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首师大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首师大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首师大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 ‎1.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余件骨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迹址墓葬中出土了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篪”,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篪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东晋郭璞注《尔雅》:“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关于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 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团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①,还是在②,或是在③,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 宋元两代,竹笛得以广泛普及。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 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平礼”“求和”的追求。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秩序排列。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篪、小鼓。‎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固的器形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 ‎ ‎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    )‎ A.击筑悲歌 B.击鼓出征 C.打更报时 D.鸣锣开道 ‎ ‎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 B.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C.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篪”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质为竹,“篪”字的形旁可印证。‎ B.与骨哨一样属于吹管乐器。‎ C.横吹,在形制上与现代竹笛接近。‎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D.吹孔与指孔不在同一平面。‎ ‎ ‎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竹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于西方长笛。 B.源于中国本土。 C.音色清脆亮丽。 D.曾经没有膜孔。 ‎ ‎ ‎ ‎(5)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名楼揽胜处 ②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③清冷的江水边 B.①清冷的江水边 ②名楼揽胜处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C.①名楼揽胜处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D.①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名楼揽胜处 ‎ ‎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尊礼”无关的一项是(    )‎ A.乐器的使用场合。 B.乐器的种类配置。 C.乐器的演奏技巧。 D.乐器的摆放顺序。 ‎ ‎ ‎ ‎(7)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祭祀,“祭”字第五笔是“乀(捺)”。‎ B.映射,可用词语“反映”替换。‎ C.编磬,“磐”与“罄竹难书”的“罄”,读音与意义都不同。‎ D.违背,“违”字读音为“wěi”。‎ 二、选择题 ‎ ‎ ‎ 下列句子中存在不含两个通假字的句子的一项是(  ) ‎ A.张良出,要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技盖至此乎善刀而藏之 C.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 D.莫春者,春服既成 ‎ ‎ ‎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臣为‎⋅‎韩王送沛公 D.吾其‎⋅‎还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 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 A.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百姓之不见保 C.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 ‎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为长者折枝”和“挟泰山超北海”的比喻来阐明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不是不能。‎ B.《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之力”指秦嬴政帮助重耳回国的事,此文的晋侯就是公子重耳。‎ C.《鸿门宴》中,沛公、张良、樊哙一行人凭借谦卑的态度、团结的精神、随机应变的策略,加上项庄的保护,逃过了一劫。‎ D.《庖丁解牛》中,庖丁比一般的厨子厉害,一般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他的刀因为不用来砍骨头,所以一年才换一把。‎ ‎ ‎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所著,它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和八书,共130篇,《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B.在“再拜献大王足下”“敢以烦执事”的句子中,“足下”和“执事”都是对别人的敬称,可以翻译成“您”。‎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长于叙事,尤其善于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D.《孟子》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 ‎ ‎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在《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在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读的《会真记》就是指这部作品。‎ B.《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是一个四幕悲剧,故事跨度三十年,展示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的情感纠葛,戏剧冲突强烈,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之作。‎ C.《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的三部作品是《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D.‎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有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都一一应验。‎ 三、文言文阅读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是适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远矣。         春之得风,风不信则花萼不茂,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秋之得雨,雨不信则百谷不实,百谷不实则收成之德废;冬之得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水土不坚则安静之德废。以天地之灵,气不信四时犹废,而况于人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1)}}$以邑奔鲁,曰:``使子路要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子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2)}}$,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诚在言外。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莅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取材于《刘子》)         注释:(1)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2)衡门:简陋的屋舍。 ‎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子路要我              要:与……约定 B.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    发生:萌发滋生 C.鲁之匹夫                匹夫:有勇无谋的人 D.彼不臣而济其言          济:成全 ‎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春之得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虽欲立行而不知立信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子何辱焉              风雨兴焉 D.君以鼎为国            为天下笑者 ‎ ‎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鲁侯假意把岑鼎献给齐国来请求结盟 B.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 草木不生长夏季植物茂盛的规律就会被破坏 C.以信莅事则正 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 D.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 所以说到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 ‎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②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 ‎ ‎ ‎(5)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更适合用作本文的论据?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而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材料二: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蒲人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1)}}$于宋,今遇困于此,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乃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注释:(1)伐树:孔子与弟子行至宋国,在一棵大树下学习礼仪,有人把树砍倒以驱赶他们。‎ 四、句子默写 ‎ ‎ ‎ 课内默写。 (1)千乘之国,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________,敢以烦执事。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将焉取之? (4)吾入关,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_______。 (6)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庄不得击。 (7)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 (8)唯求则非邦也与?________? (9)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________。 (10)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________! ‎ 五、文言文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连忙回道:“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二客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一面说,一面走。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贾政道:“诸公请题。”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 ‎(《红楼梦》第十七回,有删改)‎ ‎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对额是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是正统文人贾政和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则是封建逆子贾宝玉,结果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这体现了作者对正统文人的辛辣嘲讽。‎ B.节选部分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一方面展现了贾府的极度奢华以及贾宝玉的文才天赋;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高超的园林艺术。‎ C.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稻香村的环境就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 D.要想把景物众多、结构繁复、匠心独运的大观园清楚、详细地介绍给读者很不容易,但作者通过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题对额这一方法,不但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叙述极富故事性。‎ ‎ ‎ ‎(2)从节选部分的内容看,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 ‎(3)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对宝玉的表现偶尔微笑点头,但更多的是冷笑喝斥。你如何理解贾政对宝玉的不同态度中蕴含的深意?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六、材料作文 ‎ ‎ ‎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克己”是指“自己约束自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有人说“克己方能成人”(克制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也有人讲“克己方能有序”(克制自己社会才有秩序);还有人说“克己呆板,不如随心所欲”……  对于“克己”,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结合现实,写一个主体议论段,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论证有力,不少于300字。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首师大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概括内验,归纳要家 识射字面 语于虫句 筛选常整合铝息(实用市)‎ 新根阅务 词表辨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选择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其他都北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于凸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都指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内使,概括方纳要刻(文学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代验乙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代验乙常识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散都北读 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句子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五、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鉴赏较学形溴 理解内使,概括方纳要刻(文学总)‎ 小根阅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材料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话正共文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