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0级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向猛 审题人:程艳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案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带走(方便老师评讲),答题卡不得带走。‎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的,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黄宗羲认为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黄宗羲说:“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黄宗羲主张,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值得注意的是,黄宗羲提出学校教育不仅有“革习俗”的文明进步的意义,也是富民的关键措施之一,“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这里黄宗羲实际上已触及启民智与富民的关系,其本质是肯定了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 ‎ (摘编自胡发贵《黄宗羲的“学校”观》,《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11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宗羲关注教育的主要表现是重视学校建设,他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超越功名利禄,传承弘扬文化。‎ B. 黄宗羲痛斥科举取士“祸国殃民”是主要因为科举强化迷信盲从、禁锢士人,扼杀思想解放与创新活力。‎ C. “养士”是学校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和准备“使天下达于大治”精英与栋梁。‎ D. 黄宗羲认为,如果“学校之教不明”,地方学官失职,教育很难发挥淳化风俗、推进文明进步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大量引用黄宗羲著作中的原文,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效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阐释了“学贵创新”的重要性和“以水济水”的危害。‎ C. 文章观点鲜明,并采用“总-分”的论证模式,依次展开论述,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 就逻辑关系而言,文章的分论点之间不是简单并列,分论点二、三之间是递进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宗羲的“学校”观自成体系,观念超前,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依然具有思想价值。‎ B.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宗羲所批判的功利主义、缺少创新等教育弊端,在当今依然存在。‎ C. 黄宗羲关于“厉禁”和“教育”的观点,与孔子“道之以德”的“德政”思想本质不同。‎ D. 黄宗羲“教育富民”的主张蕴含着开启民智能富民、文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最基本、最核心”的表述于文无据;“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理解片面,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故本题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假设论证”理解有误,“以水济水”是比喻论证。故本题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本质不同”理解有误。《论语·为政》:“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者的本质都强调“教化”为本,“严禁”为末。故本题选C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 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8年6月13日)‎ 材料二: ‎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仿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意、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1月11日)‎ 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操,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辰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摘编自新华社2017年8月24日通讯《探月之后,出征火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 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具有创新性。‎ C. 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终会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所以人类需要移民其它星球。‎ B.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C. 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图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D. 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请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C ‎ ‎6. 有利因素:(1)人类对太空移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2)太空中有与地球具备诸多相似性的火星,为太空移民提供了可能性;(3)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不利因素:(1)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週到种种危险,不能长时间在太空环境中工作或旅行;(2)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必须经过改造;(3)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更具创新性”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只是说“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文中只是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并没有指出谁高谁低。故选B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错误,这是美国科学家斯蒂的个人看法。B项,“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错误,选项缩小范围,材料二原文表述为“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选项忽略“每次”这一限制词,另外,原因还应包括失重状态。D项,“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学生“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材料三“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 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这些内容说明人类对太空移民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如材料二“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这说明太空中有与地球具备诸多相似性的火星,为太空移民提供了可能性;如材料三“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这说明中美等国航天机构都已启动了对火星的探测。这些都是人类实现太空移民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如材料三“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火星表面非常干操,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材料二“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 李娟 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 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竿为我从桔子树上捅下了许多鲜艳的桔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竹林里看了一会。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这样的快乐?那年她八十多岁了,已经离开了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接过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好像她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 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的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外婆死前有那么多的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挂念着这挂念着那的。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 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 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馅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 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 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 又想起那次我拎了一只公鸡去乡下看外婆,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最后才找到老屋。外婆迎上来对我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 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你常常对我说,娟啊,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受那些罪了。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外婆,现在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团混沌,无可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像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回忆外婆打碎鱼缸悄悄弥补过错的事,写出外婆不愿认错的极其自尊、特爱面子的形象,读来让人觉得外婆的可爱。‎ B. 文章善于撷取典型事件表现外婆性情,外婆揶揄女邻居一事表现外婆的乐观爽朗,给我送锅盔一事则是抒写外婆的慈爱。‎ C. 文章在叙事抒情间穿插的议论警句频出,有对生死的理解,有对人生的领悟,这些议论增添了文章的理性之美,使之更显厚重。‎ D. 外婆带给我的种种“安静感”虽然内涵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外婆人格所起的作用,引我思索与成长,让我更为勇敢。‎ ‎8. 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9. 文章围绕外婆“吐舌头”这一习惯性小动作展开,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A 8. ①对去世外婆的深切怀念;②对没能与外婆见上最后一面以及没能让外婆回到故乡安葬的遗憾;③对外婆慈爱待己的感激;④对人生领悟的释然与安静。 ‎ ‎9. ①“吐舌头”是出外婆的可爱与达观,给予我人生启示,散文的立意从此中来;②“吐舌头”作为线索,是作者怀念外婆的情感触发点,也是展开回忆和思索的起点,便于统率材料;③“吐舌头”是体现外婆形象的典型意象,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A项“写出外婆不愿认错的极其自尊、特爱面子的形象”错误,外婆并非不愿认错,只是不为错误愧疚,犯了错就积极弥补,弥补不好,就达观接受。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概括题要能分析层次结构,逐条概括,答案可以选用原文的词句,但要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力求简洁、明确。作者的感情主要蕴含在字里行间,可以结合文章主旨概括。回归原文进行分析是关键。整篇文章表达了对外婆的深切怀念。“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好像她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这些语段表达了没能与外婆见上最后一面以及没能让外婆回到故乡安葬的遗憾。“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朗朗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 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我赌气不吃早餐外婆却不怕辛劳爬楼给我送早餐,外婆对我的疼爱让我感激。“但能想像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表达的是作者从外婆身上学到的对人生领悟的释然与安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构思技巧,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思考。注意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上,“吐舌头”是体现外婆形象的典型意象,使读者印象深刻。“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形象地表现了外婆的可爱、乐观。在情节上,“吐舌头”贯穿全文的始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由题目“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以及开头“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可知这是作者怀念外婆的情感触发点,也是展开回忆和思索的起点。在主题上,“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可以说“吐舌头”是外婆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她的可爱、达观的态度感染了我,也教会了我对人生释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 ‎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主要指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C.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正常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正直耿介、不惧权贵。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 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C. 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 王守仁苦思潜修、重视道德教育。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探求自己的内心;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都很认同他,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13.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2)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时候,穷荒之地没冇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司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要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晨朝”的对象是“其群臣”,排除C项、D项。“载薪”的工具是“小舟”,结合句意分析,“乘风纵火”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综合B项正确。句意: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项,“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不当。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若干名,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表述与原文不符,是令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贼”译为“叛军”;“逆”译为“迎面”;“逆击之湖中”,状语后置句;“蔑”译为“没有”。(2)“敏”译为“聪明”;“谪”译为“贬谪”;“穷荒”译为“穷荒之地”;“绎”译为“整理”。‎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勤王。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整理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注】‎ 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鹫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 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 “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鸯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 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15. “老骥”和“鸯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诗人借“老骥”和“鸷禽”的形象自况(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壮心不已”的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错误,最后两联“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意思是“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由此可知,这首诗一反传统的“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诗人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通读整首诗以及诗后的注解,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本题中,由诗后注释可知诗歌的创作背景为: 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全诗的意思为:飒飒秋风感奋了伏枥的老骥,冷冷秋霜激励着在冓的鸷禽。老骥要驰骋,哪怕路途遥远;鸷禽想翱翔,何惧天空层阴。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为“老骥”“鸢禽”“朔风”“秋霜”“远道”“层阴”“绝塞”“华林”,这些意象为读者勾画出了“老骥驰骋”和“雄鹰翱翔”两幅画面,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诗中着力刻画的“老骥”“鸢禽”这两个意象,实际上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老骥”“鸢禽”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此刻身处逆境,但是仍存“壮心不已”的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两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其贪婪与挥霍。‎ ‎(3)《爱莲说》中,周敦颐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如此气韵来源于其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中通外直 (6). 不蔓不枝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拂、锱、铢、蔓。‎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的难关,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答案】17. A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我们的技术原先落后,后来赶上,应是“后来居上”;‎ 第二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准备充分,应是“厚积薄发”;‎ 第三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这里强调的是用不着隐晦,应是“毋庸讳言”;‎ 第四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项和B项,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B项,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C项,搭配不当,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D项,搭配不当,“突破……系统”不能搭配。‎ 故选A。‎ ‎20.仿照画横线的句子,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三个人物,另外续写3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符合名著内容,符合语境,句式基本一致,每部作品只能选择一个人物。‎ ‎《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老人与海》《哈姆莱特》《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们刻画了许多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可笑,或可爱;或可鄙,或可悲;或可叹,或可怜;或可惜,或可敬。正如堂吉诃德,不合时宜的冒险让人觉得可笑,而不畏艰难的勇气又让人觉得可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正如别里科夫,辖制全城的行为让人觉得可鄙,而僵化刻板的人生又让人觉得可悲; (2). (2)正如翠翠,造化弄人的经历让人觉得可叹,而孤独等待的结局又让人觉得可怜; (3). (3)正如诸葛亮,出师未捷的悲壮让人觉得可惜,而鞠躬尽瘁的精神又让人觉得可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式以及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考查名著阅读,要求对名著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对名著中的人物有一定的认识。本题要求从给出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仿写,这就限定了仿写的内容。分析例句,句式为“正如……而……”,“而”前后内容可形成递进或转折。‎ ‎【点睛】句式仿写方法归纳1‎ ‎.研究示例,把握中心。明确要求,就是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例。如果所给例句是一段话或一节诗,就要找出它的中心;如果是一组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 ‎2.对应已知,把握结构。仿用句式的结构要求往往寓于已知条件即例句或上下文中,作答时必须明确要求仿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句子的结构类型如何。如果是对联,还应弄清句子中的短语类型、词性等。3.着眼特征,把握修辞。考纲指出了考生应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9种修辞格,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综合考查,考生要抓住例句特征,认真辨析,弄清其修辞格。4.品味语言,把握风格。不同的语境往往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考生只有认真品味题中给出的语句,分析其风格特征,才能够仿写出与例句语言风格一致的句子。‎ ‎21.下面是一则在运动会上广播的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述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同学请注意,下面播送一则寻物启事。高三(21)班李明同学今天早上在羽毛球场觅得一个钱包和一块手表,钱包里有两张20元人民币,请失主在下午5点前来主席台广播站认领。如果没有按时来到,后面请到学生处(综合楼601室)认领。‎ ‎【答案】(1)将“寻物启事”改为“失物招领”。(2)将“觅得”改为“捡到”(或“拾到”“拾得”“捡得”)。(3)将“两张20元人民币”改为“一些现金”。(4)将“5点前来”改为“5点前到”(或“5点之前来”)(5)将“学生处(综合楼 601室)”改为“综合楼601室的学生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文写作。这里考查失物招领。注意格式。一般有标题。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写为“招领”二字,二是写为“失物招领”四字,三是写为“招领启事”。其次正文:正文一般是写某人在某时某处拾到什么失物,望失主前来认领。如果物品中内容较多,例如是一个钱包,内装多种物品,可简要列出其内容名称,如“内装证件一本,饭卡一张,人民币若干”,以便失主核对是否本人所丢失。证件和饭卡的号码、人民币的数目,均不能详写,以防冒领。接着写清楚认领地址或联系方式,注明认领地址或联系电话等。最后标明发文日期。(1)“寻物启事”是指个人或单位丢失物品,希望通过启事得到帮助找回物品的一种应用文,是失主的行为;“失物招领”用于公民捡到或遇到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时,由本人或他人登写启事,通知失主前来领取,是拾得者的行为。将“寻物启事”改为“失物招领”(2)“觅得”表述过于文言化,不符合广播稿通俗口语化的原则;此外,“觅”意为寻找,带有主动意味,不符合语境。可将“觅得”改为“捡到”(3)招领启事中往往不透露被招领财物的具体数额。将“两张20元人民币”改为“一些现金”(4)“5点前来”有歧义,根据语境,应是让失主5点之前去领取。可将“5点前来”改为“5点前到”(5)广播稿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可改用“所谓的”。这里可将“学生处(综合楼 601室)”改为“综合楼601室的学生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月17日早上,东南大学中文系王珂教授终于赶到学校,他的《中外文论二十家》准时开课。前一周他到广州出差,赶上超强台风“山竹”来袭,导致飞机和高铁都坐不了。他决定从广州自费打车前往长沙,再从长沙飞回南京。到达学校后,他在朋友圈中这样感叹:“惊心动魄的一天!从广州到长沙机场,700多公里,4600元!但保持了从教三十年从来没有调过本科生课程的记录……出租车在省道上与十级风对抗十多小时,如汪洋中的小破船!此时想起我博士生导师童庆炳先生的名言——上课是教师的节日!为了今天的节日,我竭尽了全力!”网友有点赞的,也有感叹“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何必苦逼自己”的,也有说他“作秀”的,还有批评他对自己和司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 你怎么看待材料中王珂教授做法?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例文】‎ 让坚守成为时代旋律主音符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广州,航班和大巴均停运。正在当地出差的东南大学教授王珂,经历了一场30小时的"生死时速"。为了准时给本科生上课,这个教授跟台风拼了!740公里、12小时、自费4600元,王珂从广州打车到长沙。之后,再辗转飞回南京。为的就是这从教28年的坚守——从不调本科生课程。人生漫漫长路,唯有坚守,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享受坚守所带来的一切快乐。‎ 立志是坚守的前提。古人云:“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树立一个高远的志向,才可以为其坚守,为其奋斗。没有志向,坚守从何而来?王珂教授一直谨记他的博士生导师童庆炳先生的名言——上课是教师的节日!于是他立下了坚守岗位,教书育人的志向,才有了那句“为了今天的节日,我竭尽了全力!”。‎ 勇气是坚守的关键。塞万提斯说过:“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可见勇气是多么重要。诺贝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研究炸药是有生命危险的,多少人知难而退,但是诺贝尔为了科学勇敢地坚持下去,他不因弟弟的炸死而畏惧,不因政府的阻拦而害怕,而是坚守对科学的追求,最终发明了许多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可见,在探索的科学的道路上,勇气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正需要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样才可以造福人类。‎ 毅力是坚守的核心。米开朗基罗在创作壁画《创世纪》时,他的头不得不始终朝上,而且颜料经常滴在他的脸上,他的身子弯成了弓形,即便很痛苦,但他依然坚持,因为他内心坚守着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对艺术的追求。试想,如果没有他那惊人的毅力,西斯廷大教堂哪会有今日的辉煌?所以,坚守需要毅力。它要求人们不能半途而废,而是始终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毅力,怎么能克服困难呢?‎ 坚守需要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面对台风,王珂教授没有想过放弃,而是与台风对抗,冲破重重困难,辗转回到工作岗位,准时上课。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饱受屈辱和世态炎凉之苦,但他并没有因痛苦而丧失斗志,反而坚守自己的信念,历经十三寒暑终于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贝多芬说过:“在困厄颠沛的时候能坚定不移,这就是一个真正令人钦佩的不凡之处。”他们在遭受极大的挫折之后仍能不放弃,这是多么值得钦佩的事情啊。一个人要坚守自己的追求,这样才可以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坚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钥匙,为你开启成功的大门。如果你不坚守,你就注定会失败。柳永因宋仁宗的“且填词去”而颓废,他并没有坚守自己的信念,从此放浪形骸与市井,断送了他的官宦人生。可见,不能执着坚守,就会写就悲剧人生。‎ 坚守让我们更加有价值,没有坚守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坚守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在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坚守的人。有了坚守岗位,社会才会发展;有了坚守追求,自己才会成功;有了坚守信念,我们才能创造辉煌。坚守吧,勇敢上进的人们,困境因坚守而柳暗花明,人生因坚守而闪耀光芒!‎ ‎【解析】‎ ‎【详解】(一)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文言文要准确翻译。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蕴含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本题是热点事件,材料“网友有点赞的,也有感叹“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何必苦逼自己”的,也有说他“作秀”的,还有批评他对自己和司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 考生至少可以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思考。肯定的角度可以从坚守岗位、师德的角度。否定的角度可以根据材料(作秀、不顾及生命安全、没必要苦逼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要注意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本题适合写议论文,考生需要选取最有把握的,最好能联系生活。‎ ‎(二)立意:①坚守灵魂的高贵。②让坚守成为时代旋律主音符。③匠心育人。④让坚守照亮人生之路。⑤坚守,让困难让路。‎ ‎(三)素材:1.年过八旬的陕西师大章竹君教授,60年坚持站着讲课,他说:" 如果有一天在讲台上倒下了,那也是我的荣幸。"‎ ‎2.61岁丁运良教授课上胆结石突发,坚持上完课才休息。还为了课程,延迟做手术。" 我不想耽误学生上课,只能吃药治疗,延期做手术,不然课程过了没法补。"‎ ‎3.武昌理工72岁的邱教授,手臂骨折仍坚持上课、写板书、改作业,他说:"做了一辈子老师还没腻!"‎ ‎(四)结构: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本论部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面展开思考,对于哪个层面有话说就写哪个层面,当然也可以把这三个层面灵活组合起来写。再按照分论点(一般2-3个)的形式展开。建议采取观点+阐述+材料+分析+总结这样的段落模式。本文以材料入题,紧扣材料,点明中心论点。接着围绕中心论点按照“立志是坚守的前提;勇气是坚守的关键;毅力是坚守的核心;坚守需要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的分论点从为什么的层面展开论述。立论全面深刻,紧扣中心,行文流畅。‎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