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7页,2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每小题(包括1-12题,14-16题,19题,22题)选出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文言实词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诫) B. 引壶觞以自酌(举,拿) C. 景公召而数之曰(列举) D.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数,数落,责备。 2. 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右:恶霸) B.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赠送) C.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约定) D.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易:平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右,贵族。 3. 下面各项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所适从/始适还家门 B. 登峰造极/并非擅造潭府 C.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旁门左道 D. 天下大治/治学严谨 【答案】B 4. 下面各项的三句中加点词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低眉信手续续弹/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B. 停车坐爱枫林晚/正襟危坐而问客曰/项王、项伯东向坐 C.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 五万兵难卒合/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随意;信物;使者,媒人。B项,由于,因为;坐着;坐着。C项,得到;用;取得,得到。D项,通“猝”,仓猝;完成;通“猝”,仓猝。 5.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刀斧义底下的垫座) ②孰为汝多识乎 (识:见解) ③是以古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修:效法) 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分) A. ①②解释都对,③④解释都对 B. ①②解释不全对,③④解释不全对 C. ①②解释都对,③④解释不全对 D. ①②解释都对,③④解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四个实词的解释都对。 二、文言虚词 6.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C.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D.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例句和B是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A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名词,通“能”,才能。 7. 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秦王恐其破璧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不知其几千里也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其正色邪?其远而不所至极邪? 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A. ①④⑤⑦/②⑥/③⑧ B. ①⑦/②⑥/③⑧/④⑤ C.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D. ①④⑤/②⑥/③⑧/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代词,他;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③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千万;④代词,它;⑤代词,他们;⑥连词,表选择,是……还是……;⑦助词,无义;⑧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千万。 8.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为”字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A. 如姬为公子泣 B. 臣请为大王言乐 C.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D.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是介词,译为“对”。其它三项是介词,译为“替”“给”。 9. 下面各项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地方,名词;所字结构,助词。A项,竟然,副词。B项,尚且,让步关系连词。C项,像,动词。 10. 下面各项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见贤思齐焉/积雨成渊,蛟龙生焉 B. 日饮食得无衰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徐公何能及君也 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B项,表揣测的语气助词,吧;介词,比。C项,副词,多么;副词,怎能。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至,到。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1. 下列选项对以下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则刘病日笃 ③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④谨拜表以闻 A. ①和②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③和④四句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也相同。 B. ①和②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③和④四句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也不相同。 C. ①和②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③和④四句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 D. ①和②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③和④四句所含的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 12. 下列选项中的句子的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 告诉不许 B.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今臣亡国贱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11. D 12. A 13. (1)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童仆,孤单无依地独立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2)希望陛下怜悯我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但愿祖母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晚年。 【解析】 11. 试题分析:①②“上”与“日”都是名词作状语。③老,形容词作名词。④闻,使动用法。 12. 试题分析:例句和A项都是被动句。B、C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期功强近之亲”,近亲;“吊”,安慰,慰问;矜悯,同义连用;愚,谦词。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 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 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 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 海瑞正直敢言,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进谏,海瑞独自上疏。皇帝看后,起初十分生气,着人捉拿海瑞。 C. 海瑞惩强扶弱,他帮助百姓拿回被兼并的土地,并雷厉风行地推行举措,导致豪强避居他郡,奸民多乘机告状。 D. 海瑞屡遭排挤,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 【答案】14. A 15. A 16. D 17. (1)(应天府)下属官吏惧怕他的威势,很多贪污的人自请免职离开。有权势的人家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又把红门漆成黑色。(2)(房寰)想抢先告发(海瑞),给事中钟宇淳又从旁劝说鼓动,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 【解析】 14. 试题分析:“时”表时间,后面停顿,“市”“待罪”两个事件中间段开,“奔散无留者”修饰的是“僮仆”,中间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时”表时间,后面停顿,“市”“待罪”两个事件中间段开,“奔散无留者”修饰的是“僮仆”,中间不要断开。 15. 试题分析: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16. 试题分析:“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错,是“要到新任上去”时。 17.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惮”译为“惧怕”,“墨者”译为“贪污的人”,“朱丹”译为“漆成红色”,“黝”译为“漆成黑色”,“发”译为“告发”,“怂恿”译为“劝说鼓动”,“再”译为“两次”,“丑诋”译为“诽谤诬蔑”。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暂任南平县教谕,又调任为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植蔬菜自给自足。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替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属部域经过(淳安县),(海瑞)招待的酒食十分简陋,(海瑞)直言说淳安县地方太小不足以容纳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收敛官威离开了。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久,不临朝听政,幽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坛祈神。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呈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就上表致贺。朝廷中没有敢言说政事的大臣,唯独海瑞上疏(进谏)。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环视近臣说道:“赶紧逮捕海瑞,不要让他能够逃跑!”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痴傻的名声。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忤逆皇上该判死罪,(所以)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拿来海瑞的奏章阅读,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天,(海瑞)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应天十府。(应天府)下属官吏惧怕他的威势,很多贪污的人自请免职离开。有权势的人家把大门漆成红色,听说海瑞来了,又把红门漆成黑色。督查江南织造的宦官,因(海瑞前来)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所属官吏战战兢兢地尊奉执行,以至有权势的豪强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机揭发(大族)阴私,所以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减节约驿站供给的不必要开支,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多得不到行旅宴饮之物,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控告海瑞,说他拘泥固执,不通晓施政要领,应当用南京的清贵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颁下诏书褒奖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祸乱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逢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托病辞职还乡。 皇帝屡次想召见任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这件事,于是让海瑞担任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员向来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想抢先告发(海瑞),给事中钟宇淳又从旁劝说鼓动,房寰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于任上。追封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五、默写 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用出行备粮的例子来反驳蜩与学鸠对鹏鸟的嘲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说明小事“所待”甚小。 (2)韩愈《师说》中用孔子曾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的例子来说明了一个观点:“____________”。 (3)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为例证明。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经蜀道者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5)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 适莽苍者 (2). 三餐而反 (3). 腹犹果然 (4). 圣人无常师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8). 以手抚膺坐长叹 (9). 东船西舫悄无言 (10).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小事‘所待’甚小”“孔子曾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莽”“扪”“膺”“舫”的写法。 六、课内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 ……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节选自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 19. 别里科夫“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B. 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歌颂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C. 别里科夫怀旧、封闭、胆小多疑,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歌颂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 别里科夫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20.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1. 为什么说“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请结合主题进行分析。 【答案】19. C 20. 不矛盾。两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忧郁和谦虚”写的是脸相,“高高兴兴”写的是内心感受,是心情。 21. 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解析】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人物的性格,主旨分析,A项,“以求保险”错误;B项和“教古代语言的教师”无关;D项,“十恶不赦”用词过重。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意是否矛盾的题目,注意给出观点,然后分析,如不矛盾。然后分析原因,描写对象不同,一个是面貌,一个是心情。 2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原因的题目,注意答题的关键是答出“别理科夫”这类人产生的原因,即腐朽的思想、沙皇专制统治。这些如果不存在就还会出现别理科夫这类人。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是文章的结尾,此题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和背景分析句子的含义。 七、课外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 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瞎了很久吗?”“十年了。怎么?”“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2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C. 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23. 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4. 文学文本主题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伦理道德以及生命意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22. C 23. 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落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 24. ①历史政治角度: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②伦理道德角度: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③生命意识角度:老人的一生总体看来是平凡的,但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而老人能以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赞颂面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解析】 2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有误,“没有画完”这一说法,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这应是运用心理描写。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 2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物象的作用,且题干中明确指向“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哪些”,说明作用不止一点。文中直接对“太阳”的描写有四处,如“描写太阳落山”,很容易联想到老人垂暮的苍凉;老人欣赏赞美太阳,当然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等等。 点睛: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小说主旨。⑥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解答本题,可以先依据题干明确答题的方向,“对刻画人物形象”,说明要求思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然后通读全文找到有关“太阳”的文段,并思考这些文段与涉及的人物的关系。 2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先明确探究的方向,是小说的主题;再通读小说明确主题“赞美像老人一样的平凡人物的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亲情淡泊的现实的不满”,特别要注意老人与少女对话中关于老人儿子死于战争的暗示“表达对给人民造成精神创伤的战争的控诉”等等。探究小说的主题也可切分出不同的小角度,除了人物形象(不同人物、同一人物的命运变化)、情节等常规角度外,还有:①文本背景角度,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②现实角度,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八、语言文字运用 25. 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8个字)。 新华社哈尔滨12月5日电 最近一本名叫《Q版语文》的新书在网上和书店很流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司马光砸缸》《背影》等中小学经典课文,被改成荒诞不经的搞笑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救出的竟然是青蛙王子、圣诞老人等;卖火柴的小女孩签约成演艺界明星;《背影》中的老父亲,因懒得走路从铁轨爬过去,被“红袖章”抓住罚了款…… 许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对《Q版语文》受到中小学生推崇表示担忧。一些教师认为,《Q版语文》打破了经典课文建立在传播人间真情基础上的模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文章中一些极不规范的词句成为学生的常用语,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利于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 【答案】《Q版语文》内容荒诞令人担忧(语句通畅,符合题目要求,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卷分析:新闻标题用于概括新闻的主要思想和事实。分为引题和副题。引题位于正题的上面或前面(直排),用以交代背景,染气氛,示意义。正题下面或后面(直排)跟的是副题(新闻副题一般不用破折号),用来补充交代事实或问题,说明正题的来源和依据。标题的拟写要抓住语段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语,如“《Q版语文》”,语段主要介绍了《Q版语文》的内容荒诞,并流露出深深的担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利于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 26. 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扩展成100字的文段,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成群的野鸭振翅疾飞,与渐行渐远的落霞,交融成一朵朵流动着绽开的繁花;明静的秋水被霞光映红,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这是人类无法再续的诗篇,是大自然讲也讲不完的语言。 【解析】试题分析: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句子扩展型,注意写出意境,同时运用修辞。 九、写作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浙江大学电气工程站显示,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院杨树,已经成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导”“美女”“90后”,这些标签组合在一起,让27岁的杨树成为学术领域的一个传奇。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答案】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大是有感情的,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个人主义。由于感情,许多人处世不公,甚至于包庇罪犯,往往造成极不好的影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拨开这障眼的"一叶"就能够认识到、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 在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然而频繁的沟通与交流要求我们有犀利的眼光,而不能感情化。在历史上,"女人祸水"这一说法虽然现在来看实在片面,但是这背后的故事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商朝灭亡是由于"女人",但这表现了什么?约王由于宠爱姐己,事事皆听信于她,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走向灭亡!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诛,商还会亡国吗?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兼听则明"。所以说,感情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它往往歪曲了现实,也许看到的景观更美丽,然而这已是自己被欺骗了?由此可见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摘掉"有色镜",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剑伤肉体,话伤灵魂。"有些话让人喜欢,有些话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要让一时的喜怒哀乐使你失去明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次乘车出去旅游,跟几个朋友一块,一路上乐得没完,到了景点的山脚下后,一看满山还是雪,山民告诉我们:"上山路滑,要出事的。"我犹豫了一下,这时一友说:"晦气,还没上就说这样的话。咱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扩我们立刻同意了,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友首当其冲,摔伤严重,我只是把脚扭伤了。后悔已来不及了,吸收教训:不要感情化,让认识摘掉感情化的"眼镜"冕" 人之处事,或多或少会因为感情因素的影响。如今有些政府官员滥用、乱用职权、为亲友,家属行方便,偏信于熟人,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党中央掀起了"反腐倡廉"的运动,这是为建设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 再次敬告: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人人公正,事事公正,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我们祖国才更强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注意抓住“标签化认识”,从一代人“不靠谱”或“女性在理工科领域表现不如男性”或“美女即花瓶”的固化共识入手破题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