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 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摘编自《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个建构的品牌故事。‎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称为“超真实”。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摘编自《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认知的途径》)‎ 材料三:‎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5000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入教育体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1994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编自陈力丹《提升媒介素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 B.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被符号化,人们仅仅借助抽象符号来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C.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被称为“第二课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 D.针对新媒体带来的问题,材料一认为需要妥善处理,而材料三重点从提高大众自身素养方面给出了建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的优点是能够建立一种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和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B.人们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的新技术所控制,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 C.有了发声渠道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因此要提高表达质量,使之成为优秀资源。‎ D.信息时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是商品营销的手段。‎ ‎3.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体现具有“媒介素养”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来临,针对喝白酒、抽香烟能预防病毒的说法,有人查看其发布渠道,发现是朋友圈传播,再向医生求证,知道是假的。‎ B.某位青年学生的手机中安装《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知网等专业资料文献网站、知乎等智能软件,从大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 C.有人曾用手机不停地刷微信、发微博、打游戏,发现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读书和学习时主动关机。‎ D.“小猪佩奇”卡通形象备受儿童喜欢,有人进一步改编,如塑造小猪佩奇纹身、怪异发型等,一些家长及时屏蔽这种卡通形象。‎ ‎4.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5分)‎ ‎(二)图表阅读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于1987年、2010年拍摄了两版《红楼梦》。2010版播出后,引发热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调查,得出如下部分数据。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表一:‎ 受访者情况 更喜欢1987版比例(%)‎ 读过完整原著 ‎81.5‎ 读过部分原著 ‎62.0‎ 没读过原著 ‎39.3‎ 表二:‎ 更喜欢1987版的原因 比例(%)‎ 演员气质纯粹,符合书中人物气质 ‎85.5‎ 演技精湛,角色活灵活现 ‎52.9‎ 尊重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 ‎47.1‎ 音乐唯美,感人肺腑 ‎40.7‎ 通过表一,可以得出调查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名著影视作品要拍得成功,除了与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蝼 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B.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C.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 D.“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却说上帝“宽容”,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C.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 ‎ D.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 ‎8.在小说中,士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9.贯穿始终、无语言、不谙人事的“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崇祯进士,官御史。顺治二年,以荐起原官,巡按甘肃。请开马市以柔远人,下部议行。凉州兵劫参议道廨,捕得倡乱者二十馀人,琯疏言西陲兵骄悍,由明季专事姑息,养奸滋乱,宜用重典。上命悉诛之,并诏后有犯者,首从骈斩,着为令。‎ 四年,授江宁学政。七年,还京,掌河南道。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请输银万,又括诸项羡馀①,得九万三千,请以助饷。琯疏言淮、扬连年水旱,惟华输饷皆分派属吏,仍取自民间,乞赐察究,会巡漕御史张中元发惟华贪黩状,逮治夺官。琯又劾郧阳抚治赵兆麟,甄别文武属吏,荐举多至数十,纠劾仅一二微员,上为责兆麟,并诫诸督抚不得劾微员塞责。九年,授顺天府府丞。‎ 十二年,迁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初属兵部督捕,部议改归大理寺,琯疏言其不便,乃设兵部督捕侍郎专董其事。又言:“逃人日多,以投充者众。本主私纵成习,听其他往,日久不还,概讼为逃人。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下九卿议,改为流,免籍没。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②,亦应一体减等。上责其市恩,下王大臣议琯巧宽逃禁,当坐绞,上宽之,降授通政司参议。德州诸生吕煌窝逃事发,州官当坐罪,琯持异议。王大臣劾琯,因追议琯前请热审减等为煌地③,坐夺官,流徙辽阳,卒於戍所。上既许归葬,并宥其孥④还故里。‎ ‎(选自《清史列传三十一》,有删改)‎ ‎【注】①羡馀:盈余,剩余。②热审:明朝开始的一种审判制度,是在暑热季节到来之前,对在押的没有审判定罪的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③为……地,即“为之地”,代为疏通说情。④孥:妻子和儿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B.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C.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D.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治,与上文“崇祯”都是年号。自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 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河道、海道等调运物资的一种专业运输行为,主要是南粮北调。从文中来看,是利用河道运输。‎ C.御史,秦朝以前是史官,秦以后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 D.八旗,是清代统治者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初期战斗力较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琯善于治理边事。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边民,用严厉的刑罚镇压暴乱,刚柔并济,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 B.魏琯敢于进谏弹劾。他在掌管河南道的时候,体恤民众,对于贪赃及枉法的官员大胆揭露,上奏朝廷。‎ C.魏琯变革法律条文。他在任大理寺卿时,针对逃人,提出建议,但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触犯皇帝而被贬官。‎ D.魏琯能够恪尽职守。他在明朝时就担任官员,清时继续担任朝廷重要职务,在任职期间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13.结合材料分析魏琯被流放的具体原因。‎ ‎1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赴彭州山行之作 高适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行途中,作者见到峭壁相连,群峰聚集,山色青翠,风光雄奇秀丽。‎ B.三、四写鸟声清脆悦耳,山林风光绝胜,让诗人驻马观赏而忘记了时间。‎ C.五、六句聚焦近景,写怪石不时挡道,轻萝忽然拂衣,诗人前行艰难。‎ D.最后两句交代山中行途还没结束,却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美好的景色。‎ ‎16.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的“ , ”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 ‎(2)《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谦虚的说“ , 。”‎ ‎(3)《谏逐客书》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即 , 。‎ 三、语文知识与运用(18分)‎ ‎18.下列三句都是“宝玉挨打”后各人的反应,其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1)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2)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3)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儿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A.宝钗 黛玉 袭人 B.宝钗 袭人 黛玉 C.黛玉 宝钗 袭人 D.黛玉 袭人 宝钗 ‎19.红楼回目中往往有对人物“一字定评”,下列选项中与回目相对应的一项是( )‎ 袭人娇嗔箴宝玉、平儿情掩虾须镯、晴雯病补雀金裘、紫鹃情辞试忙玉 A.勇、贤、俏、慧 B.俏、慧、勇、贤 C.慧、勇、贤、俏 D.贤、俏、勇、慧 ‎2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行家出手果然不同,这件大家都摸不着头绪的事,他却_____地办妥了。‎ ‎(2)我研究陶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了_____的境界,可以随心而动,不再受形式拘束。‎ ‎(3)演讲比赛开始,他_____,镇定自若,言辞凿凿尽展风度,举手投足尽显风流。‎ A.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胸有成竹 B.游刃有余     胸有成竹     目无全牛 C.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D.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胸有成竹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红楼梦》)‎ B.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红楼梦》)‎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祝福》)‎ D.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祝福》)‎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教育部2017年年底颁布的《指导目录》,如果选择传统的物化生,大概只有不到20个专业不能报考;如果选择了物理,大约500个左右专业都可以报考。‎ B.人们哀叹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的式微,并不仅仅是担心“报”死了或是“纸”死了这么简单。人们对硬新闻的漠不关心,对娱乐的过度追捧,对错误的麻木不仁,才是这个时代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C.教养是指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它不仅无关身份、贫富及文化,而且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D.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23.将下面六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_______________(《红楼梦》)‎ ‎①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 ‎②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 ‎③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 ‎④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 ‎⑤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⑥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A “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错。B“借助抽象符号”错。C“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错)‎ ‎2.【答案】B(因果关系错,人可能被新技术控制不一定是由“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导致的)‎ ‎3.【答案】C(C项属于个人克制力,是个人品格素养,不属于媒介素养)‎ ‎4.【答案】①正视新媒体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②揭示拟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直面真实的现实。③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④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5.【答案】①读过完整原著或部分原著的人中喜欢87版《红楼梦》的特别多②演员技能③创作态度④艺术手段⑤要忠实于原著(一句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详解】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表格,阅读表格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表格的标题,二是表格的行和列的提示, 三是表格中的数据。要横向纵向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找出变与不变之处。最后根据文段内容,联系横线前后的语句,填上适当的内容,注意语言要简洁、准确。‎ ‎6.【答案】B(“冷漠麻木、自私自利”不准确,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理智,不枉送性命。)‎ ‎7.【答案】C(“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不当,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体现普遍性,使主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8.【答案】①一方面,士兵身上有着一般的人性,他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②另一方面,他深受法西斯思想毒害,认为杀人是结束战争的正确方式,以致冷酷残暴,泯灭了人性和良知。‎ ‎9.【答案】①婴儿是小说的中心故事展开的关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地下室内外两条线索,都是围绕婴儿的命运变化逐步展开并推进的。②婴儿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凭借。女人伟大的母爱以及她的痛苦、挣扎和死亡,士兵的残暴冷酷和人性上的矛盾,都是通过他们对待婴儿的态度来体现的。③婴儿是小说主旨的集中体现。小说揭露战争、反省人性的主旨,主要是通过婴儿的悲惨命运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的。‎ ‎10.【答案】B(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11.【答案】C(“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 错,从文章看,仅仅是查究检举,处置还是通过皇帝和朝廷)‎ ‎12.【答案】C(为窝藏逃犯的人减轻刑罚)‎ ‎13.【答案】①针对旗人逃人,提出减轻窝藏者及其妻子的处罚,已引起皇帝不满。②对处置吕煌窝逃事件持有异议,被认为有私情。(每条2分,两条4分)‎ 参考译文:‎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朝崇祯年间考中进士,担任御史。顺治二年,因为推荐被启用担任原来的官职,并巡视甘肃。他建议请求朝廷恢复马市的交易,以怀柔边远的百姓,部属商议可行。凉州士兵劫持道廨,捕获二十多发动叛乱的士兵,魏琯上奏说西部边陲士兵骄横彪悍,自明朝末期就行事专断姑息养奸,危害百姓,应该用重刑惩处。皇上命令全部诛杀她们,并且下诏如果以后有违犯的人,首犯从犯都要全部斩杀,并作为一条命令施行。‎ 顺治四年,担任江宁学政。顺治七年,回到京城担任河南道长官。顺治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将输送朝廷的万两白银,又包括其他各项盈余,总共九万三千两,送到京城作为饷银。魏琯上奏说淮扬等地连年遭受水旱灾祸,吴惟华把饷银的任务都分派给下属官员,都是从百姓手里收取的,请求进行查看深究。适逢巡漕御史张中元揭发吴惟华贪污渎职的情况,就逮捕查办剥夺他的官职。魏琯又弹劾郧阳抚治赵兆麟,说他在选取甄别文武属员时,推荐选拔的多达数十人,而纠察弹劾的仅仅一两个官职微小的官员,皇上就责备赵兆麟,并且训诫各个官员不得以弹劾小官来敷衍塞责。顺治九年,授予顺天府府丞。‎ 顺治十二年,担任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开始属于兵部监督捕,各部商议应该归于大理寺管理,魏琯上奏说这样不方便,于是就设立兵部督捕侍郎专门监督这件事情。又说:“逃人日益增多,因为投充的人很多。本主私自放纵成为习惯,听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天长日久不返回,都告发为逃人。逃人再怎么样,惩罚只是抽一百鞭子,而窝藏逃人的却要被处死,没收人口财产给本主,这与叛逆罪没有两样了,不符合法律公平的宗旨。”皇帝把魏琯的建议发给朝廷官员讨论,把对窝藏者的处罚改为流放,免除没收财产和人口的罪行。魏琯又建言:窝藏的人如果死在监狱中,妻子儿女应该免于流放,如果遇到热审,也应该减罪一等。皇帝责备他出卖君王的恩典,让王公大臣讨论魏琯要求放松刑罚的问题,认为应当施行绞刑,皇帝宽宥他,降职为通政司参议。德州生员吕煌窝藏的事情暴露,州官应当连坐受罚,魏琯持有不同的意见。王公大臣弹劾魏琯,趁机追查讨论魏琯以前热审减轻刑罚以及处罚吕煌的事情,削夺他的官职,流放到辽阳,最后在戍所去世。皇帝最后允许回家安葬,并宽宥他的子女回到故乡。‎ ‎14.【答案】‎ 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加以处罚,这样做是陷害百姓。‎ ‎15.【答案】B(“忘记了时间”错,忘机是道家语,意为消除机巧之心。用以指淡泊清净,忘却世俗烦庸,与世无争。)‎ ‎16.【答案】诗人经历了由欣喜到忧愁,然后喜悦又失落的情感变化。诗人见到山林景色奇特优美、鸟声动听,十分兴奋欣喜;然而想到年老远地做官,作客他乡,忧愁满怀;后诗人自我宽慰,沉浸于美好景色之中,暂得愉悦;但好景却无人一同赏玩,又孤独落寞。(6分,“欣喜”“忧愁”各1分,“暂得愉悦”“孤独落寞”各2分。没有分析,酌情减分)‎ ‎17.【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18.【答案】C ‎“宝玉挨打”情节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原文表述为,“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19.【答案】D 由《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可知,此四处应填“贤、俏、勇、慧”四字。‎ ‎20.【答案】D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第一空,结合语境,应指本来较难的事,他却能办妥,是说他做的比较轻松,故应填写“游刃有余”;第二空,结合语境,可知是说我的陶艺研究水平很高,故应填写“目无全牛”;第三空,结合语境,是说在演讲比赛中,他镇定自若、言辞凿凿,故选择“胸有成竹”。‎ ‎21.【答案】D(‎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句中语境是人们“七手八脚”地将祥林嫂和男人关在一起。“七手八脚”的意思是:七只手八只脚一起工作,极不协调,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22.【答案】D A.语义重复。“左右”和“大约”重复;B.不合逻辑。“传统媒体、报纸及刊物”属于概念并列不当。C.无递进关系。“不仅”“而且”误用。‎ ‎23.【答案】⑤③①②④⑥(3分,错一处不得分)‎ 第一,宝玉心中最牵挂的是黛玉,而此时听到唱词,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林妹妹,“试想”的第一句主语应是林黛玉,所以,第⑤句应该排在第一句;第二,第③句说的也是黛玉,应紧跟第⑤句;第三,“如”字在这里是举例,应领起其他几个人物,所以,第①句要放在第②句前面;第四,先说“自身”,再说“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 ‎24.【答案】‎ 变与不变 殊途同归 我们都变了,我们面戴口罩,保持距离,开口闭口都是“防疫”“消毒”。我们又都没变,共克时艰的精神古今一体,家国天下的团结信念始终如一。变与不变,都是向着同一个信念,为着同一个目标:打败新冠,护我河清海晏,家国平安。二者,殊途而同归。‎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举国上下都为之做出牺牲。‎ ‎2020年春节前,除夕夜,数万医疗大军星夜驰援武汉。无数医疗工作者改变了原来陪伴家人过节守岁的习惯,奔赴到抗疫一线。他们知道,为了祖国,这点必须变。14亿人,居家隔离,飞必需不得外出,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长最严的隔离,前后时长将近两个月。所有人的生活习惯:晨练、夜跑、聚会、遛狗……都被改变。但我们心甘情愿,我们知道,为了护佑生命,为了家国,这也必须得变。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尝试网上学习,网上办公,自己做饭……每个人都在变。开学归来,身边的同学虽不能像从前那般亲密无间,但对老师,对校内为同学们服务的人员,理解增加了许多——这也让我们一下子成长起来。‎ 中国很幸运,她总是被中国人中最勇敢的一些人保护得很好。中国人恒久的勇气、精神,在基辛格笔下,在本次疫情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良知、感动、理性、正直,这样的品质从未改变。正是这些材料和元素,构建了一个个“里厄”,不论是挂帅出征,挺身逆行的钟南山院士,直言发声的李兰娟院士,抑或是护士、职员、记者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都是结实的生命力量,以情义丰满的血肉之躯,构筑了武汉的精神城墙。‎ 这是中国的不变。上至孔、孟,中述颜真卿、海瑞,下至陈天华、孙文,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精神不变;从“兼济天下”到“粉身碎骨浑不怕”,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担当奉献的品质不变。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中国人是不畏艰险、勇克时艰的龙的子孙。这事实,千年不变。‎ 变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的是一种心性和信念。变与不变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变与不变,双管齐下,既灵活变通,又执着坚守,方能正确回应疫情之下“觅渡觅渡觅何处”的嗟问,护我家国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冬日里,不做逐波逐流者,不做无谓坚守者。如此,方能在春回大地时叹一句:明媚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