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11月月考(2016-11)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1月月考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说明: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每题3分,共9分)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 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一切带有灾害性质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与人之命运,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序与形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与阶级、国家等制度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仪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诸位神明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古代华夏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更是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周礼》、《仪礼》和《礼记》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经典,从唐朝开始即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位列九经中的三篇。宋朝之后,朱熹将解说《周礼》与《仪礼》的《礼记》重新编撰,并将其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进入科举考试科目。封建时代的礼更像是一门“人治之法”,能够通过礼稳固世袭的阶级结构,在保证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之礼是建立在君权和父权的基础之上,那么西方封建社会之礼则建立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之上。而这两者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点有所关联。 在封建社会式微、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时,西方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神为本”转换成“以人为本”。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以及贵族与仆役之间不相容亦不平等的“互相对立”的人际关系,在文艺复兴时代均被重新审视。贵族并不天生高人一等,仆役亦有权选择学习与实现阶级上升。属于封建社会的“阶级式礼仪标准”,被逐渐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充分继承了封建君主的“征服”美德——大批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与老钱阶级相对应的new money(暴发户)群体的出现,使得看似“人人平等、自我实现”的资产阶级式处世之礼有了变化:在英国与法国,出现了一批用钱买贵族名头的“伪雅族”,在美国,出现了用不同价钱隔离不同收入人群的商业形式。虽然一度只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奢侈品产业,在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阶层下放,但它也同时转换成为了“有钱才能买到”的新式礼仪准则:财富取代了阶层,成为新的“敬仰”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盛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消费主义社会。在这个神权不存在、阶级被消灭、人本主义盛行的阶段之中,无处不在的商品造就了以金钱为基准的新式社会阶层:贫穷阶层,中产阶层,以及富人阶层。而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则让人们开始反思以金钱为本的社会体系之中,曾经被神权与阶级所压制的人权是否又陷入了对于人性新的压制怪圈:消费至上。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时期,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同时盛行,精英团体与嬉皮士团体相安无事。在经历无数次的社会与文化解构之后,需要正装出席的礼仪场合依然存在,只是“正装”的概念变得五花八门——你当然可以穿着三件套配双运动鞋,也可以套着华美长裙外搭一件朋克小皮衣。多形式的生存理念、多方式的生活选择,都被逐渐的尊重和扶持起来——在这个时代,礼所构建的基础并非社会付诸与人的一切名头与称号,而是人类彼此之间所天然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礼仪”的养成永远与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变迁有关。奴隶时代的敬神礼仪被封建时代毁灭,并建立一套以人之阶级为重心的礼仪系统。封建时代的等级礼仪被资产阶级毁灭,在保留王室的基础上进行了看似“人人平等”其实“尊重资本”的新式礼仪系统。两次世界大战又让人们全面反思资本对于人性的毁灭,重新建立一套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礼仪(日常礼貌)系统。不同时代,“礼”所需要尊敬的对象、“礼”的概念的构成也有所不同。但它永远是人类的执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以虔诚的态度,向神鬼敬礼,并将各种程式完善并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B.私有制出现之后,礼也有所变化,诸神变成了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C.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有夏礼、殷礼、周礼,而且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 D.西方封建社会的礼建立在君权和神权基础之上,但两者因“君权神授”而有所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礼”在奴隶社会是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封建社会,它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B.在文艺复兴时代,人们重新审视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礼仪标准也逐步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C.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财富成为新的“敬仰”对象。礼仪标准也随之变化,表现为“人人平等”原则的大规模下放。 D.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开始反思金钱对人性的压制,“消费至上”的衡量标准受到人们的质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能够使社会阶级结构变得十分稳固,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能建立起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B.在经历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之后,人类彼此之间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成了“礼”构建的基础。 C.“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点分别为:“敬神”“以等级为重心”“尊重资本”以及“以尊重人为基础”。 D.人类社会之中,“礼”永远是人类的执念,它的发展与演变基本上是与社会阶段的演进同步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 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5分) ②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12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 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③ 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8.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9.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0.全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四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3)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能够“ ”,穿越云气,背负青天到南海。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 (3)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 五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传 道 聂鑫森 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 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 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钦服马连良的“马派”,行腔念白,颇有神韵。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很忙,或掏钱买票看戏,或参加票友的聚会,或在家里听京剧光碟。对于别人的求教,他一概不会拒绝,问什么答什么,“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南麒北马关外唐”等滔滔不绝。 有一天夜晚,纪于天在剧院看完戏,回到家门口,正要掏钥匙开门,发现钥匙忘带了,只好敲门,并用京剧道白:“老伴儿,开门来!” 老伴儿在里面闷声回答:“谁是你老伴儿?你的老伴儿是京剧!” 他立刻接上话:“此言甚是!” 纪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人。 省城的京剧团来到了古城,要连演十晚。头三晚的戏码是《文姬归汉》《群英会》《野猪林》。纪于天很欣赏这个剧目的演员,马派老生,程派青衣,叶派小生,侯派花脸,杨派武生,人才济济,争奇斗艳。他能不去一饱眼福和耳福吗? 但这次他却不用去买票了,有人把票送上门来了。 送票的叫牛金,40 来岁,在本市一家公司当老总。他爹与纪于天是老同事,又在这条小巷里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牛金平时回爹妈家不多,来去都是一副匆匆忙忙的样子。 纪于天很惊讶:这父子俩是压根不看京戏的,牛金怎么有这个兴趣了? 牛金坦言相告:“我爹让我来找纪伯伯帮忙,您千万别推辞。过几天,有一个美国的华裔客商来洽谈业务,据说他是个京戏迷,晚上得招待他过过戏瘾吧。我不懂这个,临时抱佛脚,想请您陪我先看几场戏,再听您说说戏,以便我和他交谈时,有个共同的话题。或许他一高兴,合同就签下了。” 纪于天笑了,说:“我不缺这几个买票的钱。你想了解京剧,我愿意陪同,正好为国粹传道嘛!” 牛金说:“那是,那是,这是戏票,头三晚的我们在剧院碰面吧。” 第一晚,牛金早早地到了剧院,和纪于天一起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文姬归汉》散戏后,牛金谦恭地请纪于天去了一家茶馆,在一个雅座里喝茶,吃夜宵,聊天。 “纪伯伯,程派唱腔怎么听起来是这么个味儿?” 纪于天说:“你问得好。程腔讲究若断若续、藕断丝连、缠绵悱恻,称之为‘鬼音’。它不是‘直’着出来的,而是走了一个曲线,音量似乎不大,但有力度,这个饰演蔡文姬的演员是地道的程派传人,功夫很深。” “哦。” “我虽是习老生的,平日程腔也听得多。比如剧中蔡文姬唱的‘荒原末日嘶胡马,万里江山归路道……’是西皮原板,我给你学学。” 纪于天用手在桌上敲着板眼,尖起嗓子唱起来。唱到精彩处,牛金也学着喊一声“好”。纪于天笑得满脸放亮。 “小牛,明晚是《群英会》。演周瑜的小生和演蒋干的丑角最值得一看。” “我会准时到场的,纪伯伯。” “也许你从此就爱上了京剧了。” “但愿如此!” 第二晚,牛金在开幕前几分钟,才匆匆赶来,坐到纪于天旁边的座位上。戏演到一半,牛金的手机响了,他哼哼哈哈地通完话,抱歉地对纪于天说:“公司里有急事,来了份海外传真,我得去处理一下。纪伯伯,真对不起。” “明天去处理不行吗?” “人家等着答复哩,心为形役,没办法!” 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像一尾鱼,眨眼间就不见了。 这么好的戏,牛金半场退席,纪于天觉得很遗憾。过了一会儿,纪于天忘记了身边少了个人,专心专意地看戏,看得浑身发热,喉头发紧。 第三天晚上,牛金没有来看戏。他白天打了个电话给纪于天,说那个美国华裔客商不来了,派他的一个部下来洽谈,这个部下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特别爱听交响乐...... 纪于天孤零零地看完了《野猪林》,旁边那个空着的座位,他总是忍不住去瞅瞅,心里也仿佛空了一大块。今夜,他怎么了?看京剧都分心,怪! 走在回家的路上,见身前身后无人,纪于天唱起了剧中人林冲的一段“反二黄散板”转“原板”,声腔凄凉悲切:“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有删节) (1)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纪于天夜晚在剧院看完戏后,到了家门口发现忘带钥匙,敲门时受到老伴的责备和埋怨,说明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极其反感。 B.小说开头部分用较长的篇幅介绍纪于天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是为了下文具体写纪于天“传道”做铺垫。 C .牛金平时工作繁忙,每次回父母家都是来去匆匆,且从来不看京剧,这次利用接待美国客商的契机,他主动接触京剧,希望借此培养对京剧的兴趣。 D.作者在文中引述京剧经典剧目和唱段,还借小说人物之口对京剧流派风格进行精当点评,这样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E.本文注重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牛金轻巧地从观众席中滑出去”“眨眼间就不见了”“浑身发热,喉头发紧”等描写生动形象,十分传神。 (2)小说在刻画纪于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3分) (3)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纪于天“凄凉悲切”地演唱“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 六13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婀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在学贯中西的洪业(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②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③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2)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 (3)为什么侯仁之被称为“我国申遗第一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语言运用(19分)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近30年里,青岛市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企业争创名牌的政策,使青岛实现了从发展名牌产品到发展品牌经济、创建品牌城市的战略的大转移。 B. 2010年5月1日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日子,根据在空中拍摄世博会的情况,记者发现世博会的各个场馆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C.在各大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已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 “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15.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1)机构编制管理的日常事务必须扎实做好,不能守株待兔,天天坐等各部门单位登门,光凭翻阅书本和审核材料办事。 (2)她算什么?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保姆。换了以前,无非一个下人的角色,现在她却 登堂入室,成了他的继母不说,连原属他的房子,竟也会落入她手。 (3)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4)七月流火,北京天气炎热,要见心仪已久的邓小平,金庸当然十分兴奋。 (5)孝琪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然而他的思想也有独到处。 (6)任何方案的订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A.(3)(4)(5) B.(3)(5)(6) C.(1)(5)(6) D.(2)(4)(6)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在白天睡去。我的指尖开始氤氲无尽的情思,在闲暇的午后,夜来临的时候,安静成一泓秋水的宁静,最后,消失在一首词的张望里。____________,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扎根,最后把相思饮尽。 A.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 B.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 C.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去把我的眼睛糊住,紧紧地把时光包裹 D.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把我的眼睛糊住 17.下面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4分) 年份 网上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书阅读 纸质阅读 2012年 30.1% 29.0% 3.9% 36.1% 2013年 31.4% 31.8% 4.0% 32.8% 2014年 32.9% 33.6% 4.1% 29.4% 2015年 34.6% 36.1% 4.2% 27.1% 请简要概括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不得出现数字),并就这种变化谈看法。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要寻找何处有油, ① 。物探船就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先锋,它使用的方法就是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油气聚集在地层深处,看不见,摸不着, ②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二维物探船,随着油气开发向深海迈进, ③ ,专家正在研制新一代的三维物探船。 八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11月月考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答案 每题3分 1.C 2.C 3.A 4. C 5.D 6.A 8.D 9.D 14 A 15B 16B 1.C强加因果。形成“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是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2.C偷换概念。大规模的阶层下放的是“奢侈品产业”,而不是“人人平等”的原则。 3.A以偏概全,将封建社会的范围扩大为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另外,稳固的是“世袭”的阶级结构。 4. C 5.D 6.A 7.(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译出大意给2分; “迁”“烽戍”“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译出大意给2分; “效”“事”“颠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等到高睿成年,即将成婚,他的脸上还带有悲戚的表情。他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经常到深夜才休息。文宣帝接受禅让后,高睿的爵位升为王。天保六年,诏令高睿领兵监修长城,当时是六月,高睿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亲自与士兵民夫同劳苦。定州先前时常冷藏冰块,长史宋钦道认为高睿冒着炎热,派人倍道兼程给高睿送来冰块,对值盛夏,所有人都认为冰块来得很及时。高睿面对冰块感慨地说:“全军都在喝温水,我怎能忍心独自享用冰块呢?”最后直到冰块融化成水,高睿也没有尝一口,士兵民夫很受感动。天保八年,授任高睿为都督、北朔州刺史。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高睿在没有水的地方祈祷后挖井,泉水汹涌而出,至今还被称为赵郡王泉。后来高睿陪侍酒宴,皇帝从容地对常山王高演等人说:“自古以来也有像他这样的长史吗?”孝昭帝临终,高睿事先接受顾命,在邺城奉迎武成帝,投任为尚书令。河清三年,北周军队和突厥人到达并州,武成帝穿上军服,准备让宫女们躲避起来,高睿勒住马进行规劝,于是才停止。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道:“你们说北齐动乱,因此我们前来攻伐;现在从北齐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意志坚如铁,我们怎么能抵挡呢?”于是返回。于是朝廷认为高睿能干,加授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授任他为太尉,监管五种礼仪。高睿晚年由于酒色的缘故受到和士开的陷害。武成帝去世,高睿与冯翊王高润等人启奏后主道:“和士开不适宜仍然留在宫廷内。”并且入宫启奏太后,于是外放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准备把和士开再挽留一百天,高睿严肃地表示不同意。早晨高睿准备到朝廷,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加以劝阻。高睿说:“国家的事情最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事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高睿入朝拜见太后,太后再次重申上次的话,高睿坚持己见更加坚定。他走出朝廷到了永巷,被抓住送到华林园,在雀离佛院被刘桃枝用杖击杀,当时高睿三十六岁。 8.D 9.D 10.(6分)首联: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11(5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2(1)答D给3分,答E给2分,B 给1分 A 明老伴平时对纪于天痴迷京剧极其反感,欠妥 B身体状况是做铺垫,欠妥 C借此培养兴趣错误 (2)(3分)①幽默风趣。纪于天晚年生活充实,说话幽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②痴迷京剧。纪于天从小喜爱京剧,直到老年仍不改初心,是一个有着多年积累、水平较高的京剧票友。③待人热情。纪于天积弘扬国粹艺术,从不拒绝别人的请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传承国粹之“道”。 (3)(4分)①小说以《野猪林》中的唱段结尾,自然响应了上文情节。②这段唱词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纪于天满腔热情地“传道”,以为觅得知音,可无情的现实让他感到失望和寒心,“朔风阵阵透骨寒”正好吻合了纪于天此时的心情。③这段唱词暗示了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遭到冷遇的现实,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以景结情更显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其艺术表现力更强。 13(4分)(1)①侯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新领域。②对北京玉泉山西侧水势的观察,成为他研究北京水源的第一手资料。③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受到罗士培、达比的影响;回到燕京大学时完成思想飞跃,打破传统的桎梏。④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建立历史地理学科。 (2)(4分)①观察细致,具有探索精神。发现玉泉山上的石水槽,推想这是过去的引水槽,由此发现了北京城的水源。②打破常规,具有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桎梏,创立了现代历史地理学。③和蔼可亲,知识渊博。与师生一起观看流星雨,和他们讲述北京的那些人、事。④情系祖国,具有爱国精神,为城市建设和中国“申遗”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6分,分析每点2分。3点即可)侯仁之能被人们熟悉,就是因为他在中国“申遗”方面的努力和贡献。①国内很少人知道《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时,侯仁之第一次了解这个公约;②外国人对中国寻常城砖感兴趣,引起他沉思;③侯仁之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中国尽早参加《公约》提案呼吁,并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使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④1987年起,中国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侯仁之应记首功。 14 A(3分) B主宾搭配不当,不能站满人群。C“人口”和“改善”不搭配,在“人口”后加“增加”。D主客颠倒,应为“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及家庭情况对其毕业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 15 B(3分)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与句中“天天坐等各部门单位登门……”等内容不合,望文生义。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句中恰恰理解为“进入”。危言危行,“危”,正直。成语的意思是正直的言论或行动,常误用为危险的言行。句中使用正确。七月流火,不是形容天气炎热,恰恰相反,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这里指火星,而不是指大火。与后面的“北京天气炎热” 不合。不足为训,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句中使用正确。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句中使用正确。 16B(3分) 这段话是说夜晚“我”的情思涌动,形成文字。横线后面说“在文字中蜿蜒”,那么前面应是书写的凭依,即“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前面应是先说把“时光包裹”,同时也把“眼睛糊住”,才有后面对“星光和记忆”的凭依。 17(4分)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均呈上升趋势,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意思对即可)(2分)呼吁回归纸质阅读、深度阅读。(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6分)①还要有先进的设备 ②只有通过物探方法才能找到 ③物探装备向高端发展(每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 19(6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