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新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 ‎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 ‎  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  ‎ ‎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孔明言教何碎        碎:琐碎  ‎ B.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  ‎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援:靠山  ‎ 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           密:暗中 ‎5.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5分)  ‎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 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9.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首尾两联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借典故写到人应尽孝的两句是“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 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 _ , ”。‎ ‎(3)《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4) ‎《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 ”也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更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14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 ‎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 ‎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 ‎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 ‎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 ‎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 ‎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 ‎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  (1)下列对这篇小说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  A.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 ‎  B.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 ‎  C.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 ‎  D.八千块钱在当时是一大笔钱,捡烂纸的老头攒这么多钱做什么,结尾的疑问使作品回味无穷。‎ ‎  E.小说写煤站副经理来店里,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讽刺当时社会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的主题。‎ ‎  (2)小说的题目是《捡烂纸的老头》,为什么在开篇用大量篇幅介绍饭馆,请简要分析(4分)‎ ‎ (3)有人认为文中的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请结合文本分析捡破烂老头与孔乙己这两个形象的异同。(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其人生炫美的赞颂和平寂的哀伤。‎ B.“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是对弘一书法风格的精准评价,意思是他的书法创作,清逸的线条泯灭了锋芒,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C.弘一晚年的出家既是赵朴初所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更是为了传经授禅,普度众生。‎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文章题目是“一钵了却谁的浮生”,结尾又说“一钵了却他的浮生” 一问一答,首尾照应。其中“一钵”指佛门清净清贫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旨在告诉人们是佛门的生活使弘一舍弃了尘世的一切牵挂,使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 ‎(2)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李叔同的诗和名家言论,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人生选择的看法。(6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 A.逋(pū)慢     恪(kè)守不渝 契(qiè)诃夫 序属(zhǔ)三秋 ‎ B.捧袂(mài ) 抢( qiǎng)榆枋  舂(chōng)粮  处(chǔ)心积虑 ‎ ‎ C.熟稔(rěn)  盘桓(huán)    穷源溯(sù)流   茕茕孑(jié)立 ‎ D.蜂窠(kē)  角隅(yú)  暂(zhàn)时  盛筵( yàn)难再 ‎14.以下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 B.现代小说可说是汗牛充栋,得精选阅读才不会浪费时间。‎ ‎ C.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 D.我的态度很鲜明,对邪教练习者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B.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 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 D.对上课纪律、午间静校、晚自习的纪律问题,学生守则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17.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3分)‎ ‎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    ‎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 ‎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 ——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 ‎                              ——《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新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答案 ‎1.C ‎2.B ‎3.C ‎ 4.D 密:李密。‎ ‎ 5. 答案:C(A放:放逐,贬谪。“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B擢:晋升,升任。‎ C就:就职,上任。D假:暂代,代理。 )‎ ‎ 6.D“表明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 7.(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师”、“方”为关键得分点)‎ ‎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敌”、“ 碎”为关键得分点)‎ 参考译文:  ‎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于是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 ‎    ……(《陈情表》译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又一次)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 ‎“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 ‎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心里是清清楚楚的,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 8.B ‎ 9. 答:抒发了诗人保边卫国、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2分)首联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而是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由烽火自然引发诗人心中不平之志和保家卫国之情。(2 分)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为国献身的愿望。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 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2 分)‎ ‎ 11.‎ ‎  (1)DA(B文本中没有“嫌弃邋遢”的暗示;C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头出现的场合是一个下层人吃饭的小馆子。E主题总结不当)‎ ‎  (2)①饭馆是主人公捡破烂老头出现的场所,也是社会背景的缩影,是社会环境描写。介绍饭馆是为了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   ②饭馆中的各色人物对老头的漠视,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冷漠,揭示本文的主题,所以想要介绍他们。‎ ‎  ‎ ‎ (4)同 ‎  两人出场环境都是饭馆或者酒馆,都是被轻视的社会底层人物,最后结局都很悲惨。‎ ‎   异 ‎  ①老头又老又丑,衣着老旧,邋遢,但却敏感自尊,并不缺钱。孔乙己是旧中国下层知识分子,迂腐可笑,穷困潦倒甚至去偷,麻木不仁,被人嘲笑。‎ ‎  ②塑造形象的目的不同,写孔乙己是为了揭露与批判封建文化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也批评了国民的麻木冷漠;而写老头是呼唤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 ‎ 12.‎ ‎(1)EB ‎(2)①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2分)②引用丰子恺、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2分)③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2分) ‎ ‎ (3)我认为,李叔同之所以做出如此抉择,是因为他博学精艺,初始华丽,已经达到人生的很高精神境界,他需要崇高独立的人格(2分);后来的出家,正如丰子恺所言,是出于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2分);他之所以刳骨剔肉,抛妻别子,是因为他知道需求越少,得到的自由就会越多。只有舍弃尘世的一切牵挂,才能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2分);他大彻大悟,不求虚名,清苦自守,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为了传经受禅,普度众生(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 13.C ‎ 14.B ‎ 15.D ‎ ‎ 16.D ‎ 17.②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 ③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 ‎ (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3分)‎ ‎ 18.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