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上均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 ‎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祯祥”“符应”“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符瑞文化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思想信仰与观念是:王权嬗替乃天道必然,一切政权的更迭皆由乎天命,取乎天道。然而,“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天命又需要借助符瑞现象来显示。因此,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正如沈约所说:“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符瑞文化构建了统治阶级自我肯定、自我宣扬和自我美化的评价机制,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或立祠设祭,以合符应,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符瑞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或宗教意识的一部分,强化君权天授的政治观念,具有巨大的道德作用,同时也具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尤其是随着谶纬神学的盛行,符瑞文化中德行因素得到凸显和泛化,不仅是统治者的为政之德,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伦理规范也都与符瑞相关涉。《孝经左契》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则凤凰巢。”《瑞应图》曰:“王者仁义,则紫脱见。”《礼稽命征》曰:“王者制礼作乐,得天心,则景星见。”这些文献中,孝悌、仁义和礼乐等德行范畴都被包括进去。凡恪守德行规范,天便降下符瑞,否则就降之以灾异。这种思想信仰的内在逻辑是“以类相召”的“天人感应”观念。实际上是“善恶报应”思想的反映,是对中国古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类思想的继承和提升。‎ 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用瑞”是极其普遍的现象。“用瑞”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援引符瑞或直接以符瑞为述写对象。“用瑞”是文学与符瑞文化关联的重要形式。文学创作“用瑞”含有颂美时政、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文学创作“用瑞”的普遍性,既表征符瑞文化在此时期的流行,又表明文学文本、颂美主题与符瑞所具备的颂美功功能相契合。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旦文学创作较多地关注政治,服务王权、歌颂帝德,符瑞文化潜在的颂扬功能便会被激起。‎ ‎ (选自2017年8月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瑞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也是对王者盛德的天意嘉奖。‎ B.符瑞文化能够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天命依据,这正体现出它的政治建构功能。‎ C.符瑞文化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其德行因素随着谶纬神学盛行得到凸显和泛化。‎ D.符瑞具有颂美功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符瑞文化潜在的颂扬功能常常会被激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旨明确,主要阐述殷周之后符瑞文化对中国古代众多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B.《孝经左契》《瑞应图》等例子,证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伦理规范与符瑞相关。‎ C.第④段通过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用瑞”现象,阐述了符瑞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 D.文章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政治、宗教、文学三个角度论述符瑞文化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瑞文化实现了天命征兆与王权德行的完美契合,论证了古代王权政治的合法性。‎ B.文学创作“用瑞”美时政、粉饰太平,“用瑞”越普遍说明符瑞文化在当时越流行。‎ C.武则天在位21年用了18个年号,这是她统治策略和符瑞文化政治调节功能的体现。‎ D.《窦娥冤》中“六月飞雪”这一情节与符瑞文化劝善惩思的思想有不同的内在逻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这话来自一句叮嘱。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嘴巴希望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摄入到富有营养的本色食品,而不是混杂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的伪劣食物,不说口是心非的谗言。双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扒窃抢劫和杀戮,这就是手的幸运了。我们的脏腑希望它能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爆满,不要连轴转,不要被塞进太多赘物,不要无端地损耗它们的能量。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双脚,希望坚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那种为了显示自己比实际高度更高的内外增高鞋,骨子里是虐待双脚的刑具。我们的皮肤,希望能顺畅地呼吸,而不是被厚厚的脂粉糊满,戴一张石灰盔甲。我们的头发,希望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风中舒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黄就是黄;而不是像鸡毛掸子似的五颜六色,被反复弯曲和拉直,好像它是多变的小人。‎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爱己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B.文章以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博爱的情怀。‎ C.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懂得“自爱”更重要。‎ D.文章多使用干脆利落的短句,节奏明快,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亲切、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5.文章标题是“你要好好爱自己”,却写了种种“谬爱”的表现,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6.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 材料一:‎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详,但对这套“经典与解释”丛书却较少了解。然在不知不觉中,这套由著名学者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种图书。如此规模,“汉译名著”之外,恐怕绝无仅有。而其“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的学术主张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主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15年350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经典与解释”‎ 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针对当今时代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其中,赵汀阳、杨立华两位教授关于“今天,我们如何对待经典”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 材料二:‎ 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 赵汀阳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但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其实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材料三:‎ 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杨立华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有一个我不同意。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内部的存在,这点我非常同意。我们今天讨论经典,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典,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按照赵汀阳的意见,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的。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如果没有王弼,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那就是,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的高度,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经典化。《论语》的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程。‎ 今天参加“经典与解释”这套书的座谈会,我也是被震惊到了。这套古典学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比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又比如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等。但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小枫老师和甘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我对这个“养”字有特别深的感触。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养。你阅读《论语》,阅读《老子》,阅读《孟子》《庄子》《周易》这样一些经典,或者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你的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而且,对于读书人,心智的养成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说它指向另外一个目的。我们看《论语》,全书第一个字就是“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智的喜悦不是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了学术生产者,而不再是读书人,不再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那是十分遗憾的。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至少觉得,少了“养”这个字,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样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是在“养”字当中成长,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从“经典与解释”这套书,我看到了向伟大的心智致敬这样的努力,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我想,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或者中西之变,各种各样所谓的断裂,而最大的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如果将来我们心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 ‎(《中华读书报》2015年1月21日09版,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二赵汀阳主要侧重于谈论经典,谈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中国经典的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 B. 材料二第二段在内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经过,概括说明了《何为经典》这篇文章的观点: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C. 材料三讲杨立华不同意赵汀阳的意见,杨立华认为经典必有可经典化的基础,经典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 D. 材料三杨立华谈论了对赵汀阳先生的观点的看法,对“经典与解释丛书”的看法,以及如何解读经典。‎ ‎8. 下列内容是对《经典与解释》丛书主要特点的表述,请结合三则材料选出表述错误的两项(5分)‎ A. 这套从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长,规模大,已运作了15年,出版了350余和图书。‎ B. 编者在丛书中最为关注的一点是经典的滋养,认为没有经典的滋养,就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C. 这套从书内涵十分丰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如文明的传承、文明的复兴,对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 在讨论交流中,赵汀阳指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联系了。‎ E. 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这一主张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材料三强调读书人的心智,在于一个‘养’字”,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的做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 ‎.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漕指通过水道运酒糟,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文中“徒、擢、迁、除、改、起、致仕”都指官员的升迁。‎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敢于和秦桧争论。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并没有枉法循私。‎ 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每次和同僚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因此士大夫们很推重他的为人,而且国君也让他主修《神宗宝训》。‎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灾、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币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决意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2)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唐 ]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14.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 ‎ B.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 ‎ C.“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 ‎ D.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 ‎ E.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 ‎15.作者为了表现江南的美,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用反衬的笔法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②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市政设施完善、住宅群落整齐、却万人空巷,这是当地政府为被市场规律大搞房产开发的后遗症。‎ ‎③迎香生态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④张教授退休后,每天焚膏继晷,扎扎实实做学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学术成果。‎ ‎⑤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⑥各国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那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长远发展。‎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的工作我不过问,他有他的理想,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慈善医疗事业,我也会和他致力于此方面的事业。‎ B课堂教育是显性的训导,校园文化是隐性的教诲,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和各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成长。‎ C佛山秋色、行通济、西樵山万人斋宴、官窑生菜会等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佛山民众追捧,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 D能否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令媛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我今天发表的这些意见,只能算一家之言,希望能够得到诸位苟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___①___,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_②__。如若未能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③_,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5分)。‎ 通过讲述家风传承故事,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家风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能遏制犯罪率的提高。媒体传递当下的良好家风,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母乡亲的亲近。‎ ‎①讲述家风传承故事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这样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自信,对这个世界有一种关怀,用一种真正的大国心态看待过去几百年的历史,包括辛酸史。然后再回过头来思考中国现在的发展、未来的崛起,以及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和世界?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 答案 ‎1.D 2.D 3.D 4A ‎ ‎5先写“谬爱”为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下文正确的自爱方式(2分)。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认为真正爱自己就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委曲求全、虚伪谄媚(3分)。‎ ‎6好好爱自己,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2分)。好好爱自己,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2分)。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爱自己的身体,确保健康,珍惜生命;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2分)。‎ ‎7. C 8. BD ‎ ‎9. ①要多阅读经典。阅读《论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②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要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④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培养心智。‎ ‎10.A 11.A 12.A.‎ ‎13.(1)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持”、“械”、“诘”各1分,句意2分)‎ ‎(2)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 ‎14.AC ‎ ‎15.①比喻(1分),将垆边人比作皓月,突出了买酒女的洁白美丽(1分)。②作者用卓文君的典故(1分),写出了江南的人之美(1分)③细节描写(1分),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在写江南人美时抓住了一个细节来写,重点写了买酒女的手腕,这是细节的描写,还是写出了人的美。(1分)④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的感官(1分),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水的碧绿与人们生活的悠闲(1分)。⑤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依恋之情,(1分);⑥衬托(以乐景写哀情)。(1分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6(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绕船月明江水寒(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7B 18D 19 C ‎20.【答案】 (1). 因此若无孝敬父母之心 (2). 而且更在于内在的情感 (3). 孝不仅是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观念。(每空2分)‎ ‎21.②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不一定能遏制犯罪率的提高 ‎ ‎③媒体传递良好家风的目的不完全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亲近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详解答案 ‎1.D(“常常会被激起”不当,只有在“文学创作较多地关注政治,服务王权,歌颂帝德”时符瑞文化的颂扬功能才会被激起)‎ ‎2.D(“层层深入”不当,应是并列式结构)‎ ‎3.D(其内在逻辑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观念)‎ ‎4A A选项在原文第2自然段,原文说的是“极少承接过温情”,选项表述绝对。‎ ‎5先写“谬爱”为下文形成对比,为突出下文正确的自爱方式(2分)。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认为真正爱自己就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委曲求全、虚伪谄媚(3分)。‎ ‎6好好爱自己,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2分)。好好爱自己,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2分)。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爱自己的身体,确保健康,珍惜生命;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2分)。‎ ‎7. C项中“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经典”这一观点不是杨立华的。‎ 点睛:做关于信息筛选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题干中的有哪些段落,哪些内容,关于题干中答题指向的内容又有哪些,先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 ‎8. B项,编者在丛书中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不是经典的滋养。D项,材料二第四段的开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前提不能忽视。”没有太多联系”不是没有联系.‎ 点睛: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型一般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 ‎9. ①要多阅读经典。阅读《论语》周易》等经典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心智会慢慢达到足够理解这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②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的。③作为读书人,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要更喜欢“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心智的快乐。④做学问时,读书人要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要有一种对事态了然于心的态度,要有一种超然于功利、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培养心智。‎ 解答这类试题,需要先读懂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分条列出。这个题的答题区域在第四 ‎10.A(译文:“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 ‎11.A(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食。C.文中“、擢、迁、”指官员的升迁。D.文中“檄”为声讨之意)‎ ‎12.A.(曾开与秦桧理论,“严惩”有误,只是“追究得更加急迫”)‎ ‎13.(1)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持”、“械”、“诘”各1分,句意2分)‎ ‎(2)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事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士大夫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成后,奏报上去,皇帝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楙、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任这个职位,人们认为是种荣耀。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 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提举玉隆观,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金人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喝斥奴隶,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讲和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孝宗接受禅让,曾几又上疏几千字。皇帝将要召见他,他屡次请求告老,于是迁任通奉大夫,退休。乾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清。‎ ‎14.AC A人人尽说江南好,不只是游人C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垆边人比作皓月,突出了卖酒女的洁白美丽。‎ ‎15.①比喻(1分),将垆边人比作皓月,突出了买酒女的洁白美丽(1分)。②作者用卓文君的典故(1分),写出了江南的人之美(1分)③细节描写(1分),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在写江南人美时抓住了一个细节来写,重点写了买酒女的手腕,这是细节的描写,还是写出了人的美。(1分)④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的感官(1分),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水的碧绿与人们生活的悠闲(1分)。⑤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依恋之情,(1分);⑥衬托(以乐景写哀情(1分),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6(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绕船月明江水寒(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7B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明月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人品清朗坦荡。万人空巷:形容盛大的欢迎场面。瓜田李下:比喻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焚膏继晷: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广开言路:领导给下属发表意见创造条件。以邻为壑:灾祸推给别人 ‎18D A身为……出身B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和(创造)各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机会C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被)重视 ‎19 C令媛:对方女儿。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与财物。苟同:随便同意,谦辞。‎ ‎20.【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语言表达连贯的题目,答题时,要联系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如,第一空,要注意下文“不敬,何以别乎”;第二空要注意前句“外在的表现”;第三空要注意上句的“孝的体现”来概括。‎ ‎【答案】 (1). 因此若无孝敬父母之心 (2). 而且更在于内在的情感 (3). 孝不仅是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观念。(每空2分)‎ 21. ‎②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不一定能遏制犯罪率的提高 ‎ ‎③媒体传递良好家风的目的不完全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亲近 ‎22.作文 南方周末2018新年献词:把孤岛连成大陆 ‎ 南方周末 2017-12-28 15:02‎ 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 ‎  这一年,我们依然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依然进出写字楼风风火火,或者像候鸟一样满世界飞翔……无论我们有多忙,走得有多远,却始终被一种力量牵绊,被一种惦记温暖,被一种责任召唤。于是,我们看到阿拉善沙漠的沙生植物在公益人脚下不断绵延,看到山间角落里的尘肺病人被一个个找到送医,看到凉山格斗孤儿们被“遣送”后重新回来学习与训练。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切割成一个个网格,将人们隔离成一个个原子。但生命意志顽强地向外向上生长,激励我们从一个个原点走出,又将一个个原子彼此相连,让吾国斯民,遥相守望。‎ ‎  曾经,我们以为只要努力工作、播洒汗水,就可以自然获得更多的收入,站上更高的平台,让孩子得到更优的教育,使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总有一些意外,可能先于明天到达;总有一些事情,超出个人能力之外。交了昂贵学费,幼儿园不一定就能安全放心;住了高档小区,空气不一定就比别处清新;攒了一辈子钱,银行卡收得再紧也不一定躲得过诈骗的厄运。‎ ‎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我们为自己奔忙,也给他人幸福。我们捡起一片废纸,也是在为自己清洁环境。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需要你我发自内心的善意,也需要更温暖的公共产品和制度供给。政府放开生育政策,让信奉家庭价值的中国人更好地亲其亲、子其子,不仅滋养着个体的终极幸福,也涵育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之源。‎ ‎  曾经,我们以为人类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历史早已教会人们珍惜和平与发展,但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版图,一直波谲云诡。有的国家将国门打开,有的却关门“退群”;有的经济体高歌猛进,有的增长缺乏后劲;有的可能遍地黄金,有的满目战乱贫病……‎ ‎  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警报一直在为你我鸣响。气候变化利剑高悬,核爆危机阴魂不散,霸权与恐怖主义的双头怪胎竞相疯长,基因技术与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伦理与法律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退回孤岛,自理人类的这些困难。只有深悟命运共同体的真义,穿过看似冰冷的商业与国家竞争,将一个个漂流的孤岛连成共享繁荣的大陆,我们才可能在“天下为公”中牵手大同,这个日夜旋转的星球,才不会在浩渺宇宙中显得寒冷寂寥。‎ ‎  时空坐标中,个体局限性总是影响对历史大转折的感知,即使亲历者,也往往在事后才突然醒悟。40年前,改革开放春雷炸响,父辈们筚路蓝缕,用一代人的时间,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让百年中国告别积弱积贫,重拾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今天,“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已过中年,但新时期勇猛精进的图景,依然让人怦然心动。曾经念兹在兹近40年的“下个世纪中叶目标”,终于在2017年秋天正式由“基本实现现代化”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的接力棒,由“新时期的新一辈”交给了“新时代的这几辈”。‎ ‎  拉开新时代的大幕,让现代化的列车带上每一个人。我们重申古老的中华文明,只因它既凝聚于内在的德性,又延伸到无限的远方。仁不在别处,就在你光明的初心;义不在别处,就在你该走的大道;文明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个居仁由义的现代中国人。在忙碌中懂得相互关爱,在逆境中记得坚守良知。无论何时都珍惜自己的选择,珍惜你我站立的中国。‎ ‎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沐浴新年的阳光,一些朝向内心的期许会在琐碎的生活中诞生,一些面向世界的梦想会从平淡的日子里升起。我们祝福你,祝福你的期许和梦想,在温暖的大陆栖息生长。‎ ‎  祝福新时代,祝你新年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