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田家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2018.01 说明:1.本试卷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60分; 2.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到试卷的对应区域,否则,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鲑鱼(ɡuī) 倜傥(tǎng) 乳媪(ǎo) 臣以险衅(争端) B.鹰隼(sǔn) 萌蘖(niè) 先妣(pǐ) 扃牗而居(关闭) C.浸渍(zì) 坳堂(ào) 谂知(shěn) 谨赓一绝(补偿) D.龟裂(jūn) 玉醅(pēi) 槛阱(jiàn) 曩者辱赐书(从前)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有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由清明、寒食、上巳三个节日 而成的。 (2)市长在谈及市政建设时指出,城市管理要标本兼治,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3)其他景致,或以山色取胜,或以水色撩人,唯独在这里,水与山 :岷江的水环绕青城山,我们就栖身在这岷江水畔的山水人家。 A.融汇 持之以恒 相得益彰] B.融汇 锲而不舍 相映成趣 C.融合 锲而不舍 相得益彰 D.融合 持之以恒 相映成趣 3.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论作品或生涯、肉体或精神,史铁生都是和“死亡”“意义”“归宿”深深打交道的那类人,也是最亲近灵魂真相和永恒元素的那类人, 。 , , 。 ,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笑得晴朗,像秋天。 ①在他那儿,却成了哲学,成了修行②我称之为“生命修士”③世界可以折叠成一副轮椅 ④他让你发现:原来,肉体可以居住在精神里⑤成了生命中最普通的行李 ⑥疾病,在常人身上是纯苦的累赘 A.⑥①⑤④③② B.②⑥①⑤④③ C.②④③⑥①⑤ D.⑥①⑤③④②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彝陵。 C.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3分) A.先秦诸子散文各具特色,如孟子善于雄辩、气势壮阔,庄子善用寓言、想象丰富。 B.《报任安书》的“书”指书信,《河渠书》的“书”代表用来综述典章制度的体例。 C.词是可以歌唱、配乐的韵文,藉由词人所用的词牌,即可了解词作的内容。 D.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也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体现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敬,字仲原父,姓刘氏,吉州临江人.举进士,中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丁外艰,服除,召试学士院.于是夏英公既薨,天子赐谥曰“文正”。公日: “此吾职也。”即上疏言:“边者,有司之事也.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侵臣官。”疏凡三上,天子嘉其守,为更其谨曰“文庄公曰:“姑可以止矣” 至和元年九月,召试,迁右正言、知制诰。宦者石全彬以劳迁宫范使,领观容访意不满,退而恨有言。居三日,正除观察使,公封还辞头,不草制,其命遂止。 二年八月,奉使契丹,公素知虞山川道里,虏人道自古北口回曲千余里至柳河, 公问曰:“自松半趋抑河甚直而近,不数日可至中京,何不道彼而道此? ” 盖俘人常故迂其路,欲以国地险远夸使者,且谓莫习其山川。不虞公之问也,相与惊顾羞愧,即吐其实,曰:“诚如公言。” 长安多富人右族,豪猾难治,犹习故都时态。公方发大姓范伟事,狱夫具而公召,由是狱屡变,连年,吏不能决。至其事闻,以付御史台,乃决,而卒如公所发也。 为三州,皆有善政。在杨州,夺发运使冒占塘田教百项予民,民至今以为德。其治郓、永兴,岁用丰稔,流亡来归,令行民信,盗城禁止,至路不拾遗。 公于学博,为文章,尤敏膽。公知制诰七年,当以次迁輪林学士者数矣, 久不迁,及居永兴岁余,遂以疾闻。公在朝廷,规切人主,直言逆耳,至于从容进见,贤否人物,其事不闻于外廷者,其补益尤多。故虽不合于世,而特被人主之知。嘉祐中,嫉者众而攻之急,其虽危而得无害者,仁宗深察其忠也。上曰:“如刘某者,岂易得也?" 上每宴见诸学士时时问公少间否赐以新橙劳其良苦。疾少间,复求外补,上怅然许之。出知卫州,未行,徙汝州。治平三年,召还,以疾不能朝,改集贤院学士。熙宁元年四月八日,卒于官舍,享年五十。 (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五有删节) 6.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疏凡三上 B.且谓莫习其山川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不习而音为 C. 公方发大姓范伟事 D.遂以疾闻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而刘夙婴疾病 8.下列各组语会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不道彼而道此 B.以付御史台,乃决 何可胜道也哉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而卒如公所发也 D.以疾不能朝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英公去世,皇帝赐谥号叫“文正”,刘敞认为这是越权。他多次上疏,促使情况改变。 B.石全彬因功升职,但他仍不满意,皇上重新任命。刘敞不愿草拟诏书 ,但被皇上制止了。 C.刘敞在地方做官,总是善于利用天时地利,聚拢民力,发展生产,营造和谐社会。 D.刘敞敢于直言进谏,树敌很多。纵然受仁宗宠信护爱,还是很难跟同朝官员共事。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盖虏人常故迁其路,欲以国地险远夸使者.(3分) (2)嫉者众而攻之急,其虽危而得无害者,仁宗深察其忠也。(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百花亭晚望夜归 白居易 百花亭上晚裴回①,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注】①裴回:徐行,留恋。 ⑴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⑵诗歌颔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⑶全诗以“满湖明月小船回”一句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⑵ ,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仲列传》) ⑶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⑷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⑹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⑺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⑻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低 语 朱以撒 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位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低到只在二人的耳听范围内。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薄薄的雾。 ②我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记忆中,存留着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眼睛滴溜溜转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③是当时的生存状态使人如此的吧。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④如果轻轻地言说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柔情似水,其中包含语言的柔软性,还有恰当的表达速度。同样表明一种含意,甚至更为明晰。强音的普遍使用,代表的是一种权力,压倒对方的企图。噪音,有时就是这类话语方式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一段路程充满了声浪,人是声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⑥在以前,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轻快一些。旷野消化了胸中的郁闷。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不热情也不显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想想城市里的孩童,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很可珍贵的童趣、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和放纵张扬,不知不觉就会收不住的。 ⑦趴在蓬松柔软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把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如果没有到城市来,还可以如《诗经》中的人们,听到“五月斯螽动股”或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节气预报。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一次次地啁啾、呢喃,依旧委曲婉转。 ⑧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看,离他圆寂已经不远。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的笔墨已经从我们常规的体验中脱逸。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物,自知毫无希望进到它的内部。我很坦然自己看不懂或者觉得不好看。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我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借助了超然的力量,可万万不能效仿—— 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 ⑨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 (选自《三十年散文观止》,有删改) 13.作品描绘了哪些形态的“低语”?请加以概括。(6分)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人是声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2)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物,自知毫无希望进到它的内部。 15.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16.文章最后一段说:“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联 系全文,探究其中寄寓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思?(4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三国演义》的长与短 王兆军 ①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清人金圣叹,曾将我国的历史小说做了集萃式的评述,《三国演义》被排为“第一才子书”。 ②《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群雄逐鹿,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归于一统的历史画面,场景宏大,情节复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明珠。《三国演义》的作者具有非凡的叙事才能,详略张弛,纵横开合,都处理得极为恰当。其对几次大战的全景式描写,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写得波澜起伏、跌宕曲折,读来惊心动魄,将简略的史实演义得生动细致,令人叹为观止。 ③《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个个堪称艺术典型。诸葛亮是“贤相” 化身,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出于圣贤而近乎神。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被后人奉为神灵,即所谓武圣人关老爷。书中有两位政治家是被脸谱化了的,一个是刘备,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鲁迅曾说,孔明被写得过于智慧而“近妖”,刘备则被写得过于仁厚而“近伪”。后人对此,已有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价。 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普及和流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其接近于白话的文言,浅显易懂,稍微识些字的人就能阅读。 ⑤中国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前紧后松,下半部不如上半部精彩。《三国演义》是这样,《水浒传》《西游记》是这样,就连结构精美的《红楼梦》也是如此。这一点,和西方的长篇小说很不同,后者几乎都是结尾好,情节紧扣,高潮总是放在最后。《三国演义》的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十分精彩。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也写得很好。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文笔也不怎么精彩。以西蜀为例,从六出祁山到九伐中原,一次不如一次写得好。 ⑥究其原因,不是中国小说家不懂得“高潮一过戛然而止”的道理,而是因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故事,原本都来自元明的坊间说书人的唱本,一段一段的,罗贯中、施耐庵等作者将这些精彩的段落连缀起来,首尾连接,次第贯串,在不失历史大致的前提下,将全部故事讲完整。于是,长篇虽然完成,但后边越来越松。 ⑦虽然如此,说书人和读书人还是喜欢的,前者可以根据他们的本子将整个故事讲个完整。此书一出,曲艺场中就多了一种说书人。这种人把长篇小说放在桌子上,一边说,一边一页一页地揭书,因为他们记不准确情节,所以离不开书本,这种人被称为“揭张子”。可以这么说:罗贯中、施耐庵给了这些人混口饭吃的方法。至于读者,虽然觉得书的后部分情节稀松,但各种人物都一一见了始终,也算是如愿了。 (选自2016.12.07《人民日报》(海外版)) 17.《三国演义》的“长”与“短”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9.第五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浩浩宇宙,人占有的只是片土;悠悠历史,人只是倏然的过客。 又有人说,人所占空间并不小,人自小之,故小;所占时间并不短,人自短之,故短。 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 衅:征兆;B 妣(bǐ)C赓:酬和) 2.D(①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②持之以恒,谓有恒心,持续不间断。锲而不舍,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③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显得很有趣味。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3.B 4.A (A.运用借代的修辞。B.“朝”“谒”二字赋予“远山”“深水”以人的情感。C. “带”字将老鹤横空飞翔的轻快表现出来,同时将老鹤拟人化,把“老鹤横飞”的情景生动的描绘出来。D.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水以深情厚意,形象生动。) 5.C 6.(3分)上每宴见诸学士/时时问公少间否/赐以新橙/劳其良苦。 7.(3分)C(A.总共,后句出自《项脊轩志》;B.熟悉,后句出自《越州赵公救灾记》;C.揭发/出现、发出,后句出自《报任安书》;D.病,后句出自《陈情表》) 8.(3分)C(C项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A项,疑问副词,为什么;疑问副词,怎么。B项,副词,才;副词,于是,就。D.介词,因为 ;介词,用) 9.(3分)B (对石全彬新的任命最终废止) 10.(7分) (1)(4分)原来契丹人常常故意迂回绕路,想用他们国家(貌似)地域险要辽远向使者夸耀。(“故”“迂”“夸”各1分) (2)(4分)嫉妒(刘敞)的人很多并且攻击他很急迫,他虽然处势危险却没有受到伤害,是因为仁宗深深体察他的忠诚。(“嫉”“急”“危”“察”各1分) 【参考译文】 刘敞,字仲原父,姓刘,吉州临江人。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甲科,凭大理评事的官职做蔡州通判。父亲去世,刘敞守丧结束以后,皇帝召见面试,到学士院任职。在这时夏英去世,皇帝赐给他谥号叫“文正”。刘敞说:“这是我的职责啊。”于是上疏说:“颁赐大臣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情。现在各个部门都能忠于职守,可是陛下您侵扰了我们的工作。”奏疏一共上了三次,皇帝赞赏他的职守,为夏英更改谥号叫“文庄”。刘敞说:“姑且可以停止了。” 至和元年九月,皇帝召见面试他,升迁他做右正言、知制诰。官员石全彬凭借功劳升职为宫苑使,兼领观察使,他内心不满意,回来后生气有怨言。过了三天,(准备)正式任命为观察使,刘敞顶住了各种借口理由,不草拟诏书,对他的任命最终废止了。 至和二年八月,奉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知道契丹的山川路途,契丹人(带着他)取道古北口绕行千里远才到柳河,刘敞问他们说:“从松亭到柳河非常顺直而且近便,不用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却选了那条路呢?”原来契丹人常常故意迂回绕路,想用他们国家(貌似)地域险要辽远向使者夸耀,并且以为汉人不熟悉他们的山川形势。没想到刘敞会这样诘问,他们都相互惊讶对望十分羞愧,于是吐露了实情,说:“(事实)确实像您说的那样。” 长安有很多富贵人家有名望的大户,豪奢狡猾难以治理,还习惯于以前的生活状态。刘敞正在揭发一户大姓范伟的劣迹,案件还没有完结刘敞就被召回了,由于这个案件屡次变化,一连多年,主管官员都不能决断。等到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将(它)交给御史台(审理),才办结,(案件情况)最终正如刘敞当初揭发的一样。 刘敞在三地做官,都有很好的政绩。在扬州,他剥夺发运使冒名侵占的几百顷水塘田亩还给百姓,老百姓至今感念他的恩德。他治理郓州、永兴,每年的收成丰富充足,(原先)流浪外地的都回来了,政令推行百姓信服,盗贼销声匿迹,(社会)到了路不拾遗的地步。 刘敞学问广博,写文章尤其敏捷丰赡。他担任制诰七年,按照惯例应当升迁为翰林学士好几次了,时间很久了却没能升迁。等到他在永兴做官一年多,就把自己患病的事报告给了皇帝。他在朝廷为官,规谏皇帝,直言逆耳,至于那些态度舒缓地拜见上司,赞扬批评人物,不被朝廷以外的人所知道的事情,对别人的益处尤其繁多。所以他虽然跟时代不协和,却能额外被皇帝理解。嘉祐年间,嫉妒(刘敞)的人很多并且攻击他很急迫,他虽然处势危险却没有受到伤害,是因为仁宗深深体察他的忠诚。皇帝说:“像刘敞这种人,哪里是能轻易得到的呢?” 皇帝每次宴请召见那些学士,常常询问刘敞病情是否好些了,还赐给他新鲜的橙子,慰问他的辛苦。刘敞病稍微好了一点,又请求到外地为官,皇帝怅然答应了他。出京做卫州知州,还没出行,转任汝州知州。治平三年,皇帝召他回来,因为有病不能上朝,改任他做集贤院学士。熙宁元年四月八日,在官舍去世,享年五十岁。 11.⑴①照应标题,点明时间、地点;②写出了天气的阴晴不定;③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每点1分) ⑵视听结合,日色渐暮是视觉;雨声袭来是听觉(2分);比拟,风雨渡江运用了比拟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突至的凄凉景象(2分)。 ⑶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1分),诗人借船行湖上明月朗照的宁静辽阔景象抒发返家时的欣喜(1分)。语言含蓄、隽永(1分)。 12.略。 13.两位老妇人悄悄窃窃的交谈;人与旷野的无声对话;自然环境中小生物的低吟浅唱;人生晚景中低调卑声的自言自语。(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4.(1)现代人生活在自己制造的喧嚣声浪中,失去了环境和内心的宁静。(2分) (2)弘一法师的人生经历过巨大的变故,他晚年的作品有着丰富而复杂的精神内涵,他人是无法真正读懂和理解的。(4分) 15.运用排比、拟人手法,铺排大自然细碎的声音,表现自然界生命的跃动,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敏锐细致的感受和观察。(4分) 16.社会发展,时代改变,生活变得喧嚣嘈杂,人们失去了对生存环境的敏锐体察,也失却了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细密体验,作者对此感到遗憾,并表达了对简朴宁静生活的怀念。(4分) 17.长:表现了非凡的叙事才能;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流传影响广泛长远。(3分) 短处:叙事前紧后松;个别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文笔到小说的后半部不精彩。(3分) 18.首先,借金圣叹之口,肯定《三国演义》的历史地位;接着,分析其长处和短处;最后,阐明说书人和读书人喜欢它的原因。 19.对比论证(1分),通过和西方长篇小说对比,突出了中国长篇小说整体上前紧后松的特点(2分)。举例论证(1分),使说理具体明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分)。 20.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