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段半期考 语文试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 ‎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虞美人》中表达出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点明诗的主旨是追忆往昔,曲折表达诗人对往事不可追的惆怅苦痛。‎ ‎(3)《琵琶行》中千古名句_______ ,_______表达了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样命运的感伤,也引发了后人的共鸣。‎ ‎(4)《琵琶行》中在琵琶声渐近无声时,描写突然发出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 ‎(5)《蜀道难》中表现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 。‎ ‎(6)《离骚》中以荷花制成华美服饰象征自己美好德行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 ‎(7)《氓》中描写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1)雕栏玉砌应犹在 (2). 只是朱颜改 (3). (2)此情可待成追忆 (4). 只是当时已惘然 (5). (3)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 (4)银瓶乍破水浆迸 (8). 铁骑突出刀枪鸣 (9). (5)飞湍瀑流争喧豗 (10). 砯崖转石万壑雷 (11). (6)制芰荷以为衣兮 (12). 集芙蓉以为裳 (13). (7)夙兴夜寐 (14). 靡有朝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砌”“颜”“待”“惘”“涯”“逢”“迸”“鸣”“豗”“砯”“芰”“裳”“寐”“靡”。‎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骏,字驎驹,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史才,留平城。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太公兵法》之效。”延兴末,高丽王琏求纳女于掖庭,假骏散骑常侍,赐爵.安丰男,持节如高丽迎女。骏至平壤城,琏谬言女丧。骏与琏往复经年,责琏以义方。琏不胜其忿,遂断骏及从者酒食,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会献文崩,乃还。初,迁神主于太庙,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群臣咸以为今宜依旧,骏独以为不可,表曰:“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 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赠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B. 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C. 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D. 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 ‎ 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 ‎3.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号多指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皇兴、永乐、乾隆、康熙。‎ B. 掖庭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C. 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常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等。‎ D. 薨是古代对诸侯之死的称呼,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 ‎4. 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骏聪敏好学,少时就有声誉。他苦学也善于学习,类推能力较强;从小失去父亲,守丧时就有孝顺的名声,说话老成,受到老师的夸赞。‎ B. 程骏崇尚节俭,不愿追求荣利。他将朝廷赏赐的几百匹布帛全都分给亲友,不与世人比较显耀,主张薄葬,他的节俭清正受过朝廷的表彰。‎ C. 程骏上表言事,反对依循旧例。神主迁入太庙后要赐给主持太庙工作的官员爵位,他认为此旧例背离制度不应依照,朝廷支持了他的观点。‎ D. 程骏临危不惧,彰显凛然正气。他曾被高丽王断绝酒饭,身处险境,但他凭凛然正气使高丽王不敢谋害他,他也因此最终安然回到北魏。‎ ‎5. 翻译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可敛以时服,明器从古。‎ ‎【答案】2. C 3. B 4. D ‎ ‎5. 1)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 ‎(2)我崇尚节俭,怎么能死了之后厚葬呢?我死了,入殓时可以穿上平时的衣服,随葬的明器遵从古制。‎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咸谓老庄其言虚诞”,应理解为“都说老庄的话虚无怪诞”,可以排除A和D项;“庄生申性本之旨”,应理解“庄生申述性本的宗旨”,可以排除B,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掖庭是太子居住的地方”错误,掖庭应该是嫔妃居住的地方。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他凭凛然正气使高丽王不敢谋害他,他也因此最终安然回到北魏”于文不符,原文是“欲逼辱之,惮魏而不敢害”,意思是高丽王不敢谋害他,是顾及强大的北魏政权而不是程骏个人的凛然正气;而程骏能够回到北魏的因素是高丽王对北魏的惧怕及献文帝驾崩。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秉”“良”“大块”的翻译各1分,“召我以烟景”“假我以文章”句式各一分;第二句中,“存尚”“没”“奢厚”的翻译各1分,“岂可……哉”“敛以时服”句式各一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 程骏,字驎驹,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穷,守丧时凭借孝顺著称。以师礼对待刘延明,性格机敏,酷好学习,昼夜苦读,没有倦意。刘延明对学生说:“举出一件事就能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程骏仅次于这样啊。”程骏对刘延明说:“现今提倡名教的读书人,都说老庄的话虚无怪诞,不切合实际,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我认为不是这个样子。老子著抱一的学说,庄生申述性本的宗旨。如果都能做到这样,世道可以说就十分顺达了。”刘延明说:“你还年幼,说话就这样老成,真好啊!”从此,他的声誉远播。皇兴年间,任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报程骏是一个史才,朝廷把程骏留在了都城平城。献文帝屡次邀请程骏并与程骏讨论《易经》、《道德经》的含义,对群臣们说:“我与程骏谈论,思想十分舒畅。”献文帝问程骏的年龄,他回答说:“六十一岁。”献文帝说:“昔日姜太公年纪高迈而遇到周文王,你今日遇到我,难道不是太早了吗?”程骏答道:“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延兴末年,高丽王高琏请求将女儿送到北魏皇宫给献文帝做妃子,孝文帝授予程骏散骑常侍的职位,赐给安丰男的爵位,持节到高丽国迎接高琏的女儿。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反复交涉了一年,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高琏(高丽王)忍不住自己的怨恨,就断绝了程骏及随行人员的酒饭,想逼迫和羞辱他们,但由于惧怕北魏而不敢加害他们。恰巧献文帝驾崩,程骏才回来。当初,朝廷将神主迁到太庙,庙中的执事官都依照旧例赐给爵位。群臣都认为现在应该依照旧例,程骏却认为不可以,上表说:“汉高祖作出规定,不建立大功,就不分土封侯。没有见过参与料理宗庙事务,却能得到疆土的赏赐的。”奏报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文明太后对群臣们说:“议论事情,本来就应当正直而又依照古代的典章制度,怎么可以依循暂时的旧例呢?”朝廷下诏说:“程骏做官一直清廉谨慎,议论事情常常恰当(切合朝廷的意见)。家里没来拥有财货的宾客,室中却有道德高尚的主人。可赐给六百匹帛,以表彰他节俭清正的美德。”程骏得到这些东西,全部分给了亲朋旧友。程骏性格正直,不在荣耀、显耀方面与世人比较。太和九年正月病重,遗言里教导后人说:“我崇尚节俭,怎么能死了之后厚葬呢?我死了,入殓时可以穿上平时的衣服,随葬的明器遵从古制。”死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很为他伤感痛惜。追赠程骏为曲安侯,谥号为宪。‎ 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 陆 深 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释:①貔貅:pí xiū,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6.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的战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 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 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 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7. 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原诗词进行分析。‎ ‎【答案】6. C 7. 陆深的诗,通过描述想象中的将士们征战沙场的情境,表现了君臣将士团结一心、收复失地的强烈信心,抒发了诗人对君臣一心保卫国家的赞美之情,同时抒发自己关心国事的爱国激情;范词借景抒情,通过对塞外荒凉苦寒秋景的描叙,表现了久戍边关的将士们巩固边防的决心、矢志保卫国家的真情和思乡心切、功业未建而欲归不得的痛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错在“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起句中没有直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B项,错在“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由标题《夜坐念东征将士》可知,诗中大将不是指诗人自己;D项,错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的应该是诗人关心国事的爱国热情。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比较诗句的异同,需要对两首诗的情感和所使用的表达技巧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我们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从两首诗的题材、背景及诗本身抒情角度、抒情方式等方面去考虑,然后逐一表述。如本题中,由标题《夜坐念东征将士》可知,陆深的诗是通过“长河乘夜渡貔貅,兵气如云拥上游”,想象将士们征战沙场的情境,用“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表现了君臣同心收复失地愿望,同时用“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而范仲淹的词则是借景抒情,通过“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描写叙述了久戍边疆的将士们在塞外苦寒的生活,既表现了将士们保卫国家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的痛苦情绪。‎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 ‎[美]图维亚·博尔顿 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名叫法尔博斯。尽他非常富有,但他也很痛苦。‎ 他用尽一切办法,想抚平自己的痛苦。他去看医生,但他们全都说他气壮如牛。他去玩音乐,玩各种运动,尽情跳舞,去旅游,甚至尝试冥想,但这一切似乎全都没用,他仍然很无聊,很郁闷。‎ 无奈之下,他向一位智者求教。‎ ‎“你的问题,”智者说,“是因为你从未做过慈善。你完全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你会痛苦。如果你要快乐,那就去帮助他人吧。”‎ 这是他从未想到过的!他可以做慈善,然后就可以摆脱忧郁。他带着新希望离开了智者。‎ 但是,他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那些看起来贫穷的人给他的感觉是他们并不是真的贫穷。他相信,一定有很多人真的需要钱,但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他不可能就这么把钱给每一个人,如果把钱给了那些不该给的人,那根本就不是做慈善。‎ 于是,他有了一个主意:他把钱给那些已经绝望了的人。他认为,这种人才真的贫穷。‎ 他开始到那些可以找到不幸的人的地方:医院、孤儿院、监狱、酒吧和贫民区。但他根本无法成功。他见了有困难的人、有疾病的人、有债务的人、有对手的人,他见了无家可归的人、身无分文的人、失业的人、无助的人,但却没有觅到绝望了的人。‎ 他感到越来越绝望了。‎ 有一天,当他在一条小巷中行走的时候,他听到了从垃圾场方向传过来的呻吟。他立即朝那个方向走过去。‎ 垃圾堆上坐着一名男子,他表衫褴楼,浑身疖子,不停地呻吟,仿佛这就是他的工作。‎ ‎“你怎么了?”法尔博斯急切地问道。‎ ‎“哎呀,不要问了。”男子回答,他双手抱着头,来回摇晃,“我失去了一切!哦!我的钱,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朋友,家人,所有的一切!现在我又长了这么多疖子!哎呀!”‎ ‎“告诉我,”富翁激动地问,“你还有希望吗?”‎ ‎“希望?”他回答.“你说的希望是指什么?”‎ ‎“你知道的,”富翁说,“希望事情会变好。”‎ ‎“当然!”穷人睁大眼睛看着他回答,“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进坟场就没希望了!你在寻找无望?到坟场去吧。”‎ 此时,法尔博斯真的是地绝望了。难道他注定要痛苦一生吗?他就没有办法把钱捐出去吗?‎ 突然,有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可以采纳这个人的建议!他可以到坟场,把钱放在那里。‎ 他知道这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做法,而且也不是真正地做慈善。但至少这是给予!而且,钱肯定不会落入不对的人手中。‎ 于是.当天晚上半夜,他带着一麻包钱和一耙铁锹,悄悄地潜入当地一处墓地,随使挑了一座坟墓,挖了一个洞,把钱扔进去,用泥土覆盖好,然后跟进来时那样悄悄地离开。‎ 他一回到家,立即就感觉好受多了,仿佛一块压在他,心头上的石头被取下来了。他终于开心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法尔博斯几乎忘记了坟场这件事。但是,造化弄人,此时,他的命运轮盘朝着厄运方响旋转了——他生意大不如前。5年后,他已近乎破产.迫切需要一笔现金。‎ 竟然,他想起了那笔埋了的钱。‎ 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了。当晚,他带着同一把铁锹和同一个麻包,再次悄悄地潜入同一处墓地,找到了他埋钱的那座坟墓,好了,再过几分钟他就可以…….‎ ‎“举起手来!”他身后一声厉喊,“举起手,别放下!警察!”‎ 法尔博斯的膝盖开始颤抖,他几乎被吓得摔倒。“现在慢慢转身。”又一声厉喊。‎ 他转过身子,看到一位警察,用一支巨大的枪对着他。“抢劫死人,哦?你真低贱!”警察说,然后给法尔博斯戴上手铐。‎ 他想解释,但他颤抖得很厉害,已经无法自控,只能说出“不是……但是……我只是……”。几分钟后,他就被送去坐牢了。 ‎ 一个星期之后,唯一能够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数年前那位坐在垃圾上的男人所说的那句话:“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 那位警官出庭作证。‎ ‎“法官大人,我是在犯罪现场抓住他的。他当时用一把铁锹在挖,在坟场中挖,想盗窃死人的财物?他甚至还带来了那个麻包,用来装金银等财物。”‎ ‎“你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吗.法尔博斯先生?”法官转向他问道。‎ ‎“法官大人,事情不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几年前,我把一些钱埋在那里了,因为我那时在寻找没有希望的人。也就是说,我得做慈善,因为有位智者叫我那样做,所以我就去寻找这种人……”法尔博斯看看法官,想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有用。‎ ‎“好,接着说。”法官说。‎ 法尔博斯接着说:“嗯,我在垃圾场遇到了一位男子,他浑身长满疖子,是他让我去坟场的。于是我就去了,并把钱埋在了那里,而现在我需要把它们取回来。”‎ ‎“你相信这话吗?!”警察惊讶地叫起来。“请原谅,法官大人,这是我听到的最疯狂最混乱的谎言!”‎ ‎“是的,我相信他的话,”法官强调说,“这个人说的是真话,把他释放了,他是无辜的。”‎ ‎“什么,法官大人?”警察说,椎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把他释放了。立即释放。”‎ 法尔博斯先生回到大街上之后,迷惑不解的他努力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他沉浸于意想不到的自由的喜悦之中时,好像有什么在他脑后不停地唠叨。那个法官,他以前见过他吗?他记得,自己应该是在哪个地方见过这副脸面……‎ ‎(选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有删改)‎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写法尔博斯富有却很痛苦,他用尽一切办法想摆脱痛苦,为后文他不停地寻找方法埋下伏笔。‎ B.‎ ‎ 智者是想让法尔博斯明白:人只为自己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样没有意义的生活正是法尔博斯痛苦的根源。‎ C. 法尔博斯始终没有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直到把钱埋进坟场,他才感觉好受多了,他终于开心了。‎ D. 作者写了法尔博斯想方设法做慈善及后来被误当小偷却又被法官释放的奇特经历,并借此表达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 ‎9. 小说的情节设置巧妙,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找出两种,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这句话既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8. D 9. ①突转。小说的情节多次发生突转。如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后来成了法官,法尔博斯先前富有后来却濒临破产,法尔博斯被逮捕却在审判时被无罪释放。这样让人物命运和心理发生陡然变化的安排,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②巧合。法尔博斯遇到的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正是后来审判法尔博斯的那个法官,这样的情节设置,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悬念。法尔博斯被审判时,人们都以为法官会对他定罪,可法官却宣布将其当庭释放,制造悬念,使读者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结尾暗示法官就是那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使情节布局更加紧凑,引人人胜。④对比。小说在情节上有多处对比: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先前落魄,后来当上法官;法尔博斯先前富有,后来近乎破产。这些对比突出了人物命运和心理的巨大变化,体现了小说的主旨。 ‎ ‎10. ①人物形象层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对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形象的表达起了关键作用。第一次是出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之口,表现了那个男人虽濒临绝望却仍对生活抱有希望的积极心态。第二次是数年后法尔博斯在入狱一周后想起这句话,表现出法尔博斯被误抓之后仍然不放弃希望的信念。②小说主旨层面:这句话的内涵是人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这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并为之努力:人无论贫富贵贱顺逆,都应抱有希望。‎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表达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错误,小说的主题是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并为之努力。故选D。‎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和鉴赏小说情节的能力。答题前要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的主旨。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此题较为特殊,要求分析情节设置时运用的手法,要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思考情节安排的特别之处,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析作用。小说的情节有多次转折,有戏剧效果。比如,先前坐在垃圾堆上一无所有的男人最后成了法官,而主人公法尔博斯由富有到“生意大不如前”,还差点面临牢狱之灾。小说的情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主人公遇到的那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最后成了审判他的法官。人人都以为法尔博斯会坐牢时,法官却宣布将其当庭释放,因为法官也认出了法尔博斯。而这样的情节又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无论是主人公法尔博斯还是先前那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他们的命运都发生了逆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本意,其次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特点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本题要求理解“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这句话的作用,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仔细审题,本题的指向性很明确,要求分析该句对于表现人物形象和对理解主旨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这句话是主人公法尔博斯看到的那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说的,意思是,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当时这个男人已一无所有,濒临绝望,但这句话却能表现他对生活还抱有希望。多年之后,富翁法尔博斯由富变穷,想找回自己的那笔钱时却抓,当他面临牢狱之灾时他想起了这句让他感到安慰的话,也表明法尔博斯被误抓之后仍然不放弃自己,仍对生活对未来抱有希望,心态乐观。而恰恰是这句话表现了小说的主旨,人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刀疤 ‎[阿根廷]博尔赫斯 他脸上有一条险恶的伤疤:一道灰白色的、几乎不间断的弧线,从一侧太阳穴横贯到另一侧的颧骨。他的真实姓名无关紧要,塔夸伦博的人都管他叫做红土农场的英国人。‎ 我最近一次在北方省份旅行的时候,遇上卡拉瓜塔河水暴涨,只能在红土农场过夜。晚饭后,我们到外面去看看天色。不知是由于高兴还是由于腻烦,我忽然异想天开,提到了他脸上的伤疤。英国人脸色一沉,有好几秒钟冷场,我以为他准会把我撵出去。最后,他声调一点没有改变,对我说道:“我不妨把这个伤疤的来历告诉你,可是有一个条件:不论情节多么丢人,多么不光彩,都如实讲,不打折扣。”‎ 我当然同意。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1922年前后,康诺特的一个城里有许多策划争取爱尔兰独立的人,我是其中之一。一天下午,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成员,一个名叫约翰·文森特·穆恩的人从芒斯特省到我们这里。‎ 他年纪不到二十岁,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叫人看了不舒服。我们走到市区尽头,周围的房屋稀稀落落,这时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使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赶紧拐进一条土路。一个士兵从着火的棚屋里出来,映着火光,身躯显得特别高大。他厉声吆喝,叫我们站住,我加快了脚步,我那个伙伴却没有跟上。我转过身,只见约翰·文森特·穆恩吓得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我马上再往回跑,一拳把那个士兵打倒在地,使劲推推文森特·穆恩,狠狠骂他,叫他跟我走。他吓瘫了,我只得拽住他的胳臂拉着他跑。我们在火光四起的黑夜里夺路而逃,背后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穆恩的右臂给一颗子弹擦过,我们逃进小松林时,他竟然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替他倒了一杯茶,包扎了伤口,发现他挨的那枪只擦破了一点皮肉,没有伤筋动骨。‎ 第二天,穆恩已经恢复了镇静。他接过我给他的一支烟,然后严格地盘问我,要了解“我们革命党的经济”。他提的问题很有条理,我实话实说,告诉他情况很严重。南面枪声激烈。我对穆恩说,伙伴们在等着我们。我的大衣和手枪在我自己的房间里,我取了回来时,发现穆恩两眼紧闭,躺在沙发上,他觉得自己在发烧,说肩膀痛得厉害。‎ 我明白他已经怯懦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尴尬地请他自己多加保重,然后向他告别。那个胆小的人叫我害臊,好像胆小鬼是我,不是文森特·穆恩。‎ 我那天清晨出门,午前就回了。穆恩在图书室里和谁正讲着话,我听声调知道他在打电话。我听见他提到我的名字,接着又说我晚上七点钟回,还出点子说可以等我穿过花园时逮捕我。我那位十分理智的朋友正在十分理智地出卖我。我还听到他要求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故事的头绪到这里就乱了,也断了。我只记得那个告密者要逃跑,我穿过梦魇似的黑走廊和使人晕眩的长楼梯穷追不舍。穆恩很熟悉房子的布局,比我清楚得多,有几次几乎被他逃脱。但在士兵们抓住我之前,我把他逼到一个死角。我从墙上将军的兵器摆设中抽出一把弯刀,用那半月形的钢刃在他脸上留下了一条半月形的永不消退的血的印记。“博尔赫斯,你我虽然素昧平生,我把这事的真相告诉了你。你尽可以瞧不起我,我不会难受的。”‎ 他说到这里停住了。我发现他的手在颤抖。‎ ‎“穆恩后来怎么啦?”我问道。‎ ‎“他领到了犹大的赏钱,逃到巴西去了。那天下午,他看到几个喝醉的士兵在广场上把一个模型似的人当靶子射击。”‎ 我等他讲下去,可是半晌没有下文。最后我请他往下讲。‎ 于是他呻吟一声,怜惜地把那条弯曲的灰白伤疤指给我看。‎ ‎“难道你不信吗?”他喃喃地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我脸上带着卑鄙的印记吗?我用这种方式讲故事,为的是让你能从头听到完。我告发了庇护我的人,我就是文森特·穆恩。现在你蔑视我吧。”‎ ‎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作者忽然异想天开,主动提及英国人脸上的刀疤时,他脸色一沉,并且有好几秒钟冷场。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因脸上的缺陷而感到难为情。‎ B. 穆恩的故事是穆恩用战友的身份讲述的,即叙述者“我”是穆恩的战友,使得故事真实可信。‎ C. 故事一开始把穆恩描写为“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作者采用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一个苟且偷生的丑恶灵魂勾勒了出来。‎ D. 文中在故事将要讲完时,英国人却半晌没有了下文,这反映出他极度内疚和自责,但是又担心作者知道真相之后会笑话自己的矛盾心理。‎ ‎12. 小说中多次提到“伤疤”,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 小说中穆恩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B 12. ①“伤疤”在文中起线索作用,正是因为伤疤的存在,才有故事的开始,以及真相的揭示。②“伤疤”在文中还起到伏笔与照应的作用,节选部分一开始就交代了人物脸上的伤疤,为后文揭开伤疤的来历埋下了伏笔。③由人物真诚的忏悔可知,文中的“伤疤”既指脸上的伤疤,更指人物心灵的伤疤。 ‎ ‎13. ①胆小懦弱:面对敌人,吓得呆若木鸡;右肩只擦破一点皮肉,却“哭了起来”,而且“诉说肩膀痛得厉害”。②阴险狡诈,叛变投敌:盘问军情机密中,出卖战友,向敌人寻求保护。③真诚忏悔,坦然担当:勇敢讲出事情的真相,对自己的罪行忏悔。‎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正确的一项”,A项,“难为情”这里的表述不恰当,根据原文内容,还应包括“痛恨和后悔”等复杂情感;C项,将“穆恩”比作“无脊椎的动物”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属于“拟物”的修辞手法;D项,从文中最后一段可知“穆恩”就是想让“我”蔑视他,而不是“担心作者知道真相之后会笑话自己”。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要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解答时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小说对“伤疤”的多次描写,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思路:一是从最开始见到主人公脸上的刀疤到讲述经历,最后穆恩交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伤疤是行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二是“伤疤”有伏笔个照应的作用,从“我不妨把这个伤疤的来历告诉你”及“你没有看到我脸上卑鄙的印记吗?”层层推进,上下文之间相互照应;三是对于文本主旨的揭示,从最后一自然段的“卑鄙的印记”、“蔑视我吧!”都可以看出穆恩自己的心灵也备受煎熬,因此此处的“刀疤”一语双关,既指穆恩脸上的伤疤,更指他心灵的伤疤,表现了穆恩对自己的罪行的真诚忏悔。‎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中穆恩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物形象的特点。找到文中有关于人物的关键语句,如:从“哭了起来”看出穆恩面对突如其来的枪声感到非常畏惧,事实上他只是“擦破了点皮”,表明了穆恩的胆小懦弱。从穆恩打电话逮捕朋友来看,他为求自保竟然选择背弃朋友,可以看出他的阴险卑鄙和狡诈。从穆恩自己讲述伤疤印记的故事,让别人蔑视他,又表明了他的真诚忏悔。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某某是一个什么的人物形象。作品中他怎么样表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语言运用题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媒介披露了同一天这栋楼里发生的两起凶杀抢劫案,真是耸人听闻啊!‎ B. 太阳中心说现在看来是不刊之论,当时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却被活活烧死。‎ C. 面对社会上的风言风语,一个正直的人不必惧怕他人的险恶用心,恶意攻击。‎ D. 他吸毒贩毒,还勾引青少年吸毒,真是罪该万死,死得其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A项,耸人听闻: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不符合语境,应该用“骇人听闻”;B项,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风言风语:指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不符合语境“险恶用心,恶意攻击”,使用不正确;D项,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故选B。‎ ‎【点睛】成语误用常见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敬、谦词误用、语意重复、语境不合、褒贬误用、近义混淆等。‎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上的东西参差不齐,我们要学会分辨其中好坏,理性上网。‎ B. 禁绝走私,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事。‎ C. 这个论题,大家已经辩论了两天,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D. 这种疾病有很长的潜伏期,你千万不要漠不关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A项,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不符合语境“我们要学会分辨其中好坏”,使用错误,应该用“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B项,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应该用“责无旁贷”;C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项,漠不关心:形容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不符合语境,应该用“掉以轻心”。故选C。‎ ‎【点睛】成语误用常见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敬、谦词误用、语意重复、语境不合、褒贬误用、近义混淆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扬州市供电公司厝火积薪,精心安排部署防洪防汛工作,为汛期到来做好准备。‎ ‎②为防范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风险,山东省财政厅斑日发文要求各省直部门量入为出,按照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控制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 ‎③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要求广东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④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锤定音,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⑤原本陈旧斑驳的小区围墙被粉刷一新,并画上了色彩鲜丽、寓意深刻的创城卡通宣传画,居民们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深受教育。‎ ‎⑥6月15日,丰台区卢沟桥乡小屯村的抖空竹比赛热闹开场,舞龙、平轮、双轮、中长杆等表演轮番上阵,各种绝技让观众目不暇接。‎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 敢为人先:有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就做出最后决定;‎ 感同身受: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 B.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C. 《时尚装修魔鬼省钱细节》一文,介绍了很多实用、省钱但又不失时尚的装修办法,让家居装修无时无刻都能省着点钱花,因而大受家居装修者的关注。‎ D. 《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战国时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矛盾,可将“近年来”删去;C项,搭配不当,应将“都”改为“不”或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D项,偷换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庄子》的出现”,后一分句的主语变成了“《庄子》”,可在“是我国”前加“这部著作”。故选B。‎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B.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 有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认为其省却了大量考证历史事实的时间成本,缺少对现实话题的深度挖掘,这是不争的事实。‎ D. 唐宋时期,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体系趋于成熟,在长期实践中,各部分做法已凝结为特定的规制,为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A项,语序不当。“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一句语序不当,应将表时间的“三个月内”调至“每名学生”后;C项,表意不明,“这”指代不明,“这”可能指的是“有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 也可能指的是“认为其省却了大量考证历史事实的时间成本,缺少对现实话题的深度挖掘”;D项,搭配不当,“凝结为”应改为“形成”。故选B。‎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速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B.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D.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中的“潜规则”‎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答案】19. A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故选A。‎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根据前文“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所以应该是先“学习”,再“摸索”,排除BD。比较AC两项,前半句是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根据前文“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可知主语是“它”,后面应该用主动句合适。故选C。‎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这个句子共有两处错误,都是语序问题。一是:“第一款”是顺序,“国内”表领属,领属在前,排除AD;二是:“综合”修饰“利用”。故选B。‎ ‎【点睛】语序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修饰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逻辑语序不当等。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蓝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多层定语语序注意和下列例句对照。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多层修饰语,看谁离谁最近,离得最近就应该紧挨着。关联词语,看前后主语是否一致,一致主语在前,不一致关联词语在前。“和”“或”顿号等注意查找逻辑对应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被字句,把字句前面加否定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和“被”的前面。此题属于定语语序不当,注意跟例句对照分析。此题重点考核定语语序和修饰语语序。‎ 五、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这是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北大师生的寄语,也是对当代青年的期望。‎ 木心先生曾说:“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中国合伙人》的一句话:“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是改变。‎ 上面的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850字左右,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少年强则国强 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期,是迈好漫漫人生路的起步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他一语惊醒国人;少年时代的周总理也曾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代的步子怎么走,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好一生的路。正如习近平主席也指出,“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这是我们的先贤对青春、对人生的美好期许。如果在青年时代不打好扎实的根基,就很可能在迷茫中虚度年华、浪费青春。在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当今时代,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永固于心,成为人生航船的压舱石、航标灯,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青年人越要思考如何树立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而当代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正赶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机遇,个人的梦想和家国之梦、民族之梦融合在了一起,诚可谓生逢其时。让青春为实现中国梦而绽放,将奋斗的平台放在祖国伟大事业上成就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以何种姿态投身这一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检验着每个青年人是否具有理想与担当。‎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同祖国和人民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这样的人生注定有深度、有厚度、更精彩。但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言,“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肩负着崇高使命的当代青年必须要有思想的支点作支撑,打牢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之魂、动力之源。青年人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代青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努力、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激情奋斗过的青春,顽强拼搏过的青春,必将更充实、更温暖、更无悔。‎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责任的理解。题干要求分析对“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的理解,“生逢其时”,可从国家发展的大好时代的角度分析;“重任在肩”,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角度分析。可从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的关系、青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等方面进行概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力奋斗。具体立意:‎ ‎1.要积极承担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少年强则国强 ‎3.青年一代,时代担当 ‎4.青年的时代责任 事例素材:‎ ‎1.20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写下灿烂的一笔,他叫弗兰克,他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2.曹操的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从路旁窜出几只野鸡,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嘶叫着奔进了附近的麦子地。待曹操勒住惊马,地里的麦子已被踩倒了一大片。‎ 曹操执意要执法官按照军法治罪。执法官想了想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 众将官也纷纷上前哀求。曹操见大家求情,就用头发来代替首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3.明亮的烛光下,诸葛亮在写着什么。是呀,在这出师的前夜,他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时刻牵挂的后主说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罢,他不禁抬头仰望苍穹,目光闪烁。是什么让孔明如此夜不能寐?是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强国安民的责任。‎ ‎4‎ ‎.岳阳楼下,滔滔江水拍打着江岸;岳阳楼上,范仲淹难抑心潮的荡漾,放声高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什么使他这般情感激扬?是一切为了天下百姓的责任。‎ ‎5.钟南山,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致命的疫病袭来时,毅然挑起重担,站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一起,他曾经抢救病人,开会研究病情……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而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他主持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并提倡国内国际协作,共同攻克SARS难关。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例开始,67岁的钟南山就以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战士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 名言素材:‎ ‎1.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美】‎ ‎2.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3.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 我必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美】 ‎ ‎4.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5.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俄】 ‎ ‎6.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 ‎7.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中国】 ‎ ‎8.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德】 ‎ ‎9.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中国】‎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少年强则国强。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名人事例,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要注意如下几点。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材料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