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楼道里的小狗 顾东升 第一次见到这只狗,是在五楼白老师家的门口。楼道很窄,它看到我时神情有些惶恐,左躲右闪,我有点好奇,却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一连几天都看到它,才从妻子那里得知了一些缘故,这只流浪狗是白老师带着“嘟嘟”遛弯时遇到的,大概是因为对“嘟嘟”的神采过于钦慕,便一路跟来且不愿离去。‎ 和白老师一样,妻子不仅不撵走这小狗,而且时常喂给它一些食物。我没有反对,只是叮咛注意卫生,别带回家里来。‎ 要说这小狗也的确有些乖巧,它总是安安静静的,除了一只受伤了的眼蜻有些骇人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妨碍,甚至如果没有眼睛的缺陷,它几乎可以说是漂亮的。有着小巧玲珑的身体,黑白相间的毛色,虽然缺乏梳理,却也不像大多数流浪狗那样邋遢糟乱。它总是小心翼翼地蹲卧在那里,好像知道只有如此才会得到人们的宽容,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长久地寄居下来.‎ 由于大家的友好相待,小狗表现得越来越放松,逐渐显露出活泼顽皮的本性。每当妻子下班回家时,它便早早地听出了脚步声,以最快的速度冲下楼,摇头摆尾地迎接自己心中的“主人”。待到上班时,它便尾随其后。如果遭到驱赶,就装作不相干的样子闻闻这儿,嗅嗅那儿,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跟屁虫。看到妻子蹲下身去拍摄地上的落叶,它便立时来了精神,连蹦带跳地跑过来用嘴巴抢夺那些叶子,恣意嬉戏在洒满秋色的草地间。‎ 与流落街头相比,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安逸的。尽管仍然被拒之门外,但毕竟有了食物的保障,也有了来自人有限的关爱,小狗身上渐渐地散发出光彩。‎ 可是有一天,妻子对我说小狗好像遇到了点麻烦。当它又像往常一样跟在后面伴行时,有几个小男孩迎面走了过来。小狗看到后立刻夹起尾巴一溜烟逃到了很远很远的墙后,并不停地伸出头来张望。那体如筛糠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像遇到了天敌一样。妻子反复描述小狗的惊惧样时,我不由联想起它受伤的眼睛,也似乎看到了那些无知顽童的恶行。‎ 傍晚时,它一瘸一拐地回来了,眼神里又重现出先前的惶恐与戒备。好在这儿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几天后,它终于从暗淡中恢复了过来。‎ 楼下有人提意见了,小狗吃不完的食物招来了老鼠,令他们很讨厌。我对妻子说,别喂了,让它自己慢慢离开吧,找一个新的去处,何况天冷了怎么办?‎ 冬季来了,已经零星地飘了一场微雪。虽然有人担心小狗如何过冬,但好像谁也没有精力勇气真正地领养它。妻子在网上查了查就近收养流浪狗的信息,反倒觉得心里愈加沉重。这些地方大都狗满为患,食物短缺,生活困难。天越来越冷,我看到楼道里的小狗努力地把身体藏在一摞旧衣服堆里取暖。‎ 时间就这样在焦灼和无奈中度过,这一天回到家,妻子对我说小狗被送走了。‎ ‎“谢天谢地,送哪儿去了?”一个小企业主愿意收养它。‎ 一大早,白老师先给小狗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并给它说明原委,说着说着便流下了眼泪。小狗却出奇地镇定,它默默地、温驯地接受着,好像知道就要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温暖的、真正的家了。白老师抽泣着告诉妻子说,小狗临出发时特意上楼到我家门口走了一圈,闻闻门框,嗅嗅食碟,随后便安安静静地上车而去,就像它安安静静地来一样。‎ ‎“今早太忙刚好没有喂它。”妻子说到这儿眼眶里涌出了泪水。我安慰着,“这是最好的结果”,可自己的喉头却也隐隐有些发紧。我找不出伤感的理由,因为一切似乎都那么寻常。小狗总归是幸运的,它终于得到了和那些有主人的小宠物们一样的没有歧视的爱。世间的善恶真假,它完全明白。‎ 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6期,有删减)‎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中写小狗一只眼睛受了伤,为下文小狗见到几个小男孩后表现出失魂落魄的样子并很快就逃远了的内容埋下伏笔。‎ B.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小狗刚来时与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形成对比,白老师、妻子与楼下一些人、小男孩对小狗的态度形成对比。‎ C.本文塑造小狗形象时除了刻画其外形外,还有传神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神态描写,贴切地描绘出了小狗的可爱形象。‎ D.小狗最后被一个小企业主收养,小狗将会有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归宿,这样小狗就避免了悲凉的命运,文章处处充满着关爱与暖意。‎ ‎5.分析文章结尾“不知何时,我作为人的高傲早已被融化了”这句话的含意。(4分)‎ ‎6.标题中在“小狗”前用“楼道里的”加以修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蕴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持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历史要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 ‎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D.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B.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C.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D.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9.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左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①者配,强籴②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③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有删节)‎ 注:①粜:卖米;②籴:买米;③直:通“值”。‎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B. 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向来 C. 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慷慨:慨叹D. 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B ‎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C ‎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D ‎ 有疾声大呼于堂上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 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 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远大抱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 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分)‎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分)‎ ‎(3)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词,完成14~15题 风景 辛笛(注)‎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笛(1912-2004),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诗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刚从海外归来。‎ 14.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第一二句以铁轨喻“中国的肋骨”,以列车喻“社会问题”,比喻新奇生动,含义深刻,揭示了旧中国贫穷、黑暗的社会现实,也为全诗定下了沉重的基调。‎ B.第三四句是对车外景象的想象和议论,诗人取茅屋和坟入诗,既勾画出农村的萧索,又由生死距离之短写出农民一生的可悲可叹。‎ C.第五六句以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第六句中“新”与“旧”形成鲜明反差。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被抓的壮丁悲惨境况的深切同情。‎ D.整篇诗歌中没有出现一个“我”字,却塑造了一个情感饱满的自我形象,诗人是一个怀有深沉忧患和愤激心情的思考者。‎ ‎15.诗歌取名为《风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诗分析说明。(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16—17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6.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 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 C. 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 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寄寓诗人成为俘虏后无处可栖的凄凉之情。‎ ‎17. 这首词最后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 ‎(3)《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 ‎(4)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9.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已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作者无所不至的关怀。‎ ‎②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③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④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⑤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⑥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A. ①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B. 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而言,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C. 在突然发生的灾难面前,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甚至还有点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②_________。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旧日美好事物,③_______,因为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4分)‎ 网红餐饮不必排斥排队营销,活用排队营销,可以获得更好的品牌声誉。因为活用,就能吸引顾客刷单,就会产生轰动效应,而有了顾客刷单,商家必将赚得盘满钵满,就一定可以助力网红餐饮提升品质和口碑。‎ ‎①不是只有活用排队营销才能吸引顾客刷单,产生轰动效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中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届10月月考答案 ‎1. A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 D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三) A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A项,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四) D(D项中“文章处处着关爱与暖意”不正确,小狗曾经受到过来自小男孩、楼下一些人的恶意)‎ (五) ‎(1)作为普通的动物小狗,对帮助过它的人却有深深的爱意和感恩情怀,动物的这一举止让我如此感动。(2分)(2)而“我”却没有给予它更多的关爱,表达出作者内心深深的愧疚和自责。(2分)‎ ‎6.①“楼道里”三个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小狗的命运,引起阅读兴趣。 ②“楼道里”暗示小狗的真实处境——无人接纳。③使人对小狗的命运产生无限同情,让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思考,起到了提示主题的作用。(答对1点2分,答对2点给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7.C(“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 ‎8.B (B“最重要的转折”依据不足;)‎ ‎9.①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②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③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④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持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以上4点,答出一点给1分)‎ ‎10.C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11.B 第1个动词“是”,第二个动词“作为”。A为介词“用”。C为助词“的”。D为介词“在”。‎ ‎12.C“他的政治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与原文陈述不符。‎ ‎13.(1)当时枢府有不喜欢(高兴)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乐,沮挠,夺”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他)已经在东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何厌之有”、“东封”、“肆”各1分,全句通顺1分)‎ ‎(3)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界,您知道这是困难的。(“鄙远”‎ ‎2分,全句通顺1分)‎ ‎14.B 不是“想象”,是现实。‎ ‎15以“风景”为题,使诗歌题目与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具有讽刺意味;(2分)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更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愤懑与痛苦。(2分)‎ ‎16.B “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错误。黄昏雨过,彩霞映照得水面格外明亮;潮退后,江岸边留下了几许沙痕。落叶声声,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寒冷,意识到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词人就这样用轻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 17. 词人用落雁、明月、芦花营造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2分)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词人似乎在问:新朝的统治者们,能否关心百姓。末三句寄寓了处于乱离之中的词人的无尽悲慨。‎ ‎18(1)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2)粪土当年万户侯(3)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14.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19.C(依词牌的形式可知答案)‎ ‎20、 A①项“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是贬义词。此处应为“无微不至”。②项“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使用正确。③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④项“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⑤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是最好的时候。使用正确。⑥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21.B ‎22. ①怀旧是美好(甜蜜与温馨)的 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③大都经过了我们的筛选(或美化)‎ ‎23 . (1). 不是有了顾客刷单商家一定将赚得盘满钵满 (2). 不是有了顾客刷单商家就一定可以助力网红餐饮提升品质和口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因为活用,就能吸引顾客刷单,就会产生轰动效应”推断不合理外,还有“有了顾客刷单,商家必将赚得盘满钵满”“有了顾客刷单,就一定可以助力网红餐饮提升品质和口碑”两处推断不合理。参照①“不是……”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 ‎24.写作提示:评分细则与高考一致。‎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忽视”、“世界”、“曾”。‎ 先说“忽视”。忽视的意思是疏忽、不够重视。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对比来体现,还应该揭示出原因,尤其是主观的、内在的原因。‎ 再说“世界”。世界是忽视的对象,范围很广,如充满亲情的世界、友情的王国、平凡人的世界、弱势群体的世界、深深震撼人心的自然世界、道德世界、人文世界、自我世界等。诚然这些世界的组成元素是人或物,但若只是就个人或物来写,而不注意突出群体性,也就偏离了话题。所以我们可以把世界和忽视合起来思考:因为觉得亲人所谓实属应该而忽视亲情,在爱的世界里幸福生活而不自知、不满足、不自省,显得淡然冷漠,对亲情世界熟视无睹;或因自私懒惰而忽视朋友,不惦记,不牵挂,有用才联系,友情王国也会化为乌有。向往崇高,仰视伟大,看不起普通人,认为平凡没有意义,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对平凡世界不入眼不上心…‎ 最后说“曾”。“曾”指成为过去,暗示过程和习惯。当“忽视”成为一种习惯,带来的就只有悲哀。抓住“曾”,实际上就是要致力反思,反思我们因为什么忽视那么多的美好世界、有意义的世界、有价值的世界,反思我们的忽视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寻找美好感情,再度咀嚼被我们忽视的世界里潜藏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我,提升境界。‎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