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重三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 ‎《边城》本来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傩送放弃了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翠翠在傩送走后,静静地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顺顺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也溢于言表,顺顺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傩送能氽水捉鸭子时,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老船工对翠翠的关心自然是无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以及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边城》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嚣的都市阁楼上,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 ‎ ‎1.以下不属于作者对沈从文先生《边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的主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与“美”。‎ B.文章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乐。‎ C.《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D.文章中的“爱”与“美”是被一件事牵在一处,那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故事。‎ ‎2.以下不属于作者阐明《边城》“爱”与“美”所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 (3分)‎ A.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B.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 C.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D.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这片大自然是美丽的桃源。‎ B.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这也是“美”的化身。‎ C.沈从文谈到《边城》创作的主要意图时说,自己不仅是为了让读者在桃源中旅行,而且是为了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D.沈从文借《边城》无限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风俗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爱”与“美”的化身。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陆判――聊斋新义汪曾祺 ‎ ‎ 朱尔旦,爱做诗,但是天资钝,写不出好句子。人挺豪放,能喝酒。喝了酒,爱跟人打赌。‎ 一天晚上,几个作诗写文章的朋友聚在一处,有个姓但的跟朱尔旦说:“都说你什么事都能干,咱们打个赌:你要是能到十王殿去,把东廊下的判官背了来,我们大家凑钱请你一顿!”这地方有一座十王殿,神鬼都是木雕的,跟活的一样。东廊下有一个立判,绿脸红胡子,模样尤其狞恶阴森。这姓但的想难倒朱尔旦。‎ 朱尔旦站起来就走。不大一会,只听见门外大声喊叫:“开门哪!”门开处,朱尔旦当真把判官背进来了。他把判官搁在桌案上,敬了判官三大杯酒。大家看见判官矗着,全都坐不住:“你,还把他请回去!”朱尔旦又把一壶酒泼在地上,相约满月时分相聚,还说了几句祝告的话,说罢,背起判官就走。‎ 第二天,他的那些文友,果然凑钱请他喝酒。一直喝到晚上,他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正喝着,忽然有人掀开帘子进来。一看,是判官! 朱尔旦腾地站了起来:“噫!我完了! 昨天我冒犯了你,你今天来,是不是要给我一斧子?”判官拨开大胡子一笑,“非也!蒙高义相订,今天夜里得空,敬践达人之约。”‎ 朱尔旦一听,非常高兴,拽住判官衣袖,忙说:“请坐!请坐!”说着点火坐水,要烫酒。‎ 判官说:“天道温和,可以冷饮。”‎ ‎“那好那好!我去叫家里的弄两碟莱。你宽坐一会。”一会儿的功夫,妻子周氏准备两碟酒菜炒得了,朱尔旦端出来,重换杯筷,斟了酒:“久等了!”‎ ‎“不妨,我在读你的诗稿。”‎ ‎“你看我这诗?”‎ ‎“不好。”‎ ‎“是不好! 喝酒!你怎么称呼?”‎ ‎“我姓陆。”‎ ‎“台甫?”‎ ‎“我没名字!”‎ ‎“没名字?好!――干!”这位陆判官真是海量,接连喝了十大杯。‎ 自此,陆判隔三两天就来一回,炸花生米,炒鸡蛋下酒。朱尔旦做了诗,都拿给陆判看。陆判看了,都说不好。“我劝你就别做诗了。诗不是谁都能做的,你的诗,平仄对仗都不错,就是缺一点东西――诗意。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有一天,朱尔旦醉了,先睡了,陆判还在自斟自饮。朱尔旦醉梦之中觉得肚脏微微发痛,醒过来,只见陆判坐在床前,豁开他的腔子正在挖心。陆判见他醒了,说到:“你的诗写不好,是因为心长得不好。你瞧瞧,什么乱七八糟的,窟窿眼都堵死了。适才在阴间拣到一颗,虽不是七窍玲珑,比你原来那颗要强些。”‎ ‎ 过后创口只有一道红线,从此他的诗就写得好些了。他的那些诗友都很奇怪。‎ 一天,他请陆判喝酒,喝得有点醺醺然了,朱尔旦说:“.本已受赐颇多,尚有一事欲相烦,不知可否?’’陆判一听:“什么事?”朱尔旦说:“心肠可换,这脑袋面孔想来也是能换的。”“换头?”“你弟妇,我们家里的,结发多年,心肠很好,就是头面不怎么样。四方大脸,塌鼻梁。你能不能给来一刀?”“换一个?成! 容我缓几天,想想办法。”‎ 过了几天,半夜里,陆判拿来本县吴家女儿的人头,这家姑娘是被人杀害的,凶手弃头而逃,陆判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朱尔旦老婆换上了这颗美人头。‎ 第二天,朱尔旦的老婆起来,梳洗照镜。脑袋看看身子:“这是谁?”双手摸摸脸蛋:“这是我?”‎ 朱尔旦的老婆换了脑袋,也带来了一些别扭。朱尔旦的老婆原来食量颇大,爱吃辛辣葱蒜。可是这个脑袋吃得少,又爱吃清淡东西,喝两口鸡丝雪笋汤就够了,因此下面的肚子就老是不饱。吴家姑娘爱弄乐器,笙箫管笛,无所不晓。有一天,在西厢房找到一管玉屏洞箫,高兴极了,想吹吹。撮细了樱唇,倒是吹出了音,可是下面的十个指头不会捏眼!‎ 朱尔旦老婆换了脑袋,这事渐渐传开了。朱尔旦的那些诗朋酒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大家就要求见见换了脑袋的嫂夫人,尤其是那位姓但的。朱尔旦被他们缠得脱不得身,只得略备酒菜,请他们见见新脸旧夫人。‎ 客人来齐了,朱尔旦请夫人出堂大家看了半天,姓但的一躬到地:‎ ‎“是嫂夫人?”‎ 这张挺好看的脸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他,说:“初次见面,您好!”‎ 姓但的问道:“你现在贵姓?姓周,还是姓吴?”‎ 朱尔旦老婆眨了眨好看的眼睛,说:“不知道。”‎ 姓但的盯着她,说: “不知道?”‎ 接着,又问她:“那么你是?”‎ ‎“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是我,还是不是我。”朱尔旦老婆说。这张挺好看的面孔上的挺好看的眼睛看看朱尔旦,下面一双挺粗挺黑的手比比划划,问朱尔旦:“我是我?还是她?”‎ 朱尔旦想了一会,说:“你们。”‎ 朱尔旦老婆反问道:“我们?”‎ ‎ (有删改)‎ ‎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情节主要是由“朱尔旦深夜背判官”“朱尔旦换心”“朱妻换头”三件事构成,前两件事为第三件事的发生做铺垫,并构成前后照应。‎ B.“已经半醉了,回到家里,觉得还不尽兴,又弄了一壶,挑灯独酌。”正因为朱尔旦是半醉又独酌,才发生了后来的故事,他才人神不分。‎ C.姓但的人物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的两次出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言描写也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心我奸邪油滑的一面。‎ D.陆判虽然是神,但语言也很生活化,例如陆判评诗时说“心中无诗意,笔下如何有好诗?你的诗,还不如炒鸡蛋。”‎ ‎5.小说中陆盼判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 ‎ ‎ ‎ ‎6.这篇小说的结尾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你的看法和理解。(6分)‎ ‎ ‎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画大师潘天寿若泉下有知,这件事一定会令他欣慰——‎ 在他辞世13年后,1984年,长女携弟妹将他120多幅、时值4亿多元人民币的画作无偿捐赠给国家。‎ 潘天寿先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人被斗,家被抄。去世前,在从老家宁海押回杭州的路上,大师在烟盒纸上写下最后的诗句:“莫嫌笼狭窄,心如天地宽。是 非在罗织,自古有沉浮。”他还曾留下遗愿:我的画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应该全部捐给国家。‎ 画作捐赠后,他的长女赶回普陀山,朝着普陀佛顶山三步一磕头三步一磕头地前行。‎ 为什么竞用这种最古老最艰苦、只有圣徒才可能忍受的方式呢?‎ 因为普陀山隐修庵里有她的儿子朱仁民,有她受苦受难的儿子朱仁民。‎ 母亲用这种方式,除了虔诚、祈祷,还有对儿子的万般歉疚。‎ 朱仁民1 949年出生,4岁随外祖父潘天寿学画,1 0岁获舟山市全市美术一等奖,1 4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却因出身问题被拒于校门外。1979年,30岁的他在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中一举成名——他的国画作品《在公海上团聚》获奖。朱仁民,一颗艺术新星冉冉升起。但悲剧发生了——1980年年底,朱仁民在创作巨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神经损伤。医生断言:再也站不起来了!‎ 朱仁民的父亲解放后失去工作,全家五口仅靠母亲每月30元的工资维持生计,朱仁民初中毕业被迫辍学自谋生路,开始织网、出海、打鱼,还刷过漆、打过铁、代过课、做过游泳池救生员。瘫痪后,他付不起每月2.4元的房租,母亲便托学生找到普陀山上倒闭破败的隐修庵让儿子栖身。‎ 面对瘫在破庙里的儿子,母亲泫然泪下,深感欠儿子太多太多……其实,如果卖掉父亲的一幅画,就可以解决家庭困难。‎ 但是,当因“历史问题”受尽贫寒、屈辱的朱仁民的父亲,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仍要他“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当他有能力让老母从旧房搬出,却被老母一次次执拗地拒绝,只希望他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朱仁民最终不仅理解了母亲,理解了亲人们的传奇之举,自己也凤凰涅槃。‎ 就在那座破庙里,他决意破解命运的偈语,开始与屈原对话、与贝多芬对话、与卢梭对话……在对话中,他进一步认识了贝多芬,认识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反抗;还进一步认识了莫扎特,从莫扎特的灵魂中看到了中国人文的最高境界:物质生活的匮乏与精神折磨的巨大,都不能压抑来自心灵深处的欣悦。‎ 灾难使朱仁民绝望,但如果不是这场灾难,若非亲自体验,他显然很难真正理解《华严经》及其哲学意义。能透彻地认识苦难,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验到周围的一切,帮助朱仁民选择了走向内心,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洞察力,让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他也并不是执意地向内心走去。他在孤独、寂寞、贫困中,继续创作。这些经历和储备,让朱仁民终身受用。‎ 终究命运还是眷顾他的,若干年后他竞能神奇地站起来了。重获健康后的朱仁民怀揣着梦想开始了他全新的探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科——“人类生态修复学”,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1996年开始,朱仁民在曲解、嘲笑、麻木、中伤、无奈中,在普陀买下荒蛮的莲花岛,从设计到运、拉、背、扛、凿,亲力亲为,建立起世界上唯一的海上大地艺术品,将小岛打造成生态文脉理念的禅宗艺术公园,并在海岛入口花岗石上郑重刻下:“永久免费参观”。后又在沙漠中设计修建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舟山海岛裸崖上设计建造“海上布达拉宫”。‎ ‎(摘编自《朱仁民:大苦难与大情怀》)‎ 相关链接 ‎①有着诸多社会头衔的朱仁民曾20余年免费教海岛儿童、渔民绘画,辅导民间艺术创作;在国内外一些大学任教,带出了数以千计的学生;他还为有才气的清贫文学艺术创作者提供杭州潘天寿艺术沙龙、莲花岛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菱湖艺术家村三个艺术创作基地免费使用,并为他们解决基本宿食问题。而他本人,还住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三餐也常常在路边小店解决。(摘自《“三绝”朱仁民》)‎ ‎②这个时代不缺智慧不缺金钱,缺的是思想,是精神,一种大国文化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我会做什么?我该怎么做?我做不了脊梁,做根鱼刺也罢。(朱仁民语)‎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潘天寿虽然身处逆境,但对国家和民族的挚爱之情不变,他在烟盒纸上留下的诗歌绝笔就深切地抒发了这种赤子情怀。‎ B.10岁获舟山市美术一等奖,14岁随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朱仁民的优异表现客观上强化了母亲内心的歉疚之感。‎ C.朱仁民的母亲舍小爱而成就大爱之精神,不仅体现在她代父亲向国家捐赠画作上,也体现在对待儿子让她搬出旧房的多次拒绝上。‎ D.朱仁民虽然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苦难,但是他依旧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得到广泛实践。‎ ‎8.对朱仁民来说,“苦难”具体指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 ‎9.朱仁民经历了“大苦难”,也有着“大情怀”,朱仁民的“大情怀”指什么?并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大苦难”和“大情怀”之间的关系。(5分)‎ 答:‎ ‎ ‎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ì)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判定了作案者。‎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 ‎ ‎ ‎ ‎(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 ‎ ‎ ‎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津:渡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首联,诗人巧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B颔联紧承上联的“穷路”、“问津”,诗人联系自己的经历,结合自身的抱负,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C这首诗以优美洗练的语言,借景抒情,营造出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D 诗歌的颔联中,诗人用“同”和“共”两个字,不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E诗歌的尾联中,描写了诀别之时,诗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到朋友的梦中,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 ‎ ‎1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 ‎ ‎ ‎ ‎ (三) 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 ”。‎ ‎(2)李密《陈情表》中从“外”和“内”两方面来说明自己门庭衰微、孤独无助的窘况,“ 外无期功强近至亲,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古巴女排一直是世界女子排坛的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小时,她的实力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雾霾,已经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③为了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护士长跪地为医生举起无影灯,生动诠释了“生命时刻”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该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只要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B.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C.“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中华的传统。‎ D.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B.小明同学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老师脸上堆满了笑容。‎ D.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20.从下列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对应填入横线,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个词语只能使用1次,即每个序号不得重复使用)(5分)‎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野以至对立,不过是两个多世纪的“①_________”,并不是“②_________”;其未来的“③_________”将诞生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亲密对话,进而渐渐融合之中。‎ 在自然科学中,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④_________地最为密切。二者力图解决的都是“人”之自体,“⑤_________”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渗透;而二者的核心都是民族的哲思——在现象层面“心”“物”似乎是二分的,而到了形而上层面即完美地合一了。[]‎ ‎ ‎ 备选词语:A.本然;B.必然;C.当然;D.天然;E.已然 ‎21.阅读下面一段对话,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小明:“重大新闻!老师说今天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要进行体育测试!”‎ 小丽:“这算什么重大新闻?”‎ 小明:“下雪啦!今天不用测试了。”‎ (1) 小明为什么认为“不用测试了”,请写出他的推理过程。(3分)‎ ‎ 答:[]‎ ‎ ‎ (2) 当初老师应该怎样宣布才不会使学生诡辩?(3分)‎ 答:‎ ‎ ‎ 四、 写作 ‎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时下“中国式雅致生活”悄然兴起。“中国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以智慧、闲适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的人生态度和活法。“中国式雅致生活”在精神层面上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简约,“中国式雅致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而非奢华的生活方式;其次是闲适,“中国式雅致生活”享受的是充实的生活,是平实无华的岁月,是安然平静的时光;最后是智慧的活法,拥有这种智慧的人,高而能下,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 ‎ 针对以上现象,你有何见闻、感受、或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 ‎ ‎ ‎ ‎ ‎ 语文参考答案 一、1、B(B项“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分哀乐”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据。)‎ ‎2、B (B项“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是议论的观点而不是论据。)‎ ‎3、C(C项沈从文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借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因为爱,而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自产生的一份哀乐。)‎ ‎4.D(A项,三件事情不构成照应关系。B项,不是因为朱尔旦喝醉了才发生后来的故事,没有因果关系,而且他知道这是陆判,不是人神不分。C项,姓但的人物不是线索人物,他没有贯穿故事始终,内心奸邪油滑也不恰当。)‎ ‎ ‎ ‎ ‎ ‎5.(1)其陆判是阴间的判官,外表狞恶阴森恐怖。‎ ‎(2)陆判有人情味,重情义。一面之缘能一见如故,对其所求尽力而为。‎ ‎(3)陆判直率爽快 陆判——聊斋新义汪曾祺朱尔旦,爱做诗,但是天资钝,见到朱尔旦的诗,评价起来毫不隐晦。‎ ‎(4)陆判酒量大,懂诗文。‎ ‎ ‎ ‎6.(1)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使朱尔旦的形象更丰满。朱尔旦和他老婆对换头以后的人究竟是谁都产生了怀疑。‎ ‎(2)在小说主题上,充满了深刻委婉的讽刺意味 ‎(3)从表达效果来说,结尾是小说充满了荒诞的喜剧色彩,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广的思考空间。‎ ‎7.A ‎8.①出身问题:因为出身问题被中国美院附中拒绝。‎ ‎②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当过渔民,铁匠,教师,救生员等。 ③意外之灾:宋仁民作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神经损伤,瘫痪。‎ ‎④精神折磨:瘫痪后,栖身于普陀山上倒闭破败的隐修庵,备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每点1分)‎ ‎9.第一问(1)“大情怀“是指他心中的爱与慈悲,指爱自然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 ‎(2)他创立并实践”人类生态修复学“,无偿奉献社会。无偿帮助有才气的清贫文学创作者,免费教人绘画、辅导民间艺术创作,自己却生活极简。‎ 第二问(1)“大苦难”与“大情怀”没有必然关系,但“大苦难”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大情怀”。‎ ‎(2)朱仁民虽经历了苦难,但磨炼了意志,对命运、生命、内心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于创作的深刻。‎ ‎(3)但除了苦难,朱仁民的外公、母亲、父亲等“大爱”精神及性情都影响着他的情怀。‎ ‎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年老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着不喊痛罢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每当诸位兄长诵读经书,她总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红来为将来做衣裳做服饰之用,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拗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红,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被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时年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中规中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受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讥刺。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获允经常进入禁宫走动为荣幸,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克制,常人难以相比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遭受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又丰收了。‎ ‎10.(3分)C.‎ ‎11.(3分)D.【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12.(3分)C.【“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 ‎13.(10分)【(1)(5分)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着不喊痛罢了。”关注点:左右见者、怪、哀怜、难各1分,大意对1分。(2)(5分)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关注点:亲阅、颜色、首服、以为圣明各1分,大意对1分。】‎ ‎16.(5分)【(1)圣人无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式)。使用正确。②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使用对象有误。③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指不好的影响。感情色彩有误。④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正确⑤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使用正确。⑥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18.(3分)D.【A“围绕这一战略为布局展开”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布局”或是“围绕……的布局”。B“导致”后面缺失宾语中心语“的问题”。C语序不当,“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所带两个分句应对调。】‎ ‎19.(3?)C.【A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B请从速交还,语气过于生硬。D“荣幸”是谦辞】‎ ‎20.(5分)【①E②C③B④D⑤A(每对一项得1分)】‎ ‎21.答案:(1)推理过程:大前提 :今天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测试;小前提:今天下雪了,既不是晴天也不是雨天;结论:下雪了,就不要测试了。(2)老师应该这样宣布:今天不论是什么天气都要进行测试。‎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