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04:文言句式(刷考向层层剥笋)-备战2019语文高考必刷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考向04:文言句式(刷考向层层剥笋)-备战2019语文高考必刷题

刷考向,层层剥笋 考点4:文言句式 ‎【重要指数】 ☆ ☆ ☆ ☆ ‎ ‎【考点点睛】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核,因为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容易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间接的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它题目作答,复习的方式是根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抽取规律,然后迁移应用,因此基础还是熟悉课本。‎ ‎【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袺不听。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必须亲自下去作法。”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住在皇城司值班,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叱骂他的儿子道:“让你不要来,却竟然来了!我已经决心为国殉难,即使你们来一百个人又有什么改变!”挥手让他赶快离开。他的儿子也哭着说:“大人以身殉国,儿还有什么说的。”孙傅于是把留守事托付给王时雍而跟从太子出城。到南薰门时,范琼极力劝阻他,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⑵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⑶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 ‎⑷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省略句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按照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蹑足行伍之间 ④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⑦因人京师,观太学 A. ①/②⑥/③⑦/④⑤‎ B. ①/②⑤/③④/⑥⑦‎ C. ①⑦/②/③④/⑤⑥‎ D. ①⑦/②⑤/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举孝廉不行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蚓无爪牙之利 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⑨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⑩为天下笑者,何也 A. ①④/③⑤⑧/⑥/②⑩/⑦⑨ B. ①④/③⑤/⑥⑦/⑧/②⑩/⑨‎ C. ①②⑨/④⑧/③⑤/⑥⑦/⑩ D. ①②⑩/④/③⑤⑨/⑥⑦/⑧‎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君何以知燕王 ⑦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⑧今臣亡国贱俘 A. 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B.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 ①②/③⑦/④⑥/⑤⑧ D. ①⑧/②④⑤/③⑦/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介宾短语(状语)后置。③⑦被动句。④⑥宾语前置。⑤⑧判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以吾一日长乎尔 A. ①④//②//③⑥//⑤‎ B. ①//②//③⑤//④⑥‎ C. ①④//②⑥//③//⑤‎ D. ①//②④//③⑥//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④宾语前置句//②被动句//③⑥介宾短语后置句//⑤主谓倒装。‎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关于文言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③信义安所见乎 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A. ①⑨/②⑤/③⑥⑦/④⑧ B. ①⑨/②⑤/③⑥/④⑧/⑦‎ C. ①⑤/②⑥/③⑨⑦/④⑧ D. ①⑤/②④/③⑥/⑧⑨/⑦‎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大王来何操?‎ ‎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③何以知之 ‎④见犯乃死 ⑤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⑧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 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 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C. 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 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④被动句;②⑥定语后置句;③⑧宾语前置句;⑤⑦省略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④见犯乃死,重负国 ‎ ‎⑤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⑥臣所以去亲戚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⑧何以汝为见 ‎ ‎⑨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法 ⑩若知我不降明 A. 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⑧/⑩‎ B. ①/②③/④⑤⑧⑨/⑦/⑥⑩‎ C. 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⑩⑧‎ D. ①⑥/②/③④/⑤⑨⑩/⑦/⑧‎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面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我持白璧一双 ④以为莫己若者 ⑤失其所与,不知 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⑦则噪而相逐 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B. 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C. ④⑦/②③/⑤①/⑥⑧ D.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句,宾语前置句;②句,定语后置句;③句,定语后置句;④句,宾语前置句;⑤句,判断句;⑥句,被动句;⑦句,宾语前置句;⑧句,被动句。故选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是( ) ‎ ‎①吾又何能为哉 ②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⑤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⑥加之以师旅 ⑦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⑧故不我若也 A.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B. 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C. ①③/②⑦/④⑧/⑤/⑥ D. ①⑧/②⑥/③/④/⑤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⑧宾语前置/②⑥介宾短语后置/③被动句/④省略句/⑤⑦判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从特殊句式的角度,下列短句分类正确的是( )‎ ‎①可使有勇 ②足相蹑于其门 ③其又何尤 ④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 ‎⑤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⑦故不我若也 ‎ ‎⑧从嫂归葬河阳 ⑨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⑩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A. ①⑥⑧/②④⑨/③⑦/⑤⑩ B. ①/⑥⑧/②⑤⑨/③⑦/④⑩‎ C. ①⑥⑧/②⑨/③⑦/④⑤⑩ D. ①/⑥⑧/②⑤⑨/③/⑦/④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省略句,应为“可使(之)有勇”;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足于其门相蹑”;③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其又尤何”;④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于中有见而操之不熟者”;⑤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凡为观游及卖果之长安豪富人”;⑥省略句,应为“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⑦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故不若我也”;⑧省略句,应为“(吾与汝)从嫂归葬河阳;⑨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⑩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四方持缣素而请之人”。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天子射上林中 ‎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⑥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⑧匈奴以为神 A. 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B. ①④/②⑥/⑤⑦/③⑧‎ C. ①⑤/④⑥/③⑦/②⑧ D. ①④/⑥/③⑦/②⑤⑧‎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吾知也 ②理,非吾业也 ③其又何尤 ④庖丁,解牛者也 ⑤斯用兵之效也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惟兄嫂是依 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 B. ①②/③⑥⑧/④⑤⑦‎ C. ①③⑦/②④⑤/⑥⑧ D. ①③⑦/②⑥⑧/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不知吾也”;②判断句,“也”表判断;③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其又尤何”;④判断句,“也”表判断;⑤判断句,“也”表判断;⑥被动句,“为”表被动;⑦宾语前置句,“惟……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句正常的语序为“惟依兄嫂”;⑧被动句,“诛”的意思是“被诛杀”。故此题答案为C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B. ①③/②⑤/④/⑥⑧/⑦‎ C.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判断句。均由“也”形成判断。②⑤状语后置句。状语分别是“于邻国”修饰“多”,“以孝悌之义”修饰“申之”。④被动句。“为”起到被动作用,译为“被”。⑥⑧宾语前置句。调整后语序为“未有之”,“不知句读,不解惑”,“之”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⑦定语后置句。调整后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中的两个“之”起到定语后置的功能。‎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②而道之不明 ③洎牧以谗诛 ‎ ‎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⑤惟兄嫂是依 ⑥苟以天下之大 ‎⑦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 ①③②⑤⑥④⑦ B. ①⑦②⑤③④⑥ C. ①④⑦②⑥③⑤ D. ①⑥②⑤③④⑦‎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下面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乐夫天命复奚疑? ⑨竖子不足与谋 ‎⑩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 ①⑨/②⑥/③⑦/④⑤/⑧⑩ B. ①⑩/②④/③⑥/⑤⑨/⑦⑧‎ C. ①②/③④/⑥⑦/⑤⑩/⑧⑨ D. 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 ‎【答案】D ‎【解析】①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③判断句,可译为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④被动句,“七庙隳”意思是宗庙被毁;⑤省略句,“与饮”应为“与(之)饮”;⑥被动句,“为”表被动;⑦判断句,可译为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罢了;⑧宾语前置句,“奚疑”是“疑奚”的倒装;⑨省略句,“与谋”应为“与(之)谋”;⑩宾语前置句,“不自意”是“不意自”的倒装。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下列各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初不自贵重 ②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③其又何尤 ④盛以锦囊 ‎⑤而告以成功 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惟兄嫂是依 ⑧洎牧以谗诛 A.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 B. ①②/③⑥⑧/④⑤⑦‎ C. ①③⑦/②④⑤/⑥⑧ D. ①③⑦/②⑥⑧/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宾语前置句:①,③,⑦。状语后置句:②,④,⑤。被动句:⑥,⑧。所以选C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苟以天下之大 ③惟兄嫂是依 ‎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燕王,吾所立 ⑥洎牧以谗诛 ‎⑦而智勇多困于所漏 ⑧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A.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B. 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C.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下列各组句子特殊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又何尤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③足相蹑于其门 ‎④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⑤故不我若也 ⑥浴乎沂,风乎舞雩 ‎⑦为国以礼 ⑧惟兄嫂是依 ⑨居则曰:“不吾知也。” ⑩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⑾麾下壮士骑从者⑿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A. ①⑤⑧|②③⑥⑦⑩|④⑨⑾⑿ B. ①②⑥⑨⑩|③④⑦⑧⑾|⑤|⑿‎ C.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⑩⑿|⑾ D. ①⑤⑧⑨|②③⑥⑦⑩|④⑿|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⑤⑧⑨宾语前置句;②③⑥⑦⑩状语后置句;④⑿省略句,⑾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