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献上没有丝绸之路的详细描述,对它的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因此可以说,近代以来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正是源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公元4至11世纪,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东北亚的国际交通路线,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其从中国往东发展,进入了朝鲜半岛,然后通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九州。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不少就是通过此路传播过去的。在沙漠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它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但是仍然在欧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通过多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沙漠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的遗存,主要有作为社会政治平台的“城址”,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屯田,军政功能的烽燧、亭障等等。这些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行为的重要物化载体,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主导文化”。‎ 中古时代的北庭故城规模宏大,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二城。从北庭故城城址形制与其出土遗物来看,与内地文化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罗布淖尔北岸土垠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内容,大部分与屯田有关。楼兰城东郊考古发现有古代农田开垦的遗迹。米兰发现的大规模灌溉系统遗迹应该是汉代遗存。考古发现,汉字是汉代西域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汉字材料及其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 西南丝绸之路与佛教传入有关。丝绸之路开通后,南亚佛教通过中亚、西域传入内地,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成为汉文化圈的一种重要宗教。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应该早于沙漠丝绸之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在今阿富汗看到从印度运去的“蜀布”,也就是说在张骞“凿空”之前,中国西南地区已经与印度有了商贸、文化往来。四川三星堆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均应产于印度。如果这种看法成立的话,那么西南丝绸之路要上溯至夏商时代。‎ 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通过古代码头、沉船的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来探索其路线。比如在安阳殷墟发现的三千年前刻甲骨文用的龟板,经过验证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陆龟”。唐、宋、元时代,尤其是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船队活跃在印度洋,远航至非洲东海岸。‎ 总之,古代的四条丝绸之路中,沙漠丝绸之路最重要,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关系到中国汉唐王朝盛世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关系到汉唐王朝“和合外交”的实施,关系到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选自刘庆柱的《“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使得人们了解了在历史文献上没有详细描述的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 B. 作为东北亚国际交通线草原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始终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C. 考古发现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遗存是当时西域地区“国家主导文化”的具体表现。‎ D. 古代码头、沉船、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确立了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如何从考古角度认识草原、沙漠、西南、海上四条丝绸之路。‎ B. 文章运用事例论证,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 C. 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南地区就已经与印度有商贸来往,这证明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早于沙漠丝绸之路。‎ D. 文章运用假设论证,证明西南丝绸之路不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而且其开通可上溯至夏商时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说明草原丝绸之路的线路是从中国往东发展最后到达日本九州的。‎ B. 考古发现的西域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而且汉字也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 C. 刻在马来西亚“亚洲大陆龟”龟板上的殷墟甲骨文足以证明海上丝绸之路在三千年前就很活跃。‎ D. 关系国家安全、发展、外交策略实施的沙漠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重要渠道。‎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条件不足,原文认为“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是在“公元4至11世纪”不是“始终”。D项,“古代码头、沉船、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确立了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信息杂糅,逻辑关系混乱,原文“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通过古代码头、沉船的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地方的考古发现来探索其路线。”“唐、宋、元时代,尤其是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见,是“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确立了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只能证明“西南丝绸之路要上溯至夏商时代。”而不能证明“西南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强加因果且无中生有。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分析市场的数据可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摘编自《中国科幻前景乐观》,新华网2018年11月26日)‎ 材料二:‎ 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增长情况 ‎[注]E,指预测。‎ ‎(摘编自《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回顾、市场格局分析及2019年发展前景分析[图]》,产业信息网2019年03月11日)‎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电影是科幻文学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幻产业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B. 材料一中,专家对我国未来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同时也对当前科幻产业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 ‎ 《流浪地球》题材深沉,叙事宏大,矛盾突出、集中,这是其与都是工业化、高成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的不同之处。‎ D. 从2006年的不到一万块银幕到2018年底的近六万块银幕,中国电影银幕的增加显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6年以来我国电影银幕数量持续增长,2009年到2011年同比增速较快,之后除2014年到2015年外同比增速下降。‎ B. 由于中国电影界对科幻电影的表达方式不熟悉,加之科幻电影投资成本偏高等,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被搬上大银幕。‎ C. 刘慈欣虽然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觉得虽然中国科幻产业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但对其发展充满信心。‎ D. 因当前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流浪地球》一路逆袭,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 ‎6. 请根据材料概括,可以采取哪些举措加快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答案】4. C 5. D ‎ ‎6. ①加强科幻教育,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发展整个科幻产业,带动科幻电影的发展。‎ ‎②降低科幻影片投资风险,规范市场,以增强投资、制片信心。‎ ‎③国家战略支持,加快院线建设,增加银幕数量。‎ ‎④选择优秀的题材等,多拍摄像《流浪地球》一样的高质量的中国式科幻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说法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菜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由此可知,《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是“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另外,“都是工业化、高成本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于文无据。‎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D项,“《流浪地球》一路逆袭”,说法错误;原文说,“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作答时本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找出我国科幻电影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功的案例,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依据材料一“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可以得出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措施之一是加强科幻教育,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依据“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可以得出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又一举措是发展整个科幻产业,带动科幻电影的发展。‎ 依据材料三刘慈欣所说“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可知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需要降低科幻影片投资风险,规范市场,以增强投资、制片信心。‎ 依据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可知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又一举措是加快院线建设,增加银幕数量;依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可知国家战略支持也是加快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一个举措。‎ 依据材料四中对《流浪地球》的分析,“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以后中国加快科幻电影发展可以从选择题材入手,多拍摄像《流浪地球》一样的高质量的中国式科幻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腊梅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腊梅,腊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挨了摸我的头,假愠道: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腊梅,快,给你娘磕头。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给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学了。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眼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再也不用像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的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使提议给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腊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腊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腊梅的情形。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腊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 ‎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B. 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C.‎ ‎ 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 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8. 小说中划线处都写到了“腊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B 8. 第一处:交代"我"出生时间(季节)及名字的由来(母亲寄寓的美好期盼);第二处: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我的提醒(不要忘记父母与家乡);第三处;表达了父亲病中见到我后的欣慰和对我的殷切嘱托。 ‎ ‎9. 示例一:本文主人公是"我",理由:①“我”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我”的成长经历及为百姓修路的故事,体现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②“我”是情节发展的主导者。作为叙述者和亲历者,贯穿起整个故事。③“我”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更多,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示例二:本文主人公是“父亲”,理由:①“父亲”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引导,突显了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传承的赞美。②“父亲”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父亲”抚养女儿到对女儿工作的支持,再到对女儿的思念和告诫、期许,推动着故事向纵深发展。③“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父亲”尽管对着墨相对较少,但女儿的作为都是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错,由原文可知“廉洁奉公”不是父亲的品格特点。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构思的作用。解答此题,先找到该题所在语境,再结合语境从结构、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加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腊梅花开”的意图。第一处在开头,由下文“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可知,交代我的出生及名字的由来;第二处写“腊梅花开”是在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以后,由“孩子,腊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可知,父亲说“腊梅花开”,隐含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提醒我不要忘记家乡;第三处写“腊梅花开”是在文章结尾父亲生病,我回家探望时,“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盛开的腊梅花既是父亲欣慰的心情,又代表对我的嘱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明确观点看法,再进一步阐释观点,最后结合文本分析。本题探究的是小说的主人公。考生可以从情节结构、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角度分析。如认为主人公是“我”,根据“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等情节可知,小说通过我串联故事情节,表达对正直、奉献精神的追求,可见“我”是中心人物。如认为主人公是“父亲”,根据“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等情节可知,父亲推动了情节发展,父亲身上的品质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主人公。‎ ‎【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摧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 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最高长官。‎ B.‎ ‎ 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 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 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 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D. 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毁蔡京“身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答案】10. D 11. A 12. C ‎ ‎13. (1)张商英多次毁谤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现职做了亳州知府。(“劾非所宜言”也可译为“弹劾他所说的话都是不合适的”)‎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神宗”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修”是动词,“修”的宾语应是“法度”,因此BC两项断句错误,当排除。再比较AD两项,“绍述”是一个词,特指哲宗对神宗新法的继承,“法”指的就是神宗时期施行的新法,因此,应在“法若有弊”前断开要,据此可排除A项。画线句子的标点如下: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不正确。“侍郎”是副长官。吏部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刑部长官为刑部尚书。‎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表述错误,根据上下文,“能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意思是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数”,多次;“谤”,毁谤;“为”,作为;“逢”,逢迎;“劾”,弹劾;“罢”,被免去现职;“知”,做知府。(2)“因”,通过;“语言往来”,互传口信;“觉”,被发觉;“鞫”,受审;“疏击”,上疏攻讦。‎ 参考译文:‎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自负卓异,雄视世间。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州。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座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擢升为监察御史。哲宗初年,朝廷渐渐变更了神宗时期的新法,商英上书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现在先帝陵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就商量变法,算得上孝吗?”徽宗崇宁初年,张商英担任吏部、任刑部侍郎,张商英多次毁谤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现职做了亳州知府。蔡京被罢免了宰相之职,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路过朝廷,帝王召见他对答问题,张商英上奏说:“禅宗设立法度,力求除去对天下人有大害的事,兴办对天下人有大利的事,如今如果一一施行,就完全继承了新法的完美的部分。法律如果有弊端,不可以不改变,只是不失去它的本意就够了。”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内外都怨恨愤慨,看到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多次称赞他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大力变革弊政,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张商英志大才疏,凡是应当做的,一定先在公众场合谈论,所以一些不便于施行的,就能够预先做打算。有一个叫郭天信的人,凭借医、卜、星、相等术担任太史,徽宗做太子时,曾说应当登帝位,从此渐渐宠信他。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不久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郭天信也被斥责处死。蔡京又被起用。不久太学的各位学生申诉张商英的冤情,朝廷恢复了张商英原来的官职。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赠少保。‎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甲 ‎[越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越调]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4. 对上面两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乙曲和被称作“秋思之祖”的甲曲,无论是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B. 乙曲开头写落日、残霞笼罩着孤村,老树寒鸦之间轻烟缥缈,给人以恬静、欢愉之感。‎ C. 甲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对“天涯”风光的热情赞美。‎ D. 甲乙两曲均以秋为写作对象,均是罗列名词或名词 短语来塑造意象,表达秋思,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同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15. 像上面两首元曲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来塑造意象的写法,中国古典诗歌中还不乏其例,请再举出一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妙处。‎ ‎【答案】14. A 15. ①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②鸡声、茅店、月、人 迹、板桥、霜六个有强烈特征的景物罗列一起。③虽无动词,却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具有奇妙的动态画面效果,一幅羁旅早行图宛然在目。‎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上面两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给人以恬静、欢愉之感”错误,从曲中来看,落日、残霞、孤村、老树寒鸦等意象,只能给人以缺乏生机的冷寂之感。C项,“是对‘天涯’风光的热情赞美”错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异乡,不是故乡,自己无处投宿,仍是表现游子的漂泊之感,并非“热情赞美”。D项,“同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错误,从曲中来看,乙曲秋景虽多,却乏秋思,景中寡情,不可能像甲曲那样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举出一例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来塑造意象的诗句,同时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然后要分析所给例句是如何罗列名词,有什么效果,再回顾其它诗歌中的句子。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一共列举九个意象,藤、树、鸦、桥、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使用一个动词,而这些景物之间又是有机地组合,如藤缠树,树上落鸦,桥、桥下水、水边住家,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明确了这些之后,再回顾古诗词中使用同样手法的诗句,如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这里也是没有使用动词,全是意象的组合,这是词人在分别之际想到酒醒后的画面,只能看到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3)歌曲《山路十八弯》中描写了山路的曲折难行,李白的《蜀道难》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 莫愁前路无知己 (2). 天下谁人不识君 (3). 路漫漫其修远兮 (4). 吾将上下而求索 (5). 青泥何盘盘 (6). 百步九折萦岩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莫、索、盘盘、萦岩峦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曾经以各种不同的选本形式反复呈现,然而,九十多年间的中国散文图像,丰富、驳杂、_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因而无论哪一种选本,对它的陈述都无法做到完整、严格和准确,( ),一些更加杰出的作品便会从理论的缝隙中遗漏,作为个性化艺术的散文,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以_____的姿态拒绝着理念的征用和支配。那些被“遗漏”的作品,嘲笑着人们业已建立的文学常识。所以,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当我们自以为对近百年来的散文路径都_____的时候,总会有被“遗漏”的部分浮出水面,挑战我们已经形成的阅读经验。就像证人在法庭上的陈述,随着深入问询,遗漏的一些细节会被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如果时间允许,这种“补充”会无限地持续下去,甚至会使事件的_____得以彻底的颠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种散文选本能够真正做到“权威”和穷尽,每一种选本充其量只是无数种证词中的一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完成着对散文史的诠释。‎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七零八落 桀骜不驯 驾轻就熟 来龙去脉 B. 支离破碎 傲睨一世 驾轻就熟 本来面目 C. 七零八落 傲晚一世 了如指掌 来龙去脉 D. 支离破碎 桀骜不驯 了如指掌 本来面目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其当人们企图以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对它做出规范,并凝聚提炼散文的规律性时 B. 尤其当人们对散文的规律性进行凝聚提炼,并企图以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规范它时 C. 尤其当人们企图以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对它做出规范,并对散文的规律性进行凝聚提炼时 D. 尤其当人们对散文的规律性进行凝聚提炼,并企图用某种先验性的知识框架对它进行规范时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深入地问询,被遗漏的一些细节会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 B. 随着问询的深入,一些被遗漏的细节会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C. 随着深入地问询,一些遗漏的细节会被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 D. 随着问询的深入,被遗漏的一些细节会得到不断补充和更新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句中是“中国散文图像”用“支离破碎”。桀骜不驯:性情强暴倔强,不受管束,不驯顺。傲睨一世: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根据文意“拒绝着理念的征用和支配”,用“桀骜不驯”。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文中的对象是“对近百年来的散文路径”,用“了如指掌”。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文中是“彻底的颠覆”,用“本来面目”。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前文“对它的陈述都无法做到完整、严格和准确”,后文又有“尤其”,句式应该保持一致,用“对它……”,由此排除AB;根据“规范”“凝聚提炼”的逻辑顺序,应该先“规范”后“凝聚提炼”,由此排除BD。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划线的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随着深入问询”搭配不当,应为“随着问询的深入”;第二,“细节会被不断受到补充和更新”,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为“细节会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第三,“会得到不断和更新”语序不当,应为“会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题中A项,搭配不当,主客倒置;C项,搭配不当,主客倒置;D项,语序不当。故选B。‎ ‎20.我校计划在2018-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宜传栏中张贴有关获奖者的对联。请在下面颁奖词中任选两则,对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写成对联。要求:突出人物的事迹及精神品格,语言生动,每副对联不少于20个字,标明序号。‎ ‎①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耄耋老人颁奖词: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②张渠伟一一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半盲”局长颁奖词:扶贫必需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③王继才、王仕花一一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颁奖词: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答案】马旭——毕生节俭,一朝奢侈,圆赤子乡梦;分毫积攒,数载清贫,守高贵心灵。‎ 张渠伟——立誓扎根,病痛缠身,脱贫战场硝烟滚滚;趟路开山,帮扶到户,落后穷乡硕果累累。‎ 王继才、王仕花——浪击礁生夫守妇随家未立;岛小任大心恒志坚国永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和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注意题干要求,每副对联不少于20字,对联内容既要高度概括人物事迹,又要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其次,写对联时还要注意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准确生动。‎ ‎21.下面是某省图书馆的借书、还书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某省图书馆借书、还书流程包括借书、还书、二次借阅三个方面。借书,按时读完要还书。到期未读完,可通过到馆、电话、官网等方式续借;未续借的缴纳逾期费,再还书。还书之后都可二次借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和箭头走向,确定叙述的顺序;其次要注意文字提示,注意图表分支细节,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最后按照顺序,选择合适的甚至专业的语言流畅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该图是图书馆的借书、还书流程图。其中“借书”分为“按时读完”和“到期未读完”两种情况。“到期未读完”又分为“续借”和“未续借”两种情况,其中“续借”分三种形式,“未续借”的需缴纳逾期费。最后注意“按时读完”和“到期未读完”的都需要还书之后再进行二次借阅。只要按照图中的文字描述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流程图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一步,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第二步,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圆)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要用相应的词语(如再、然后、最后)加以表达。第三步,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匠人”是人们对把某项手艺或职业做到极致的能工巧匠的尊称,比如木匠、钢匠、铁匠、石匠、簸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了可鉴底色。根据《匠人》一书中的定义,“匠人精神”就是那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培育“匠人精神”,成为时代的呼唤。但也有人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提倡“匠人精神”不合时宜。因为匠人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很有可能养成某种固定的思维习惯,这种固定的思维习惯就是技术本身带给人的局限,越是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就越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匠人精神”。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匠人精神 大家知道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谁吗?一个苏州人,他叫做蒯祥,明朝四代皇帝,都管他叫做“活鲁班”。蒯祥不仅像鲁班一样是一个杰出的木匠,同时他还是泥匠、石匠、竹匠和漆匠简称五匠俱全。蒯祥的身后是一个更为庞大群体叫做香山帮,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紫禁城就是蒯祥率领着香山帮共同打造。‎ 机械的针脚是冰冷的,为了追求效率,机械纺织速度往往过快,这种暴力的纺织方式往往使刺绣图案的边缘发生皱缩和变形,而我们的绣娘却可以用她的指间和掌心的温度一一将这种皱缩和变形抚平。‎ 但是,这种精神在工业化浪潮的洗礼下,好像渐渐地缺失了。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等。我们可以忍受糙,却不能忍受慢;我们可以忍受丑,却不能忍受慢;我们甚至可以忍受劣质,却仍然不能忍受慢。在这种可以忍与不能忍之间,我们的大国工匠,风流云散,工匠精神变成了一种稀缺品,苏州的香山帮衰落了,曾经的大国工匠只能望着故宫的方向,远远地发出一声叹息。我们这个曾经如此崇尚工匠的民族,它的“工匠精神”去哪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工匠认知似乎是矮化的,认为他们单板、重复、认为他们只是在做一些拙劣的动作,甚至认为他们的执着没有价值,但是当我们把作品和工匠本人拿出来对比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工匠有的时候是在用他们的汗,他们的血,甚至是他们的生命来铸造自己手中的一个一个物件。‎ 真正的工匠,穷其一生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只为了赋予作品以血以肉,只为了作品能够拥有灵魂。而这种拙就是工匠精神魅力之所在。机械也许可以超越、可以超越我们现在工艺水平,但是工匠那里那种光芒精神是永远不会被超越的。‎ 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工匠精神”是被认可的,那些踏踏实实又技艺高超的工匠们,他们是值得我们发自内心去尊敬的。也许有时候我们会怀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傻吗?这样的精神我们要不要淘汰它?不要!因为正看到这一代人发自内心的对它认可,希望它的回归。‎ 其实“工匠精神”并一定完全都体现在这些高端神秘,甚至遁月飞天的浩大工程。往往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作品中,也体现了我们工匠精神。‎ 机器不是工匠,但是工匠却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精神,在社会化进程的今天,机械给我们太多物美价廉的产品。甚至很多传统的工匠,都退出了这个历史的舞台。但是,这些了不起的匠人们,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却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坚守,是执着,是严谨,是精益求精甘与寂寞,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的专注,而这些就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从粗制滥造到大国制造之间只隔了一个工匠精神的距离。不要去相信认真你就输了,因为差不多你永远赢不了,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大国工匠。‎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匠人精神”。手下要读懂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给匠人下了一个定义: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换句话说就是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材料的后一部分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提倡“匠人精神”不合时宜,认为其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即可,从材料的出发点看还是肯定“匠人精神”或分析“匠人精神和改革”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较好。‎ 参考立意:‎ ‎(1)时代呼唤“匠人精神”;(3)“匠人精神”是一种坚守、执着、严谨的精神;(3)改革者要有匠人精神,匠人要有改革精神。‎ 结构示例:‎ 由紫禁城的建设者和绣娘提出话题“匠人精神”,然后分析现实社会中“匠人精神”的缺失并分析原因;然后分析“匠人精神”的内涵并分析时代需要“匠人精神”的原因;最后发出作改革中的“匠人”的呼唤,收束全文。‎ 材料链接:‎ ‎1.匠人精神在日本 在日本,如果你被称为匠人,这意味着你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非常出类拔萃的人,他才能被称为匠人或者职人。如果你做面食做得很好,旁边的人就会称赞你是一个擀面的匠人,这个人的口吻里一定充满着敬佩。手艺人会根据今天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结合今天面粉的实际来和面,然后做出独此一家的面食。当下备受中国企业家推崇的、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是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企业家,他曾说:“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察现场。就在这种审视、倾听、贴心当中,我们才能第一次听到‘产品对我们的私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等同于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如果找到了不合格产品,就是听到了产品的‘哭泣声’,我就会想,‘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伤了呢?’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做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情,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不止这些企业,日本有五大商帮,其中之一是名古屋商帮,这一商帮的精神特征是“具备彻底的匠人精神”。就在这个商帮中有一批着名的企业,比如丰田、本田、三菱、日立、新日铁等。‎ ‎2.匠人精神在德国 关于匠人精神,德国管理大师赫曼•西蒙有非常独到的观点。他认为,在欧债危机中,公认为德国是最有能力解救欧盟各国的,但德国靠的不是享誉全球的大型跨国公司,而是隐身德国乡间、却在本领域拥有世界第一称号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他的《隐形冠军:21世纪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揭示了德国保持所在领域出口世界第一的秘密,就在这群“隐形冠军”身上。这群“隐形冠军”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非常优秀的手工艺传承,工人们具有令人尊敬的匠人精神。德国人认为一个专注的技能操作工人和科学家没什么两样,这无疑给予了匠人极高的社会地位。‎ ‎3.匠人精神在中国 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匠心独运”,用“匠心”来形容做事的高妙境界。而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匠之鼻祖就是鲁班。可见,中国自古还是有“技进乎道”的文化源流的。然而,独尊儒术的中国文化把劳动分出了贵贱和上下,万般阶下囚,唯有读书高;同时,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又使人类拥有技能的有效期快速缩短,这都使得人们坚守和潜心某一职业技能劳动显得更加不易。这看上去是匠人的缺失,却主要还是因为匠人精神的流失。如今,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种“匠人精神”,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抗日渐炽热的浮躁之风。‎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