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滨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2020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 “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向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 ‎ “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饿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选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 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 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 以上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居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 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像,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 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 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 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C. 诸葛亮足智多谋,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D. 林冲被高俅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 ‎【答案】1. D 2. C 3. B ‎ ‎4. ‎ ‎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严谨周密;③运用了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 ‎5. 《孔雀东南飞》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鸟双飞,这种处理虽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表现了人们对封建家长制的抗争,对婚姻自主生活的向往,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如实”错,原文有“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这些都表明,“如实”反映真实生活不正确。‎ B项,“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错,原文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可见选项说法错误。‎ C项,“作者所见所历”错,原文有“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 项,“因此十分流行”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但是并为提到这类作品流行的原因。‎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注意本题是找不能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论据。‎ B项,选项表述的项羽的结局是历史上真实的结局,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是“历史真实”。不能体现“文学的真实性”。‎ 故选B。‎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第二段从“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的角度对论点进行论述,并举了《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这些例子来证明。第三段从“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艺术逻辑”更“灵活”的角度对论点进行论述。第四段从“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的角度论述,并举了杜丽娘、孙悟空、贾宝玉为例来论证。第五段回扣论点,指出“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 可见,这段文字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采用例证法,使论证严谨周密,有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引证即可。‎ ‎《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首先考生要找到“文学的真实性”指什么,材料二有“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由此可见,“文学的真实性”可能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真”,但一定能够反映“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而《孔雀东南飞》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鸟双飞,这种处理虽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表现了人们对封建家长制的抗争,对婚姻自主生活的向往,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霍乱之乱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走暴迹象。‎ 我和秦静值夜班。下午五点,防疫站的人基本走光了,只剩下科室主任闻达。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资料堆中微微摇晃,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他追踪流行病二十多年了,他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有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写作工作量极大的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个小时下班。闪电穿过云层,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黑压压地扫了过来。‎ 电话骤然响起。‎ 是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在消失了几十年之后,霍乱又来了,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于是,在学习流行病病论的时候,这几种传染病的章节是哗哗翻过去的。‎ 我和秦静傻了眼,洪大夫在电话里大叫:“喂,我们该怎么办?”‎ 秦静咬了咬牙,接过了电话:“洪大夫,你要以最快速度将粪样送到站里来。其次,隔离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烈性传染病都是要首先隔离传染源。”‎ 洪大夫大叫:“糟了!粪样培养是才出的结果,病人前天看完病就回家了。我得赶快查看疫情卡,一找到确切的地址就告诉你们。”‎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呢?”‎ 闻达的出现使站里顿时有了秩序,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闻达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组成紧急行动小组;第二,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第三,连夜出发,追踪病人并确定疫点……”‎ 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 闻达的八条处理方案,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就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 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磨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 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里,以最快速度朝一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去,霍乱病人肖志平居住在臭塘村,而村址不详。‎ 几经辗转,当我们终于将肖志平带回防疫站时,已是旭日东升。‎ 理想中的紫外线室已经有了,大厅里整齐地挂着崭新的隔离服,地上是一排排油亮的齐膝长筒橡胶靴。仅半天时间,整个防疫站旧貌换新颜。‎ 闻达一夜没睡,但他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精光发亮。‎ 他主动跟我们聊起往事:“我年轻时遇上一次鼠疫,是一九五二年,黑龙江的甘南县突然出现大量肺炎病人。传播之迅猛、死亡率之高震惊了政务院。消息传来,我立刻报名去了疫区,提出了紧急处理的流行病防治方案,划出了半径为十公里的警戒圈,大隔离圈内再划小隔离圈,层层进行检疫和预防接种。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秦静说:“后来呢,闻主任?”‎ 闻达说:“后来就是今天了,我又抓住霍乱了。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要记住,微生物与我们同在这个生活空间,它们的繁殖变异没完没了,一旦为它们提供了外因,就会造成发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今天必须封锁疫点。”‎ 下午六点,我们全副武装地从防疫站出来,体态臃肿,像太空里的宇航员,笨拙缓慢地爬上汽车。‎ 臭塘村原是一个地图上并不存在的村落,它位于工厂与农村的接壤地带,是工厂的废料废渣堆。村子里没有什么树木,四周是荒滩和臭水塘,正值晚饭时间,屋顶冒着炊烟,臭水塘边有妇女在洗菜,光屁股的小孩和鸡鸭猪狗在外面玩耍。‎ 我们兵分两路向臭塘村包抄过去。闻达率先接近村子,电喇叭不停地喊话:“乡亲们,我是防疫站的流行病医生。你们这里流行一种肠道传染病,要求大家从现在起一律不要外出,等候我们的检查和治疗。”‎ 消杀科的人背着喷雾器,沿着包圈散开,准备由外向内进行卷帘式消毒。‎ 村里的女人尖叫起来,拉着孩子到处躲藏。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 闻达说:“不是不是,是来给你们消毒的。”‎ 村民们怒火万丈:“我们没有毒,你们来消毒做什么?”‎ 关键时刻,闻达急中生智叫把消毒液喷在自己身上。闻达在消毒液的淋浴下作出开心的样子给村民看,说:“是不是化学武器?我死了没有?没有啊!”村民们观察了一会儿,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我们成功封锁了疫点。有五个病人被我们检查了出来,当即就塞进救护车送回了医院。‎ 封锁区隔离了十四天,没有一个人有闪失,倒是我们防疫站的医生几乎都累病了。这十四天,我们的睡眠平均每天只有两个半小时。‎ 从封锁区撤回来的那天,村民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他们说:“我们最感激的是,你们让领导注意到了臭塘村,我们从此有人管了。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了!”‎ 我们无奈地笑笑,上车走了。臭塘村的人们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 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噬嗌地磨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 ‎(改编自池莉《霍乱之乱》)‎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到洪大夫的电话,“我和秦静傻了眼”,说明“我”对霍乱的突然出现既感到震惊,又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B. 霍乱发生后,闻达开列的所需设备“写满了三张纸”,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 C. “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这句话体现了闻达对病毒有着清醒的认识,发人深思。‎ D. 送行时村民们对医护工作者心存感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自此有望改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事,能够增强故事真实性,拉近与读者距离,不过也容易受到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限制。‎ B. 小说开头“跳动”“穿过”“爆响”“扫”等词语,清晰地描绘出天气和时间的变化,渲染了霍乱发生时的恐怖气氛。‎ C. “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小说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闻达受到领导重视和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 D. 小说插叙了闻达年轻时消灭鼠疫的情况,它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后面消灭霍乱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 ‎8. 小说三次写到闻达的鞋子,每次表达效果都不同,请简要分析。‎ ‎9. 谈到创作时,作者说“将自己的担忧写进了小说”。作者的“担忧”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 ‎8. ①第一次突出人物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②第二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③第三次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已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 ‎ ‎9. ①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②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③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④对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B项,“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错,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防疫工作的轻视。‎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表现了闻达受到领导重视和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错误,此时设备还未完善;另外结合原文“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磨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可知人物的心情应是“激动兴奋”。‎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具体考查物象衬托和细节描写。解答时要找到这些细节描写,分析语境,概括该描写表现人物的哪些形象或性格特点;最后分析这样塑造人物的效果。‎ 第一次是“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资料堆中微微摇晃,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鞋与脚不配套”,说明人物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第二次是“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磨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为何“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磨擦地面”?是因为臭塘村发现“霍乱”,大家对这个病知之甚少,都不知如何是好,“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可见这个细节是表现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第三次是“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噬嗌地磨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闻达和同事们成功阻止了疫情的爆发,但是群众不知道,“臭塘村的人们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并且“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而闻达并没有因此而闹情绪,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已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创作意图及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探讨创作意图要结合背景及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的关键信息来分析;筛选概括信息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本题问作者的“担忧”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于是,在学习流行病病论的时候,这几种传染病的章节是哗哗翻过去的”可概括出“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根据“闻达的八条处理方案,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就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可概括出“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根据“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了!”“臭塘村的人们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可概括出“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根据“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呢?’”“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可概括出“对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 ‎【点睛】‎ 要读懂小说,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①,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铃卫将,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②,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救,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仁杰,群臣奠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丞光嗣:猴仁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②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B.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C.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D.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 B.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 C.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仁杰坚持原则,直言敢谏。在立储问题上,不阿附太后,最终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 B. 狄仁杰公私兼顾,不避嫌忌。他举荐自己儿子为尚书郎,太后说他像祁奚一样顾念家人。‎ C. 狄仁杰不计得失,为国荐贤。他知人敢任,力排众议,请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将李楷固。‎ D. 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极力谏阻,武则天停止了这项工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2)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宫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 ‎14. 狄仁杰是如何打消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A 12. B ‎ ‎13. (1)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来投降,有关部门指资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 (2)如今边境又不安宁,如果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假如哪一个地方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 ‎ ‎14. ①从先皇遗命的角度劝说;②从母子和姑侄关系亲疏对比的角度劝说;③机智地为太后解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 其中,“陛下立子”是主谓结构,且“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排除AC项;“千秋万岁后”是时间状语,“后”字不能断到后面;“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中“则”是虚词,往往用在句子开头,因此在“则”前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公私兼顾“顾念家人”不当。原文有“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狄仁杰推荐自己的儿子是出于公心,就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一样。‎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补出主语“李楷固”;“后至”,投降的太晚;“族”,灭族。(2)“尽”,用尽;“一隅”,某个地方;“何以”,宾语前置句,用什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段结构,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找出对应答题区域;然后翻译这部分内容,理清思路;最后分条概括。‎ 原文是“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他先是从先皇遗命的角度劝说,再从母子和姑侄关系亲疏对比的角度劝说;最后机智地为太后解梦。这样就打消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武承嗣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从道理上如同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了,这是什么意思?” ‎ 狄仁杰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思。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已儿子的)祁奚了。”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鹘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孙万荣死后,李楷固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侍奉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他的亲属友好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他又请求授给李楷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常常未违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纳他的建议。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松 石延年 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 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 报言帝座抡材①者,便作明堂②一柱看。‎ 注:①抡材,选择木材。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15.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 B. 领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 C. 颈联“苍藓”“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 D. 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 ‎16. 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 ‎①表层含意:希望建造宫殿的人选择古松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②深层含意:以木材喻人才,呼吁朝廷选拔像古松一样隐埋民间、品行端正又有才华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目空一切”错,颈联主要是以苍藓、丝萝的攀缘附托反衬古松的刚直伟岸。‎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手法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大意;鉴赏手法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并说明效果;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报言帝座抡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意思是“告诉那为天帝建造宫殿选择木材的人,应当把这棵古松看作建造明堂的顶梁柱”。表层意思是,希望建造宫殿的人选择古松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实际上尾联是托物言志,以木材喻人才,呼吁当权者起用隐埋山林的良材,作为建造明堂的顶梁大柱,意即呼吁朝廷选拔像古松一样隐埋民间、品行端正又有才华的人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在总结十思之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用人处事标准,只有这样,被任用的人才能竭忠尽智,竞相用力。‎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醒自己。‎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答案】 (1). 简能而任之 (2). 择善而从之 (3). 忧劳可以兴国 (4). 逸豫可以亡身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简”“逸豫”“频烦”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莱品味重色黯,。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莱: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莱、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云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对比 比喻 比拟 B. 比喻 借代 对偶 C. 借代 对比 排比 D. 比拟 对偶 排比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8. A 19. ①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强调了菜的品种之多。②原句使用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明快。③原句表述口语化,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 ‎20. ①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②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掌握高考常考的几种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等;要掌握每种修辞的特点和效果;要能区别易混修辞的不同。‎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莱品味重色黯”,这是对比;“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这是比喻;“寒冷都被赶走了”,这是比拟;“冬季漫长,寸草不生”,这是对偶。文中没有借代和排比。‎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和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能够比较出两句话在句式选用上的差别,能够鉴赏修辞或词语的效果,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好。‎ 原句将“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单独列出成句,更起到突出的作用,强调出菜品之多;这样写也化长为短,短句多,句式活泼,节奏明快;菜名加上语气词,富有口语化特征,与全文的语言风格一致。所以说原句表达效果好。‎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处,根据后文“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可知,横线处句子应当说到“席面”;而结合前文“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莱品味重色黯”,可知是说北方菜上不了席面。‎ 第二处,根据前文的“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可知应是说所吃的菜品少;再根据后文“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莱”可知,是说吃不到绿色新鲜的蔬菜。‎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和一处标点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随着“五一”劳动节假期到来,香港居民开始外出踏青,访港游客的身影却依然罕见。②在旺角、铜锣湾等主要商业区,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③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劳动节假期首日有1528人次入境香港,④其中香港居民占比超过九成以上,内地访港旅客仅有119人次。⑤而去年5月1日,有逾106万人次进出香港,其中内地访港旅客量接近50万人次。⑥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表示,今年是自2003年内地赴港“个人游”推出以来,香港首次出现“零团来港”的劳动节假期。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和出入境安排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五一”假期,许多旅客无法到访香港,香港迎数年来最少客流。‎ ‎【答案】②“较往年”前添加“人流”;③删除“显示”(或删除“根据”);④删除“以上”(或删除“超过”);⑥“今年”后添加“五一”;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改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也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时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对思考的方向,然后仔细阅读文段,注意看表达是否存在语病,是否得体,有无赘余、残缺、搭配是否合适、有无语序不当、表意不明、逻辑错误等等;标点符合不符合规范。‎ ‎②“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缺少主语,应在“较往年”前添加“人流”;③“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删除“显示”或删除“根据”;④“超过九成以上”赘余,不合逻辑,应删除“以上”或删除“超过”;⑥“今年是……假期”搭配不当,应在“今年”后添加“五一”;⑦“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出入境安排”之间是小并列,同属于“因素”,因此“受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改为“、”。‎ ‎22.以下是某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程图。如果校内有一名发热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处置?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介绍清楚,不超过200个字。‎ ‎【答案】立即用专用车辆在防护措施下转运至发热门诊排查,如果排除新冠肺炎,就让其在学校或居家隔离观察,无症状后可以去上课。如果是疑似病例,就向教育行政部门、属地疾控部门报告,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消毒、隔离。隔离后如果排除病情,就让其在学校或居家隔离观察,无症状后可以去上课。如果确诊为新冠肺炎,就向教育行政部门、属地疾控部门报告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消毒,对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先确定叙述顺序,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本题考查的是某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程图。根据箭头方向表述。注意观察,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如何处理,疑似的如何处理,确诊的如何处理,排除的如何处理。分析清楚这些就能理清头绪,关键是表述的时候逻辑要清楚,语言要简洁流畅。‎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离开。“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深情回忆。‎ 材料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020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 材料三:‎ 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梁启超 材料四:‎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班里要举行“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请你参考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可以写自己的青春经历,可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也可以谈自己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中,有很多青年担当了重要的责任。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不负韶华,共同振兴国家。‎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正如梁启超和李大钊赞美的那样,青春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教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莫负韶华,与我同振国家。‎ 青年人为何要担此重任?因为青年拥有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处在一个最具活力、创造力、冲劲的时期,易被时代感染,易无惧迈上征程,能扛时代大旗,能“教日月换新天”。有能力者若不发挥其能力,会终生懊悔;青年人若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便是辜负了上天的馈赠。所以青年应秉承先辈精神,发扬责任意识,勇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像习近平主席那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不负韶华,振兴国家。‎ 现如今,中国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那些推迟了婚礼奔赴武汉参加抗疫斗争的青年,书写了最美的青春……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 可青年人也不全是如此有担当。近来竟有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生他养他育他的父母竟排在末位,而更重要的是他的排序里竟然不见社会与国家!这哪里是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只想“娱乐至死”“佛系度日”,从未想过对他人和社会做一点贡献,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和绝望的自堕心态。而这种人竟成为“网红”,此理论一旦扩散传播,将污染多少青年的心灵!诚应止之。‎ ‎“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我们青年人应胸怀祖国,奋发困强。像鲁迅曾说的那样:“摆脱冷气, 只顾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的话,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使是唯一的光。”我们应抛开尘俗浮华,勇担起自己的责任, 不辜负韶华,敢于在汶汶世俗中喝出:“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关于“青年”“青春”的作文题目。材料共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青年习近平在黄土高原插队的,关键句是“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回望习近平的青年时期,正是在梁家河村里树立的远大理想指引了他日后的人生方向,“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萌生、扎根生长并且在创业奋斗中不断升华,他向着目标一步步砥砺走来。第二则是2020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的一段话,关键词是“真情奉献”“担当精神”。第三则是梁启超的名言,是对青春的热情歌颂,青年朝气蓬勃,毫不畏惧,有着长久的美好未来。第四则是李大钊的名言,歌颂青年的无畏、自由,思想的活跃,敢于创新与征服。‎ 纵观这几则材料,可从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敢于创造等各个角度来立意。题目要求是写一篇“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发言稿,只要是围绕“青春”来写都可以,可以写自己的青春经历,可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也可以谈自己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 参考立意:‎ ‎1.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2.舞青年姿态,唱责任之歌;‎ ‎3.且以青春报国家;‎ ‎4.以青春为笔,画创新画卷。‎ 参考素材:‎ ‎1. 人人都拥有青春。但是,不是人人的青春都是由他们自己做主。有的人,被电子游戏做了主;有的人被父母做了主;有的人,被社会不良风气做了主。而被游戏做了主的人则被游戏毁了一生,被父母做了主的人,只知道听父母的话,去补习,去找家教,而被社会不良风气做了主的人,以后只会走上黑暗甚至犯罪的道路。‎ ‎2. 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重要主体。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任何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演进都离不开进步青年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深刻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次救亡图存爱国运动,都是大批新青年的振臂疾呼和迅猛行动。红军长征更是一批革命青年创造的历史奇迹,长征开始时9位元帅平均年龄36.5岁,8位大将31.7岁,48位上将25.9岁,157位中将23.8岁。当代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青年必将勇敢地承担起这一神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作用,推动中国实现历史跨越。‎ ‎3. 青年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青年研究的国际信息交流“动员项目”中提出:“青年塑造未来”。青年的发展有着强烈的世界意义,具有塑造世界、塑造未来的深层含义。“国之交在于民之亲”,青年是“民之亲”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在推动国际交往和世界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当代青年成长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思维开放,价值观更加包容,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愿意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同,有更加强烈的意愿。面对变革和调整不断加速的当今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党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为新时代青年深化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重大契机和广阔舞台。青年将在促进国家沟通交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进世界文明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国家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坚实基础。新中国经历了70年建设发展、40‎ 年改革开放,国家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这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基础。青年在思想政治状况、物质生活条件、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教育、就业、创业,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等方面获得更加便利的条件。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的发展和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结构:题目是《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本文立意精准,观点明确,标题即为全文中心论点。首段开门见山,直入话题,点明青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主体部分,首先结合材料从历史伟人写起,点出周恩来、燕园学子留给我们年轻人的重要启示;然后探究青年人承担振兴中华大任的原因;接下来,利用叶聪、嫦娥团队、哈工大学生的例子证明当今社会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文章所举的事例中既有个人也有团队,更具说服力。最后反面论证,分析青年网红的例子,点明其自私自利、不顾家国的恶劣品行。文章最后巧妙引用鲁迅名言发出倡议,收柬全篇。此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结构严谨,自然流畅。‎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