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 ‎,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二)散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选段, 完成第4、5题。‎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修辞特点与下面哪一项不同( )。(3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C.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5.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换成括号里的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三)小说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8题。‎ 马裤先生 老舍 ‎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 荼房刚走开两步。‎ ‎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 “拿枕头!”‎ ‎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 “拿茶!”‎ ‎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 “你呢?”我问。‎ ‎ “二等。快开车了吧?荼房!”‎ ‎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 “我没有行李。”‎ ‎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 茶房从门前走过。‎ ‎ “茶房!拿手巾把!”‎ ‎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 ‎ “拿茶!”‎ ‎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 “好啦!”‎ ‎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 有趣!‎ ‎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7.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8.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依据所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完成9~11题。‎ ‎9.下列加点字的词释义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军(军队)函陵  共(共同)其乏困 朝济(渡河) 夕设版(修工事)焉 B.贰(从属二主)于楚  辞(推辞)曰 肆(扩张)其西封 东封(使……成为疆界)郑 C.许(答应)之 焉(哪里)用 吾其(表示祈使语气)还也 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 D.越(跨越)国  鄙(以……为边邑)远 陪(增加)邻 何厌(讨厌)之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郑既知亡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B. 结盟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在军事、外交、经济等重大领域进行高度的合作,各盟国要牺牲一定的自主权,在行动上一旦达成协议,就要服从统一的行动和部署。‎ C.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D.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卿、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庖丁解牛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B.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解牛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分)‎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②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④,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⑤,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⑥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1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B.“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C.“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 D.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16.清代学者称曹植诗“极工起调”,意思是曹植作诗非常讲究开头,请简析本诗开头两句的精彩之处。(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氓》中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4)《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 ‎(6)在《劝学》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三、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喜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3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一个描写性的语句,表现烛之武“夜缒而出”时的情景,不少于50字。(3分)‎ 答: ‎ ‎ 当这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时,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23.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60分)‎ 要求:①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可适当地加以想象联想;②写出景物特点,明确写景顺序;③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项,选项中“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为“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2.C项,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经’难”是结果。‎ ‎3.B项,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二)散文阅读 ‎4.D比喻,其他三项与例句均为通感。‎ ‎5. (1)①“泻”化静为动,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流动感:“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②“浮”突出了雾的轻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 ‎(三)小说阅读 ‎6.D给2分,B给2分,A给1分;答C、E不给分。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 ‎7.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8.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每点1分,共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9.选B。A项,军:驻扎;是:这;共:同“供”;版:筑土墙用的夹板。C项,既:已经;行李:出使的人。D项,厌:同“餍”,满足。‎ ‎10.选B。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B项,副词,已经。C项,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 ‎11.选D。应该是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2.B ‎13.C 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 ‎14.(1)是以:因此;若:像;硎:磨刀石。句子翻译为: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的头脑里具备了。‎ ‎(3)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A.“鲁莽好勇”没有依据。‎ ‎16.本诗前两句写饰着金色辔头的白色战马,直向西北飞驰而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驰”,富于动感,表面写马,实则写人。(2分)写出了游侠儿的飒爽英姿和娴熟骑术,渲染了气氛,暗示了边情的紧急,也为全诗歌奠定了刚健明快的基调。(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7. (1)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积累与运用(16分)‎ ‎18.C.前文语境是以“创新”为陈述对象,为保持语句的连贯,后一句也应以“创新”为陈述的中心,选用“创新精神的缺失”,排除A、B;“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与“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相比较,前一句更为简洁明了,选用“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排除D。 ‎ ‎19.C.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 (句中就是指“戏曲的灭亡”,没有涉及“外在因素”,选用“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根据后文列举的人物事例,可知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直至现在都是很有名气的人,因此选用“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博采众长: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句中是指“京剧大师梅兰芳对别人的学习和借鉴”,只能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是“把别人的东西保存起来”,选用“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句中语境是指“模仿别人”,选用“照猫画虎”。)‎ ‎20.B “眼花缭乱”与“创新”搭配不当,改为“令人眼花缭乱”;“探索”的主语不是“创新”,应该是“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妾为的创新”,在“才能”前加上“这样”。‎ ‎21.示例: 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22.示例: 大风呼啸的深夜,被围的郑国都城的城墙上,士兵们用绳子送下来一位古稀的老人。他整理了一下被绳子勒出的衣褶,掸掸身上的尘土,毅然决然地走向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 ‎23.略 补充资料:‎ 一、《庖丁解牛》‎ ‎【注释】‎ ‎(1) 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 踦(yǐ):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3)砉(huā)然:砉,又读xū,象声词。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4)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 ‎(8)盖:通“盍(hé)”,何,怎样。‎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12)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空隙。‎ ‎(13)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6)軱(gū):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刀折骨。‎ ‎(20)发:出。硎(xíng):磨刀石。‎ ‎(21)节:骨节。间:间隙。‎ ‎(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4)怵(chù)然:警惧的样子。‎ ‎(25)謋(huò):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26)委地:散落在地上。‎ ‎(27)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8)养生:指养生之道。‎ ‎【译文】‎ ‎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 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⑦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⑧庖丁解牛:厨师解割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⑨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二、《白马篇》‎ ‎【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9]控弦:开弓。的:箭靶。‎ ‎[10]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11]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12]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13]狡捷:灵活敏捷。‎ ‎[14]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15]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ó)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16]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17]厉马:扬鞭策马。‎ ‎[18]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19]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20]弃身:舍身。‎ ‎[21]怀:爱惜。‎ ‎[22]籍:名册。‎ ‎[23]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24]捐躯:献身。赴:奔赴。‎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