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05课+模拟考试-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第05课+模拟考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中国气论哲学看来,气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人因得天地之气而生,这种生命之气就必然要表现到艺术作品之中去,成为艺术作品的生命。美与艺术的形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的合乎规律的、同时又是自由自在的运动形式,而这种运动用“气”来描述,最令中国人心惬。书法中以表现宇宙节奏和生命精神为根本目的的艺术观念,就是在元气论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生命是由“气”决定的,世界万物皆由一团元气构成,这种思想,对书法的发展影响至深。书法以表现宇宙大化的活泼流行为根本,书法家以湿笔濡染,去摹仿天地混沌、迷离朦胧的根源之气,并不是要刻画出某一个固定的形象,而是着重表现出虚空流荡的节奏和氤氲气化的境界,而对于鉴赏者而言,扑面而来就是一个“气”字。自然万物均源自混元一气,书法从根源上说,还是要写出宇宙根源之气。 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有两句话,一为“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一为“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他以“天”和“地”来说“用笔”和“流美”,显示了从《周易》以来自然元气化生万物思想的影响。他认为用笔的神妙莫测,隐蔽难形,就像清气上腾、尘埃飞扬之难言;而玄妙的用笔一旦流注于笔墨,则形成了笔迹,书法的美感遂形于目前,就像浊气下凝、聚为大地万物一样。书法的美,是一种动感的美,它是随着笔墨的运动而成。书法家以一画之笔迹,界破虚空,凿破鸿蒙,所以,书法家就是要吮吸造化的元气,发为生机流荡的生命形式 书法虽然是一艺之成,却要和宇宙万物的本原相通。通在哪里?因为元气未分,所以是一个整体;因为原始混沌,所以还没有秩序。世界大概就是从元气混沌向理性和秩序不断演变的。书法要追根溯源,那么,秩序的美、理性的美、分割的美、排列的美,都不是书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后来傅山所批评的“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书法家要回归到那种美丽的无秩序之中去,那里有浑整的生命存在。因为秩序的美是人为的美,元气淋漓的混沌之美才是天然的美,是大美。 有很多书法理论家都喜欢称书法为“书道”。书道就是要以书达道,以书体道。“道”,是混沌未分之元气,就是“同混元之理”。这一思想,被后来很多书法理论家所继承。他们或言“自然”,或言“道”,或言“天机”,或言“造化”,但都与“元气”异名而同质,都触及到世界的本体和书法艺术的根源,是气的宇宙论思想在书法领域里的落实,或者说,是书法的 “形上学”。 书法本来不过是墨涂的痕迹,但我们却把墨涂的痕迹看作是有生气、有性格的东西。气是人自身生理和精神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生命力,把这种生命力灌注到点画中去,并与宇宙永恒运动的生命精神相同构,才是书法创作最后的目的。我们反复练字,就是练习并养成把自我生命力融入点画的能力。中国书法强调要“活”,要有活趣,因为中国人是用变动的眼光来看世界的。而书法,就是要去把握和体现这个变动不拘的世界的风神。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气论哲学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和源。人得天地之气而生,这种生命之气表现到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才能获得生命。 B.从本质上说,美与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合乎规律的同时又是自由自在的运动形式,用“气”来描述这种运动,最令中国人心惬。 C.书法不仅要刻画固定的形象,更要表现出虚空流荡的节奏和氤氲气化的境界,从根源上说,书法就是要写出宇宙根源之气。 D.气作为一种生命力,是由人的生理和精神所形成的,书法就是要将这种生命力灌注到点画中,并与宇宙永恒运动的生命精神相同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意即用笔如清气上腾、尘埃飞扬等天象之难言,一旦形成笔迹,书法的美感便形于目前,如同浊气下凝、聚为大地万物一样。 B.书法的美是动感的,是随着笔墨的运动而形成的。“界破虚空,凿破鸿蒙”,书法家因而要吮吸造化的元气,产生出生机流荡的生命形式。 C.书法理论家所说的“书道”,是有关书法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其和后来一些书法理论家所说的“自然”“天机”“造化”等概念说法不同但实质相同。 D.秩序的美、理性的美、分割的美、排列的美不是天然的美,而是人为的美,那里没有浑整的生命存在,不是书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以表现宇宙节奏和生命精神为根本目的的,而书法作品中扑面而来的“气”,便是这种宇宙节奏和生命精神的体现。 B.美有有序和无序之分,无序的美里有浑整的生命存在,书法家要摆脱理性的束缚,顺其自然,努力表现元气淋漓的混沌之美。 C.书法虽然是墨涂的痕迹,但是是有生气和性格的,书法作品或潇洒飘逸,或酣畅遒劲,无不体现着书法家自身的生气和性格。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深受人们喜爱,就是因为其作品笔法瘦劲有神,融入了王羲之的生命力,体现了变动不拘的世界的风神。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社会的架构并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乡贤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他们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 现代社会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另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扎根本土,把现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浓浓的乡愁情怀,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只要出自农村,即使身在异乡、异国,对于故土就有深深的眷恋和认同。在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的当下,他们保持着精神的稳定和内心的坚守,很大程度上就是传统的乡贤文化给了他们心灵的慰藉。 在乡村的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风筝不断线”,让人走得再远也不至于“失魂落魄”、没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关键人物。乡贤大都对传统和现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因而,现代乡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传统与现代有了“可译性”。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 在以城镇化为主要表征之一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受到冲击,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子里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顺,有利于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乡贤就像高压锅的“安全阀”,可以把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乡贤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 当代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要实现社会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有效落实。传统社会的乡贤不仅是道德模范和价值观的引导者,而且是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传统乡村,人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并不太重视法律和契约的作用,而更加看重有威望的乡贤对于社会公正的维护。我们当然不能回到过去那种状况,但在依法治乡、完善现代乡村治理的同时,也应强调乡贤对于当下乡村稳定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让村民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 (《 人民日报 》,2015年09月30日07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乡村社会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一直深深扎根在乡村。 B.乡贤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方面,他们的影响力不能低估。 C.乡贤当中有的从乡村走出,经过奋斗取得成就后,不忘家乡,用自己的能力奉献家乡建设,反哺家乡。 D.在乡村社会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的今天,乡贤完全靠传统的乡贤文化来保持着他们精神的稳定和内心的坚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在乡村传统秩序受到冲击的当下,农村需要乡贤作为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 B.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找寻村民能够接受的方式,乡贤能将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与伦理协调起来。 C.弥和社会分歧,平稳推进乡村社会改革进展,让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乡贤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D.回归传统士文化,实现社会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有效落实,需要复兴乡贤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贤文化要有凝聚力和感召力,需要乡贤把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变成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 B.复兴乡贤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乡贤成为道德模范和价值观的引导者,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 C.生活在熟人社会的传统乡村,人们对有威望的乡贤对于社会公正的维护的重视程度远大于法律和契约的作用。 D.面对城镇化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把依法治乡、完善现代乡村治理和重视乡贤对农村的稳定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 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如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齐白石的《雏鸡》等作品。 中国的文人画家以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所以在作品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如宋代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表现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元代画家吴镇的《渔父图卷》表现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超然境界。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的学养上往往都有很高的造诣。中国文人画,那种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人画不但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世界绘画史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传世优秀的文人画作品,足以与晋唐的书法及唐诗宋词,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史上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板块。 (摘编自了庐《文人画是用诗人的思考方式去绘画,源于“迁想妙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王维作品中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是北宋以后参与绘画创作的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所崇尚和追求的。 B.中国的文人画家以诗人的思考方式,通过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所创作的很多作品被后人惯称为“文人画”。 C.诗人的思考方式,是指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的一些绘画理论,将表现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D.中国画家的创作相较于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感情色彩更浓厚,更纯洁、透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布袋和尚图》《泼墨仙人图》两幅画作以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体现了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 B.中国文人画在具体画面处理中比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是因为后者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而前者还追求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C.中国的文人画家在自己的画作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缘于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他们“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 D.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中国文入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地位,足以使其与晋唐书法、唐诗宋词比肩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板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以后,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程度,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 B.中国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一方面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艺术理念为要求,一方面又以拟人化手段将表现对象人格化,以追求作品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 C.中国文人画家在处理具体画面虚实关系基础上,提出“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 D.宋代米友仁、元代吴镇等中国文人画家在各自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思考方式,是他们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学养上往往都有高造诣的体现。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C 【解析】“不仅要刻画固定的形象”错,原文第二自然段中有“并不是要刻画出某一个固定的形象”。 (2)【答案】C 【解析】“是有关书法的原理、方法和技巧”错,文中说“书道”的“道”是“混沌未分之元气”,是书法的“形上学”,显然不是指原理、方法和技巧。 (3)【答案】B 【解析】“书法家要摆脱理性的束缚”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书法家要回归到那种美丽的无秩序之中去,那里有浑整的生命存在”,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理性。 3.(1)【答案】D 【解析】D.中国画家的创作相较于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感情色彩更浓厚,更纯洁、透明。概念扩大,“中国画家”应为“中国文人画家”。 (2)【答案】D 【解析】强加因果,中国文人画并非因其在世界绘画史上的地位而能与晋唐书法、唐诗宋词比肩。 (3)【答案】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