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胚胎 妊娠 (shēn) 创伤(chuāng) 辐员辽阔 B. 镌刻(juàn) 晕眩 疱疹(pào) 恰如其分 C. 渲染 熏陶(tāo) 纤维(xiān) 阴谋密计 D. 友谊(yì) 青睐 参与 量体裁衣 (lià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甲)这是塞涅卡得自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乙)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圣经》的《旧约》启示给人们以幸福,而《新约》(丙)则启示人们通过战胜苦难去获取幸福。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自于 B.启示 C.并非……绝非…… D.暗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思索和搜集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B. 这个基因安全问题的防范,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也关系到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科学家,而且要保证民众的知情权。 C. 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能够来往天堂的唯一的飞翔使者。它伺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 D. 已经持续了23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是特朗普回国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对美国在北美洲的意义重大,不仅涉及经济领域,更有安全领域的价值。 5.对下列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A.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至激于义理者而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7.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3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千军万马”“前呼后拥”“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个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规矩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他却偏偏“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了。 8.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楹联所称颂的名人,并从中任选一联,写一段文学短评,不超过100字。 (6分) (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4)著述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 文学点评: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9.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10.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1.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2.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4分) 13.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5分) 14.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5分) 15.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① 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②,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③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④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⑤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蕲:同“祈”,求,希望。②遂:长得好。③距: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④肆:放开 ⑤亟:屡次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蔼如:和蔼温顺的样子 B.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说:同“悦”,喜欢 C. 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肖:像 D.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劝告 17.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惟陈言之务去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18.下列对韩愈文学主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文同学道、做人是不可分的,道德是文章的源泉,只有从思想与道德修养入手,文章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B. 在散文写作中,作家内在的精神力量(气)是文章气势的源泉和语言文字的主宰,气盛则文章的句式长短、声调抑扬自然适宜。 C. 写文章不能沿袭别人的意思与词语,要做到“陈言务去”,因此必须在形式上雕琢藻绘,刻意求工。 D.“养气”的过程是艰苦的,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贪求私利,即使在相当成熟后,从思想到行动也要坚守原则。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4分) (2)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4分) (二)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21—22题。(8分) 李凭①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②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③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④。 【注】①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②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③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④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21.这首诗和《琵琶行》同属于 体裁 ,但创作方法也不一样。《琵琶行》既描摹音乐,又有叙事和抒情,是一篇 的作品;而《李凭箜篌引》则纯为描摹音乐,充满 色彩。(3分) 22. 举例分析诗歌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5分) (三) 古诗默写。(6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三五之夜, ,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四、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材料,以“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之中,不仅蕴含着中国深入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蕴含着中国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创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习主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而,青少年必将成为参与“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践的有生力量。 要求:①自拟标题,不要以“路”为标题 ②围绕规定主题写作,不得抄袭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不少于800字。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 1.D (A 幅员辽阔 B镌刻(juān) C熏陶(táo) 阴谋秘计) 2.A 得之于 3.A.“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引号内标点 4.D(A. 耐心地搜集和思索:语序颠倒 B. 对这个基因安全问题的防范:介词残缺 C. 那些唯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定语语序不当) 5.D夸张(A对偶 B衬托 C反复) 6.D定语后置句,其他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7.(1)简洁 (2)整齐(对称) (3)富于音乐性(音调和谐) 8. 填空(2分) 司马迁 李白 杜甫 鲁迅 点评(4分)举例:(1)上联赞扬他刚正不阿的品行和公平客观地对待史实的态度。下联写他完成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史记》的外因,是遭受“李陵之祸” 被处以腐刑所激发的“发愤著书”情绪。 (2)此联不仅巧妙地集李白诗句而不露痕迹,更妙在称誉李白之诗仙风采与绝世文才。上联赞其诗有汉代文章和建安诗人的慷慨刚健,遒劲之风。下联赞其傲骨铮铮不媚俗,当是贬谪凡间的仙人。(上联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下联出自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3)上联评人,指杜甫历尽世事沧桑,(经历“安史之乱”)一生不得志,但成就了“诗中圣哲”,这是化用“诗圣”称号。下句论诗,其内容反映民间疾苦,关注民生,哀民所哀,因而笔底波澜壮阔,诗歌艺术价值极高。 (4)此联队仗工整,对鲁迅在文学事业上的功绩,作了公正评价。上联概括其著作的最大特点在“严谨”,下联用先生遗言“莫作空头文学家”表明自己的心愿,号召人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学好鲁迅的战斗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9.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10.B(B项阐述无限夸大) 11.(2分)异同:(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2分)意义:①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②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③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 (二)(20分) 12.(4分)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答案:①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②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③ 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 13.(5分)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答案:(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氘,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 (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用来制造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14.(5分)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③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④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15.(6分)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一)合适。 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③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 (示例二)不合适。 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 “古怪”。(答出两条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20分) 16.D 劝:勉励 17.C即使(A把/根据 B固定句式,提宾标志/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D副词,难道/代词,那) 18.C必须在形式上雕琢藻绘,刻意求工。 19.(3分)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20. (4分)(1) 不过我只是所说的望见孔子的门墙但是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够得上来辨别正确或者错误呢?(得分点:抑、焉、以、是) (4分)(2) 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得分点:方、诸、垂、被动句式) (二)(8分) 21.(3分)乐府歌行体,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2.(5分)①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②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③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能回答两个要点即得4分,回答三个点得5分) (三)(6分) 23.(6分) 23.(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2)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3)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4)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 (5)槛菊愁烟兰泣露 明月不谙离恨苦。 四、作文(60分) 24.略。 附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我还是不改自己的主张。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以及那些虽然正确但还不够完善的内容,清清楚楚黑白分明了,务必去除那些不正确和不完善的,这才慢慢有了心得。 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 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尽管如此,等待被人采用的见解,难道就像器具一样吗?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