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实验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主张”阐释包容性增长 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议经济包容性增长主题,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中国主张”高度浓缩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包容普惠是世界经济破阻祛滞的前提条件。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间虽然已经度过,但世界经济当下仍呈现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实体经济失速、贸易投资萎靡等低潮样态,低增长、低就业叠加高风险、高泡沫的经济大势与各国增长战略不一致、不协调、不融通密切相关。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互为利益攸关者。举足轻重的大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 唯有提高各国、各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流程度、协调力度和通畅幅度,才能凝聚决策、政策和行动合力,共同应对增强发展动力、根除区域贫困、缩小南北差距等全球课题,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实现不以邻为壑、不损人利己的包容、共赢、普惠的增长。 贸易互联、投资互通是走出“囚徒困境”的关键路径,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与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的再盛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若将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贸易和投资就如血液。国际贸易增速连续数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凡此可见气滞血瘀,难畅其流。有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明显降低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为避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陷入“囚徒困境”,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是当务之急。对于区域自由贸易机制,世界各国应尽快达成共识,最大程度增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与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减少贸易壁垒和藩篱。 创新改革是令世界经济肌体焕活的核心动力。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能,回望历史,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近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逐渐减退。同时,发展不均衡问题远还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事实证明,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仅靠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必须在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地,发展观念需要厘清,治理思路需要突破,增长机制尤需嬗变。 归根到底,世界经济有赖各国共同努力,破除阻力、凝聚合力、培育活力。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在所难免。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抑或整个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纲,打造开放、均衡、普惠的国家间、区域性合作架构为目,将竞争的结果导向提高效率、释放和平红利与实现共同繁荣的路径上来。 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各国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及丰富“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进而通过普惠性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1.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有赖各国共同努力,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中以普惠性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B. “中国主张”的包容性世界经济当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中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 C. 贸易互联、投资互通是包容性增长走出“囚徒困境”的唯一路径,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与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的再盛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D. 对于包容性经济贸易机制,世界各国应最大程度增强其开放性,使其与自由贸易机制、多边贸易体制相互补充,并减少贸易壁垒和藩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包容性增长形象地阐述为“中国主张”,其高度浓缩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精神无疑将助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B. 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间虽已度过,但当下世界经济仍呈现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实体经济失速、贸易投资萎靡等低潮样态。 C. 世界在发展,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已在所难免。 D.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需要厘清发展观念;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还要仰仗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创新改革是世界经济肌体焕活的核心动力,只有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纲,打造开放、均衡、普惠的国家间、区域性合作架构为目,才能将竞争导向提高效率、释放和平红利与实现共同繁荣的路径上来。 B. 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己然淘汰,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未解次,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 C. 实现包容、共赢、普惠的增长,唯有提高各国、各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流程度、协调力度和通畅幅度,才能凝聚合力,共同应对,最大程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 D. 有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明显降低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为避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陷入“囚徒困境”,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充足空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 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长命认为“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包括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太俗了,这是被城里人瞧不起的原因。 B. 小说准确地描写了长命的矛盾心理、行为,他生怕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去餐馆收泔水而被人看不起,但又每天走街串巷去收泔水。 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如长命路遇儿子,但儿子是势利眼,怕有个不体面的父亲而被人瞧不起,不看也不喊“爸爸”。 D. 小说将面馆里那两三桌客人的眼神与那个独坐一张桌的女人的眼神进行对比描写,突出了那女人眼神对长命的沉重打击。 5.小说在刻画长命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先后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 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总数领先的地位。可可西里中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暴涨了248%;次日鼓浪屿中遗成功,鼓浪屿的旅游热度则增长了16%。“中遗成功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前往当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如土司遗址等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并不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如何让更多世界遗产被人们了解和接受,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节选自《2017中国世界遗产: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热度暴涨》) 材料二: (资料世界遗产中心2017年报告演示材料) 材料三: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遣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为此,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在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美国自然遗产管理强调“根据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确定资源的使命,然后建立与使命相应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等”。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 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遇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 (摘编自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 材料四: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国际活动。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在全世界范内采取合作拯救行动。1985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还尚须了解和理解。目前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业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只有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世界文化遣产。 (摘编自白英《中国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努力》)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17年,青海的可可西里和福建的鼓浪屿先后申遗成功,使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处,依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B.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的当天,旅游热度分别上涨了248%和16%,这表明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 C. 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对旅游业的推动明显不足,如我国申遗成功的土司遗址就没有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 D. 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是申遗成功的唯一目标,更重要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前往当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由材料二可知,非法活动管理体系/管理规划、交通设施以及居住用地是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B. 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因为世界遗产名录中,自然遗产的数量远低于文化遗产。 C. 在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上美国的做法可资借鉴,就是限制公益性服务,对保护价值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排除其旅游功能。 D.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目的是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合作来拯救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E. 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9.你认为我国在管理和保护世界遗产方面还应该作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 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B.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C.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D.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 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 “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 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 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 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①此诗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 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作桃花吧,不见桃树上应有的绿叶;把红梅看作杏花吧,它的枝子又是青的。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4分) A.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秋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 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15.诗人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小题。 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________),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就具备工匠精神。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国民的幸福感随之增强。人民从解决温饱到现如今的向全面小康迈进。40年来,国家真正做到了稳健屹立在世界之林。而当年改革开放一声号令,全国人民就全身心投入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潮里…… 请以“我看改革开放”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D 3.B 4. B 5. ① 自卑但又自尊:为自己的农民身份感到自卑;当饭店里一个女人瞪了他一眼后,便不想再去拉泔水了. ② 勤劳:腰受伤后,在家里养猪种菜. ③ 有理想:他不甘心碌碌无为,决心要干点事,收获点什么东西. 6. ① 运用象征(或比喻)手法,用“需要秋天的人”象征“需要理想,有成就的人”,使题目具有形象性. ② 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 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城市中的农民不能仅满足于温饱,还应树立更高的理想,在农村创造新的业绩,在土地中收获更多的成就. 7.B 8.BE 9.①要实行国家管理,改变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模式,扭转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的现象;②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 ③多方施策,尽量控制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④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方法;⑤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开发,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并自觉保护世界遗产。 10.B 11.A 12.C 13.(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劝勉,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不富裕。 (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 14.AE 15.①拟人。如“怕愁贪睡” 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 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 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4)运用拟人手法(也有用典,“贪睡”化用“海棠春睡未足”,)。“怕愁”“贪睡”“自恐”等词体现了这种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红梅无意与群芳争春,却甘于寂寞的心理状态。“自恐冰容不入时”表面写红梅生怕其冰肌玉骨不入时俗,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因备受打击而产生的忧危孤独的心情(或不为现实所容而痛苦) 16.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B 18.B 19.C 20.示例: ①“堵住”改为“堵塞”; ②“管子”改为“管道”: ③“换掉”改为“更换”: ④“打算”改为“计划”; ⑥“正遇上”改为“正值”。 21.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和打造更多“中国品牌”。 22. 中国的巨变——我看改革开放 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本独一无二的史册,记载着耻辱、光荣的历史,腐败、兴盛的历史,封建、开放的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是探索、发展的历程,是每一阶段统治的记载,是能使世人借古鉴今的方式。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唐朝时的鼎盛;元朝时,马克• 波罗游览中国,把中国比喻成天堂;明朝时郑和下西洋的盛大;而到了清朝,却是遭人欺辱的时期,战争连连,几乎接近国破人亡的危险线。经历了屡战屡败后,人们开始觉醒,想要拯救中国,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政党后,风雨依然未平息,战争纷乱频仍,家园处处枪林弹雨,经过多年战争的洗礼,沉睡的中国人民终于苏醒了,他们顽强战斗,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人民生活稳定的情况下,于1949年建国。此后,在多次探索的失败与成功中,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的路走得不容易,一边要面对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一边要发展本国工业。当别的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中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国家;当他们的工业发展走入正轨时,中国却还在迷茫中寻找自己的道路。 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国终于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从步枪时代走向航母时代,从腐败之国走向体育大国,从一个被封建冲昏头的庸君蜕变成有头脑的智者。 我们也共同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中国通过“一国两制”的政策收复失地——香港、澳门;成功召开上海经合组织会议、举办奥运会;加入金砖国家;全国的GDP排在世界第二……中国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雄狮。 曾经的中国就像一个不学无术的庸才,只会向有势力的人低头,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懦夫。谁会想到一百年后的中国,变成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敢向经济强国挑战,是一个勇于超越的强者。 那么,我们仍然不禁要问:中国的未来将会怎样? 我想,首先要保持本国优点,多向外国学习,借鉴成功的优秀的经验,把人家的缺漏变成自己的强项,多发展贫困地区,而且政策要与国家经济符合,要实事求是,那么我相信中国一定在世界经济强国中位列榜首。 就让我们期待中国今后更大的变化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