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 (47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烛之武退秦师》‎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23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B.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 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 D.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行李之往来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 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 以其无礼于晋 C. 嘉为先言于秦王 D. 使毕使于前 ‎4.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C. 晋候、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 D.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文中的“郎中”不是作为对医生的称呼,而是一种官职。‎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23 -‎ ‎【答案】1. D 2. C 3. A 4. D ‎ ‎5. (1)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 )(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持千金之资币物”中的“币”是古今异义词,今天的意思是“钱币”,而古代不是,前面说“千金”,说明此处的“币”应是指“礼品”。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情感色彩发生变化等。C项,“有益”古今意思一致,都是“有帮助,有好处”的意思。A项,“东道主”,古义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天意思是“请客的主人”。B项,“行李”,古义是指“出使的人”;今天意思是指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夫人”,古义是指那人,指秦穆公;今天意思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每一种句式都有自己的特点。A项,“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之群臣”,其结构模式为“名词+动词或动词短语+者”。其他均为状语后置。B项,“以其无礼于晋”,应为“以其于晋无礼”,C项,“嘉为先言于秦王”,应为“嘉为先于秦王言”,D项,“使毕使于前”应为“使于前毕使”,这三句中都有“于”。‎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从文中语境来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文中的“郎中”应为宫廷侍卫。‎ - 23 -‎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因”,依靠,借助;“敝”,损害;“与”,结交;“知”同“智”,明智;“以”用;“易”,代替。第二句中,“鄙人”,粗俗之人;“故”,所以;“振慑”,害怕;“愿”,希望;“少”,稍微;“假借”,原谅;“使”后省略宾语“之”;“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 23 -‎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汪若海,字东叟,歙人。未弱冠,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会金人侵扰,朝廷下诏求知兵者,若海应诏。时已割河北地。其年冬,再犯京师,若海谓:“河北国家重地,当用河北以揽天下之权,不可怯懦以自守,闭关养敌,坐受其敝。”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辅大喜,即以其书进钦宗,用为参谋,遣如康王所。宰相何执异议,以道梗为辞,不果遣。‎ 高宗既即位,朝廷以张浚宣抚川、陕,议未决。若海谓:“天下如常山蛇势,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 23 -‎ ‎ 乃往见浚,极谈终日,浚大惊,辟以自随,以亲老辞。时节制江夏军马李允文跋扈不用朝命,朝廷命招讨使张俊屯江西,得若海道中,喜甚。谓曰:“李允文怀反侧,非君莫能开其自新。”若海即驰往,谕以成败逆顺,示以朝廷威德,复谈三策以动之,辞旨明畅。允文大感悟,即举军东下。若海复为书招其徒张用、曹成、李宏、马友同归朝廷。用以其众二十万解甲效顺,惟成疑贰有他志,若海移书责之。成怒,将杀若海,若海夜宿王林军帐,以计得林军印,遂夺其众五千人。翼日,成遂遁。‎ 绍兴九年,复三京,祗谒陵寝,事还。金人奄至,太尉刘锜甫至,众不满三万,遣人丐援于朝,无敢往者。若海毅然请行,具述锜明方略,善用兵,以偏师济之,必有成功。朝廷从之金兵果败去。未几,丁内艰。服除,添差通判信州。秩满,迁湖北帅司参议。知道州,陛辞得对,上曰:“久不见卿,卿向安在?”授直秘阁、知江州,丁父忧。时方经略中原,朝廷议起若海,而若海死矣。‎ 若海豁达高亮,深沈有度,耻为世俗章句学,为文操纸笔立就,蹈厉风发。‎ ‎《宋史·汪若海传》‎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B. 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C. 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D. 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弱冠:古代男子18岁叫“弱”,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另外,孔子对年龄的经典阐释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 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如“官人益秩,庶人益禄”,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如“委之常秩”“贬秩三等”,而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 C. 三京:古代三座京城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D. 丁内艰:即丁母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母亲丧事。如《晋书·周光传》“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而不知所在”。‎ - 23 -‎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金人再犯京师时,汪若海上书曹辅直言怯懦自守的弊端。曹辅非常赏识他,任用他为参谋,并准备派他到康王麾下,后因宰相坚持不同意见,结果没能实现。‎ B. 高宗即位后,派遣张浚宣抚川陕之地的结果始终没有定下来。汪若海认为川陕之地是恢复中原建立首都的重要之地。张浚看重他的才能,打算聘请他作为自己的随从。汪若海推辞不就。‎ C. 节制江夏军马李允文有反叛之心。在汪若海的劝说后,李允文彻底感悟,马上率领军队向东而去,他的部属也全部归顺了朝廷。‎ D. 汪若海平生豁达,有高风亮节,为人沉着持重有气度。把写流俗的章句看作是可耻的事情。作文章拿起笔马上就能写成,动作利索,气概豪迈。‎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恰逢康王在相州起兵,若海于是上书枢密使曹辅,请求立康王为大元帅,带兵镇守安抚黄河以北,以此来拖住金兵的后方,那么京城的包围自然就解除了”,从句中来看,“属康王起兵相州”“ 乃上书枢密曹辅”的主语同为汪若海,且“起兵”与“相州”之间省略介词“于”,介宾短语必须紧跟动词后,故不能拆开;“上书”的对象是“枢密曹辅”,排除AD两项;“之后”意思是“的后方”,与前面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古代男子18岁叫‘弱’,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错误,弱冠是20岁。‎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李允文彻底感悟,马上率领军队向东而去,他的部属也全部归顺了朝廷”有误,原文中说曹成多疑心存异志,并非全部归顺。‎ - 23 -‎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惟成疑贰有他志,若海移书责之”,意思是“只有曹成怀有二心有其他的打算,汪若海写信斥责他”,可见并非是全部归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汪若海,字东叟,歙地人。未满二十岁时,就到京城去游学,进入太学。靖康元年,恰逢金兵入侵骚扰,皇帝下诏书征召懂得军事的人。汪若海前往应征。当时宋朝已经割让了黄河以北的土地给金人。那年冬天,金人再次侵犯京师。汪若海说:“黄河以北是国家重要的地方,应当凭它来构成统揽天下之势。不能胆怯懦弱而只守住自己现有的地盘,关闭要塞,让敌人日益强大,等着遭受敌人的杀戮。” 恰逢康王在相州起兵,若海于是上书枢密使曹辅,请求立康王为大元帅,带兵镇守安抚黄河以北,以此来拖住金兵的后方,那么京城的包围自然就解除了。曹辅很高兴,就把他的奏章递交给钦宗,任命他为参谋,并准备派到康王的麾下。宰相何坚持不同意见,以道路不畅为借口,结果没有差遣。‎ 高宗即位后,打算用张浚去宣抚川陕之地,结果没有定下来。汪若海说:“天下就像常山的蛇形,秦蜀之地为蛇头,东南之地为蛇尾,中原之地为蛇的脊梁。如今却以东南为首都,怎么能托起天下的脊梁?如果打算要恢复中原,一定要选在川陕之地为首都。”于是去拜见张浚,尽情地谈论了一整天。张浚大为吃惊,打算聘请他作为自己的随从,汪若海因为父母年老而推辞不就。当时节度使江夏军马李允文骄横不听从朝廷的指挥,朝廷任命招讨使张俊屯兵江西,在路上遇见汪若海,十分高兴。对他说:“李允文怀有反心,除了你没有人能开导他改过自新。” 汪若海飞奔前往,把成功与失败,叛逆与归顺的道理告诉他,把朝廷的威势与德泽展现给他,又谈了三条策略来打动他,言语内容明白晓畅。李允文彻底感悟,马上率领军队向东而去。汪若海又写信劝招其他部属张用、曹成、李宏、马友一同归顺朝廷。张用把他的二十万人解除武装,表示归顺,只有曹成怀有二心有其他的打算,汪若海写信斥责他。曹成很恼火,打算杀了汪若海。汪若海晚上住在王林军营里,用计谋得到了王林的军印,于是调取了他五千人的军队。第二天,曹成逃跑了。‎ 绍兴九年,恢复京师,恭敬拜谒了皇家陵寝,事情完成后回来。金兵突然来袭,太尉刘锜刚到达,人数不满三万,派人向朝廷求援,没有人敢前往增援。汪若海毅然请求前往,(汪若海)详细介绍了刘锜,说他懂得策略,善于用兵,用军队从侧面策应他,一定能够成功。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金兵果然大败而归。‎ - 23 -‎ 不久,为母亲守丧。守丧期满,编外差遣为信州通判。任期满后,迁任湖北帅司参议。汪若海担任道州知州,在殿堂上告别时得以答对,皇上说:“很久没有看见你了,你之前在哪里呢?”多次迁升直至秘阁、任江州知府,为父亲守丧。等到划收复中原,朝廷商议起用汪若海,而汪若海已经死了。‎ 汪若海平生豁达,有高风亮节,为人沉着持重有气度。把做流俗的章句看作是可耻的事情。写文章拿起笔马上就能写成,动作利索,气概豪迈。‎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在这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中,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上句的每一个字都与下句形成对仗关系。‎ C. “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表现离别的深情。‎ D.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E.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诗的节奏明快,而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10. 后人评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9. AC 10. 作者看到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便想到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漂白处境;看到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与大地告别,便想到自己此时不舍的心情,这两句既是景物描写,同时又暗含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情景交融,意味深远。‎ ‎【解析】‎ ‎9.‎ - 23 -‎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五言绝句”错误,这是对诗歌体裁判断错误。本诗应为五言律诗。所谓“绝句”一般为四句,而本诗为八句。C项,“‘孤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手法错误,应该是比喻,应是把友人比喻成“孤蓬”。此句对诗歌修辞手法分析有误。“借代”强调的是借体和本体之间的相关性,而“借喻”强调的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此处,四处漂泊的友人就好比这孤独的蓬草。‎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后人评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对前人评价进行再评价型的题目。首先应明确前人的评价,然后再就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从题干来看,分析的对象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分析的点是“情景交融意味深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描绘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诗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然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如下: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常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解答步骤如下:先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楚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能),然后精读诗歌,整体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后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11. 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 中,词人面对大千世界,在感叹宇宙的广阔之后,慷慨激昂,又发出了这样的追问“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体现词人和他的同学经常书写宏文华章,评论时政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 ‎ - 23 -‎ ‎(3)《荆轲刺秦王》中 “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刻画出了众宾客为荆轲送行时的神态,渲染了一种极其悲壮的气氛。‎ ‎【答案】 (1). 问苍茫大地 (2). 谁主沉浮 (3). 指点江山 (4). 激扬文字 (5). 士皆瞋目 (6). 发尽上指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苍茫”“激扬”“瞋目”等。‎ 二、现代文阅读 (23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你认识汉斯吗 刘怀远 如果你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张奶奶就会问你: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 张奶奶闺名芝秀,慈惠墩人,十多岁上父母双亡,孤零零的她被汉口的姑妈领了去。姑妈家住在裕华纱厂旁,迫于生计,芝秀小小的年纪也进了纱厂做女工。织工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是瞪圆了盯住织机,稍微发现一点毛病,眼到手到,飞快地摆弄梭子,不让织机上出一点瑕疵。时间不长,芝秀的眼睛红肿起来,肿痛,视物模糊,其中一只眼睛里还流出白色的汁液来。姑妈先是请来游走的郎中,郎中卖给几包草药。不想敷用后,眼睛钻心地疼,还看不见东西了。姑妈又慌忙领着去看保善堂的先生。先生看了,也是摇摇头,说,可惜了这么漂亮的丫头,还是趁早做手术吧。芝秀问,做手术能好?‎ 好是好不了,是提早割除了坏眼,不影响以后装个假眼,闺女家家的,怎么说也是爱美。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诊费先付,至于落个什么后果,与本堂概不相干。‎ 芝秀呜呜地哭,姑妈劝她,别哭了,再哭对眼睛更不好了。芝秀说,反正是要瞎了的,还能再坏到哪里。姑妈叹口气,这么年轻的孩子,怎么能没有眼睛呢。没有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我可怎么跟你死去的爸妈交代啊。‎ 芝秀说,没了眼睛,我也不活了。‎ 姑妈说,要不死马当活马医,我去请个洋大夫来看看。‎ - 23 -‎ 就请来了汉斯。德国人,在汉口开诊所。汉斯来了,仔细地查看了病情,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没有办法。芝秀又伤心起来。汉斯见她抽泣,又用手指在芝秀眼前晃了晃,芝秀眨了两下眼睛。汉斯又点点头,也许还是可以好的。‎ 姑妈说,能治就好。快用药吧。‎ 汉斯说,我给清洗干净了,还需要打一针盘尼西林。你们,打得起吗?‎ 芝秀不知道什么是盘尼西林,姑妈可是听说过的。那个时候的盘尼西林堪比黄金,一是稀少,二是金贵,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你有这个救命的药吗?姑妈问。‎ 汉斯点点头。‎ 姑妈就僵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芝秀问,多少钱啊?‎ 汉斯没有回答,而是问,你在哪里做工啊?‎ 芝秀说,纱厂里当女工。‎ 汉斯微微一笑,那要你不吃不喝,半年的薪水。‎ 芝秀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姑妈对芝秀说,秀,别怪姑妈不给你打针,姑妈实在是……‎ 芝秀说,姑妈,我谁都不怪,只怪我自己命苦,自小没了爹,又没了妈,若不是姑妈收留,说不定我早死了,我怎么还能怪姑妈?眼睛瞎了是命,不怪姑妈,只是今后成了一个瞎子,又要拖累姑妈了。‎ 姑妈也忍不住地哭起来。汉斯在一旁看看芝秀,又看看姑妈,看看姑妈,又看看芝秀,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汉斯摸摸大鼻子,挠挠头,说,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要不这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 姑妈望望芝秀,芝秀望望姑妈,却看不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汉斯已经用注射器配药了。‎ 盘尼西林注射到芝秀的身体里,没过几天,芝秀的眼睛真的神奇地好了。‎ 芝秀找到汉斯的诊所,才看清了汉斯的模样。芝秀说,谢谢你救了我。‎ 汉斯仔细察看了芝秀的眼睛,高兴地拍拍她的头说,痊愈了,你的眼睛完全好了。‎ 芝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说,我现在还是没钱给你。‎ 汉斯摸了下大鼻子说,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来还。‎ 你放心,我有了钱一定来还你!‎ 好的,你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哟!汉斯双眉往上一耸,眼睛透出微笑。‎ - 23 -‎ 芝秀正想着是回裕华纱厂,还是干点别的。日本鬼子的炮弹飞来了。芝秀拉上姑妈跑回了慈惠墩。‎ 日本人被赶走后,芝秀和姑妈又回到汉口,汉口已找不到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医生,也找不到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 ‎“外国人漂洋过海地来开诊所,那么贵的药,一分钱都没给人家。”年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逢人便打听。‎ ‎“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不是他,多少年前我就瞎了。”随着来汉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意学会了几句英语的张奶奶有机会就拉住外国人,跟人家打听:“你认识汉斯吗?我欠着人家药费呢,从没来要过,好人呐。如果他本人不在世上了,我答谢他的子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啊。”‎ 汉斯,仿佛从没来过汉口一样,没有一丝消息。‎ 张奶奶立了遗嘱,做出她这个年龄老人的惊人之举:身后捐献眼角膜。‎ ‎(选自《天池》2016年第3期)‎ ‎12. 小说一开始就假设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 小说是怎样塑造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12. ①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张奶奶和汉斯之间的故事。③写张奶奶急于打听汉斯的下落,突出张奶奶信守承诺,知恩图报的特点。 ‎ ‎13. ①直接描写。通过对汉斯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感叹芝秀是个可怜的孩子,主动提出先给她打针治疗,等她们什么时候有钱再给,叮嘱芝秀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表现他仁爱和善的特点。②对比凸显。通过写游走的郎中、保善堂的先生唯利是图、麻木不仁、庸医误人,与汉斯形成对比,突出汉斯负责仁善、医术高明的特点。③侧面衬托。通过张奶奶为还上药费努力终生打听汉斯,逢人便称赞汉斯,并立遗嘱捐献眼角膜,衬托汉斯无私治病救人的高贵职业品格所具有的感人魅力。‎ ‎【解析】‎ - 23 -‎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本题中,可以先分析第一段所写的内容,分析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标题的关联以及与下文故事情节的关联。‎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是怎样塑造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这是考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包括两大种,一是直接描写,即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刻画;二是间接衬托,即借助他人、他物、环境进行衬托。考生先到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汉斯的内容,如文章写到汉斯给芝秀治病的时候,写到汉斯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这些内容属于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然后再找出写其他人物的内容,面对芝秀的病,游走的郎中、保善堂的先生唯利是图,这对汉斯起到反衬作用,同时文中来写到张奶奶打听汉斯,这一内容对汉斯起到侧面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为人仁善医术高明的医生形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 23 -‎ 材料一:‎ 近日,一档网综《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袭tvN电视台《三时三餐》制作了《向往的生活》。江苏卫视抄袭KBS第2频道《歌曲之争——胜负》和SBS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等。‎ ‎(摘自人民日报《从<中国有嘻哈>到<中餐厅>为何综艺总陷抄袭》)‎ 材料二:‎ 材料三: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受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 23 -‎ ‎“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的喜欢的良方。‎ 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 ‎(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 材料四:“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前所来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断,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开讲啦>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 ‎1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如《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虽然名曰“原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而受到质疑。‎ B. 从2015年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 C.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面如字》《朗读者》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了表达形式,吸纳了真人秀元素,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 D. 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让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还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不仅《中国有嘻哈》版权受到争议,陷入抄袭嫌疑,还有多家电视台的所谓新综艺与韩国的某些热门综艺也撇不清关系,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 B. 从材料二的节目编排看,尽管四家电视台的新闻时事节目播出比重不大,但收视率都高于播出的比重,这与综艺节目的播出与收看的占比情况恰恰相反。‎ - 23 -‎ C. 电视节目的功能是大众娱乐,但“寓教于乐”也应引起重视。创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成功,可以看出观众对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已经厌倦。‎ D. 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的关键是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这需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带着真诚策划节目,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E.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16. 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4. B 15. BC ‎ ‎16. ①要杜绝版权抄袭,借鉴引进外国好的娱乐节目,博采众长;②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寓教于乐”,摒弃“愚乐”节目。③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④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B项,“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不能概括湖南卫视的情况,“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也无根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版权问题“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D项,“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概括错误,这段文字主要是谈综艺节目的“创新”。E项,“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不准确,“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也将“将然”说成“已然”,原文: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问: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解答时要抓住“中国综艺节目”、“健康发展”这两个关键点,带着题干问题到各材料中筛选信息,概括相关内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 - 23 -‎ B. 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C.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D. 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句中是说“谢济世”的人生经历,用错对象。B项,“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句中使用正确。C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句中使用正确。D项,“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句中使用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不忍卒读”,该成语是形容“文章”,而句中是说人物的人生经历,故错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做到准确流畅的表述,靠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B. 5G时代将是物联网时代,而智能家居必然是重中之重。毕竟,通信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能更加智能、便利地生活。‎ C. 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D. 众多的准妈妈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答案】B - 23 -‎ ‎【解析】试题分析:A项“靠的不仅是……”与“才能做得到”句式杂糅,删去“才能做得到”。C项压缩之后就可了“我国……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最后一个分句成分残缺,应在“已成为”后加“这或农业品牌化创建”。D项“我认为是正确的”一句表意不明,是认为“主流观点”正确,还是认为“媒体……异议”正确?不清楚。‎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做好辨析并修改语病题,在训练中具体掌握以下方法:(1)提取主干法。先把句子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问题,如果没有,再分析次要成分是否存在语序问题或不合逻辑等问题。(2)语感审读法。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在审读语句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有无毛病,如果感觉别扭,就再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出语病之所在。(3)语病标志搜索法。①看句中是否有并列短语,如有,一定要注意前后的搭配是否得当。②看句子是否有介词,尤其是用在句首的,要注意句子是否缺少主语或错用介词。③看句中是否有“能否”“是否”“成败”“好坏”等双面性词语,注意前后搭配是否照应。④看句中是否有关联词,如有,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或语序。⑤看句子是否有多重定语或状语,如果有,要注意语序是否恰当或合不合逻辑。⑥看句子是否有否定词,如有,尤其要注意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表示否定,肯定句式的反问表示否定,否定句式的反问表示肯定。(4)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这时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去考虑,就会发现问题。如:“对于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伪劣产品”有的是,但没有人会“仿造伪劣产品”,所以这种表达不合事理。语病辨析与修改,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依照语言规范意识辨识判断语病的能力。在做此类题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考分析,以获得准确判断。‎ ‎19.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 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薄酒,敬请各位光临。‎ C. 情景对话:“令尊贵庚?”“家父今年54岁。”‎ D. 求教用语:您之大作已拜读,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这是语言表达题,主要考查用语的得体与否。考生应先分析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D - 23 -‎ 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句中说自己向对方询问,错误。A项,“璧还”,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句中使用正确。B项,“薄酒”,度数不高的酒,谦称待客之酒。句中使用正确。C项,“贵庚”,对方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多用于问长辈的年龄和书面语。句中使用正确。所谓“得体”,即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环境氛围,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的身份和相互关系。首先要看准对象,谦敬得当:尊称对方用敬辞,表示谦虚用谦辞。然后注重情感,分清褒贬:褒贬色彩可互转,比如反语中,往往褒词贬用。接着注重语体,分清口语、书面语: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书面语准确严谨、严肃庄重。要注意适用场合,如会议场合多庄重规范,用书面语,如工作场合,准确得体,常用术语,生活场合,自然灵活,多用口语。‎ ‎20. 下面是“遗忘实验”测试数据表。请根据图表内容,总结出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要求语言简明,表述准确。每条规律不超过15个字,启示不超过30个字。‎ 时间间隔 记忆保持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8-9个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一个月后 ‎21.1%‎ ‎【答案】规律一:记忆完成后,遗忘就开始发生。 规律二: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启示:学习完某一方面的知识后,应抓紧时间及时复习。‎ - 23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从题干来看,“根据图表内容,总结出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并从中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遗忘的两条规律,二是“得出一条与学习有关的启示”。对于前者,考生应分析图表的内容,图表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时间间隔”,二是“记忆保持量”,从数字的变化来看,从记忆完成之后,遗忘就开始发生了,而且遗忘的速度一开始快,后来变慢。对于第二问,考生应针对遗忘的特点来提建议,既然遗忘从记忆完成就开始,那么考生应及时地进行复习,并且要反复复习记忆。‎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玩家在线游戏时间于以限制。这种方式一味对玩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没有意义。青少年沉迷网游,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手机游戏,已成为我国游戏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壮大,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①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一定没有意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青少年沉迷网游不一定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2). ③产业壮大,行业不一定就不能健康发展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 23 -‎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家国本一体,如何分你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博士生困惑找什么工作才与学习经历更贴近的提问,遭到了某知名音乐人评委的诘问与批评。评委认为名校生应该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不是汲汲于找什么工作。‎ 针对名校博士生遭到评委的责难,我认为家国本一体,无需分你我。‎ 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名校生当属大丈夫之列,依陈蕃之意,应该有扫除天下之大志,不应该安于自己的小圈子,困于自己的小天地。‎ 然而,刘蓉却与陈蕃相左,他认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一个人如果家事、小事都做不好,恐怕就不要指望他对天下、国家有什么作为了。据刘蓉之言,那么一个博士生找一份与自己学习经历更贴近的工作,也就无可厚非了。‎ 虽然陈蕃与刘蓉观点相左,但他们的说辞好像都有一定道理。面对名校出身的博士生,评委对其提出高标准的要求,也可以理解。‎ 可是,我认为他们三人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二元对立。“一室”与“天下”不是矛盾关系,不是对立的的取舍,也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一室”与“天下”割裂开来,是不完整的,是不对的。‎ 个人之工作与天下之大业常常是融为一体的,很难分出你我。刚从哈佛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一边梦想着将来有一天,家家户户的书桌上都摆放着电脑;一边与合伙人一头扎进编程的世界中。这伟大的志向与坐冷板凳的编程工作就这样合二为一。此时此刻,我们又该如何去区分比尔的“一室”与“天下”?‎ 所以说,家国本一体,不必刻意区分你和我。‎ 反观博士生的提问,我认为并没有什么太多不妥当的地方。他问的不是怎么找工作,而是问找怎样的工作才能与自己的学习经历更加贴近。他考虑的,正是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所学、自己的专长。而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国家所需要的吗?或许,他改造国家的愿望就熔铸在他所学的专业中。评委又凭什么断言,名校生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凌云之壮志呢?‎ 其实,再伟大的抱负,也需深耕于具体的工作之中。天地一号响当当的背后,不也是北大高材生陈生精心养好每一头猪,认真卖好每一块肉吗?‎ - 23 -‎ 因此,名校生也好,普通人也罢,“一室”与“天下”向来就不是楚河汉界,不必非得分出一个子丑寅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试题分析: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理想、信念、追求、向往、奉献等。 立意参考:内容层面的立意:(1)博士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可厚非,可以学有所用。(2)名校博士应该发挥大用,担当振兴国家的重任。(3)博士也要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4)名校生要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而不是汲汲于个人前途。(5)名校应培养“伟丈夫”,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含意层面的立意(1)先立足当下,做好本职工作(小事),坚持点滴积累,才能有所成就。(2)君子当胸怀天下,以家国兴盛为己任。(3)既要脚踏实地坚持本职工作,也要有改造国家(造福苍生)的远大志向。(4)教育要立德树人,应培养有大格局的人。‎ 点睛:材料一是叙事类加言论类材料,事件可概括为:知名音乐人怒斥名校博士愧对学校多年教育;材料二是名言类材料,四则名句分别来自先秦诸子、东汉名臣、明代思想家和清代文字家,包含可以辩证思考的几个方面的内涵:做事要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大丈夫应有澄清天下造福苍生的志向,不应拘泥于一间小室;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家国大事,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大志向;做人应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只有先扫好自己的一间小室,才可能“扫天下”。作文命题要求写“发言稿”,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还要有交流意识,最好回应与自己对立的观点及其可能的理由。同时,“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的要求,帮助考生加深对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的理解,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对材料一的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两句,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试题规定的名句“引用”,可以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哲理的深度化用;可正引,也可反用。‎ ‎ ‎ ‎ ‎ ‎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