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 第Ⅰ卷 (75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 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程。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他还论及了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牍、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研究之,当会产生新的学科。”‎ 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20世纪40 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加之有包括徽州族谱在内的9000 余种徽州典籍文献传世,可供与文书契约互相参证。现存8000余处徽州地面文化遗存,更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术支撑。因此,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中心,整体研究徽州历史文化和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徽学,正是建立在包括徽州文书在内的大量新资料的发现这一基础之上的。‎ 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献和地面文化遗存等资料,综合研究明清社会实态,以重新反省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这正是徽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因此,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但就学科性质而言,应当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徽学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史研究的学科。‎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并提,称之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甚至是 ‎ “三大地方显学”。这其实是误解了敦煌学和藏学的学科性质,同时对徽学的认识肤浅所导致的。应当指出的是,徽学研究的任务远非徽州地方史所能担当,徽学研究的性质亦非徽州地方学,更遑论敦煌学与藏学从未称自己为地方学。徽学实际上是以更宏大的背景、更广阔的视野,从整体史的角度,来考量和审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历史与文化发展。‎ 徽学是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专门的研究领域,徽学所研究的徽州整体历史文化既是区域历史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小徽州”和“大徽州”的有机结合。徽学的学科建设,不仅关系到徽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直接涉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理论和范式的创新问题,是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台的重要基石。因此,徽学一定要从包括敦煌学、藏学在内的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这是徽学健康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基本前提。‎ ‎(摘自卞利《徽学: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 B. 王国维认为:徽州原始文书被大规模发现后,综合世界学者的力量一定会促使徽学的兴起。‎ C. 徽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应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 D. 徽学有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体系后,才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二段谈及王国维关于“新学问”产生的观点,目的是说明徽学是新兴学科。‎ B. 文章论述了徽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以及徽学研究的意义等多方面的内容。‎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捎带批评了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归为地方学的肤浅认识。‎ D. 文章最后从徽学可持续发展、构建徽学学科平台等角度论及徽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没有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牍等文物的发现,可能就不会出现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等学科研究。‎ B. 徽州现存8000余处的地面文化遗存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它才是徽学研究的坚实支撑。‎ C. 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台,关键在于徽学的学科建设能力。‎ D. 徽学只有从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才能健康发展。‎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闯 滩 许 畅 一条船从对面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扑打着游开。“二哥!”天南朝船上挥手。他是来接外出闯滩的二哥的。‎ 远处是一个低矮的小山坡,山坡上是一幢黄泥筑的房子。门前光秃秃的,长着一些棕黄的草。只有一棵歪脖子树立着,是好多年前雷打断的。‎ 二哥回家一坐下,天南就递给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爹的相片上。‎ ‎“二哥,今年我可十六了。”‎ 二哥拍拍天南,微笑着说:“是,天南长大了,看上哪家姑娘了吧?”‎ ‎“才不是,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 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往上蹿。‎ 天南举着手臂,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捏。”‎ ‎“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哥已经没了!”‎ ‎“你不让我去,你自己就行!”天南瞪大眼睛,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家里只剩咱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二哥压低嗓音叫:“天南,睡了吗?”‎ ‎“还没。”‎ ‎“这次去做生意,货被人半路劫走了。”‎ ‎“啊!”天南惊呼,“怎么会这样?”‎ ‎“路上碰着一个怪人,说咱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此时正好四代。天南一时非常惊悚。‎ ‎“那人大约是算命先生,在途中问我们讨水喝。”‎ ‎“咱家的经历他都算出了?”‎ ‎“这倒没有。”‎ ‎“那一定是胡说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这样,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想这莫不是二哥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儿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钱装进袋子里扎好。可一时不知找谁去算了。他们家的事这镇上谁都知道,任谁都能算出来。‎ 天南一路想一路走,走到河边上,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 他从袋子里摸到昨天二哥搁在桌旁的小老虎模样的口哨,然后怕别人听见似的吹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 ‎“你二哥回来了?”‎ ‎“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 ‎“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上去坐坐。”‎ ‎“哪个?”‎ ‎“楼上的。现在去闯滩可都归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二哥不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 二哥走上前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什么,二哥就揪了他一下。‎ 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那个人还站在河边。‎ ‎“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话。‎ ‎“听到没?”‎ ‎“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 他其实信二哥的话,但天南就想去试试,他认为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 他摸摸袋子里的钱,差不多再攒上一年他就可以撑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跃动。‎ 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抬起头来: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在等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小说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寓意深刻,“门前光秃秃的”暗示了家中人丁凋零的境况,与后文二哥所说的“家里只剩咱两个了”相呼应。‎ B.小说中的人物语言简短而富有深意,如二哥“啊,好”的语言描写就写出了二哥的心不在焉,体现了二哥和天南之间存在隔阂。‎ C.天南吹口哨的情节看似毫不经意,实则精心为之,“呜?呜?”的哨声引出了“楼上的人”“二哥以前的雇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尽管有霎时的犹豫,但可以看出天南是个有决心、有计划的人,即使二哥不同意他外出闯滩,他也要努力攒钱,到外面去闯一闯。‎ ‎5.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分析这两处写“船”的作用。(5分)‎ ‎(1)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2分)‎ ‎ ‎ ‎(2)河边好像又有船靠岸了,有些喧哗。(3分)‎ ‎ ‎ ‎6.小说为什么要以“闯滩”为标题?请结合小说全文加以探究。(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 ‎ ‎“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 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E.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领在文中指兼任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比如“摄” “行” “署”“权” “守”等。 ‎ D.践位专指诸侯王登上王位,类似的词汇如:践祚、践极 、登基 、即位、立、继位、 坐朝、面南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到皇帝的赏识。‎ B.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 C.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 D.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5分)‎ ‎ (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寄丰真州①‎ ‎【南宋】戴复古 忆把金罍酒②。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③,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④。‎ 注:①丰真州:作者的朋友,曾任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知州,生平不详。②金罍(léi)酒:泛指华美的酒盏。③东山丘壑梦:晋文帝时,谢安被召为著作佐郎等职,他以病辞,隐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吟诗作文,被称为“放情丘壑”、“无处世意”。④看金印,大如斗:东晋大将军王敦举兵叛乱,周頻日:“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词的上片,一个“叹”字,与“忆”相呼应,引起对别后人事的追溯,又以“天下事”收起,一气呵成。‎ B.词的上片,“赢得”一句,虽表现诗人面对世事的无奈,不忍目睹,只能双眉长锁,但其中也有苦中作乐。‎ C.上片“东望”三句,想到沦丧地的人民正翘首盼望,词人心情非常悲伤,但仍希图恢复,并提醒激励友人。‎ D.词的下片,以“钱塘风月西湖杨柳”起笔,美景让词人留连忘返,以此排遣悲情,从而与上片形成逆转。‎ E.全词笔力豪健,气势浑厚,意境阔大,字里行间,感情饱满真挚,古人称赞戴复古:“豪情壮采、直逼苏轼”。‎ ‎15.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两处典故的用意。(6分)‎ ‎(三)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6.(1)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 。‎ ‎(2)“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惨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后突降大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的两句是: , !‎ ‎(3)《旅夜书怀》中诗人用“ , ”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4)李商隐《无题 · 昨夜》表达有情人心灵相通的句子:“ , 。”‎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秋空千 里冷落凄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 , 。”‎ 第II卷 表达题(75)‎ 三、经典阅读(15分)‎ ‎17.下面关于《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一书,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及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发人深省。‎ B作者黄仁宇在这本书中认为,孔子和孟子虽然都是儒家代表,但有很多不同,比如: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 孔子认为人的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C黄仁宇在本书中提到:隋炀帝虽有想象力,但不是大思想家,他始终没有透彻的了解他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另外,我们今日检讨炀帝的成败,不能专以他杨广一人功罪作最后的解答。‎ D在本书中,黄仁宇认为,唐初大规模的组织一种官僚制度,遇到无数技术上的困难,其症结是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更需要纪律;武则天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她的成功不在于她在高宗时做天后所集下的威势,而在于她实际了解到官僚机构的真正性格。‎ ‎1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 ‎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而司马迁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斥她“此非人所为”。班固作《汉书》时,有关刘邦的一段,还大致采取司马迁的材料。但是他的《高后记》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事一字不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 ‎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 ‎  司马迁借着《货殖列传》发挥他个人的私利观。“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他又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而且从他看来,贫穷是耻。“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食,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迟至今日两千多年之后,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或敢心里如此想,恐怕不会有很多人嘴里能如此说。 ‎ ‎ (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司马迁和班固》)‎ 阅读上文,结合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司马迁和班固》全文,结合你平时的阅读,请谈谈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有何不同。(不少于150字)‎ 四、写作(6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2018.7)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错误,原文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B项,“徽州原始文书被大规模发现后,综合世界学者的力量一定会促使徽学的兴起”理解错误,它不属于王国维的看法;D项,“才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错误,由原文“更遑论敦煌学与藏学从未称自己为地方学”信息可知。所以选C项。‎ ‎2.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中“目的是说明徽学是新兴学科”错误。阅读文章可知:目的是论述徽学的兴起与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之间的关系。故选A项。‎ ‎3. 【答案】B ‎【解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中“它才是徽学研究的坚实支撑”理解错误。原文“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术支撑”中“所有这些”应指“50万件原始文书”“徽州族谱”“地面文化遗存”。故选B项。‎ ‎4.B【解析】B项,“体现了二哥和天南之间存在隔阂”错,二哥此时之所以心不在焉,是因为他在看大哥和爹的相片,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5.【答案示例】(1)通过写“船”不知以后开向何方来暗示天南此时迷惘的心理状态。(2分)‎ ‎(2)通过写“船”靠岸、有些喧哗来表现天南对外出闯荡的渴望和坚定的决心。(3分)‎ ‎【解析】分析句中写“船”的作用,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第一处的描写,是天南迷惘地在河边走时所看到的,根据上文可知,此时天南是“一时不知找谁”,显然此处写“船”暗示了天南的心理。第二处的描写前面有“他内心隐隐跃动”,后紧接“天南抬起头来:我是天南,我才不怕”,可见此时天南渴望外出闯荡且已下定决心,此处写“船”正表现了天南的这一态度。‎ ‎6.【答案示例】①“闯滩”是小说中天南和二哥冲突的焦点,以此为标题能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情节。②“闯滩”体现了天南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以此为标题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③“闯滩”指外出闯荡世界,以此为标题体现了小说主旨。(每点2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从情节安排、人物刻画、主旨表达等方面考虑。小说中,天南要去闯滩,而二哥关心弟弟,不同意他去闯滩,情节冲突主要围绕闯滩展开,由此可知以“闯滩”为题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情节。天南想去闯滩,主要源自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闯滩”即闯荡世界,以“闯滩”为题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小说主旨。 ‎ ‎7. 【答案】C【解析】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8.【答案】A C 【解析】B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9.【参考答案】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每点1分,共4分) ‎ ‎10.B(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11.D(“践位专指诸侯王登上王位”错,应为“帝王即位”。)‎ ‎12.B (“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不是在陕西为官时所为,应该是做徐、密二州知州时所为)‎ ‎13.翻译见译文(10分)‎ ‎(1)(5分)( 句首补主语1分,“ 还”“锡” “旧例”“特”各1分,共5分)‎ ‎(2)(5分)( “逋” “严急” “被留系者” “籍” “蠲免” 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放到偏远地区。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调往陕西。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成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14、B、D ‎【解析】B项,此处并无苦中作乐之意,只是自嘲,功名未就,只落得一双愁眉紧锁。‎ D项,指代有误,也不是逆转。钱塘风月虽美,西湖垂柳醉人,但当下却不是你观赏之时,相反正是谋求光复失地的大好时机;而且,美好河山更加激发我们保家卫国的斗志。与上片内容是一脉相承。‎ ‎15(1)用谢安的典,意在委婉劝谏友人,不要贪恋江南美景,而应抓住时机,图谋北伐,抗金报国。(3分)‎ ‎(2)用周顗的典,意在激励友人早日举兵,招揽天下英才,抗金复国,建立不世功名。(3分)‎ ‎【参考分析】‎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 ‎《贺新郎·寄丰真州》是作者寄赠给友人丰真州的一首词,意在勉励老友为国立功。上片从回忆二人共饮的情景入词,然后以一“叹”字领起,描绘别后情景。自己功名未就,光阴飞逝,只不过在江湖上来来往往,想起不仅收复中原无望,而且现在仅有的半壁江山还不断受到金兵的威胁,自己便痛心疾首,“两眉长皱”。再念及沦陷区的人民,还在翘首企盼收复,心中更加痛苦。望着浩渺的天空,不尽的落叶,北送的飞鸿,他久久地伤怀了。紧接着,他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情不自禁激动地说“天下事,公知否?”作者身在江湖,心系世事、希图恢复,并恳切地勉励友人。‎ 下片具体抒写他的劝勉。首先说你是真州知州,钱塘风月、西湖垂柳,这些江南美景令人留恋,但为国杀敌的机会也切莫放过。不能像谢安那样盛年便隐居,要不失时机地抗金报国。朝廷腐败,你要振作精神,“要整顿、封疆如旧”,此句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希望。在作者眼中,丰真州是将才、是帅才,一定能入主枢密院,招揽天下英雄,奋起抗金,所以他说,那些英雄豪杰,也一定会齐集于你的帐下,为你奔走。最后以“看金印,大如斗”表达自己盼望对方出马挂帅,驰骋疆场,早日抗金复国的迫切心情。‎ 全词笔力豪健,气势浑厚,从自己的沉郁哀伤中站起来,寄殷切希望于对方,感情愈来愈昂扬、愈来愈奔放,把自己的爱国精神融入对友人的厚望之中,用典巧妙含蓄。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各臻其妙。《四库全书提要》赞道: “豪情壮采、直逼苏轼”。‎ ‎16.(1)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2)“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惨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后突降大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的两句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旅夜书怀》中诗人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4)李商隐《无题 昨夜》表达有情人心灵相通的句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秋空千里冷落凄凉辽阔的南国,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向天边流去的大江的句子是“_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7.D解析: P114,“唐初大规模的组织一种官僚制度,遇到无数技术上的困难,其症结则是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更需要纪律”。P115, “武则天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她在成功半由于在高宗时做天后所集下的威势,但是也归功于她实际了解到官僚机构的真正性格。”‎ ‎18.参考答案:(每点3分,四点即可满分,其他观点,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1)《史记》是一部通史,而《汉书》是一部断代史。‎ ‎(2)《史记》可以说是一本私人的著作,而《汉书》则不然,因为在成书之前皇帝就已经知道班固在写这本书,到后面《汉书》都已经有一些国史的味道了,与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有着很大的差别。‎ ‎(3)《史记》的思想更多元化。司马迁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被推倒那么高的位置,所以司马迁在评价很多历史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单单用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来做单一的评价,而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看法。而班固则不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班固则成为这个运动的产物。班固已经把儒家的思想作为自己的主要思想。‎ ‎(4)治史理念的差异:《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目的是为了探究历史发展规律,重通变思想、重历史现实、重社会各阶层、重表现历史发展之脉络。《汉书》重刘氏正统,用断代史、重上层社会、重正统、重体例之严谨。‎ ‎(5) 《史记》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发言。《汉书》极力维护封建教条和封建伦理.‎ ‎(6) 《史记》之文,更多带有生活气息,带有独创性;而《汉书》则更倾向于文献的保存。‎ ‎(7) 《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不仅成功塑造了历史人物形象,还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而班固的《汉书》在文学上的成就没有《史记》高,读起来比《史记》少了很多趣味.‎ ‎19.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几个角度,需要把握:‎ ‎(一)“小聂”的角度:①“不支付赡养费”不尽孝道;②知错能改,遵守法律;‎ ‎(二)“聂老汉”的角度:懂得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 ‎(三)“法院”的角度:①法律大于天,法律是人们权益(维护孝道)的保障;‎ ‎②法律缘于人情,尽孝是否一定要诉诸法律;‎ ‎③法律是否真的能成为维护孝道的利器?孝道是否一定要靠法律维持;‎ ‎(四)“社会”的角度: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