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10)

云天化中学2017—2018学年度阶段测试(一)‎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感与联想 ‎  ①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 ‎  ②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是不由你自主地闯进脑里来。 ‎ ‎③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那么,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 ‎  ④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争辩就是在文艺思潮史中闹得很凶的形式和内容的争辩。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第一流文艺作品都必有高深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这句话本来是不可辩驳的。但是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所谓题材就是情节。他们以为有些情节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比如做史诗和悲剧,只应采取英雄为主角,不应采取愚夫愚妇。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读者所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为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的情节摇动他的邪思。这些学说发源较早,它们的影响到现在还是很大。从前人所谓“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现在人所谓“哲理诗”、“宗教艺术”、“革命文学”等等,都是侧重文艺的内容和文艺的无关美感的功效。‎ ‎ ⑤这种主张在近代颇受形式派的攻击,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许多大学问家、大道德家都没有成为艺术家,许多艺术家并不是大学问家、大道德家。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如果你不是艺术家,纵有极好的内容,也不能产生好作品出来;反之,如果你是艺术家,极平庸的东西经过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印象派大师如莫奈、凡·‎ 高诸人不是往往在一张椅子或是几间破屋之中表现一个情深意永的世界出来么?这一派学说到近代才逐渐占势力。在文学方面的浪漫主义,在图画方面的印象主义,尤其是后期印象主义,在音乐方面的形式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人物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假如你看到这派的作品,你起初只望见许多颜色凑合在一起,须费过一番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的是房子或是崖石。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⑥这两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问题,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 ⑦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 ‎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甲事物和乙事物在性质上的类似而引发的想象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 B.作文构思时我们将所想的内容勉强拼凑,这种有意为之的联想出现的情况较少。‎ C.联想的性质是无意的,是自由的,飘忽不定的,所以它总是能唤起人甜美的联想。‎ D.对联想所伴的快感与美感二者关系的争辩,即是文艺思潮中关于形式和内容的争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第①段通过举例论证,从“是什么”的角度论证,从性质、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联想概念的内涵。‎ B.第③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一二句上承联想自由之性质,最后一句引出关于联想与美感关系的思考。‎ C.文章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论述了联想和美感的关系问题,最后得出了肯定形式派主张的结论。‎ D.对于联想与美感,文章先交代了何为联想及其性质,接着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得出观点并阐明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会产生联想,通常是由于在性质上类似或经验上接近,联想虽然存在可控性,但多数是自由的、飘忽不 ‎ 定的。‎ B.“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等说法倡导的是文艺应该含有道德的教训,作者认为这些都与美感无 ‎ 关。‎ C.有许多画家的画,初望去只见许多线条、颜色凑合在一起,需要运用联想与想象方可领会其画的是房子或是 ‎ 崖石。‎ D.看到“芳草”想到“罗裙”,又由“罗裙”想到“美人”,我们的心思就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无关美感的事物 ‎ 上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读山 ‎ ①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家里人都忙着他们的营生,我便往河上钓几尾鱼了,往田畦里拔几棵菜了,然后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 ②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在山里长大,竟为什么没有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每天都会看出点内容;久而久之,好像面对着一本大书,读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 ③其实这山来得平常,出门百步,便可蹚着那道崖缝夹出的细水,直嗓子喊出一声,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太黑乱,太粗笨了,浑浑沌沌的;无非是崛起的一堆石头:石上有土,土上长树。树一岁一枯荣,它却不显出再高,也不觉得缩小;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点,它便将日光逼走,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我却不觉得压抑,我说它是憨小子,憨得可恼,更憨得可爱。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动人处,那阳面,阴面,一沟,一梁,缓缓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一条偌大的虫,蠕蠕地从远方运动而来了,蓦然就在那里停下,骤然一个节奏的凝固。这个发现,使我大惊,才明白:浑浑沌沌,原来是在表现大智:强劲的骚动正寓以屑屑的静寂里啊!‎ ‎ ④于是,我常常捉摸这种内在的力,寻找着其中贯通流动的气势。但我失望了,终未看出什么规律。一个山峁,一个山峁,见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动目,抑且历久?一个崖头,一个崖头,连连绵绵地起伏,却分明有种精神在团聚着?我这么想了:一切东西都有规律,山则没有;无为而为,难道无规律正是规律吗?‎ ‎ ⑤最是那方方圆圆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满山遍坡的,或者立着,或者倚着,仄,斜,蹲,卧,各有各的形象,纯以天行,极拙极拙了。拙到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我总是在黎明,在黄昏,在日下,雨中,以我的情绪去静观,它们就有了别样形象,愈看愈像,如此却好。如在屋中听院里拉大锯,那音响假设“嘶,嘶,嘶”,便是“嘶”声,假设“沙,沙,沙”,便是“沙”声。真是不可思议。‎ ‎ ⑥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乱!而且没有一条直着,能从山下走到山顶,能从山顶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开,或者干脆断去了。山上啃草的羊羔总是迷了方向,在石里,树里,时隐时现。我终未解,那短短的弯路,看得见它的两头,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尽头呢?如果那弯线儿拉直,或许长了,那一定确是感觉短了呢,因为城里的大街,就给人这种效果。这效果太过直白无趣。我懂了:这就是含蓄,丰富吧! ‎ ‎ ⑦到底我不能囫囵囵道出个山来,只觉得它是个谜,几分说得出,几分意会了则不可说,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无穷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给人类的一个窥视吗?我趴在窗口,虽然看不出个彻底,但却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觉从家里出来,走到山中去了。我走月也在走,我停月也在停。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想,夜露就潮起来了,山风森森,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 ‎(选自贾平凹《读山》,有删节)‎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对老家生活简单的直接的描写,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引出对“山”‎ ‎ 的刻画。‎ B.随着时光的流逝,山在作者心中也有了变化,读起来更有味道了。平凡起伏的山无为而为,为作者展现了一 ‎ 种精神。‎ C.虽然山把日光逼走,它的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它是憨厚可爱的,是能在寂静中带来骚动的,所以不会让作 ‎ 者感到阴暗压抑。‎ D.选文第⑥段通过对比弯曲的山路和平直的大道,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人生亦不可太过直白无趣。‎ ‎5.作者读出了山的哪些特点,请结合③—⑤段分析。(5分)‎ ‎6.面对山,作者有哪些感悟?(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央视习惯“煽情”,《艺术人生》、《感动中国》、《等着我》无一不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感召力,再加上策划环节的悉心布局,只要情感丰富的人,跟着节目思路走下去,想不哭也难,但有时也有点用力过度。《朗读者》的横空出世丝毫不会让人惊奇,习惯了一个套路的东西,在旧习惯的牵引下,很容易回到原有的轨道。‎ ‎ 一眼望去,《朗读者》是一档成功的节目,分析起来大抵无非以下几点:定位精准,宏观上跟对了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导向;制作精良,主持人董卿多年的个人品牌积累,兼制作人的双重身份,完全给了这档节目足够的赋能,再加上华美的殿堂级陈设和社会名流的参与,足够吸睛;情感丰富,处处可见策划团队的功力,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美文选择等流程中,既有着强烈央视风格的情感表达,也有着明星效应下的金句、爆料等适应网络传播的衍生品,比如濮存昕的往事、刘震云的初恋。‎ ‎ 但是,这些就够了吗?于节目本身来看是足够了,广告、收视率、网络点播量都非常可观,再加上媒体公关带来的口碑,可以说各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然而,对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来说,明显不够。‎ ‎ 在我看来,《朗读者》这类节目,对情感的定位与前两年流行的爆款“暖男文”的感情支点一样不堪一击。这种节目的流行,也暗合了网络传播需要以那些似是而非的情感,来呼应一些浅显的感情表达和道德诉求。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消解了传统主流话语的影响,不再包裹在各种传统叙事里面,但个人的情感诉求很容易被不断出现的同质化的东西吸进去,所见所思都是自己的兴趣点。《朗读者》这类节目,是把成功者的故事换个形式重新呈现出来。本质上,是一种变形的成功学崇拜。‎ ‎ 从统计的数据看,“中国人不读书”已经几成事实,进入自媒体时代,阅读的方式多了起来,但大多为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对人思考的消磨比不读书更加可怕。这个节目在对外的定位中宣称的文化特征又表现在哪里呢?节目里面选取的书单,大部分都在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阅读必读书目的范围之内,且所有的文本定位都在于有板有眼地展示似水柔情,而那些真正能够带来思考的书目,比如对时代对历史的反思性文字,是电视本身拒绝的。而这种配合着灯光、音乐、故事和美人的阅读形式,跟读书的本义也是相去甚远的。读书本是一件私事,这里面有寻找情感共鸣的需要,有思考的意义,也可以有生存的需求。大庭广众之下,即使拿着羊皮卷、宋版书,性质更多地也不是读书,只是表演。‎ ‎(选自网易新闻:《朗读者》:收视成功背后的文化失效,有删节)‎ 材料二:‎ 收视率 收视份额 数据来源:尼尔森网联mTAM海量样本收视率 ‎ ‎ ‎ 数据来源:东方娱乐 注: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作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重要量化指标,它是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重要参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是制定与评估媒介计划、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材料三:‎ ‎    2017年5月24日,长沙湖南卫视1200平米演播大厅,《快乐大本营》(以下称“快本”)正在录制20周年特别节目,主持人何炅说了一段独白:“在1998年,我来到了《快乐大本营》,那一年我24岁,就遇到了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摄像师适时把镜头缓缓推至何炅脸部大特写,捕捉到他眼里的泪花。导播间陷入一阵沉默,后排有几个女编导低头擦泪。但这毕竟是一档贩卖快乐的节目,感伤的气氛只被允许持续10秒,导播发出指令,节目进入下一个环节,回忆还来不及发酵就戛然而止。‎ ‎ 快本开了纯娱乐节目的先河,这20年,棚内、户外,周播、季播,电视、网络,游戏、歌舞,选秀、相亲……‎ 综艺节目的体量、形式、内容、平台等方方面面在延伸发展,也时常逆转反复。左右着单个节目甚至行业命运的,除了不可抗的政策因素外,资本和资源,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中国综艺节目的制作,在2008年后逐步进入资本时代。节目的制作费、冠名费从开始的几百万到现在的动辄上亿,在强大的资本面前,很多制作公司都失去了话语权。如何获得回报必然是投资方要考虑的问题。上明星,有国外成功模式,在投资方看来就是给节目收视率上了两道保险。而综艺节目就从原来的让观众受教育变成了娱乐,去消费时光。‎ ‎(选自《VISTA看天下》2017-7-8,有删节)‎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对于三者关注的综艺节目,材料一分析得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的图表数据显得太简单,材料三部分只 ‎ 是事实呈现。‎ B.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属于新闻评论,材料二呈现数据,二者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 ‎ 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C. 材料一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 ‎ 情之嫌。‎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综艺节目及其影响问题,材料一多反思,材料二呈现收视率,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 ‎ 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表象下的文化内涵,则虽然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 ‎ 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 材料二的图表数据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虽广有口碑,但是受众仍旧不多,文化普 ‎ 及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C. 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理性而严谨,材料三新潮而活 ‎ 泼。‎ D.‎ ‎ 三则材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材料一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来阐明观点,材料二列举数字,通过比较必然让读 ‎ 者产生思考,材料三则通过细节证明综艺节目重娱乐的现象。‎ E. 三则材料在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综艺节目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 者的阅读趣味。‎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你是综艺节目的制作人,你将从哪些方面思考节目的制作?请从表现形式、节目内涵及价值取向方面作答。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①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②,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③去戎人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注】①“墨”通“默”,沉默。②更衣:上厕所。③由余:春秋时人,祖先是晋人,逃亡入戎。初在戎任职,转入秦,为秦穆公上卿,助秦伐戎,大胜并称霸西戎。‎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B. 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C. 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D. 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 ‎ 相关的别名。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 B.族,即族灭。族灭是古代一个刑罚,是犯人犯了很大的罪如造反、投敌、或者严重贪污以及外戚擅权、政变 ‎ 未遂等要受的处罚,通常叫做株连九族,就是把犯人的直系旁系三代以内除孩童14岁以上的全部杀死。‎ C.阏氏,原为女性妆扮用的胭脂古称。后意义扩展为汉朝的公主和匈奴族中单于母亲的称号,如同汉族的皇太 ‎ 后。‎ D.元平为汉昭帝的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 ‎ 一个新的年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陵变节后,也曾“忽忽如狂,自痛负汉”,也曾面对汉使默默无言后说出“吾已胡服矣”这样沉痛的话,‎ ‎ 看他投降之后判若两人,实在是令人感到悲哀和惋惜。‎ B.汉武帝听公孙敖说,李陵教使匈奴练兵对付汉军,在并未查明情况的条件下便族灭李陵全家,而他们都是 ‎ 无辜者,足见汉武帝的刚愎暴戾。‎ C.任立政等人见到到李陵后激动万分,第一时间直接向李陵表明了来意。李陵和任立政互相问候之后,李陵 ‎ 说道“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委婉地拒绝了任立政的好意。‎ D.本文主要写李陵会见汉使,深刻表现出李陵变节后的心态:自痛负汉,问心有愧;又与汉为敌,顽固到底,‎ ‎ 其中描写李陵在汉使面前语默的动作、细节都很传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句5分)‎ ‎(1)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译文: 。‎ ‎(2)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释】①木樨,亦作木犀,桂花别名。‎ ‎14.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词上片“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作者写到在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吴江亦名松江,苏州 ‎ 河,是太湖最大的支流。自湖东北流经吴县、上海,合黄浦江入海。‎ B.“明月团团高树影”实写出记忆里的桂树,团团写出记忆里桂树的模糊之感,团团一词又如江淹诗:“苍苍 ‎ 山中桂,团团霜露色”。‎ C.“十里水沉烟冷”,十里写出距离之远,与《望海潮》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里的“十里”有异曲同 ‎ 工之妙。‎ D.“水沉烟冷”写出江水沉静,烟波浩渺,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之美,“水沉”同杜牧诗“桂席尘瑶珮,琼炉 ‎ 烬水沉”。‎ E.全词咏物不粘不脱,在写桂花之时,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 ‎ 切。‎ 15. 本词写出了木樨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 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 ”刻画了周瑜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大败曹 军的形象。‎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_____________, ”感叹东吴曾经的强盛,经历风雨一 去不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____________”体现了蔺相如忠贞爱国的情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有相似之处。‎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是(3分)( )‎ ‎ ①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教育都是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的,一味地耳提面命,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反而 ‎ 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 ②他既不愿意放弃本单位的优厚待遇,又对别的公司暗送秋波,这让周围的很多了解他的同事都不太喜欢他。‎ ‎ ③这几天公司的财务会计因家里有急事久假不归,加上新来助理还不太熟悉各类财务业务,因此给公司的业 ‎ 务办理带来许多不便。‎ ‎ ④现今在网络上流传的许多冠之以“小说”的作品,文笔粗糙、结构混乱、人物关系混乱……根本无所谓文 ‎ 学性、艺术性,让人不忍卒读。‎ ‎ ⑤一些小型棉纺厂很快便如法炮制,但大多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其创办者没有着 ‎ 眼于大市场。‎ ‎ ⑥这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多错误,只是改头换面,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世博会、奥运会和世界杯并称世界三大盛事,其中,世博会以游客为主体,与旅游的联系最为密切,是世界顶级的旅游盛会。‎ B.年轻的张教授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层次分明、深入透彻,让在场的许多老教授感到自惭形秽。‎ C.在该区全体警员的努力下和社区民众的配合下,社区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民众们深夜走在大街上变得分外安全多了。‎ D.在仪式开始前的日日夜夜,肯尼迪参议员的崇拜者,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滔滔不绝地来到棺木前吊唁他。‎ ‎19.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话尽管告诉我,作为你的同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改日我一定光临府上,感谢这两个多月以来你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D.我的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 如果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提高学习效率。那衡量学习效率有哪些标准呢?首先,①_____,包括睡眠、休息、运动等习惯,只有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其次,②____,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有足够的自控能力,抵制诱惑,调整心态,列好计划,合理安排任务等,才能事半功倍;再次,看是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思维导图和艾宾浩斯记忆法法,进行有效的拓展发散和巩固应用,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总之,健康的身体,专注的精神,恰当的学习方法,③____。‎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 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所以中国人都是很有礼貌的。我们要以“礼”‎ 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不仅能体现个人的修养,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熏陶,跟学校教育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礼貌,那这个人肯定是没有接受过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多人不怪”,但如果“礼”浮在了表面,或者流于形式,虚有其表,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形式上的“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①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很有礼貌的。‎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了他这样的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低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