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6-11)
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吕氏春秋· 孟冬纪》)。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B.工匠虽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古代能够涌现出一批批艺术精品,是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D.“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工匠制作玉器时的那种“如琢如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B.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C.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D.秦朝能够制造出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与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顶是(3分) A.中国比西方更早建立起各种具体而严格的工匠制度,也一直具备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 B.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真品卖”的传统。这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历朝历代能不断产出精品,能不断铸就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这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Made in 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际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祖洽,魏尚书令。父逌,魏吏部尚书。峤少有风格,厚自崇重。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风俗,理人伦。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可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贾充亦重之,称于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 吴平,以参谋议功,赐弟郁爵汝南亭侯。峤转侍中,愈被亲礼。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后与荀顗、荀勖同侍,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即奉诏而还。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峤退居,恒怀慨叹,知不见用,犹不能已。在御坐言及社稷,未尝不以储君为忧。帝知其言忠,每不酬和。后与峤语,不及来事。或以告贾妃,妃衔之。太康末,为尚书,以母忧去职。 及惠帝即位,拜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太子朝西宫,峤从入。贾后使帝问峤曰:“卿昔谓我不了家事,今日定云何?”峤曰:“臣昔事先帝,曾有斯言。言之不效,国之福也。臣敢逃其罪乎!”元康二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本位如前。永平初,策谥曰简。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获讥于世。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逌,读yōu②磥lěiluǒ,形容植物多节。 4.下列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B.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C.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D.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尚书令”秦时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至隋唐时,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尚书令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 B.“迁”,指官职调动,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徙”“改”“补”等,其中“迁”“谪”“放”都指贬谪降职。 C.“储君”指皇位的继承人,也称太子或皇太子,确认继承人的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即“立嫡立长”。 D.“谥”,是古代帝王或大官去世后盖棺定论的称号,用一两个字对其一生作概括性的评价。如“文”、“炀”、“怀”等。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和峤承袭父亲爵位,官职从太子舍人一直升迁至颍川太守,他处理政事清正而不苛细,深得百姓喜欢。 B.庾顗和贾充都非常称许和峤的才能,贾充在武帝面前大力称赞他,和峤先后任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职,深得武帝赏识。 C.和娇侍坐式帝左右,谈及国家大事,总是忧虑太子难以担当政事,让武帝很不高兴,后来与和峤谈话,再不谈及将来的事情。 D.惠帝即位之后,和峤跟随太子去西宫,贾后当面责备和峤当年认为太子不能洽理国家,和峤大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峤少有风格.厚自祟重,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风俗,理人伦。(5分) (2)峤退居,恒怀慨叹,知不见用,犹不能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水调歌头·淮阴作① 朱敦儒 当年五陵②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③。 【注释】①该词作于靖康之变后词人飘离异乡之时。②五陵: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近都城长安,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西州,当是用羊昙事。③西州,《晋书。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 8.词的上阕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醉翁亭记》描绘出山间四季变换之美。其中“ , ”两句写出春光如海、夏日繁茂之美景。 (2)《劝学》以雕刻为喻,阐述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 _, ”两句说明如果轻易放弃,就会学无所成。 (3)《琵琶行》写邃琶声如冰泉冷涩开始凝结,声音渐渐中断。之后气“ , ”两句生动传神地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谈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菊城 曹洪蔚 汴梁城的市花是菊花,所以又称菊城。 每到深秋时节,由菊匠们精心培植的数百万盆菊花争相开放,汴梁城一街两市摆放的全是各色菊花,真真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把这座千年古城装扮得既庄严肃穆,又生机勃勃。 满庭芳就是这样一个菊匠,每年要栽培数万盆菊花供市民观赏,好的则被选去参加市里的菊展。 满庭芳原来在日化厂上班,在厂后勤搞花卉培植,美化厂区,给会议室和领导的办公室培育摆放的花卉,工作清闲,工资不低,好多人羡慕。后来,日化厂转产改制,第一批公布的下岗人员名单里就有满庭芳。干了一辈子花卉工,下岗后干啥呢,要技术没技术,做生意没本钱,只有干老本行。满庭芳到南郊租了五十亩地,带着老婆孩子住进去,办了个“ 汴梁菊花园艺场”。正赶上汴梁城每年办菊会,满庭芳栽培的菊花不愁销路,他培育的一株开了四千多头的大立菊还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呢。 这一日,天很高很蓝,风很清很爽。满庭芳正在自己的园艺场侍弄菊花,走来一位老者。这人头发花白,面目清癯,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 来人推开篱笆柴门,径直走到满庭芳跟前,一把攥住满庭芳沾满泥土的手,说:“我猜你就是满师傅吧,汴梁菊王?” 满庭芳说:“菊王不敢当,我是满庭芳。”话在无意间说得挺押韵,把老者逗笑了。 两人找凳子坐下,聊开了。老者说:“我叫田耕夫,画画的,特别喜欢画菊。听说您培植的菊花品种全,造型多,一直想拜访您,今天算是了了心愿。” 满庭芳看见老者的手,细细的,白白的,一看就是耍笔杆的,却偏偏起名叫“田耕夫”。再看自己,起名“满庭芳”,多高贵,多豪华,多文雅的一个名儿,却是个栽花种草的。这真是造化弄人。 聊了一阵子菊花,画家田耕夫被一盆盆景菊吸引住了,那眼神儿如铁块遇到了磁石。这是菊匠满庭芳今年的得意之作,主干游走如龙,花开五颜六色,状如孔雀开屏,真乃菊中精品。 田耕夫说:“庭芳老弟,画菊多年使我爱菊如命,这盆菊花我有意收藏观赏,您开个价吧。” 满庭芳憨然一笑,说:“老话说,名花有主,这花如被懂花识花的人所有,也算一件幸事。初次见面,不谈价钱,送给您了。” 田耕夫见满师傅说得诚恳,不再提钱,打手提包里掏出一幅叠好的字画,说:“有来无往非礼也,我回赠您一幅画。”展开,是一幅闹菊图,左旁题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满庭芳没有拒绝,收了字画,帮耕夫装好菊花,送他离开园艺场。离开时,俩人还在菊架前照了相。 隔几日,工友老包来找满庭芳,他是只卖菊花不种菊花。老包问满庭芳:“你那盆孔雀菊呢?我找了半天没见到。”满庭芳说:“那盆菊我送人了,一个画家,画菊的。” 老包一听,急了,说:“你脑袋让驴踢了,还是进水了?今年市里要办斗菊大赛,一等奖奖金三万,获奖后再拍卖,还能卖到两万。你这可好,钱打水漂了。”老包还说:“这人肯定是骗子,拿张破画换了盆精品菊花,你上当了。” 老包走后,满庭芳有些后悔,那人用一张纸换了他的心血之作。是不是他提前知道了办大赛的消息? 那晚,满庭芳失眠了。 这天,公园管理局的马处长来视察菊花长势,马上又要菊展了。问起那盆“孔雀菊”,满庭芳说:“别提了,让一个画家用一幅破画给换走了。”马处长惊得睁大了眼:“换走了?谁给换走的?”满庭芳说:“那人叫田耕夫。”“田耕夫?是田耕夫?”马处长的眼睁得更大了。马处长又问:“那画画的是啥?”满庭芳说:“好像是闹菊图”。马处长听了,又惊又喜,嘟囔道:“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看着满庭芳与画家的合影照,马处长告诉满庭芳,这田耕夫是汴梁城的大画家,专画梅兰竹菊,但鲜有出手,搞到全套四幅梅兰竹菊图,市值在五十万以上。马处长用心多年,眼下才搞到三幅,就差一幅菊图。马处长最后对满庭芳说:“快把那幅图拿来,价钱好商量。” 满庭芳打开柜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问老伴儿,老伴想了想,说:“那张画菊花的纸呀?我给孙子擦屁股用了。” 马处长听了,心疼得直摆手,郁闷而去。 这一晚,满庭芳又失眠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待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各有其妙。如深秋时节汴梁菊花争相开放的胜景为下文作了铺垫,“天很高很蓝,风很清很爽”渲染了两位行业翘楚会面的愉快。 B.小说主要表现了一段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的佳话。田耕夫相中了“孔雀菊”,满庭芳诚心将 菊送给“懂花识花”的田耕夫,田耕夫则回赠一副闹菊用。 C.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来刻可人物。汴梁菊匠满庭芳的形象,主要是在他诚心送菊与两 次失眠的对比、他与田耕夫的对比之中,逐渐凸显出来。 D.工友老包告诉满庭芳,如果在那盆“孔雀菊”获奖之后再将其拍卖共计可得五万块钱,还说田耕夫肯定是骗子。这说明老包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 F.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姓名颇有意味,均寄寓了作者的讽刺之情:菊匠满庭芳乍听上去像个高雅的文人墨客,画家田耕夫乍听上去像个村夫野老. (2)小说以“孔雀菊”为线索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田耕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待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两次写满庭芳失眠,每次失眠的原因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十么效果.(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徐志摩其文其事 韩石山 徐志摩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的诗文在大浪淘沙的历史之河中永存。同样徐志摩他本人在他的朋友心中永存。 胡适在《追掉志摩》中说,志摩走后,他们的世界又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他在朋友之中是一片最可爱的云彩,永远是温暖的颜色,永远是美的花样,永远是可爱。他常说他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胡适说他们没有几个人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可是,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的狂风卷走了他,他的朋友们的天空倾时一片惨,一片寂寞,因为最可爱的云消散了。 徐志摩之所以这样让朋友们哀念他.胡适说那是因为他的为人整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叶公起就说:“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嫉妒的神气。”陈伯通也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的不忍见面。担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佬,他有无穷的同情,他总是朋友中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使这些多疑善妒的人们十分惭愧,又十分羡慕。” 徐志摩的一生是爱的象征。但社会上对他的行为和追求往往不理解.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徐志摩的单纯信仰。他的离婚和第二次结婚是他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地方。胡适认为.他做的这两件事最能代表他的单纯理想的追求。徐志摩万分诚恳地相信那两件事都是他实现那关与自由的人生的正当步骤。胡适指出徐志摩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徐志摩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可以用纯沽的心血培养出来,因此.胡适要求大家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徐志摩的一生.从这一点上才可以理解徐志摩行为。只有先认清了徐志摩的单纯信仰,才能认清徐志摩的为人。 徐志摩在一首《生活》的诗中认为自己最后的几年生活得非常失败。他的失败,在胡适看来,就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的失败。徐志摩的追求使他的朋友们惭愧。因为胡适说他们的信心大小了.从不敢梦想他的梦想。.这偌大的世界中.只有徐志摩有这信心.冒险去追求。经历了许多波折.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家庭的荣誉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的神圣境界,但他终不免失败的命运。胡适说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信仰太单纯了,而这个世界太复杂了。然而,徐志摩在这恐怖的压迫下.从不叫一声投降。胡适认为他不曾完全绝望。他从不曾绝对地怨恨谁,胡适看他替朋友们做事,替团体做事,他总是依旧那么热心和高兴。 徐志摩在病苦中依旧有他的歌唱,他的诗也更加成熟.诗的意境更加深厚。笔致更加淡远,在徐志摩最后的一年.他希望那是他真正复活的机会,胡适他们都很替他高兴。胡适说.他临走前的几年本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了.但他的同情、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开出了无教可爱的鲜花。他自己的歌唱曾在一个时期里是消沉了,但他的歌声引起了园地外无教的歌喉.嗓亮的歌,哀怨的歌,美丽的歌。这些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兴。然而.胡适说,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最有希望复活的时代.他丢下众人,独自云游去了。 在胡适的眼中,徐志摩这样可爱的人,像一片春光,一团火焰,一腔热情,他投射的影子永远留在他的朋友们的心中,他放出的光亮永远留在人间。 (选自《徐志摩传》,有删节) 【相关链接】①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杜.1930年应老友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投.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34岁时因飞机失事罹难。 ②《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脸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诗歌一开头就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透露了诗人难舍难分的离情,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志摩在诗中谈到,自己最后的几年,生活得非常失败。他的老朋友胡适也认同他的说,并且认为他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B.胡适认为的理想人生必须有爱、有自由、有美,这与徐志摩“三位一体”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因此,他们能够彼此理解。 C.痛苦的生话磨砺了诗人,徐志摩经历的痛苦生话使他的诗歌反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深厚,更加淡远,而这些恰是诗人给热爱文学的人们留下的一笔财富。 D.对子徐志摩的离婚和第二次结婚,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徐志摩的信仰并不单纯。 E.胡适说,徐志摩是朋友之中一片可爱的“云彩”,这与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所写的 “云彩”意思相同,并且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在《生活》这首诗中,诗人认为“自己最后的几年,生活得非常失败”,为什么?清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在你的眼中,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6分) (4)谈谈你对徐志摩爱、美、自由三位一体的人生迫求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之所以横空出世,既与当时的时代条件紧密相关,也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紧密相关。 ②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眼下中国男足的水平,是过去多年种种恶果的积累。此次能够打进12强赛已属不易,高洪波引咎辞职,后面的6场球不能放任自流。 ④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 ⑤针对社区难题、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 ⑥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且提出了“创新、开放、发展、绿色”四个关键词。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春节期间,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 D.中国文化精品通过“主体表达、主题推广”形式走上国际舞台故然重要,借助类似歌剧《红楼梦》这种形式实现“借船出海”的梦想也非常必要。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 ① 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在思想和语言之间,思想是语言所要承载的内容,语言是思想得以交流的工具,二者理论上是统一的。 ② ,任何思想都呈现为混沌状态,语言 ③ 需要加以剖析, ④ 在人们习惯的认识中,语言无论如何都不能完整地反映心志,及至形成书面语,意义也有所剥落。早在2500年前,孔子便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感叹。 ⑤ , ⑥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进行梳理,可以让情绪有所渲染,使立意得到提升,从而能够更为深刻地反映主体的认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由于 虽然但是 却 但是虽然 所以 只要 B 由于 虽然 也 然而 因为 由于 C 因为 但是 因此 则 不过 由于 D 因为 但是 也 然而 所以 只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太空国家”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直接从科幻小说中拿出来的概念, ① 。至少,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已经提出了相关计划。研究团队宣称,他们已经开始这个项目,并将其称为“Asgardia”(阿斯伽迪亚),明年还将发射一颗卫星。团队计划中的初期开发项目之一是制造“保护罩”, ② ,应对人造和自然的星际威胁,业内专家估计,太空中有超过2万件可追踪的人造垃圾,包括老的太空飞船和火箭部件。此外, ③ 。例如,2013年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陨星导致1100人受伤,4000栋建筑损毁。 17.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以内),并揭示其中的寓意(30字以内)。(6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回答“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这样答道:文化是什么?它是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B(张冠李戴。原文是“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不是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3.C(A无中生有,且“一直具备”这一说法缺乏依据。B扩大范围,原文在第7段,是“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D过于绝对,而且少了一个条件“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在文章最后1段。关键的一步——比对,就是把选项和原文的依据比较,利用排除法做出选择) 4.C 5.B (迁指调动官职,既可指升职,也可指贬官) 6.D (是贾后让惠帝委婉嘲讽) 7.(1)(5分)和峤少年时代就很有气度,珍重自爱,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朝野称赞他能治理风俗,理顺(懂得)人伦。 (计分点:“风格”、“有盛名于世”“ 许”“能风俗”“理人伦”各1分) (2)(5分)和峤退还居所,时常心怀感慨,明知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还是不能停止(劝谏)。(计分点:“退居”“恒”“知不见用”“犹”“已”各1分) 8.上阕描绘出一个豪兴勃发、放浪不羁的风流少年形象。(1分)起首两句借用“五陵”典故,显其奢华豪俊。三、四句述其结伴春游,欢畅自恣,豪兴勃发。(2分)至薄暮时分,头戴鲜花,打马回城,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醉卧青楼,更显放浪不羁。(2分) 9.①下阕抒发了词人深重的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故国之思。(2分)②运用今昔对比,上阕极言年少欢乐,欢畅自恣,下阕词意陡转,一“惊”一“散”,既隐含对青楼女的依依别情,更写出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如今漂泊天涯,憔悴不堪,愁怀难遣,欲告无人,哀痛至极。唯有请托飞鸿、明月捎去心中的思念。(2分)③用典,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天下大众,徒有远接天际的芳草撩动人的情思,而西州路却遥不可接,借用羊昙典故,表达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的忧国情怀。(2分) 10.(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3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者,不给分。(B项中“小说主要表现了一段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的佳话”不正确,只是小说的前半部分表现了“一段佳话”,从小说全文看,主题并非如此。D项中“这说明老包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文中并没有依据;E项中“均寄寓了作者的讽刺之情”的表述不完全准确,“满庭芳”和“田耕夫”如同“智叟”和“愚公”,对比之中有反讽,但作者对满庭芳是贬,是讽刺;对田耕夫是褒,无讽刺。) (2)①菊花是当地的市花,每年都要进行菊展,围绕它连接人物、安排情节,使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②以孔雀菊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菊在中国文化背景里象征孤傲高洁,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 ①热情、直爽:如“径直走到满庭芳跟前”,“一把攥住”满师傅的手,见满师傅诚心送菊,就不再提钱,回赠闹菊图;②谦虚有礼:自称画画的,对满庭芳很有礼貌;③重义轻利,孤傲高洁:他的梅兰竹菊画多少人重金难求,可是为“有来无往非礼也”而他以画慷慨回赠。(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具体分析(4分):①满庭芳第一次失眠的原因是从老包那得知自己的菊花盆景价值五万,认为田耕夫用一张不值钱的纸“骗”走了他那的孔雀菊,内心有些后悔和懊恼;②满庭芳第二次失眠的原因是得知自己失去的闹菊图原来是一幅价值远远高于那盆菊景的名画,他此时的心情复杂:为失名画而心痛,为自己错怪田耕夫而自责、羞愧;(第一次失眠原因1分、心情1分;第二次失眠原因1分、心情1分)说明效果(4分):情节突转,使得故事波澜曲折;有利于表现满庭芳的性格,突出小说“滚滚红尘物欲世界使人性不再纯洁”的主题;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含蓄蕴藉,引人深思。(答出1点给2分,答出任2点给4分) 12.(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E项,两个“云彩”意思不同,该文中指的是温暖的颜色、美的花样、可爱,诗中则暗指诗人往日的美好理想,但都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有爱、有自由、有美不是胡适的观点,而是徐志摩的观点;D项,“信仰并不单纯”错) (2)①他冒险追求自己单纯的理想,经历了许多波折;②在追求理想过程中,他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③为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牺牲了家庭的荣誉和人间的名誉。(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涉及题干意思的是材料中的第5段,概括时要从胡适的分析评论中找答案) (3)①近代新月派的代表,浪漫主义诗人;②敢于大胆追求单纯理想;③有同情心、很友爱;④不轻易放弃、从不气馁。(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关键是要根据文章内容和“相关链接”进行梳理:①他成立了新月社,《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②他的离婚和第二次结婚虽然饱受批评但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追求;③朋友里缺不了他,没有人怨恨他,是朋友的连索。④生活虽然痛苦,但依旧有他的歌唱。任答三点即可) (4)①徐志摩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美,必须有自由;②徐志摩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③他的离婚和第二次结婚实际上就是在追求爱、美、自由这种三位一体的单纯信仰;④我们认清了徐志摩所追求的这种单纯信仰,就能够更好地认清徐志摩的为人。 (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进行题干转换,明确答题方向。“徐志摩的单纯信仰”是对“爱、美、自由”三位一体的单纯理想的追求。“为人”是指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做法。因此答题时要探究徐志摩的做事为人以及所做之事不为世人理解的原因) 13. B(①横空出世,形容事物突然出现,尤指事物一出现就很有声威或影响。②坐拥百城,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③放任自流,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④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⑤摇唇鼓舌,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⑥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处处顺利;也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巧于应对) 14. D(A项搭配不当,主语是“主题”,谓语是“提出”;B项句式杂糅,“肩负”与“多角色于一身”杂糅;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帖子”) 15. C 16.①但这也许很快就能成为现实;②保护地球上所有人类的安全;③自然物体也给地球(人 类)带来了威胁。(答对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5分) 17.内容:一位老爷爷站在公交车上,把拐杖给两个小姑娘当扶手用。他前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呼呼大睡的年轻人。(3分) 寓意:赞美了关爱幼小的行为,讽刺了那些不懂得尊老爱幼的人。(3分) 18.作文。 立意分析: 文化就是一个人的素质,懂得尊重自然、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立意可概括为“文化就是懂得尊重,对人、对己、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将立意定为善待自然、尊重他人、学会独处等方面。 参照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附:文言文译文 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祖父洽,曾任魏尚书令。父亲逌(yōu),曾任魏吏部尚书。和峤少年时代就很有气度,珍重自爱,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朝野称赞他能治理风俗,理顺人伦。继承父亲的爵位上蔡伯,开始做官为太子舍人,多次升迁任颍川太守,为政清平简约,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到他赞叹说:“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贾充亦十分看重他,在武帝面前赞美他,向晋武帝推荐和峤。晋武帝根据群臣的推荐,将和峤调入朝中,任黄门侍郎,后迁升中书令,很受晋武帝器重。荀勖为中书监,按晋朝旧例,中书监与中书令常同乘一车入朝,中书令峤鄙视荀勖的为人,每逢官车来接他们上朝,和峤便露出轻慢的神态,一上车,就占住车子,不给荀勖留出位子。于是让中书监和中书令不在同乘一辆车,这个制度是从和峤开始的。 东吴平定,和峤因参谋有功,朝廷赐封和峤的弟弟和郁为汝南亭侯,和峤的官职也由原来的中书令升迁至侍中,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成为皇帝的亲近大臣。当时,他看到皇太子司马衷不够聪明,就直接向晋武帝提出:“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世上多欺诈,恐担当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后来和峤与荀顗、荀勖一起侍坐,武帝说:“太子刚刚入朝,欠缺长进,你们可以一起去指导他,让他略微懂得世事。” 他们就奉诏回去了。顗、勖都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太子的资质还是和当初一样!” 武帝很不高兴,马上就站起来了。和峤退还居所,时常心怀感慨,明知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还是不能停止(劝谏)。每次陪侍在皇帝身边,谈及国家社稷,总是忧虑皇太子。武帝知道他说话也是出于忠心,每次都不应答他。后来与和峤谈话,就再不提将来之事。后来武帝把和峤废太子这件事告诉贾妃,贾妃记恨在心。太康末年,和峤担任尚书,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 后来惠帝即位,和峤被授予太子少傅,加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有一天,惠帝去朝拜太后,命和峤跟随。到了那里之后,贾妃让惠帝问和峤:“你昔日说我不能承担国事,现在你又该如何说?”和峤并不慌张,坦诚地答道:“臣过去事先帝,的确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话没有实现,实在是国家的福分,臣怎敢逃脱自己的罪责呢。”元康二年,和峤病死任上,惠帝赐赠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缓,本位如前。永平初年,策封谥号为“简”。和峤在位时家产丰实,胜于王者,但是他却一生吝啬异常,爱钱如命,因此而为世人讥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