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南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9分,共9分)‎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 中秋节从产生之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先民崇拜的对象。月亮在阴阳理论中,象征着阴。所以在古代神话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国最早的神话著述《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于玉山和昆仑,此二山皆为月精所住。在汉代画像砖中,也有西王母居于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东王公相会的情节。而我们熟悉的嫦娥,原型则是《山海经》中的帝喾之妃常羲。到汉代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 ‎ 除了神话故事,中国人对月亮的祭祀活动同样开展得很早。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统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阳,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来取得教化民众的效果。到隋唐之时,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与此同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中秋夜与杨贵妃在太液池凭栏望月,说明当时中秋赏月已经成为风俗。‎ ‎ 中秋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从何时而起,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经相对固定,并包含一定的节日内涵了。从那时起,中秋与“团圆”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加之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等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理想状态的一个具体表现。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团圆的无数遐想。就连食物,也要做得圆润,名为月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 ‎ ‎ 盛唐以后,中秋话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当中。这类诗歌表达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乡。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人生波折分别,就像月相盈亏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离散更为伤感。所以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而韩愈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则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叹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赏一轮明月,便能遥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哀伤。‎ ‎ 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中秋雨霁,月色入户,陆游只能感慨:“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玉笥峰头的一轮明月,也是他心头难以割舍的故国家园。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如今,每逢传统节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团体,都会自发组织活动庆祝。大家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展示才艺,一同遥寄对祖国的思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诞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和太阳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这从《山海经》和汉代画像砖中有关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C.虽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为《山海经》帝喾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见于《淮南子》,但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D.对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由《国语》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传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祭月的时间由秋分日变成了中秋日,以统治阶级为主题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 B.隋唐史选择在中秋祭月,与天气干燥、空气洁净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的记载,表明中秋赏月在唐已成风俗。‎ C.“团圆”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与中秋日正是月圆之时以及“圆”所代表的圆满、完整等特征关系密切,“团圆”也因此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D.中秋作为诗歌吟咏的对象,在盛唐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之中。这些诗歌也多是借月抒怀,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中秋月表达思人思乡诗歌的出现,除了和月相盈亏与人生波折极为相似易引起伤感之情有关之外,还与离散之人共望明月,借以寄托相思有关。‎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取其“团圆”之意,这在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现象。‎ C.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和陆游的“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的诗句,同为写月,但寄托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个人的家庭团圆到国家的统一稳定,文人士大夫们面对中秋月冲破小家的束缚,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 二、古诗文阅读,共39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州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而汝中柏方用事,阴阻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县,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 ‎ ‎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 诣:拜见 B.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 权:暂时代理 C.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D.被创堕马 被:恰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 A.普以将略称 舟遥遥以轻飏 B.而汝中柏方用事 觉今是而昨非 C.遂为贼所蹂践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欲收先入之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B.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C.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D.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②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①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绣面:唐宋时期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故云“绣面”。②宝鸭: 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③一面:指整个脸上。‎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义丰。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被子一样。‎ ‎(2)《逍遥游》中借大芝和寒蝉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作者用夸张、对比手法表现了阿房宫中柱子之多。‎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5.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 ‎ 这是一枚用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都在算盘噼啪声中度过。‎ ‎ 一边激情似火,一边四面楚歌。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聂荣臻要求五院转入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又奔赴下一场会战﹣﹣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 ‎ ‎ ‎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事后得知,原因是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 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多次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感质量和可靠性对研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这些失败,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 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直到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才走上正轨,连续6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9人精度小组,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靠着这个飞行试验,他摘取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 1983年,梁思礼退居二线,但他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 梁思礼醉心音乐,对体育的“瘾头”更大。留学期间,梁思礼参加了学校古典式摔跤队,几经征战,他们获得了美国中部大学联赛摔跤冠军。他还喜欢游泳,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完全失重的状态让他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已至耄耋的他,仍然没有减少对体育的喜爱,只要有重要赛事,他都不会错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 ‎【注释】“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间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梁启超在饮冰室所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对梁家子女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梁思礼因此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科学家。‎ B.文章将梁思礼与其在美国的同窗好友林桦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等进行对比,是为了凸显梁思礼内心坚定的爱国、奉献的精神。‎ C.在梁思礼和许多刚跨入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即后来的“东风一号”终于诞生了。‎ D.从“东风一号”首次发射失败中,梁思礼积极吸取教训,开始对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思考,开创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重大意义的“可靠性工程学”。‎ E.在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方面,梁思礼和他的团队做出了突出的工作,他因而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传记主人公梁思礼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在表现人物时,文章多次引用名人和传主话语,请举出三例并分析其具体作用。‎ ‎(4)文章题目﹣﹣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有什么含义?从全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刚刚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的张继科在开赛当日赶到赛场,结果1 比3 爆冷输给了小将梁靖崑。‎ ‎(2)近日一段廊坊固安老人孤身骑三轮车寻找走失儿子,历经千辛万苦的视频,让很多网友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 ‎(3)民警找到对山况熟悉的守林人卓金龙,警民联手在深山中近7 公里,耗时近6小时,终于找到了6 名驴友。‎ A.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B.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C.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披荆斩棘 D.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地铁新版手机客户端将更新上线,新版手机客户端将为乘客提供线路换乘及票价查询、周边地标查询、运营故障信息推送等功能.‎ B.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C.晓庄师范学院一直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和“大爱奉献”.‎ D.日前,由盐山县爱心联盟申报的“残疾人云之网络好人商城”公益项目成功进入全国“青年恒好”十强.‎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①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②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③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9.如图是沼气使用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把这个示意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90字(标点不计字数)。‎ ‎ ‎ 五、写作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小区里几个邻居聊天,谈到“猫眼”。‎ ‎ 李阿姨:“猫眼是伟大的发明,保障安全,必不可少!”‎ ‎ 大学生:“可恨的猫眼,有一次,有人敲门,我透过猫眼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一刹那,兴奋莫名,感慨万千;当我打开门,竟然发现没有了之前的激动。”‎ ‎ 路过的王教授:“猫眼可不止在门上,在心中,更可怕。”‎ 材料中的对话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2016-2017学年河南师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9分,共9分)‎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 中秋节从产生之始,就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先民崇拜的对象。月亮在阴阳理论中,象征着阴。所以在古代神话中,月神往往是女性。中国最早的神话著述《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于玉山和昆仑,此二山皆为月精所住。在汉代画像砖中,也有西王母居于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东王公相会的情节。而我们熟悉的嫦娥,原型则是《山海经》中的帝喾之妃常羲。到汉代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 ‎ 除了神话故事,中国人对月亮的祭祀活动同样开展得很早。先秦时期,《国语》便记载:“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统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阳,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来取得教化民众的效果。到隋唐之时,祭月的传统渐渐从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于中秋天气干燥,空气洁净,圆月显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强化了祖先们对月的崇拜。与此同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中秋夜与杨贵妃在太液池凭栏望月,说明当时中秋赏月已经成为风俗。‎ ‎ 中秋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从何时而起,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经相对固定,并包含一定的节日内涵了。从那时起,中秋与“团圆”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圆这一概念代表着圆满、完整,加之不露锋芒、浑圆饱满等几何特征,使得圆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理想状态的一个具体表现。中秋因为正值月圆,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赞叹与欣赏,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团圆的无数遐想。就连食物,也要做得圆润,名为月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 盛唐以后,中秋话题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当中。这类诗歌表达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乡。这种情绪,一方面来源于人生波折分别,就像月相盈亏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圆,衬托得人间离散更为伤感。所以苏轼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感慨。而韩愈面对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则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叹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赏一轮明月,便能遥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时,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哀伤。‎ ‎ 由家庭的团圆而生发出的家国情怀,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中秋雨霁,月色入户,陆游只能感慨:“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玉笥峰头的一轮明月,也是他心头难以割舍的故国家园。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如今,每逢传统节日,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团体,都会自发组织活动庆祝。大家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展示才艺,一同遥寄对祖国的思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诞生和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月亮和太阳作为先民的崇拜对象存在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神常常是女性的形象。这从《山海经》和汉代画像砖中有关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 C.虽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为《山海经》帝喾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见于《淮南子》,但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D.对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由《国语》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传统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祭月的时间由秋分日变成了中秋日,以统治阶级为主题的祭月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 B.隋唐史选择在中秋祭月,与天气干燥、空气洁净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的记载,表明中秋赏月在唐已成风俗。‎ C.“团圆”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与中秋日正是月圆之时以及“圆”所代表的圆满、完整等特征关系密切,“团圆”也因此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D.中秋作为诗歌吟咏的对象,在盛唐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诗歌之中。这些诗歌也多是借月抒怀,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借中秋月表达思人思乡诗歌的出现,除了和月相盈亏与人生波折极为相似易引起伤感之情有关之外,还与离散之人共望明月,借以寄托相思有关。‎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取其“团圆”之意,这在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节日文化现象。‎ C.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和陆游的“平生无此一杯酒,玉笥峰头看月生”的诗句,同为写月,但寄托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个人的家庭团圆到国家的统一稳定,文人士大夫们面对中秋月冲破小家的束缚,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筛选信息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解答】(1)C、“祭月活动和中秋赏月已与它没有联系 ”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表述为“《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础”.故选C.‎ ‎(2)C、“成了人们心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错,原文第三段是“这一主题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这个节日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故选C.‎ ‎(3)D、“冲破小家的束缚”“十分重要”表述错误,另外,家国情怀形成的原因也表述不当.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中秋的明月,寄托着太多的家国理想,士大夫们在月下祈祷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故选D.‎ 答案:‎ ‎(1)C ‎(2)C ‎(3)D ‎ ‎ 二、古诗文阅读,共39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州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而汝中柏方用事,阴阻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县,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奇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 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 诣:拜见 B.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 权:暂时代理 C.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嫉妒 D.被创堕马 被:恰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C ‎ A.普以将略称 舟遥遥以轻飏 B.而汝中柏方用事 觉今是而昨非 C.遂为贼所蹂践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欲收先入之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B.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C.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D.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同意了他的请求。‎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②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文言断句的.‎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答】(1)D、被:遭到,受到,遭受. 译文:受伤落马.‎ ‎(2)C、都为介词,“被”A项前一个“以”介词,凭借;后一个“以”连词,相当“而”,连接修饰关系的词语.B项前一个“而”是转折连词,但是;后一个“而”是并列连词.D项前一个“之”是助词 的,后一个“之”助词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C.‎ ‎(3)A、本题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险”“地皆沮洳”等词语,以及后面表示完整表述意义的短语“高邮既平”,可知断句为: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句子意思为: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故选A.‎ ‎(4)B、原文“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义兵万人以行”说明,丞相只是同意了石普请战的要求,并没有给予步兵三万.而是让他“招募义兵万人出征”.故选B.‎ ‎(5)①句中关键词“先”:在…前面,“蹑”:追踪.“走”:逃跑.译文为:石普冲在士卒前面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 ‎②句中关键词“为…所”表被动,“斫”:砍;句中没有主语,根据语境翻译时应该补充主语“石普”.译文为: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 答案:‎ ‎(1)D ‎(2)C ‎(3)A ‎(4)B ‎(5)①石普冲在士卒前面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 ‎②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 参考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行.徐州平定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时高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当时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准备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与贼兵战斗,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冲在士卒前面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害怕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 ‎ ‎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①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绣面:唐宋时期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故云“绣面”。②宝鸭: 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③一面:指整个脸上。‎ ‎(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义丰。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考点】古诗词阅读.‎ ‎【分析】《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是李清照在北宋时期的作品,风格为婉约叙事类.‎ 此词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上半阕主要是对女主角的外在描写,下半阕则对女主角的行为、心理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在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 从该词最后一句来看,全词又是元稹所著《莺莺传》情景再现描述.‎ ‎(1)此题考查学生炼字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炼字的基本能力.做这类试题,既要理解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又要把关键词还原到句子中,理解句子的含义.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古人常用“芙蓉”来写女子娇容.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概括诗歌形象,关键要抓住始终对象形象的描写.上片“绣面芙蓉”“斜飞宝鸭”是对女子容貌的描写,“眼波才动”是对女子神态动作的描写.下片中“半笺娇恨寄幽怀”体现了女子的心理,“约重来”是女子的心思.综合起来人物形象就出来了.‎ 答案:‎ ‎(1)①绣面上的芙蓉一笑而开,“开”化静为动,更显有情.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②“开”不仅实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以花衬人,以花喻人,相得益彰,生动形象.‎ ‎(2)①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②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容颜,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 ‎③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半笺娇恨寄幽怀”写出少女对情郎的思念和幽怨,准备写信寄托相思;“月移花影约重来”写她大胆与情郎相约,表现她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与大胆追求.‎ 译文:‎ 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赏析:‎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发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再则,“绣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心上人.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这却很可能,特别是很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阕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笺即是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连起来是说,虽然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信上写的是“月移花影约重来”.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来幽会.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 ‎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被子一样。‎ ‎(2)《逍遥游》中借大芝和寒蝉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3)杜牧《阿房宫赋》中“ 使负栋之柱 , 多于南亩之农夫 ”两句,作者用夸张、对比手法表现了阿房宫中柱子之多。‎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重点字:)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重点字:厚、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重点字:菌、晦、朔、蟪、蛄)‎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重点字:栋)‎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5.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 一双大眼,鹅銮式的宽阔前额,一张典型的“梁家嘴”,举手投足间处处是父亲梁启超的影子。“像,太像了”,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见到梁思礼时,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9子女未来的路。‎ ‎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选择了回国。此时,他的同窗好友林桦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林桦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他对此有什么想法,梁思礼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两发P﹣2近程地地导弹。一年之前,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上了一块新牌子﹣﹣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成立的初衷只有一个,搞出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学过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尽管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梁思礼说。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也就是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 ‎ 这是一枚用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都在算盘噼啪声中度过。‎ ‎ 一边激情似火,一边四面楚歌。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液氧及元器件。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 1960年,“东风一号”仿制成功后,聂荣臻要求五院转入导弹的自行设计和研制。临危受命的梁思礼又奔赴下一场会战﹣﹣中近程地地导弹的设计和飞行试验任务。‎ ‎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发射失败,事后得知,原因是导弹产生横向弹性振动和发动机管道起火。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 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多次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感质量和可靠性对研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也正是这些失败,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 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直到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才走上正轨,连续6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9人精度小组,围绕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靠着这个飞行试验,他摘取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 1983年,梁思礼退居二线,但他重新站上讲台,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下一代。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 ‎ ‎ 梁思礼醉心音乐,对体育的“瘾头”更大。留学期间,梁思礼参加了学校古典式摔跤队,几经征战,他们获得了美国中部大学联赛摔跤冠军。他还喜欢游泳,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完全失重的状态让他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已至耄耋的他,仍然没有减少对体育的喜爱,只要有重要赛事,他都不会错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 ‎【注释】“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间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BE ‎ A.梁启超在饮冰室所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对梁家子女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梁思礼因此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科学家。‎ B.文章将梁思礼与其在美国的同窗好友林桦的居住条件、工作条件等进行对比,是为了凸显梁思礼内心坚定的爱国、奉献的精神。‎ C.在梁思礼和许多刚跨入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即后来的“东风一号”终于诞生了。‎ D.从“东风一号”首次发射失败中,梁思礼积极吸取教训,开始对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思考,开创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重大意义的“可靠性工程学”。‎ E.在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方面,梁思礼和他的团队做出了突出的工作,他因而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传记主人公梁思礼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在表现人物时,文章多次引用名人和传主话语,请举出三例并分析其具体作用。‎ ‎(4)文章题目﹣﹣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有什么含义?从全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4)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以偏概全,梁启超的信条对子女产生了影响,但梁思礼成为重要科学家还有其它的原因;C项,“自主研发”错误,参与研发的还有苏联火箭技术人员;D项,“东风一号”错误,应是“东风二号”.‎ ‎(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传主的形象特征一般是指其精神品质,包括对待生活和对待学术的态度,以及为人做事的态度.本文主要体现在对待学术方面,坚持理想,勇于挑战,发挥余热等;另外,对待生活方面,他热爱体育,坚持锻炼.‎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文中引用体现在多处,可结合前后语境分析引用话语的含义,进而分析其作用.第一段,周总理的话是说梁思礼与父亲梁启超很像,再结合第一段的内容,可知这是侧面描写其外貌特征;第二段,梁启超的信条是对子女精神上的指引,也为下文写梁思礼的精神品质做了铺垫;第三段,梁思礼回答对林桦的看法,二者的区别最主要的是爱国心的区别,这也凸显了梁思礼内心坚定的爱国奉献精神;第四段,梁思礼对研发人员的描述,表现他身处困境仍抱有信心和希望;第九段,萧伯纳的话,是对梁思礼燃烧自己、传承科学的崇高精神的概括.‎ ‎(4)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问,抓住关键词“饮冰室”和“驯火者”,指出其表层含义,并分析其深层含义,解读深层含义时要结合中国航天事业的背景和梁思礼当时的状态,突出他为祖国的事业努力拼搏的奉献精神;第二问,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上使用比喻,意蕴丰富,用意新巧;结构上贯穿全文,是对梁思礼航天事业的高度概括.‎ 答案:‎ ‎(1)BE ‎(2)①不畏生活艰苦,怀揣救国梦想.②科研上勇于挑战,严谨求实.③热爱航天事业,即使退休也发挥余热,为此奉献一生.④喜爱体育运动,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3)①开篇引用周总理的话,使读者对梁思礼的形象有初步的印象,有总领全篇的作用.②“尽管两手空空﹣﹣”.表现他身处困境仍然充满希望和信心.③引用萧伯纳,形象表现他燃烧自己、传承科学的崇高精神.‎ ‎(4)“饮冰室”表面是指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的梁启超书斋,深层含义是面对国家内忧外患而内心忧虑焦灼,唯有喝冰水解热,形象地表现对国事思虑和不安的程度.“驯火者”是对火箭研制成功的比喻,也指克服艰难困苦为国家航天事业奋力拼搏的勇士形象.‎ 作用:①含蓄地交代了梁思礼和主要事迹,高度概括了梁思礼一生的主要功绩,表达了作者对梁思礼的崇敬之情,是贯穿全文的叙事、情感线索.②采用比喻手法,使题目含蓄而具有文采,富有象征意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 四、语言文字运用.‎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刚刚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的张继科在开赛当日赶到赛场,结果1 比3 爆冷输给了小将梁靖崑。‎ ‎(2)近日一段廊坊固安老人孤身骑三轮车寻找走失儿子,历经千辛万苦的视频,让很多网友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 ‎(3)民警找到对山况熟悉的守林人卓金龙,警民联手在深山中近7 公里,耗时近6小时,终于找到了6 名驴友。‎ A.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B.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C.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披荆斩棘 D.风尘仆仆 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 ‎【解答】“风尘仆仆”,重在表现长途奔波劳累.“跋山涉水”,路途遥远,来之不易.(1)强调的是张继科奔波劳累,所以选“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生活艰难.(2)强调的是老人寻儿的艰难,所以选“风餐露宿”;‎ ‎“披荆斩棘”,指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也比喻在创业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3)根据“在深山中”“近7 公里”“耗时近6小时”,便知选“披荆斩棘”;‎ 故选:C.‎ ‎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地铁新版手机客户端将更新上线,新版手机客户端将为乘客提供线路换乘及票价查询、周边地标查询、运营故障信息推送等功能.‎ B.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C.晓庄师范学院一直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和“大爱奉献”.‎ D.日前,由盐山县爱心联盟申报的“残疾人云之网络好人商城”公益项目成功进入全国“青年恒好”十强.‎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 ‎【解答】A.搭配不当,“提供”与“功能”不能搭配,可将“功能”改为“服务”或“信息”;‎ B.语序不当,“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合逻辑顺序,应该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C.成分残缺,“大爱奉献”后缺少“践行”的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精神”;‎ D.正确;‎ 故选:D.‎ ‎ ‎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① 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② 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③ 心理问题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考点】补充句子.‎ ‎【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 ‎【解答】本题主要在论述抑郁症,第一空,可联系后句“不分男女老幼”,还有前文“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可知每个人都会有.第二空可根据前句“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结合下文所举例子,可知这句应是抑郁症的成因.第三空可根据前文“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可知本处答“心理疾病”.该类题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答案示例:‎ ‎(1)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2)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3)心理问题 ‎ ‎ ‎9.如图是沼气使用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把这个示意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90字(标点不计字数)。‎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框架示意图,答题时一要看清题目要求;二要读懂框架关系,要尽量把它体现在答案中;三要注意表达的准确、连贯,符合字数要求.‎ ‎【解答】‎ 这个示意图主要表明沼气的来源及作用.观察这个示意图时,要注意箭头的指向和具体内容.描述画面时,要注意把握层次问题,比如第一层可以写沼气池中的肥料的来源;第二层写沼气池的具体作用;从菜园、厨房和养猪场的箭头看,还要有第三层,即沼气池的使用实际上是一个循环过程等.‎ 答案示例:‎ 公厕和养猪场的粪便为沼气提供原料,沼气池产生的肥料供菜园使用,产生的沼气为厨房提供燃料;同时,菜园为厨房提供新鲜的蔬菜,而厨房的剩饭剩菜为养猪场提供饲料,形成能源循环.‎ ‎ ‎ 五、写作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小区里几个邻居聊天,谈到“猫眼”。‎ ‎ 李阿姨:“猫眼是伟大的发明,保障安全,必不可少!”‎ ‎ 大学生:“可恨的猫眼,有一次,有人敲门,我透过猫眼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一刹那,兴奋莫名,感慨万千;当我打开门,竟然发现没有了之前的激动。”‎ ‎ 路过的王教授:“猫眼可不止在门上,在心中,更可怕。”‎ 材料中的对话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材料写作的能力.猫眼保障安全,却阻挡了情感,凡事有利有弊;通过猫眼可事先观察,却失去“突然”之惊喜感,人生如果按部就班,步步可见,将十分寡淡.猫眼可不止在门上,人与人之间互相警惕,互相怀疑,缺乏信任,这样实在可怕.‎ 参考立意:‎ ‎1、凡事有利有弊;‎ ‎2、突然之后的新鲜感;‎ ‎3、信任是人与人交流的法宝.‎ ‎【解答】信任 ‎ ‎ 信任是友谊的重要空气,这种空气减少多少,友谊也会相应消失多少.﹣﹣题记 ‎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学校门口设了一小书店,方便那些同学们和来往的人们借着看,只收点小费用.另外,看书的人还可以拿家里的旧杂志过来换着看.书店主人很信任那些换书与借书的人,有一天,偶然间,书店主人听到一些人在偷偷的议论:“那个书店的人真傻,我上次拿了两本旧书换了三本很新的书,她都没发现.”另一个说:“我也是,我都没拿书来换,也拿了一本回去,她好象也没发现.”书店主人一听,当时就很气愤.后来,书店主人关了那个书店.‎ ‎  不为别的,只为信任被人无情的亵渎.‎ ‎  虽然,这也许只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平常的小事情,也许很多人都曾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却能说明一个问题:无论如何,千万别亵渎别人给予你的信任.‎ ‎  信任是给予人以尊重;信任是给予人以勇气;信任是给予人以忠诚;信任是给人以希望;信任是给人以温暖;信任是给人以你真诚的心.‎ ‎  友谊因彼此信任而长久;爱情因彼此的信任而永恒;亲情因信任而更温馨.同事间因彼此信任而工作顺利;朋友间因彼此信任亲如兄弟姐妹;陌生人之间因彼此信任而熟悉.信任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的先决条件.试想,如果没有信任谈何真情?没有信任谈何理解?没有信任谈何责任?‎ ‎  当我们工作在外,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里,正因为有信任,才彼此帮助,彼此爱护,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正因为彼此信任有了自己的朋友,知己,甚至恋人.‎ ‎  当我们在最无助的时候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是因为信任;当我们面对网络的真实是因为信任;婚姻里无束缚也是因为信任,因为信任才有了爱心.‎ ‎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因为别人的不信任被无情的伤害?你是否也曾因为不信任有过朋友间的疏远?你是否也曾因为彼此不信任而差点导致家庭的危机?‎ ‎  信任是相互的.做人,无论如何都别不小心亵渎了朋友,亲人,恋人,或者陌生的生活中人给予你的信任.‎ ‎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延续友谊,亲情,爱情的纽带.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或者信任被人无情的亵渎,那不管是针对友谊还是爱情,或者是亲情,心里面对它的分量都会因此而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  生活中,人们在彼此信任的同时,给予了我们爱也给予了我们一颗永远真诚的心.无论如何,千万别亵渎了别人给予你的信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