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 祝考试顺利 ★‎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26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一去紫台连朔漠(距离)‎ B.养生丧死无憾(丧失)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D.于其身也(自己)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原因)‎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蟹六跪而二螯 B.赢粮而景从 C.或师焉,或不焉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吾从而师之 ‎ ‎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归类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而耻学于师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上食埃土 ‎ ‎⑦吾师道也 ⑧积善成德 ⑨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⑩天下云集响应 ⑪序八州而朝同列 ⑫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①⑤⑥/②③⑪/④⑧/⑦⑩/⑨⑫  B.①⑤⑦/②③⑪/④⑧/⑥⑩/⑨⑫‎ C.①⑤⑦/②⑪/③/④/⑥⑩/⑧⑨/⑫ D.①⑤⑥/②⑪/③/④/⑦⑩/⑧⑨/⑫‎ ‎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黎民”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布衣、庶民、苍生等。‎ B.“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又称作“‎ 六经”。‎ C.“连衡”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D.“寡人”是秦始皇之前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不可自称“寡人”。‎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地震发生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广播稿)‎ B.抱歉,打扰您了!我这次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新闻采访)‎ C.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并获得奖项者,我社将馈赠一本全注全译的《古文观止》。(征文活动)‎ D.3月4日,该犯为体验墓穴探险的刺激感,与同伙一起来到保山市昌宁县踩点,并商量好行动步骤,乘月黑风高之机,盗挖古墓。(法院布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靠着“租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一时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拥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 ,渐渐消逝。‎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 ‎ 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 。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 。‎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或许在喧器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或许在喧器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C.或许在时代喧器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器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 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D.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10.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读李商隐, ; ‎ 读李商隐, 。‎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谁说纸包不住火?‎ 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大火曾无数次“吞噬”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顷刻间将其化为灰烬。然而,这一切或将很快迎来新的“变革”。记者13日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悉,该所最近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性学术期刊《欧洲化学》上发表。‎ 据介绍,高柔韧性“耐火纸”表面呈柔和的乳白色。“耐火纸”‎ 与普通纸张的制作原理相似,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它不仅可以作为永久和安全的信息存储介质将重要文字、文件及档案等长期保存,还可以当作从废水中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可再生吸附剂、药物控释载体、骨缺损修复材料、医用纸、阻燃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 易变色、易燃烧是传统纸张的致命“软肋”。为了能够制造出“360度无死角”的完美纸张,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6年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制备材料——具有可控构造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 传统纸张通常是采用树木或草等植物纤维作为原料,再加入一些添加剂和漂白剂制造出来的。由于木材纸浆制成的传统纸张含有较高比例的木质素,因此在空气和光照的作用下,传统纸张会逐渐变黄。此外,这种植物纤维素还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容易使纸张腐蚀、降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朱英杰科研团队选取羟基磷灰石作为纸张的生产材料。‎ 羟基磷灰石是一种天然矿物质,也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本身呈现优质的白色,具有长久保存不易变色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纸质文件的长久保存。虽然在解决变色问题上,羟基磷灰石很“奏效”,但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脆性很高、韧性很低,因此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提高羟基磷灰石材料的柔韧性。通过反复实验,朱英杰科研团队最终找到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以油酸钙为前驱体,制备出可精确调控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并以此为新型纸张的构建材料,采用简单的真空抽滤技术,制备出羟基磷灰石“耐火纸”。‎ 朱英杰介绍,目前,这种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耐火纸”还仅限于实验室规模的制备。科研团队正考虑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的合成方法,使其进一步向低成本和批量化方向推进,期望为来来可能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如果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耐火纸”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它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人类对传统植物纤维素纸的依赖,使大规模森林等宝贵的自然资源得以保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对未来人类社会和环境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羟基磷灰石“耐火纸”特性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耐火纸”与普通纸张的制作原理相似,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B.“耐火纸”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可再生吸附剂,从而使水清洁。‎ C.“耐火纸”可以作为永久和安全的信息存储介质将重要信息长期保存。‎ D.“耐火纸”由具有可控构造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构成,这种纸不易变色,便于长期保存。‎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树木或草等植物纤维为原料的传统纸张,因木质素含量比较高,在空气和光照的作用下会逐渐变黄。‎ B.传统纸张制造材料中的植物纤维素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从而容易使纸张腐蚀、降解。 ‎ C.从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提取出来的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 D.羟基磷灰石本身呈现优质的白色,具有可以长久保存、不易变色的优良特性。‎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油酸钙为前驱体,制备出的可精确调控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是提高这种新型纸张柔韧性的重要材料。‎ B.高柔韧性羟基磷灰石“耐火纸”如果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人类对传统植物纤维素纸的依赖。‎ C.已经被改进和优化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的合成方法,使得“耐火纸”进一步向成本降低和批量化生产的方向推进。‎ D.科学家发明的这种新的造纸方法一旦得以推广,不仅能使大规模森林资源得以保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老锁匠 曹杰 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一条老街,斑驳的青石板沿着街道铺开,被时光和步履打磨得干净而潮润。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老街了,更不用说老街深处这么一户锁匠铺了。‎ 自从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变得越来越冷清了。虽然没有客人,老锁匠每天早上还是会准时打开铺子,在门口泡上一壶茶,长着算盘珠子一样的手指握着那把祖辈传下的壶,安静地品着祖辈传下来的味道。‎ 三月的一个早晨,老锁匠照例在门口喝茶。这时,巷口来了个年轻人,路过锁匠铺时停了下来。看着锁匠铺挂着的老招牌,上门写着“制锁”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年轻人马上兴奋了起来。‎ ‎“大爷,您也喜欢收藏古锁?”年轻人试探性地问一下。‎ 老人放下手中的老烟袋,抬头看了一眼年轻人说:“我是做锁的。”年轻人一听,兴奋了起来,“我去参观一下您的锁铺,行吗?”‎ 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不瞒您老人家,我喜欢收藏古锁,今天能与您认识也是缘分……”‎ 禁不住年轻人一番软磨硬泡,老人站起身来,带着他走进了尘封已久的锁铺。‎ 只见老旧的房子里摆了六七个铜炉子,虽然炉灰早已冷却,但是那些炉壁、钳子、锉子都擦得干干净净。黑色的墙壁上挂着各式的锁,有圆形锁、半圆锁、长方锁,还有八角形白铜雕花锁,谐音就是“福禄”的葫芦锁。每把锁都是件工艺品,展示出老人精湛的制锁技艺,看得年轻人目不暇接,连连竖起大拇指。‎ 老人的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正要向来者介绍古锁制作工艺的时候,年轻人突然来了灵感。‎ ‎“这些锁都是锁上的吧?我应该不用钥匙就能都解开。”年轻人轻轻地说,但显然他是很相信自己的解锁功夫的。‎ 老人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做锁一辈子,从来没做过不用钥匙就能解开的锁。”‎ ‎“那我们就打个赌,要是我今天能解开,您就把这些锁送给我,要是解不开,我就拜您为师。”‎ 老锁匠正愁没有人延续这门技艺,今天一个好徒弟就这样送上门来了,年轻人的话正中他的下怀。‎ ‎“好吧,那你就试试看吧。”老锁匠淡然一笑。‎ 年轻人解开包袱,从一个小套子里面取出一支笔一样的东西伸进锁孔,那笔滴滴地响了好一会儿,年轻人时而咬牙,时而皱眉,但古锁仍然未开。‎ 老锁匠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 ‎“啪”!老锁匠那心爱的鎏金鱼形锁居然真的被打开了。紧接着,墙上的锁一把、两把……全被解开了。‎ 年轻人也不客气,解开一把就扔进包里,不一会儿解开的古锁就快要装满年轻人的行囊。‎ 老锁匠的眉头像巷口的榕树根一样,紧紧地绞在了一起。‎ 愿赌服输,老人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都带走吧,都带走吧,一个也不要留……”‎ 年轻人更显得有些轻慢了,笑着背起行囊就要走。‎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年轻人的电话那边传来嘈杂的警车声。原来县城一户人家发生了煤气泄漏,直接破门可能会导致爆炸,因此需要他帮忙开锁。‎ 年轻人一听是急事,就连忙往外走。‎ 老锁匠拦住年轻人,说他在县城有亲戚,想搭他的顺风车去。看着失落的老锁匠,年轻人有些内疚,也就没有推辞,与老人一起上了停在巷口的车。‎ 在车上老锁匠才知道,原来年轻人是以开锁为职业的新客家人,技术在城里数一数二。老人的心稍微宽慰了一点。‎ 事故发生在一处老居民区里,穿过楼道就能闻到刺鼻的煤气味,发生煤气泄漏的房间门口气味更是刺鼻,仿佛随时都会爆炸一样。‎ 年轻人紧张地拿出开锁工具,生怕擦出一点儿火花。他把耳朵贴在锁边,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在地上,可锁就像被焊住了一样,纹丝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煤气味越来越浓,年轻人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已经完全没有了在老人锁铺时的沉稳,可锁依旧纹丝不动。从眼神中能看得出,他是要放弃了。‎ ‎“让我来试试吧。”老锁匠淡淡地说。‎ 年轻人虽然有些怀疑,但他仍然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从门锁边移开。‎ 只见老锁匠蹲下身,屏住呼吸,从腰上悬挂的钥匙串儿里拿出一根钢丝,轻轻地探到锁孔里。他眼睛注视着锁孔,轻轻地拨弄着钢丝,时间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到很压抑……‎ 时间又过去了一会儿,刺鼻的煤气味已经让人呼吸都有些困难了。‎ ‎“嗒”,一声清脆的声音,锁开了!‎ 年轻人怔怔地站在那里。‎ 老锁匠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微笑着说:“这是我开的第一把锁。”‎ 那以后,人们发现水寨古街的锁匠铺多了一个年轻人。而没过多久,市面上多了一种新锁,锁型古雅大气,锁芯时尚精密,一时成为了顾客的新宠。‎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节)‎ ‎14.下列对小说思想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来到锁匠铺看到“制锁”的标记就马上兴奋起来,可见,这个年轻人对锁是非常感兴趣的,也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低焊钩锁、弹子锁普及后,老锁铺的生意惨淡,老锁匠只好闲下来,沉浸在祖辈的技艺之中,这只能说明老锁匠是个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 C.小说巧妙地设置悬念,如写年轻人开锁时,先写他故意不打开古锁,而后再一把把都打开,以向老锁匠炫耀,这样使情节跌宕起伏,使故事更有可读性。‎ D.同样是开锁,年轻人依仗先进的技术,结果不能打开事故屋子的锁,而老锁匠却能轻而易举地打开,以此表达了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主题。‎ ‎15.小说开头对水寨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 ‎ ‎16.小说中写了三次开锁,开锁的人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分)‎ ‎ ‎ 三、古代诗文阅读( 41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霸诸侯,攘夷狄 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 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B.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C.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D.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由于管仲。‎ B. 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 如果齐桓公问询时,管仲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20.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分)‎ ‎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劝学》)‎ ‎ ‎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3分)(《过秦论》)‎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是长安去西北边塞的必经之地。②‎ 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原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海雾消: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内。汉宣帝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表彰他们的功绩。霍嫖姚:指霍去病。‎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土气旺盛, 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22.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指出,统治者还应重视教育,使百姓知礼仪,这个句子是“ , , ”。‎ ‎(2)荀子的《劝学》中用“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等现象进行比喻论证,然后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 ”。‎ ‎(3)荀子的《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4)贾谊《过秦论》中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 ‎(5)《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6)白居易《琵琶行》中借“月”渲染离别时凄惨气氛的句子是“ ”,用“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时孤独寂寞的句子是“ ”。‎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语文科试卷答案(2019.04)‎ ‎1.(2分)C(A项,有的人;离开。 B项,丧:为……办丧事。D项,因为:于是创作)‎ ‎2.(2分)A(B项,“景”通“影”;C项,“不”通“否”; D项,“涂”通“途”。 )‎ ‎3.(2分)C ‎4.(2分)C(名词作动词/动词使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来源:Zxxk.Com]‎ ‎5.(2分)D.(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6.(3分)C(A项,“震灾”与“赈灾”同音,易误解,不得体。B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D项,法院布告为法律公文,就语言来说应该用书面语中的公文事务语言,要客观、正式、严肃。“月黑风高”,指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文学色彩浓厚,显得夸张,不符合语体要求。)‎ ‎7.(3分)B (根据原文语境,语序上要先具体后抽象,由“秘方”递进到“传统”上。“秘方”的定语按照顺序应该是“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 ‎8.(3分)C(C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强调陈述主体。)‎ ‎9.(3分)D(每况愈下:情况越来越坏。 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思想观点。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10.(4分)【思路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参考答案: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 ‎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11.(3分)B(“‘耐火纸’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可再生吸附剂”错,原文第二段说的是“还可以当作从废水中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可再生吸附剂”。)‎ ‎12.(3分)C(“从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提取出来的羟基磷灰石”错,原文第五段说的是“羟基磷灰石是-种天然矿物质,也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 ‎13.(3分)C(“已经被改进和优化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的合成方法”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科研团队正考虑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的合成方法”。)‎ ‎14. (3分)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这只能说明老锁匠是个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错,锁铺的生意不好,有时代发展的因素,并不能说明老锁匠因循守旧、故步自封。C项,“他故意不打开古锁”于文无据,且这里的描写也不能构成悬念。D项,“老锁匠却能轻而易举地打开”错,老锁匠并不是轻而易举地打开锁的;小说还反映了人应该谦虚的主题。‎ ‎15. (5分)①交代环境背景,呈现南方古镇的独特地域特色。②营造氛围,增加老街神秘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描写古镇的街道特点,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④介绍锁匠铺,为人物出场做铺垫。(或:暗示人物形象,少有人知的老街,注定少有人来,暗示老锁匠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品格。)(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开头对水寨镇的描写是社会环境描写,本题可通过分析水寨镇的特点以及它和小说情节的关系分析作答。这段环境描写写了水寨镇古朴、潮润、整洁的特点,介绍了锁匠铺,锁匠铺是后文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人物出场做了铺垫;小说写的是有关传统制锁开锁手艺的故事,古镇古朴的环境为这个故事的叙述做了铺垫。‎ ‎16. (6分)①‎ 第一次是年轻人在锁匠铺开锁,写出年轻人开锁手艺的高明,表现了年轻人的得意。②第二次是年轻人在事故现场开锁,最终他没有打开锁,表现了他在大事来临时的紧张。③第三次是老锁匠在事故现场开锁,在危急关头,老锁匠打开了锁,表现了他高超的技艺和谦虚的品格。(3分)‎ 这样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突出了要珍视传统技艺,为人要谦虚的主题。(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需从文中找出三次开锁的人物和结果,体会开锁情节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最后综合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在表现人物、揭示主题方面的好处。‎ ‎17. (3分)B(顾:回头看)‎ ‎18. (3分)D(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9. (3分)D(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 ‎20. (11分)(1)(4分)功业的完成,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由:缘由;兆:预兆。各1分。句意2分)‎ ‎(2)(4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4分。博学:广泛地学习;知:智慧;“乎己”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3)(3分)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可是天下的诸侯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3分。亡:丢失;困:走投无路。各1分。句意1分)‎ ‎【文言译文】‎ 管仲作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在他的一生里,齐国经济富裕,兵力强盛,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回头看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贤能的人来作为回答,但他的话不过是说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有一日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不说也可明白。‎ ‎21. (3分)C(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22. (6分) [答案示例]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虽知获胜后功名不能惠及每个血战之士,但仍甘愿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诗歌鉴赏】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出渭桥”和“辞汉月”指出军队的行军路线和出发点。“出渭桥”而“鸣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从“弯弓”到“插羽”,省掉了对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布局简洁,笔法洗练。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海雾”指边塞。“星芒尽”“海雾消”就意味着战争结束。最后两句从某种意义上讲,有讽刺之意,讽刺皇恩不均,独宠外戚。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 ‎23.(12分)‎ ‎(1)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别时茫茫江浸月 绕船月明江水寒 ‎ ‎24. (60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漫画作文。漫画作文审题时要细察画面,抓住矛盾。(人、物、景不遗漏)然后分析细节,揣摩寓意(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同时,注意提示,抓住关键(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概括其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漫画中两个人,左边的人将一块大石头举过头顶,做出砸的动作,从地上的蜈蚣来看,不难判断出他要砸的对象。而右边的人背坐在长椅上,从他的位置上,看不到地上的蜈蚣,所以他以为举石头的人是要砸他。他正回过头来对举着石头的人说了这句话:“你举石头干嘛?想害我?!”由此我们思考漫画的寓意是:不了解事实真相就会产生误会,或所有的误会都是在不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