合写的歌曲名“教我如何不想她”,“她”换为“他”,用来代指刘半农;②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友人和后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分号前后各3 分,意合即可)‎ ‎(4)(8分)第一种观点:“浅”一些好。①就做人来说,耿直坦率、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是非分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是非常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刘半农身上体现得很鲜明。②就治学来说,多点学问、当个杂家没什么不好,学问广博有利于自己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刘半农“所学颇杂”,也使他在专业之外多有造诣。‎ 第二种观点:“深”一些好。①从为人处世来说,当然应当正直、诚实,光明坦荡,但也应考虑方法问题,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他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生存和事业的发展。刘半农在文友为自己饯行的宴席上直接讽刺文友就很不合适。②从治学上来说,爱好广泛、学问渊博是好事,但不可过多过杂,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与其多门通,不如一门精,刘半农如果在某一两个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论就哪一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13.B ‎【解析】‎ 试题分析: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伦:类、同辈。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根据第一句语境,应用登峰造极。根据第二句中“对互联网的贡献”,推知此处用“无与伦比”。根据第三句句意,此处用“叹为观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可将“一项禁令关于…… 饮料”改为“一项关于 ……饮料的禁令;B语义重复,“短期内”、“一时”重复。C搭配不当,“耐人寻味”不能做主语,可添加主语中心语即“耐人寻味的感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D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论述文段,语段的中心话题是“阅读唐诗宋词的意义”。要求衔接的是如何阅读才可以从容一些,才能感受人生的意义和美感。根据逻辑顺序,先品味,后感受,故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竟(竟然) 究竟 即便(即使) 也 且(并且)‎ ‎【解析】‎ 试题分析:开头说“惊讶”,所以①要放一个表惊讶的虚词“竟”;“ 究竟”表示结果,原委,有深入研究的意思。所以放在②很恰当;③用来加强语气,用“即便(即使)”;④表转折;⑤表并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无论是做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得保证前后句的话题统一,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的统一;保证语序合理,衔接自然严密,前后呼应为一体。一般说来,下列种种衔接,是连贯的:话题统一,语脉相通,事理情理相通,语序前后一致,问与答前后照应,指代前后照应,句式前后一致,关联词前后照应,表达符合语境,音节和谐一致等等。‎ ‎17.本校为省立公办高中,因创办分校,拟招聘英语教师十六名。条件是:985高校师范毕业生,英语过专业八级,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强。面试时间、地点:‎8月12日中午9:00.红专路教育大厦158室。联系电话:01081828。‎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将口语式的招聘英语教师的信息改写成书面语式的招聘启事。所该写招聘启事,首先要写清楚招聘的原因、对象,然后标明招聘条件,最后明确招聘时间、地点以及联系电话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