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解析) 新目标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解析) 新目标版

‎2019届高三期中考查语文试卷 第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讲的是真心话就合乎道德呢?季羡林先生有句名言:“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季先生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说话,更适用于写作,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 ‎②无论写文学作品还是写各种论著,都不同于写日记,都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写作是为了让别人看,势必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感受和见解有正误之分,欲望和念头有正邪之分,心境和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写作的人只注重讲真话,不考虑影响作用和社会效果,心里想啥就写啥,把内心所有的东西都统统宣泄出来,文坛就会乱象丛生。现在有的人写文学作品,把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都借用艺术形式来展露和渲染,严重地玷污了圣洁的文学园地,熏染着人们的心灵。‎ ‎③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就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话,都要慎重考虑社会需求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力求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决定了,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④真话和真理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真话指的是真心话,而真理则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道理。真话并不等于真理,真话未必全是真理。但既然写作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真话,也应当用来表达真理;既然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作者就应当具有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责任感。‎ ‎⑤虽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句句都是真理,但在写作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即使如此,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当文章发表后自己回头再看时,还往往会发现存在思虑不周的偏颇之处。倘若作者自己没有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之心,写作不进行深入理性思考和严谨推敲,那就势必会形成写作的粗制滥造、信口开河。‎ - 24 -‎ ‎⑥文学创作需要虚构,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更具有代表性地再现生活的真实。只靠说自己心里的真话是远远不够的。作家心里的有些真话,也未必是符合现实社会真实生活的。作家必须在深入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依靠深刻生动的形象思维,经过艰辛的集中、概括和提炼过程,方能塑造出令人感动和信服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⑦写作是人类传播和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必须具有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力弘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意识。‎ ‎(选自李贵富王长存《也说“写作讲真话”》,有删改)‎ ‎1. 对“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写作(文学创作)又不是纯粹个人的自言自语,更不是个人内心思想自然主义的宣泄和展示,这就决定了写作不能讲写作者的真心话。‎ B. 真话不等于真理,写作(文学创作)如果只讲真话就不能表达真理,而会把作者内心中贪婪、淫秽的肮脏思想,借艺术形式展露出来,严重地玷污圣洁的文学园地。‎ C. 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为读者提供营养丰富、健康洁净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写作之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写作时,应深入思考,讲真话。‎ D. 写作(文学创作)需要说真话,但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这只靠说自己心里的真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虚构。‎ ‎2. 下列对原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先引用古语引出“写N___NN作讲真话”的话题,接着用一问句,激发读者思考,然后再借用季羡林的名言,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论点。‎ B. ②③两段分别从写作与读者的关系、写作的社会效应两个角度,阐述了写作不能只注重讲真话和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C. ④⑤两段从真话和真理概念的不同入手,阐述了讲真话与求真理的有机统一关系,强调写作者应当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 D. ⑥段与前四段形成了递进关系,阐述了讲真话与艺术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读者写作(文学创作)要讲真话但更应该注重虚构。‎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24 -‎ A. 文章写作者应追求真理、阐释真理、传播真理,凡是写出来公开发表的东西,应当能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滋养、启迪、保健和导向的作用。‎ B. 即使写作时经过深思熟虑,因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文章仍会存在思虑不周的偏颇之处,也势必会形成写作的粗制滥造、信口开河。‎ C. 作家只要深入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依靠形象思维,经过集中、概括和提炼过程,就能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 D. 写作是人类传播和传承文明的一种主要文化活动,必须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意识。‎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写作(文学创作)不能只讲真话”的理解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可知,A项写作不能讲写作者的真心话错误;B项只讲真话就不能表达真理;C项写作时,应深入思考,讲真话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D结合文本内容“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可知,A项写作不能讲写作者的真心话错误;B项只讲真话就不能表达真理;C项写作时,应深入思考,讲真话错误。‎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可知,⑥段与前四段形成了递进关系错误。‎ - 24 -‎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学创作需要虚构,文学创作也要说真话,虚构与说真话并不矛盾。但文学创作不能只满足于说真话。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现艺术真实”可知,⑥段与前四段形成了递进关系错误。‎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项结合文本内容“但在写作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即使如此,智者千虑也难免会有一失,当文章发表后自己回头再看时,还往往会发现存在思虑不周的偏颇之处”可知,也势必全形成写作的粗制滥造、信口开河错误。C项只要……就,关系表述不当。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化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大力弘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意识”可知,必须建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境界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 2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擢进士,理苏郡报最①,召入西台。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抗疏归。‎ 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问沈帅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②再见之矣。‎ 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辅臣拂然。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寿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生而警颖,有奇质。登进土,初授苏州府推官。石守昆玉,治苏有清卓声。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司勘问。一时理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 壬戌三月,擢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时东夷犯顺,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时虏尽有南卫,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多为所梗。公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迨秋,虏复至,南卫收获,大肆侵略。公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虏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而公先期集兵分道以应,并夜酣战,俘斩无数,虏为夺气。东人以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孔贞运《节寰袁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报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给朝廷。②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4. 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4 -‎ A. 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B. 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C. 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D. 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讼牒,诉状的旧称,即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牒,文书,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B. 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称帝王和王后的死为“崩”,称诸侯王的死为“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作“死”。‎ D. “壬戌”是干支之一,夏历中用干支来编排年号和时日,选文中指的是壬戌年。壬戌年的前一年是辛酉年,后一年是癸亥年。‎ ‎6. 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公年轻时考中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官员考察时政绩第一,被召入西台。当时皇上不喜欢大臣频繁议论朝政,袁公却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罢官。‎ B. 袁公为官时,倭寇出没,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迅速集结,以保家护国自许,却遭到仇家诬告,而袁公认为他们只是狂放并无罪责。‎ C. 石昆玉因某项能力突出遭到中丞嫉恨,被弹劾为不称职,在苏州府任职的袁公,不畏权势,直言上奏,秉公处理,为石昆玉雪冤,中丞终自离职。‎ D. 袁公曾上疏针砭朝政时弊,抨击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加之触怒辅臣,而被贬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 ‎(2)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 ‎【答案】4. B 5. C 6. C ‎ - 24 -‎ ‎7. (1)(大臣们)评说朝政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都被看作是‘卖直沽名’。‎ ‎(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人名词,比如借助连词“又”“而”,动词“以为”。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练兵三千,作为登莱的外援。又组建两个营的流动作战部队,驾乘行动迅速的船只灵活来往,在广鹿各岛间协同作战。建立炮台、报警台等工事,旗帜招展,接连不断。后金部队于是撤退得远远地,敌船再也不能在海上任意来往了”。‎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比如借助连词“又”“而”,动词“以为”。‎ - 24 -‎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结合《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可知,所有人都可以称“死”错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古帝王死的说法(6种)驾崩、大薨、山陵崩、登遐、崩、晏驾。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死的说法(2种)薨、薨逝。为国为民为正义的说法(10种)捐躯、牺牲、殉国、殉难、就义、国殇、殉职、殉、壮烈、舍身。因病而死的说法(6种)病故、病卒、病逝、暴卒、病死、病亡。和尚死的说法(5种)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槃。意外死的说法(11种)遇难、非命、死于非命、横死、遇害、毕命、被难、死难、山高水低、罹难、丧身。未成年死的说法(6种)夭折、短命、夭亡、短阳寿、夭逝、夭殇,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 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可知,在苏州府任职的袁公,不畏权势,直言上奏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 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可知,在苏州府任职的袁公,不畏权势,直言上奏错误。‎ ‎7.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议论”译为评说朝政的言论,“致干”译为以致,“废斥”译为罢黜。(2)“值”译为当,“诣”译为到,“以”译为把,“辞”译为推辞,拒绝。‎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24 -‎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议论”“值”“辞”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苏州府推官)治理苏州,官员考察时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入西台(官署名)。这时候皇上有些厌恶大臣频繁地议论朝政,朝廷动不动就以“卖直沽名”压制正当的言论。袁可立直言上疏道:“近年来,大臣们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因此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而且都说是‘卖直沽名’。这些正直敢言的官员都被斥退,而不正直的人却能得到升迁;爱惜名节的官员遭罢免,而坏名声的官员却能得到重用。”因直言抗疏(遭罢官)归里。大凡袁可立经手处理事情,都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深得事物的要领和精髓。‎ 袁可立为苏州府推官时,浙江湖州罢官在家的前礼部尚书董份,因为广敛资财被乱民围攻,闹得非常厉害,两台官员下文书授权袁可立处理此事。袁可立到任后,立即广泛收集诉状分发到各县衙门以削弱哄乱的声势,然后缉捕一两个带头闹事的人依法处理,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正当倭寇出没战备吃紧的时候,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自命保家护国,他们的仇家向官府诬告他们图谋叛乱。两台官员马上对他们侦查勘问。唯独袁公认为他们不过是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后来经过审查果然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才停止。大家一致认为袁可立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报说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谋反,众位负责监察之责的官员听到这消息都很害怕。袁可立问沈有容大将:“李性忠本来是你任用的人,这人怎么样啊?”沈有容满口担保没有问题。袁可立说:“我本来也知道他没什么问题,只是暂且让他解除兵权休息 一下吧。”由此又一次看到袁可立处事的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袁可立在御史台任职的时候,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袁可立在后面高声说道:“只是宰相不愿意吧!”辅臣闻听此言恼羞成怒。在此之前,景德门被雷击,袁可立上疏针砭朝政时弊,譬如京郊的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奏章没有往下分发。朝廷因此事将袁可立降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百官相救也无效。‎ - 24 -‎ ‎(袁可立)七十二岁时去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西南方向有一颗很亮的星体陨落了,这颗星落地时有很大声响。‎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生下来就敏悟聪颖,有不同凡响的天赋。中进士后,最初被授予苏州府推官的职务。苏州知府石昆玉,治理苏州有清高不凡的名声。因为刚直不阿得罪了巡抚某(按:即江苏巡抚李涞),该巡抚就弹劾石昆玉,说石昆玉玩忽职守。得到皇帝圣旨后,将石昆玉下狱拷问。当时主持此事的法官都害怕得罪巡抚,没有谁敢为知府石昆玉伸雪冤枉。只有袁公在审案文书上直接写出石昆玉的冤枉之处,石昆玉因此没有被判罪。巡抚某于是引咎辞职归乡,公众的评论都表示为此感到痛快。‎ 壬戌三月,袁公被提拔为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当时后金军队侵犯旅顺,皇帝认为控制登莱除了袁公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于是把节钺授予袁公。当时后金全部占据了南卫,经常在长山、旅顺一带出没,运粮的漕船大多被阻。袁公请求在皇城岛设立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作为登莱的外援。又组建两个营的流动作战部队,驾乘行动迅速的船只灵活来往,在广鹿各岛间协同作战。建立炮台、报警台等工事,旗帜招展,接连不断。后金部队于是撤退得远远地,敌船再也不能在海上任意来往了。到了秋季,后金部队又来騷扰,趁南卫丰收,疯狂地抢掠。袁公下令将士设埋伏,趁着风势火烧干草,粮食全部被烧。敌人恼羞成怒,在秋末的时候,载着火炮,兵分两路想要报复。但是袁公事先集中部队,分路对付,与他们连夜激战,俘敌杀敌无数,敌人因此丧失了士气。后金认为,登莱建立军事基地以来,明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胜利。‎ ‎(孔贞运《节寰袁公墓志铭》,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别诗 ‎(南朝) 范云 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采兰沅水东。‎ 桂折心焉寄?兰采意谁通。‎ ‎8. 诗的五、六句中,“满”“空”两字可谓灵动传神,请试作分析。‎ - 24 -‎ ‎9. 结合课本中所学过的《涉江采芙蓉》,说说诗的最后四句言“折桂”“采兰”二事的作用。‎ ‎【答案】8. “满”不仅点出离别时河水满溢的情状,更暗含着主人公离别时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满溢。“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空、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因企盼团聚而不得的空落与失望之情。 ‎ ‎9. 兰桂等香花异草,常用来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诗人在这里言此二事,与《涉江采芙蓉》一样,借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解析】‎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然后代入句中描述,第三步体会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满”不仅点出离别时河水满溢的情状,更暗含着主人公离别时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满溢。“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宅、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因企盼团聚而不得的空落与失望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本题“满”不仅点出离别时河水满溢的情状,更暗含着主人公离别时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满溢。“空”与上句“满”相对,突出的是月的亏宅、不圆满,这显然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写出了主人公因企盼团聚而不得的空落与失望之情。‎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作用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本题要求“折桂”“采兰”二事的作用,兰桂等香花异草,常用来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作用,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结合《离骚》的意象分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如本题诗人在这里言此二事,与《涉江采奖蓉》一样,借以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 24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中“______ ,__________ ”一句,写尽了诗人归居田园后心境的恬淡与闲适。‎ ‎(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笔下的“莲”却能“_________ ,_______ ”,高洁自守,不同流俗。‎ ‎【答案】 (1). 所以动心忍性 (2). 曾益其所不能 (3). 采菊东篱下 (4). 悠悠见南山 (5). 出淤泥而不染 (6).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忍”“曾”“悠”“染”“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濯清涟而不妖”的“濯”是洗涤的意思,“曾益其所小能”的“曾”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魅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父亲忍不住想在她那散发着香味和孩子气息的细脖颈上吻上一吻。‎ ‎“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 - 24 -‎ ‎“是对号入座?”‎ ‎“是的。”‎ ‎“那别人也快坐好了。”‎ 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父亲不得不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带她出发了。‎ 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我们有票吗?”她怯生生地问。‎ ‎“有的,”父亲说,“就在这儿,第一排。”‎ ‎“有座号吗?”“有座号。”‎ ‎“那我们坐下吧。要不,你又会像上次在公园里那样把我丢掉的。你准会。”‎ 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啦。‎ 可是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 ‎“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喜欢吗?”父亲慈祥地问。‎ 卡佳没有吱声。值得回答这样一个多余的问题吗?‎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嘛哭,傻孩子?”‎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要卖谁了?”‎ ‎“汤姆叔叔。卖100 块钱。我知道,我读过。”‎ ‎“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 ‎“奶油的?”‎ ‎“奶油的。”‎ - 24 -‎ ‎__________“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块糖,一边不满地说。”“这孩子第 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 ‎“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 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200!”‎ 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提台词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 ‎“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 ‎“200,200 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它卖掉!好爸爸”‎ 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下一扔,低声斥道:‎ ‎“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 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喏,这场戏看得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 ‎“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 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 ‎“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装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 ‎“带我去吧。我想看。”‎ 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 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 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 24 -‎ ‎“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 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 ‎“不对。”她说。‎ ‎“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 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 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她既忧伤,又失望地说:“卖掉吧。”‎ ‎1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在塑造卡佳这个人物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使卡佳的形象跃然纸上。‎ B. 小说侧重从细微处写人,从“轻声问”及“两颊通红”“抱起卡佳往出口走”等描写可以看出,父亲为自己的孩子的失常举动而难堪,他感到失望和丢脸。‎ C. 小说以卡佳与秃顶男人在看《汤姆叔叔的小屋》戏的表现为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跌宕起伏。‎ D.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一句中,“铮铮作响”体现了卡佳救助汤姆的坚决果断,义无反顾。‎ E. 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12.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这些对比并说出这样写的作用。‎ ‎13. 小说在刻画卡佳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4. 卡佳起先要买下“汤姆叔叔”,最后为什么又答应“卖掉吧”?成人让卡佳从戏剧中走了出来,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对吗?‎ ‎【答案】11. AD 12. 在文章中出现了许多对比。如父亲的情绪变化:看戏前的微笑,看戏时的担忧,看戏后的生气;卡佳从急切等待到轻声抽泣、参与拍卖时忘我急迫,来到后台的失望、忧伤,这是纵向的对比。横向的对比:卡佳的全心投入,秃顶男人的漫不经心,父亲的无所适从;演员的木呆腻烦与卡佳的沉重喘息,等等。作用:突出小说主题,孩子是优秀的,同时也是孤独的,孩子的世界是成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的,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和纯粹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汗颜,极大地讽刺了世俗的、自以为是的大人们。 ‎ ‎13. ①天真 - 24 -‎ 可爱。她对剧情的发展线路非常熟悉,表情仍然“庄重严肃”,幕间为即将进行的拍卖“轻声抽泣”,戏后为自己大声嚷嚷道歉,都体现了卡佳的孩子气。②纯真善良。看戏时的投入,明知台上的表演都是假的和演员们工作敷衍,可她还是“抓住坐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不可遏制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哭泣、伤心。③感情丰富、富有正义感。她下决心要把“汤姆叔叔”拍下来,给“汤姆叔叔”自由,害怕“汤姆叔叔”被庄园主买走,为此宁愿出超出一倍的价钱。 ‎ ‎14. 起先要买下是因为她知道汤姆的结局,她极富同情心,又是第一次看戏,太忘我。看到演员后,卡佳的心理由难过、担心到失望,又从戏剧中走了出来,于是说“卖掉吧”。(示例1)做法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渐进的,过于直白的教导会让孩子失去认识世界的兴趣。(示例2)成人的做法没有错。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但他们也需要适应现实世界,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教孩子直面现实可以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少走弯路。‎ ‎【解析】(1)试题分析:C项卡佳与秃顶男人在看《汤姆叔叔的小屋》戏的表现为矛盾冲突错误。D项卡佳救助汤姆的坚决果断,义无反顾不当,应该是对拍卖的愤怒。E项烘托人物心理不当。‎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C.D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对比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对比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文章多处出现对比,突出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24 -‎ ‎【技巧点拨】分析对比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卡佳的全心投入,秃顶男人的漫不经心,父亲的无所适从;演员的木呆腻烦与卡佳的沉重喘息。作用:突出小说主题,孩子是优秀的,同时也是孤独的,孩子的世界是成人的我们无法理解的,他们对真善美的感知和纯粹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汗颜,极大地讽刺了世俗的、自以为是的大人们。‎ ‎(3)试题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她对剧情的发展线路非常熟悉,表情仍然“庄重严肃”,幕间为即将进行的拍卖“轻声抽泣”,戏后为自己大声嚷嚷道歉,都体现了卡佳的孩子气。看戏时的投入,明知台上的表演都是假的和演员们工作敷衍,可她还是“抓住坐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不可遏制地为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哭泣、伤心,然后分条概括。‎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卡佳起先要买下“汤姆叔叔”,最后又答应“卖掉吧”的原因,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看法。‎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 24 -‎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要明确观点。如做法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童心是美好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渐进的,过于直白的教导会让孩子失去认识世界的兴趣。‎ 第II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手捧这本《湘西记事》,他掩卷细读,一行行字符晃动于眼前,幻化成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将他带进了如梦如幻的湘西小镇。‎ ‎②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 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③关于他的籍贯、生平与成就,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④俄罗斯和土耳其因俄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的口水战升级,双方吵得沸沸扬扬。俄总统扬言要报复,而土耳其总统警告俄方不要“玩火自焚”。‎ ‎⑤小王同学一边鼓着掌一边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如梦如幻:很美,朦朦胧胧,不像是在现实中,多指美好事物吧也有镜花水月的。修饰“湘西小镇”不当。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上升,升腾。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修饰双方吵得口水仗,不当。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词,不能用于对方身上。‎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4 -‎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上升,升腾。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修饰双方吵得口水仗,不当。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词,不能用于对方身上。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杜特尔特10 月18 日开始访华行程,中菲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双方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B.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 根据数据显示,如今我市共有养老机构182 家、机构养老床位38220 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29.8 张,供求关系极不平衡。‎ D. 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多家麦当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此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并列词语不当“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逻辑错误,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B项正确,这一句是从其他试题有语病的一句“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改编而来。C项语义不明,应为“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D项成分残缺,“发出停业整顿(的文件或通知)‎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4 -‎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如A项并列词语不当“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逻辑错误,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C项语义不明,应为“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①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 ‎②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 ‎③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 ‎④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 ‎⑤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A. ⑤③①②④‎ B. ②①③⑤④‎ C. ⑤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⑤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本题结合上文来看,第五段方框处的内容应该是阐明常识不等同于真相,更不能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真相。④句中的“因此”,标志此句是总结,应排在最后,由此排除B项;②句说明常识不等同于真相,③句说明常识有时会遮蔽真相,①句说明把常识作为判断真相的标准的弊端,②③①按逻辑顺序排列,由轻到重,衔接紧密,由此排除A项和C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4 -‎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第五段方框处的内容应该是阐明常识不等同于真相,更不能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真相。④句中的“因此”,标志此句是总结,应排在最后,由此排除B项;②句说明常识不等同于真相,③句说明常识有时会遮蔽真相,①句说明把常识作为判断真相的标准的弊端,②③①按逻辑顺序排列,由轻到重,衔接紧密,由此排除A项和C项。‎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有人认为道德是拘谨的、枯燥无趣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______,否则就不会有这些误会,因此正确认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______,也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亦是自己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就是_________。‎ ‎【答案】 (1). ①这些误会缘于对道德的错误认识 (2). ②道德是生命的和谐 (3). ③人生的艺术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后面“这些误会”等可知,此处应该是讲这些误会缘于对道德的错误认识;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所谓生命的和谐即”可知,此处应该是讲道德是生命的和谐;第三处结合前面“也是人生的艺术”等,此处应该是讲就是人生的艺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4 -‎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结合后面“这些误会”等可知,此处应该是讲这些误会缘于对道德的错误认识;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所谓生命的和谐即”可知,此处应该是讲道德是生命的和谐。‎ ‎19. 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采风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 字。‎ ‎【答案】示例:各位同学(文友),大家好。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风采活动的构思框架,根据框架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24 -‎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次“寻访诗仙”采风活动大家要事先查阅资料,了解诗仙,并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行装。采风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和诵诗会,活动结束后每人交一篇习作参展。本题需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六、写作(6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 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 美元。‎ 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 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法理之外,应有人情 当如海因茨一般的即将丧失生命中至爱之人的痛苦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还能否在绝境时坚守法律的底线?当昔日的温暖被残酷的现实撕裂,人心的诉求被利益之下的冷漠无情驳回,我们又会做出何种选择?‎ 海因茨选择了偷窃,尽管他偷窃的是百般追求而不得的能让妻子活命的药,但毕竟这种行为已然触犯法律。我们不能否认海因茨应该承担法律公正的裁决,但我们不得不思索,到底是什么把一个一心一意只为让妻子活命的人逼到了两难的绝境,最终坠入了犯罪的深渊?‎ 我想,促使海因茨违反法律的的推手是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下忘记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如药剂师一般的道德沦丧之人,是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风气熏染下的愈发冰冷无情的社会。透过海因茨的悲剧,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如毛姆所说的“不再爱人”的最大的悲剧,亦能感受到空有冰冷制度而人情缺失的无奈与悲哀。‎ 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确如此,法理之外,应有人情。社会需要法律的支撑,但毕竟只有法律,没有人情的社会,法律极有可能成为如药剂师一般的无耻之徒追名逐利的借口与庇护,毕竟早已不是茹毛饮血的人类需要法律底线之上的精神的温暖与道德的支撑。‎ - 24 -‎ 是的,药剂师没有触犯法律,但他见死不救的行为毫无高尚可言;路过躺在血泊之中的“小悦悦”的十七个路人没有触犯法律,但他们视而不见的冷漠让整个社会心寒。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孑然一身,因此我们就无法只遵循法律的底线而忽略道义的心安,我们就无法只汲汲于自身的利益而忘记对社会的价值与奉献,毕竟一个由众人的冷血堆积而成的良心泯灭,道义沦亡的社会是我们不愿面对的。‎ 时任纽约市长拉古迪亚在一个为喂养三个孙子而无奈行窃的老妇被抓后,将钱放入礼帽中送给老人,多希望在海因茨入狱后能有更多人的救助让他的妻子重获新生,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站出来伸出手拉住那些濒临深渊的人,多希望人情不再金钱的麾下苟活,多希望道义不再蜷缩在生存的角落,唯有这样的社会才能让我们少些弱肉强食的不安,多点相亲相爱的温暖。‎ 法理之外,应有人情。相信一个以道德与人情为支撑,以法律与公理为底线的社会才更符合你我的心愿与时代的需要,才能更和谐、健康、有力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这则材料其实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道德两难故事”。材料的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海因茨偷药”,而“药剂师不卖药”和“警察抓海因茨”都是由“海因茨偷药”这个部分引申出来的。那么这篇文章应该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原因分析自然就是最核心的立意。药剂师和警察的角度也是合理的,只要没有脱离“海因茨偷药”这个整体语境。其立意的角度与选择的侧面都是多重的。从海因茨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偷,却充满道德光辉。选择药剂师作为角度,立意可以是: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等。选择警察作为角度,立意有:法规高于一切;触犯法律,必受惩罚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有哲理。本作文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考生从单一角度立意是可以的,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得分。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