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联考第三期(期中)(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三上学期联考第三期(期中)(2016-11)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2017届高三上学期联考第三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分餐与共食 对于传统儒家礼乐文化而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人类 温饱的生理需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实际上,中国传统的日常饮食方式是 经历了从分餐逐渐转变为共食的漫长演变过程。 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平均分配制度,可谓是“天下为一家, 而无私织私耕,共寒而寒,共饥其饥”。食物通过了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 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但是,史前人类开始大量生产的陶制炊具和骨质餐具,为商周时期“分 食”的精细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等到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一种非常厚 重的一种饮食传统。同时,食材的品种日渐丰富,烹饪的方式不断变革,逐渐开始出现“宴 饮”的公共饮食方式,其形式具有建构生者之间“我们属于同一个共同体”的文化功能。此 后,这种饮食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中期,普通民众恐怕也是如此。《后汉书.逸民传》中多记 录的孟光与梁鸿夫妻俩“举案齐眉”的典故,可谓是平民日常生活饮食方式的一个侧面写照。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也带来了饮食风俗的变化,最为典型的 是高桌大椅的出现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在敦煌四七三窟壁画中已经开始出现家庭式的合 桌会餐情景。实际上,食品在分配上仍然是一人一份,只是围桌而坐,有了“共食”的那种 气氛而已。实际上,在一些晚唐五代的上流阶层饮宴场合中,基于长幼尊卑、主客有别的观 念,还是会在筵席中实行分餐制,是否“经济”反而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南唐《韩熙 载夜宴图》里面就保留了一幅生动地古代饮宴的分食“现场”。有意思的是,在食桌上的碗 碟旁边分别放着餐匙和著。这与现代的饮食餐具摆设无异。相较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资料 多数只是描述“礼食”或者贵族宴饮的场合,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图像资料更加丰富。 自宋以来,美食考试从豪门贵族走向街头百姓,从琳琅满目的飨宴到贴近民众的茶楼酒 肆,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百姓的饮食活动。而且,不管是何种饮食情境,但凡是有客人上门, “好客”的中国人常会以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席间主人还会“劝菜”,既是主人害怕客人 因为过于谦逊而吃不到美食的缘故,也是主人表达视乎远客为自己人,并不见外的一种情感 流露,通过“共食”这一中式饮食风俗习惯,主客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而在婚丧嫁娶、 生日节庆的特殊日子里大摆筵席,到又形成了一种作为礼物流动的“办桌”文化。这种酒席 一般菜色丰富,分量足,基于经济的考虑,都会采用“共食”的方式开席。更何况,对大多 数中国人而言,能与人共桌吃饭。“同吃一盆菜”,就是一种“与有荣焉”的人际关系建构。 “敬陪末座”也不会计较,觥筹交错间呈现出一种人情社会的彼此认同。 (选自《民俗研究》2015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饮食既满足了人类温饱的生理需要,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最 早的礼俗文化是起源于饮食。 B.在最原始的分食制时期,史前人类虽然实行严格的按人数平均分配制度,各自进餐, 但耕织等生产资料均非四有。 C.商周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能够变得精细化,是因为 陶制炊具和骨质餐具的生产。 D.饮食方式会承载一定的文化功能,“宴饮”的饮食方式因承载着符合中国人心理需 要的文化功能而得以绵延不绝。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举案齐眉”的典故,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普通民众的饮食方式,孟光与梁鸿二人的 夫妻感情通过这一细节就可见一斑。 B.民族文化的融合推动了饮食风俗文化,高桌大椅同桌而食,敦煌壁画中已经开始出 现家庭式围桌而坐的“共食”场景。 C.《韩熙载夜宴图》里面描绘的古代宴饮现场一现代相比,虽然其餐具摆设相同,但在 饮食方式上仍然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D.中国人好客,会因为害怕客人见外而“劝菜”,而主客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因“共食” 这一中式风俗习惯一下就被拉近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宋以来,中国人形成的“办桌”文化实行“共食”制,主要是处于经济的考虑, 而晚唐五代上流阶层饮宴实行分餐制在当时却有更重要的考虑。 B.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通吃一盆菜”也会感到“与有荣焉”,因为这是得到认同 的体现,而这种人际关系与“共寒而寒,共饥而饥”是不同的。 C.研究饮食文化的资料在各时期的特点不同,先秦两汉大多通过文献描述“礼食”或 者贵族宴饮的场合,而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则以生动的图像为主。 D.中国传统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从分餐逐渐转变为共食的演变过程,而与此同时演变的 还有餐饮用具、食材、烹饪方式、甚至是经济水平与民族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 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 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 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 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文帝曰:“善。”乃 止。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 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 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 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 “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 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 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 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 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 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 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 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语》曰: “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 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 (选自《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 以加其法乎 B.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 以加其法乎 C.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 以加其法乎 D.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 以加其法乎 5.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椁,是指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和椁的区别在于棺小椁大。棺用于盛放尸体, 椁则置于棺外,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以便放置随葬品。 B.廷尉,官职名。秦朝始设置,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 高官吏。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C.跸,止行也。古代帝王或官员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戒严,禁止人经过称为“跸”。 后来引申为帝王官员出行时车驾驻扎的地方。又引申为帝王官员的车驾。 D.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朝即有。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一种刑法, 可以起到威慑百姓的作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有远见卓识。他担心皇帝提拔虎圈啬夫为上林令,会让天下人跟风模仿,徒 呈口舌之利,而不再务实做事。 B.张释之正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 后被《书》赞为“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 C.张释之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太子和梁王乘车上朝,过司马门而不下车,张释之阻 止其进入殿门并弹劾二人,后经薄太后下令赦免后,二人才得以进入。 D.张释之很有才能。因此得到中郎将袁盎的赏识与举荐任谒者仆射。在文帝身边任职 时,虽屡次触怒龙颜,但最后都被认可。 7.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2)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对 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②,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注】①此诗写于叛军占领长安时期。②绿:这里指酒。③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用手 在空中画字。 8.结合全诗,分析颈联的作用。(5 分) 9.诗中两次写到“愁”,请结合诗句分析“愁”的具体内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3)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圈在心中的狼 游睿 男人惧怕一匹狼,是儿子出生以后的事情。 男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人。他有一把祖传的猎刀,那刀锋芒锃亮,削铁如泥。有刀在手, 男人握住的就是满满的自信,别说狼,就算老虎也只是挥手之间的事情。 男人曾经就被 4 大 1 小 5 匹狼团团围住过。男人拔出猎刀唰唰一阵挥舞,4 匹大狼瞬间 就被砍成数段。剩下那匹小狼睁着黑豆般的眼睛连连后退,男人犹豫了一下,仍一刀挥了过 去。小狼哀嚎一声立刻跑开,却留下了一只灰色的狼耳朵。 看着小狼边回头边跑远,男人有些后悔,他知道狼的报复心极强,这后患早迟会找他报 仇。 儿子出生之后,男人却放下了猎刀。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男人抱着他, 心都快融化了。男人想,如果儿子看到一个残忍血腥的爸爸,会是什么后果?男人暗地里发 誓,一定要做个好父亲,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男人用麻布将猎刀缠住,挂在了墙角。 但男人总会想起那匹一只耳朵的狼,担心它随时可能出现。伤害他也就算了,万一伤害 到了儿子怎么办?所以男人从不让儿子离开他的视线。 儿子渐渐长大,那匹狼一直没出现过。可越是这样,男人越担心。男人知道它一直在, 作为一匹狼,它终究会来复仇。 不想,儿子却喜欢上了一只羊。 儿子五岁的时候,男人在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这种小羊,以前无一例 外地都变成了他口中喷香的烤乳羊。儿子却对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爱不释手。 “它多可怜啊,”儿子说,“爸爸,我能把它养大吗?” 看着儿子清澈的大眼睛,男人点了点头。 男人花了小半天工夫搭出一个羊圈,再把小山羊放在里面。男人从外面割回一些草,一 根一根地喂到羊的嘴里。儿子用小手抚摸羊的毛,小山羊就把身子往儿子身边靠。儿子开心 极了,拍着手说:“它和我交朋友了。”男人就笑了。 儿子渐渐成长,小山羊也渐渐变成大山羊。儿子就翻进羊圈和它一起玩儿,还骑在羊身 上。男人发现不光是儿子,就连自己也和这只山羊有了感情。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 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男人甚至觉得,这只山羊和儿子一样,看着就 特别温暖。 只是一想到总可能有一匹狼出现,男人的心顿时冷却。有了羊的存在,狼可能更容易出 现,这是狼的本性,何况,它还要复仇。 山羊在圈里越长越肥硕。男人的儿子也上了学。 男人希望儿子成绩能好点,将来能走出大山。但男人很快就发现,事与违愿,儿子的成 绩十分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山羊,把作业丢在了一边。 男人牵儿子拉回屋,手把手辅导他,可是儿子却总是心不在焉。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 他,诱导他,鼓励他,可男人一转身儿子就溜到了羊圈边。男人再拉,儿子却挣扎不已。儿 子哭着说:“我不要读书,我长大了就放羊。”男人强拉不动,忽然抡起手,给了儿子一个耳 光,这是男人第一次打儿子。 儿子捂住脸哇哇大哭,男人后悔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淌血,他比儿子更难受。 男人走出门打算透口气,没走出几步,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一匹一只耳朵的狼, 它正怒视着男人。 男人瞬间惊呆,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男人迅速转身,回家取出猎刀。再出来时,狼 不知去向。男人却感到恐惧,他攥紧了猎刀想,这刀恐怕再也不能离手了。 这天下午,男人回家的时候,儿子依旧在羊圈边喂羊。 “作业做了吗?”男人问。 儿子摇摇头。 “为什么不做?”男人又问。 儿子依旧摇摇头。 男人看了看那只山羊,此刻它正温顺地靠着儿子。男人却突然发现,这只羊实在太肥硕 了,一点也不好看。以前儿子可以和它玩,可现在影响学习,还能继续玩吗? “你不做作业,我就杀了它!”男人说。 “你敢!”儿子猛然站起。“你杀了羊,我就再也不读书了。” 男人实在没忍住,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读,还是不读?” “不读!”儿子大哭着说,“打死也不读!” “我让你不读!”男人跳进羊圈,抽出随身紧握的猎刀,没有任何前奏,没有丝毫犹豫, 动作娴熟而流利,一道白光闪过,活生生的山羊立刻一分为二。喷薄而出的鲜血溅了他一身。 哭声嘎然而止,只见儿子睁大眼睛,脸色惨白,尿液也顺着裤腿流了出来。他意识到了 什么,连忙扔掉猎刀伸手去搂,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叫,撒腿就跑。[来源] “站住!”男人喝斥道,立刻起身去追。跑出数米,却见儿子竟然连滚带爬往回跑来。 男人一把抓住儿子的衣领。 就在此刻,男人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的前方,正伏着一匹只有一只耳朵的狼,狼龇着牙, 眼里一片血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第三段猎人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的情节,不仅表明猎人技艺高超,也充分 展现其性格中残忍;同时,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采用设置悬念,一悬到底的办法展开故事。在小说的高差部分,猎人一直警惕 的独耳狼真的出现了——“正怒视着男人”,它的到来是警告。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塑造了猎人的形象,儿子的柔弱温顺成为猎人性格改变的 契机,而这也成为父子矛盾的爆发点。 D.整篇小说脉络清楚,情节紧凑而又张弛有度,情节前后呼应;特别是一些细节如“男 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细腻精准地刻画了人物心理和性格。 E.儿子不读书,这让猎人愤而杀羊,实际上是猎人想借此给儿子当头棒喝,是为了告 诫和警醒。 (2)请结合小说,分析儿子的性格及其作用?(6 分) (3)请结合小说,分析标题“圈在心中的狼”的妙处。(6 分) (4)小说中“羊”和“狼”既是性格的象征,也是生活理念的象征,请结合父子形象,谈 谈你的理解,并谈谈对你现实生活的启发。(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许身为国最难忘 “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这是“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在在应 邀出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召开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兴致盎然泼墨挥毫写下的。这几句诗 也成为陈能宽一生的真实写照。 1946 年,陈能宽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即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在美 9 年,他系统钻 研金属物理,获得许多重要发现。他与 R.B.Pond教授合作研究,发表的《金属晶体中滑 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被认为是金属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在金属材料学界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时候的陈能宽已是美国公认卓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了,事业有成, 薪资优厚,家庭生活也很幸福。妻子裴明丽和他一起在耶鲁大学留学结业。但在旁人眼里, 春风得意的陈能宽此时却归心似箭。当冲破重重阻扰终于踏上祖国土地远远地望见五星红旗 时,他满含热泪,情不自禁的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踏进国门,面对众多单位的邀请,他选择进入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继续从事金属物理 研究。为能尽快报效祖国,他特别热心研究工业生产中实用性较强的金属。他没想到,正顺 风顺水走在这条他所熟悉的专业道路上时,他的人生轨迹又一次面临重要拐点。 从朝鲜战争时候起,我国就面临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而苏联要帮助我国发展原子弹的 协议也因为中苏两党交恶而被苏共中央单方面撕毁,我国不得不自起炉灶,自主研制,打破 核垄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陈能宽被选中进行和研究。 但是陈能宽是搞金属物理研究的,从来没搞过原子弹。接受调令就意味着将要改行,放 弃自己已钻研多年的金属物理。陈能宽曾一度犹豫,但很快决定服从调动。报效祖国还有什 么比让祖国尽快掌握核武器、在世界上扬眉吐气更值得的呢? 陈能宽来到原子弹研究机构北京第九研究所之后,被任命为二室主任。二室担负两项重 任,都是核武器事业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当时,有关核武器理论研究方案已初步确定,亟 须通过实验尤其是爆轰物理实验加以检验证实,而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实践几乎是空白。 陈能宽如何“从头学起”,边干边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现在的人们很 难想象。安装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里的精密零部件的形状和体积,竟然是靠那些简单手摇计 算机甚至算盘计算出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实验中,为了溶解炸药,他们用的工具,居然 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那些盆盆罐罐。三年饥荒时期,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塞外风沙弥 漫,科技人员克服一切困难,患上了浮肿依然夜以继日地工作,陈能宽经常亲临一线组织实 验。熊熊燃烧的火堆旁,一站十几个小时,他带领着爆轰队伍,在接连不断的实验中证明自 己也否定自己。为了加快研制进程,陈能宽大胆的创造了有别于当时世界有核国家的新试验 方法——冷试验,由此改写了中国核武器定型方法的历史。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东方巨响,环宇皆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短暂的兴奋 后,陈能宽遵照上级精神,开始氢弹的研制。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人仅用了四年的时间, 我们不但赶在法国人前面爆炸了氢弹,而且所花的时间是所有核大国中最短的。 也就是从他投入核研制工作那一天开始,他严格遵守保密铁律,隐姓埋名,毅然断绝了 和家人一切亲朋好友的联系,似乎从世界上蒸发了。将近 30 年他都不曾和家人通信,父母 和两个兄长去世他都未能回家奔丧,有的朋友还以为他已不在人世。 从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陈能宽不再负责武器型号的爆轰物理实验。1987 年 2 月担 任国家 863 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时,他已 64 岁。王大珩生前曾言:“在 863 计划多个 主题中,激光主题讲起来最费口舌,也最难把握。”和他共事了 30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说:“重视发扬民主,每当涉及比较重大的技术路线或方向的判断,总是提议要组织“红队” “蓝队”之间的辩论,即正面意见与反面意见深入辩论和讨论。用这种方法集中大家智慧, 为我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陈能宽特别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杜祥琬至今记得, 他当时独创性地提出,在该专题中设立青年基金,鼓励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 “七十嫌小,八十嫌少,九十正好!”陈能宽曾用这样的字句自勉,至今家中客厅书桌 上还留有他和老伴一起玩数独游戏的手稿,电视柜里还存放着交响乐光盘。陈能宽特别爱唱 歌、游泳,尤以擅长书法、填词作诗扬名。在许多重大试验成功后,他常以诗词抒怀。生病 期间,小儿子陈子浩为他念诗,他最爱听毛主席诗词,每当听到《沁园春.长沙》“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时,老人就会捏紧右拳锤击自己的胸口,轻声地说:“我们,我们!”到 后来,他已不能说话应答,但是每当听到年轻时喜爱的那些慷慨激昂的诗句,眼神中依旧会 闪现无与伦比的神采。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核研制工作中,陈能宽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还特别重视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 以他为首的专家组很有远见地提出设立青年基金,孤立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期望 他们有所成就。 B.陈能宽甘于奉献,从投入核研制工作开始,严格遵守保密铁律,隐姓埋名,30 多年 他都不曾和家人通信,依然断绝了和家人及一切亲朋好友的联系,似乎从世界上蒸 发。 C.文中引用陈能宽生前用以自勉的字句“七十嫌小,八十嫌少,九十正好!”,是想表 达希望自己不必在乎年龄的增长,永远有敏捷的头脑和一颗年轻的心。 D.陈能宽勇挑重担,为了我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再负责武器型号 的爆轰物理实验,转向担任国家 863 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并带领团队取得 了骄人的成绩。 E.文章择取了陈能宽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位“两弹一星元勋”的突出贡献,从 不同角度展示了陈能宽“许身为国”的光辉形象,赞美他能为国奉献的高尚品德, 富有感染力。 (2)虽然陈能宽进行核研究是“从头学起,边干边学”,但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 文章概括并分析原因。(6 分) (3)文章结尾写到“老人通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就会捏紧右拳击自己胸口, 轻声地说:‘我们,我们!’”有何作用?(6 分) (4)为什么说“许身为国最难忘”是陈能宽一生的真实写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岁月如梭,仿佛刚踏进校门,转眼间就要参加毕业典礼了。可那些流金铄石....的岁月终 将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②肖鹰对哲学的借用参考是颇有创见和深度的,这在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可谓空谷足音....。 ③她日日斯斯艾艾....地盼良人早日回家,却不知他早已移情别恋,另结新欢,想来真够可 怜。 ④北京的二期艺术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其他省市的二胡艺术也有其独特风味,客观 的说,各有所长,不分轩轾....。 ⑤如果没有计划,学习起来漫无目的,三天打鱼两天晒,到头来只是如同丁公凿井....,徒 劳无获。 ⑥六年前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布展览会上,这位短小精悍....的工程师曾经让 25 万伏特的 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看得观众目瞪口呆。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 下来的,其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 B.80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形程之远、环境之险恶、 战斗之惨烈,在人类战争史上极为罕见,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C.唐文治先生之于交大,犹如北京大学之于蔡元培先生。南开大学之于张伯苓先生, 他们都是一个大学学府建立过程中的中心人物。 D.会上,两国国防部长商讨了将美国核潜艇与战略轰炸机等战略资产长期循环部署在 韩半岛和附近海域、上空。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春秋时期,贵族不仅是政治统治者、地主,而且是唯一有机会受教育的阶级。因此,诸 侯的家宅 ① 是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中心, ② 文化的中心;各种各样有专长、有某项知 识的人,都要投靠诸侯,指望为诸侯所用。③ 普通百姓, ④ 没有受教育的机会,⑤ 也 没有文化知识, ⑥ 在他们中间也没有出现什么学者。 A.不仅 还 至于 既然 自然 因此 B.不仅 还 而 不仅 / 所以 C.既 又 所以 不仅 当然 因此 D.既 也 因此 既然 / 所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 ① 。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 ② ,热带将会更热,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 失。客观地说, ③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 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17.环境友好企业是指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利用合理、环境清洁优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的企业典范。下图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标志,请写出该图标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 及其寓意,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10 月 17 日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飞向星辰大海。50 岁的景海鹏第三次出征苍穹,成为 中国飞得最多、最久、最高的航天员。 接受专访的景海鹏平和而从容,他的话语朴素中带着升华、思辨中透着睿智。当记者问 及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第三次飞入太空时,景海鹏说:“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 事业,更是我崇高的使命……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一个梦 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 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谈及为飞天所做的准备,他回答“每一次飞天,都是一 场寂寞的坚守”。问道飞天的高风险,景海鹏笑着回应“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 用生命去置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2.B 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实际上,食品在分配上仍然是一人一份,只是围桌而坐,有了 ‘共食’的那种气氛而已”可知这还不是“共食”,仍是“分餐”。 3.C 理解错误。“相较于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图像资料更加丰富”,但 不意味着就以图像资料为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A 5.C “跸”只用于帝王,不能用于官员。 6.B “被《书》赞为”错,是他的做法和《书》里面的说法差不多了。 7.(1)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 (得分点:“固”难道、“败”伤害、“乃”只、“当”判处各 1 分,句意 1 分) (2)我交给你处理的原因,是想把惩罚加在他全族上,而你却按法律判决上报,这不是 能用来体现我对宗庙敬奉的诚意的方法。 (得分点:“属”交给、“致”把……加在、“所以”用来……的方法、“非……也”判断 句式,句意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1)烘托氛围,融情于景。(2 分)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的急雪,营造压抑 的氛围,暗示时局混乱,表达了自己的满怀愁绪。(2 分)(2)照应题目:正面写雪,并突 出“对”字。(1 分) 9.(1)时局危急,忧国忧民 (2)生活艰难,贫寒交困 (3)亲人离散,消息阻隔 (4)孤独苦闷,无人倾诉(6 分)(答对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水中藻、荇交横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间关莺语花底滑 (5)只是当时已惘然 (6)剑阁峥嵘而崔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答案:答 E 给 3 分,答 D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 【解析】:A 项,猎人杀狼天经地义,谈不上残忍;从“男人犹豫了一下”,和下文“男人有 些后悔”可以看出当时猎人有一丝恻隐之心。B 项,小说的高潮部分是结尾处猎人杀羊,独 耳狼第二次出现。C 项,猎人父子矛盾的爆发点是儿子不读书,父亲认为他不思进取。 (2)答案:性格:柔弱善良,也有一丝固执倔强。(2 分)作用:①推动了情节发展,激化 了猎人父子的矛盾,将小说推向高潮。②衬托猎人父亲的形象,凸显了其性格中慈爱温柔和 野性的复杂性。③在与父亲的冲突中,揭示了小说主题。(作用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 (3)答案:①语意双关,既指猎人心中担心狼的报复,又象征生活中的危机感,对人们是 一种警醒和告诫;也象征猎人性格中的野性。(4 分)②情节上,猎人“圈在心中的狼”贯 穿始终,使小说情节紧凑,不蔓不枝;③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 分。②③答出 一点即可。) (4)答案:“羊”在小说中集中表现为儿子善良柔弱的性格,(1 分)追求一种舒适安稳、 安于现状,又略显平庸的生活。(2 分) “狼”集中表现为猎人身上刚性十足,又不失野性的性格。(1 分)“狼”象征着另一种 生活理念,时刻有危机意识,积极面对生活,进取开拓。(2 分) 现实启发(示例①):我选择“狼”的生活理念,因为在“圈养”“娇养”孩子的今天, 导致孩子性格的懦弱和娇气,从个人发展角度,时刻有危机意识,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呼唤 野性回归是必要的。(2 分) 选择“羊”的生活方式亦可,自圆其说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1)选 E3 分,选 C2 分,选 B1 分。 解析:A “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在结束核研究之后。B 原文是“将近 30 年”。D 原 文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陈能宽不再负责武器型号的爆轰物理实验。1987 年 2 月 担任国家 863 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为了”目的错误。 (2)①矢志报国:在以身许国精神的激励下,取得了辉煌成就。②不怕吃苦:克服生 活的艰苦和技术的落后的困难;③善于创新:大胆的创造了有别于当时世界有核国家的新试 验方法——冷试验;④坚持执着:在接连不断的实验中证明自己也否定自己,不达目的不罢 休;⑤甘于奉献:隐姓瞒名近 30 年,专心搞研究。(答出三点得满分) (3)①正面描写,通过语言和动作的细节展示了陈能宽的豪迈气概。②丰富人物形象, 写出了晚年陈能宽不变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的精神品质。③照应标题,“许身为国最难忘”; 收束全文,再次突出了陈能宽高尚的品格。(每点 2 分,共 6 分) (4)这句话表达了陈能宽为国贡献终生的决心志愿。具体表现为:①青年时期,放弃 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希望尽快为国家贡献力量。②回国以后,在核研制过程 中克服条件艰苦、技术落后等种种困难,隐姓埋名,带领团队取得骄人成绩。③晚年时期, 承担了 863 计划中最难把握的激光主题,使得我国这项技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④病重期 间,心念祖国,依然渴望为祖国做出贡献。(观点表达 2 分,具体表现答出 3 点即可。) 五、语言知识运用(20 分) 13.答案:B 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期期 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不分轩轾:不分高低,轻重。丁公凿井:比喻 语言之辗转传误。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14.答案:A B 逻辑错误,应是“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人类战争史上极为罕见” C 主客颠倒,应是“蔡元培先生之于北京大学”“张伯苓先生之于南开大学” D成分残缺,商讨了…的方案【】 15.A 16.①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②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 ③台风有过亦有功 17.要素:由“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英文缩写“C”、“E”、“F”巧妙组合成(点明有英文 缩写即可);平面图效果像一张“笑脸”;又像两个“人”拥抱的俯视图效果。整个图案成椭 圆形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每点 1 分,共四点,答出三点即可得 3 分) 寓意: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对环境友好,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 (答出一点 1 分,答全两点 3 分) 六、写作(60 分) 18.作文参考立意: 1.生命不息,梦想不止 2.实现梦想,需要坚守 3.为了梦想,不惧艰险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请提拔张释之做了谒者 仆射的官。张释之朝见后,上前进献一些方便适宜的计策。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只要 现在行得通就可以了。”于是张释之就谈秦朝和汉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汉朝 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称好。 一次,随从文帝出行。文帝登上养虎的围栏,向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情况,一共问了 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看,都回答不出来,养虎的工人在旁边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详细。 文帝说:“官吏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是个没有才能的人!”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养虎的工 人上林令的官职。张释之上前说:“现在陛下因为养虎工人的能言善辩而过多地提拔他,我 担心天下的人会争着效仿,只注重会说话,而不注重做实事。”文帝说:“说得对。”就没有 实施了。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坐一辆车上朝,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阻止太 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以在司马门不下马不敬的罪名弹劾他们。薄太后听说这件 事情后,派使者拿着诏书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得以进入殿门。文帝因此觉得张释之是 个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职。有一次,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对大臣们说: “啊,用北山的石头做外棺,把麻和丝絮切断铺在石缝里,然后用漆汁粘好,这样别人动得 了吗?左右的人都说“好”!张释之说:“如果它中间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用铜 汁把南山浇铸起来,别人也还能有缝隙进去;如果它中间没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 使没有石棺,也不用担心。”文帝称好。授予张释之廷尉的官职。 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 审问他。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以为皇上已经走了。” 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 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 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这件事按法律应当如此;改变法律并加重处罚,这会让老百姓对 法律产生不信任感,将来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久 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 后来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气,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 之按盗窃宗庙供用器物的有关律法上报,判决这个人在街上当众处死。文帝大怒说:“这个 人没有道德,竟敢偷盗先帝庙里的东西,我交给你处理的原因,是想杀了他全家,而你却按 法律判决上报,这不能体现我对宗庙敬奉的诚意。”张释之脱去帽子,跪在地上谢罪说:“按 法律这样处理就够了。现在盗窃宗庙的器物就杀他全家,如果这个人盗挖了长陵的墓地,陛 下又将怎样处罚他呢?”文帝向太后禀报了这件事,后来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文帝死后,景帝继位。张释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想称病辞职,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杀; 想见景帝主动谢罪,又怕景帝不原谅他。最终还是去见了景帝并谢罪,景帝没有怪罪他。张 释之侍奉景帝一年多,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 太史公说:张释之的话有长者的风范,他遵守法律,不阿谀奉承。《论语》上说:“不了 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朋友就够了。”张释之的言论可以作为朝廷上的典范。《尚书》说:“不 有所偏私,不袒护同党,君王的道路才会平坦;不袒护同党,不有所偏私,君王的道路才会 通达。”张释之差不多做到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