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2018-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2018-01)

机密★启用前 河北省邯郸市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源。‎ ‎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具备敬(严肃认真)、慎(小心谨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家。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根据当时的体制,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果发现司法人员存在徇私枉法、司法不公问题,自然会对其加以惩戒。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泰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其法典《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纵囚”“失刑”等罪名就是例证。 ‎ ‎ 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实际意思是治吏重于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吏”是当时的底层官员,数量庞大,又与民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官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法家才将治国的重点和政治的起点放在“治吏”上。‎ ‎ (摘编自崔永东《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司法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司法智慧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 ‎ B.儒家思想以“仁道”为核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 ‎ C.“录囚”“直诉”等法律制度的存在,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 ‎ D.法家倡导“治吏”的一个原因是底层官员们的行为作风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主要从儒家、法家入手,论述了它们所传达出的司法智慧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 ‎ B.二、三两段,主要围绕儒家思想对传统司法制度的影响和对司法人员的道德要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 C.第四段由责任司法理论的源头责任行政理论人手,论述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D.论述中引用了儒、法两家的相关思想和许多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罪名名词,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的“仁道”思想对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影响着司法人员对自我的道德要求。‎ ‎ B.儒家的“德主司法”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人道主义情怀,司法行为一旦有违仁道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 C.在秦朝,执法主体必须接受监察主体的监督,监察主体有权对司法人员的徇私枉法等行为进行追究或惩戒。‎ ‎ D.法家的“责任司法”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在司法进程中走在了道德司法的前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鸟音 衣向东 ‎ “今天又不会有鸟了。”张宏英听到风沙踩着他的脊背“呜呜”地走过,心里空荡荡的。‎ ‎ 张宏英执勤的任务是打鸟。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到戈壁潍上的一个实验基地的警卫中队,中队长发给他一支枪,命令他看守眼前的废水池。中队长在向张宏英交代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你的主要任务是打鸟,凡是饮了废水的鸟,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一个也不放过!”‎ ‎ 其实,水池的废水看起来是那么清澈,在戈壁滩上汪出了一处风景。无风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诱惑。‎ ‎ 早晨天一放亮,张宏英就掮起枪巡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撤回。起初,张宏英绕着水池巡逻的时候,心里异常紧张,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只要从他视线飞过的鸟,一个也不放过,谁能断定它是否饮过废水呢?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漏过一个!他总是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让饮过水的鸟儿飞走,把核污染带到戈壁滩外。他最怕看到天空中的飞翔物,心里祈祷说:“小鸟呀小鸟,你从我的眼前绕开吧,别走进我的枪口里,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就别怪我太无情了。”‎ ‎ 有时候,风沙把戈壁滩上的一簇干枯的红柳或是一片废纸吹上天空,在风沙中上下飞舞,由远而近地向废水池降落,张宏英就拉出了战斗的姿态,举枪跟踪瞄准飞行物。如此折腾了几次,却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鸟儿出现,他便有些灰心丧气。‎ ‎ 一天,中队长问他巡逻的情况,他竟有些委屈地说:“打鸟打鸟,连根鸟毛也没看到!”‎ ‎ 中队长并没有理会张宏英的委屈,说:“永远没有一根鸟毛才好呢。”但是,张宏英却不这样想了,他开始盼望鸟儿出现,很想能在戈壁滩上听一听鸟儿的鸣叫。这个季节,在他的家乡,应该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 没有鸟叫,张宏英就自己吹口哨学鸟叫,希望以此招引鸟来。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他把嗓子都吹哑了,连个鸟的影子都没见到。‎ ‎ 他开始怀疑连人影都少见的戈壁滩上是否会有鸟儿光顾。‎ ‎ 今天沙暴刚刚过去,按说更不会有鸟儿存在。然而,就在张宏英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只鸟儿却突然间飞进了他的视线,竟让他怀疑自己看花了眼。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个越来越清晰的黑点就是一只鸟儿。‎ ‎ 显然,这只鸟是尾随在沙暴身后赶来的,很疲倦的样子,因此在它发现池水后降落的时候,几乎是任凭身体的重量向下坠落,一头栽倒在池水旁。‎ ‎ 张宏英兴奋的样子就不必说了,他冲着鸟儿小声说:“叫一声呀,你叫一声呀!”‎ 但是疲倦的鸟儿一声不吭,朝着池水一步一步地走去。就在这个时候,张宏英突然喊叫起来:“快走开,哟兮——”‎ ‎ 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水逼近的鸟儿。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地走去。‎ ‎ 张宏英站住不动了,他发现鸟儿已经把嘴插进了水里,一起一伏尽情地饮着。鸟嘴是粉红色的,碧蓝的水在粉红色的鸟嘴的啜饮下,轻轻地颤动起来。‎ ‎ 他轻轻举起了枪,瞄准了鸟儿,却迟迟不扣动扳机。即使是废水也让鸟儿饮个痛快吧,他相信饮水后的鸟儿一定会发出几声酣畅淋漓的鸣叫。‎ ‎ 他举着枪,满怀了希望,等待着。‎ ‎ 鸟儿终于满足地仰起头,四下张望了一眼,然后拖着笨重的身体起飞了,它饮的水,足够它飞出戈壁滩了,于是它有力地扇动翅膀,朝着它向往的山清水秀的地方飞去。它始终没有叫一声,它是积攒了所有的力气,用于飞越茫茫戈壁滩的搏击中。‎ ‎ 当鸟儿即将飞出张宏英的瞄准区域时,他扣动了阪机。中弹的鸟儿挣扎着滑翔,一会儿降落,一会儿滑起,几经折腾,开始坠落了。鸟儿明白自己飞不出茫茫戈壁滩了,就在它告别蓝天的瞬间,它拼尽了所有的力气,发出了两声悠扬的鸣叫,声音婉转清丽。‎ ‎ 张宏英清晰地看到鸟儿的两声呜叫,划出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垂挂在戈壁滩碧蓝的天空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补叙的手法,将张宏英在戈壁滩上打鸟的缘由进行了说明,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完整。‎ ‎ B.张宏英的任务虽是打鸟,但他最初却不希望鸟来。鸟来了之后他不愿扣动扳机,这体现了张宏英的善良。‎ ‎ C.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打鸟,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 ‎ D.本文通过描写一人一鸟的对峙,人最终在无奈之下射杀了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坚守在戈壁滩的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 ‎5.小说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说明。(5分)‎ ‎6.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并赏析其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 ‎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常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他却说,如果将中国新闻史比作一条浩瀚的长河,我只不过是一个在这条长河之中溯流探源、艰辛跋涉的旅人。‎ ‎ 1946年,方汉奇考上了校址设在南京、苏州两地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夙愿既偿,他全身心投入了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学习之余,他继续搜集报纸,上大二时,他把苦心搜集的1500余种报纸拿出来办了个报纸展览。伴随着集报活动的开展,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的才华也逐渐展露,引起了系主任马荫良先生的注意。‎ ‎ 1950年,方汉奇大学毕业,已调任上海新闻图书馆馆长的马荫良慧眼识珠,邀请方汉奇到该馆担任研究馆员,负责《申报》史的整理工作。方汉奇感于师恩,应邀而往,从此他就一头扎进了《申报》的故纸堆,从1872年的创刊号一直看到《申报》停刊,一干就是三年。“我那时住在图书馆,白天晚上都与这些旧报为伴。新闻是历史的记录,通过这些报纸我好像把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经历了一遍,心里非常有底,对我后来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研究,一辈子受用。”“真没想到,我的记者梦没做成,最后搞上了新闻史,坐了一辈子的‘冷板凳’。”‎ ‎ 1953年8月,应北大中文系副主任罗列之邀,方汉奇来到未名湖畔,在北大中文系主讲新闻史。当时的新闻史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领地,全国从事新闻史教学的只有复旦大学的曹亨闻先生和方汉奇两人。“那个时候连一本通用教材都没有,涉及现当代部分的内容更是一片空白。往往是下个礼拜要讲的课,这个礼拜还没有备出来,没米下锅啊,要找米!没办法啊,只好到图书馆、档案馆去查,连暑假也不闲着。就这么紧张。”‎ 方汉奇一边讲课,一边扎进图书馆、资料室,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精心选择资料,为新闻史的研究奠定了一块块基石。寒暑易节,燕园中风光无限,但一心治学的他连午休时间都抽不出来,哪里有心思野游骋怀。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他上衣两肘总被磨得由光而破,由破到烂,他倒好,干脆准备了无数套袖备用。经过五年的积累,讲课步入正轨。1958年,方汉奇随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方汉奇不仅丝毫没有想过放弃,反而自得其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他说:“我不怕坐冷板凳。一个人甘于坐冷板凳,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才能安下心来做学问。不怕慢,就怕站。这些年来,应该说,我没闲着。”1983年1月,他发表论文《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报纸始于唐代”;“《进奏院状》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报纸和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 这一论断不仅澄清了中国报纸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样一个命题,而且订正了戈公振率先提出的汉朝起源说。否定别人也许不难,否定权威则太不容易。关于这一点,方汉奇有自己的原则,他说:“做学问要有胡适‘于不疑处有疑’的独立思考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从事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对新闻史中的人物也好,报刊也好,事件也好,在叙述和评价时,都应该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做到一切都有根据,做到‘言必有征,无征不信’。”‎ ‎ “我有一句座右铭‘人之彦圣,若已有之’,就是说别人学术上有了成就,就如同自己拥有一样,对年轻人要多扶持,对同辈人要多借鉴,不要得红眼病,不要嫉妒人家,应该有这样的襟怀。我希望年轻人能超过自己,超过自己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正是基于方汉奇的薪火相传,半个世纪以来,方汉奇的学生中新闻名家辈出,其中不仅有范敬宜、郭超人、陈锡添等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杰出代表,更有一大批走上教学岗位的优秀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们已成为共和国新闻事业的脊梁。‎ ‎ (摘编自吴晓晶《方汉奇:冷门做出热学问》)‎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方汉奇对新闻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大学期间他开始陆续搜集报纸,进而开始了新闻史的研究工作。‎ ‎ B.方汉奇在报史研究方面显现出的才华,让马荫良认识到方汉奇日后定会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物。‎ ‎ C.“不怕慢,就怕站”,方汉奇始终认为做学问应当潜心笃志,不能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专注之心。‎ ‎ D.方汉奇乐于提携后辈,他的学生大都已经成为当代的新闻名家和优秀的新闻教育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方汉奇长期从事新闻史教学工作,目前已成为人大新闻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因此被称为新闻史学界的“泰斗”。‎ ‎ B.方汉奇长达三年的《申报》史研究,为他后来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C.方汉奇经过仔细的砑究论证,提出唐朝的《进奏院状》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的观点。‎ ‎ D.方汉奇的无数套袖,体现出了他勤于治学的精神,他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 E.文中大量引用方汉奇的话,既利于突出其形象,也可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9.文章题目为“冷门做出热学问”,请结合原文概括并分析方汉奇怎么能于“冷门”中做出“热学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使者荐之,通判晋州。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兼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比他州费,省钱过半。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迷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 B.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 C.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 D.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 ‎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 ‎ C.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 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与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宫使”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衍公正执法,善于断案。高继升被诬反叛而被逮捕治罪,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幸亏杜衍及时辨明冤案,且将诬告者绳之以法。‎ ‎ B.杜衍为政有方,体恤百姓。任工部郎中时,他不向百姓增加赋税而保证财用充足;宝元二年,朝廷大举用兵,他想方设法减轻百姓的兵役之苦。‎ ‎ C.杜衍工作严谨,待人宽容。任吏部流内铨时,他察觉到下属官吏借机为奸,于是在公事上尽职尽责且亲力亲为;范仲淹因战事与其观点不同而诋毁他,他也不在意。‎ ‎ D.杜衍清廉正直,不谋私利。他身居高位,但周围的人畏其清廉不敢以私情请托;他自己也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居住环境十分简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2)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 【注】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③黄花:菊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B.“登临不用深怀古”用明确的语言告诉读者,本词在内容上并非登高怀古之词。‎ ‎ C.“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 ‎ D.“炊烟三两人家住”勾勒出异乡的宁静安详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 E.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 ‎15.“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之句,请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与司马迁《鸿门宴》中的“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 ‎ (2)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他是“车轮上的市长”,牺牲在赴基层调研的路上。他从不哗众取宠,从不邀功请赏,最突出的一个特质就是无私,像阳光一样透亮。‎ ‎ ②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而不校,没有积极改正的态度,这样的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 ③我市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要求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曲突徙薪,全面排查整治火灾事故隐患,确保城市消防安全。‎ ‎ ④这套丛书可以说是集实用、系统、权威于一体,不仅能够让读者得鱼忘筌,更能带给读者一种前所未有的美的享受。‎ ‎ ⑤几十年来,我就这么不间断地看书买书,只是一个读书人而已,却有幸得了“藏书家”的不虞之誉,真是愧不敢当啊!‎ ‎ ⑥近年来,基层检察机关在查办括囊守禄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普遍感到追赃难度大,赃款赃物追缴率低。‎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起源于中国的“石头、剪刀、布”游戏,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开展,近百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 B.电视剧《琅琊榜》一致获得国内外观众称赞,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所表现出的中医药的冲奇风采也让观众们赞不绝口。‎ ‎ C.来自威尔士的音乐家与本地音乐家同台演绎以李白生平为主题的专辑《不朽的诗人》,为市民献上了一场中英文化碰撞、融合的盛宴。‎ ‎ D.电视综艺节目的公益模式,改变了传统综艺节目过分追求娱乐效果,成为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 ‎ B.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示谢意。‎ ‎ C.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 ‎ D.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很多人认为,吸烟仅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可导致烟草依赖,①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成功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吸烟者知道吸烟的危害,并有意戒烟,② 。部分烟草依赖者甚至在罹患吸烟相关疾病后仍不能戒烟。有些人为此选吸“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等,③ ‎ ‎,因为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只要吸烟就有害健康。‎ ‎21.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2017年10月8日凌晨,杭州市余杭区发生一起盗窃案。三名嫌疑人在盗窃得手后,见一名醉酒女子落水,遂将其救起,获警方表扬。10月10日凌晨,三人因盗窃犯罪被之前见过他们的警察抓获。从见义勇为的好人陡然变成了盗窃分子,让人五味杂陈。事件被报道后,各种议论也纷至沓来。‎ ‎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4题,7题,10-12题,17-19题,每小题3分)‎ ‎1.答案:D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 思路点拨:A.“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错误,原文为“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 ‎ 的产物”。B.“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错误,原文为“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 ‎ C.“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错误,原文为“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 ‎ 种人道温情”。‎ ‎2.答案:C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 思路点拨:“论述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错误,并没有对其“发展过程”进行论述。‎ ‎3.答案:D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 思路点拨:“在司法进程中走在了道德司法的前列”错误,“德主司法”与“责任司法”是司法进程中两个不同的 ‎ 方面,无所谓前后。‎ ‎4.答案:C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 思路点拨:“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对原文理解错误,“希 ‎ 望听到鸟音”更多的是要完成他自己的使命,实现其工作的价值。‎ ‎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 答案: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将鸟的鸣叫变成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写出了两声鸣叫给张宏英带来的心理上的震 ‎ 撼。(2分)②照应题目“鸟音”,两声鸣叫,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也意味着另外一个生命因此而自责与愧疚,‎ ‎ 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更加意味深长。(3分)‎ ‎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和艺术手法、作品主旨的分析。‎ ‎ 答案:矛盾冲突:主要是张宏英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他的职责是打鸟,但又不希望鸟来送命;长时间没有鸟,‎ ‎ 他又开始学鸟鸣引鸟,而鸟真的到来之后他又不愿扣动扳机。一方面是职责所在,一方面是无辜的生命,主人 ‎ 公始终处于一种两难挣扎的冲突中。(3分)‎ ‎ 作用:①有利于突出张宏英忠于职守而又尊重生命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富;②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在其内心的冲突 ‎ 中有序展开,自然顺畅,曲折有致;③使小说的主旨更为深刻,当人们面对自身职责或其他更重要的目的时,总要于无 ‎ 奈中做出取舍,而这种取舍可能会让人背负一辈子的愧疚,这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两难抉择。(3分)‎ ‎7.答案:C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 思路点拨:A.“大学期间他开始陆续搜集报纸,进而开始了新闻史的研究工作”表述错误,文章并未明确交代 ‎ 他什么时候开始搜集报纸,且那时并末真正开始新闻史研究。B.“日后定会成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物”‎ ‎ 说法过于绝对,于文无据。D5.“他的学生大都已经成为”表述不准确,“大都”一词扩大范围。‎ ‎8.答案:BE(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 思路点拨:A.“因此……”原因概括不全。C.“《近奏院状》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一句缺 ‎ 少限定语“现存”。D.“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错误,应为“新闻史学”。‎ ‎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的能力。‎ ‎ 答案:①坚持不懈、刻苦专注。在新闻史研究中,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定了基石。②独立思考、‎ ‎ 实事求是。他大胆质疑,努力求证,澄清了中国报纸的起源问题。③淡泊名利、心胸宽广。在那些艰难的日子 ‎ 里,他能抛开名利,潜心研究;对于别人的优势或长处,他也以宽广的胸怀虚心借鉴。④恩师的提携与他人的赏 ‎ 识,恩师马荫良邀请他负责《申报》史研究;罗列邀请他到北大主讲新闻史。(每点1分,若答“自身兴趣爱好”‎ ‎ 亦可酌情给分)‎ ‎10.答案:C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 思路点拨: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 ‎ 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 ‎11.答案:B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 思路点拨:“科举”为礼部主管,而非户部。‎ ‎12.答案:A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 思路点拨:“关押了很久也没有被处决”错误,原文意为关押后很长时间案件没有得到判决。‎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 答案:(1)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关键同“鞫”“覆”“正”‎ ‎ 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 (2)杜衍筹划计算,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得以依次运送至官府。(关键词“区处”“量”‎ ‎ “次第”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父亲杜遂良,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特别好学。‎ ‎ 考中进士甲科,补任扬州观察推官,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平遥县知县。朝廷使者推荐他,任晋州通判。‎ ‎ 高继升任石州知州,有人举报说高继升勾结外族策划变乱,将其逮捕拘囚治罪,久不判决,杜衍辨明这是一起 ‎ 冤案,于是将诬告者治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将人定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复审后予以改正。守将不 ‎ 服,上诉朝廷,诏令处理案件,果然罪不当死。奉召任三司户部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江陵府知府。未 ‎ 到任,恰遇河北军费缺乏,转为都转运使,升为工部郎中,不向老百姓增收赋税而财用充足。回京,任枢密直学 士,求出京担任地方官,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掌管天雄军。兼任吏部流内铨。选任补任官员的条律繁多冗长,‎ ‎ 主判官不能全部阅览,属吏多接受贿赂,增减条规造假作奸。杜衍任职后,就命令属吏把铨选法规条文都装在 ‎ 匣子里,杜衍尽力阅览,将铨法的本末曲折全部了解清楚了。第二天,命令其他官吏不要升堂,各自在本署听 ‎ 取执行文书,选举之事全部亲自决定,因此这样属吏就不能谋奸取利。过了数月,名声震动京师。有百姓的妻 ‎ 子失踪了,杜衍设法巡捕,很快就抓获了杀人的贼人,挖掘出所埋的尸体,一并发现贼人所杀的另外两具妇人 ‎ 尸体,秦地人大惊。之后任职并州,元昊反叛,因太原是交通要道,就加授杜衍为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升任 ‎ 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这时朝廷正大举用兵,老百姓对征发兵役感到痛苦,官吏因此为奸。杜衍筹划计算,‎ ‎ 衡量道里的远近,放宽他们的期限,使百姓得以依次运送至官府。与其他各州运兵的费用相比,要节省一半以 ‎ 上。回到京师,暂代开封府知府,权贵近臣久闻杜衍的名声,都不敢以私情相求。契丹与元昊在黄河外交战,‎ ‎ 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想自己率兵出战。杜衍说:“两国正在交战,按形势一定不会进犯,我们不可轻易出 ‎ 兵。”范仲淹在仁宗面前争论,并诋毁杜衍,言辞十分急切。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不因此 ‎ 而忌恨他。杜衍清廉正直不营谋私产,退职后,寄寓南都共十年,府第居室简陋,只有数十间,他居住在那却很 ‎ 自足。他善于写诗,正书、行书、草书都有章法。病重,仁宗派遣中使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没有来得及。‎ ‎ 去世,终年八十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14.答案:BD(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 思路点拨:B.“并非登高怀古之词”错误,由后句“向来吹帽插花人”可知词人实际上已经在怀古了。D.“勾 ‎ 勒出异乡的宁静安详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表述有误,勾勒出的是异乡的偏僻荒凉的景象,更点染 ‎ 出“飘然客路”的凄凉。‎ ‎1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 答案:①‎ 从内容上而言,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 ‎ 花。②从艺术手法上而言,运用象征的手法,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是理想在现 ‎ 实中的失落。③从思想情感上而言,词人试图以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归于破灭,表达了 ‎ 客居他乡的寂寞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哀。(每点2分)‎ ‎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 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2)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每空1分)‎ ‎17.答案:D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 思路点拨:①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②犯而不校:指受到别人的触犯或 ‎ 无礼对待也不计较。望文生义。③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④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 ‎ 掉了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不合语境。⑤不虞之誉:意料不到的赞扬。⑥括囊守 ‎ 禄:指说话谨慎,只想保住个人禄位。望文生义。‎ ‎18.答案:C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 思路点拨:A.中途易辙,前一部分主语为“石头、剪刀、布”游戏,后一部分主语为“欧洲人”,在“越来越多”前 ‎ 加“让”。B.语序不当,“一致获得国内外观众称赞”应改为“获得国内外观众一致称赞”。D.成分残缺,“改变 ‎ 了传统综艺节目过分追求娱乐效果”后加“的现状”。‎ ‎19.答案:C ‎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 思路点拨:A.“光顾”为“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我”。B.“府上”为敬辞,不能用于第一人称“我”。‎ ‎ D.“一得之见”为谦辞,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2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 答案:①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②但因烟草依赖而难以戒烟③但这并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 ‎ 害(每句2分,意思正确即可)‎ ‎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 答案: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 ‎ 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经济模式。(语言通顺、定语排列符合逻辑2分,关键词完整、种属概念正确3分)‎ ‎22.写作提示 ‎ 材料的重点是对三人的行为进行评判,盗窃犯罪与见义勇为,两种行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都发生在这三人身上。一面是法律,一面是道德与人性,当两者产生冲突时,应该怎样理性判断,是本次作文命题的初衷。‎ ‎ 参考立意如下:①法律神圣不可侵犯;②法治社会,人人共建;③见义勇为精神可嘉,但“将功折罪”有伤法理。‎ ‎ 评分细则 ‎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起评分45)‎ 项目 说明 给分 一类卷 优秀拔尖作文 ‎55—60分 各方面表达好的文章 ‎50--55分 二类卷 有亮点 ‎46--50分 扣题卷 ‎40--46‎ 三类卷 ‎36为及格分 ‎30--40分 四类卷 严重残卷、抄袭卷 ‎30分以下 字数 ‎600--800字,结构完整,扣题,只扣字数分 每50字1分。‎ ‎600字以下,结构完整、扣题 ‎36--41分 ‎400字以下,结构完整、扣题 ‎30--35分 结构不完整,扣应扣分,类推递减 ‎30分往下浮动 字数够,除了头尾,中间与题目无关,沾题卷 ‎36分左右 其他 缺标题、换标题、标题不符合要求 扣2分 错别字成篇等级降低 错几个字适当扣分如2分 明显抄袭(如阅读材料)或著名文章 ‎5-25分 文体特征不明确、“四不像”‎ ‎40以下 说明:‎ ‎ 一、二类卷:符合题意即可,一、二类卷的区别看表达,结构好,语言好,有创意,可归一类。‎ ‎ 三类卷:从材料出发,允许内容游离;与材料内涵有一定距离,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特征按实际给分,不能 跨类给分。比如,内容上判为三类卷,其他两项只能是二、三、四类,不能判为一类。也就是说,一旦是基本符合题意,最多是40分,这就是立意定等级;最少是6分,这就是表达定高低。‎ ‎ 四类卷:另起炉灶,或随意发挥。不要仅看题目,要看内容,要通读全文。‎ ‎ 发展等级:从中学牛的实际人手,不要全面。若干点突出(至少两点突出);基础等级是三等,根据文章实 际打发展等级;基础满分,发展等级也可满分;只要特点突出,发展等级可打满分,基础等级可以不满;深刻(立 意内容,侧重于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要发现亮点;我们是找优点,不是挑瑕疵;要大胆、热情地给学生发展等 级打高分,对于平庸的、乏味的、无力的,一定要打低分。‎ 注意事项:‎ ‎ 1.明确文体。不要死抠文体,只要能看出文体就可以。确是文体不明,适当扣分。‎ ‎ 2.缺标题扣2分。‎ ‎ 3.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20分以下。‎ ‎ 4.错别字:一字1分,上限5分。错字太多,其他项也会扣分,影响表达。‎ ‎ 5.标点: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1到2分。‎ ‎ 6.规范现代汉语:不能用繁体字,不能用甲骨文;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络语言,酌情扣分。‎ ‎ 7.套作:所谓套作,即主题万能化。适当扣分。‎ ‎ 8.抄袭:一字不改,照搬原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