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2017-0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2017-02)

‎ ‎ 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完善语言和超越语言 言意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来解决呢?中西双方由于立足点不同,在取径上亦产生了分歧。西方人的观念一般是肯定语言与思维在本质上的相通,所以多从语言入手来调协二者之间的纠纷,早期的倚重修辞学、逻辑学之类正显示着这一取向。现代西方理念转成语言本位,虽看到了语言对思想的局限,却更加注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与改进上来解决问题,典型形态有二:其一是语义分析,即通过词语、概念的辨析,尽可能地促使语言的表述走向精确化与严密化,以此来消除思想和逻辑上的歧义。这种做法对科学认知会有好处,却并不利于语言表达中的人文内涵的发扬,因为人文内涵本身就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带有“形 上”色彩的生命体验与体悟,更无法用精确的概念来作表述,所以语义分析的结果必然是将一大批哲学、美学的思想成果拒斥于学术殿堂之外,其利弊得失自难相抵。另一种做法乃是在承认语词文本多义性(即能指与所指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尽量拓展其表意的功能,具体代表又有现代阐释学和解构主义之别。现代阐释学是将读者引进语言意义的重构活动之中, 通过不同读者的反复解读,使文本意义不断得到新的生发,从而打破原有作者与既定文本对意义的限制,让语言意义的多重性得以充分显露出来。解构主义更是致力于无限地拆解文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既有联系,尽量在文本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发现破缺,进而导致中心意义的颠覆乃至消解,这样一来,语言本位终于通向了语言对思想的放逐,而语言活动也就演化成为一场“语言符号的游戏”。现代阐释学与解构主义在处理言意关系的策略上各有千秋,但都采取了从文本结构与语言符号入手的路向(前者用重构的方式来重建意义,后者则以解构的手段来消解意义),其就语言自身来解决言意矛盾的思路如出一辙,于此亦可见出言意一体观在西方的强大势力。 ‎ 与之相比照,中国传统的思想方法迥然有别。我们的先辈既然认定“形上”之意与语词概念之间存在着质性上的差异,其解决的办法就只能是超越语言,庄子所谓“得意忘言”正是超越语言的鲜明告白。亦便是“言不尽意”所要导致的必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得意忘言”并不意味着废弃语言,人的思想总还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所以“寄言出意”仍不可少。“寄言出意”的要义在于不单纯倚靠概念化的语词来表述思想, 更要借助多样化的方法使听者有所感受并得到启悟,从而进入“思”的境界。《老子》书中揭橥的“正言若反”“大辩若讷”,《庄子》标榜的“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易传》鼓吹的“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汉人惯用的以“赋比兴”说诗,以及后来佛教禅宗常有的“遮诠”“设喻”“直指心源”“棒喝”诸法,皆是为了在寻常的概念化表述之外,另行开辟非比寻常的“寄言出意”之路,俾使听者得以悉心悟入。而所“寄”之“言”‎ 只是起着一种启发、诱导的作用,并非说话人的根本旨意所在,所以又希望听者不要执着于这些言辞的表面意思,而要借以为阶梯,用以跨越现有的思想套路,在跨越后即可弃之不顾,这也就是“得意忘言”的精神所在了。于此观之,“得意忘言”是以“寄言出意”为前提的,要通过独特的“寄言”方式,让言说者的本意能够为言说对象所领悟 (即“得意”) ,于是可以超越语言(“忘言”)。这是东方民族(印度人亦复如此)特有的解决言意矛盾的思路,跟西方现代语义分析力求语言精密化的取向恰好相反,因为它们所面对的乃是言意关系中“形上”与“形下”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节选自《“言”与“道”——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人肯定语言与思维在本质上的想通,倚重修辞学、逻辑学之类解决言意之间的矛盾,以此来消除思想和逻辑上的歧义。 ‎ B.语义分析对科学认知会有好处,却并不利于人文内涵的发扬,其结果是将一大批哲学、美学的思想成果拒斥于学术殿堂之外。‎ C.现代阐释学是将读者引进语言意义的重构活动之中,通过不同读者的反复解读,使文本意义得到新的生发,试图就语言自身来解决言意矛盾。 ‎ D.解构主义则以结构的手段来消解意义,这样一来,语言本位终于通向了语言对思想的放逐,而语言活动也就演化成为一场“语言符号的游戏”。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人持言意一体观,一般是肯定语言与思维在本质上的相通,所以多从语言手来解决言意矛盾。‎ B.注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与改进上来解决言意之间的矛盾,并不利于语言表达中的人文内涵的发扬,弊大于利。‎ C.中国传统的解决言意之间矛盾的办法是超越语言。庄子所谓“得意忘言”正是“言不尽意”所要导致的必然结果。‎ D.“寄言出意”中所“寄”之“言”只起着启发、诱导的作用,根本旨意是使听者有所感受和启悟,进入“思”的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意忘言”要通过独特的“寄言”方式,让言说者的本意能够为言说对象所领悟,于是可以超越语言。‎ B现代阐释学与解构主义在处理言意关系的策略上各有千秋,但其就语言自身来解决言意矛盾的思路是一样的。 ‎ C.东方民族(印度人亦复如此)特有的解决言意的思路,不如西方现代语义分析力求语言精密化的取向。 ‎ D.佛教禅宗常有的“遮诠”“设喻”“棒喝”诸法,开辟了非比寻常的“寄言出意”‎ 之路,都体现了“得意忘言”的精神。 ‎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②。‎ 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 ‎“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阿门!”老人小声说。‎ ‎“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1940年 )‎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短篇小说经典100篇》,曹苏玲译。有删节)‎ ‎【注】(1)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2)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不仅仅是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意在突出老厨师临死的凄凉,与后文冬天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共同渲染出了一种悲剧氛围。‎ B.文章第一段交代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既表现了老厨师工作不严谨,他应该得到这样的结局和惩罚,又与后文写莫扎特给老厨师带来如春天般的临终关怀构成对比。‎ C.小说高潮在最后一段,因为此处交代的是老厨师之死,有着浓烈抒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照应开篇语渲染氛围。‎ D.小说描写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倾听了即将辞世的盲厨师的心灵忏悔,并用他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感受到了抚慰和温暖。‎ E.小说的第二段提到的“一架拨弦古钢琴”和第三段提到的“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都是巧妙而又自然地设置了悬念,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5.请简要概括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6.小说用了哪些技巧描写莫扎特的琴声?请简要分析。(4分) ‎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婀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 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号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 ‎②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③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撷取了侯仁之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思想,不断求学进取的事迹,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伟大人格。‎ B.侯仁之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以及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达比教授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1949年,侯仁之留学回到燕京大学后,完成了学术思想上质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着他在历史地理认识上的成熟。‎ D.侯仁之应邀到美国和加拿大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积极努力,推动了我国成为产公约的缔约国。‎ E.侯仁之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但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所以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 ‎8.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4分)‎ ‎9.侯仁之取得巨大成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侯仁之成功的经验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丰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为谷城令,以廉明称。从安焘使高丽,海中大风,樯折,舟几覆,众惶扰莫知所为,稷独神色自若。焘叹曰:“丰君未易量也。”知封丘县,神宗召对,问:“卿昔在海中遭风波,何以不畏?”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 入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一言,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为法于千载,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密令蜀道织锦茵。稷于正衙论曰:“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既退,御史赵屼谓曰:“闻君言,使屼汗流浃背。” ‎ 帝亲政,召内侍居外者乐士宣等数人。稷言:“陛下初亲万机,未闻登进忠良,而首召近幸,恐上累大德。”‎ 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又出知河南府。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入对,与蔡京遇,京越班揖曰:“天子自外服召公中执法,今日必有高论。”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是日,论京奸状,既而陈瓘、江公望皆言之,未能动。稷语陈师锡等曰:“京在朝,吾属何面目居此?”击之不已,京遂去翰林。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 曾布得助嬖昵,将拜相,稷约其僚共论之。俄转工部 尚书兼侍读,布遂相。稷谢表有佞臣之语,帝问为谁,对曰:“曾布也。陛下斥之外郡,则天下事定矣。”改礼部。禁内织锦缘宫帘为地衣,稷言:“仁宗衾褥用黄絁,服御用缣缯,宜守家法。”诏罢之。‎ 稷尽言守正,帝待之厚,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竟以枢密直学士守越。蔡京得政,修故怨,贬海州团练副使、道州别驾,安置台州。除名徙建州,稍复朝请郎。卒,年七十五。建炎中,追复学士,谥曰清敏。‎ 初,文彦博尝品稷为人似赵抃,及赐谥,皆以“清”得名。稷三任言责,每草疏,必密室,子弟亦不得见。退多焚稿,未尝以时政语人。所荐士如张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蔡肇,皆知名当世云。‎ ‎《节选自《宋史·丰稷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 B.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 C.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 D.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等第即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C.谥即谥号,指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称号。 ‎ D.僭即僭越,指超越本分,古代时候指地位低下的人冒用皇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稷很有雅量,遇事能从容淡定。跟随安焘出使高丽时,中途遇上大风,船将倾覆,众人皆惶恐纷乱,只有丰稷神色自如。‎ B.丰稷坚守正道,尽忠直言。担任谏官时,敢于弹劾权臣蔡京、曾布等人,都取得了成功,让蔡京、曾布等人都遭到贬黜。‎ C.丰稷非常重视节俭。宫里使用锦缎镶边的宫帘作地毯、皇上的两位叔父让人制作锦制垫褥,丰稷都上言批评,要求改正。‎ D.丰稷为官清廉。任谷城令时,就以廉明著称;文彦博品评丰稷为人和赵抃相似,到赐谥号时,他俩就都以“清”得名。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4分)‎ ‎(2)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3分)‎ ‎(3)而积忤贵近,不得留,竟以枢密直学士守越。(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柳梢青·茅舍疏篱 杨无咎(1) ‎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注】(1)杨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南宋时画家、词人,尤善画梅。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 ‎14.许多文人雅士和本词的作者一样,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下列诗句中,不是这样的两项是(5分)‎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B.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C.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D.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E.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苏轼《梅花二首·其一》)‎ ‎15.这首词借咏梅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 , 。(2分)‎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2分)‎ ‎(3)《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1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名著阅读题(4分) ‎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主席安妮·布拉瑟尔28日该组织秋季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说,目前欧洲的人权状况差强人意,甚至出现明显倒退。‎ ‎(2)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3)在网红经济的刺激和诱惑之下,网络直播内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主播为博取粉丝关注,获取收益,不惜以欺骗、奇葩的表演制造“网红效应”。‎ ‎(4)王先生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徐金堤先生,后蒙天津孙先生厚爱,收为门生,耳提面命,书信来往二十余年,于做人治艺受益终身。‎ ‎(5)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 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6)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A.(1)(3)(4)B.(2)(3)(4)C.(2)(3)(6)D.(1)(5)(6)‎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中国近五十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 B.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年,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C.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波澜多样的地域文化中的一支,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以齐鲁两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 D.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① 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② 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③ 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④ 语言的锤炼比较难,⑤ 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⑥ 是有路可循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尽量 / 最好 即使 也 都 B.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以 就 C.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仍 D.应该 而 仍然 尽管 但 也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据说,清明这天一定要放风筝。有些地区还举办放风筝比赛,认为风筝的高低是年景好坏的标志,①__ 。相传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匠师公输般制造的。按其构造,风筝一般有硬膀、软膀、排子、长串、桶形等区别,为了增强风筝的娱乐性和趣味性,②__ 如风琴、笛哨、锣鼓等。③__ 以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最为著名。‎ ‎21.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9分)‎ ‎1.A(“消除思想和逻辑上的歧义”的做法“语义分析”,不是倚重“修辞学、逻辑学之类”) ‎ ‎2.B(“不利于语言表达中的人文内涵的发扬,弊大于利”只是语义分析法) ‎ ‎3.C(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没有评判优劣)‎ 二、(12分)‎ ‎4.AD(其中D项2分,A项2分,其他选项不给分。B此处交代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则表现了老厨师陷入悲剧性结局的无辜及偷窃金盘子的无罪,揭示了老厨师之所以被侮辱、被损害社会层面上的悲剧根源;C小说高潮应在倒数第二段,最后有段交代是为了照应开篇与渲染氛围,它是故事的结局与尾声;E“一架拨弦古钢琴”是伏笔,不是设置悬念)‎ ‎5.(1)善良;(2)重视德行;(3)勤劳;(4)本分;(5)有爱心(每点1分,答出4点满分) ‎ 三、(14分)‎ ‎7.AD(其中D项2分,A项2分,其他选项不给分。B项,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是罗士培。C项,侯仁之学术思想上的飞跃应该是在留学之时,而不是回到燕京大学之后;E项,“申遗第一人”和“有多个美誉”不成因果关系) ‎ ‎8.(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侯仁之求学、治学、讲学一直在国内外奔走,“行走天下”是侯仁之一生精妙的概括。(1分)(2)一语双关。(1分)“守望大地”既指出了侯仁之先生治学的成就在历史地理学,又含蓄地指出了先生对祖国这片热土的挚爱。(1分)‎ ‎9.(1)要选择最优秀的老师。侯仁之到英国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对成就学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敢于创新。侯仁之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3)重视联系实际。年轻时经常实地考察,为他日后的研究找到了第一手资料。(4)热爱祖国,勇于担当。正是侯仁之的责任担当,使他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观点1分,具体分析每点1分,答出3点得满分)‎ 四、(35分)‎ ‎(一)(19分)‎ ‎10.B ‎11.D(古代时候指地位低下的人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就是僭越)‎ ‎12.B(弹劾曾布没有取得了成功)‎ ‎13.(1)二位先圣以节俭成为天下的表率,而宗王僭越奢侈,官吏阿谀逢迎,都应予以纠正(“先”“僭”“侈”各1分,大意1分)‎ ‎(2)徽宗即位后,以左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回朝,中途又授予御史中丞。(“立”“召”“道”各1分)‎ ‎(3)却因为多次触忤显贵近臣,不得留在京城,最后以枢密直学士身份出外任越州太守。(“忤”“留”各1分,大意1分)‎ ‎(二)(11分)‎ ‎14.BD ‎15.词人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词人在梅树前久久伫足凝思,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期盼谁能赋予自己才情,能够把梅树的倩影与神韵描画下来、用词章把她刻画出来,让梅花的飘逸神韵、高洁品性时刻与己相伴。‎ ‎(三)(5分)‎ ‎16.(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参考译文】‎ 丰稷,字相之,明州鄞县人。考中进士后,任谷城县令,以廉洁英明著称。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纷乱不知如何是好,只有丰稷神色自如。安焘感叹道:“丰君真是不可估量啊。”任封丘县知县,神宗召见他问道:“你以前在海上遭遇风浪,为什么不害怕呢?”丰稷回答说:“海水连天,兴风作浪固然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有何惧!”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他给宋哲宗上疏说:“陛下的英明足以体察万事之统绪,却不可使用那英明;陛下的智慧足以应对各种变化完全恰当,而不能使用那智慧;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二帝因此圣明;效法文王修明政治,成王因此善良。希望陛下以《洪范》为警诫,以祖训为借鉴,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如何成为四海之内的准则,被千载之人所效法,那么教化就可以得到施行,习俗就会变得美好,而我国就安定了。”扬、荆二王是天子的叔父,尊贵宠爱无人能及,他们秘密下令蜀道为他们制作锦制垫褥。丰稷在正衙奏论说:“二位先圣以节俭成为天下的表率,而宗王僭越奢侈,官吏们阿谀逢迎,都应予以纠正。”等他退下后,御史赵屼对他说:“听到你说的一席话,使我汗流浃背。”‎ 皇帝亲理朝政后,就召见在朝廷外的内侍乐士宣等几个人。丰稷说:“‎ 陛下刚开始亲理万机,没有听说提拔进升忠良臣子,却首先召回亲近宠爱之人,恐怕有损圣上大德。”‎ 以集贤院学士身份任颍州知府,又出任河南府知府。徽宗即位后,以左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回朝,中途又授予御史中丞。丰稷入宫觐见,与蔡京相遇,蔡京跨越朝班行列对他作揖说:“天子从外官任上召您回朝执法,今天必有高论。”丰稷严肃地回答说:“等一会你自然就当知晓。”当天,(丰稷就上奏)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接着陈酵、江公望都奏论此事,却不能动摇他。丰稷对陈师锡等人说:“蔡京在朝廷,我们有什么脸在这里?”继续上奏弹劾他不止,蔡京于是离开翰林。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在怀中揣着《唐书•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 五、(20分)‎ ‎17.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和事物混杂在一起。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此处使用正确。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感情色彩不当)‎ ‎18.D(A句式杂糅,去掉“据”或“表明”。B句中途易辙,“开创”的主语是唐太宗。C句子成分残缺,在“主要描述对象”后加“的文化类型”)‎ ‎19.D ‎20.答案示例:①风筝放得越高代表年景越好②还可以在风筝上附加一些特殊装置③我国的风筝产地有很多(每空1分,共3分)‎ 解题思路:解题时,综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段的核心话题,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提示,围绕关键词进行补写。①处根据前一句内容补充填空。②处要瞻前顾后。③处根据最后一句产地介绍来填空。‎ ‎21.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1分;语言连贯,给1分)‎ 六、写作(60分)‎ ‎22.(60分)‎ 审题指导:这个材料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材料安排由实而虚,从年轻人避开拦道的恶狗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引申到人生路上会遇见许多如挡道恶狗一样的障碍。其中关键词语有: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因此,“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遇到障碍就要勇敢去战胜,不能遇见障碍就绕走。这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但材料还提供了另一种认识,就是遇见障碍也可以绕着走,不一定非要扫平障碍。这就使得材料充满了思辨的味道。   ‎ 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他更讲策略,目的是“要去远方”‎ ‎,而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因此可以定立意:“走弯路也会是捷径” “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为了远方,远离障碍”。   ‎ 从路人的角度立意,则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路人认为年轻人避开恶狗是“怕了”,他认为遇见恶狗要勇敢去打。从精神上来讲,人宁可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老是躲着,而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关键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才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今天避开这个障碍,很可能明天会绕开那个障碍,不断地避着绕着,很容易消磨掉战胜障碍的勇气。因此可以确定立意:“有勇气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或“路见障碍,勿轻言绕道”。   ‎ 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立意起着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但依有不少同学抓只鳞片甲来审题,没有立足于材料整体来立,如“追寻远方,实现梦想”只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寻找捷径”写自己寻找捷径的价值;“无所畏惧”写做事需要勇气;更甚者写“选择”,演化成以“选择”为中心的话题作文。总之,这些立意显然偏离材料的中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