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北京市西城区2016 —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二语文 2017.1‎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每小题3分, 共18分。‎ 材料一 ‎ ‎ 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尚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秋》,非止一箭之进。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 ”,言其史传之成就,“ ”,言其文学之成就。然而从《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 ”性质的加强,和“ ”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 ‎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文学 史传 ‎ B.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史传 文学 C.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传 文学 D.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文学 史传 ‎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 B.《国语》是一部国别体著作。主要记录了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 C.《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此书。‎ ‎ D.《史记》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材料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各诸侯国身处忧患之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只有利用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别国。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毋庸质疑 ‎,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白骨堆积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有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有滑稽可笑的荒唐闹剧。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战争却有自身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造就了一大批擅长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兵家荟萃、群星璀璨的兵法盛世。兵家思想正是这一时期战争智慧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他全面总结了以前的战争经验,分析、论述了作战原理,提出了军事上许多杰出的命题,揭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普遍性规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不仅对当时的战争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还深远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的军事思想。‎ 战争离不开外交。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人物,被称为“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却往往能取得奇效,纵横家多出身贫贱,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比如苏秦“悬粱刺股”。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地600里;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直至完璧归赵。纵横之士智勇双全,且不乏仁义之辈,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一直被后人敬仰。‎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一大批擅长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这离不开武器的进步、战争 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 ‎ B.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充满了血腥与计谋,但其中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 C.孙子倡导的诸多军事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与其善于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关。‎ ‎ D.纵横家在外交上往往取得奇效,他们多出身贫贱,意志坚定,但他们的行为方式为后人所不齿。‎ ‎ ‎ ‎4.与例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 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 A.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 ‎ B.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D.大上海成了孤岛了,一片黑暗笼罩。群鬼出现,百怪跳梁。‎ ‎ ‎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横线词语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星璀璨 毋庸质疑 精辟(bì)‎ ‎ B.完璧归赵 流芳千古 荟(huì)萃 ‎ C.推崇倍至 朝秦暮楚 血(xiě)腥 ‎ D.悬粱刺股 俯拾皆是 滑稽(jì)‎ ‎ ‎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 A.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 ‎ B.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 ‎ C.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D.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王之蔽甚矣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辞决而行 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 ‎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行李之往来 D.徘徊于斗牛之间 ‎9.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 夜缒而出 ‎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B.乃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C.以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之财 D.所以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 所以遣将守关者 ‎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却秦而存赵 ‎ 沛公军霸上 C.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皆谦而礼交之 顺流而东也 ‎ ‎ ‎11.对下列特殊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 ‎ B. 渺渺兮予怀 状语后置 C.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D. 而如姬最幸 被动句 ‎ ‎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12~13题。共6分。‎ ‎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 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 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  “睡了。”‎ ‎  “小华哩?”‎ ‎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 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 还开明一些。”‎ ‎12. 简析选段中水生嫂一“震”一“吮”两个动作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3.简析选段中画线句中的 “笑”体现了水生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四、默写。共6分。‎ ‎1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三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 ①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的主要原因是: ,‎ ‎ 。‎ ‎ ②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 。 ,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 《前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 ‎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曾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这句话是: , 。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 ‎ ‎ ‎ 五、微写作。共10分。‎ 岁末回首,是中国人的生活传统,也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回首2016年,总会有一些人、事、物留驻心头,让我们用文字记录它们,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感悟,迎接新的一年。‎ 要求: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道,不超过150字。‎ ‎15-1.这一年中总有一个场景留在你脑海中,绘出这个场景并融入你的深情。‎ ‎15-2.这一年中总有一句话深深影响了你,写出这句话(字数不超过30字)并阐述它带给你的启迪。‎ ‎15-3.这一年中总有一个人深深打动了你,抒发你对他(或她)的某种感情。‎ 第 Ⅱ 卷 ‎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共20分。‎ ‎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非必贪邯郸,‎ 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 鲁仲连适游赵,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 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 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齐湣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 侯避舍,纳筦键,摄衽抱几②,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 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 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③。’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 入于邹。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 欲从而帝之。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 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 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 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 ‎①鲍焦:春秋时的隐士,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抱树绝食而死。‎ ‎②纳筦(guǎn)键,摄衽(rèn)抱几:把钥匙交出来,提起衣襟,侍立于案几之侧。‎ ‎③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倍,同“背”。‎ ‎ ‎ ‎ ‎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鲁仲连适游赵 适:恰好 ‎ B.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上:同“尚”‎ ‎ C.假途于邹 假:假装 ‎ D.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晏:安逸 ‎17.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①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 ②因击沛公于坐 ‎ B. ①彼则肆然而为帝 ‎ ②项王默然而不应 ‎ C. ①始以先生为庸人 ‎ ②以千金为鲁连寿 ‎ D. ①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②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18.对下列句子所省略的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畏秦,(魏安釐王)止于荡阴,不进 ‎ B.所为见将军者,(吾)欲以助赵也 ‎ C.不果纳,(齐湣王)不得入于鲁 ‎ D.酒酣,(平原君)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19.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 鲁仲连见辛垣衍,用世人误解鲍焦的事例来表明自己帮助赵国并非为个人利益考虑。 ‎ B. 齐湣王对鲁、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鲁、薛两国臣子勇敢地维护本国君主的尊严,使天子之礼没能施行。 ‎ C. 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 D. 鲁仲连认为,秦国如果称帝,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力,而换上有才能的人。‎ ‎20.《战国策》善于刻画人物,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刻画得形象生动。请各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平原君和辛垣衍在文中的表现。( 4分 )‎ ‎ 平原君: 辛垣衍: ‎ ‎21.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标题“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义”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4分 )‎ ‎ ‎ ‎ 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2~24题。共10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②调,心字香③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 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 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 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2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 C. ‎“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 D. 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 ‎ ‎ ‎23.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C.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崔涂《江雨望花》)‎ D.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 ‎24.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赏析此句的妙处。(4分)‎ 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28题。共20分。‎ 凝视西域 ‎ ‎ ‎ 大地上的贝叶①,纹理中蕴含着无限的奥秘。‎ ‎  在万米高空中俯视,祁连天山是这般模样:一条山脉在左侧绵延,峰峦之上,一种 白色如巾似絮,终年积雪的峰巅如囚禁的白云。山坡长长地倾斜,向着北方延伸,一种 没有节制的伸展,没有目的、没有构想,像高处的水流一味奔泻。如此任性的倾斜,却 有着精美的纹理,任意的局部都是完美的图案。纹理如贝多罗树叶般交织,大的山脉是 又长又大的叶;飞机渐次下降,细小的纹理再分出清晰的连缀的叶片。我知道,任何微 小的一笔,都是一个巨幅空间的起伏山岭,是天地间的大耸立。但它不过是那么小的一 片叶子中的一个肌理。无数生命的奥秘就写在这样的肌理间。 ‎ ‎ 是谁给了我这样一双眼睛?我看到的是神的世界。在蝼蚁的世界,人所俯瞰的自然,‎ 亦如神的视角。世界无限之大,世界也无限之小,大与小的世界并无多少区别:在一片 树叶上的微生物,在形如贝叶的山脉上的人类,无限细分与无限放大,世界呈现出了同 样的纹理与辽阔。这是一次僭越②,人的眼睛看到了神的世界,读出了人之渺小;世界苍 茫浩大,却可以如一片树叶,小小的纹理,一个人可以终其一生栖居于斯。 ‎ ‎  随着飞机的移动,僭越之眼慢慢地审视着河西走廊。那是一个寸草不生的世界,似 乎没有任何生命的痕迹。但是奇迹却出现,足以证明人类生存的勇敢,也证明生存的脆 弱,恰如一个词:命悬一线。荒凉、绝望、茫茫一片的祁连山,一面形如沙滩的巨大斜 坡,有水流过的一条条痕迹,如一道道划痕。似乎是神画出的图案。这些连绵的雪峰融 化的雪水冲刷而成的季节河,流到沟底就消失了,在它消失的地方竟然出现一小块绿洲,‎ 那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城市: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它们彼此被浩大的沙 漠、戈壁隔绝,相距遥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不断出现的名字,与战争 联系最紧密的城市。它们是中国文学边塞诗中的一个个意象,在这样荒僻、没有人间气 息的地方,像另一个世界的事物存在着。 ‎ ‎  飞机掠过一座城池,在高原海拔下降的一条山沟里,腾起烟雾,一片迷蒙。氤氲之 气升腾到了神所见的高度,像一场大火刚被水扑灭,烟与气直上天空。在这样荒凉、清 澈的高原,工业污染如此惊心。僭越的眼中几许悲愤,更多无奈。 ‎ ‎ 当飞机划过敦煌上空时,眼中叶脉般的地貌渐渐地幻化成一幅画卷:‎ ‎ 在阔大的荒漠上,一个孤独地身影踽踽地走着。天地愈大,人的渺小感愈趋强烈。‎ 在越过三危山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出现了。一股水流直泻而来,两岸生长了高且直的 树木。乐僔和尚冲到河边把水泼到自己的脸上,捧进嘴里,他的精神有如枯木逢春。抬 头东望,看到三危山异样的面目:夕阳中的山,金光万道,辉煌如灼,嶙峻的山头变成 了一尊尊佛像。乐僔不由得惊呼起来。他以为这是佛祖的灵光,以为这个遥远之地就是 西方极乐世界!清澈的雪水、晃眼的白杨与这无边无际寸草不生的荒漠形成了残酷的对 比,这就是神迹! ‎ ‎  乐僔决定就此修行。他在断崖上开凿石窟,几年时间里不停息地凿着,终于凿成了 一个窟龛。他在龛内塑佛像,绘壁画。这是敦煌莫高窟第一个开凿的石窟。 时光在这些 佛像与壁画上掠过了1600多年。 ‎ ‎  后来,世界各地怀着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竟然在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区走 到了一起。他们比任何地方都能和平共处、相互兼容。是什么使得敦煌成了世界的宗教 中心,使得无数宗教信徒冒死前来,创造出灿烂的宗教艺术?我想,是丝绸吧。这神奇 稀有的物品使东西方通过一条世上最艰险最遥远的路彼此相连,商旅的滋养,让它盛开 于荒漠,如沙漠玫瑰?这一条在荒漠中走通的路,成了一条世界级的艺术之廊!前人的 创作埋进地下,藏到了洞窟,他们无意于个人名声,无意于传世,却在无心之中抵达了 不朽。莫高窟的雕塑与壁画,藏经洞中50000件文物,所有这些,形成了当今一门显学 ‎——敦煌学。‎ ‎ 这条古道,行走得最多的是商人。漫漫长途中,他们忍住饥渴,战胜自然,闯过一 道道鬼门关。面对着荒凉,也就是面对着心灵、面对着生命。商旅与僧侣之间一定有着 一种隐秘却又直接的关联。我想,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的商人,他们在这险恶之地跋 涉,渴望着神灵的抚慰、保佑。于是,丝路之上,宗教开始繁盛。‎ ‎ 我曾沿着丝路向西,直到丝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另一个繁华世界。与它的起点 西安相比,石头的艺术登峰造极。而东方木构的艺术在随时间不断朽去。两极的繁荣,‎ 让沙漠与戈壁中的路冰与火一样难耐。然而,它在最深的寂寞里却呈现了世间的繁丽,‎ 在繁丽的凋谢中生出梦幻,在最荒凉中孕育了绚烂的文明,在文明的寂寞里呈现天地宿 命……天底下极致的事物在向着它的反面转换。 ‎ ‎  神奇的丝路啊!贯穿西域,犹如贝叶上的主脉络,源源不断地为绝境一般的荒漠输 送养分,汇聚出有如此绚丽的文化景象!在人迹罕见之地,却有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分 隔于世界各地的四大文明破天荒唯一一次循着叶脉汇流到了这条路上。使得一片贝叶经 以深邃的光芒闪亮在在浩瀚宇宙中。‎ 僭越了神的视界,望向西域,看到的不只是荒凉,更是一种奢华,人类精神的奢华。‎ ‎(节选自熊育群《西域两则》)‎ 注:①贝叶,即贝多罗树叶,古时西域僧人常用来书写经文。后常被赋予宗教含义。‎ ‎ ②僭越[jiàn yuè],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物品。‎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河西走廊上的城市在历史上战争不断,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因此作者认为这些城市“命悬一线”。‎ B. 河西走廊城市上空中的“氤氲之气”,烟雾蒙蒙,作者好像进入了神话世界一般,感到迷茫而震撼。‎ C. 1600多年前乐僔和尚开凿的石窟及雕塑壁画慢慢地发展成现代学术领域里的一个显学——敦煌学。‎ D .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僧侣,为丝绸之路的经济与宗教的发展以及敦煌文化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26.作者在开篇写“贝叶”的作用是什么?(5分)‎ ‎27.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语句加以赏析。(5分)‎ 它在最深的寂寞里却呈现了世间的繁丽,在繁丽的凋谢中生出梦幻;在最荒凉中孕育了绚烂的文明,在文明的寂寞里呈现天地宿命……‎ ‎28. “僭越之眼”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僭越之眼”的作用的理解。(7分)‎ ‎ ‎ ‎ 第 Ⅲ 卷 八、作文。50分。‎ ‎29.阅读下列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阅读,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与作者一齐旅行,一起探索,一同悲欢;现实,我们用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体味生活,思考人生,认识自我。‎ 请以“书里书外”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700字。‎ ‎②“旧物”,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社会、时代和文化中,它可以是有形的物件,如一本旧书、一所旧屋、一件文物,这些旧物,在有心人的不断创新下,慢慢生出了动人的面目和新的意义,此之谓“新旅”。‎ 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以“旧物新旅”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70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16 —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1‎ 第 Ⅰ 卷(共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小题3分, 共18分。‎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D ‎4. 【答案】B 5. 【答案】B 6. 【答案】B ‎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 ‎10.【答案】A 11.【答案】B ‎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题,完成12~13题。 共6分。‎ ‎12.(4分)【答案示例】:一“震”揭示了她听到丈夫要到大部队去时内心的振动。(1分)一“吮”,表示她企图努力平静的内心活动。(1分)两个细节的描写,揭示了一个内敛、含蓄、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根据地妇女形象。 (2分)‎ ‎13.(2分)【答案示例】:自豪、激动。自豪是因为别人怕妻子阻拦不敢回来,而自己却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激动,是因为明天自己就要去大部队了。(一点1分,合计2分。其他的言之成理亦可) ‎ 四、默写。 任选三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 ‎ ‎①公子厚遇臣 公子往而臣不送 ‎ ‎ ②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五、微写作。共10分。‎ ‎1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第 Ⅱ 卷 (共50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共20分。‎ ‎16.( 3分 )【答案】C(假:借)‎ ‎17.( 3分 )【答案】B(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A项“因”: ‎ ‎ ①通过,②趁机。C项“以”:①认为,②用。D项“于”:①对,②表被动)‎ ‎18.( 3分 )【答案】A(“止于荡阴”的是 “晋鄙”所带的魏军)‎ ‎ ‎ ‎19.( 3分 )【答案】D(文中说,秦夺走的是他认为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力,换上他认为有才能的人) ‎ ‎20. ( 4分 )【答案示例】平原君:优柔寡断 辛垣衍:鼠目寸光 (意思对即可)‎ ‎21. ( 4分 )【答案示例】‎ ‎①见义勇为:听闻魏国想让赵尊秦为帝,主动提出会见辛垣衍,要责问并让他回去。‎ ‎ ②仗义执言:义正辞严地指出魏向秦妥协是求得苟安,表明助赵的决心。‎ ‎ ③重义轻利:救赵之后不接受平原君的重金酬谢,辞别后终身不见平原君。‎ ‎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 ‎ 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2~24题。共10分。‎ ‎22.(3分)【答案】C ‎23.(3分)【答案】B ‎24.(4分)【答案示例】‎ 此句自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漂泊的生活,回到家和家人团聚。(1分)通过想象回家后温馨、充满情趣(或宁静、安乐)的生活,(1分)表达倦游思归的情感,(或渴望归家的迫切心情)(1分)同时反衬了自己漂泊生活的孤独凄苦。(1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 ‎ 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5~28题。共20分。‎ ‎25. (3分)【答案】D(A项,文章“命悬一线”是指自然环境的恶劣。B项,烟雾是工业污染。情感是愤怒。C项,敦煌学由雕塑、壁画和文献研究共同构成。选C得1分。选D得3分)‎ ‎26.(5分)【答案示例】(1)贝叶即贝多罗树叶。开篇写贝叶即引起下文在飞机上俯视山脉如同贝叶;引出作者对这片土地无数生命奥秘的感怀。(2)贝叶书写经文的功能也为阐释西域敦煌宗教文化做了铺垫;(3)结尾部分把丝路比喻成贝叶叶脉,首尾呼应。借助贝叶深化主旨。表达作者对丝路文化的赞美。(比喻1分;引起下文,1分;首尾呼应1分;贝叶与后文佛教的勾连1分;主旨1分)‎ ‎27.(5分)【答案示例】 运用了比拟、排比、对比。阐述了沙漠戈壁的自然的荒凉与文明的繁盛。语言生动形象,层层推进,很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于荒漠中文化的赞美。(排比、比拟、对比,2分。解读内容1分。效果2分)‎ ‎28. (7分)【答案示例】(1)文章中,僭越之眼是指人完成了飞天的梦想,到达甚至超越了神的高度,以神的视角去看世界。(2)呼应题目,凝视西域。(3)是全文线索,看祁连山、河西走廊绿洲、自然被工业破坏,以及结尾以僭越之眼凝视了整个西域。(4)通过僭越之眼表达了作者对于西域自然的热爱,对于自然被破坏的愤怒,以及西域文明,人类精神的赞美。(解读僭越之眼2分;呼应题目1分;全文线索2分;表达主旨2分)‎ 第 Ⅲ 卷 (50分)‎ 九、作文 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秦国的军队围困了邯郸。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荡阴不敢前进。‎ 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鲁仲连恰好客游赵国,于是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 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魏国的客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 ‎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 ‎“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理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城门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魏国只看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况且秦国如果称帝,那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魏王怎么能够安逸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于是,辛垣衍起身,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 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