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绝密★启封前 ‎2020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浮光掠影侃侃而谈牛刀小试少年老成 B.蜻蜓点水式娓娓道来投石问路日臻成熟 C.浮光掠影娓娓道来牛刀小试日臻成熟 D.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投石问路少年老成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江南的田野上,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面对整个世界的金黄,我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①转眼间那金黄又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 ‎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⑤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 30 -‎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②①③‎ ‎3.下面四副对联,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A.司马迁诸葛亮辛弃疾项羽B.文天祥康有为李清照项羽 C.文天祥康有为辛弃疾岳飞D.司马迁诸葛亮李清照岳飞 ‎4.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汤潜庵先生逸事 方苞 睢州汤公内召时,吴人已建生祠,刻石纪德政。其殁也,巷哭里奠,搢绅学士争为诔表传记其家有状有志铭,有编年之谱。而德教在民及诈不信之先觉,耳目众著,甚为万世标准者。‎ 公巡抚江苏时,上言:“‎ - 30 -‎ 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故每遇国有大庆,或水旱形见,不肖者转急征以待赐除。必豫免;次年然后民不可欺,吏难巧法。”圣祖皇帝深嘉与之,遂定为经法。康熙年间,特谕户部。自今以往海内农田正赋编折银,通三年轮免一年,周而复始,直省均以遍皆豫免,不问丰凶。其后虽以西边事起中辍,而大训炳然。是公之訏谟,实受其福者,非一世也。‎ 淮泗涨漫,山阳等七州县,荡析离居。上南巡,命浚海口以泄积水。敕于成龙主工值寻以廷臣议,使受靳辅节制。成龙议工费八十余万,辅议海口沙淤,非起高邮车逻镇筑高堤,束内水高丈余,不能出海,费二百七十八万。上召辅及成龙面询。成龙力排辅议。淮南士大夫惧伤坟墓田庐,亦廷争之。乃命尚书萨木哈、学士穆成格会公及总漕徐旭龄合勘,兼问七州县耆老云何辅。淮南士民言海口不宜罢工者十八九,谓宜并罢者亦十之一二,使者意向之。公力争。使者曰:“公言吾当口奏。”及公内召,上语及海口。公对:“开一丈有一文之利,一尺有一尺之利。”上愕然曰:“尔时汝胡不言?”公乃俱陈前事。诘旦,召使者质对,使者强辩。公徐曰,某故知有此。汝行后,即汇士民呈牒并某议,具文书印册存漕臣所,漕臣亦如之,存巡抚所。檄取,旬日后可覆视也。使者语塞,上怒,立罢之。而发官帑,遣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浚下河。‎ 公里人有受业公门者,以黄门奉使过苏。谒公曰:“吾师方严,孰敢以事请?但东南盐政,大病于商民,已闻知否?”公曰:“吾不知。”因条举数事。每发,公诘难,正言其非。乃出谢商人曰:“吾师素明达,独于兹事未谙见,谓无一可行。”比使归逾月,次第禁革,一如所言。黄门每语人曰:“吾师至诚,而或以术御人。贤者固不可测也。”‎ 苏之巨室,有优恃容仪,每闯入民宅,多见貌相悦而与之私,或结党行强,所犯累累。有司不敢诘。闻公至,数月不出。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仿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 - 30 -‎ ‎。朔望载以徇于市及四郊。久之,肤剥见骨。逾半岁,始瘐死。由是,奇邪浮淫者心悸,相劝改前行。盖公之诚明仁勇,皆自学问中出,故道足以济物而政无所偏。即此四事,已足征公治法之全矣,而记述者乃逸之。‎ ‎(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定为经法经:经典的 B.荡析离居析:分离,分散 C.乃出谢商人谢:道歉 D.已足征公治法之全矣征:证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公坚持道德教化,对于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这两方面众所周知,堪称表率。‎ B.汤公上书康熙减轻民赋,不论丰年灾年,轮流预作减免,此项谋画让百姓长期获利。‎ C.治理淮泗水患时,围绕治理方案产生诸多分歧,汤公能秉持正见,支持于成龙观点。‎ D.汤公最善吏事,从对苏州盐政伤民之事和浮淫之徒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其独特才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 ‎(2)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伤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 ‎8.请简要概括汤公为政的特点。‎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陈兄至 白居易 黄鸟啼欲歇,青梅结半成。‎ - 30 -‎ 坐怜春物尽,起入东园行。‎ 携觞懒独酌,忽闻叩门声。‎ 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 从容尽日语,稠叠长年情。‎ 勿轻一杯酒,可以话平生。‎ ‎9.本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迎友之喜的?请简要分析。‎ ‎10.从全诗来看,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⑵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⑶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⑷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⑸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⑺道千乘之国,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⑻血沃中原肥劲草,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杀 棋 王建华 - 30 -‎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 30 -‎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 - 30 -‎ B.“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转后并打算回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 C.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 D.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 ‎13.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 ‎14.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位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成人明明知道而不敢说,反倒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漂亮;最后还是一个孩子直截了当地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光屁股,把事实戳穿呢?这就是因为成人知道皇帝的厉害,戳穿事实是要掉脑袋的,所以面对事实不敢说破。孩子还不懂世事,没有什么顾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谓“童言无忌”。‎ - 30 -‎ 我国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叫李贽,他是一位思想很解放的学者。他写过一篇文章《童心说》。他认为,一个诗人、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童心”“赤子之心”。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里塞满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那么他就有了所谓的“闻见”和“道理”,这“闻见”和“道理”就会把他的眼睛蒙蔽住,从而失去“童心”。丧失“童心”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时候,人就成为“假人”,言就成为“假言”,文也随之成为“假文”。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 这个道理许多艺术家都谈到过。有的画家说,牡丹花最难画。因为你必须抛弃别人的眼光和自己以前眼光中的牡丹花形象,似乎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牡丹花那样惊奇,你才能画出一朵新的属于你的牡丹花,而不是别人画过的或自己画过的牡丹花。‎ 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毕加索有一次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感慨很多,他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另一位画家柯罗说得更直接:“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 当然,使成人变成孩子,这连上帝也做不到,假如真有上帝的话。但人们可不可以使童心再现呢?这是可以的,那就是被某些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次天真”。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当你看见一个新的事物,总是会用社会世俗赐给你的眼光去看它,于是你所看到的与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这里很少有新鲜感。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这时,世界就将像最初展现在儿童面前的一样,充满神奇,充满诗一般的色彩和声音,世界才会听你调遣:太阳是甜甜的,晨雾是红红的,春天是喧闹的,秋天是寂静的;你可以从黄河里钻进去,又可以从亚马孙河里钻出来;你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你可以从平凡中看出伟大,从伟大中又看出平凡……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 ‎(选自《苦日子、甜日子: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 30 -‎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认为,丧失“童心”为人为文就“假”了,这是很可怕的。‎ B.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们之所以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是因为他们很难再获童心。‎ C.画家柯罗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天真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 D.虽然通往“第二次天真”的路很难,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皇帝的新衣》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例证拥有“童心”才能无所顾忌。‎ B.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提出“第二次天真”这一论题。‎ C.文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谈了“童心”的重要性和如何获得“第二次天真”。‎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1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中国古亭 罗哲文 亭子,是古建筑类型中形式最为多样、造型最富变化、分布最为广泛、风格最为灵活的一种。可以说大小随宜、随处都可修建。它们或据山冈,或藏幽谷,或临绝壁,有的还伸入到江、河、湖、海的碧波惊涛之间。‎ - 30 -‎ 明代著名的造园学家计成在他的一本造园专著《园冶》中,在谈到亭子的修造时说:“唯地图,可略式也。”意思是只要有了平面图就大略可以造出来了。亭子的平面形式有很多,除了常见的三角形、五角形、梅花形,还有荷叶形、长方形、新月形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由两个圆亭、方亭、菱形亭等相并组成的双亭,这称作连理亭;也有由三个亭子并列组成,或前后相错建成的三元亭、三星亭;更有由五个亭子按游龙形、五方形、五星形组成的形式,如北京北海公园北岸的五龙亭,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北京景山五亭虽然相隔有一定距离,但彼此有主有从相互呼应成为一组。甚至还有由更多的亭子组成的形式。‎ 灵活多样的平面布局,使亭的主体结构亭身更加优美而富于变化。为了使亭子具有休歇观赏的功能,亭身的造型自当讲究。‎ 空凌,这是亭身结构的一个特点。不论亭子是建在山巅、水边、花丛、竹林,或波涛汹涌的江心、海岸,人们总是要从亭子里向外观山、赏景、看花、观涛,必须要空凌才能便于观看,因此大多数的亭子都是全部空凌,无窗无户,有些亭子虽然安设了门窗,也都是空凌透亮,以满足人们在亭内向外观赏的需要。为了便于人们休息停坐,亭的四周均设有栏杆、坐槛或“美人靠”,在亭内也有设桌几、椅凳等。‎ 轻巧秀丽造型优美,也是亭子作为“景点”的重要特点,《因冶》中所谓“亭安有式”就是说亭子要按照地形环境、周围景色相宜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是按照平面的形式从梁柱和门窗形式上下工夫。扬州瘦西湖有个钓鱼台亭,四面用了空透的大圆窗,使比较呆板的四方亭子轻巧起来,使人们从分开的圆框中可以分别观看五亭桥和白塔,构思巧妙。还有一些亭子,由于位置的限制,没有建一个整亭的地方,只好取其一半,称之为半亭;甚至在廊子、庭院墙角等地方只有四分之一的面积,也修建了四分亭;有些在墙壁之上挑出三面、四面的半亭,形式多样,巧夺天工。‎ - 30 -‎ 亭子的顶,最能显示匠师们建筑艺术的才华,所以都把它做得非常的玲珑活跃。亭顶的形式很多,以攒尖的形式最为普遍。即是把房脊和瓦垄逐渐收小到中心成一尖顶,上面冠上圆宝或方锥、多角形的顶子,看去凌空挺秀。尖顶有三角攒尖、圆顶、多角攒尖等形式。为了使亭子更加华丽、厚重,除单层之外,还有两层重檐和三层檐、多层檐等。如北京景山顶上的正中主亭万春亭就是三层密檐相叠,显得非常的华丽稳重。南方的亭子翼角高高翘起,真有《诗经》上所描写的“如翚斯飞”之感。‎ 除了攒尖式亭顶之外,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有庑殿式、歇山式等,几乎所有的屋顶形式在亭子的顶上都可找到。组合亭的形式除了按平面所组成的形式之外,在顶子立面上也有许多变化,如有上圆下方被称之为“天圆地方”的形式,有上为圆顶下为十字或卷棚等形式。井亭则常在顶子之上开方形、圖形之口,外因围以盈顶或圆顶。‎ ‎(选自《古迹》,有删改)‎ ‎1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满足亭的观赏和休歇需求,亭外常设栏杆、坐槛,亭内常设桌椅。‎ B.计成认为亭子建造没有固定格式,要和地形环境、周围景色相适应。‎ C.钓鱼台亭通过大圆窗的设计使得原本较为呆板的四方亭子显得轻巧。‎ D.作者引用“如翚斯飞”一句,写出了亭子翼角高高翘起的灵动之美。‎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子可建在山冈上、幽谷中或江海间,是古建筑分布最广的一种。‎ B.由两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连理亭是最为常见的亭子的平面形式。‎ C.若受位置限制,无法建一个整亭,也可选择修建半亭或四分亭等。‎ D.亭的两层重檐、多层檐形式相较于单层而言,显得更加华丽厚重。‎ ‎20.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亭?请简要概括。‎ 八、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 30 -‎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 是行也,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闻见将愈有余而愈不足,则天地万物之皆备于我者,真可以不出户而知。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 ‎(选自吴澄《送何太虚北游序》,有删改)‎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请分别写出《送孟东野序》《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著名赠序的作者。‎ ‎24.作者对何太虚的“北游”抱有怎样的期待?‎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刘备作为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天下豪杰,蜀汉的开国之君,既有“明君”的美誉,又有“枭雄”的称号。‎ B.《茶馆》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地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做的抗争。‎ C.《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中心事件,揭露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抨击了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 - 30 -‎ D.莎士比亚说过,他的《哈姆莱特》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E.《老人与海》中,描写“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意在说明老人已是风烛残年。‎ ‎26.简答题 ‎(1)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用“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来评论王熙凤,你如何看待这句话?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加以阐述。‎ ‎(2)《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请写出两个并分别概括她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对于诗,禅家的工具并不是都有用,诗家只是挑自己需要的。这可以化简些,说只是“诗作”和“作诗”两个方面有某种性通之处。‎ 诗所写是创造的意境,用来满足诸多渴想而难于在现实中获得的欲求。意境各式各样,其中一类是淡远,或说有出世间意,与禅境相似,而没有禅那祥决绝。分别还是在于情的性质以及有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意境超凡,可是其中还蕴涵着对于闲适生活的淡淡的甚至不淡淡的爱。云峰志璿禅师“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也是意境超凡,但心境是随缘兼看破,不是恋恋。有淡淡的爱是“似禅境”,随缘而不恋恋是“真禅境"。似非真、可是无妨虽不能之而心向往之,以求越靠近,超凡的味道越浓。求味道浓,有若有意若无意的,如王维的有些诗作就是。时代靠后,有意的成分增加,终于形成诗论,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 - 30 -‎ 再说“妙悟”,也是诗家和禅家有相通之处。“池塘生春草”,好,何以好,如何好,不可说。“师姑元是女人作",所悟之境为何,也是不可说。不可说,作,只好相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欣赏,只好付之偶然,期待忽而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总之,都是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的事,与学习数学,加减乘除,循序渐进,所知明确,功到必成的情况迥然不同。无明确的法,而仍要作,仍要欣赏,只好乞援于无法之法,就是所谓“妙"。超凡,两家有类似的希求,妙悟,两家有同样的甘苦,于是,说是物以类聚也好,说是同病相怜也好,诗和禅就携起手来。由结果看,自然是诗家讨了便宜,就是借用禅家的修路工具,开了通往淡泊清空的一条路。‎ ‎——张中行《禅外说禅·禅的影响》‎ ‎27.诗歌和禅都讲究意境的“超凡”,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28.文中说诗禅两家对“妙悟”有同样的“甘苦”,其中“甘”“苦”各指什么?‎ ‎29.诗家为什么要借禅说诗?‎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解析】‎ - 30 -‎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蜻蜓点水式: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动作轻微。第一空是形容他写诗歌只是稍稍用比喻的形象。因此选用“蜻蜓点水式”。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第二空是描述他诗歌的语言生动。因此选用“娓娓道来”。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投石问路: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它比喻进行试探。第三空是写他写作方式,结合后面的“黑暗中很可能踩空”,是种试探性的方式。因此选用“投石问路”。少年老成:指年纪轻的人成熟稳重,显得像阅历深的长者。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日臻成熟:指逐渐成熟,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第四空是说他写作有分寸感是慢慢成熟。因此选用“日臻成熟”。故选B项。‎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没有”“有的”分析,⑤④在一起;结合“缓缓起伏、慢慢滚动”“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分析,②③①内容衔接紧密。结合画线句前句最后“天的尽头”分析,⑤④描写“尽头”的景,适合放前面;结合“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分析,这主要是这种金黄的骇浪带给我的震撼,②③①应该放在后面。综合分析C项正确。故选C。‎ ‎3.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对联内容,判断对应人物。(1)“著成信史照尘寰”可以看出写的是司马迁,这副对联是写在韩城司马迁祠的名联。(2)从“先主后主”“襄阳南阳”可以看出写的是诸葛亮,这是写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对联。(3)根据“词苑”“女儿花”确定为李清照。(4)“王业偏安”是指南宋,“精忠报国”写的是岳飞。故选D。‎ ‎4.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如图上有深涧、涧边草、树、黄鹂。A项,图上既无“水田”,也无“白鹭”。B项,图上没有“台阶”。D项,图上没有“白鹭”。故选C。‎ - 30 -‎ 二、文言文阅读 ‎5.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A项解释错误,“遂定为经法”意思是:于是把它定为治理的法度。经,治理,管理。故选A。‎ ‎6.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C项,“支持于成龙观点”分析错误,于文无据。故选C ‎7.(1)如果年景不好才免除租税,老百姓的困顿仅仅能够稍稍缓解罢了,一定要在丰年釆取这个措施(免除租税),财富才可以藏于民间,如果仅是减免当年的租税,一半会被大小管理者(官员)侵吞。(2)汤公让人暗中(偷偷)追寻踪迹找到了他,严厉施加拷打。告诫手下(行刑时不要)伤筋动骨,严加看守,等到旧伤将要痊愈时,再轻轻地鞭(抽)打。【关键点拨】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祲,不祥之气;困,困顿;苏,缓解;有司,有关部门。(2)微迹,暗中追寻踪迹,“迹”,名词作动词;伺,看管;笞,鞭打。‎ ‎8.诚明仁勇,体恤民生,精于谋算,御人有术(有治理能力)【思路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通读全文,找到汤公为政的有关内容,再进行分析概括。汤公上书康熙减轻民赋,不论丰年灾年,轮流预作减免,此项谋画让百姓长期获利。可见其体恤民生。汤公坚持道德教化,对于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这两方面众所周知,堪称表率。汤公对苏州盐政伤民之事和浮淫之徒的 - 30 -‎ 处理上可以看出其独特才能,表现出诚明仁勇、精于谋算的特点。‎ 参考译文:‎ 汤斌在睢州任上被内召进京时,苏州人已经为他建了生祠,刻石碑记载他的德政。 知道他病逝后,苏州人巷哭里奠,缙绅学士争相为它诔表传记, 因此,他死后有行状,有墓志铭,有年谱。他在民间施行德政,对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他的行为,被百姓看在眼中,听在耳中,清清楚楚,可以称得上为官的万世标准。‎ 汤公在江苏任巡抚时,上书皇上说:“如果年景不好才免除租税,老百姓的困顿仅仅能够稍稍缓解罢了,一定要在丰年釆取这个措施(免除租税),财富才可以藏于民间,如果仅是减免当年的租税,一半会被大小管理者(官员)侵吞。所以,每遇到国家大庆,或者水旱灾害已现苗头的时候,一些违法乱纪的人就急忙向百姓征收赋税,等待皇上免除赋税,从而中饱私囊。所以一定要事先免除。第二年,官吏提前征收赋税的事老百姓就会知道,民心不可欺,让百姓知道,哪一年要免除赋税,这样官吏就难以从中投机取巧了。”圣祖皇帝非常赞赏并同意他的这一观点,于是就把它定为朝廷管理的方法。康熙年间,特下旨到户部。从今以后,海内的农田正赋折合成银两,三年轮免一年的赋税,周而复始,直辖的省份都要这样提前免除,不管丰年还是灾年。这以后,虽然在西边的事情发生后才中断,但是大的政策都是很清楚的,汤公这项远大宏伟的谋划,让实际受到益处的,不止一个朝代。‎ - 30 -‎ 淮河和泗水涨水,山阳等七个州县百姓流离失所,皇上南巡,命令挖开海口来泄排内部积水。命令于成龙主持这件事,并在朝廷上让大臣们商议,并让他受靳辅的管辖。于成龙预算工程费用有八十多万两银子。靳辅提出,海口有淤积的沙,不从高邮车逻镇筑起高高的堤坝,挡住内部的一丈多高的水,不能出海,费用需要二百七十八万两银子。皇上召集靳辅与于成龙当面询问。于成龙极力排斥靳辅的意见。淮南的士大夫担心筑堤坝会损坏到坟墓、田地和房屋,也在朝廷上争论。皇帝于是命令尚书萨克哈、学士穆成格会公以及总漕运的官员徐旭龄共同勘察现场,同时也询问那七个州县的老人征询方案。淮南的官吏和百姓都说海口不适合泄洪,罢工的有八九成,说海口适宜泄洪并且罢工的有一二成。使者的意见偏向后者。汤公据理力争。使者回答说:“汤公的话,我将亲口奏报皇上。”等到汤公被召回京城任职,皇上说到海口泄洪这件事。汤公回答说:“打开一丈宽的口子泄洪,有开一丈的利益,打开一尺宽的口子泄洪,有开一尺的利益。”皇上感到吃惊,说:“那个时候你为什么不说?”汤公才把那件事向皇上作了详细的报告。第二天清晨,皇上招来了使者质问核对,使者强词辩解。汤公说,我早知道使者会强词辩解。你走后,我召集官民呈上文牒和我的建议,准备好文书印册存放在漕臣那里,漕臣也这样做,存放在巡抚哪里。你下令去取,十日后便可以看得到。使者无言以对,皇帝大怒,立即罢了他的官职。发放官币,派工部侍郎孙在丰前去开挖泄洪的河道。‎ 汤公家乡有人在官府任职的,因奉黄门差使经过江苏。拜见汤公说:“老师公务繁忙,我怎么敢轻易打扰您呢?但是东南盐政,让商人和百姓深受其苦,您已经听说过这件事了吗?”汤公回答说:“我不知道。”于是同乡人就一条一条地说出了很多件事来。每说一条,汤公都进行反驳批评,并说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同乡人离开后向商人道歉说:“我的老师一向明白通达,唯独这件事他没有发现,说东南盐政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可行的。”等到使者回去一个多月后,朝廷对之前的盐政一条一条进行禁止与废除,完全依照先前说的做了。黄门使者每次都对人说:“我的老师极为诚恳,有时用方法管理人。他的贤能是我们难以揣测的。‎ - 30 -‎ 江苏有一个大户,有美好的容貌仪表,经常闯入百姓家中,看到喜欢的美貌女子就行非礼,也经常纠集同伙实施抢劫,犯下很多罪行。有关部门不敢查处。听说汤公的到来,连续几个月不敢出来。汤公让人暗中(偷偷)追寻踪迹找到了他,严厉施加拷打。告诫手下(行刑时不要)伤筋动骨,严加看守,等到旧伤将要痊愈时,再轻轻地鞭(抽)打。每逢初一和十五,把他装在车上在市区以及四面郊区进行游行并宣告其罪行。时间长了,这位罪犯皮肤脱落露出了骨头。半年之后,因受刑、冻饿死在狱中。从此以后,那些为非作歹的邪恶之人感到害怕,相互劝勉改掉之前的错误行为。汤公的忠诚明白仁爱勇敢,都是从学问中产生,所以说圣人的治国之道对于做事都有帮助,从而可以保证政事不出现偏差。这四件事,已经足以证明汤公治理手段的全面,记述的人于是记述了这些事情。‎ 三、古诗词鉴赏 ‎9.“春物尽”和“长年情”对比,突出了友情的持久;“懒独酌”和重“杯酒”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真挚;闲人之至和陈兄之至对比,突出了关系的亲密。【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迎友之喜的”,本题主要考查对比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结合“坐怜春物尽”“稠叠长年情”分析,“春物尽”和“长年情”对比,突出了友情的持久。结合“携觞懒独酌”“勿轻一杯酒”分析,“懒独酌”和重“杯酒”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真挚;结合标题“喜陈兄至”“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分析,闲人之至和陈兄之至对比,突出了关系的亲密。‎ ‎10.春天易逝的感伤;现实生活的孤独;朋友到来的惊喜;往日友情的珍视。【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坐怜春物尽”分析,春天易逝的感伤;结合“携觞懒独酌”分析,抓住“独”,此处主要写生活的孤独;结合“闲人犹喜至,何况是陈兄”分析,陈兄到来的惊喜;结合“稠叠长年情”“从容尽日语”‎ - 30 -‎ 等分析,和朋友有说不完的话,突出感情的深厚,对往日友情的珍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1)云归而岩穴暝(2)拄杖无时夜叩门(3)奈何取之尽锱铢(4)唯见江心秋月白(5)赢得仓皇北顾(6)雕栏玉砌应犹在(7)敬事而信(8)寒凝大地发春华【关键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暝”“拄杖”“叩”“锱铢”“唯”“仓皇”“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五、现代文阅读(一)‎ ‎12.C【解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题中,C项,“……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错误,结合语境可知,应为“主要突出了老人有爱心,关心青年学生成长且教育有方的高大形象”,选项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有误。故选C。‎ ‎13.①形象地表明时间在流逝,形色结合描写夕阳下树叶的成长和生趣。②象征性表现老人把关爱与呵护施予青年学生;引出下文的对话,为让棋作铺垫。③写法上使行文有张有弛,构成由紧张到舒缓的韵律。【思路分析】‎ - 30 -‎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题干的提问来看,题干要求考生赏析“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这句话的效果,然后考生把该句回归原文,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赏析这句话,主要从手法、内容、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赏析。这句话源自第四段,该句重点描述两个对象,一是“春阳的余晖”,一是“香樟树上的新叶”,结合老人与年轻人下棋这一情境来看,“春阳的余晖”好似老人,而“香樟树上的新叶”好似年轻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影响;前面老人下棋的时候是寸步不让,“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后文老人却让了棋,此处“春阳余晖”照射香樟树就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为下文的让棋做了铺垫;且“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暗示时间的流逝,也让上文老人与年轻人下棋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14.①由老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境遇上可以贫穷,但要活得有尊严。②从老人下棋的特点可悟出,一个人做事要坚守原则,不能越过底线。或人可以正当地谋求利益,但一定要有正确的义利观。③从老人对小子的引导,告诉我们,要懂得关心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尽可能帮助和成全别人。④从小子的改变告诉我们,人可以发展个人的业余爱好,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物丧志;人要能知错就改;人要懂得感恩。【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小说的主旨意蕴。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然后分析文本一共写了几个人物,写了几件事,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是什么,这些表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文本来看,文章标题“杀棋”即小说的中心事件,而杀棋的双方是老人和年轻人。从杀棋中老人的表现来看,“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老人从不动“帅”,这是老人下棋的规矩,这就说明做人要守住自己的原则;老人本是可以赢过年轻人的,但他最终让棋,让年轻人获胜,展现处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帮助;除了下棋,老人“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但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老人依然坚持自己的爱好,获出自己的尊严。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当年差点儿逃学,后与老人下棋后有了极大改变,五年后他又找到老人,从他要求与老人杀棋时的表现来看,他的内心对老人是充满了感激的,这些说明做人要知错能改,还要怀有感恩之心。‎ - 30 -‎ 六、现代文阅读(二)‎ ‎15.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无忧无虑地生活”错,结合原文“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分析,应该是“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故选C。‎ ‎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错误。文章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结合“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等分析,文章主要论述创作的问题,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故选B。‎ ‎17.①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无所顾忌。②只有拥有“童心”,才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③只有拥有“童心”,作品才具有独创性。只有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才能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率真、自由诗意的眼光面对世界。【思路分析】‎ - 30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本题为两问。结合“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分析,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作品才具有独创性。结合“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分析重获“第二次天真”的方法。‎ 七、现代文阅读(三)‎ ‎18.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寻找文本中有关题干内容的段落,提取内容。A项“为满足亭的观赏和休歇需求”错。原文第四自然段说“为了便于人们休息停坐……”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歇需求,而非满足亭的观赏的需要。另外“亭外常设栏杆、坐槛”错,原文说“亭的四周均设有栏杆、坐槛或美人靠”,可知题干中“常设”二字应为“均设”,属缩小范围。‎ 故选A ‎19.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要在整体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选项阐述内容在原文中的相应位置,快速对比正确与否。本题B项“最为常见的亭子的平面形式”错。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此外还有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形式,最常见的是由两个圆亭、方亭、菱形亭等相并组成的双亭,这称作连理亭”,可知“由两个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连理亭”是最为常见的“用各种不同的平面组合而成的亭子的形式”,而非“最为常见的亭子的平面形式”,本题属张冠李戴。故选B。‎ ‎20.平面布局,亭身构造,亭顶形式。【思路分析】‎ - 30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概括题的一般思路为:1、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勾画出对答题有帮助的重要句子或段落。3、对勾画句子或段落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本题需要概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亭。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文本第二自然段写中国古亭的平面布局,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段,由对平面布局的描写转入对亭身造型的介绍。然后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亭身构造,六七自然段介绍亭顶形式。‎ 八、作文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 - 30 -‎ 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每一则材料的信息:第一则是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里展现的人生态度是不争,要淡定平和;第二则是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的话,“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这是说面对人生要有竞争意识,勇于争;第三则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话,“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这是辩证而言,竞争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然后分析这三则名言的指向。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第二、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不排斥合作。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明确了这些即可进行立意作文。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文体的要求,本次作文要求写作议论文,这就要求考生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论证思路,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撑观点。‎ ‎【参考立意】‎ 竞争与合作;‎ 淡泊与达观;‎ 自信与自在。‎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22.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思路分析】‎ - 30 -‎ 题干要求“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这是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句子代入文段,结合语境大意,“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天壮大,追踪圣贤的踪迹,想圣贤所想,必定会懂得作为读书人,一定不能仅满足于研读经书撰写文章赋诗填词擅长书法”,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根据句式可以断开“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这三句,“知”的宾语是“士之为士”,根据语法关系断开这一处。‎ ‎23.韩愈宋濂【解析】题干要求“分别写出《送孟东野序》《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著名赠序的作者”,这是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情况。“孟东野”即“孟郊”,《送孟东野序》是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24.扩大交游;增广见识;壮大志向;学习圣贤。(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思路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对何太虚的‘北游’抱有怎样的期待”,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圈出相关的文字,理解其意思,然后进行概括。第一句话说“是行也”,这是说这次出行,即“北游”,最后一句说“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意思是“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从这方面来看待”,可见作者的期待应在中间部分,如“交从日以广”,这是指可以扩大交游;如“历涉日以熟”,这是说可以增广见识;如“识日长而志日起”,这是说可以壮大志向;如“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这是说可以学习圣贤。‎ 参考译文:‎ 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天壮大,追踪圣贤的踪迹,想圣贤所想,必定会懂得作为读书人,一定不能仅满足于研读经书撰写文章赋诗填词擅长书法。见识越多而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那么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我,真正可以不出家门而知道天下事了。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从这方面来看待。‎ 二、名著阅读题 ‎25.CE【解析】‎ - 30 -‎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C项,“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中心事件”错误。中心事件应是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E项,“意在说明老人已是风烛残年”错误。此处外貌描写意在说明老人整日暴露在海风和阳光下的艰辛和不易。故选CE。‎ ‎26.(1)这句话体现了王熙凤人物性格的多面性。王熙凤阴险恶毒,铁槛寺弄权,逼死尤二姐,为人所不齿;但她又是那样聪明能干,富有情趣,对各个姐妹能细致入微、体贴关照,对长辈比如贾母、王夫人又能聪明乖巧、机智应对。所以她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人物。(2)《药》中的华大妈生性懦弱隐忍;《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或:《风波》中的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1)王熙凤色才兼具,“恨熙凤”“骂熙凤”是因为王熙凤为人圆滑,口吃泼辣,稍显阴险;“不见熙凤想熙凤”则体现出王熙凤的出人才干(曹雪芹在书中这样提到王熙凤;竟是十个男人万万不能及)。王熙凤本是宁国府家的媳妇,却主管着荣国府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大事处理得当,小事尽显圆滑周到。是荣宁两府以及荣国府内各种关系的沟通桥梁。王熙凤是《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得极其鲜活且精彩的人物。她出身富贵,是金陵王家的女儿。王家是武将出身,而王熙凤将武将的飒爽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自小被王家充当男儿样,性子泼辣,对佣人可以抬手一巴掌,对尤二姐可以不顾她死活,对觊觎她的贾瑞更是没有丝毫仁慈,对普通平头百姓的官司也不放在心上。可这样的王熙凤,却并不能算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她对黛玉极好,常常记挂着她缺什么;她对宝钗虽然不喜,却也有得体的礼仪;她对平儿、鸳鸯等都是非常尊重。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也藏着善良,但善良的前提,是你要能够入得了她的眼。‎ - 30 -‎ ‎(2)《药》中的华大妈生性懦弱隐忍,是“小人物”,鲁迅将他们置于一种凄凉、诲暗的场景中,让他们背负人生的重负,在穷困、失意、不幸中艰难地挣扎,暴露出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味。《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单四嫂子生前守了寡,为了生存,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只能在深更半夜就开始张罗明天的生活。然而,艰难与困苦并未让在饿死边缘挣扎的单四嫂子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反而觉得“寸都有点意思”。这是让我们颇感奇怪的,为什么呢?原来皆因自己三岁的儿子——宝儿。她对丈夫的死虽然很伤心,但并未彻底绝望,因为她还有儿子——她的希望。丈夫死后,宝儿俨然代替了其父在其母心中的位置,所有的寄托,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了宝儿身上。宝儿已从仅是她的儿子变成了她的“丈夫”,她活着的意义,她的“明天”。‎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27.诗和禅讲究淡远、出世间意,但诗没有禅那样决绝;诗中饱含或淡或浓的情感,似禅境。禅则讲究随缘看破,是真禅境。(似禅,真禅)【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归纳和对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归原文,找到区间范围,画出关键语句,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分析比较。本题:答题区间在原文第二段,从原文“诗所写是创造的意境,用来满足诸多渴想而难于在现实中获得的欲求。意境各式各样,其中一类是淡远,或说有出世间意,与禅境相似,而没有禅那祥决绝。”中,可以总结出“诗和禅讲究淡远、出世间意,但诗没有禅那样决绝”; 原文列举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意境超凡,可是其中还蕴涵着对于闲适生活的淡淡的甚至不淡淡的爱,从中可以总结出“诗中饱含或淡或浓的情感,似禅境”;原文又列举云峰志璿禅师的话“不知谁住原西寺,每日钟声送夕阳"也是意境超凡,但心境是随缘兼看破,不是恋恋。有淡淡的爱是“似禅境”,随缘而不恋恋是“真禅境",从中可以总结出“禅则讲究随缘看破,是真禅境”。‎ - 30 -‎ ‎28.甘,都有不可说的好处;苦,欣赏是付诸偶然的,创作是无法可循的。【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答题区间在第三段,“‘池塘生春草’,好,何以好,如何好,不可说。‘师姑元是女人作’,所悟之境为何,也是不可说。”从中可看出“甘,都有不可说的好处”;原文“不可说,作,只好相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欣赏,只好付之偶然,期待忽而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从中可看出“苦,欣赏是付诸偶然的,创作是无法可循的”。‎ ‎29.诗和禅在意境上有共同的追求;诗和禅在妙悟上有相通之处;诗可借助禅家工具来开通一条淡泊清新之路。【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及“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实质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本题:答题区间在原文第二三自然段,第二段主要内容是“超凡,两家有类似的希求”,第三段主要内容包含“妙悟,两家有同样的甘苦”和“借用禅家的修路工具,开了通往淡泊清空的一条路”,总得来看,关键语句是“超凡,两家有类似的希求,妙悟,两家有同样的甘苦,于是,说是物以类聚也好,说是同病相怜也好,诗和禅就携起手来。由结果看,自然是诗家讨了便宜,就是借用禅家的修路工具,开了通往淡泊清空的一条路。”从以上可以得出:诗家借禅说诗,一是因为“诗和禅在意境上有共同的追求”,一是因为“诗和禅在妙悟上有相通之处”,一是因为“诗可借助禅家工具来开通一条淡泊清新之路”。‎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