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题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自唐初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昧,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无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蔽亏玉位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于宋人牡丹诗词中。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 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中,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空枝。”有人批判“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一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气和“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当然,观物以明情,和所有的咏物诗一样,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寄托失意之悲,抒写身世之感。“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是对人生路上“风雨”的怅惘。“异奇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是身遭谪贬的憾恨。“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是南渡士人的流落之恨。更有“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伤感之词: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他们开始追忆盛唐、北宋的往昔繁华,痛惜中原沦丧,借牡丹抒写深重的亡国之痛。 综上,唐宋牡丹诗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主题之嬗变,实与唐宋牡丹玩赏之风习相始终,与唐宋文人之生存境遇相生发,特别是与唐宋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相表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今天人们所认同的牡丹及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富强、繁荣昌盛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后才逐步形成的。 (摘编自路成文《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1. 下列关丁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丹玩赏之风盛行于唐,在北宋前期达到极盛。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和民间的诸如洛阳万花会等活动都是当时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的明证。 B. 统治者喜爱牡丹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以显示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 C. 园艺工们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而热衷于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这使得牡丹品种迅速丰富,客观上促进了唐代牡丹玩赏之风的兴盛。 D. 伴随着牡丹玩赏之风的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从盛唐到南宋,不少诗人都有吟咏牡丹的佳作传世。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主题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足于牡丹本身来“颂美”“颂圣”;一类是以牡丹为触媒,反映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情绪、情感和心理。 B. 从那些批判现实色彩浓厚的牡丹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一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气,也可以看到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幸。 C. 以颂美为主题的牡丹诗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描摹赞美,一种是借题发挥、歌功颂德,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 D. 北宋灭亡后,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所以他们的牡丹诗词常常借牡丹来追忆往昔繁华,抒写亡国之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丹诗同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主题的嬗变,为我们探究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提供了一个视角。 B. 咏物诗常通过所咏之物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唐宋牡丹诗词也不例外,其中有些就是借牡丹来感慨人生失意、国家兴亡的。 C. 诗词与诗人的生存境遇、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 D. 牡丹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因果关系不照应。“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错。“统治者……姿态”所导致的结果是从宫廷逐渐向下层发展的整体局面。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C项于文无根据。“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错,文章没有做比较。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C项误解文意。“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错,唐宋牡丹诗词的主题有相同之处,而且唐宋牡丹诗词的风格如何,文章并未涉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药箱 袁有江 在腊月落第一场雪的夜里,月老挣扎着去了另一世界。 月老是村里爷爷辈中,硕果仅存的孤寡老人。打我记事起,她就住在村西头的小屋里。春夏秋冬,她都是一身浅黑或深蓝的粗布衣衫。平时说话极少,且声音低沉。就算逢着村里喜庆欢腾的场面,她被拽进去同庆,也像一片树叶隐匿在树丛中。其实,因为她既会看病,又擅长接生,一直是方圆十里八乡名声很好的人。 我打听不到她的真实姓名。只能将长辈们提及她的一些片断,连缀起来:解放前,她母亲当过上海某资本家的小老婆。解放后,资本家被枪毙。她母亲上吊自杀。她是跟着外公长大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她下放到我们村。传言她曾和某公社干部有染。那干部倒台后,她受到牵连。因此,在别的“下放学生”陆续返城的时候,她参军入伍了。在部队里,她学过医疗救护。退伍那年,不知何故又回到我们村。 村里的头号能人王之敬,是月老的干儿子。当年月老回村分田立户,亏得队长王之敬大力帮忙。后来,王之敬媳妇难产,月老救过王家母子的命。王之敬于是择了个良辰吉日,燃起香烛,拉着媳妇,抱着儿子拜月老为干娘。那三跪九叩的虔诚,很让村里人为之动容。当然,也有小人背了脸,讥笑王之敬好像在拜神仙。 王之敬对干娘的死很伤心。他带头打理月老的后事,特别用心卖力。月老的骨灰盒落葬时,他将月老生前的衣服鞋袜、铺盖、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等,全都带到坟地,一把火烧了。他怕干娘到了那边,过日子不方便。 一群人在月老坟前磕完头回来时,有人突然问:“月老到了那边,还会不会接生?” 另一人笑说:“阴间接生做什么?又死不了。再说月老都没药箱了。” 这话提醒了大家。 王之敬说:“对了,我收拾她屋子的时候,就觉得少了什么,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她的药箱呢?” “那个棕色猪皮面,有两个铝合金扣手的药箱呢?”有人边说边比画大小。 是啊,那曾让他们感觉神圣,感觉到新生的希望的药箱呢? 王之敬说:“我再去她屋里找找。” 有人说:“莫非里面放了什么好东西,她特地藏起来了?” “我也陪你一块去找。”不知谁跟了一句。 一时间,大家都在心里猜测。那接生过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箱子,会装着什么呢?一笔巨款?稀世珠宝……按理说,都不大可能。 七八个人跟着王之敬走进月老的屋子。一览无余的屋子里,空荡荡、冷飕飕的。只剩下一盘水泥砖砌成的,连在墙体上的灶台。大家一起拆了灶台,留下一堆碎砖烂土。失望的人们,最后看了看屋顶和地板。王之敬说:“别瞎折腾了,老人家尸骨未寒,咱总不能拆了房顶,掘地三尺吧?兴许她早扔了。一个孤老太太,没当过官没发过财,还能剩下什么呢?都回去歇着吧。” 阳光很好。冰消雪融的世界,到处一片滴滴答答的声音。王之敬站在自家门口,望着满眼冰冷的狼藉,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一夜之间,月老的房门倒了,屋内被挖得到处是坑。屋外地基四周,也被挖得稀巴烂。 “这帮龟孙子!财迷心窍!”他拢着手还要骂,老婆在身后捣捣他说:“药箱会不会在咱家?”他吃惊地回过身来。老婆指指杂物房说:“那年夏天,月老叫我帮她把一个木箱搬过来。说是医书和药。那木箱死沉死沉的,会不会放在那里面?” 王之敬和老婆赶紧去杂物房。在废弃不用的架子车上,扯开落满尘埃的蛇皮袋,大木箱赫然立在眼前。撬散木箱,十几本厚薄不一的书噼里啪啦掉下来,中间凸现一个灰白色的包袱。那些泛黄的书本,除了医疗类的,还有两本红色皮壳的日记本。解开包袱,就是那个眼熟的药箱。 一时间王之敬和媳妇都有些莫名地紧张。他们憋着气,欣喜地对望着,停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砸开生锈的扣锁。箱盖上的布兜里,装有一个日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但因墨水颜色消退,已无法辨认。箱子浅浅的第一层,放着几个药瓶,一些药棉、胶布和一个铝盒。盒里装着医用的手术刀、止血钳、剪刀和一根老式针管。第二层里装得满满的。掀开纱布,都是过期的药品。清理出这些药品,箱子居然空了。王之敬抱起箱子,翻来覆去地看着,拍打着,最终却什么也没抖搂出来。 “死老婆子,啥也没给咱留下。”王之敬媳妇站起身,失望地跺了跺脚。 王敬之说:“我们得赶紧把这空箱子埋了,要是有人知道我们打开这箱子,就说不清了。” 这天深夜,他们像两个盗墓贼一样,顶着噎人的寒风,一个扛着镐和铁锹,一个抱着药箱出了门。在月老的墓地旁边,他们挖了一个深坑,将药箱严严实实地埋了。 回家之后,王敬之生了怪病:一到深夜,耳朵里就哇哇响,都是婴儿的哭声。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月老离世的时间,“腊月落第一场雪的夜里”用环境描写,有意渲染阴冷、悲凉的氛围。 B. 王之敬夫妇“燃起香火”“三叩九拜”本来就没有什么诚心,其实他们拜的是月老医生的身份、上海知青的背景。 C. 作者调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如王之敬夫妇撬开木箱,小心翼翼地拨开扣锁等动作描写,以及翻药箱之后的语言描写。 D. 作者采用多种手法设计故事情节,如通过人物对话、活动推动情节,还采用了悬念、对比、突转等手法使情节曲折有变。 5.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王之敬老婆的性格特点,并简析小说尾端体现的作者的用意。 6. 作者以“药箱”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探究分析。 【答案】4. B 5. 忘恩负义。她曾经难产,是月老救了她和她孩子的命,月老死后,她不仅没有伤心的表现,反而因没有得到钱财而咒骂恩人。?财迷心窍。为钱财而寻找药箱,因药箱内无钱而失望,因失望而气急败坏,丧心病狂。用意:结尾段写王之敬老婆得了怪病,表现了作者对此类人物的讽刺,批判,借此警醒世人。 6. (1)“药箱”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以“药箱”为线索设置了“议药箱”“找药箱”“翻药箱”“埋药箱”等情节。(2)”药箱”是表现人物的道具。读者透过药箱,可以看到乡村医生月老善良的品格、敬业的精神、清贫的身世,她将一生奉献给村民,自己却不名一文。 (3)“药箱”是表现主题的载体。小说通过王之敬夫妇为代表的村民们对“药箱”的追问,寻找,讽刺了道德沦丧、财迷心窍的社会风气。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应先分析选项考查的点,然后再与文本进行比对。B项,“本来就没有什么诚心,其实他们拜的是月老医生的身份、上海知青的背景”有误,因为前面交代了“王之敬媳妇难产,月老救过王家母子的命”这一前提,故此时夫妻二人对月老的拜应是诚心的。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王之敬老婆的性格特点,并简析小说尾端体现的作者的用意”,本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考查人物形象,第二问是考查结尾。对于第一个问题,考生可以找出文中描写王之敬老婆的内容,如“‘死老婆子,啥也没给咱留下。’王之敬媳妇站起身,失望地跺了跺脚”,这是她发现月老的箱子里根本没有自己所想象的财宝时的表现,再结合上文所交代的月老与她之间的渊源,可见此人忘恩负义,财迷心窍。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应先看结尾写了什么,然后再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本文以王敬之得了怪病收尾,表现出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起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点睛:对于人物形象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的语句,比如本文中对于“王敬之”的言行举止的描写,有一起与王敬之寻找盒子的表现,也有发现盒子里啥都没有时的言语和动作,分析该人物形象还要结合上文月老对她所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包括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作者以“药箱”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探究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主旨凸显等几个方面思考。先看标题的特点,“药箱”是物象,而文章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该物展开,人们谈论药箱、动手寻找药箱,王敬之夫妇找到药箱之后翻药箱,最后又埋掉药箱,“药箱”就是其中的一根线,串起了整个故事情节,故起到线索的作用;从形象上来看,药箱里装的是月老的灵魂,药品器械体现了人物敬业的精神,也展现了人物清贫的一生,药箱也像一面凸透镜,照出了人性的丑恶,如王敬之夫妇以及其他的村民,面对财富的诱惑,忘记了月老的恩情,道德沦丧。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有光一生 一生有光 ——记“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这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曾被大作家沈从文称为“周百科”。他治学严谨、为人乐观豁达,是一位不慕名利的学者。 周有光十岁进入苏州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 1955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他和他的同事经过努力最终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发挥作用的方案。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本人却一直觉得被这样称呼不好。他说:“读过我书的人,绝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说:“他觉得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要把功劳都归在一个人身上。”周有光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 进入全球化时代,周有光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进程,并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说:“除了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周老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以及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入法方面的学术成就都具有深远的影响。”1991年,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据张森根介绍,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 “生活中,周有光老先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曾对我说过,自己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周有光文集》策划人之一叶芳说。 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不避讳别人的批评。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希望听到不同意见。“为了追求真理,周老欢迎读者对他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也决不当和事佬。”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待人宽厚的老人。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先生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在他活得比三个35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我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我忘记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他还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百度百科)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概括地介绍周有光的身份及其作为一个学者的个性特点,其用意在于让读者对周有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B. 周有光因为在经济学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不得已半途而废,50岁时才选择改行,开始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 C. 周有光是一位谦逊处世的学者,他认为汉语拼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很多人共同的功劳,不愿接受“汉语拼音之父”的称呼。 D. 周有光治学态度严谨,不怕批评,为了追求真理,他欢迎读者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发展,他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周有光将语文的功能与社会现代化联系起来思考,他充分肯定语文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这表明他是一位视野开阔、关心国家发展的学者。 B. 周有光对拼音、文字失去兴趣后,转向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阅读、思考与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写作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C. 周有光退休之后,仍然坚持思考研究,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以及活跃的思维与非凡的著述热情。 D. 周有光在学术上积极探索,他认为青年人搞学术就要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并由此展开对这个世界的认真思考。 E. 周有光待人宽厚,心态积极乐观,这从他长时间静静聆听他人的讲话、对待生命的态度等事件中可以看得出来。 9. 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7. B 8. BD 9. ①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②建议全国汉语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③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④研究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主编的《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的基础.⑤努力推进语文现代化,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选项中B项, “周有光因为在经济学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不得已半途而废”的说法无中生有,而且原文“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是周有光的谦虚之言。 8.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考查。选项中B 项,“周有光对拼音、文字失去兴趣”错,由原文“周有光将目光从研究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上”可知,周有光只是转变了研究方向,不能说对拼音、文字失去了兴趣。D项,“他认为青年人搞学术的认真思考”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周有光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自己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周有光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 蔡襄传》) 【注】①和扁:秦和与扁鹊,古代名医.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B.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C.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D.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古代女子一般18岁及笄时取字。古人的名与字会有关联。 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 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 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就能安定太平。 C. 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①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 ②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士大夫”“庶民”应该对应,注意“且”“岂”等,结合句意断句。句意: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与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古代女子不取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一般及笄时取字,如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鱼玄机字幼微等。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根据原文信息可知,“海内有不泰乎”的原因并非“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而是“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后面一句因果关系不成立。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彰”译为彰扬,“其实”译为实际的效果。(2)“日”译为日渐,第二个“虽”译为即使。 点睛: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 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与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 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开封知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离泉州城二十里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青田上元 莫友芝 年年上灯来,兄弟必三四。 今年青田上,一人仅能至。 长贫各奔波,将老足身累。 佳节从未虚,薄田几时遂。 山庐雨昏昏,辗转不得寐。 注: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1851年灯节,莫友芝到遵义青田山父亲坟上拜祭,写下本诗。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遵义地区有在上元节到祖坟上进行拜祭的习俗。 B. 以前上坟拜祭,兄弟有几个一起来,今年只有作者一人前来,作者在为亲情的淡漠而伤感。 C. 诗的第三联,作者感叹自己及其兄弟多因生活贫困四处奔波劳累,年岁逐渐老去,心中生出无限伤感。 D. 祭拜父亲,人之常情当有悲情,而作者在上坟时却称“上元节”为“佳节”,与氛围不合,此为诗歌败笔。 E. 诗题“青田上元”,在题目中点明地点、时间,是古人常见的一种拟题方式,如《惠崇春江晚景》《乡村四月》。 15. 本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D 15. 对比;借景抒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作者在为亲情的淡漠而伤感”有误;诗歌中交代了兄弟几人的境遇,“长贫各奔波,将老足身累”,可见并非是亲情淡漠,而是因生活贫困四处奔波劳累。D项,“此为诗歌败笔”错误,选项曲解了诗人的用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然后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接着要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最后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要明确技巧包括的范围,然后结合诗句作答,且题干中明确问“主要”“哪两种”。“年年上灯来,兄弟必三四”,以前上坟祭拜,兄弟同来;“今年青田上,一人仅能至”,而今年只有自己一人前来,两相对比,倍显凄凉;“山庐雨昏昏,辗转不得寐”,前一句写景,身处山庐,雨“昏昏”,而自己是“辗转不得寐”,借景抒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陈情表》中,作者说除自己一房外没有近亲、连个照应门户的僮仆都没有之后,紧接着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自己生活的孤单。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述而》)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茕茕孑立 (4). 形影相吊 (5). 不义而富且贵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戏剧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这三位文艺巨匠,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生活空间远隔万里,却都创作出来彪炳千古的名作。 ②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鱼目混珠,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直播过程中的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③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源流,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不枚胜举,据统计,80%以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改编自文学作品。 ④20世纪80年代,曾有日本学者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此虽是三人成虎,当时却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学者振兴中国学术的雄心壮志。 ⑤在这个追求速度的“快时代”,对效益的追逐导致一些从业者忘记了初心,这或许本也无可厚非,但文化产品的创造必须要有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⑥八月份时,他们俩同时被邀请到沈阳参加一个经济大论坛,鬼使神差,命运总不让他们两人见面,他们只能通过电话、书信等交流。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使用正确。②“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而句中是想说明网络直播市场的混乱,好的坏的混在一起,应使用“泥沙俱下”。③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使用正确。④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不合语境。⑤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使用正确。⑥鬼使神差,意思是好像有鬼神在指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不合语境。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B. 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C. 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 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这一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成分残缺,应在“现象”后补上“的一环”之类的文字。C项,“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句式杂糅,可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D项,不合逻辑,“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压缩后发现,“这一环节也是……现象”搭配不当,此处缺少宾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C项把“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在《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这样写道:“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 ① 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 ② 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 ③ 读, ④ 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⑤ 他读的书 ⑥ 很多,也不易遗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相反 有时 有时 所以 不但 B. 却 / 不仅 还 所以 虽然 C. 反而 相反 不仅 还 / 不但 D. 倒 就 有时 还 但是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关系进行排除。第①处与前文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所以应为转折关系;③④处依据分号后的句子可知是“不仅……还……”;⑤处依据前后文应是因果关系。据此三点,可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翻译的实质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同一思想,但是翻译并非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______: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用一般的语言确切地把它表达出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_______,更是文化的转换。翻译既是信息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从使用的人数来看,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从文化角度来看,汉语与英语的互译又代表着_________。 【答案】 (1). 翻译是理解与表迖的双向过程 (2). 翻译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 (3). 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解析】本题第一空可根据 “翻译并非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结合后面对”“理解”“表达”的表述,可得出“翻译是理解和表达的双向过程”;第二空可根据后一分句“更”这一关联词判断空格处应为与更可搭配的关联词来组句;第三空是对整段文字的总结,有了对全段文字的理解,应可根据汉语和英语的互译来表述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点睛:对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7年9月,一篇题为《世界级“一代宗师”去世,领导人致电哀悼,但网络热度几近为零》的文章在网上传开。文章感叹,“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世界级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柯俊去世网上没有人搭理,娱乐新闻热度却极高。作者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某新闻平台推送《娱乐圈又一对低调情侣疑分手》,评论几分钟就过了1000条。”“郭敬明性骚扰的新闻,19385条跟帖评论!”而同一平台关于柯老去世的三条新闻,评论量一直为零。 以上材料引起你什么样的思考?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 【答案】科学家与明星的差距 在当今社会,人们明显重视明星而忽略了科学家,明星受到的大众的追捧,活在掌声和鲜花里,当明星也成为了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而现在又还有多少人想成为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恐怕寥寥无几。的确,科学家和明星在社会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形成的差距却让我大吃一惊,对于这种现象我是反对的。 明星成为了当今社会一道耀眼的光芒,很多家长把他们的小孩都送进明星训练班,仿佛能够成为明星是一件很光宗耀祖的事情,一些青少年为了进入明星阵容就不择手段去整容,这是多么疯狂的行为,因此,导致了科学界的人才缺失。现在,又有多少人能以对待明星的这种热情去对待科学知识?现在很多明星都是千万富翁或亿万富翁,科学家连是富翁都很少。明星随便去参加一个真人秀或者凭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赚的几百万,他们听着歌,喝着酒,打着小麻将的享受生活。而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毅力和坚强去探索一个个人类未解之谜,去挑战科学极限,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一个所谓人类科研最高境界的诺贝尔奖才几百万,最终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是少数人,而拿到的那部分人几乎花了他们一生的时间。 在古代社会,歌女、演员的地位都很卑微,现在他们被称为明日之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最近有一则很火的新闻:《盗墓笔记》中“小哥”张起灵在所饰的角色中说了一句“8。17长白山下,等我归来。”为此,很多“稻米”为了这小说中的一句话在那天赶到长白山,导致景区爆满。对于明星,有那么多人疯狂的去追求。试问,伟大的科学家们做了什么贡献,去过哪里,说过什么话,你们知道么?如果知道,你们会有那么疯狂的追求吗?不会的,有那也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只注重表面的风光,而科学家获得成功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这也是很多人不想追求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都想往娱乐圈里面挤,成为明星,导致了为国家打天下的科学人才缺失,这种现象怎么能让中国科技力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我认为:国家和人民应该重视建设科技力量,打造一个科技强国,克服这种社会差距。 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应该缩小科学家与明星的差距,重视科学家的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建设科研队伍,别让明星的娱乐取代了科学家权威,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就是科学家备受冷落,而明星却备受追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媒体记者关注的热点说明了记者的肤浅表层化,导致科学家话语权丧失,甚至媒体纯粹是利益驱动,为钱工作,炒明星热点话题赚钱盈利为目的。国人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转向关注娱乐、权力,人们过多偏重娱乐和物质享受。科学家失去话语权,不受重视,甚至受冷落和轻视,这深刻反映出中国官本位的特色。衡量人的价值标准不同,导致一边倒现象,这种严重失衡的后果很可怕!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价值取向,不利于青少年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人们很现实的面对这价值失衡,放弃理想当科学家的美梦,转向现实的面对职业开始选择最赚钱的专业,北大清华高材生生选择金融经济管理专业,说明了价值的天平一边倒,这潜伏的后果,令人们担忧! 造成“星热”和“家冷”的根源分析如下: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腐蚀了人们的美好心灵;浮躁思想成为担待人们的主流思想;急功近利思想造成科学家成为被人们冷落的对象;物欲横流的思想成为主流社会的普遍思想主流;投机取巧思想成为很多人思想意识中的捷径;虚荣出风头思想严重,埋头苦干的是傻瓜;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向物质世界倾斜,谁都想过好日子;精神与物质在斗争打架,物质赢了,精神输了,人们变得很现实。 参考标题如下: 1、“星”热“家”冷的沉重思考 2、价值的天平倾斜的严重后果 3、媒体层层包围的真实目的 4、浮躁与务实的对比分析 5、“性价比”巨大的落差的思考 6、当科学家被冷落之后 7、理想和现实的严重困惑 8、重娱乐享受的物质社会到底缺少点什麽 9、过程和结果“打架”了? 10、谁最应该受人们尊重的思考? 11、明星耀眼的外表背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