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甘肃省静宁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甘肃省静宁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2017-10)

静宁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模拟试题(卷)‎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 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 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 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 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 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 需要接受 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 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 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 “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 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 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 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 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 ‎《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 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 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静 沈从文 ‎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 ‎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 ‎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 ‎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 的。‎ B.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 平静。‎ C.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 ,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 中。‎ D.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5.小说末尾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静”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17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B.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C.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D.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 C.诣阙:“阙”借指朝廷或京城,“诣阙”即奔赴朝廷或都城。‎ D.吏部:管理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伯温勤学好友,受到良好教育。他既得到了父亲的教导,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同辈友人,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邵伯温讲究礼节,懂得知恩图报。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邵伯温坚守大义,不愿阿谀逢迎。章惇因为曾经师事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听闻童贯要来,却躲避。‎ D.邵伯温守蜀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4分)‎ ‎(2)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7分)‎ 阅读一(8分)‎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1. 颔联写出了山泉的什么特点?(4分)‎ ‎12. 诗歌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阅读二(10分)‎ 万里桥江上习射① 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②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③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④他年下百城。‎ ‎【注】①万里桥,在成都锦江上。淳熙四年正月孝宗有诏: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②胡床:交椅,最初从域外传入。③欃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 ‎④笴,箭杆。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14.本诗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阅读三(9分)‎ 菩萨蛮 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 裳。”(《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诗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诗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蔽掩阻挡作者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诗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庙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5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告诉人们艺术表现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名句是: , 。‎ ‎(4)李白在《蜀道难》中,从视听角度,用子规啼鸣营造笼罩在空旷山岭的愁绪氛围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21、请将下面这个句子按要求改写,不得改变句子原意。(2分)‎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委婉的语气:‎ ‎(2)强烈的语气:‎ ‎22.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四个关键词。(4分)‎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专家表示,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专家认为,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下去。‎ ‎ ‎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也许不熟悉南仁东,但你一定知道FAST!就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距“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1个月。南仁东一生朴素宽厚,淡泊名利,待人诚恳,胸怀全局,鞠躬尽瘁,为我国天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天文事业的重大损失。去世前他表示,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另外,南仁东在今年8月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是同期157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然而终选时间将近,他却没有等到评上院士的那一天。‎ ‎ 就在此前的10月8日中午12时,鹿晗在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关晓彤!这一消息迅速登顶当天的新浪微博热搜榜。同时,由于瞬间流量过大,新浪微博的服务器不堪重负,不少地区都出现了无法访问的情况。 要求:①选准角度,立意自定;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A(原文“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 2. C(因果关系不当) 3. B(“”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的说法于原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D(A 、“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错B、“,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错C、“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错)‎ ‎5、①揭示了故事的结局。父亲已经不在人世,岳珉等人等不到他的消息。②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父亲的死与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由此表明岳珉等人的等待是徒劳的。(答出第一点2分,答出第二点3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6、“静”是小说描写的环境特征和营造的整体氛围。“静”是身处乱世、遭遇不幸的小说中的人物的言行特征。“静”是小说的情节特征,小说情节平淡,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静”构成小说的艺术张力,表现小说的悲剧主题。在寂静的氛围、平淡的情节和娴静的言行下,隐藏着时局的动荡、人物命运的艰难、人物内心的焦虑期盼等不安静因素。(每点2分,前三点任答两点,第四点必答。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7、D (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8、B (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 ‎9、A (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等是其父亲的朋友,属于长辈) 10、(1)恰逢西边发生了战争,欲收复西夏故地,从军的人可连升数级,邵伯温应当前往,但他却将机会让给了同僚。 (2)赵鼎年青时跟邵伯温交往,等到赵鼎做了宰相,就请求朝廷追封邵伯温,朝廷才追赠邵伯温为秘阁修撰。‎ 参考译文见《金考卷》第二期第五套 ‎11澄澈透明和充满活力(灵动、飘逸、鲜活)(一点2分,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 ‎12.托物言志 (1分); 恬淡自然,清高(高洁)自守的情怀。(3分)‎ ‎13.BD(4分)(B 项“闲适、愉悦”错误,首联的下句通过描写诗人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表现诗人壮怀激烈的情感。D项“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错,诗中是说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南犯金兵,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 14.(6分)诗人自问自答,,以豪壮之语作结,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呈现出豪迈雄健的风格;以“一笴” “下百城的夸张与想象表达志向,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表达出了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执着追求,有昂扬之气。 15.(4分) B,C(B.“双飞燕"不是虚写.而是登楼所见实景:“写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C.不是近景,是远景)     16.(5分)     ①乐景衬哀情。(1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宮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的快乐反衬自己的失窓和痛苦。(2分)     ②寓情于景。(1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2分)‎ ‎ 17、见《理解性默写》‎ ‎18【答案】A ‎19【答案】D ‎20【答案】C ‎【解析】‎ ‎21 【答案】(1)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恐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吧!(2)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22、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