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当体现时代精神 陶小军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时代”成为决定绘画特质的因素之一,体现时代精神,也成为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动力。作为人们主观精神的体现,绘画集中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折射着社会的精神面貌。‎ 回望历史,新石器的彩陶,简单的几何图案中便表现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充满神秘色彩。两汉时期,朴拙之外,雄强自信的气息亦显著地体现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之中。在时局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感受到生命无常,纷纷归隐山林,于自然之乐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受这个时代自由又浪漫的精神影响,中国画不管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开始走向成熟。隋唐时期,社会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繁荣景象,中国画也开始了分门别类的发展。到了宋代,中国画已经形成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绘画门类,中国画注重营造可居可游的画境,表现出多视角的艺术风貌。至元,郁郁不得志的汉族文人转而投身艺术,文人画精神特质初步形成。明代,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工商业繁荣,中国画艺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中形成新的特色。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新贵的崛起,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绘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微妙,越来越多的豪商大贾开始扶植画家,收藏作品,“扬州八怪”与“海派”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 曾几何时,中国画创作一度陷入对西方艺术的盲目推崇之中,许多创作者尝试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但大多数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在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中西方艺术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精神,彼此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艺术又是相通的,所以对待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应当理智对待、清醒认知。现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画坛呈现出回归传统文化精神的趋势,绘画的形式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客观而言,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在表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上还有一定不足。‎ 一方面,许多艺术家为了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味地迎合市场,艺术家由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堕落为屈从市场利益的奴仆。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为了吸引眼球,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新潮,以没有章法、没有灵魂的图形和色块堆砌作品,美其名曰“改革创新”,全无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却也能迎来众人追捧,名利双收。‎ 面对时代精神的缺失,面对参差不齐的创作现状,面对时代提供的创作土壤,作为中国文化精神承载者之一的中国画,理应奋起,焕发新的风貌,担当起中国精神的领跑者,做到“继往开来”。继往,是要求艺术家必须扎根于传统,牢牢把握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艺术形式上、艺术精神上遵循文化内在的发展逻辑。开来,是要求艺术家必须面对时代、面对人民,拥有大的文化格局,能够深扎于生活、深思于现实,汲取时代精神的芬芳、针砭社会现象之不足,明真、明善、明美,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的自信、体现中国时代精神的新画风。‎ ‎(选自2016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关于中国画的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对自然的崇拜;两汉时期,绘画艺术在朴拙之外,还带有雄强自信的气息。‎ B.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动荡不安但具有自由又浪漫的时代精神,士大夫归隐由林,寻求生命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成熟。‎ C.隋唐时期,社会繁荣,中国画开始分门别类地发展;到了宋代便已形成山水、人物、花鸟等多个门类,呈现出多视角的艺术风貌。‎ D.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中国画艺术也逐渐走向世俗化和商品化,许多作品受到豪商大贾的喜爱而被收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绘画体现着人的主观精神,是社会大众审美观念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折射着社会的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精神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动力。‎ B.许多创作者做过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的尝试,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一结果造成了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和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 C.在经济高速发展、倡导改革创新的今天,那些一味迎合市场、片面追求形式新潮的艺术作品,看似与时代相合,其实并非真正表现时代精神。‎ D.当今中国画家汲取时代精神的营养、针砭社会现象之不足,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画风,这种做法本身也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学是有生命能变化的,每一时代自有一时代之精神的特质和经验。”画家高奇峰这一论述与本文的观点是一致的。‎ B.能否体现时代的特征,能否准确地传达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应当成为评价绘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C.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艺术精神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中国艺术家应当理智对待西方艺术,不能对其盲目推崇。‎ D.中国画家牢牢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遵循文化内在的发展逻辑,同时结合时代特点,便有可能改善中国画的创作现状。‎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根据第2段中“明代,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工商业繁荣,中国画艺术在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趋势中形成新的特色。清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新贵的崛起,艺术呈现多元化特征,绘画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微妙,越来越多的豪商大贾开始扶植画家,收藏作品”可知,中国画在明朝与清朝的发展情况是不一致的。‎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根据原文第3段“许多创作者尝试在中国画中植入西方艺术元素,但大多数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在文化认知上的迷茫,在文化耕耘上的不深入”可知,该项因果倒置。‎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完全独立”说法太绝对,原文第3段提到“中西方艺术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精神,彼此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艺术又是相通的……”,可见中西方艺术寄存在差异,又有想通之处。‎ ‎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尔准,字平叔,江苏金匮人。嘉庆十年进士。十九年,出为福建汀州知府。宁化民敛钱集会,大吏将治以叛逆。尔准讯无他状,论诛首要,鲜所株连。道光元年,擢安徽巡抚。河南邪匪邢名章等纠众窜颍州,檄按察使惠显率兵驰剿,格杀名章,歼其余党。蠲①缓被灾各属灾甚者赈恤之先是有言赈务积弊毋得以银折钱尔准疏其弗便仍循旧章。‎ 三年,调福建巡抚。延、建各属山径丛错,多盗劫,以万金为缉捕费,连获贼首置之法,盗风衰息。五年,擢闽浙总督。彰化匪徒械斗焚劫,旁近蜂起,全台震动。尔准亲驻厦门,遣副将佟枢等分往彰化、淡水,搜山围捕,诇②知贼党煽诱日众,移陆路提督马济胜守厦门,自渡海驻彰化督剿,贼首李通遁,捕得伏诛。令各庄举首事,缉余匪,闽人捕闽人,粤人捕粤人,以免诬累。‎ 台人有与生番贸易遂娶番妇者,俗名“番割”,其魁黄斗乃等久踞三湾,潜出为盗。当乱起时,诱生番出山助斗,遣参将黄其汉等分路侦击。番窜后山,士卒攀藤蹑葛而登,擒黄斗乃等二十一人,斩以徇。尔准疏陈匪徒起事,由于造谣焚掠非叛逆,当以强盗论;焚杀有据者始坐辟,余俱末减。其胁从旋解散者,多所保全。事平,加太子少保。七年,入觐,宣宗嘉其治台湾匪乱悉合机宜,迅速蒇③功,赐其子慧翼官主事。‎ 木兰陂者,创自宋熙宁间,溉民田四十万亩,筑石堤千一百余丈以御海潮,岁久倾坏,尔准道经莆田,亲勘修复。工蒇,以宋长乐室女钱创陂实功首,建祠列入祀典。尔准治闽最久,谙悉其风土人情,吏民皆相习,政从宽大,闽人安之。‎ 九年,坐失察家仆收贿,镌二级留任。十一年,以病乞休。逾年,卒,赠太子太师,赐予慧惇进士,慧翼员外郎,谥号文靖,祀福建名宦及乡贤祠。‎ ‎(节选自《清史稿·孙尔准传》,有删改)‎ ‎【注】①蠲:juān,除去,免除。②诇:xiòng,侦察,探听。③蒇:chǎn,完成。‎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蠲缓被灾/各属灾甚者赈恤之/先是有言赈务/积弊毋得/以银折钱/尔准疏其弗/便仍循旧章。‎ B.蠲缓被灾各属/灾甚者赈/恤之先是有言/赈务积弊毋得/以银折钱尔准/疏其弗/便仍循旧章。‎ C.蠲缓被灾各属/灾甚者赈恤之/先是/有言赈务积弊/毋得以银折钱/尔准疏其弗便/仍循旧章。‎ D.蠲缓被灾/各属灾甚者/赈恤之先/是有言赈务/积弊毋得以银折钱/尔准疏其弗便/仍循旧章。‎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道光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庙号,是其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 C.巡抚是清代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地方大员,官职等级相当于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化县有民众聚钱集会,将被以叛逆罪处治,孙尔准调查后认为没有叛逆情节,最终处罚了为首的人,其他人很少受到牵连而治罪。‎ B.福建延、建地区山径错杂,经常有盗匪出没,孙尔准调任福建巡抚后,不惜用万金作为缉捕费,接连捕获首犯并绳之以法,改变了盗匪盛行的状况。‎ C.彰化的匪徒持械烧杀抢掠,声势越来越大,孙尔准亲自渡海驻扎彰化监管剿匪事宜,匪首李通逃跑未成,最终被捕伏法,余匪也被孙尔准设法缉捕。‎ D.孙尔准亲自主持修建的木兰陂工程,可以灌溉四十万亩农田,建起一千一百余丈的石堤来抵御海潮,工程完成之后又建祠纪念,并列入祭祀的典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准疏陈匪徒起事,由于造谣焚掠非叛逆,当以强盗论;焚杀有据者始坐辟,余俱末减。‎ ‎(2)尔准治闽最久,谙悉其风土人情,吏民皆相习,政从宽大,闽人安之。‎ ‎【答案】‎ ‎4.C ‎5.B ‎6.D ‎7.⑴孙尔准上奏表陈述匪徒造反的事,(认为)(由于)散布谣言(引起的)焚烧抢掠不是反叛,应当按照强盗论处;那些有证据证明放火杀人的才定死罪,其余的人都从轻论罪。‎ ‎⑵孙尔准治理福建时间最长,非常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官吏百姓都互相熟悉,治理政事按照宽大原则,福建的百姓生活安定。‎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好此题,可根据主语、地名、人名和句意来判断。句中的“灾甚者”“尔准”是名词,在句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还要根据动词来推断句意,如句中的“蠲缓”“赈恤”“毋得”“循”等。‎ ‎5.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道光”是清宣宗的年号。‎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根据文中“木兰陂者,创自宋熙宁间,溉民田四十万亩,筑石堤千一百余丈以御海潮,岁久倾坏,尔准道经莆田,亲勘修复”可知,木兰陂工程是宋朝熙宁年间修建的,孙尔准进行了修复。‎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和尽量直译,找准句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第一个句子中的得分点有:“陈”、“论”、“焚杀有据者”定语后置、“始”和“坐辟”。第二个句子中的得分点有:“谙悉”、“习”、“从”、“安”和句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 上牛头寺①‎ ‎【唐】杜甫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注】①牛头寺:寺庙名称,位于金陵牛头山(也称牛首山)之上,是中国佛教禅宗“牛头禅”的发祥地。‎ ‎8.分析诗歌首句,“青山意不尽”在全诗中的作用。‎ ‎9.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是怎样描绘的?试加以分析。‎ ‎【答案】‎ ‎8.首句总领全诗,写出诗人登山上寺的所见所感:青山连绵苍翠,春意无限。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自由出游、恣意览胜的欣喜愉悦之情。‎ ‎9.诗的后两联描绘了牛头寺内优美、幽静的环境。采取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先写春花浓艳,寺内安静,细竹丛丛,池塘幽幽;再写莺啼婉转,经久不息,进一步衬托了寺内环境的静谧。‎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青山意不尽”,写出了诗人登上牛头山的自在之情,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引出了对青山美景的描述和诗人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回答第一问要先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意象,颈联侧重静景,“浓花”“静寺”“细竹”“幽池”,尾联侧重动景,“莺啼”。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写出了牛头寺景色的优美和环境的寂静,在写作手法上,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如“静”“幽”“啼”等,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牛头寺的静谧。‎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表示自己误入官场还不深、及时归隐是正确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振翼拍水、乘风飞上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写出自己孤单无依、独自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⑵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性默写要注意题干中提供的语境,学生在作答时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词。该题中需要注意的有易错字“抟”“茕”“孑”“吊”等。‎ 三、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舅舅的鼓 谢志强 我刚进村子,就碰上了舅舅。难道他知道我要回来?我可是没对别人提起过回村的事儿呀。舅舅一副蔫不拉叽的样子,像一株正在枯萎的老树。我说:舅,你还好吗?‎ 舅舅抚抚胸口,说:心不行了,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停止跳动。‎ 我说:舅舅,你不是好好的吗?‎ 舅舅仿佛抓住个救生圈。把我又薄又嫩的左手握在他又厚又大的右手里。那一年,奇冷,他抱着我,还用棉大衣裹住我,我想舅妈缝制棉大衣时也把我考虑进去了。我的手在他的手里跳动。‎ 我不能生硬地抽出我的手,任凭他紧紧地握着,握出了湿汗。看样子,他没打算往家走。我乖乖地随他走出了村庄。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儿。‎ 绕过一棵树时,我紧走几步,因为路只容一个人过,我趁机抽出我的手。我已不习惯被那么握着。不过,我立刻感到了一种节奏的消失,像鼓点突然停止——舅舅的鼓点。‎ 舅舅走在我的前边。小路两边的草像无数双小手,在阻挡我前行的腿。‎ 我拉住舅舅的手腕,我想重新体验鼓点的节奏。我说:舅,当心。舅舅的脉搏有力,像一个小伙子的心脏。舅舅说:这里憋得慌,有时候,晚上躺下,我担心,早晨我的心还能不能跳动。顿时,我想到,舅舅舅妈婚后,一直没生小孩,每次回村,舅舅总是拿着鼓,像早已准备好欢迎我那样,他一敲,小孩就从房子里小巷里冒出来。那时,要找舅舅,只要听鼓声,鼓声在那里,舅舅就在那里。我说:那个鼓呢?‎ 他说:你舅妈把鼓面割破了。我说:为什么?‎ 他说:你舅妈说……鼓能当饭吃?越敲越穷……鼓锤丢进了灶……你舅妈心烦。‎ 舅妈一直以为是鼓占据了本该是孩子的家——鼓克孩。我说:舅妈当年看中你,不就是冲着你击鼓击得漂亮吗?‎ 他说:可能……你舅妈说得有道理。一个男人,不管地里山里的事儿,鼓声不能鼓舞庄稼生长……有时候,我悄悄敲盆子拍凳子,但不能叫你舅妈发现,我真的很没出息吧?‎ 我说:舅,我是听你的鼓声长大的呢。‎ 他说:可是,我老了,你们那些年轻人一走,我老得快起来,我想,敲敲敲,那样就不会老得那么快,你舅妈听了好心烦。‎ 我说:鼓呢?舅舅拉住我的手,似乎生怕我离开他。树呀草呀逐渐茂密起来。我的手在他的手里,合着他的脉搏,“咚咚”跳动。好像舅舅正敲着一面鼓。‎ 他说:散伙了!我们几个老头,总不能奏给自己听吧?没了我的鼓,他们的锣呀,二胡呀,都不出现了,等着老到头吧,你都长得这么大了,我还能不老?‎ 我说:舅,要不,你住到我那儿去,艾城广场也有自发的乐队。‎ 他说:我在山窝窝里待惯了,没有鼓,我拿什么去凑热闹?‎ 我说:舅,你的心里那面鼓还是很劲还很响亮呢。‎ 他说:你能听见?我反过来握住他的手,说:你的手透露了秘密。‎ 舅舅停住脚。眼前一片坟墓。不是清明,外公外婆的双穴坟前有烧过的冥纸,还没被风吹乱。旁边,有一个新坟,很小的一个土包,没有墓碑。‎ 我说:这是谁家的小孩死了?舅舅说:我的鼓。‎ 鼓坟前有一株大拇指粗的幼树,几片叶子,绿亮绿亮,像小手在鼓掌。‎ 舅舅说:当年,你外公就靠着一面鼓,讨个生活,落户在这个村庄,现在,这面鼓,死了。它比你外公的年岁还大,可它还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我想说不要怪舅妈,不过,我默默立在鼓坟前,什么也没说。‎ 舅舅对着鼓坟,拍拍自己的心口,像敲鼓那样。他说:我没能护住你,让你死在我前头。他又对相邻的外公的坟头,说:爹,儿不孝,没能保住你留给我的鼓,那声音,人家都不爱听了,嫌它太吵,小孩能不吵吗?我小时候够吵的了,你没嫌过我。‎ 我提醒舅舅,该回家了。太阳即将落山。四下里又凉又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在村头与舅舅偶遇,用“一株正在枯萎的老树”表现了舅舅颓废的精神状态,留下悬念,使读者产生探求此中原因的阅读欲望。‎ B.与舅舅见面后,“我”回忆起自己被舅舅用宽厚温暖的棉大衣抱着的细节,主要目的是突出表现缝制棉大衣的舅妈是一个善良而且心思缜密的人。‎ C.“鼓声在那里,舅舅就在那里”“他一敲,小孩就从房子里小巷里冒出来”,表现了舅舅对鼓的痴迷以及技艺的高超,强化了人与鼓分离后的悲凉感。‎ D.舅妈把鼓面割破了,把鼓锤丢进灶里,是因为她一直认为是鼓克了她的孩子,这一情节深化了小说批判、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 E.综合全文,作者主要以“我”与舅舅对话的形式来架构小说,一方面易于表现舅舅内心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要继承舅舅鼓艺的决心。‎ ‎(2)作者多次提到“我”与舅舅“握手”,分别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3)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鼓”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⑴AC ‎⑵文章两次写到舅舅主动拉住我的手,意味着舅舅在失落无助时欲寻求精神支撑的心理;两次写到我主动拉住舅舅的手,表现我想了解舅舅心事和同情、鼓励、安慰舅舅的心理。‎ ‎⑶渲染一种阴暗的氛围,衬托主人公失落凄凉的心理,寓含着小说悲剧性的主题。‎ ‎⑷①“鼓”是舅舅心中的孩子。舅舅敲鼓吸引满街孩子围观;舅舅没有孩子,鼓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鼓被割破后,舅舅为鼓造坟。②“鼓”是舅舅的精神支撑。年轻时,舅舅凭击鼓赢得舅妈的芳心;年老了,通过击鼓打发时光;鼓被割破,舅舅精神坍塌。③“鼓”象征着古老的乡村文化。舅舅和鼓当年红极一时;时代变迁,热闹的乡村日渐荒凉,鼓和鼓手渐被冷落,被抛弃;正是日渐衰落的乡村文化的真实写照。‎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舅妈是一个善良而且心思缜密的人”分析不当,透过“宽厚温暖的棉大衣”,体会到的是舅舅的消瘦和见到“我”后的开心。D项,“鼓克了她的孩子,这一情节深化了小说批判、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理解不当。E项,“暗示了我要继承舅舅鼓艺的决心”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我”和舅舅握手时的心理描写,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握的手,注意文中的提示性语言。如第一次舅舅拉住我的手时文中提到“舅舅仿佛抓住个救生圈”,第二次拉住我的手时文中提到“似乎生怕我离开他”,可见舅舅把“我”看做他的精神支柱来排解他寂寞的情怀。文中写“我”拉住舅舅的手时“我拉住舅舅的手腕,我想重新体验鼓点的节奏”、“我反过来握住他的手,说:你的手透露了秘密”,可见“我”对舅舅不能再继续击鼓的理解和同情,希望在此体验鼓点的节奏写出了我对舅舅的安慰。‎ ‎(3)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这道题侧重对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太阳即将落山。四下里又凉又暗”这句景物描写给人以阴沉、昏暗、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感觉。“凉”和“暗”不仅是写景物,更是暗示舅舅的心里充满了失落和凄凉。“太阳即将落山”暗示了鼓象征的农村文化的没落,舅舅只好为鼓造坟寄托哀思。鼓和鼓手的命运,正是日渐衰落的乡村文明的真实写照。‎ ‎(4)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鼓”在文中充满象征和文化意味,舅舅当年是击鼓高手,红极一时,甚至凭此赢得了姑娘的芳心。然而时代变了,热闹的乡村日渐荒凉,鼓和鼓手渐被冷落,就连当年被鼓迷倒的舅妈也嫌鼓吵,一怒之下将鼓割破,舅舅一下子失去了精神的寄托,“鼓”这种代表着古老乡村文化的象征物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鼓”多代表的乡村文化也日渐衰落。‎ 鼓和鼓手的命运,不正是日渐衰落的乡村文明的真实写照吗?‎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今年下半年开始,尽管一再降价促销,但牛奶的销售业绩却仍然差强人意,产品积压情况严重,使得许多商家苦不堪言。‎ ‎②9月20日,北京小学在慕田峪长城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长城公开课,丰富的历史知识、新颖的形式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兴奋不已。‎ ‎③在人际交往日益复杂的当下,我们应该力行谦让,用博大的心包容各种矛盾,稀释人性中当仁不让的暴戾之气,营造和谐的发展格局。‎ ‎④在最近热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演员张涵予凭借高超的演技将一个缉毒队长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⑤针对现行公积金在缴存、使用等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有专家提出应取消公积金发放,这一建议被网友吐槽为因噎废食、治标不治本。‎ ‎⑥市国税局注重将精细管理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完善监管制度,防微杜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不出现任何失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①句中根据“产品积压情况严重”可知牛奶的销售业绩不佳,不能使人满意,所以该词用在句中不正确。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褒义词。该成语在③句中修饰“暴戾之气”感情色彩不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修饰人。该词在④句中修饰演员张涵予扮演的缉毒队长,适用对象错误。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有效强化警用车辆管理,市检察院近日完善和建立了车辆信息管理平台,为警车设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监控每辆车的运行情况。‎ B.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前不久创排的儿童剧《红缨》,是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为素材源头,经过丰富、拓展而成的歌颂抗日小英雄的作品。‎ C.邮政体制改革实施十年来,我国邮政行业书写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故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全球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 D.截至10月7日,强飓风“马修”已经导致海地南部和西北部877人死亡,约6.15万名左右的民众流浪各处,无家可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动词语序不当,“完善”和“建立”交换位置。C项,搭配不当,把“成为”和“的国家”去掉,或者在“成为” 前面加上“我国”。D项,成分赘余,“约”与“左右”应删掉一个。‎ ‎ ‎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有两个:一个是生命,① 一个是精神。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再生,不可复制, ② 这个生命迟早是要结束的, ③ 说生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 ④ 死去则是必然的, ⑤ 生命太宝贵了,如何善待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人身上另外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精神。人和其他生命的区别, ⑥ 在于人是有精神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 而且 如果 那么 所以 就 B 另外 虽然 但是 ‎ ‎ 而且 仍 C 还有 即使 虽然 但是 因此 ‎ ‎ D 其他 ‎ ‎ 因为 所以 因此 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句间关系,首先确定几组关系较为明显的地方。如②处前后从“生命不可再生和复制”到“迟早要结束”,明显是递进关系,③④两句是假设关系,⑤句和前文构成因果关系,从“生命”谈到“精神”,由此可以判断选A 。‎ ‎ ‎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后,关于① 的问题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有人主张,国家公园是公共资源,应当体现其公益性,完全免费;也有人认为,国家公园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都有成本,应该收费。我们可以设想,允许国家公园收费后, ② ,例如一些经营者唯利是图,使国家公园沦为一般旅游风景区;有人认为付费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为所欲为,导致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发生……为此, ③ 。一方面,可以合理适度收费,将收费额度控制在一定的财务回报范围内,禁止利用国家公共资源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功能,使访客在体验大自然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修养。‎ ‎【答案】①国家公园是否收费②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问题③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第①句的填写要联系后文,根据后文人们的主张,可以看出人们是在围绕公园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展开的讨论,那么此处要指出这一问题。第②句的填写要结合横线后面“例如”的内容,提到了国家公园收费后的弊端,此处要作为总结句提示下文。第③句总结上文,指出应该如何全面解决公园合理收费的问题,又要照应下文,即“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 ‎ ‎16.下面是佛山市高明区首届读书节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答案】答案示例一:徽标由“高明”的首字母“GM”“书本”和“人”为设计元素。将“GM”巧妙设计为翻起的书页和一个人聚精会神的看书状态,突出了读书的主题,象征着高明区人对读书的热爱。‎ 答案示例二:徽标由“高明”的首字母“GM”“路”“山”和“太阳”为设计元素。将“GM”巧妙设计为一座高山和一条通往高山的路,意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山顶的太阳既暗示了“高明”地区,又象征着“读书使前景光明”。‎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构图要素的说明要交代清楚徽标的组成部分,由汉字“动善时高明区首届读书节”及其英文、“高明”的首字母和太阳等因素组成。分析其寓意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结合“读书节”这一主题来进行思维的发挥,可以从字母的巧妙变形中得出意义。‎ 五、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植物也有争地盘的习性,都是成群成群的盘聚,不同群族的植物就会因被包围孤立而枯萎了。植物争地盘的行为是无所不用其极,树枝与藤蔓的蔓延,根的伸展与缠绕。最惊人的是种子,每到夏日宁静的午后,会听到种子爆裂的声音,僻啪!有的种子靠自己弹射的力量,可以射数米之远;有的种子靠着风力,可以翻山越岭。而只有一种树木不成群结队地争地盘,就是那些高大的乔木,它们是单独地向天空生长,到最后成为那些族群植物的依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无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中写出了植物为了生存而争地盘的行为,要想不被包围孤立而枯萎,那就要发展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强大,依赖别人的帮助只会更容易陷入困境。‎ 植物如此,人亦如此。人类要想发展,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修身养性以求人格高尚,独善其身以求心灵纯净。‎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