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巴黎恐怖袭击让人们认识到,现时恐怖主义虽是针对某国具体实施行动,但本质上并不以国家为 。因此,任何 的想法,甚至站在所谓的文明冲突框架下对暴恐采取 政策,到头来将被证明不过是在恐怖名单上的排序比较靠后而已。 A.界限 隔岸观火 妥协 B.界限 隔岸观火 绥靖 C.界线 置身事外 绥靖 D.界线 置身事外 妥协 【答案】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我国美食食品材料及制作工具市场带来了不可小视的经济效益。 B.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C.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作为新兴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将带动其它生物新技术。 D .校庆活动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以防止出现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项介词赘余造成主语残缺,删去“随着”;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发展”;D项结构杂糅,“出现”和“发生”应删去其一。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 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桃花”的比喻义,理解比喻义需要放回原诗句分析,例句的“桃花”结合“眼里汪汪泪”可知,比喻美丽的女子。A项“桃花”应该指自然界的桃花,或是自然事物。B项的“桃花”和“春水”对应,应该指本意。C项结合“淡薄妆”可知,运用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D项“桃花”,“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应该是“桃花潭”。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望您于工作之暇给与斧正并不吝赐教。 B.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C.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大家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D.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我们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际用语,主要区分敬词和谦词,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身份。如本题A 项“拜读”只能用于阅读别人作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选 对 象 项 学生 市民 ①非常希望 19.08% 11. 90% ②希望 68.79% 59.52% ③不希望 5.20% 5.95% ④无所谓 6.93% 22.62%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 对 象 选 项 学生 市民 ①家庭 20.23% 22.62% ②学校 9.83% 8.92% ③社会 4.62% 11.13% ④以上都是 65.32% 58.33% 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 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 【答案】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氏仆录 毛奇龄 邑①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 王师②渡浙江,江上军溃,兵入城,何氏谋走避,而难守者,谓:“相卫家人出城,己主守可乎?”相曰:“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叩头别。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相不告,死。 齐于氏③曰:“江上军溃时,军无守者,而相独为何氏守其家,可不哀乎?凡人,进事人,退则亦自爱其身。向使相既出,自营其余财,终老于外,谁则厌之?又或者好言致主,指画慷慨,其忠诚似亦可信;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甚或予敌以主者,悲哉!闻方相,亦少愧矣!” (选自《西河集》卷一一八) 【注】①邑:浙江萧山,与作者同邑。②王师:指清军。③齐于氏:作者的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 老:终老 B.予弟有子,当后予 后:后人 C.退则亦自爱其身 爱:爱惜 D.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 鬻:出卖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相削了块木牌,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在方家,自己如同已经死了一样。 B.何家因家道中落,遣散仆人。几年后,方相却带着所买的田园返回了何家。 C.清军入城,何家主人难以守护家院,就与方相商量,责成方相留下看护。 D.方相认为何氏相貌不凡,又是世家大族,会被众人关注,性命难保。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4分) ⑵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4分) 9.作者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用意是什么?简要概括。(4分) 【答案】 6.B 7.C 8.⑴方相也按例(或:照例、按照规定)离开何家,就拿出以前所赏赐的钱经商(或:做生意、经营买卖货物的事)。 ⑵城被攻破,众街坊家中凡是让仆人看家、仆人又告诉清军自己的主人在哪里的,清军就放了那仆人。 9.⑴讽刺守兵逢敌即溃,不能像方相守护何家而死一样捐躯。⑵批评那些平时说话慷慨、看似忠诚,临事却投敌卖主的人。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项“予弟有子,当后予”,结合句意,应该译为动词词性,译为做……后人。选项“后人”名词,不合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根据文本内容“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可知,是方相自己要求留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出”“营贩”“城破”“访人”“所者”,“城破”被动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与筛选信息。由于是文言文,理解句意才容易筛选信息,本题难度偏大。根据题干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的用意,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分析。讽刺守兵逢敌即溃,不能像方相守护何家而死一样捐躯。批评那些平时说话慷慨、看似忠诚,临事却投敌卖主的人。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本县何家有个仆人叫方相。何家两代担任御史,家中富有。方相尽力服侍主人,积存了若干贯赏钱。何氏家道中落后,将众仆人遣散。方相也按例离开何家,就拿出以前的赏钱经商。耗费精力经营,总共才几年,就买了几处田园。突然有一天,对他的弟弟说:“我是何家的仆人,打算在何家终老。虽是这么说,我原是方家的子孙,不可不确立后嗣。你有儿子,应该给我做儿子!”就削了一块木牌,写上了名字,好像自己已死的样子,留下一些余剩的钱;而把自己和田园一起回归何家。 清兵渡过钱塘江,不上守军一触即溃,清兵即将进城。何家主人打算逃走避难,一时难以找到看守家里的人,就说:“方相保护家人出城,我主持护家之事如何?”方相说:“不对。您虽穷了,但是额头宽阔、双颊丰满,又姓何,会被众人关注,恐怕会死,您死了,那么家中谁来作主呢?保卫家人的,应该是您啊。把车马、房屋、仪仗器具,交我负责就行了。”方相磕头,与主人分别。城被攻破,众街坊家中凡是让仆人看家、仆人又告发自己的主人在哪里的,清军就放了那仆人。方相不肯告发,就被杀了。 齐于氏道:“江上守军溃退时,军中没有坚守的人,方相却独自一人替何家看家护院,难道不让人悲哀吗?凡是人,进的话好好给人做事,退也爱惜自己的性命。假使先前方相离开何家以后,自己经营自己的余钱,在外面终老,谁会压迫他(回去)呢?又有一种人用好话讨好主人,慷慨激昂地指手画脚,他的忠诚看似可以相信;等到一朝有了急难,却暗中出卖谋划的事情;甚至也有把主人来交给敌人的,悲哀啊!听了方相尽忠报主的事迹后,(这种人)也应该稍稍惭愧了吧。” 三、古诗词阅读(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如梦令·建康作 赵鼎①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注】①赵鼎(1085-1147),山西闻喜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 ⑴小首小令写于春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⑵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 ⑶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⑴烟雨、细风。(一个意象1分,共2分) ⑵①写出了楚天的空旷与寂寥(1分),暗衬出词人心境(1分);②为全词最后的情感表达积蓄了力量。(1分)(每点1分,共3分) ⑶孤独(凄凉)之感,寂寞思乡之情,忧郁(忧愁)茫然之意。(1点2分,共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象,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意象”,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一般“意象”指具体的事物。结合题干要求“体现春天的意象”,立足原诗,春雨如烟,春风拂面,意象为:“烟雨”,“细风”。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效果,题干明确指出是三、四句,相对比较简单。做此类题目一定要了解诗词中的情感,抓住“空”“流水”等,写出了楚天的空旷与寂寥,暗衬出词人心境;为全词最后的情感表达积蓄了力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思想内容情感,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思想内容要抓住意向进行分析,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这道题还需注意在答题时必须分开,注意答题格式,“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迢递”是悠远的样子,“孤鸿”历来被人们看作是孤独、哀伤的代名词,词中的“孤鸿”能于孤独中见凄凉、飘忽中见迷茫。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不思其反。 (《诗经·氓》) ⑵定乎内外之分, 。 (庄子《逍遥游》)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郦道元《三峡》) ⑷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⑸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⑹无言独上西楼,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⑺死生契阔, 。 (《诗经·邶风·击鼓》) ⑻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 【答案】 ⑴信誓旦旦 ⑵辩乎荣辱之境 ⑶回清倒影 ⑷扪参历井仰胁息 ⑸弃掷逦迤 ⑹月如钩 ⑺与子成说 ⑻大辩若讷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誓”、“辩”、“ 扪”“参”“逦迤”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填充补足型”,这种题型较之理解默写型,减少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画师洪野 施蛰存 ①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 ②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 ③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 ④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 ⑤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 ⑥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 ⑦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 ⑧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 ⑨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到什么缺少,而他生前的孜孜矻矻的工作亦未尝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贡献。他就只是以一个忠诚的艺术家的身分而死的。在活着的时候,也未必有人会注意他,则死了之后,人们亦不会再长久地纪念他。一个水上的蜉蝣,乍生乍灭,本来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我却从这里感到了异样的悲怆,为了一个友谊,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选自《施蛰存散文集》,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写到“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文中第⑦说他后来“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的“突变”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4.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野的性格特点。(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分) 【答案】 12. 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2分)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1分)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1分) 13. 从关注自然风景过渡到关注底层人物;(2分) 从依据旧的理论到吸收新的艺术理论;(2分)从中西合璧的画法到完全摈弃中国画。(2分) 14. 不慕虚名,甘于寂寞,正直坦率,安于淡泊,追求自由。(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5. 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每点2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句段的作用题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作用,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内容主要结合文本回答,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结构主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还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答法也不同。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作答时一般构从结构和内容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这句话的内容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形象,结构作用侧重于引起下文。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二人友情;引起下文对画师洪野的叙写;和画师洪野在艺术上不被人接受构成对比。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此类题目可以参考试题的分值来确定答案分点。根据就近性原则,从这句话附近概括出三条来即可。从“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他绝不再画中国画”等语句中可以概括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与人物相关的事件等分析。如“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等分析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人物小记,记的是一位画家,着重表现这位画家的艺术修养和赞美他的独特性格。概括本文主题时应该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组织答案。理解语句含意,不仅要看句中关键词语,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还要善于分析内部结构特点,从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保证答题要点的齐全。“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的内涵,重点理解“了解”“接受”的内容,分析“抱愧”的原因。理解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理解他对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但却不能理解他的“画风”和对人生的选择;作者对社会难以容纳洪野这样的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 ②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尊大心,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 ③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我们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要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颠倒错乱。我们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而这茧就是自己对于自己所错认出来的幻象。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知道你自己”一句古训所以被称为希腊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⑤“知道你自己”,谈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计中,道理总是自己的对,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品格也总是自己的高,小的优点放得特别大,大的弱点缩得特别小。人常“阿其所好”,而所好者就莫过于自己。自视高,旁人如果看得没有那么高,我们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击,心中就结下深仇大恨。这种毛病在旁人,我们就马上看出;在自己,我们就熟视无睹。 ⑥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一位美少年纳西司(Narcissus)自己羡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栏上俯看水里自己的影子,愈看愈爱,就跳下去拥抱那影子,因此就落到井里淹死了 。我们都有几分“纳西司病”,常因爱看自己的影子坠入深井而不自知。照镜子本来是好事,我们对于不自知的人常加劝告:“你去照照镜子看!”可是这种忠告是不聪明的, 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纳西司一样,他愈看愈自鸣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对于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镜子是世界,是和他同类的人。他认清了世界,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 ⑦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学识经验。 ⑧德尔斐神谕宣示希腊说:苏格拉底是他们中间最大的哲人。而苏格拉底自己的解释是:他本来和旁人一样无知,旁人强不知以为知,他却明白自己的确无知,他比旁人高一着,就全在这一点。苏格拉底的话老是这样浅近而深刻,诙谐而严肃。他并非说客套的谦虚话,他真正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有了这个认识,他不但认清了自己,多少也认清了宇宙。 ⑨这种认识就是真正的谦虚。谦虚并非故意自贬声价,作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返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是对自己所不知所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的一种仰望。 (节选自朱光潜《谈谦虚》) 16.从全文看,“自己不易对付”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文中第⑥段引纳西司的故事,阐明了哪些道理?(6分) 18.结合文本内容,简述什么是真正的“谦虚”。(6分) 【答案】 16. ⑴对自己调剂安排,不能恰到好处;⑵当局者迷,不易认识自己;⑶一个人所好者莫过于自己。(1点2分,3点6分) 17. ⑴人都会陷入自恋的困境;⑵要把世界和同类作镜子才能认清自己;⑶对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1点2分,3点6分) 18. ①知道人类知识是有限的;②意识到自我是渺小的;③懂得敬仰自己不知不能的事物。(1点2分,3点6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自己不易对付”的原因,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字的前半部分,“对于自己我们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 他不可有妄自尊大心,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而所好者就莫过于自己。自视高,旁人如果看得没有那么高,我们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击,心中就结下深仇大恨。这种毛病在旁人,我们就马上看出;在自己,我们就熟视无睹。”,分析概括即可,不能简单引用材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第六自然段,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体现的道理,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先到文中找现成的形容词,然后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来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找到相关语句,“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纳西司一样,他愈看愈自鸣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对于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镜子是世界,是和他同类的人。他认清了世界,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分析概括。人都会陷入自恋的困境;要把世界和同类作镜子才能认清自己;对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中真正的“谦虚”,然后浏览全文,筛选信息,圈定范围,相关信息在文本倒数两段后,“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是对自己所不知所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的一种仰望”“ 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分别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美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 鲁迅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哲学家说: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答案】 让我们在一起 道道干裂的地缝诉说着西南的干涸,隆隆的崩塌声哭诉着玉树的悲哀,弥漫在天空的尘埃倾泻着冰岛的无助。。。大自然又一次把人类推入了绝望的深渊,它尽情地施展着它无边的威力,嘲笑着人世间不堪一击的生命。喧闹过后,世界突然变得很安静,安静地只有死亡的声音。一张张经历灾难后蒙着恐惧尘埃的脸庞,镌刻着深重的悲哀,将世界的心紧紧揪住。这一刻,我们模糊了彼此的界限,在灾难面前,我们都是脆弱而无力的一支。我们痛着自己的痛,也痛着他人的痛。我们在濒临绝望时候才恍惚间发现彼此的存在和相识,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亲疏,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胡锦涛总书记结束访问提前回国时在华盛顿说的那句话:我的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我必须回去和他们在一起。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国元首突然与自己那么亲近,心与心靠在一起那么温暖。欧洲各国放弃了以往的勾心斗角,他们坐在一起致力于解决灾后危机,他们第一次发现一个完整的欧洲,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着同一个美丽的目的而紧紧结合在一起。我不知道2012年究竟是不是世界末日,也不知道这些频频发生的灾难是不是死亡的预兆。我看到的是人类对生命史无前例的渴望,看到的是空前的温情在60亿中间传递。 是的,我们并不孤独,世界200多个国家与地域的划分,并不是你我唯一的归属。失去一栋房子,并不意味着失去家园,因为你还拥有一个最大最温暖的家园——叫做地球。让我们在一起,感激苦难让我们相知相爱。请不要再重演莫斯科地铁的悲剧,请不要再有泰国红衫军的流血,请不要再嗅到中东地区的火药,是时候展现人性的真与善了。血与恨不是我们相处的常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好好爱。 让我们在一起,在阳光下诉说同样的语言,抛却肤色与攻击的差异,我们相知相守不需要任何承诺与盟约。天灾不由人,我们也许对此真的无能为力,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面对的态度。黑夜太黑太漫长,我们都需要彼此的温暖,来抵抗内心的寒冷与孤独。没有人知道明天意味着什么,但请让我们今天团结在一起。一个人太小太小,但60亿很大很大,因为那 不是60亿个一的相加,那里有心的汇聚,爱的凝聚,还有希望的聚焦。 让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不再害怕,让我们不再孤单!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给话题,让学生从中找出立意。对于这类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三位哲人所说的富有哲理的话,分别分析它们的主旨,可以分别立意,也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性立意。哲理主要强调关系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关系”可以引申到各个领域的分析,强调“关系”的重要性。只要有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