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工艺及其器具产品历来是用与美的完美结合典范,凝结着人类自身的生活智慧,线条优雅、纹样工整、器形端庄、功能适度、取材天然。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历时久远却仍能让人闻其芳香,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鲜明的特性到了当下,却恰恰成了一把双刃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并且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传统工艺多采用一些纯天然的材质进行手工制作,不论是编扎工艺所用的竹、藤,还是雕刻工艺所用的玉石、原木,从产品个体而言都非常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也很少产生污染。但从大的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角度着眼,不断地索取以及依赖天然材质,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极大破坏,同时也给传统工艺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一旦资源耗尽枯竭,传统工艺也就失去了其生存最基本的基础环境,发展与传承就捉襟见肘,工艺衰退也就不可避免。 传统工艺素以制作精美细致著称,故而技艺较为繁琐堆砌,很多传世的传统工艺品有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美,这是古人对日用器具的品质追求以及其审美特性的一种极大表现,也因此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目光。可是也不难发现,传统工艺背后所隐藏的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固然令人赞叹与欣赏,但从根本上说这一审美特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缺乏根基,因其与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完全相悖,市场低迷在所难免。 此外,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是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技师与传人之间的面对面长时间授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技艺传承的完整性,但这种传承方式也相对脆弱,极易出现人才断层与流失,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潜藏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在没有大工业生产普及、也没有那么多外在从业诱惑的年代,经年累月的从业训练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工艺传人,但到了现代,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核算直接导致传统工艺后继乏人,面临“人在技在,人亡艺绝”的困境,传承之路越走越窄。 因此,传统工艺传承,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深入挖掘现代生活需求,通过要素整合创新提供更合理有用的产品,使传统工艺借由这些产品重新走进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摘编自梁玲琳、朱麒宇《再论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中的要素整合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传统工艺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这一鲜明的特性从古至今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B. 依赖天然的材质,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捉襟见肘,进而导致工艺衰退。 C. 精雕细琢是传统工艺的艺术追求,但从根本上说这种审美特性与现代人的追求完全相悖。 D. 师徒制曾是传统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却陷入了绝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述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从材质特性、审美特性、传承特性等三个角度阐述传统工艺的发展问题。 B. 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点阐述与辩证说理的方法,但没有对典型事例进行详细分析论证。 C. 文章在论述中先阐述了传统工艺的优点,然后再揭示出这些优点背后的隐忧。 D. 文章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先总后分,逐层递进并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总体解决方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自然资源不会耗尽枯竭,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就可以不用担心。 B. 产品是传统工艺的最终承载者,它可以带着传统工艺重新走进现代人生活。 C. 只有顺应上时代需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D. 制约传统工艺传承的因素有很多,围绕工艺本身特性进行分析只是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热 闹 李利君 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 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 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 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 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 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 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 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 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 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 C.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 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5分) 6. 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以47.3%居首位,占比近半数,应用科学居第二位(16.2%),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为7.4%。 对于这一数据,CCG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其实出国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数很多,我相信这些年归国人数也有所增长。随着'千人计划’等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尖端科学的扶持力度都在增长,这也是未来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向。从个人经验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海归在国外有工作经历再回来,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帮助。” 调查显示,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多数海归对国内就业形势和政策尚缺乏了解,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 (摘自科学网8月14日报道) 材料二: 捧着红彤彤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证书,任晓兵欣慰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2009年,作为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任晓兵毅然决定从日本回国,参与创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带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矢志创新,在2017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任晓兵荣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有更大的舞台,能提供更多的机遇和上升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大施拳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任晓兵说。 统计显示,自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引才项目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高出1.7个百分点。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在这样的感召下,大量学有所成的留学人才回国报效祖国。 (摘自新华社2月22日报道) 材料三: 材料四: 从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即申请到国外名校读本科、硕士、博士;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在一些局部,确实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 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留学回国比例。 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 (摘自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通过扶持尖端科学来吸引自然科学类海外人才回归,鼓励这些人才在回国前先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 B.自“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引进教授层次人才的数量较此前30年大幅增长,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归热潮。 C.从2015年我国的留学人员数据统计看,出国留学人数仍然高于留学回国人数,而出国留学人员中的近80%选择了回国。 D.最近10年,出国留学人员由以前的精英留学为主逐渐转为精英留学和大众化留学并存的状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四则材料都是围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情况进行阐述的,每则材料都运用了精确数据和对比的方式。 B.四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有别,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材料四则以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为主。 C.除第三则材料外,其余每则材料都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新闻内容放在了文章的最前面。 D.根据材料三可知,在1978年到2015年时段,留学生完成学业的人员总量达到了出国留学人员总量的79.87%。 E.从材料中可知,我国留学回国的热潮已经形成,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已经 超过了当年的出国留学人员数量。 9.根据上述材料,试概括说明近年来留学回国现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海归热潮形成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限阻,今兖、豫、青、翼,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 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 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 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斋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后汉书•伏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B.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C.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D.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徇首,指传首示众,以达到警告民众的目的,在古代,被徇首的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 B.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汉朝时,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 C.中国,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 D.策免,帝王以策书免官,汉代皇帝任免官吏,书于竹简,称为策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伏湛心念苍生,为政众信郡安。他任平原太守期间,与百姓同甘共苦,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郡得以保全,伏湛起了重要作用。 B.伏湛深受重视,并被委以重任。光武帝征召他做尚书、司直等重要职务,皇帝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后来,他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爵阳都侯。 C.伏湛招降异卿,劝阻皇帝亲征。贼人徐异卿等占据富平,连续被攻打不投降,只愿意向伏湛投降。皇帝欲亲自征讨叛乱的彭宠,伏湛上疏劝阻,皇帝最终没有亲征。 D.伏湛宦海沉浮,身后深享哀荣。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被免官看,在担任尚书令时,在被光武帝召见的宴会上中暑而死,光武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 (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 (3)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4~15 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③。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 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 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 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 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描写了塞北景色,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 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5.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旅夜抒怀》中以描绘雄浑阔大的景象反衬作者苦漂泊的悲怆心情的诗句是___, ___ 。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3)杜甫在《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是:_____ ,_____ 。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5)杜牧在《阿房宫赋》 一文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 (6)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__________。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戴登上王位,号称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__________,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 ),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__________,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__________。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B.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无影无踪 无人问津 C.大动干戈 明日黄花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D.同室操戈 大势已去 杳无音信 门可罗雀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B.随行者中除了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外,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C.随行者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更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 D.随行者中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还有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认为自己仍然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的合适人选,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B.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C.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周王的合适人选的继位正统,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继位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D.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适合正统的继位,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 20.下列各项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只是朱颜改 雪肤花貌参差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视为止,行为迟 B.因其固然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在虚无缥缈间 可怜焦土 C.酌酒以自酌 千载谁堪伯仲间 可怜楼上月徘徊 乾坤日夜浮 D.齐楚之精英 其中绰约多仙子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江流宛转绕芳甸 2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或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也有由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的手泽造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 人有包浆吗?有的。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在人的气质。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以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 (1)人的包浆是指什么?请用简短的词语加以概括,字数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并与之形成排比。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如今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但是, ①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网络中的设备、软件来源复杂,保障信息安全更加困难。中国是一个信息泄露大国,因此, ② 。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唯一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③ ,这种关注使我国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可能你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答案 1. C ( A项“传统工艺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错,原文第一节是“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历时久选却仍能让人闻其芳香,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鲜明的特性到了当下,却恰恰成了一把双刃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从古至今”也不准确;B项,因果推断不当;D项,“陷人了绝境”不当,夸大文意。) 2. D(D项没有运用递进) 3. A(A项,资源耗尽只是传统工艺发展众多问题中的一个,文章中还提到“特征上的劣势 ”“传统工艺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后继乏人”等制约其传承的问题。) 4、C (C项,文中没有肖像描写。) 5.①优越与自得。张太只因为对门的房子面子比自家的小,就不把人家放在心上,当中秋时节自家的访客比对门家多而又感到自得。②羡慕与孤寂。来访者的势利和虚情假意让张太厌倦,而对门的欢笑和快乐让张太心生羡慕,从而感到孤寂失落。③怀想与失落。张太怀想起年轻时快乐的奋斗时光,发现已经失去当初的理想壮志,反观当下的“成功”生活,由之前的自得转为失落。(答出两点给4分) 6.①结构上,“热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先写张太家和对门家经常有来访者的热闹,再写中秋期间两家宾客如云的热闹,最后以对门家访者离去的热闹结尾,“热闹”贯穿全文。②内容上,“热闹”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点明了张太家来访者络绎不绝的热闹,也写出了张太家对门欢声笑语的热闹。③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先写了张太的庸俗自得,再写了她热闹背后的孤寂落寞,让张太的形象更加丰满。④主题上,通过张太家和对门家热闹的对比,张太表面风光热闹和内心孤寂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抑物质追求扬精神追求的主题。(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7. A(鼓励人才在回国前先获取一定工作经验的不是国家,而是CCG秘书长苗绿博士的个人建议。) 8.AB(C 项,第二则材料先举例,再引出新闻的主体内容,不属于倒金字塔结构。D 项,是留学生完成学业并回国发展的人员总量达到79.87%”;E项,是年度留学回国人数的增长率超过,不是总人数超过) 9.特点:① 海归热潮已经形成,其总量占出国留学总量的绝大部分,其年度增长率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年度增长率;② 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但高层次人才的留学回国总量正在剧增;③ 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多数海归对国内就业政策缺乏了解。 原因:① 国家政策尤其是千人计划,国家领导人对人才的重视等,吸引了大批海归人才;② 在西方国家陷入发展危机时,中国发展形势看好,为海归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上升空间;③ 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回国,提高了回国留学的比例。(每点1分,各答出两点得满分。) 10.C 11.A (在古代,被徇首的,并不一定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 12.D ( “中暑而死”时,还未担任尚书令,未上任) 13.(1)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都救济乡邻,来他家吃饭的一百多家。(“粗粝”“赈””客”各1分,共3分) (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 (“资”“荒耗””图”各1分,共3分) (3)当时他家有个管事的一向有力气,商量想为伏湛起兵,伏湛恨他蛊惑大家, 立即抓住杀了他,把人头在城中示众,来晓谕百姓。(“素” “ 惑”“ 徇首” “示”各1共4分) 14.AD(A 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D 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 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对 1个给 23分,对 2 个给 5 分) 15.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 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榆”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③“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每 点 2 分,共 6 分) 16、(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B(大动干戈:指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比喻大费手脚;也指大打出手。 同室操戈: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大势已去: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杳无音信: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18.A 19.B 20、C 21.(1)沧桑感和人的气质 (2)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或做人情志娴雅,宠辱不惊 22、示例:①信息安全却难以获得保障 ②必须要有安全的通信方式 ③这使得中国高度关注量子通信 23、【作文材料简析】 长辈们的这些建议就是我们与人相处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与人相处时要以己度人,换位思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说对人要有爱、敬之心;“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是说要胸怀广阔,学会包容;最后的“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则是说涉及到原则、底线问题时,还是要坚决捍卫,严格遵守的。总之,与人相处,既要团结有爱,和谐包容,又要坚持原则,和而有度。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一要求,就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写成议论性质的文章,要谈自己的体会,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作文展示】 致敬生活的善意 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的善来喂养他人,他会感到失落。”我们扮演着一个善良的角色,用爱为自己代言,又怎么会得不到他人的友好与敬意呢?拥有一颗真诚至善的灵魂,才能看到与人为善的快乐。 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早就教导我们,生活不是一场等价交换,而是爱与善交织的路途,路的尽头是至善至美的人性的光辉,或许是我们拙于表达,在这个沉默的时代里不敢发声,转为冷漠,不理解另一个人,于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阂,在父母独爱宠溺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才不会适应与他人相处,才惑于解决这些问题,忘却了我们本该付出的真诚。 《边城》中描绘的质朴醇厚的乡土风情令人向往,老爷子爽朗大方助人为乐的形象也收获了每一个人的尊敬。而我们处在这样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有矛盾与隔阂再平常不过,要想跨越交流的鸿沟敲开心灵的大门,我们只有从自身出发,用对他人的敬意和真诚为自己赢得自尊。 学会爱人,才会赢得更多人的爱。“岳家军”的声名威震四海,岳飞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凝聚了人心而无坚不摧。“板凳妈妈”许玥华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那一名名孤儿在她残缺的躯体呵护下才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兰小草”的匿名捐款,秦玥飞的麦田守望,他们都是在用至情至善的爱来阐释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他们教会我们与人为善,善必有报。 学会敬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尊重他人让我们拥有君子的品行和高尚的灵魂,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阿里巴巴集团每一名员工辞职后也会得到礼遇和尊重,这才让大家凝聚力量尽心工作。刘邦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才使他手下名人汇聚,助他成就一番伟业。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在与人相处中展现我们尊敬他人的品性,同时也享受到他人的礼遇与关怀。 三毛曾说“心之如河横亘千里,期间有舟子数百,除了自渡,别人爱莫能助。”正如白岩松所说“人生是场修行”,我们終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修行,在这个过程中,与生命中的每个角色都友善相处,才能体味到尘世的快乐。更何况,世态风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姿味,可当书读,可当戏看,关于爱人,关于敬人,都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译文: 伏湛字惠公,他是琅琊东武人。伏湛生性孝顺友爱,年轻时继承父亲的学业,教授几百人,成帝时,靠父亲的功绩做博士弟子,五次升迁后,到王莽时做绣衣执法,受命督察大奸, 升任后队属正。刘玄登位,任用他做平原太守。当时突然兵乱兴起,天下惊慌騷动,而伏湛独自很安逸,教学不停止。他对妻子儿女说:“如果一季粮食没有收成,国君吃不下饭; 如今百姓都饿,怎么能独自饱餐呢?”于是大家一道吃粗粮,把俸禄全分送乡邻,来他家作客的一百多家。当时他家有个管事的一向有力气,商量想为伏湛起兵,伏湛恨他蛊惑大家, 立即抓住杀了他,把人头在城中示众,来晓谕百姓,从此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一郡,是伏湛保全的。 光武帝登位,知道伏湛是名儒老臣,想让他主管机要,召拜尚书,派他主管制定旧有制度.当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光武帝认为伏湛才能胜任宰相,拜任他做司直,行大司徒亊。光武帝车驾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建武三年,终于代替邓禹做大司徒, 封阳都侯。 当时彭宠在渔阳反叛,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他,伏湛上疏劝说道:“如今京城空虚,费用不足,没有能使近处降服却先对付边塞之外;况且渔阳的地方,紧挨北狄,狡猾的敌人受困逼,必定求助北狄的帮助。另外现在所经过的县镇,尤其穷困种田的人家,大多在城市,听说官兵要来,应当已经把粮食收藏好了。大部队远行二千多里,人马疲劳,运粮艰难。现在兖州、豫州、青州、翼州,是中原的城市,但盗賊横行,没有来得及听从教化。渔阳以东, 本是边塞,土地连接塞外敌人,赋税很少。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值得先图谋攻取?而陛下舍近求远,避易就难,四方惊疑奇怪,百姓害怕,这的确是臣感到疑惑的。还是希望陛下向远处观察文王重视用兵广泛谋划,往近处考虑征伐前后的事宜,询问有关官吏,让他们献出全部计策,采纳其中好的,由陛下来考虑选择,以中原的利益为忧念。”光武帝看了他的奏章,终于没有亲自出征。 当时贼人徐异卿等一万多人占据富平,连续攻打他不投降,只说:“愿意向司徒伏公投降。”光武帝知道伏湛被青州、徐州人信服,派他到平原,徐异卿等人当天归降,被护送去洛阳. 这年冬天,光武帝车驾征伐张步,留伏湛镇守京城。当时在高庙举行蒸祭,而河南尹、 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论,伏湛没有报告光武帝,坐罪被免官。六年,改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派他去封地。 建武十三年夏,朝廷征召伏湛,光武帝命令尚书选拜官的日子,还没来得及到任,因为皇上宴会召见时他中暑,病重去世。赐给棺材,光武帝亲临吊唁祭莫,派使者送葬修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