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答案就是鸦片。”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租界等)未获应允,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其实,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按英方的安排行事,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清朝政府早在1729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1796年)就下令再次禁烟,但在“十八世纪末”,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十八世纪末”,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在马戛尔尼大使出使中国(1793年)之前,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于是偷运“福寿膏”逐渐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1785年遭受弹劾,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了十九世纪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1. 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 A. 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B. 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 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 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2. 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 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 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遭受弹劾。 D. 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 本文反驳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 本文证明,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B项所说“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从文中第一段“美国时代生活公司1990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的看,这句话不是原书的观点,而是本文作者的观点。其余三项均为原书观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符合文意”应指符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看法。A项中“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是指英国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在原文第四段有“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远见’大加赞赏”一句中,“远见”是加引号的,表示否定。B项中“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属理解错误,“以邻为壑的政策”不是指把“鸦片销售给东印度农民”,而是“销往中国”,原文第四段中分析销售给东印度农民将会使英国公司受到损失,“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C项中黑斯廷斯遭受弹劾的原因不是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而是在原文第五段中指出的“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其成员系‘人类的垃圾、渣滓’”。D项原文意思一致。原文第三段有“黑斯廷斯在1774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一句。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分析评判。A项与原文意思恰恰相反,原文第五段中运用了一个反问句“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表示对“马戛尔尼”不知情的强烈否定。意思相一致。其余B、C、D项与原文意思相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 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丑恶。 6.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4. 试题分析:“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误。 5. 试题分析:注意从读者的角度答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从情节的角度答出“呼应故事情节”,从主旨的角度答出“揭示主题”“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作用。 ..................... 6. 试题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讽刺”“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的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段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 材料一认为“萨德入韩”引发韩国民众愤怒,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 三段材料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词严,更为恰当。 9.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答案】7. C 8. AD 9. 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材料三并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B项, 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探讨“萨德”问题,并没有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D项,材料并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B项,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C项,材料三的感情倾向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E项,“更为恰当”有误,不同的文章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要求。 9. 试题分析:注意阅读材料,从“国家安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外交方面”“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 太子洗马,太子冼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 C.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个等级,称为五服。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 D. 泰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 “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解析】 10. 试题分析:“从事”为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 “弗之劾也”的主语为“司隶”。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从事”为官职名,中间不能断开, “弗之劾也”的主语为“司隶”。 11. 试题分析:不是科举考试,是察举制。 12. 试题分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暇”“师事”“比”“是以”“碎”和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臣子因命运不好,年幼遭遇不幸……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 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 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 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三个词语,表现早晨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 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15. 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答案】14. AD 15. “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 独和忧郁。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 【解析】 14. 试题分析:A项,没有比兴手法;D项,“白天”不恰当。 15. 试题分析:注意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和忧郁、苦闷无聊的心情”。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达过去已不可挽回。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潦水尽而寒潭清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过去已不可挽回”“写尽九月之景”“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潦”“沮”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投资不仅需要长远的眼光,还要有对时代节奏的把握。但我可能是一个不赶趟的人,每次别人指点我如何变现,我都虚怀若谷地听着,内心不胜惶恐。 ②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③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埋舒适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④“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短缺。”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 ⑤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宁,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⑥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敬辞,表示对人的敬意,不能用于自己。②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束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的极其逼真。不合语境。③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④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⑤拍案叫绝: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⑥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入或事物。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针对“AI机器人会抢美国工人饭碗”,新版路线图指出,过去五六年里美国新增约60万个制造业岗位。 B. 由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带入太空的芒果幼胚细胞,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已经长出全新组织并且成活。 C. 今年该论坛的主题是“雷锋精神与职业道德”,这一主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D. 企业向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针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添加“的传统意见”;B项,语序不当,先成活再长出组织D项,结构混乱,“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的主语是政府,应把“政府拿出科研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改为“拿政府的科研经费来研发技术”。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19. 下列交际用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A项“略尽绵薄之力”表示尽力,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B项“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项“莅临”特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用在此处不合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① 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②______________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③________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歧视或蔑视。 【答案】 (1).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 (2). 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 (3). 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①处结合上文来看,应是对上文的总结。②处结合上文的“但是……”可以看出第二句话应与第一句话的内容形成转折,下文又提到了“虚假信息”,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微博信息的可信性令人怀疑之类的内容。③处由后文的“这就……”可以看出,此处应填的内容应与上文微博内容的情绪化是一致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答案】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题干要求“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首先分析所给的图,图是构思框架,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在框架中主要是把春游分5组,然后以组委单位准备物品,提出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所进行的活动,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75个字。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一次春游活动,然后讲春游所开展的活动及要求,最后讲各组的具体情形。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框架图(思维导图)的转换,即把框架图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题型新,但是难度不大。首先理清思维导图中各单元的层级;分清各层级内各单元哪些是程序单元,哪些是内容单元;理清各层级内单元之间的顺序。然后按照层级由大到小的顺序,结合各层级内部的顺序,依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的框架图主要包括春游的分组、准备、要求以及活动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陈述出来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味道当然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 比如说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说品德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比如说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比如说……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角度;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抄袭、套作。 【答案】味道,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看《朗读者》第十期有感 近几年,我爱上了饮食类电视节目《天天饮食》《舌尖上的中国》,也一次次学做美食。原本普普通通的食材,用心研究,花样组合,竟可以成为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食。于是,上班的五天,婆婆不再做菜,我成了老家的主厨;双休日,回到我们自己家,先生也不再掌勺,说我烧的菜胜似大厨;儿子休息回来,对我做的菜赞不绝口。家的味道,很多时候就是美食的味道。 恰巧昨晚央视一套播出的《朗读者》第十期主题词就是“味道”。 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是“味道,当然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听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会街垒成一种味道,比如说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说品质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如说心情,有时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那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人生这场饕餮盛宴为我们带来不同的味道。” 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爱情小说都是出自女作家之手,比如《简·爱》《飘》《傲慢与偏见》等等。在中国的女作家中,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有些苦涩,琼瑶笔下的爱情酸酸甜甜,即将出场的这位朗读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她写过60多本书,每本书都与爱情有关。她被称为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畅销爱情小说家,她就是张小娴。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于珍馐美馔都不吝笔墨,胡忠英是一位大师级名厨,从业已有五十年时间,在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他为来自世界各地几十位政要们献上令人惊艳的中国味道。他要把朗读想给他的师傅,一位亦师亦友,后来成为他岳父的童水林。胡忠英大厨认为“味道”一词应分开理解,“味”,就是指酸甜苦辣;“道”,就是指方法。他认为菜无定味,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做菜的最高境界。我想,这何尝不是做学问、做教育,做其他任何事情的最高境界呢? 张艾嘉曾经导演一部电影叫《20 30 40》,说的是不同阶段的女性,对生活、对感情,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作为她本人来说,走过二十岁时的风风火火,三十岁时的轰轰烈烈,那么今天的她可以说是六十岁依然在续写传奇——六十岁以后,写了她人生的第一本书——《轻描淡写》。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既然是这样,有很多的味道,就是我们不可避免要去品尝,即便是我们不愿面对的,比如说苦的味道,苦涩、苦痛。吴纯,他是一位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位,有三个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家。他来自单亲家庭,四岁开始学钢琴,十六岁留学乌克兰,累计获得十八项国际钢琴演奏大奖。他被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留学期间,他曾为二十多个偏远山区里爱钢琴的孩子提供远程帮助。二十多年学成归来,现在他成了一名钢琴教师。如今他所有的选择,都源于儿时特殊的经历,他觉得苦难对他而言,最大的馈赠,是一种坚毅、沉着、从容。吴纯朗读的《贝多芬传》献给曾经经历太多苦难的母亲和自己。 叶锦添,他在红尘百戏的繁花锦绣中思考,他在江湖笑傲的云烟飞舞中游荡,他用自己能够发现美、更能够创造美的心灵,为一个个人物穿上了如梦如幻的衣裳,他也是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的唯一的一位华人。他用粤语朗读《红楼梦》中的《葬花吟》献给像林黛玉一样纯真而美好的人。葬花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林黛玉是一个敏感的、多情的,对天地万物的一切,充满了爱,充满了珍惜的人。黛玉整个人物形象所表达的一切,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我们民族的审美经验中非常独特的,非常美妙的个性。 董卿说“都说是道不尽的《红楼梦》,因为往浅了读,这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大了读,这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读《红楼梦》,每每掩卷,心里都会想,真有味道!” 93岁的叶嘉莹,她是白发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里的路标和灯塔。她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却才情横溢,虽然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有人说,诗词存在于苦难,诗词承载着苦难,就如同叶先生的一生,就像一首慢声低吟的长诗,它满载着聚散离合各种悲欢,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一份纯真质朴,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一份探索,既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一份雄心,也有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一份从容和淡定,这是人生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民族精神的味道。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提示语“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人生百味”“气质是一种味道”“品德也是一种味道”“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抓住重点词语“味道”行文,重在探究“人生”的味道。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要抓住材料的中心“人生百味”立意行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