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共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建议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可能需要输入信息。请务必正确输入所需的信息,如姓名、考生号等。‎ ‎2.选择题的作答:请直接在选择题页面内作答并提交。写在试题卷、草稿纸等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或空白纸张上,按规定上传。‎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严峻。在以往的城市更新中,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验、地方信仰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由于当地民众的缺席,常常被漠视或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成都的宽窄巷,据说是蓉城的会客厅。它既是当地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也是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走进宽窄巷,会看到许多牌匾,上面写着关于房屋历史的介绍。这些牌匾作为街区记忆的“讲述者”,本应如实反映原屋主的身份,但有时候牌匾仅仅作为装饰物存在,内容完全失真,甚至张冠李戴。曾经宽窄巷里一个牌匾的牌文,把巷子里一位业主胥女士的曾祖父写成了她奶奶的丈夫。后来景区进行了改正,但结果又把胥女士的奶奶又写成她公公的女儿,怎一个“乱”字了得!‎ 上述并非孤例。在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如果稍加留意,都不难发现类似的错漏。这些乱象不仅暴露了管理者的粗心,更反映出城市更新中记忆重建的迫切性。‎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新而更新吗?如果是这样,一切推倒重来即可显然不能如此。城市更新,说到底是为了保持城市的活力,延续城市的生命力,而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硬件,更在于文化和历史。比如,童年时代街边的小吃、屋顶的飞鸟、门前的花香、唢呐的声响,这些个体记忆的碎片汇聚在一起,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说,没有记忆的人,生命是残缺的,没有历史的城市也不过是一群无根的建筑物。‎ - 28 -‎ 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把诗歌和建筑这两者看成是克服人类遗忘的有力征服者。从这个角度讲,每一栋历史建筑就好比一首珍贵的诗,历经岁月沧桑,最终汇成城市的史诗。所有建筑遗产都是人类记忆的守护者,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因此,记忆重建才是城市更新的灵魂。‎ 如何重建城市记忆?首先,要从学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开始。今天,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已找不到它们的由来和名字,因此,抢救历史记忆,为历史建筑建档,是我们重建城市记忆的当务之急。其次,寻找老建筑的故事和街区的传说记录那些珍贵的口述史,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还原历史现场,让历史记忆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另外需要指出的,每一栋历史建筑都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都应得到重视,无论是王宫还是民居,都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关于它们的记忆并无贵贱之分。因此,我们不能只保护名人故居等著名建筑却忽视民宅民居。‎ 要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还要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既要保护遗产的外部物质形态,也要培育它内在的文化价值;在更新形象的同时,更要让它与日常生活发生联系,恢复其社会功能。‎ ‎(摘编自袁瑾《重建城市记忆刻不容缓》,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等记忆仍然没得到更新。‎ B. 宽窄巷中,本应如实反映原屋主身份的牌匾因其装饰功能导致内容失真。‎ C. 城市更新的灵魂是记忆重建,而文化和历史主导着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 D. 重建城市记忆,名人故居和民宅民居的保护都重要,不过前者更为重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叙述重建城市记忆的时代背景,接着连续发问,分析问题。‎ B. 文章以宽窄巷牌匾内容的乱象为实例,说明重建城市记忆的迫切性。‎ C. 文章围绕“文化创意”,从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 D. 文章在阐述重建城市记忆的迫切性后,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与城市更新”的内涵有偏差,没有完全实现。‎ B. 约翰·罗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一书里认为,“记忆重建才是城市更新的灵魂”。‎ C. 保护珍贵的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应该有针对性,不能“一视同仁”。‎ D. 重建城市记忆应该抢救历史记忆,为历史建筑建档,把城市内在、外在的价值一起留住。‎ - 28 -‎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仍然没得到更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严峻”,可知还是有更新的;‎ B项,“因其装饰功能导致内容失真”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但有时候牌匾仅仅作为装饰物存在,内容完全失真,甚至张冠李戴”,可见牌匾的首要功能不是装饰性,恰恰是因为内容有问题才沦为装饰品;‎ D项,“不过前者更为重要”错误,原文“无论是王宫还是民居,都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关于它们的记忆并无贵贱之分”,显然二者没有主次之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文章围绕‘文化创意’”错误,文中以“文化创意”引出“老城市新活力”的梦想,而作者并没有对“文化创意”进行展开,文章的中心还是“城市更新、城市记忆”,所以选项表述错误,不是围绕“文化创意”,而是围绕“城市记忆”。‎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 28 -‎ B项,“记忆重建才是城市更新的灵魂”是作者的观点,不是约翰•罗斯金在书中的主张。‎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创造佳绩的领域越来越多。在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被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石墨烯表界面效应研究上的突破,为解决能源转化与存储、污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科技创新再创佳绩,经验很值得总结。‎ 中国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从而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对一些方向明确、影响全局、看得比较准的项目,实施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组织全社会力量来推动。‎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28 -‎ 中国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扫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摘编自潘旭涛《中国科技创新何以屡获佳绩》,《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上半年中国专利数据统计分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8月7日)‎ 材料三:‎ 具体到红蓝实兵对抗演练来说,部队战斗力要想有质的飞跃,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相比较而言,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漫长而又艰苦的事业。科技创新从来都是“寂寞的长跑”,成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大,“产出”有可能是“入不敷出”的;创新没有先例可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 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注定充满了艰辛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紧贴实战,紧贴部队需求,紧贴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找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尽快把创新成果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推动红藍实兵对抗演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摘编自尔天《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解放军报》2019年1月10日)‎ 材料四:‎ - 28 -‎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一大亮点是大幅上调奖金标准、调整奖金结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元/人调整为800万元/人,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近20年,这次是首次调整奖金额度和结构,这说明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个人贡献。此次允许奖金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既是对获奖者的尊重,也有利于奖金发挥更大作用,更表明了国家提升科技实力的决心。‎ 当然,我们从以上种种变化与进步中感受国家创新能力、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意识到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视不足,积极改进。正如有媒体报道所说:“仍需弥补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较低、重大原始创新理论成果不足等差距。”‎ ‎(摘编自张海英《最高科技奖上调奖金传递的信号》,《工人日报》2019年1月10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授权人五大类型中,企业无论是在实用新型还是发明和外观设计中被授权的专利数量均以绝对优势位居首位。‎ B. 在被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中,企业工作人员被授权的专利接近60万件,远超其他四项之和,可见其他四类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无足轻重。‎ C. 在被授权的三种类型专利数量中,五大类型的专利权人被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差距大,外观设计专利的数量中,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最为接近。‎ D. 由三种类型的专利各自被授权的总数量可以看出,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最多,这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既方便了人们生活,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是我国在国际上创造佳绩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体现。‎ B. 石墨烯表界面效应研究上的突破,为解决能源转化与存储、污染物高效治理等提供了新思路,解决了我国高高效治理污染物的难题。‎ C.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自设立以来多次大幅调整,既体现了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个人贡献,又表明了国家提升科技实力的决心。‎ D. 虽然我国的科技实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诸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较低、重大原始创新理论成果不足等问题。‎ ‎6. 我国科技创新屡获佳绩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靠科技创新来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漫长的长跑?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 ‎6. 第一问:①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③坚持人才为本,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 - 28 -‎ 第二问:①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时间。②投入与产出可能不成正比例。③没有先例可循,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可见其他四类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无足轻重”错误。从材料二图表中并不能判定“其他四类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无足轻重”。‎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一可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只是被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B项,无中生有,材料一中并没有有关石墨烯表界面效应研究上的突破解决了我国高效治理污染物的难题的表述,只是说“提供了新思路”。‎ C项,改变范围,由材料四可知,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将近20年,奖金首次调整。‎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 28 -‎ 题干问的是“我国科技创新屡获佳绩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靠科技创新来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漫长的长跑?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第一问答题区间在材料一后三段,每一段论述了一点我国科技创新能够屡获佳绩的原因,结合每一段的内容“中国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从而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国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扫除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分析,概括出原因即可。第二问答题区间在村料三的第一段后半部分的三句话,三句话分别揭示了靠科技创新来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漫长的长跑的原因。‎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取经 贾大山 在举国欢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日子里,县委要在李庄村北召开农田基本建设现场大会。数千名农村干部,早早赶到披红结彩的会场上。王清智到底是个有心人。他不光是欢乐,更主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李庄的工程上,自言自语地说:“喝!李黑牛这家伙真有两下子!”‎ 我跟在他的身旁,不由笑着问:“老王,你说什么?”‎ 他站住了,两道浅淡的眉毛向上一挑,演讲似的说:“我说人家李黑牛真有两下子!一、开工的时机抓得好;二、开工的声势造得大;三、三是什么呀?这里的沙岗,平啦;这里的沙壕,垫啦;在这又打高粱、又收豆子、平平整整、镜面儿似的河滩地里,谁知人家又有了什么鲜招儿?莫非……”‎ - 28 -‎ 半月前,我随县委工作组一到王庄,就觉得在我所结识的农村支部书记当中,老王算得上最有水平的一个。可是,王庄既然有这么一个领导人,为什么在农业学大寨的行列中总是跟在李庄的后面跑呢?李黑牛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会开始好半天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请李庄大队支部书记李黑牛同志介绍经验!”‎ 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扭头一看,咦,老王呢?四下找寻,只见他呆呆地蹲在人群的最后面,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什么原因呢?‎ 王清智为什么脸红 老王叹了一口气,慢慢叙说起来:‎ ‎“咱村村北,也有一片河滩地。表面挺平整,肥土层太薄,底下尽沙子,庄稼长不好。去年十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一散,咱们村的老贫协和几个老农琢磨出个开膛破肚、掏沙换土、重新治理河滩地的方案。李黑牛耳朵长。我们开工没几夭,他就来到工地上,回去以后,他们才照葫芦画瓢地打响了重新治理河滩地的战斗。他刚才介绍的,不就是这一套?”‎ ‎“后来呢?”我插问道。‎ ‎“唉,别提啦!”老王又叹了一口气,“头年里,我到县里参加一个座谈会。报社要我写一篇批判唯生产力论的稿子。我一想,不写不好,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儿不挨罚……”‎ 我说:“你想过没有,你那篇稿子发表以后,当时会在李庄引起什么反响呢?”‎ ‎“一、……”老王眨巴眨巴眼睛,“咱们顺便了解一下吧!”‎ 张国河的介绍 张国河,是李庄大队的支部委员。老王提出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张国河不满地瞪了老王一眼:“别看黑牛性子慢憨,心里自有主意。他常说:‘咱招数少,有事得请教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咱嘴拙,有事得调动全村千张嘴。’大年三十黑夜,俺一家子正在炕头上包饺子,他来了,从怀里拿出一本《共产党宣言》。我眼前一亮,说:‘咱们马上开个支委会吧!’‘不忙。’黑牛又从怀里拿出两本书,一本是列宁的《伟大的创举》,一本是毛主席的《实践论》,放在我脸前。我说:‘这里面也有根据?’黑牛说:‘有!’”‎ ‎“你们的支委会开了没有?”我问。‎ 张国河想了想,说:“当时黑牛还是说不忙。正月里,他又花了几天工夫,专门找人聊天。至于聊了什么,你们最好是打听打听三队的饲养员赵满喜去,办社的时候他就是黑牛的一个膀臂。”‎ 赵满喜的介绍 - 28 -‎ 为了谈话方便,我向他做了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赵满喜老人一听,呵呵笑了。‎ ‎“你们哪里晓得当时的情况?对村北的工程,有添柴的,有撤火的,还有泼凉水的!去年初一,我约了几个对心思的老头,打算赶上大车到工地上拉几遭土,也算是表了表态呀!‎ ‎“我刚把车套好,黑牛就端着饭碗来了,他拿捏着嗓门说:‘只要革命搞好了,生产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他是拿反话试俺的心眼儿哩。我把他的饭碗一夺,气冲冲地说:‘当年打江山,光有步枪不行,还需要小米子呢,何况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黑牛听了这几句话,乐得直咂嘴:‘满喜叔!这话为贵!你敢不敢把这观点拿到支委会上亮亮去!’我说:‘拿到中央亮亮咱也不怕!’黑牛说:‘咱一言为定啦!’”‎ ‎“你也参加了支委会?”老王问。‎ ‎“扩大到俺身上啦。”‎ ‎“那次会上……”‎ ‎“黑牛倒没多说话,国河水平倒不低。”‎ ‎“村北的工程……”‎ ‎“没过破五儿,又开工啦!”‎ 老王看了看我,叹服地说:“黑牛真有两下子!”‎ 王清智的结论 我们道谢告辞。太阳落入紫红色的云层里。滹沱河大堤两旁,一株株高峻挺拔的白杨树染上了美丽的晩霞。老王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走了二三里路程,一言不发。‎ ‎“老王,说说吧。”‎ 老王两手向我一摊,说:“你看,今天咱向李庄学习的经验,正是去年李庄向咱学习的经验;也就是说,人家今天所坚持的,正是我去年所扔掉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啊,什么原因呢?要说老王有水平,真是有水平。他那两道浅淡的眉毛向上一挑,又产生了新的结论,一张嘴,竟然念出两句诗文:‎ 要学参天白杨树,‎ 不做墙头毛毛草。‎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对县委要在李庄村北召开农田基本建设现场大会的介绍,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刻画人物做了铺垫。‎ B.‎ - 28 -‎ ‎ “只见他呆呆地蹲在人群的最后面,脸上红一块儿、白一块儿的”,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王清智内心的不甘,推动了情节的转折。‎ C. 作者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真是讲故事的高手。‎ D. 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群众口语,读后一点儿也不觉得“土”,反倒是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赋予小说一种亲切的“本色美”。‎ ‎8.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王清智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9. 结合作品,请分析小标题的妙处。‎ ‎【答案】7. B 8. ①在结构上,王清智将作品中人物、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前后情节连贯可信;②在艺术手法上,王清智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他“随大流儿”的务虚作风更凸显了李黑牛有远见、立场坚定的务实精神;③在主题表现上,本文通过王清智从李黑牛处取到的“鲜招儿”正是自己所“扔掉的”颇具讽刺效果的故事,委婉地批评了以王清智为代表的“随大流”、务虚的习惯做法,赞扬了以李黑牛为代表的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注重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干部作风。 ‎ ‎9. ①文中的“王清智为什么脸红”“张国河的介绍”“赵满喜的介绍”“王清智的结论”四个小标题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体现了作者的精巧构思;②小标题通过变换人物、场地推动情节发展,在展示情节脉络的同时,悬念迭起,收到了平中见奇的效果;③小标题抓住了各部分的内容要点,便于读者迅速把握小说结构和文意;④小标题的叙述角度各不相同,既相对独立,又通过揭示人物间的关系集中为主题服务;⑤小标题的内容对主要事件进行了补充解释,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内心的不甘”错误,原文“老王两手向我一摊,说:‘你看,今天咱向李庄学习的经验,正是去年李庄向咱学习的经验;也就是说,人家今天所坚持的,正是我去年所扔掉的’”,同样的方法,李黑牛成功了,王清智的内心不是不甘心,而是羞愧。‎ 故选B。‎ - 28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回答本题,要从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推动情节等多个角度入手。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从全文内容来看,无论是李黑牛,还是“张国河的介绍”“赵满喜的介绍”,都是由王清智串联起来的;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来看,原文“你看,今天咱向李庄学习的经验,正是去年李庄向咱学习的经验;也就是说,人家今天所坚持的,正是我去年所扔掉的”,李黑牛立场坚定的一面是由王清智衬托出来的;在主题上来看,原文“当时黑牛还是说不忙。正月里,他又花了几天工夫,专门找人聊天。至于聊了什么,你们最好是打听打听三队的饲养员赵满喜去,办社的时候他就是黑牛的一个膀臂”“头年里,我到县里参加一个座谈会。报社要我写一篇批判唯生产力论的稿子。我一想,不写不好,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儿不挨罚……”,文章通过王清智和李黑牛做法的对比,赞扬了李黑牛这种积极学习经验,立场坚定,敢于执行的作风,同时也批判了王清智务虚的行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以从手法、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分析。本题考的是小说中小标题的作用。小标题是每个部分内容的总括,起到概括内容的作用。本文有四个小标题,“王清智为什么脸红”“张国河的介绍”“赵满喜的介绍”“王清智的结论”,从构思上来说,作者用不同的小标题写了不同人物对事件的看法,试图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塑造文章的主人公李黑牛,一方面看出作者构思的巧妙,另一方面又更全面地交代了事件塑造了人物,更好地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从读者的阅读感受来说,作者不断地变换人物视角,使得文章悬念迭起,不仅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还使得原本单一的故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使故事更加完整。‎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 28 -‎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B.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C.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 28 -‎ D.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B. 侍郎,汉代为郎官的一种,东汉后为尚书属官,唐代以后六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C.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炀”乃谥号,谥号有表扬、批评、同情等类,“炀”属于同情类。‎ D. 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的“中使”是奉皇帝之命问候褚亮的宦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褚亮少时博闻强记,颇有才华。他博览图书史籍,过目不忘,年少就很有才华,受到徐陵赏识,受陈后主召见时所作诗歌,受到江总等人的赞赏。‎ B. 褚亮为官知无不言,慷慨重义。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时,奏请依照七庙制度,未及实施,因与杨玄感友好遭贬,同行者潘徽途中去世,褚亮将其入棺埋葬。‎ C. 褚亮侍君忠心耿耿,深受信赖。高祖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禇亮诚恳地劝谏,高祖采纳了他的话;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让他参预秘谋。‎ D. 褚亮因才充任学土,受帝赏识。禇亮曾被太宗聘请到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以本官充任学士,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学士们画像时,让褚亮写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 ‎(2)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答案】10. C 11. C 12. C ‎ ‎13. (1)薛举不知道天命,抗拒您的军队,如今十万兵众已来到面前,大王您下令释放而不予诛杀,难道唯独我褚亮蒙恩获得重生了吗?‎ ‎(2)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贼叛乱稍稍平定,就尊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 28 -‎ ‎“俯仰”一词,联系《兰亭集序》中“俯仰一世”不难理解,故“俯仰岁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和D项;原文“眷言及此我劳如何”,意思是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及”连接“言”与“此”,故“眷言及此”应为一个整体,在“眷言及此”后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炀’属于同情类”错误,谥号常见的分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去礼远众、好内怠政”;“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灵”表示“乱而不损”等。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等。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因此“‘炀’属于批评类”。‎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C项,“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错误,原文“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意思是“秦王大喜,赐给他马四匹、布帛二百段,当即授任他为秦王府文学。高祖外出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褚亮诚恳地劝谏,高祖便礼貌地采纳了他的话。秦王每次出征讨伐,褚亮都在军中,曾经参预秘谋,有辅佐补益的功劳”,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王每征伐”中的“王”应为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而非高祖。‎ 故选C。‎ ‎【13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抗”,抗拒;“蒙”,蒙恩;“更生”,获得重生。‎ ‎②关键词:“乡”,尊重;“作”,建造、建起;“收”,接纳。‎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8 -‎ 褚亮,字希明,是杭州钱塘人。曾祖褚湮,父亲褚玠,都在梁代、陈代时有名声。褚亮年少时机警敏捷,博览图书史籍,一旦过目就牢记在心中。十八岁时,他去见陈朝的仆射徐陵,徐陵和他交谈了一番,认为他很奇特。陈后主召见他,叫他作诗,江总等诸位词人也在坐,都佩服他诗作得好。多次升迁任尚书殿中侍郎。进入隋朝后,褚亮任东宫学士,升任太常博士。隋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褚亮奏请依照古代的七庙制度,而太祖、高祖各自为一个殿,效法周文、武二祧庙,与始祖并列而成为三个殿,其余的则分室祭祀,始祖二祧庙,不必随着迭加拆毁。他的建议还未来得及施行,便因与杨玄感友好而受到牵累,炀帝骄做自大又妒恨才能,因此也就贬他为西海司户。当时博士潘徽被贬为威定主簿,褚亮和潘徽一同上路,走到陇山,潘徽去世,褚亮将潘徽入棺埋葬,人们都说他重义气。后来褚亮在薛举手下任黄门侍郎。薛举灭亡,秦王(李世民)对他说:“寡人我奉上天之命而来,高兴得到了贤才。您长期以来侍奉无道之君,难道不辛劳吗?”褚亮以头叩地说:“薛举不知道天命,抗拒您的军队,如今十万兵众已来到面前,大王您下令释放而不予诛杀,难道唯独我褚亮蒙恩获得重生了吗?”秦王大喜,赐给他四匹马、二百段布帛,当即授任他为秦王府文学。高祖外出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褚亮诚恳地劝谏,高祖便礼貌地采纳了他的话。秦王每次出征讨伐,褚亮都在军中,曾经参预秘谋,有辅佐补益的功劳。贞观年间多次升迁任散骑常侍,封阳瞿县候,后退休在家。大宗征辽时,褚亮的儿子褚遂良跟随太宗前往,大宗下诏给褚亮说:“往日率军出征,您没有不在军中的。如今又要征伐,而您已经退休了。转眼之间。将近三十年,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如今要带着褚遂良远行,想您于联不会吝惜一个儿子吧。希望您注意起居饮食。”褚亮以首叩地致谢。到褚亮病重时,太宗派遣医生为他诊治,还打发宦官相继前往问候。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追赠大常卿,陪葬昭陵,谥号康。当初,武德四年,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贼叛乱稍稍平定,就尊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褚亮等,都以本官充任学士。‎ 每有空暇,太宗便询问他们政事,讨论典籍,商讨前史,没有什么固定的礼法。太宗还让阎立本为他们画像,让褚亮为各位的画像写评语,并题上名字爵位和乡里,称为“十八学士”,收藏在书库中,来显示礼贤下士的重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陈亮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①?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注】①扇鞴(bèi):扇动鼓风的皮袋鼓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词开篇指出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投降政策是离乱之因,并导致了人民脆弱、壮气消尽的恶果,词人对此予以谴责。‎ B. 汉使到金国求和只能陪金主阴山观雪,词人深为痛惜,于是借用“涕出女吴”的典故质问朝廷何时才能由弱变强。‎ C. 词人希望能由辛弃疾带兵,打出崭新的不同的抗战旗帜,把当时商议的抗金大义广予宣传,实现两人的共同心愿。‎ D. 词人感慨国中无人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人扇鞴那般,抗金意志哪怕坚如铁板,也会顷刻消融。‎ - 28 -‎ ‎15. 下片中的“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道出了词人怎样的处境和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这几句写出了词人希望辛弃疾振臂高呼,自己能够大显身手的理想却沦为话柄,被人嗤笑为痴绝的尴尬处境,抒发了词人抗金理想得不到实现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抗金意志哪怕坚如铁板,也会顷刻消融”错误,原诗“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指金国并非永远整如铁板一块,表达的是只要上下齐心,努力共事恢复,那么就会有敌军破败的那天。‎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原诗“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意思是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奋起抗金的战斗呼声震撼山河大地,可是这些却反成了人家笑为痴狂的话柄;根据诗歌上下文的内容可知,诗人盼望收复失地,连头发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变,再加上国中无人主率,无人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抒发了词人抗金理想得不到实现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主人公少年时代快乐地玩耍的情景。‎ - 28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一句表现了作者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____”一句,则描写了鸟儿结伴自由自在飞返山林的景象。‎ ‎【答案】 (1). 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纷纷暮雪下辕门 (4). 风掣红旗冻不翻 (5). 心远地自偏 (6). 飞鸟相与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宴、晏、暮、辕、掣、自、偏、还。‎ ‎【点睛】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此类题应不是难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家,于国人而言不仅是生活单位,更是____之所。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被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____。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再先进的通信设备、再清晰的视频画面,也无法替代面对面的温度。‎ 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常常把“不忘初心”挂在嘴边,但回到生命的原点,才更能真正回忆起奋斗的目标、珍贵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春节,不仅是短短一周的相聚,更是在新的一年重新出发的起点。‎ - 28 -‎ 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勤劳勇敢。传统文化,无须 地宣传,也无须_____地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有数据显示,“年俗游”已经成为春节出行新热点,故宫“宫廷式春节”让故宫旅游热度同比增长126%。我们大可不必为年味的“消退”而唉声叹气,( )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魂牵梦萦 心领神会 大张旗鼓 不厌其烦 B. 魂不守舍 心照不宣 大肆渲染 不厌其烦 C. 魂牵梦萦 心照不宣 大张旗鼓 不胜其烦 D. 魂不守舍 心领神会 大肆渲染 不胜其烦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 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C. 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D. 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能在故乡发现自己、找回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时代脉搏被把握住,传统文化就能找到新“语态”‎ B. 只要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就能把握时代脉搏 C. 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就要能把握时代脉搏 D. 只要能把握时代脉搏,为传统文化找到新“语态”‎ ‎【答案】17. A 18. B 19. D - 28 -‎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忧惚、心神不定;后文是“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表达的意思是对家的思念之情,故选“魂牵梦萦”。‎ 第二处,“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体会;“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前文是“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被西方世界理解”,但我们国人的体会和情感应该是一样深沉的,应用“心领神会”。‎ 第三处,“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大肆渲染”,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贬义词;此处对象是“传统文化”,故用“大张旗鼓”。‎ 第四处,“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此处是说传统文化不需要怎样的诉说,故用“不厌其烦”。‎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二是否定失当。“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去掉“使”,可排除A.和 D项;“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否定失当,应将“坏事”改为“好事”,可排除C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前文“我们大可不必为年味的‘消退’而唉声叹气”可知,“我们” 是主语,排除A - 28 -‎ 项;由句意看,“把握时代脉搏”和 “找到新‘语态’”有一定的逻辑语序,“把握时代脉搏”应在前,“找到新‘语态’”应在后,排除B项和C项。‎ 故选D。‎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0.被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请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做解释。要求: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 示例:“疫不容辞”——疫情就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 ‎(1)‎ ‎(2)‎ ‎【答案】(1)疫往直前——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 ‎(2)万无疫失——全面部署,全面排查,全民动员,全体监督,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胜利。‎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一般说来,做仿写题的方法是: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本题要求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并且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要求比较宽泛,句式不要求与例句相同,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句中的成语“疫不容辞”,这个成语是从“义不容辞”仿用过来的,用的修辞手法是仿词;然后结合疫情对成语进行合理的解释。我们结合上面的分析先仿成语,再做解释就可以了。比如:“疫往直前”,这是仿的“一往直前”这个成语,“一往直前”的意思是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疫往直前”就可以解释为不管疫情如何,我们都要奔赴在抗疫第一线;“万无疫失”,这是仿的“万无一失”这个成语,“万无一失”的意思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疫失”就可以解释为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不要在疫情面前出现差错,那么就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最后的胜利。‎ ‎21.在下图后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符合图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不同,我国的城镇化,反映了乡村人口转移的实际。‎ ‎②______,我国人口普查统计中总人口由“城市人口”“镇人口”“乡村人口”共同构成,城镇人口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总人口和居住在镇地区的总人口之和城镇人口构成的“城”“镇”结构特征明显;从我国经济的空间构成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城市、镇和乡村三个层级的空间构成;从城镇化的空间来源来看,城镇化不仅包括了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而且同时,③______。‎ ‎【答案】 (1). ①我国的城镇化具有中国特色 (2). ②从城镇人口的构成来看 (3). ③也包括了乡村人口向镇转移的过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中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每处不超过15‎ - 28 -‎ 个字。第①句,后文的内容是“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不同,我国的城镇化,反映了乡村人口转移的实际”,再根据图表内容的指向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是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的,可以概括成“我国的城镇化具有中国特色”;第②句,后文重点谈论的内容是“城镇人口是居住在城市地区的总人口和居住在镇地区的总人口之和城镇人口构成的‘城’‘镇’结构特征明显”,前面的句子应该是总括性的,主要是谈论的城镇人口的构成,可以概括成“从城镇人口的构成来看”;第③句,前面的内容是“从城镇化的空间来源来看,城镇化不仅包括了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谈论了城市转移的一个方面,从图表看,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镇地区的城市化”,因此可以概括成“也包括了乡村人口向镇转移的过程”。‎ ‎【点睛】补写句子题的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特别是人物性格、文章主旨。‎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因为特殊,答案往往具有唯一性。‎ ‎3.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这是语言表达题的一般要求。‎ ‎4.不要照抄材料,看清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精神不死,希望不灭 ‎“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但我要说,这句话我不完全同意。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言论,说9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诚然,90后确实有很多人做出纯属“脑残”的事,但也不能一竹篙打死一船人。退而求其次,最多也只能说90后是毁誉参半的一代。滚滚红尘,诱惑无数。我们的精神蒙尘了,怎么办?漫画提示我们:赶紧清扫灰尘,找回属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只要精神不死,我们的希望就不会破灭。‎ - 28 -‎ 确实,如今的青少年,由于受到各种风气的影响,与十多年前的同龄人相比,显得更加成熟,更加复杂。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也似乎更深了。青春期的叛逆,让世人戴上有色眼镜来看他们。当然,他们的许多行为,也确实应该引起社会的警醒。‎ 在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同学。他们不顾老师和家长的劝诫,甚至和长辈们“斗智斗勇”,早晚出没于网吧,沉湎于网络游戏而难以自拔;他们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却以为这是家常便饭;他们对社会负面事件侃侃而谈,泰然处之;甚至,他们对各种诱惑来者不拒,欣然接纳……于是,大人们都惊恐了,哀叹:如今的孩子怎么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装了些什么?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 其实,无须惊恐。“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任何一个时代,总会伴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更何况是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呢?在我们的身边,或是放眼整个社会,依然有许多同龄人,我们并没有失去孩提王国。2010年世博会上,不是有许多志愿者在酷暑高温下,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吗?他们不计酬劳,不畏艰辛,为世博会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而他们之中,大多是80后和90后。‎ 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是也有许多90后诠释了什么叫责任和担当吗?他们活跃在抗灾救险第一线,他们成为献血的生力军。他们的双肩还略显稚嫩,他们的眼神还略带青涩,但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他们用勇敢和坚数,奏响了一曲青春之歌!是的,我们的感情,我们的无知,我们的轻狂,你或许都不懂。但请记住,我们也是有灵魂的一代。你可以说我们良莠不齐,但绝不能说我们是毁了的一代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这代人,依然有许多人不会被时代的恶俗所淹没,依然在传递着正能量。‎ 只要精神不灭,希望就会不死!孩提王国也永远不会彻底消失,世界也永远不会沉沦。‎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漫画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写作的时候要准确细致理解漫画的主要内容,重点理解推敲漫画反映出的具体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先看漫画,漫画的题目是《清扫碎了的自己》,漫画的题目,是解读漫画的密匙。画中人,正手拿扫把,正在清扫自己斑驳的破碎的影子。理解三个关键词:清扫,破碎的,自己。清扫:清理,扫除,去除;收拾,整理,改变,撤换。破碎:烂了,碎了,裂了,坏了,不完整了,不清晰了。自己(影子):形影不离,如影随形;但影子不是人本身,它只是人的投射或投影。这里的自己,不能理解为自己这个人“破碎”了,而是指跟着人走却可能破碎的东西。跟着人走却可能破碎的东西有哪些?有梦想,理想,目标,心愿;信心,信念,信仰;心情,情绪,情感,光彩,神采,精神状态;节操,道德,品质,思想,性格;习惯,作风,方法,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综合起来就是:已经烂了、碎了、裂了、坏了的,不再完整、不再清晰的东西,要及时清理,扫除,去除;要及时收拾,整理,改变,撤换。这幅漫画启示我们,请把可能对你人生不利的那些坏东西,统统清扫掉。从深层寓意来说,是对成长、人生等的思考:①把碎了的自己收拾好,然后笑着继续上路;②成长就是在爬起来之后一次次地总结经验教训,也叫思考人生;③内心荒芜是成长的大敌;④放开“思维缰绳”;⑤精神不死,希望不灭;⑥修己之身以立基。在写作时,我们要多角度对材料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完成本类题目。总体来说,本次作文的“特殊”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考前为应对时评类文章准备好的套作素材的套用,同时也有效地挖掘出考生自身的潜能,让考生从自身出发认识社会、思考社会。‎ 参考立意:‎ ‎1.把碎了的自己收拾好,然后笑着继续上路;‎ ‎2.总结经验教训,思考人生;‎ ‎3.内心荒芜是成长的大敌;‎ ‎4.放开“思维缰绳”;‎ ‎5.精神不死,希望不灭。‎ 行文结构:开篇通过引用提出观点“只要精神不死,我们的希望就不会破灭”;接着写了青少年在显示当中不好的一些现状;接着举了在2010年世博会和雅安发生7.0级地震中,我们很多青少年奏响了一曲属于青春的歌,这也是青少年的精神追求;结尾点题“我们这代人,依然有许多人不会被时代的恶俗所淹没,依然在传递着正能量。只要精神不灭,希望就会不死”。‎ 素材:‎ ‎1.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万一理想被现实碰得支离破碎怎么办?漫画告诉我们: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没用;正确的做法是,收拾残局,重头来。‎ ‎2.解开绳索,能助我们修身养性,开辟精神花园。陶潜不为乌纱帽折腰,终日与南山为伴,以泥土为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洒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他的豁然。他以一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脱俗解开了他心中的绳索。苏东坡在赤壁之上怀古赏景,明白了大江东去是客观规律,是万物最终的命运。世人皆赞东坡豁达,殊不知这份豁达全因解开绳索所得。解开缚心的绳索让灵魂得到自由,让我们将人生把握在手中。‎ ‎3‎ - 28 -‎ ‎.风筝断了线,才能肆意飞翔;浮萍没有根,方可随性漂流;蒲公英不拘泥于花蕊,飘往苍茫大地;雨滴挣脱了云彩,融汇溪流入海。人亦是如此。只有脱开缰绳,才能自由驰骋。‎ ‎4.解下你的绳索,让鸿雁傲视苍穹,让骏马驰骋原野,让鲸豚游及深海。冰心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而许多人总是生活在一处墙角,躲避广阔的天空,于是放不开心境,放不下自己,寻求一种狭窄的安谧。台湾著名国学大师耕耘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在我们出发寻觅时,却总是畏首畏尾,担心至极。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地平线,便只给世界留下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何患无路由之?‎ ‎5.李叔同谓“人生咸淡两由之”,这是一种释然,一份空灵,一种超脱。身处俗世间,人们或紧握双拳而愤愤然无法平静,或拘泥于自己挖开的湖泽无法自拔。外物只是一根软索,重要的是释放自己。如果说摊开是放飞的想象,那么握拳则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拘泥不快。解下你的缰绳,放飞自我,寻一份超越,超脱。‎ ‎ ‎ - 28 -‎ ‎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