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12月月考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关于“隐”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其中《遁》卦“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直接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源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合污,那就只好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周遭环境消极的妥协,但在这种妥协中,隐居者却常常意外地获得宣扬个人主张,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赢得权力青睐的新渠道。以至到了《诗经》,《小雅·鹤鸣》已经从上层视角,为隐居之人定下了如“野鸣之鹤”的身份,让隐士成为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高尚、贤能、隐藏锋芒的象征。而《卫风·考槃》和《陈风·街门》两作,则更让贤人退隐所代表的逍遥和清高意象深入人心,转化为口耳相传的事迹。。‎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全身而退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隐”这一行为,便从“存在消弭”的基本概念中,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延伸出“精神自由”的新倾向。‎ 政权更选频繁,社会动荡不定,魏晋六朝三百余年间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与战祸征伐,使作为社会上游存在的贵族和士人阶层深陷社会地位与权力流动的洪流。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与生俱来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殚精竭虑,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就在这人人自危,连对坐争辩都得规避俗事、政事以避祸的“清谈时代”,玄学家何晏带着一剂名为“五石散”的方药华丽登场,由此开启了六朝名士依靠药物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新风尚,中国隐逸史上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风潮就此发端。‎ 通过服用五石散,魏晋六朝名士展露出种种超乎常理的迷狂状态和极度亢奋的行为:扪虱而谈者有之,路穷而泣者有之,仗剑劈蝇者有之,石发燥热当街裸身奔袭者更有之。所幸彼时人多淳朴,且敬神。面对如此诡异行迹,非但不以为失常,反倒因其敢于不拘礼教而受到尊重,倘若此人再有些才华异禀处,那便成了天纵奇才,甚至神仙托世,从此得以跳出世俗伦理,即使偶有不慎也能蒙混过关。端的是既能娱己,又能避祸,更有甚者还能获传美谈以垂史。种种好处如此,那发散不慎将会导致可怕结果反倒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无怪此后五六百年时光中,名流逸士皆为此物颠倒,不惜中毒身死而争相服用。所谓“真名士,自风流”,能够将惨淡人事暂抛脑后,而在迷离恍然的通神境界中无所拘束,这样的奇伟功效,试问又有谁能拒绝得了?‎ 在五石散的作用下,魏晋风度成就了一派人人风流自赏、追慕仙姿的奇幻风骨。服散后皮肤敏感,不得不着宽袍大袖被誉为“谪仙气”;药力发散后面色红润、大汗淋漓被称为“烟水色”;连石发导致的精神迷乱和极端亢奋都被赞为“真性情”。不知不觉间,五石散已经成为精致、敏感和脱俗的象征,甚至构成了一个被无数人仰望和效仿的隐形阶层,以至连《太平广记》中都记载着某人当街宛转称热,只为假装自己也加入了那个能够服用五石散的、高贵优雅而敏锐的上游世界的故事。‎ 如果说五石散是一场烟云水色的绮丽幻梦,那由它所带来的种种实际发生的行为和潮流便是中国士人心目中“隐逸之姿”的具象。服散后燥热难耐,必得靠疾走出汗才能抒发,却恰恰暗合传统“隐”观中“遁走避世”的思想,于是当街“疾走”演变成在风景优美僻静处“行吟”的风尚,自在至极,风雅至极,甚至还与西方哲人柏拉图所提的“诗兴狂迷”不谋而合,不经意间成就了了东西方文化最早的契合。‎ ‎(节选自《心灵的逃亡:中国隐逸文化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中的《遁》卦直接描述了当时的贤者退隐的情况,“隐”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 B. 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 C. ‎ ‎《诗经》的《小雅·鹤鸣》、《卫风·考槃》和《陈风·衡门》说明“隐”已经成为公开的并深入人心,转化为人人口耳相传的事迹。‎ D. 魏晋南北朝时的社会现实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只好转面寻求精神上的逃避,追求精神自由,从而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上是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中国隐逸文化的起源及其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复杂表现。‎ B. 文章第一段引述《周易》《诗经》等经典,论述了中国隐逸文化的起源,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C. 在论述魏音南北朝时期的隐逸文化时,作者着意强调了当时社会背景对士人的重要影响。‎ D. 文章重点论述了魏晋六朝名士服用五石散后的种种表现、效果、影响等,典型例证使读者对当时的隐逸文化有了感性认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学家何晏发明的“五石散”为六朝名上以及后世的隐士们提供了自我麻醉的良药,使他们摆脱了痛苦,获得了自由和赞誉。‎ B. 《太平广记》中记载的某人当街宛转称热,只为假装加入了那个服用五石散、高贵优雅而敏锐的上游世界的故事,说明了魏晋风度的影响力十分深远。‎ C. 魏晋六朝名士服用五石散后表现出的种种超乎常理的迷狂状态和极度亢奋的行为,其实是内心极度苦闷、自我麻痹和逃避现实的真情表现。‎ D. 中国传统“隐”观中的“遁走避世”思想与西方哲人柏拉图所提的“诗兴狂迷”不谋而合,表明中西文化很早就有相通之处。‎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隐’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中”错解文意,《周易》中只是有“隐”的现象的记载;B项,“最好的选择”说法错,注意文中“只好”、“消极的妥协”的表述;C项,《小雅·鹤鸣》与后二者代表意义不同。‎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引《诗经》是为了说明隐逸文化在当时的意义。‎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五石散”是东汉张仲景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病。魏国的何晏首先服用,开魏晋名士服用五石散先河。,“使他们……赞誉”说法不合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应用主要依赖国外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地面应用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核心技术,相关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重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2013年印发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材料二:‎ ‎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4%,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同时芯片产业链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摘编自新华网《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2018年5月10日)‎ 材料三:‎ 表一北斗与GPS基本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 北斗 GPS 所属国家 中国 美国 发展过程 ‎1994年启动,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12年建成北斗二代,已完成亚太组网,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 ‎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成,1994年全面建成。已覆盖全球,目前第三代GPS在研 定位精度 民用:10米( 最新一代芯片达2.5米)‎ 民用:10米 用户范围 主要军用,民用正在普及 军民两用 表二北斗相较GPS的优势 比较项目 说明 三频信号 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境内监控 GPS系统监控站全球分布较均匀。受地域限制,北斗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这反而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 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国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 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缅甸、泰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多国相继采购北斗产品,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在当地创下口碑。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摘编自《中国北斗怎样服务全球》,《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面临着依赖性强、规划不到位、国际竞争激烈的问题,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是一项艰巨的重大任务。‎ B. 美国的GPS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建成,现已为本国军民服务,也为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虽起步晚,但目前也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 C. 我国北斗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三频信号技术,该项技术的数据预处理能力较强,能有效地降低高阶电离层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 D. 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北斗符合相关的国际组织标准,其相关产品已为多国提供服务,其相关服务也被国际组织接受。‎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力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B.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产值在增加,与卫星导航技术相关的产业规模有增大可能,这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稳健。‎ C. 由于地域的约束,我国北斗卫星地面监控没有建在境外,如果要提升北斗系统在全球的服务性能,还需发射更多的北斗卫星。‎ D.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智能手机等领域广泛使用北斗卫星系统,发展该系统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的主要目的已逐步实现 ‎6. 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走出国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 ‎6. ①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②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日主研发技术,具备核心技术;③与GPS比北斗在定位精度、三项信号方面具有优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差异,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题选项B,“我国的北斗虽起步晚,但目前也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表一可知,中国的北斗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因此目前还不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故答案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差异,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题选项D,“发展该系统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推断有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内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根据材料三表一可知,北斗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军事,而非民用。故答案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材料内容并加以分析和概括筛选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走出国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需要找出我国北斗卫星系统走出国门的原因,根据对原文材料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原文内容中进行分析和概括: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的第三条岸”在小说中指的是父亲的小船。小船象征的是一种远离现实自由自在的浪漫生活状态。“河的第三条岸”既隐喻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也暗示了这种选择的理想主义特征。‎ B. 父亲在家里没有地位。在小船上的生活艰苦、孤独,但是他选择了这种生活,完全是源于他对原来没有地位的生活的厌恶,上船之后,至少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自主,是自由的。‎ C. 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父亲”为什么需要“我”?一是“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二是“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并继承他的追求。‎ D. “我独自一个人留下来面对人生的困境”中的“困境”,指既不能追随父亲去河流上飘荡,也不愿追随母亲去城里生活。既割舍不了难以令人满意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勇气放情追求自主自由的生活。‎ ‎8.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9. 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小说中,“我”对“父亲”这种追求的态度发生过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母亲”是一个严厉苛刻、忍辱负重、情感深挚的家庭主妇。‎ ‎①她严厉苛刻,性格烦躁。小说第一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 ‎②她忍辱负重,性格坚毅。母亲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第九段写父亲出走之后,“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依然辛苦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③她感情深挚,拙于表达。母亲对家人怀有感情,第十一段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 ‎9. “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 ‎①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 ‎③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审题可知,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父亲在家里没有地位。在小船上的生活艰苦、孤独,但是他选择了这种生活,完全是源于他对原来没有地位的生活的厌恶,上船之后,至少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自主,是自由的”中“完全源于他对原来没有地位的生活的厌恶”表述有误,对父亲选择上船生活的原因概括不全,父亲选择上船,也出于对自由的渴求。‎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可从不同角度和多层面发掘,注意选取细节进行筛选提炼,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力求准确完整的概括。‎ 据文章第一段“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 第三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可知母亲严厉苛刻,性格烦躁;据文章第一段“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第九段写父亲出走之后,“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她依然辛苦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可见母亲能忍辱负重和坚毅的性格;第八段“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可以看出“母亲”对父亲感情深挚但却不善于表达,只是通过让“我”偷食物给“父亲”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作答时先总括母亲的形象,再具体结合情节内容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内容要点进行把握,进而分点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我”对“父亲”这种追求的态度发生过的变化,要结合情节内容归纳概括。一位本分老实的“父亲”离开了家人,放弃了天伦之乐,选择独自一人漂浮于河流之上,忍受着孤寂、寒暑,面临着黑暗与危险,无视一切的不理解,这也许让人们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超出了世俗可能理解的范围,或超越时代太远,或追求的境界过于高远。他们孤独地行走在自己的路上,为世俗所不容,或不愿与世俗为伍。“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有复杂而矛盾的态度。据文章“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可知,最开始,“我”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但是“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通过这个信息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态度的转变,有开始的“无畏和兴奋”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等待着,等待着”,“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表现了“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渴望拯救“父亲”,但是当“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时,“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对“父亲”的这种人生追求深感恐惧和迷惘。‎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题的解题思维方法:‎ ‎(1)把握特点。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2)分析方法。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答题模板:‎ ‎(1)综合表述式。用一个判断句表述:××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2)分点列举式。××的性格特点:特点一+分析;特点二+分析;特点三+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 ‎ 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①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 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卒,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注】 ①尪顿:衰病困顿,衰病困顿之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B. 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C. 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D. 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命:指皇帝征召的命令。管宁曾写《辞征命上疏》,表达了不愿入朝为官的意愿。‎ B. 耆艾:古以六十岁耆,五十岁为艾,亦指尊长、师长。文中泛指老年人。‎ C. 博士:有博今通古、古代学官、对某类人的尊称的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D.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西晋史学家陈寿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是国别体史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兄弟们同情他孤独贫困的处境,送给他治丧的费用,但他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办丧事。‎ B. 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等人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的资助馈赠,管宁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 C. 太祖任司空后,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了任命书,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D. 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不愿做官是守节自高还是因为老病衰弱,程喜认为管宁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2)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客居的人都返归(家乡),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2)每次审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臣揆宁前后辞让意”中“前后辞让意”是“揆”的宾语,“揆”意思是“揣测”,中间不需要停顿,排除AC两项。‎ ‎“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中“志行”即“志向与行事”,“志行”是并列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分为‘魏书’、‘蜀书’、‘吴书’”解说错误,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 C项,“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唯宁晏然若将终焉”,管宁不知此事,当然就不存在“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中国”,指中原地区;“客人”,指客居的人;“晏然”,安闲自在的样子。(2)“省”,审读;“嘉”,赞许;“岂……哉”,哪里……呢。‎ ‎【点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县人。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送给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了终。( 管宁)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都敬重亲善陈仲弓。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 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郡。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拜见了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诏命,不对管宁宣布。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 (逃到辽东的)客人都返归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 黄初四年,文帝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的君子,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即位后征召管宁,管宁于是带着家眷部属渡海回到北海郡,公孙恭把他送到南郊,加倍赠给他服饰器物。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给他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文帝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持辞让没有接受。‎ 从文帝黄初年间直到明帝青龙年间,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常常在八月赐予牛酒。明帝又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 ‎ “管宁究竟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程喜上报说:“管宁有一个族人叫作管贡,现为州吏,与管宁是邻居,臣下常常让他探听消息。管贡说:‘管宁常常戴黑色帽子,穿着布衣布裙,随季节不同或单或夹,出入于内室外庭,能凭借手杖走路,不须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总是自己强力支撑,改换衣服,着粗丝棉巾,穿着过去在辽东时所有的白布单衣,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管宁小时就失去了母亲,不记得母亲的形象,常常特意加设酒杯,(伤心得)泪流满面。另外他的住宅离水池有七八十岁远,夏天时到水中洗手洗脚,步行在园圃中。’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管宁去世,时年八十四岁。任命他的儿子管邀为郎中,后来又为博士。当初,管宁的妻子先去世了, 知心故友劝他再娶,管宁说:“每次阅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爇(ruò):焚烧②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4.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是一年最后的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 诗人年老衰颓、旧病复发,在本应辞旧迎新的时节却因新愁旧绪涌上心头而无法入眠。‎ C. “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德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无可奈何。此时只能借酒来宽慰自己,希望暂时摆脱烦忧。‎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盛年不再的感叹:首联和颌联写出了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的感慨。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从颈联“膏明自爇”可以看出作者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雁默先烹”又写出若不积极表现又会被打压的现实。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C项,“比喻有才德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错,依据“雁默先烹为不才”和注解②可知,“雁默先烹”是因为没有鸣叫之才,故C项应改为“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情感的首先要找到探究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标题、作者、注释、典故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内容后才能更海底把握情感。。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杀敌保国、归隐田园等。标题《岁暮》和首联“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直接写时光催得“壮齿韶颜”不再,作者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颔联“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写自己年老旧病复发,夜里辗转难眠新愁来袭;颈联“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以明膏被焚烧是因为自己多事,默雁先被烹杀是因为没有鸣叫之才,用典,反语,写自己有才不得施展的愤懑;尾联“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写祸福无法理解和把握,还不如暂且喝酒,体现了面对祸福无常的命运,自己无力改变而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考生整合以上信息,容易概括出情感要点。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点睛】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物是人非之悲痛。答题要依据语境,切不可生搬硬套。‎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极言陈涉出身贫寒和地位卑贱。‎ ‎(2)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然陈涉翁牖绳枢之子 (2). 氓隶之人 (3). 而迁徙之徒也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6). 江间波浪兼天涌 (7). 塞上风云接地阴 (8). 此时无声胜有声 (9). 如何四纪为天子 (10). 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代诗歌名句名篇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第(1)题,要求写出极言陈涉出身贫寒和地位卑贱的句子。回顾课文,可知有关陈涉的句子有“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句”“出身”“地位”可知,写陈涉出身贫寒的应是“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写陈涉地位卑贱的应是“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第(2)题,关键信息是“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回顾全诗,言及自己的身世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表达了“难以排遣”之情的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第(3)题,关键信息是“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回顾全诗,只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二句符合要求。第(4)题,关键信息是给出的上联“何处少墨同多墨”,分析此句的含义,即是说作画时,墨少的甚至没有墨的地方反而达到了浓墨重彩的效果,很容易联想到《琵琶行》中具有相似效果、描写音乐的句子“此时无声胜有声”。第(5)题,《马嵬》中“对比手法”的句子是诗歌的颈联和尾联,但同时满足“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只有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行星科学的角度来看,火星就如同地球的一个孪生兄弟,这两颗行星的形成时间、结构,乃至在形成初期的环境都极其相似,但在随后几十亿年的时间里,这一对兄弟却_______——一个蔚蓝而生机盎然,一个火红而荒凉死寂。‎ 正因为地球与火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人类对火星逐渐认识加深的几百年里,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人类曾认为火星和地球一样,星球表面上河道纵横,或许也有茂盛的植被、________‎ 的动物,甚至可能有如同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组成一个个火星人的家庭,形成一个复杂的火星社会。这些火星上的生命是否对于自己的生活感到______?是否也如同人类一样感到痛苦和孤独?他们是否知道地球生命的存在,对人类又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火星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它或许意味着一种远离尘世的渴望和幻想,一种超凡脱俗的激情与活力,一种当我们在仰望星空时所感受到的神秘和崇高。火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成为大众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想象。( ),这些火星人,有的温柔平静,有的邪恶暴戾,也有的______ ,试图侵略地球——无论在人类心目中火星生命呈现出什么面貌,实际上都是人类自己内心的展示。人类从幻想中的火星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身的孤独。‎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背道而驰 各式各样 称心如意 雄心勃勃 B. 分道扬镳 各种各样 称心如意 野心勃勃 C. 背道而驰 各种各样 志满意得 雄心勃勃 D. 分道扬镳 各式各样 志满意得 野心勃勃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因为火星与地球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人类对火星逐渐认识加深的几百年里,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 B. 正因为地球与火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对火星逐渐认识加深的几百年里,人类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 C. 正因为地球与火星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人类对火星认识逐渐加深的几百年里,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 D. 正因为火星与地球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在对火星认识逐渐加深的几百年里,人类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众多的科幻作品的想象大多是火星人 B. 火星人成为众多的科幻作品的想象 C. 关于火星人想象的科幻作品很多 D. 对火星人的想象出现在很多科幻作品里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分道扬镳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或者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这里强调火星和地球各走各的路,发展道路不同,用“分道扬镳”。排除A项、C项。各式各样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各种各样:1.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2.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这里指生物种类多样,用“各种各样”。排除D项。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志满意得:志向实现,心满意足。这里是说对于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用“称心如意”。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野心勃勃:形容野心很大。(野心:对领土、权力、金钱等大而非份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它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是讲火星人试图侵略地球,所以用带贬义的“野心勃勃”。综上,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原文语序不当,“对火星逐渐认识加深的几百年里”,应该为“对火星认识逐渐加深的几百年里”;排除A项、B项;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在人类对火星逐渐认识加深的几百年里,难免有过各种浪漫的想象”缺少主语,排除C项,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的准确、连贯。考生做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本题是选择题,注意找准题目的切入点。一般看空格的前后。从空格前“火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成为大众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想象。”可知空格用“想象”做主语会与前句联系更紧密;空格后“这些火星人,有的温柔平静……”可知用“火星人”做宾语与后文联系紧密。A项“众多的科幻作品的想象大多是火星人”符合条件,故选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代表相同的事物, ①__________答案是“法”。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②_______;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③__________‎ ‎,如《管子》中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中国人习惯将法律比作尺子等度量工具。雕像与尺子的形象恰好说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法律的不同认知。西方人视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化身;而中国人多数习惯将法律作为工具理解。‎ ‎【答案】 (1). 这个事物是什么呢? (2). 代表公平正义 (3). 尺子是中国人心中的法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①空,根据空前与空后的表述,应该是一问句,“这个事物是什么?”之类的句子。第②空,与后文“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是并列关系,所以应填天平代表什么,天平应代表“公平正义”等。第③空,结合前句“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和空后有关尺子的阐释,应填“尺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律”之类的内容。答题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大意对即可。‎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题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说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一组:李白与杜甫 第二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只能对所选组中的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得出现常识性错误。‎ ‎【答案】选第一组:与“诗仙”李白相比,我更喜欢“诗圣”杜甫。他用诗冶炼苦难,用诗书写血泪,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选第二组:薛宝钗虽然聪明乖巧,端庄大方,却显得八面玲珑、圆滑世故。而林黛玉虽体弱多病,却性格刚强,勇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更让人钦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此题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力求在比较中展现个人的倾向;二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运用比较的手法,结合两个形象的个性写出喜欢的原因。如果选择第一组,就要结合李白和杜甫在诗歌成就上的特点,明确自己的态度:可以说更喜欢“诗仙”李白的飘逸豪迈和他浪漫奇绝的诗歌;也可以说更喜欢用诗歌冶炼苦难、书写血泪的“诗圣”杜甫。如果选择第二组,就要结合林黛玉和薛宝钗不同的性格特点加以陈述:可以说更喜欢林黛玉的率真清高,孤标傲世,勇于追求自我;也可以说更喜欢薛宝钗的聪明体贴,温柔端方,宽厚平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1.‎ 做人不能忘本 有这样一幅漫画:餐桌前,许多猫围着吃鱼,只有一只猫去捉旁边的老鼠,吃鱼的猫鄙夷地说它:“有鱼吃还捉老鼠?”这幅漫画形象地刻画出了一种人的本质:忘本。‎ 猫的职责是什么?吃鱼吗?‎ 显然不是,抓老鼠才是它的天职,可是当它能够享受大鱼大肉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天职忘得一干二净。这和那些一飞黄腾达就忘了自己出身的人,一过上好日子就忘记自己曾经穷过的人,一交上能帮助自己的新朋友就忘记曾帮助过自己的旧朋友的人,多么相像啊。对这样的人来说,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做人的原则是完全可以放弃的。如今,多少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只因为农村人文化知识低,生活习惯不够文明,就把农村人糟蹋得不像样子,侮辱和损害他们,这样的人不就是忘本吗?往上倒数三代,谁不是农村出来的呢?‎ 古往今来,忘本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位影视明星,因为忘掉了国籍而穿起了军旗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一些贪官污吏,因为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而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更别提战争年代,那些忘记了自己祖宗姓谁的汉奸们,最终受到罪有应得的悲惨下场。‎ 与此相反,那些从来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忘根本的人,向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美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被美国一所大学聘请为终身教授,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但是他有一颗牵挂祖国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袒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无论一个人多么的有本事,多么的有能力,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根。正是在这样精神的带动下,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建设,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回到祖国,因为叶落归根。就像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数学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恪守本分的人,也会有应有的收获和幸福。被称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的李灵,高考满分作文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教育和培养了30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中绝大部分是那些在外打工者的孩子。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的尊敬,感动了全中国。‎ 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也不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都不要太狂妄到忘本,一旦忘本,离你衰落的日子就不远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本。‎ 例文2.‎ 中国人,不能忘本 小鸡破壳而出,转头就对孕育了自己的蛋壳表示不屑;我们大步前行,也许在不经意间,早就忘记了我们的来处。‎ 快过年了,却没有一点气氛。‎ 记忆里,过年时满大街都是红色;超市里,服装店内,饭馆中,总是接踵摩肩,处处都是人们衷心的祝福声;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每次要等好几班车过去才能挤上;的士也找不到一辆,有时甚至还要和同路的陌生人共乘;街上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暖暖的红色印的满面笑容愈发灿烂。‎ 而现在,街边的树上也还会挂起红灯笼,可那暗红色的微光却衬得整个城市很是萧条;超市,服装店,饭馆,不再满满当当,“电商风”刮走了街上大半人;公交车疲惫地开来开去,看着似乎有很多人,进去却发现车尾空空荡荡,拥挤的人们在下车处堆积,想下车的人还要想办法突出这重围;的士上都有乘客,可却常是一队队年龄差距甚大的外表光鲜的人儿;新衣服到处都是,人们的脸上却似乎罩上了一层防范的冰霜。‎ 走在马路上,人们行色匆匆的擦肩而过。地下通道里,竟然还残留了一丝过年的气息,人很多,还都三三两两开心的说笑着,只是角落的乞讨者无人注意。小区里,只有一些爷爷奶奶们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内心的愉悦,不论是否熟识相互打着招呼。年轻人们如往常一样,或插着耳机,或盯着手机,目不旁视的走出孤独的姿态。‎ 真的像爸妈说的一样,这年,越过越淡了。‎ 倒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这类西洋节日越来越受人追捧。元旦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圣诞节却自发组织的搞起了联欢会;小年夜没有收到短信,平安夜却能卖出不少苹果;春节的时候收到的祝福短信寥寥无几,放假前关于怎么过情人节的问题早已沸沸扬扬。‎ 问过为什么年越过越淡,答案是生活好了,这过不过年有什么区别,想要的平时也都有啊。‎ 但是,是不是有人想过,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好吃好喝?这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吧?为什么外国的节日在我国大行其道,本国传承千年的节日却渐渐无人问津?为什么问到最想去的城市,答案多是某个外国的地名?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批判本国的落后,赞扬着别国的先进?为什么总是有人不愿在qq个人资料上填写“中国”国籍?为什么总是向往着远走高飞离开祖国?为什么总是羡慕着别国的经济文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端午节成了韩国的法定节日,这一新闻当时震惊全国。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是楚国的外交官,而楚国属于华夏,这些都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自己当时盲目追求“洋文化”,忘记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文化失窃”,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难道还让这种现象有第二次发生吗?我们还能忘本吗?‎ 小鸡可以嘲笑蛋壳,我们却不能忘记祖国,忘记来处。文化故土,扎根夯实;满天星辰,追梦前行。‎ 中国人,永不忘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一幅漫画。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再寻找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总结出漫画的劝诫意义。漫画作文中,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还要看画中的语言文字,画面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注意力太过于集中在漫画的细枝末节上,也不能以偏概全,只重视漫画的某一部分而忽视了整幅漫画的意义。‎ ‎1.审题:首先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可见画面左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鸟),小鸡张开嘴巴,说出一句“破玩艺儿!”看完漫画,不由得让人产生疑惑:蛋壳是孕育小鸡的地方,没有蛋壳的保护,就没有能够破壳而出的小鸡,而小鸡非但对蛋壳没有一点感激之情,反而十分不屑地、用嘲笑的口吻说蛋壳是“破玩艺儿。看来,小鸡并不感谢孕育自己、给自己提供养的蛋壳。‎ ‎ 进一步思考,小鸡对蛋壳的这种背弃,如果投射在人类世界里,对应了哪种人、哪种现象呢?很容易联想到,现实世界中,有些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背弃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家庭、家乡甚至于祖国;有些人羽翼未丰或者羽翼甫丰,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鄙夷、想要摆脱自己的来处和出身。结合生活阅历,联想到某些拒绝农村的父母到学校来的大学生、某些不愿再回故乡的职场精英、某些远走国外谈及祖国动辄批评嫌弃的“假洋鬼子”、某些受人之恩不仅不图报,反而刻意逃避,再不欲提起从前的成功人士……到这里,已经能得出漫画的寓意:做人不可忘本。这里的“本”,可以是具体的某人、某地,也可以是家庭、家乡、祖国等。‎ ‎2.参考立意:做人不可忘本、不忘来处、正视出身、铭记过往 ‎3.行文结构:这篇材料作文可以采用“引议提联结”的结构去写作。首先简述漫画内容,注意不要太过冗长,而应该简单明了地描述;其次,指出漫画的寓意所在:饮水必当思源,做人不可忘本。接下来,对漫画的寓意进行充分的论证。论证的层次要清晰,论据要充分,循序渐进;还可以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在当今这个物质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本”;最后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并且要注意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被美国一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但是他有一颗牵挂祖国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无论一个人多么的有本事,多么的有能力,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根。还有许许多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建设,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回到祖国,因为叶落归根。就像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数学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但是也有许多忘本的人,忘根的人,战争年代多少汉奸,多少判国贼,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属于中国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这根,自己也是存活不了的。所有的汉奸,叛国贼,因为自己的忘本,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本。‎ ‎(2)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里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位雕刻家应市民的要求,用一块大石精心雕成了一座古代英雄的石像。市民们用雕刻家雕刻时凿下的碎石块砌成了台子,把石像高高地立在台上,供世人瞻仰,石像因此受到了所有市民的尊敬。但不久,石像渐渐地骄傲起来,他开始有点看不起垫在他下面的伙伴——大大小小的石块,不屑于靠近他们,还对他的伙伴们说:“看我有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你们都高!”这时,伙伴们对石像说:“你不但忘了从前,也忘了现在。从前我们是一整块,不分彼此,而现在,我们还是另一种样式的一整块,而正因为现在的样式,你才能高高地站在上面,如果没有我们支撑你,你很快就会摔下去,并碎成千块万块,不复存在。”石像这时考虑到了危险的存在,傲慢有所收敛。但是过了不久,石像又露出了本相。一天夜里,石像终于倒了下来,摔成了大大小小的碎石,瘫在了地上。《古代英雄的石像》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站在多高的位置上,饮水必当思源,做人不能忘本。‎ ‎(3)被称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的李灵,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教育和培养了300多名不同年龄的孩子,其中绝大部分是那些在外打工者的孩子。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的尊敬,感动了全中国。‎ ‎(4‎ ‎)有这样一幅漫画:餐桌前,许多猫围着吃鱼,只有一只猫去捉旁边的老鼠,吃鱼的猫鄙夷地说它:“有鱼吃还捉老鼠?”这幅漫画形象地刻画出了一种人的本质:忘本。猫的职责是什么?吃鱼吗?显然不是,抓老鼠才是它的天职,可是当它能够享受大鱼大肉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天职忘得一干二净。这和那些一飞黄腾达就忘了自己出身的人,一过上好日子就忘记自己曾经穷过的人,一交上能帮助自己的新朋友就忘记曾帮助过自己的旧朋友的人,多么相像啊。对这样的人来说,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做人的原则是完全可以放弃的。如今,多少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只因为农村人文化知识低,生活习惯不够文明,就把农村人糟蹋得不像样子,侮辱和损害他们,这样的人不就是忘本吗?往上倒数三代,谁不是农村出来的呢?古往今来,忘本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位影视明星,因为忘掉了国籍而穿起了军旗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一些贪官污吏,因为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而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更别提战争年代,那些忘记了自己祖宗姓谁的汉奸们,最终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5)习近平“警句”:‎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2.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3.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4.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槌,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5.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6.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 ‎7.《芋老人传》: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