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新人教版先秦诸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件新人教版先秦诸子

大天而思之 , 孰与物畜而制之 【 基础自测 】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 , 他孜孜以求 , 笔不缀耕 , 在书 法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 ﹒ ﹒ ﹒ B. 想象着画面中阳光下的少年 , 穿着白 T 恤 (xuè), 站在 球场的情景 , 是不是觉得特别美好 ? C. 复兴号是“中国制造的标准动车组” , 以 350 千米时 速载客运行 , 秉持民族工匠之心 , 驰聘中国复兴之路。 D.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倾 (qīnɡ) 听 , 真正去体会 孩子的感受。 ﹒ ﹒ ﹒ ﹒ 【 答案 】 选 D 。 A 项 , 缀 — 辍 ;B 项 , “ 恤 ” 应读 x ù ;C 项 , 聘 — 骋。 二、熟语积累 , 并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 啜菽饮水 : 饿了吃豆类 , 渴了喝冷水。形容生活清苦。 [ 运用 ](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 他在深圳山体滑坡现场抢救被埋在土中的居民 , 干了三 整天 , 又饥又渴又累 , 回到宿舍先是 啜菽饮水 , 然后倒头 便睡。 ( ) ×  “啜菽饮水”形容生活清苦。这里犯了 望文生义的错误。 ﹒ ﹒ ﹒ ﹒ 【 文言梳理 】 一、通假字 1. 大王荒之 (“_____”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_____” 通“ _____”,_________) 大王 太王 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 匈匈 讻讻 形容喧扰 3. 楚王后车千乘 , 非知也 (“___” 通“ ___”) 4. 小人错其在己者 (“___” 通“ ___”,_____) 5.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___”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怪星之党见 (“___” 通“ ___”,_______) (“___” 通“ ___”) 知 智 错 措 废弃 县 悬 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党 傥 偶然地 见 现 7.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___” 通“ ___”) 8. 人祅则可畏也 (“___” 通“ ___”) 9. 枯耘失岁 (“___” 通“ ___”) 10. 田 稼恶 (“___” 通“ ___”,_____) 11. 其说甚尔 (“___” 通“ ___”,___) 常 尝 祅 妖 枯 楛 秽 荒芜 尔 迩 近 12.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___” 通“ ___”,_____) 13. 则光晖不赫 (“___” 通“ ___”) 瑳 磋 切磋 晖 辉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 名词活用 ① 风雨之不时 ( 名词作动词 )_________ ②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名词作动词 )_____ ③ 楚王后车千乘 ( 名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 ④ 思物而物之 ( 名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__ 刮风下雨 称王 使 …… 跟在后面 使 …… 成为物 ﹒ ﹒ ﹒ ﹒ ﹒ 2. 动词活用 孰与骋能而化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使 …… 变化 ﹒ 3. 形容词活用 ①大王荒之 ( 形容词作动词 )_____ ② 因物而多之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 ③ 文王康之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______ ④ 怪之 , 可也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垦 使 …… 多 使 …… 安乐 以 …… 为怪 , 感到奇怪 ﹒ ﹒ ﹒ ﹒ 四、古今异义 1. 地有常数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表示常量的数 2. 勉力不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 努力 ; 尽力 经久不变的必然性 力役 , 人民所服的劳役 ﹒ ﹒ ﹒ ﹒ 3. 风雨之不时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 时时 ; 经常不断地 4. 政令不明 , 举错不时 , 本事不理 古义 :_____ 今义 : 本领 5. 则王公不以为宝 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 : 认为 不按照时节 农事 把 …… 当成 ﹒ ﹒ ﹒ ﹒ ﹒ ﹒ 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 君子道其常 , 而小人计其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 , 一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君子遵行他的常规 , 而小人计较他的功利。 所以君子之所以一天天进步与小人之所以一天天 退步 , 道理是一样的 3. 是天地之变 , 阴阳之化 , 物之罕至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 无用之辩 , 不急之察 , 弃而不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这是自然界的变动 , 是阴阳二气的变化 , 是很少出 现的事情 没有用处的辩说 , 不紧要的明察 , 抛弃掉不去研 究 5. 礼义不加于国家 , 则功名不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愿于物之所以生 ,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不施行礼义 , 那么功业、名声就不会显著 希望了解万物产生的缘由 , 哪里比得上把握万物 生成的原因 ( 规律 ) 呢 【 文本研读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 2 题。   治乱天邪 ? 曰 : 日月、星辰、瑞历 , 是禹、桀之所同 也 ; 禹以治 , 桀以乱 , 治乱非天也。时邪 ? 曰 : 繁启、蕃长 于春夏 , 畜积、收藏于秋冬 ,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 禹以 治 , 桀以乱 , 治乱非时也。地邪 ? 曰 : 得地则生 , 失地则死 ,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 禹以治 , 桀以乱 , 治乱非地也。 星队、木鸣 , 国人皆恐。曰 : 是何也 ? 曰 : 无何也 ! 是 天地之变 , 阴阳之化 , 物之罕至者也。怪之 , 可也 ; 而畏 之 , 非也。夫日月之有蚀 , 风雨之不时 , 怪星之党见 , 是 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 , 则是虽并世起 , 无伤也 ; 上暗而政险 , 则是虽无一至者 , 无益也。夫星之队、木 之鸣 , 是天地之变 , 阴阳之化 , 物之罕至者也。怪之 , 可 也 ; 而畏之 , 非也。 ﹒ ﹒ 物之已至者 , 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 , 枯耘失岁 , 政险失民 , 田 稼恶 , 籴贵民饥 , 道路有死人 : 夫是之谓人 祅。政令不明 , 举错不时 , 本事不理 , 勉力不时 , 则牛马 相生 , 六畜作祅 : 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 , 内外无别 , 男女淫乱 , 则父子相疑 , 上下乖离 , 寇难并至 : 夫是之谓 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 , 无安国。其说甚尔 , 其灾 ﹒ 甚惨。可畏也 , 而不可怪也。传曰 :“ 万物之怪 , 书不 说。”无用之辩 , 不急之察 , 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 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 , 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寇难并至      寇 :______________ (2)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常 :______________ (3) 则是虽并世起 , 无伤也 伤 :______________ (4) 弃而不治 治 :______________ ﹒ ﹒ ﹒ ﹒ 【 明确 】 (1) 外寇  (2) 通“尝” , 曾经  (3) 妨碍  (4) 研究 2. 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 , 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 B. 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 与“治乱”没有关系 , 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 C. 自然无法影响“治乱” , 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 , 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 D.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 , 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 , 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 明确 】 选 C 。“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3 ~ 5 题。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 在物者莫 明于珠玉 , 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 , 则光晖不 赫 ; 水火不积 , 则晖润不博 ; 珠玉不睹乎外 , 则王公不以 为宝 ; 礼义不加于国家 , 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 , 国 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 重法爱民而霸 , 好利 多诈而危 , 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 ﹒ ﹒ ﹒ ﹒ ﹒ ﹒ 大天而思之 , 孰与物畜而制之 ! 从天而颂之 , 孰与制 天命而用之 ! 望时而待之 , 孰与应时而使之 ! 因物而多之 , 孰与骋能而化之 ! 思物而物之 ,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 愿 于物之所以生 ,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 故错人而思天 , 则失 万物之情。 ﹒ ﹒ ﹒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则光晖不赫       赫 : 显耀 B.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 : 隆重 C. 大天而思之 思 : 思慕 D. 孰与应时 而使之 孰 : 哪里 【 明确 】 选 B 。“隆”为“尊重”之意。 ﹒ ﹒ ﹒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明确 】 选 A 。 A.“ 于”均为介词 ,“ 比”。 B. 结构助词“的” ; 代词 , 指天。 C. 表顺承 ,“ 就” ; 表递进 ,“ 并且”。 D. 表因果 ,“ 那么” ; 表转折 ,“ 却”。 5. 用“故错人而思天 , 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确 】 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要点探究 】 1. 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 ? 【 点拨 】 (1) 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 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 不能主宰人 们的吉凶祸福。人应该“敬其在己者 , 而不慕其在天 者”。 (2) 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 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 , 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 , 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 2. 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 ? 【 点拨 】 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 , 是自然的运行。它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 , 而是不能主宰人事的自然。天不能主宰人的命运 , 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才能生存发展。 【 备选要点 】 1. 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 ? 【 点拨 】 在荀子看来 , 我们应该慎重地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 , 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 , 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舍弃 ; 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① 大而言之 , 在服从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 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 , 按规律办事 ; 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 , 避免人的失误导致的混乱。 ②小而言之 , 治理家庭应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 ; 个人的工作学习 , 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 , 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 , 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2. 在选文的一、二段中 , 都引用了诗句 , 荀子引用的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 ? 分别有什么作用 ? 【 点拨 】 诗句 意思 作用 天作高山 , 大王荒之。彼作矣 , 文王康之 天造就高大的岐山 , 太王垦辟它。百姓在这里建新房 , 文王使他们得安乐 间接回答了是什么决定了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的问题 诗句 意思 作用 礼义之不 愆兮 , 何恤 人之言兮 只要不违背礼义 , 何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 回答了做人应该遵循什么准则的问题 3. 荀子认为应如何对待“自我”和“天命” ? 【 点拨 】 (1) 君王应该执着于礼义治国 , 执着于任用有才有德的人 , 执着于消除弊政。而所有的人都应该执着于提高思想 , 完善德行 , 增长智慧。 (2) 德行高尚的人 , 对于由自己决定的意志、德行、智慧等非常慎重 , 却不羡慕那些由时势命运来决定的荣华富贵 ; 德行卑下的人 , 丢下可以由自己决定、通过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情 , 而一心指望那些由时势命运决定的事情。所以 , 德行高尚的人一天天进步 , 德行卑下的人一天天退步。这就是他们相比之下大有悬殊的根源。 4. 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 ,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 【 点拨 】 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 , 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 , 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 , 它不能主宰人事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 , 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 然后又从天不可畏 , 人祅可畏的角度 , 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 “ 错人而思天 , 则失万物之情 ” 的结论 , 告诫人们应 “ 制天命而用之 ” 。 【 综合性学习活动 】 在本文中 , 荀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 明确 】 (1) 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 : 一方面 , 在天地自然面前 , 人不能为所欲为 , 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 , 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 ; 另一方面 , 在天地自然面前 , 人可以大有作为 , 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 , 不要轻易放弃。 (2) 荀子启示我们 : 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 , 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 , 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 : 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 , 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 , 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 , 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