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2017-10)

邹平双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 ‎( 二 区) 高二 年级 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第I卷 阅读题 (共95分)‎ 一、古诗文阅读(76分)‎ ‎(一)文言文阅读(5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题。‎ 甲----苏武传(16分)(选做)‎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于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 C.恐前语发 发:泄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 B. 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 C. 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 D.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 ‎ ‎ 乙----张衡传(20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覆盖周密无际 周密:周到严密 ‎ B.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令 ‎ C.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 ‎ D.衡少善属文 属:属于 ‎ ‎6.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D.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 ‎7.在下列句式中选择与“游于三辅” 相同的一项:( )(3分)‎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 C.求人可使报秦者 ‎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8.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 A.舍相如广成传 ‎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单于愈益欲降之 ‎ D.妙尽璇机之正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归去来兮辞 并序(20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D.既窈窕以寻壑 ‎11.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善万物之得时 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吾得兄事之 ‎⑦项伯杀人,臣活之 ⑧乐琴书以消忧 ‎⑨策挟老以流憩 ⑩携幼入室 A.①⑥/②⑤⑨/③⑧/④⑦/⑩‎ B.①⑥/②⑤⑨/③⑩/④⑦/⑧‎ C.①⑥/②⑤/③⑨/④⑦/⑧⑩‎ 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⑩/⑨‎ ‎1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恬适乡村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 ) (3分)‎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 B.作者在描写初回到家的情景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和画面,行文节奏趋缓,表现了作者归家后的生活情趣,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设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 C.“木欣欣以向荣……感吾生之行休”说明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回感慨。万物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却已近老年,表达了作者满腹的感伤,因此,基调是消沉的。‎ D.“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部生命。‎ 解析 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4分)‎ 译文: ‎ ‎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4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7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上片写孙权及刘裕的事迹,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5分)‎ ‎ ‎ ‎16.下片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5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绘了楚天千里,辽远空阔,江水流向天边,不见尽头的两句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不用语言渲染,而用典型意义的动作描写,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醉花阴》中以乐景写哀情,写词人黄昏后独饮赏菊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词人直接抒发自己内心凄苦哀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18~21题。‎ 我只欠母亲   ‎ ‎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 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启发蒙昧),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纯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E.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19.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第II卷 表达题(共55分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跟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剩下的残羹冷炙。‎ B.在这里,没有了冠冕堂皇的说教,更没有故作姿态的摆拍;有的只是实打实的方法指导,有的只是亲力亲为的实践图像。因而,这样的展览才更具说服力。 C.“猎狐2015”行动开展以来,一些藏身海外的贪腐分子,安心被抓捕,安心主动投案自首,负荆请罪,这充分显示出法治力量的强大和我国发腐力度的加强。‎ D.人类对于大自然肆无忌怛地进行掠夺性开放,大自然对于人类不留情面进行毁灭性报复。这样两虎相斗下去,失败的最终是人类。‎ ‎2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在65.5%被调查的读者中,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来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 C.在雷锋精神渐被遗忘的今天,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D.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 ‎2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①视线所及之处,有书 ②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 ③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 ④书和屋子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 ⑤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 ⑥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 A.③①②⑤⑥④ B.④①②⑤⑥③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①②③⑤⑥‎ ‎25.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6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 ——赫尔巴特 ‎(2)恕自己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 ——苏格拉底 ‎(3)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 ——卡托 ‎(4)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 ——弗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诗歌除外。(不少于400字 )‎ 邹平双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检测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区 高二 年级 语文试题答题卡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第I卷 阅读题 (共95分)‎ 一、古诗文阅读(76分)‎ ‎(一)文言文阅读(56分)甲----苏武传(16分)(选做)‎ ‎1、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3分)3、____________(3分)‎ ‎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乙----张衡传(20分)‎ ‎5、____________ (3分)6、____________(3分)7、____________(3分)8、____________(3分)‎ ‎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丙----归去来兮辞 并序(20分)‎ ‎10、____________(3分) 11、____________(3分)12、____________(3分)13、____________(3分)‎ ‎1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9分)‎ ‎18、____________(6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55分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2、____________ (3分)23、____________(3分)24、____________(3分)‎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 四、作文(40分)‎ ‎26、请写在作文纸上。‎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D(应做“招供”) ‎ ‎2.B(A项做“用来”讲;B项上句做“趁便”,下句做“于是”讲;C项做“替”讲;D项做指示代词“这、那”讲。) ‎ ‎3.A(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 ‎4.(1)已经到达匈奴,备办了财物送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这不是汉朝所期望的。(既:已经 币:财物 益:更加;)‎ ‎(2)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即:假使 何以:宾语前置 复加:再增加)‎ ‎5.C ‎6.D ‎7.B ‎8.B ‎9‎ 二、文本训练(课内阅读)(15分)‎ 阅读课文,完成6~9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救。‎ B.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答案 D 解析 这里的“帝乡”,指天帝居所,也就是所谓仙境。‎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恬适乡村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 )(3分)‎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①说明的是作者迫切的心情;④表明的是作者的心志。‎ ‎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 B.作者在描写初回到家的情景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和画面,行文节奏趋缓,表现了作者归家后的生活情趣,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设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 C.“木欣欣以向荣……感吾生之行休”说明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回感慨。万物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却已近老年,表达了作者满腹的感伤,因此,基调是消沉的。‎ D.“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部生命。‎ 答案 C 解析 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分)‎ 译文: ‎ ‎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3分)‎ 译文: ‎ 答案 (1)我认识到过去所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2)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涓涓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15.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向往。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16.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17.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 ‎18. B D B.“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D。“更为儿子今后的生活充满期望”无中生有。‎ ‎19.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 ‎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20.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答对一点1分,其中性格特征0.5分,举例0.5分,共4分)‎ ‎21.解析:本题具有探究性,是开放性题目,侧重考察学生对亲情的态度,懂得感恩。①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忏悔之情,真挚的表达令读者感动。因为我们也经常这样对身边的爱习以为常,接受得坦然。②为了学业、工作,我们往往会忽略了曾经养育我们的父母,在四处奔波的同时,我们也应停下脚步去好好侍奉一下他们,不要让遗憾再次重演。③成长是一件不容易一的事,幸好有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毫无私心的做外贸坚强的后盾,是他们用爱时刻守护在我们身旁。(一点2分,共6分。一定要联系自身实际,意思接近即可)‎ ‎22. 答案:B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与“剩下”语意重复。负荆请罪,表示诚恳地赔礼道歉。此处不合语境。两虎相斗,指力量相当而且十分强大的双方进行争斗,不能用于人与自然之间。‎ ‎23.答案:B A.句式杂糅 .C.“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D.多重否定失当 ‎24.答案:A(注意标点符号)25.略 作文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由四则外国名言组成的,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综合分析这四则材料,考生不难看出,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 赫尔巴特的“冒犯别人的人从不原谅别人”是从对侍别人的角度来讲的;苏格拉底的“恕自一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是从对待自己的过错的角度来讲的;卡托的“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和弗莱的“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讲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宽恕自己是万过之源;要宽以待人;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