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汉区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汉区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测试 出题人: 试卷共 22 题,计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与监考老师,试卷自己 保存。 注意事项: 1.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答错 题时可以用笔划去。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 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 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 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 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 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 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 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 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 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 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 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 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 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 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 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 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 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 花之感。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 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回答不尽一致。如不进一步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 “仁”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 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 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 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节选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 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 D. 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 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有准确的写作指向。 C. 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 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 要正确解读经典,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 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 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 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 的途径”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 义中的作用;B 项属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 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未说有因果关系;D 项“只要……就能”表述绝对。故选 C。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 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 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 普通群众。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 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 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错误,原文是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故选 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 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 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 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 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 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 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 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 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 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 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 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 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 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 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 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 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 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 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 2010 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 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我国 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 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 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 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 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 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 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 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 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 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 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 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被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危机的不断刺激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B. 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C. 推动中国制造、速度、产品向中国创造、质量、品牌转变,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D. 批量生产、批发式销售,形成规模效应,企业财富增长,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价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可以刺激创新意识的产生。 B.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 低。 C. 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D. 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不同.需要定力和耐 心。 6. 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答案】4. D 5. C 6. ①中国制造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②中国制造需要重塑竞争新优势;③中国制造需要提升 企业品牌价值;④中国制造需要打造新形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 项,“因此”不正确,强加因果。结合文 本内容“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 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 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分析可知,原文“而忽视了”为转折关系,此处逻辑关系不当。故 选 D。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 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 项,混淆条件,错在“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原文“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 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了充分条件。 B 项,无中生有,错在“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 D 项,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都需要定力和耐心,而培养人才是“更加需要”。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 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 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 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材料一中,“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 的考验……中国不得不创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 主创新能力”,可见中国制造要想前进,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材料二中,“制造业仍然 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 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材料三中,“品牌是一个国家竞 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 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材料四中,“今天,当世人以全 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 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罨【注】画池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 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 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 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 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 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 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 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 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 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 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 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 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 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 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 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按节 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 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 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 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 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 的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 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 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 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 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 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 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 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 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 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 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间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 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 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 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 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 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 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7. 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 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 “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 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 C. 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 3 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 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D. 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 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8. 简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9. 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 【答案】7. B 8. 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 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 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9. 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 尚人格的钦佩;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 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 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 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 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分析错误,是为了 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关键句子的作用,一方面要照应结构, 一方面要照应内容(包含情感)。 解答本题第一问,一方面要结合画线句语境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本文要表现的思想内容。 如答出“虽然陆游人已不在,但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并触摸到陆游的生活与精神; 并且罨画池的一切已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等内容即可。解答第二问,可以从内容和 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来说,画线句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从结构上来 说,可以根据文中画线句的位置考虑,作为文中的句子,其作用应是承上启下。分条回答, 意思对即可。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作品的意蕴要从不 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 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 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对散文 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 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解答该题,首先要立足原文本,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内容的描写, 然后根据语境、作者情感及本文主旨等方面深入考虑,逐一分析其内蕴即可。同时注意把握 文中的“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 琴”“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 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 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 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等内容概括,意思对 即可。 【点睛】答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 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 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 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中间,则其句子作用 有: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换)--全文内容或思路的转折,④总结。如果句子所 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 深思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 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 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 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①,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②。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 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 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 “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 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 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 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曰:“有 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 水土,维是勉哉。”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 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 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 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裤子③,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 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guī ruì):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yǔ):粗糙质劣。 ③樨(zhì)子:贵族子弟。 10.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 瞽 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 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 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 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 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 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 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 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 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D. 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服)、要 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瞽叟与 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常孝顺地侍奉父 母。 B. 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 让 9 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 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让四岳 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为舜办事。 D. 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 简捷不 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2)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 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 【解析】 《史记·五帝本纪》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原文标点“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 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暂”在古代不表示代理官职的意思。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 “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错,原文是“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 下归舜”;“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错,原文“伯夷让夔、龙。舜曰:然。”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 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 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 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C“舜就 马上成为了天子”“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事件错误。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事”“笃”“谨”“解”“止”“鼓”“怿”。 参考译文: 虞舜,名叫重华。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 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 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 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 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 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 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 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 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 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 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 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 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 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 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 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 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 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 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 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 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 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 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 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 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 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 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 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 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 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 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 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 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 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 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 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 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 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 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睡觉闻子读书 陆游 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注]奏九成。 且要沉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 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 老病自怜难预此,夜窗常负短灯檠。 【注】箫韶,相传为大舜所制音乐。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听到孩子读书声时的喜悦之情。 B. 颔联中诗人告诫儿子:学习本身就很快乐,不一定要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C. “人人本性初何欠”与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表达意思相近。 D. 颈联中诗人叮嘱儿子: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但努力实践才更加重要。 15. 有人评价最后一联“苦乐杂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 情。 【答案】14. D 15. (1)自己因年老多病不能继续享受夜读乐趣而感到遗憾; (2)不能为儿子做出勤学苦读表率感到惭愧; (3)对儿子能深夜勤学感到由衷欣慰; (4)对儿子寄予深切的期望。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错误,“字字微言”应指典籍中精深微妙的言辞,选项中 错解为平易简单的语言。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 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 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 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翻译:梦中听闻儿子 的读书声,如同听到音乐一样美妙。将要沉浸在文史中,要刻苦读书不要只羡慕功名利禄。 人和人的本性是不一样的,典籍中精深微妙的言辞要深入理解。我自己年老体衰,未来不可 预测,深夜常常辜负常亮的灯盏。“老病自怜难预此”,表达自己因年老多病不能继续享受 夜读乐趣而感到遗憾;“夜窗常负短灯檠”,表达不能为儿子做出勤学苦读表率感到惭愧; “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注]奏九成”,表达对儿子能深夜勤的由衷欣慰;“且要沉酣向 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表达对儿子寄予深切的期望。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乡人的问题,一 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 (2)《氓》中诗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 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3)《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 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答案】 (1). 肉食者鄙 (2). 未能远谋 (3). 淇则有岸 (4). 隰则有泮 (5). 但 见悲鸟号古木 (6). 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 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 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鄙,淇,隰,泮,号,啼,夜月。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型默写,二是直接默写。作答理解型默 写题时,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语。另外,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的写法, 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 “写”,不要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 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 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 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 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 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 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 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 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 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 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 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 存在,(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 然。 B.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所致。 C.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 致。 D.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 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 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 同。“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 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 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 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 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 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 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所以用“失色”更好。 A 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故 A 错误; B 项,“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 B 错误; D 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 D 错误。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 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 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 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B 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 B 错误; C 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 说才华,再说气度,故 C 错误; D 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 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 D 错误。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 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 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 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 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划横线的 语句属于句式杂糅。 A 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故 A 错误; B 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故 B 错误; C 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 C 错误;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①_________,大体为两种,鸟类学家分别将它们称作“鸣啭”和“叙鸣”。鸣啭是歌唱,主 要为雄鸟在春天对爱情的抒发;叙鸣是言说,②_______________。鸣啭是优美的,抒情的, 表达的,渴求的,炫示的;③_______________,叙事的,告诉的,交流的,琐屑的。 【答案】 (1). ①鸟儿的叫声是分类型的; (2). ②是鸟儿之间日常信息的沟通; (3). ③叙鸣则是平实的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 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整个语段看,本语段是 对鸟儿的叫声的介绍,开头两句起总领作用,①应为什么“大体为两种”,由后一句“鸟类 学家分别将它们称作‘鸣啭’和‘叙鸣’”可知,①处为“鸟儿的叫声的分类”相关内容。 ②可以参考前面“主要为雄鸟在春天对爱情的抒发”一句的格式,及后面一句“叙事的,告 诉的,交流的,琐屑的”内容。③根据前面内容看,应为“叙鸣则是……”,内容与“优美 的”相对。 21.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①关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 ②近日我国各地不断暴发新冠肺炎,防控新冠的任务越来越严峻。③为提前做好我校预防病 毒的各项工作,使每位师生不被病毒感染,安心工作学习,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将对每位师 生进行上午、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④如有发烧并感到不适者,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在家休 息一周;⑤我校从今日起统一免费供应含有中药配方预防病毒的饮用水,望每位师生根据自 身所需的剂量服用,不要浪费。⑥随着天气渐趋炎热,或许新冠病毒会不断消失。⑦我校将 鼎力做好防控工作,为全体师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市新时代中学 2020 年 5 月 4 日 【答案】①“关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居中。 ②“任务越来越严峻”搭配不当,改为“形 势越来越严峻”或“任务越来越艰巨”。 ③“提前”与“预防”赘余,将“提前”删除。⑥ 语序不当,将“新冠病毒”提到“或许”之前。⑦敬谦辞运用不当,将“鼎力”改为“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推荐信中五处使用不当的词语,然后进行 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 的关系。 第一处,“关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通知”格式错误,文稿的题目应居中。 第二处,“任务越来越严峻”搭配不当,“严峻”不能用来搭配“任务”,所以应改为“形 势越来越严峻”或“任务越来越艰巨”。 第三处,“为提前做好我校预防病毒的各项工作”中“提前”与“预防”赘余,“预防”是 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本身包 含“提前”的意思。所以应将“提前”删除。 第四处,“或许新冠病毒会不断消失”语序不当,“或许”是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新 冠病毒”是名词,所以应将“新冠病毒”提到“或许”之前。 第五处,“我校将鼎力做好防控工作”敬谦辞运用不当,“鼎力”是敬辞,这里用来指称自 己,应用谦辞,所以应将“鼎力”改为“全力”。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 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 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 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 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 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 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 自然可以融合,历史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文 明,文化更加灿烂,经济更加繁荣,自然更加和谐,历史更加进步,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求: 结合以上信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互融•互容 昔人有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人类命运共同 体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必将携手,彼此“互容”,才可“互融”。 诚如海纳百川、川纳百湖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包容型”社会,正是如今开放政策下的 “互融型”社会。国家之间互融互通,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吐 故纳新,也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 稳致远。 那么在这如今时代,我们该何为?这个几世纪前就被荷尔德林提出的诘问跨越漫漫长河, 于时光的洪流中仍有警醒世人的力量。或许在不绝回响的历史长河中可以找到答案。 曾几何时,我们顶着“东亚病夫”的帽子,被列强践踏于马蹄之下,却仍洋洋自得于“天 朝上国”的美梦中,不肯走出国门,亦不肯纳谏从流,如此阻碍融合发展之路,岂不痛哉? 唯愿后人哀之而又鉴之,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再看如今,博物馆的文物鲜活起来,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融后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色 彩。《上新了,故宫》刷屏,大胆地启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融合多元素,使故宫活跃于人 们的口口相传之间,让人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 600 多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的气息。传统文 物如此,传统诗歌亦如此。诗言志,歌咏言。《经典咏流传》采用了以歌和诗的方式,将歌与 诗紧紧相融,在朗诵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从 未断流。在这交融的文化形式之中,我们真切地领会到了文化的真正内涵。 所谓“独木难成林,一花难成春”,今天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 并深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谓发展离不开 融合,融合将助推发展。 由国至家,由己及人,我们青年一代要学会融合,敢于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相融更要 相容。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在各领域广泛融合的大势之下,努力争做前 5%的时代领跑者。 千年来风雨同舟,万里内鹏程正举。一人行,是茂林修竹轻摇时的绰约;百人行,是惊 涛骇浪过后的彩虹;万人行,是千万民族高歌下的灵动。你我互容,以数万人的壮举奏响时 代的最强音,互融——势不可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 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 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 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 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写作的时候要结合材料的提示语分析,“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 的一个重要途径。”,突出的是“融合”的作用;“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文明, 文化更加灿烂,经济更加繁荣,自然更加和谐,历史更加进步,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表明的是“融合”的价值。冬日的冰雪化作淙淙流水是“融”,春天的花朵 绽放五彩缤纷是“融”;天空飞翔的和平鸽是“融”,远方伸来的橄榄枝是“融”,坚强的 你走出昨日的阴霾是“融”,眼前的他露出真诚的笑脸是“融”;海峡那边的岛屿回到祖国 的怀抱是“融”,世界各国的健儿相聚奥运是“融”;传统与历史可融,人类与自然可融; 不同国度不同信仰可融……“融合”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胸怀。因为 “融”,生命美丽如花,因为“融”,世界和平安定。就文体而言,本题可记叙,可抒情, 可议论,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忌漫无边际的空洞言说。 参考立意: 1、融入世界,美好共生; 2、融合世界万物,共享生命惊奇。 3、融汇万物,繁华与共。 参考素材: 1.“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2015 年 9 月习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 3.那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了许许多多 的内涵,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相互扶持这个方面吧! 4.你知道吗?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制品,而纤维是石油做成的呢!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又 是世界工厂,所以是服装大国,我们自己的石油产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要从 中东等石油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去进口一些石油。 5.不仅仅是石油,中国每年要从海外国家去进口一些矿产、木材、精密仪器,还有粮食…… 6.当然中国也常常向外国出口一些商品,比如说向日本出口一些玉米,大豆,鸡肉,新鲜蔬 菜,冷冻蔬菜,新鲜水果,还有酒精饮料;向韩国出口一些水、海产品,水产品制品,禽肉, 大米和油籽;向美国出口一些玩具,家具,鞋,纺织品…… 7.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才能发展更好的未来。 8.就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中国生病的时候,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向我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到了后来,当他们陷入困难之际,中国疫情迅速好转的情况下,立 马去援助帮助过我们的国家,并在“救援日本的物资上,我们写下了‘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在援助韩国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名句,‘道不远人,人无一国’; 在援助意大利的物资箱上,我们写下了古罗马哲学家的名句‘我们是同一片海洋的浪花,同 一棵树木的叶子,同一个花园的花朵’……这些物资箱,既体现了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国担当,也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愿与他们一起,‘同舟共济,共抗疫情!’” 9.“是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让铸剑为犁,永不 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共同发展,一起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行文结构: 分析材料,确定立意,给文章拟写标题:互融·互容。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即人类需 要结成命运共同体,既要互融,又要互容。论证部分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互融与互容的重要性。 论证结构并列式。论证过程中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体现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 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 :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 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 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 的审视角度。题目明确提示我们要选择其一来写,要体现权衡与选择,因而不能眉毛胡子一 把抓,笼统写交际的艺术、细节决定交际等;也不能均衡笔力论述每一个细节道理而不体现 权衡后的选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