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

高一语文月考三试题 ‎2018.12‎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去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匆匆过客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的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反应出男青年没有替老人买上票的焦急和担心。‎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5.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流动人口能实现“生活方式移民”吗 随着流动人口群体的扩大、家庭移民的增多,以及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异质性的增强,对于很多远离家乡的流动人口而言,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在城市中进行。不可避免地,城市生活渗入了流动人口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改变着他们的经济状况,也改变着他们所置身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 近些年来,与经济移民、教育移民相对,移民研究领域出现了“生活方式移民”这一个专属类别。具体而言,生活方式移民往往希望追求并融入接收城市中更加方便多样的公共设施和生活选择,希望以此能够享有更加丰富和满足的新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生活方式移民”的往往集中在经济条件本身就比较好,能够自主转变生活模式,并能较为顺利地融入新生活的人群之中。而对于经济条件本身较差的流动人口来说,接收城市又是如何影响着他们在经济状况之外的个人生活?城市生活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呢?接下来,基于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和时间利用的相关研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来看看他们是否得以实现“生活方式移民”。‎ ‎ 材料二:“一道跨不过的鸿沟”‎ 在对中国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流动人口无论相对于他们远在家乡的同乡,还是身边的城市土著,都往往显示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自报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往往较低,还更可能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城市中对于流动人口、农民工的污名化和歧视让他们感到无助、沮丧、没有安全感,而这些歧视经历也同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对于城市生活的融入。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来自他们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时的失落,以及面对自身与城市土著间生活质量差异所感受到的无能为力。具体而言,由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在城市中进行,他们难免会在收入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之外,希望能够融入新的环境,真正地成为城市中的一员,而非永远的匆匆过客。而且,很多流动人口在来到接收城市之前就抱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期许。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诸如收入和文化歧视、户口限制、高生活成本、高房价都成为横在他们与城市生活间的巨大鸿沟。‎ 材料三:“不匆匆也是过客”‎ ‎ 由于城市生活的难以融入,很多流动人口都越来越现实地将接收城市作为他们快速实现资本积累的场所,而非开启新生活的地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男性流动人口平均每周会比城市本地人多工作5个小时,而少7个 小时的休闲时间;女性流动人口会比城市本地人多工作3个小时,而休闲时间持平。以上的性别差异与男性更强的需要挣钱养家的角色有关。根据我们的访谈,很多流动人口都同时兼好几份工作,以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挣钱、攒钱,完全无暇也无心去享受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当提到攒钱的目的时,他们往往都向往着早日返回家乡或是在家乡附近的小城市盖房或是买房、结婚,做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甚至赚点小钱的小买卖。而当前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留不下的地方,无论在此做多久的停留,或早或晚,他们终究要离去。‎ ‎ (文/穆峥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市生活不仅在改变着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也改变着他们所置身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 B.流动人口希望追 求并融入接收城市中更加方便多样的公共设施和生活选择,希望以此能够享有更加丰富和满足的新生活,这意味着生活方式移民。‎ C.经济条件本身就比较好,能够自主转变生活模式并能较为顺利地融入新生活的流动人口更容易做到生活方式移民。‎ D.流动人口自报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往往较低,由此看来,他们会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流动人口虽然希望能够融入新的环境,真正地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早或晚,他们终究要离去。‎ B.经济条件本身较好的流动入口相比经济条件本身较差的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的人群之中,也较少有心理健康问题。‎ C.流动人口无论相对于同乡还是城市土著,都显示出更多的 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他们从家乡流动到城市根本没有必要。‎ D.流动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收入、文化歧视、户口限制、高生活成本、高房价等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E.男性流动人口和女性流动人口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比城市本地人多,休闲时间比城市本地人少,他们无暇也无心去享受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9.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现状。(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30分)‎ ‎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11.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寄蜉蝣于天地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凌万顷之茫然 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歌窈窕之章 C.顺流而东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3.对下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图:考虑 ‎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 ‎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完 ‎1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B.吾其还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其出者 ‎ C.以其无礼于晋 余船以次俱进 ‎ D.夜缒而出 吾尝终日而思矣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夜缒而出 ②慧褒始舍于其址 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东望武昌 ⑥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A.①⑥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16.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 (3分) ‎ ‎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④饰之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⑤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⑥刘备天下枭雄 ‎⑦此天子气也 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B.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 C.①②/④⑤/⑥⑦/③⑧ D.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秋月春风等闲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凄凄不似向前声 ‎18.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可以世袭,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 B.“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 C.“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 D.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1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孩提,指两到三岁的儿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成年。‎ ‎ B.古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常用“贱妾”、“糟糠”等,谦称自己的儿子常用“犬子”、“不才”。‎ ‎ C.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科举、户籍等事宜,其长官称为尚书,下设副职称为侍郎。‎ ‎ D.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贞观”、“乾隆”都是庙号。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2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率先开放的景象。‎ D.尾联诗人想象了家中佳节团聚一堂和双亲惦念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景象。‎ ‎21.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奇观”。‎ ‎(3). 《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②‎ 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③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④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⑤她的声音条件本来就好,再加上得到名师指点,演唱水平日益提高,其歌声恰如黄莺出谷, 珠圆玉润,令人陶醉不已。‎ ‎⑥如果年轻人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同时还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一定可以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2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实力,又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 B.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早期研发中恒星内部振荡或声波的测量可以被用于推测强磁场是否存在。‎ C.延迟退休牵涉很多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基金的收支,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要统筹兼顾,同时学习有弹性退休机制的国家的经验教训。‎ D.佛山秋色、行通济、西樵山万人斋宴、官窑生菜会等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佛山民众追捧,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 ‎2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我不是艺术家,我最多只能说是作家。 。“写家”这两个字是老舍同志在重庆时经常使用的字眼。老舍同志不用“小说家”的称呼而自称“写家”,只能说是他很谦虚;我称自己为写家,是有别的原因的。‎ A.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因为严格地说,我也不能算是作家,‎ B.我也不能算是作家,因为严格地说,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 C.其实严格地说,我也不能算是作家,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 D.其实严格地说,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我也不能算是作家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  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月考3试题答案 ‎1、A 【解析】:B项,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 D 【解析】:D项,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A【解析】:A项,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4. A,C 【解析】: A没有暗示故事结局,C青年男子给自己买的票 ‎5 (5分) 答案: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这一人物、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突出主题。 解析:第一问可以结合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分析,如衣着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等,重点抓住文中的“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等语句分析即可。第二问可以从人物与主题表现上分析,男青年、青年妇女和“我”都主动去帮助老人,他们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相互映衬,突出了主题。‎ ‎6. (6分)答案:①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②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的描写需要;③便于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④便于较快进入情境阅读,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表达内容等角度考虑。从情节上分析,短小段落可以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上分析,灵活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从内容上分析,叙事简洁、清晰、准确,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等。‎ ‎7.(3分)D(解析:应该是“更可能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是“会出现”)‎ ‎8.(5分)A、D (对一个2分,两个5分,三个或以上0分)(解析:B项,“也较少有心理健康问题”原文无此信息;C项,“他们从家乡流动到城市根本没有必要”‎ ‎,从文章内容中推断不出这个结论;E项,女性流动人口休闲时间与城市本地人持平)‎ ‎9.(4分)①来自城市的歧视让流动人口没有安全感。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③现实中的种种困难成为横在他们与城市生活间的巨大鸿沟。④由于城市生活难以融入,他们终究要离去。(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得4分)‎ ‎10.C项,危:端正。‎ ‎11.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一般句式;C项为定语后置句。‎ ‎12A向西 ‎13.【C】解析:谢:道歉。‎ ‎14.【D】解析:两个“而”都表修饰。(A.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之”代词,它。‎ B.前“其”,表商量语气助词,还是;后“其”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C.前“以”连词,因为;后“以”介词,按照。)‎ ‎15.【C】解析:①名作状,在夜里 ②名作动,筑舍定居 ③名作状,像狗一样 ‎④意动用法,以…..为朋友 ⑤名作状,向东⑥使动用法,使......逃跑 ‎16. 【A】解析:①为定语后置句;②⑤为宾语前置句;④⑧为状语后置句;⑥⑦为判断句;‎ ‎③为被动句 ‎17.【A】解析:B.意外的变故; C.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D.刚才 ‎18.【C】解析: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19.【A】解析:B.“贱妾”是古代妇女的自称,“不才”为自谦之词;C.“户部掌科举”错,科举属于礼部掌管;D. “贞观”“乾隆”都是年号。‎ ‎20. B【解析】: B项,“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有误,主要是借对比突出自己身在异地的寂寥,突出自己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非风俗。‎ ‎21. ①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元宵佳节已至,想象着家中亲人齐聚一堂的热闹情景,此时父母定是惦念着他乡的自己,借此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 ‎②独自漂泊他乡的孤独:佳节时分,诗人却身在他乡,形单影只,只有经书相伴,孤独万分。(一点3分,两点6分)‎ ‎2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3 A【解析】:①“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②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指讲话或文章既庄重正派,又幽默活泼。③‎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不能修饰“接济和帮助”④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望文生义。⑤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⑥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24 A【解析】:B项句式杂糅,“根据”“称”删去其一;C项动宾搭配不当。学习的是经验,而不是教训。删去“教训”;D项最后一个分句暗换主语,应在“对”前加“人们”。‎ ‎25. C【解析】:由横线前后文“作家”“写家”可判断在内容上,应为转折关系,然后再根据前文的内容和后文“因为”,从句子衔接紧密的角度可得出答案为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