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2017-05)
2017届高三年级高考仿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 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练习。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母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发奋而为。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危害国家,后者会妨碍主人。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古人认为鸡是“阳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汉语中,保留了大量有关“鸡”的成语,如,“闻鸡起舞”“牝鸡司晨”“金鸡报晓”“小肚鸡肠”等,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在古代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从这一带有侮辱的称呼中,不难看出这类人身份极为低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横田少佐①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②,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来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来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来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源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来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③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来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来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来因病回国。——何况,近年来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来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去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来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仅是语序的颠倒,并没有特别的深意。 B. 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来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C. “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从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横田先生体力不济。 D.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来耐人寻味。 5.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6.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致死时代,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清流”脱颖而出,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大家直呼“过瘾”,甚至出现了“屏霸”现象。而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有删改)【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人们追捧这节目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则新闻材料中,前三则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而材料四作为新闻调查,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B.四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多褒赞,材料三寓贬于褒,材料四则只是由此衍生出的一则调查,无褒贬。 C.四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D.对于“中国诗词大会”,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比较之下,材料二和材料三就显得略为简单,材料四则只是事实呈现。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四则材料都谈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材料一、材料三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这个节目的普遍看法。 B.四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共同特点以外,呈现出的语言风格则各不相同,材料一新潮、活波,材料二和材料四严谨、理性,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C.“高而不冷”“圈粉” “综艺清流”“屏霸”等写在“中国新闻出版广播网”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D.四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 E.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中国诗词大会”热的原因,材料三则虽然对此类文化节目所带来的影响持审慎的态度,但依然肯定了“中国诗词大会”的积极意义。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爆红”的原因有哪些?请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命戡福建叛军 戡:平定 B.薄安庆 薄:逼近 C.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 将:带领 D.当自求诸心 诸:许多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治”。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一般用干支纪年法。 B.“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即每月的最后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很有器度,得到皇帝的器重和众人的赞美 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C.王守仁很懂兵法,采用火攻之计,焚烧宁王朱宸濠的战船,虽然最终平定了这次叛乱,但还是让朱宸濠逃走了。 D.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5分) (2)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5分) (二) 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经李征君①故居 唐·温庭筠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注】李征君,温庭筠的挚友。征君:不受朝廷征召的隐士。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诗从体裁上属于律诗。律诗通常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一般要求二、三两联对仗。 B.第一联展现了故居周围的环境:芳草萋萋,笼烟带露;树叶纷飞,柳条拂堤。 C.第三联承“无客醉”而来,抚今追昔,回想起当日宾朋满座、飞觞畅饮的欢乐情景,一切仿佛历历在目,而今故地重游,人事已非,神思恍惚间竟然迷失了路径。 D.尾联写自己乘坐的羸马熟悉道路,经过友人故居时就发出嘶鸣。直接描写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无限哀思。 E.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怀念友人的凄然之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15.有诗家评论:(温诗)写景如“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真令人谡(sù,风声峻急)谡在耳,忽忽在目(《戟酒园诗话又编》)。结合全诗,请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这两句诗。(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逍遥游》中写一个人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⑵《渔家傲·秋思》下片中,以声色点染出戍边将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 ⑶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抒发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同时也蕴含着顽强的抗争精神。 第II卷 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 20分) 17.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央视综艺频道不断致力于节目的创新,而非陈陈相因,在推介会上一举推介了《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创新节目。 B.山东“辱母杀人”案当事人于欢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但很多民众认为于欢罪不容诛。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硕人》通过对齐女庄姜的细腻描绘,刻画了一个珠圆玉润、亮丽动人的古典美人。 D.年度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尽管在个别次要人物的设置和部分台词上引起一些观众的质疑,但瑕不掩瑜,它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仍深受观众的好评。 E.没能听到她亲手弹奏的钢琴曲《春舞》,尽管过去了很多年,我仍然耿耿于怀。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分)( ) A.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播出以来, 追剧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也纷纷加入追剧行列, 可见这部反腐大剧对老百姓影响之大! B.4月15日,86版电视剧《西游记》导演杨洁女士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之所以能把《西游记》拍成经典,其原因主要是以她为首的全体工作人员的“西游取经”的吃苦精神。 C.“仿真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感受高考氛围,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D.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设立雄安新区是继建设,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又一历史性战略选择。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分)( ) 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 , , , 。 ,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当中。所以说,艺术可以使人出世。 ①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 ②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一生动的比喻 ③那么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 ④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⑤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 ⑥区分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感觉 A.①③⑤②⑥④ B.②⑥④①③⑤ C.②④⑥①③⑤ D.④②⑤⑥①③ 20.阅读下面的文段,仔细揣摩上下文内容,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更是摩拳擦掌, ①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 ② 。全球化进程使各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建“一带一路”, ③ 。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世界,它将对沿线国家产生广阔辐射效应,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21.下列五处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⑴情景一(微信朋友圈)鄙人30岁华诞之际,感谢各位好朋友的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⑵情景二(某访谈)大家都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您作为他的犬子,一定对他的作品非常熟悉吧。 ⑶情景三(小贩吆喝)没用的手机可以换不锈钢脸盆,不要拿给小孩玩,感谢大家对环保事业的一份支持,也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⑷情景四(广播广告)经临床验证,本产品具有治癌的神奇的功效,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⑸情景五(采访专家):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22.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定的文章。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少年时期便表现出音乐天赋,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演出。1961年,鲍勃·迪伦从大学辍学,开始致力歌唱工作。半个世纪以来,他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文化甚至全世界的文化。【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因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师王津被网友赞为“故宫男神”。进故宫修复钟表40年,他陆续修复和检修了两三百件钟表,成为顶尖的文物修复专家。但他坦言,年轻的时候也没什么规划,进入故宫工作之后,他越做越喜欢这份工作,后来发现修复钟表就是他的梦想。 “生涯规划”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这两个人的“生涯规划”不同,你认为谁的对你有更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届高三年级高考仿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B(A项是公鸡司晨;C项因果不当,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不是刻铸于门上,而是刻铸后“置于门户之间”。 2.B(说法恰恰相反) 3.B(A项“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错。C项“鸡在古人心目中比凤凰高”错D项无中生有) 4.D(A项这两种说法应该别有深意;B项“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不合文意,横田先生纯粹是为拍摄而拍摄,并无什么深意;C项主要表明横田先生良知未泯) 5.对比手法。 ①“我”和横田先生的对比:“我”对日寇战争罪行的铭记和横田纯粹拍照的无知。②横田先生前后的对比:先前的被蒙蔽、无知和后来的醒悟、明白真相。③“我”祖父和横田先生祖父的命运的对比。(一点2分,三点5分) 6. (示例一)我认为是点睛之笔。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我”侄子们对日本歌星的崇拜,从侧面烘托了“我”的心情和形象。②使主题更加丰富:通过“我”侄子们要去看日本歌星的演唱会,反映了年轻国人喜欢日本文化的现实。③使小说构思更巧妙:故事情节不落俗套,出人意表,耐人寻味。(共6分) (示例二)我认为是蛇足赘余。 ①故事情节已完整,无须再节外生枝:小说写到横田先生邀“我”去住处聊聊之处停止即可,不必再往下写。②人物形象已塑造饱满,不需要再增添其他无关人物:“我”侄子们和西城秀树的插入纯属多余。③小说主旨已经得以彰显,结尾反而多余,去掉为好。(共6分) 7.D(A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B项,“寓贬于褒”不准确,应该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四“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C项“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 8.BE(A项,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观点;C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D项,“更可能是为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对一项得2分,全对得5分) 9.①因为可以通过重温经典诗词,提升生活品位,在单调泛味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和远方。 ②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当前社会普遍渴望传统文化的回归 ③诗词比较凝练,朗朗上口,可以拓展人们的生活视野,满足人们精神需求④人们对中国文化有一种膜拜的心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10.D(诸,兼词,之于) 11.选D(A“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错,史书中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年法;,B一甲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C“朔”与“晦”意思颠倒) 12.C( 朱宸濠最终还是被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 13.(1)王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得分点“暴、俾、勤”)(5分) (2)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得分点“破、逆、蔑”) 14.AD(A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D尾联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通过羸马嘶鸣这个细节衬托出诗人的情感)(答对一个得2分,全对得5分) 15.⑴动静结合(以声衬静)。院落里落花满地,一弯残月斜挂窗口,黄莺啼叫。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伤感,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⑵颔联两句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写出眼前所见凄凉之景:满院都是凋谢的落花,残月映窗,黄莺悲啼,更是透露出昔日共醉花前的欢聚情景,一喜一悲。回想往事,令人伤感不已。 ⑶对仗工整、巧妙。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上“无”与“有”为反对,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 ⑷用词巧妙。“落花”用“一院”来修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6分)(每点2分,达到三点即可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5分)⑴(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⑵羌管悠悠霜满地 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7.BC(陈陈相因: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答对一个得2分,全对得4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8.B(A项中途易辙,C项句式杂糅,D项语序不当) 19.B 20.①其国际影响与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②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答对一空给1分,两空给3分,三空给5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说明: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每5字扣1分,扣完为止。) 21.(5分)⑴“华诞”改为“生日” ⑵“犬子”改为“儿子” ⑶“绵薄之力”改为“自己的力量” ⑷“治癌”改为“治疗癌症”(“治”与“致”同音) ⑸“垂询”改为“咨询”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朝廷)衡量其才能,(将他)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守仁)入宫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遭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使京兵侵犯守仁,有的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颖。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观察过的事物。(王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