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 第I卷(阅读题,共4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囯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囯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囯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比较中西古建筑后,提出许多国人觉得中国古建筑难以与人一较高下,作者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角度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zhě)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赭衣,又指囚犯、罪人。 C.髡(kūn)钳,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如“孟舒自髡钳”就是孟舒自己剌光头发、脖子戴锁。 D.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官职的“罢、免”等;表提升官职的“拔、迁、左迁”等。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真相大白后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帅,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得报家仇。 8.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人感慨。 D.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使用的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1)搴汀洲兮杜若,_____________。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湘夫人》) (2)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3)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夜归鹿门歌》) (4)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___________,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 (7)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李凭箜篌引》) (8)《阿房宫赋》中借古讽今,作者用以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要重蹈覆辙,并以此作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我怕你会拒绝我 毛宽桥 ① 1968年5月的一天,密西西比州际公路的一个小站上,一辆开往亚拉巴马的长途汽车搭载了最后一名乘客后缓缓启动。最后上车的乘客是个黑人,这在车厢内引起一阵不小的骚乱。 ②“嗨,黑鬼!”车厢后排的几个白人青年站起来,冲着黑人乘客做着侮辱的手势。仿佛习惯了他们嚣张的挑衅,黑人乘客并没有什么反应。他把手上的旧皮包放在地板上,拉住顶棚垂下的扶手,四处打量着车厢,似乎想找个空座。看到后排还有几个位子,他拎起皮包,刚朝后面走了几步就停下了:几个原本坐在一起的青年见他过来就迅速分散开来,或躺或坐,把几个空座全给占了。看到几个小伙子捉弄这个黑大个儿,车厢里的其他乘客都哈哈大笑起来。 ③黑人乘客无可奈何地把皮包放回地板上,倚着门口过道里的栏杆闭上眼睛,好似真的打算就这样站下去。“先生。”耳边响起一个稚嫩的童音,不过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车上全是些白人,没有谁会和自己这样的黑鬼说话。 ④当那句执拗的“先生”第二次响起的时候,他终于睁开了眼睛。是旁边位子上的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蓝色的眼睛盯着他,果真是在招呼他。“嗯?”黑人乘客低头看着那个小家伙。没必要和这小鬼纠缠太多,谁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要是以为自己好欺负也来奚落自己,就让他好看。这样想着,他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皮包。 ⑤“你要不介意的话,可以坐这里。”小男孩起身坐到邻座母亲的怀里,腾出了位子。车厢里一片哗然。那是美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种族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猖獗的3K党党徒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将每一个可以看到的黑人都当成他们的袭击目标,就连那些同情黑人的进步人士也遭到报复和毒打。因为担心会成为3K党的目标,现在几乎没人敢在公共场合随便和黑人交谈,更别说让位了。 ⑥黑人乘客盯着小男孩的眼睛,湛蓝色的瞳孔没有一丝的敌意。离伯明翰还有二百多英里,至少还得站五六个小时,也许真的应该接受他的好意……迟疑了片刻,黑人乘客还是坐了下来。 ⑦看到小男孩躲在母亲的怀里偷偷地打量自己,黑人乘客勉强笑了一下,伸手摸了下小家伙的头:“你不怕我吗?” ⑧“我怕你会拒绝我。”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说道。 ⑨黑人乘客稍稍愣了一下,刚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小男孩的母亲紧张地把儿子搂在怀里,似乎生怕儿子再乱说话,于是,他识趣地闭上了嘴,失神地望着搁在腿上的皮包。过了几分钟,他把那个鼓嚢嚢的皮包放到地上,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⑩汽车刚刚到站,黑人乘客就迫不及待地起身拉开车门,很难想象一个刚睡醒的人精神会那么好。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黑大个儿刚下车,就被旁边冲过来的几个大汉不由分说地按在了地上。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掰开黑大个儿的手,夺过那个皮包,拉开锁链看了看交给了一旁的同伴。 ⑪在乘客们惊恐的眼光中,中年男子走进车厢大声宣布:“公民们,不要紧张,我们是伯明翰警局的警察,不是什么歹徒。” 看到他手中的警官证之后,车厢里的乘客们这才松了口气。 ⑫原来,最近几天联邦调查局接到匿名者的举报电话,声称黑人中的激进派别已经着手准备在南部地区制造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作为对一个月前种族主义者暗杀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报复。 ⑬“你们都无法想象自己有多危险!”中年警官指着同伴手中的那个皮包说道,“超过30磅的烈性炸药!上帝保佑,凶徒居然没有按照约定引爆炸药。如果不是他怕死,那就是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这个心存死志的家伙改变了主意。” ⑭所有乘客都望着门口座位上的那对母子。年轻的母亲噙着泪水吻着儿子的额头低声说:“亲爱的,你救了所有人。”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黑人上车后,在车厢内引起一阵不小的骚乱,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黑人将会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危险。 B.作者以“拒绝”为线索构思小说,情节精巧,跌宕起伏。“拒绝”就这样恶性循环地酿造着悲剧。 C.小男孩给黑人让座的时候,“车厢里一片哗然”,这反映了在种族冲突激烈到不可调和的特殊时期,人们对给予黑人友善对待的疑惑、恐慌和敌视。 D.小说多处细腻地刻画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看到小男孩打量自己,黑人乘客“勉强笑了一下”,表明他为了掩藏自己的报复行为而故意做出友好的样子。 E.小说情节设置巧妙,多处伏笔。小说多次写到黑人携带的皮包,就是要暗示这个皮包里面的秘密,预示着一场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 12.小说写了哪些“拒绝”?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为什么以“我怕你会拒绝我”为题?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⑩段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渔阳鼙鼓(pí) 偃仰啸歌 阑干 寂寥 马嵬坡 B.矮纸斜行 雕栏玉彻 潺湲 薜荔 柏森森(bò) C.碣石潇湘(jié) 兔起鹘落 踯躅 绸缪 玉簟秋 D.踌躇满志 钩心斗角 皓腕 西崦(yān) 消溽暑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成语考查,并没什么高深莫测,它就在身边,就在课本中,要做有心人,到时就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若是行差踏错,一错再错,就难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很多家庭选择不生二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B.面对新生儿增加的现状,社会应合理配置幼儿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以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 C.如今,非洲大陆到处都能看到中国的印记。我们不仅将中国式的城市化模型和经济模式搬到了非洲,而且为非洲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8.下面括号里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赵院长总保持着学者的风度,【①脊背挺直,面容和蔼 ②挺直的脊背,和蔼的面容】,金丝眼镜后面一双含笑的眼睛,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2)细碎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洒进来,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③神思袅袅 ④袅袅神思】遂飘到了瓦尔登湖。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9.“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活动上,它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门一关自成一统;古人居住的是瓦房小巷,端个碗能尝百家饭。今人驾着轿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高速路上;古人驾着马车优哉游哉地欣赏着沿途风光。今人主张的是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的奔放情怀;古人钟情的是欲语还休、无语凝噎的含蓄之美…… 要求:对于古今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选好角度,体现你的的思考与权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B 5.D(“左迁”是贬官。) 6.C(孝文帝事先并没有起用孟舒的打算,这种打算是在与田叔谈论之后才有的。) 7.(1)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会”,1分;“群臣反者”,定语后置1分;整体流畅1分) (2)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岂故”,1分; “驱战”,1分;“所以……也”,1分) 8.C(C项,本诗飯联“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9.①陈诗以伍子胥自比,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杜诗则更多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及对其事业未竟的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2分)②陈诗“秋又深”以景结情,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1分)③杜诗“泪满襟”直抒胸臆,表达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慨。(1分) 10.(1)将以遗兮远者 聊逍遥兮容与 (2)映阶碧草自春色 (3)惟有幽人自来去 (4)熊咆龙吟殷岩泉 水澹澹兮生烟 (5)吴楚东南坼 (6)野哭千家闻战伐 (7)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BC(A项,“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黑人将会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危险”错误,骚乱只是因为黑人是他们一直拒绝、鄙视、嘲讽的对象。D项,“掩藏自己的报复行为而故意做出友好的样子”错误,小男孩的善意让黑人有些出乎意料,这微笑里有自己一直不被接受的尴尬和强烈的自卑。E项,“预示着一场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错误。)(答对一项1分,答对两项3分) 12.①人们的拒绝:黑人上车后人们的嘲讽捉弄,几个白人青年的侮辱性行为。②黑人的拒绝:黑人用沉默拒绝身边的人,面对小男孩的善意也首先采取拒绝的态度。③母亲的拒绝:黑人出于感动回报小男孩以善意,却被警觉的母亲拒绝。④社会的拒绝:放弃报复行动的黑人一下车即遭逮捕,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其拒绝。(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给3分) 13.①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句话使黑人改变了主意,避免了一场灾难。②揭示小说主题:体现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种族之间的隔阂、仇视使得人们彼此之间拒绝一切善意的沟通。③展现人们的普遍心理:人们不敢表达善意,内心却有着对善意沟通的渴望。④全文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作品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拒绝”展开情节。(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给3分) 14.①是情节的突转,小说再起波澜,交代了前后情节的一些内在关联。 ②在结构上,此处警察如临大敌与上文小男孩对黑人友善构成对比。 ③警察如临大敌,突出了事态严重,突出了当时社会种族冲突激烈,是一种社会环境的描写,与前文的车上白人欺凌黑人的描写相呼应。 ④虽然出动了警察,但是黑人却因为小男孩的友善而放弃了自杀袭击行动,一车人化险为夷,从主题上讲,说明化解敌意、化解种族矛盾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沟通。(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给3分) 15.B(彻一碰,柏bǎi。) 16.C(①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②泾渭分明:是非分明、界限分明。不合语境。③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④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不合语境。⑤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不合语境。⑥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7.D(A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重复累赘。B项,“满足新增加的公共服务”成分残缺,加“的需求”。C项,递进不当。) 18.A(要注意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以及与前面句子句式的一致性。) 19.(示例)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即把识记、理解难度比较小的目标放在课外学习,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比较大的目标放在课堂中进行,老师给予学生比较多的帮助。(观察重点在“翻转”,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在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上正好相反。)(区别2分,解释2分) 20.立意可以倾向于古代,緬怀当代社会所缺失的“古典”风范,呼吁古典情怀的回归,即呼吁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悠闲淡泊的处世态度和含蓄淡雅的情感表达。立意也可以倾向于现代,反思现代科技,但不可凡事法古,现代的速度与效率,情感率真流露也是一种美。立意时也可针对三则对比,各个击破,分别立意,如:①从心出发,构筑温情邻里和谐社区;②注重环保,创建优美环境等。 (1)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三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2)残篇评定 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赵王张敖让他当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这些人请求叛乱。”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这些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高祖下诏书说:“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身穿囚衣,自己剃光头发,脖上戴锁,称自己是赵王的奴仆。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释放,被废掉(王爵)降为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赞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当了郡守、诸侯的谋臣。田叔当了汉中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天下谁是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大肆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情况最严重,被免了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当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发,脖子戴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他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当云中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4艮疲惫。匈奴冒顿单于刚收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孝文帝)又召回孟舒让他当了云中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