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余姚中学 2019 学年 10 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3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和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 rěn)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B.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yán)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暗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C. 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jié)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D. 在炎热的天气里喝了清凉的水,让人在清凉里感觉到人的温情,这桶水是由某个居住在这城市里陌生的人所提供(gòng)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未升起时就提这么重的一桶水来,那细致的用心是颇能体会到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从意义角度区分。一般来说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同时,要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如果答非所问,将会功亏一篑。‎ A项,“和欢”的“和”,应为“合”;“谂”应读(shěn)。‎ B项,“掩盖”的“掩”应读(yǎn);“暗然失色”的“暗”应为“黯”。‎ D项,“提供”的“供”应读(gōng)。‎ 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情怂恿我探听出这一个地方;它替我出主意,我借给它眼睛。‎ B. 他知道我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我不会改变计划的。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C.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D. 屈原,是整个先秦时期的文学冠军。因为如此,作为中国第一个伟大诗人,他以《离骚》和其他作品,还为中国文脉输入了强健的诗魂。对于这种输入,连李白、杜甫也顶礼膜拜。‎ ‎【答案】D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调动大脑里积累的成语的意思;再结合具体语境去辨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本题适宜采用排除法。D项,“从后文还为中国文脉输入了强健的诗魂”,看出整句表示递进意味,所以应将“因为”改为“不仅”,从而构成“不仅……还”的一套关联结构。‎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提高绿地管理养护质量,我市制订、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 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均由专业单位承包。‎ B.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C. 鲁迅当年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的缘故。‎ D. 实习是年轻人的必修课,实习期或许短暂,却是一笔蕴藏机遇的珍贵财富。共同营造清爽的实习,为年轻人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全社会的责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A项,主语不一致。“前面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和“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不是同一个主语。应将“颁发的”改为“颁发了”,表示事情已经完成,在语境中指这些规范性文件已经出台,这样整句的主语都是“市区绿地日常保洁、养护等”‎ C项,句式杂糅,“是因为……”和“是……的缘故”是两套句子结构,不能并存,可删掉后面的“的缘故”。D项,成分残缺,“营造”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清爽的”的后面加“环境”。‎ 故选B。‎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25 -‎ B.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C. 这里的溶洞之旅始于一部电梯,它让人免去了攀爬之苦,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得很近, “大壑峡崖遮不住,悠忽降临绿水边。”‎ D. 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曲终人散,更能理 解杜工部观剑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段,因此,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本的有效信息,还要观察文段中的标点符号。平时应该勤于总结常见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然后熟练记忆。B项,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句号,句号改为问号。C项,句号应在引号外。D项,“曲终人散”前的逗号改为分号,与前面“与友人告别”相呼应,表并列。‎ 故选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实甫,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主要作品有《西厢记》《丽春堂》 《破窑记》。‎ B.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清代散文家。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是注重细节,刻绘生动; 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C. [正宫]宫调名之一。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端正好][滚 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D.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答案】B ‎【解析】‎ - 25 -‎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文学、文体、文章、风俗、礼仪等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而对于外国作家作品,我们要知晓其内容,掌握其国别;对于中国的作家作品,古代部分的重点记清楚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创作风格等,现代作家主要是记住代表作或主要作品及其大概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B项,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而不是清代的作家。‎ 故选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的一项是 ‎ A. 形容枯槁 B. 意气勤勤恳恳 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 颜色憔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等等。‎ A项,“形容”古义指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勤勤恳恳”古义是诚恳的样子;今义是勤劳而踏实。‎ C项,“辛苦”,古义指辛酸苦楚。今义是身心劳苦。‎ D项,“憔悴”和今义相同,都是“面色不好”的意思。‎ 故选D。‎ ‎7.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见狱吏则头枪地 C. 渔父见而问之曰 D.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通假字的识记和判断能力。通假字重在平时的积累和记忆,每次学了课文要主动的进行归纳整理,并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不断温习和巩固,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情景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个字是通假字,并且通什么。‎ A项,“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 B项,“枪”通“抢”,译为“撞”;‎ - 25 -‎ C项,“父”通“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故选D。‎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屈原既放 A. 圣人不凝滞于物 B. 而刘夙婴疾病 C. 不复与言 D. 重为乡党所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判断文言特殊句式的关键是抓标志。例句:“屈原既放”是被动句,即“屈原被流放了”。ABD三项和例句一样都是被动句:‎ A项,“凝滞于物” 就是被事物“凝滞”;‎ B项,“婴疾病”,被疾病缠身。‎ D项,“为……所笑”,就是被……所嘲笑的意思。‎ C项,“不复与言”是省略句,是“不复与(之)言”的省略。‎ 故选C。‎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请略陈固陋 ④雨泽下注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 ②③相同,①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 ‎①“闻”,动词活用作使动用法,译为“使……听闻”;‎ - 25 -‎ ‎③“固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浅陋的意见”,作“陈”的宾语。‎ ‎②④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其后的动词。‎ ‎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译为“亲手”,修饰“植”; ‎ ‎④“雨泽下注”中的“下”可译为“往下”,修饰“流”。 ‎ 故选B。‎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谈到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一些人会认为,自由应当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①_____,二者不可兼得;②________,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的约束。事实上,③________,无限制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任性与放纵。‎ ‎【答案】 (1). ①纪律则是对自由的限制; (2). ②有了纪律就没有自由; (3). ③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制的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考查语言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补写语句题,就是要求所补写的句子与原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我们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抓住话题中心,梳理出整段文字的脉络,更要巧妙地把握句中的关联词。同时,还要根据语段的表达方式,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例子:)本题是一段有关“自由和纪律”的议论性文字,阐明了二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文章开头从反面提出问题,将某些人渴望绝对自由,认为纪律是限制的观点摆出来,所以第①应填“纪律则是对自由的限制”,这是某些人的错误观点,是后面批驳的对象;从第②句后面的句子“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的约束”,可看出这还是对反面观点的进一步归谬,所以第②应填的内容也是后面一句相关的,故可填:有了纪律就没有自由;第③句是作者亮出自己的观点了,即“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制的”,从而否定了某些人的错误观点。‎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材料一 - 25 -‎ ‎2018 年 4 月 2 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 目标:‎ 到2020 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 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 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 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 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 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 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 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 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版),积极开展“新工 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 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 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 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 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 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 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 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 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 25 -‎ ‎6 月 10 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 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 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 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 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学、计算机这些 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 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 2018 年 6 月 12 号《长江日报》‎ ‎11.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0 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 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 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2030 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 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 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 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 25 -‎ 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工作。‎ C.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 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 的相关知识。‎ ‎13. 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11. A 12. C ‎ ‎13. ①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 ‎②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③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 ‎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错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个地方。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选项将未然的 “推动”二字,变为已然的“已经”。‎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而选项是“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将“未然”变“已然”。‎ - 25 -‎ 张冠李戴。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应该是“教育部”。‎ D项,“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在文中无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我们要善于结合文本分角度回答。从材料二中,“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等语句可概括出在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从材料中“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语句可概括出在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从“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等语句可归纳出:在人才培养力度方面需要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观点。从段末“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等语句可概括出: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等观点。‎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美的猎物 ‎〔加拿大〕莫洛迪·坎贝尔 著 张维 译 ‎ 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 - 25 -‎ ‎ 萨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但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 ‎ “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 ‎ 萨莎乐不可支,强忍着不动声色。“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屋内的高档家具登时映入了她的眼帘。‎ ‎ “正打算养,”老妇人颤巍巍地说,“我找钟点工就是为了帮我照料猫咪。”‎ ‎ 萨莎朝老妇人笑了笑。她确信自己很有把握做这个活——她以前从未失过手。白发苍苍,不爱打扮,衣着朴素……这样的老家伙们最容易摆平。萨莎要的薪酬比那些中介机构开价低得多,只要给现金就行,有了现金干什么事情都方便。‎ ‎ 老妇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她的猫,萨莎的眼睛却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昂贵的家具,高雅的雕塑,餐柜上摆放着银光闪闪的蜡烛台,那八成都是些纯银的。毫无疑问,主人的卧室里肯定还有许多珠宝和大量的现金,像她这样的老家伙一般都不大喜欢银行卡。萨莎沾沾自喜,想象着即将到手的果实。寻找贵重物品的藏匿之处对萨莎来说是小菜一碟。‎ ‎ “亲爱的,再加点茶?”‎ ‎ 萨莎欣然应允,笑容可掬。老妇人拿茶壶的那双手青筋毕露,满是皱纹的手背上布满了深褐色的老年斑。萨莎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 ‎ “天哪!”老妇人失声咕哝了一句。‎ ‎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 ‎ “哦,没什么,”她显得很尴尬,“实在对不起,我需要去……”说着,她摇晃着身体从沙发上站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卧室奔去。‎ ‎ 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呵呵,这些老人们都是些“菜鸟”。‎ ‎ 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接下来的事情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 20分钟过后,穿着外套的埃尔维拉·莫蒂菲从卧室走出来,直接来到躺在沙发上的萨莎·萨罕斯卡身边,她仍然步履艰难,但脸上却带着古怪的笑容。‎ ‎ 老妇人从萨莎身上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还有金手镯和金戒指,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她把这些战利品统统塞进外套里面装有拉链的那个贴身口袋里。‎ - 25 -‎ ‎ 那双枯枝般的手指紧接着又在萨莎的手袋里寻找,翻出了她的钱包。‎ ‎ 竟然有800美元!这足以让我过上一段好日子,老妇人喃喃自语。最近账单上的各种费用都涨得相当厉害。‎ ‎ 老妇人把沙发后面的一个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长长的蓝色热水瓶,十分小心地把茶壶、茶杯、小奶壶里所有的东西都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整理好这一切以后,她拉上包上的拉链,起身站了起来。‎ ‎ 老妇人的眼睛最后在房间里打量着。临时找一套这样的公寓十分方便,房主及其家人一般总是在这个时候离家外出度周末。‎ ‎ 沙发上的姑娘仍然沉睡不醒。挑选这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机会和成功,因为她或他们绝不会去报警。这些年轻人总是自以为是,其实很愚蠢。即使她真的敢去报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年龄的老妇人看上去都差不多,年轻人绝对分辨不出谁的头发更白,谁的皱纹更多。‎ ‎ 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 ‎(选自《译林》,有删改)‎ ‎14. 作者的题目有什么含义及作用?‎ ‎15. 请简要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16. 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7. 小说篇幅短小,但能“尺水兴波”,与作者妙用伏笔有关。请举例赏析。‎ ‎【答案】14. ①“完美的猎物”,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题,点明是一起诈骗事件;②有利于情节的展开,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对萨沙,老妇人年老体弱,容易下手;对于老妇人,萨沙自以为是、疏于防范,且不敢报警;③题目与文中的首尾照应,圆和如一,突出了中心。 ‎ ‎15. “老妇人”是一个靠诈骗为生的惯犯。她善于伪装,警惕性强,心思缜密,专挑偷盗诈骗者下手,善于揣摩被害者心理,经验丰富,手法熟练。如“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等描写说明她经验丰富,手法熟练;从“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可见其警惕性强,心思缜密;而她挑选这类骗子作为施骗对象,看准其不敢报案。表现出她善于揣摩人的心理。 ‎ ‎16. ①语言描写:如“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 25 -‎ ‎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这表现了萨莎的见风使舵和善于察言观色。 ②神态描写: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表现出萨莎的伪装的谦恭内心的虚伪,她一边品茶,一边微笑,表现了萨莎自认为即将得手,内心的自鸣得意。 ③动作描写:说话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体现她的迎合别人故作乖巧,萨莎靠在长沙发上闭上眼睛。乐不可支,体现其放松警惕,自以为胜利在望,洋洋自得。 ④心理描写: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表现出萨莎对自己的骗术十分有信心,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四点任选三点) ‎ ‎17. 小说中多处运用伏笔。如“亲爱的,再加点茶?”即是典例。首先,老妇人用热情的语调、亲和的态度与慈祥的笑容用以松懈对方,从而为“下手”创造机会;其次,用再加点茶来实施计划,且能引发读者想像。此伏笔可谓妙手。再如,小说中两次写老妇人步履艰难,一则是向萨莎示弱,消解她的防范心理;二则用老妇人的“步履艰难”与老妇人“枯枝般的手指”“飞快地摘下”且能“寻找猎物”的迅捷作对比,对人物进行辛辣讽刺。(只要举例恰当,且能简要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等角度分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一次诈骗事件,“猎物”即诈骗的对象,“完美的猎物”直接体现小说的主要内容;‎ 从情节看,老妇人和萨莎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诈骗对象即猎物,文章围绕各自的“猎物”展开,“猎物”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照应的角度看,标题“完美的猎物”,开头“上年纪的老妇人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猎物”,结尾“老妇人弯下腰来注视着自己的猎物,摇了摇头。这些年轻人真的都是一些菜鸟”相互照应,浑然一体。‎ - 25 -‎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要求分析老妇人有哪些性格特点,注意抓住文中对老妇人的相关描写“你喜欢猫吗?呃、呃……刚才你说你叫什么来着?”、“颤巍巍”等动作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妇人的善于伪装;而“飞快地摘下三根金项链、一对厚实的金耳环……”“她动作如此熟练,令人瞠目结舌”“十分小心地把茶壶等东西倒进瓶里,把每件茶具都用事前准备好的布袋套好”概括即可。‎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能力,要求分析小说对“萨莎”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句子之处描写手法,分析效果可从反应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角度分析。‎ 此题和结合文章的句子“我喜欢猫,你养猫了吗?”她飞快地回答,“ 莫蒂菲夫人,没什么事吧?”“表面上却装出十分尊敬的样子,欠着身子饶有兴趣地倾听着老妇人说话”“说话同时扫了一眼这套公寓,眼睛一个劲地在房间里扫来扫去。流露出她的诈骗盗窃的本能反应。灵巧地迎上茶杯,让茶壶里的茶水恰到好处地倒入她的杯中”“去卫生间了,萨莎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即将来临的财运使她非常开心。这些老家伙们从来都懒得查看证明、介绍信什么的,这绝对有机可乘”分析文章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的情节安排的能力,要求分析伏笔的手法,所谓的伏笔就是后面的结果在前面有相关的交代,答题时注意找到相关的情节即可。‎ 此题可结合文中的“亲爱的,再加点茶?”“步履艰难”两处伏笔分析,“亲爱的,再加点茶?”老妇人用热情的语调、亲和的态度与慈祥的笑容用以松懈对方和实施计划;小说中两次写老妇人步履艰难,一则是向萨莎示弱,消解她的防范心理;二则用老妇人的“步履艰难”与老妇人“枯枝般的手指”“飞快地摘下”且能“寻找猎物”的迅捷作对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 25 -‎ 甲: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 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 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孺人①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②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 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 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 25 -‎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 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释①孺(rú)人:明清时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后成为古人对母亲或妻子的尊称。 ②姁姁(xǔ):言语温和亲切。‎ ‎(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B. 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 C. 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制,格局 D. 室靡弃物 靡:浪费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孺人所许聘者也 B. 某所,而母立于兹 由千墩浦而南 C.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乃劳苦若不谋夕 D. 顷之,持一象笏至 世乃有无母之人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间“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夜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人至不去”,看似写景, 实借以抒情,这样着意描写,就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在这个生活小圈子里感到的欣喜与满足。‎ B. 从整个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写起,才见出几经破落的世家门第的迟暮景象,作者用“东犬西 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三个细节写出了原来一个大户人家逐渐把一座大宅第搞成了大 杂院。‎ C. 乳母讲作者的祖母如何关心新出生的女儿这件琐事,从乳母来说,这是她亲身经历的,而且就发生在这间小屋里;而从作者说,虽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去足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D. 作者的外祖父和外祖父的三位兄长,家境都很富有,为人敦厚、崇尚简约、朴实,与村 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2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 25 -‎ 从 兄 辄 留 有 光 意 恋 恋 不 得 留 也 孺 人 中 夜 觉 寝 促 有 光 暗 诵《 孝 经 》即 熟 读 无 一 字 龃 龉 乃 喜 。‎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答案】18. D 19. A 20. C ‎ ‎21. 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 ‎22. (1)我的孩子,很久没看到你的身影了,为何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像个女孩子?‎ ‎(2)想要姑且迁就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3)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项,“室靡弃物”中的“靡”,不是“浪费”,而是否定副词,译为“无”。‎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本题要求选择“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和“孺人所许聘者也”,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B项,“某所,而母立于兹”中的“而”,译为“你的”,是代词;“由千墩浦而南”中的“而”,表修饰,无实义。‎ C - 25 -‎ 项,“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中的“乃”译为“于是”,表顺承;“乃劳苦若不谋夕”中的“乃”,副词,译为“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D项,“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衬音助词;“世乃有无母之人”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乳母讲作者的祖母如何关心新出生的女儿这件琐事……”这个地方,从原文和生活逻辑可知,是“母亲”关心新出生的女儿。‎ 故选C。‎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抓住句中的主语,可知“从兄”“有光”是不同主语,应断开。所以“留”字后要断开。而“辄留”与“不得留也”形成对比,而“也”是句中停顿的标志。“孺人”是“中夜觉寝”和“促有光暗诵《孝经》”的主语;而“即熟读无一字龃龉”的主语是归有光;“乃喜”的主语是“孺人”。所以在“孺人”和“乃喜”前要停顿。‎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一句的采分点:“若”,代词,你;“影”,译为“身影”; ‎ - 25 -‎ ‎“何……也”固定句式,译为“为什么……呢?”;“竟日”,整天;默默在此,“类”,译为“类似,像”。‎ 第二句采分点:“欲”,想要;“苟”,姑且;“告诉”,古今异义,意思是“报告申诉”; “不许”,译为“不被允许”。‎ 第三句采分点:“无乃……乎”,固定句式,译为“恐怕……吧?”;“仆”,自称;“剌谬”,背离、违背。‎ ‎【点睛】参考译文:‎ 先母名桂,外曾祖叫周明,外祖父叫周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代代住在吴家桥,离县城东南三十里地。从千墩浦往南,对着桥头直到港湾以东一带,住户聚集,全是周姓人家。外祖父和他的三位兄长,家境都很殷实,为人敦厚、崇尚简约、朴实,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先母去吴家桥时,抽空就纺棉花,回到城里,总忙着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忙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暖问寒,送些土特产。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鱼蟹果品,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来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我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在学堂留宿。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我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 母亲死后,外祖母也去世了。周家不幸得了急性传染病,舅母死了,四姨嫁给顾家,也死了。全家相继死去三十口人,只有外祖父和二舅幸免于难。‎ 母亲故去十一年后,大姐嫁给王三接,是母亲生前亲自许配的人家。十二年后,我进入官学。在十六年上,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在世时订的亲。婚后一年,有了一个小女儿。每当抱起幼女,思母之情,愈加强烈。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亲的人,天哪,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四、古诗文默写(10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无伯叔,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 25 -‎ ‎(2)碧云天,___________,西风紧,北燕南飞。_____?总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渔父》)‎ ‎(4)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答案】 (1). 终鲜兄弟 (2). 门衰祚薄 (3). 黄花地 (4). 晓来谁染霜林醉 (5). 新浴者必振衣 (6). 受物之汶汶者乎 (7). 不在沉默中爆发 (8). 就在沉默中灭亡 (9). 仲尼厄而作《春秋》 (10). 乃赋《离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本题是识记式默写。第(1)句是李密讲自己家庭人丁不旺、孤苦伶仃。“终鲜兄弟” 就是没有什么兄弟姊妹,“鲜”与上句的“无”相对; “门衰祚薄”意思是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是“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第(2)句“黄花地”与“碧云天”相对应,非常工稳,颜色相对,“天地”相对;“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霜林”呼应了上句的“西风紧”,也就是深秋了,霜林好像喝醉了一般。第(3)句“新浴者必振衣”与“新沐者必弹冠”对仗,上句“沐”,下句 “浴”;“弹冠”对“振衣”;第(4)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个选择句式,鲁迅给后辈青年给出了两条路:“爆发”,即革命;“灭亡” 。第(5)句这几个名人的不幸遭遇是按照朝代顺序排列的,文王后是“仲尼厄而作《春秋》”,因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而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故屈原前的句子应填“仲尼……”;而“屈原放逐”的成果是“乃赋《离骚》”。要注重理解记忆。‎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 五、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25 -‎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且放青春追求间,莫因迷茫“凋朱颜”‎ 风沙高原,霜雪哨岗,有一种青春因担当而不迷茫于绝徼藏边;盛夏亢阳,深秋寒雨,有一种青春因责任而不迷茫于车水马龙;迟明书声,夤夜青灯,有一种青春因信仰而不迷茫于朝暾夕月。在部分同龄人喟叹“谁青春不迷茫”时,驻藏战士、快递小哥和青年学生的话语给我以慰藉,并使我相信: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吹散迷茫的愁云惨雾,便需要在青春中席卷起理想的旋风。不由想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学子们带着报效家国的理想,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偏僻闭塞的西南小城弦诵不绝,从未迷茫。看,木头临时拼装的科研仪器前,是杨振宁执着探索的消瘦身影;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是邓稼先求知若饥的不倦眸光。一双望向理想的眼,可助我们目视云汉,手扪星辰,无视迷茫。‎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到的理想之光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摆脱迷茫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又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鸿鹄理想的樊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实地而在扬州任职期间迷茫于歌楼酒馆,最终蹉跎青春,毫无建树,只留下一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喟叹。要在青春岁月远离迷茫的泥淖,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当踏实前行的跋涉者。‎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追求理想的青春路途注定坎壈,此时,我们的内心要不畏蹭蹬,无惧挫折。正如西晋左思,为赋三都,从未迷茫,不顾父亲“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的鄙视,不顾文豪陆机“须其成,当以覆酒瓮尔”的嘲讽,穷十年之功,“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终《三都赋》出,洛阳纸贵。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青春之河中的奔流逆潮会将我们一次次拍向乱石,但不屈的心可助我们破迷茫之浪,击水中流。‎ - 25 -‎ ‎“诗囚”孟郊曾吟道:“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那抹如山军绿再次屹立于绝徼藏边,当那道如风之影再次穿梭于车水马龙;当那阵如歌书声再次回荡于朝暾夕月,我不禁想起了梁任公的击节高歌:“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愿我们每个青年人都用眼注目理想,用脚迈步前行,凭心百折不挠,让自己的青春在追求中无憾无悔,不再迷茫。‎ 且放青春追求间,莫因迷茫凋朱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则作文材料围绕“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一话题,然后以“驻藏战士”和“快递小哥”掷地有声的回答——我的青春不迷茫,来警示我们那些沉沦、颓废的部分青年——莫因迷茫凋朱颜。面对青春两种不同的回答,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引领我们青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青春花季,认真思考青春的意义,进而弘扬责任担以天下为己任等等社会正能量。‎ 立意角度:‎ ‎1.有担当青春不迷茫。‎ ‎2.负责任的青春不迷茫。‎ ‎3.有信仰的青春不迷茫。‎ ‎4.有梦想的青春有方向。‎ 素材积累:‎ ‎1. 1939年5月,庆贺模范青年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讲话时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在2018年5月2日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了这段讲话。他号召中国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 25 -‎ ‎2. 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臧克家。‎ ‎3. 史铁生在最意气风发的年龄里被上帝夺去了双腿,并与轮椅终身为伴时,他曾一度荒废自己,整日与地坛下的枯枝落叶为伴,不言不语,看着太阳生起又落下,灵魂与之渐渐脱离。最终,他不愿自己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虚度,他不断的唤醒自己,虽处在“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艰苦条件下,还是振作起来,用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辉煌的道路,用心灵谱写了最为健全、最富韵味的文章。是他唤醒自己,最终走向成功的殿堂。 ‎ ‎4.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李大钊。‎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由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说开去,然后以“驻藏战士”和“快递小哥”掷地有声的回答——我的青春不迷茫,来警示我们那些沉沦、颓废的部分青年——莫因迷茫凋朱颜。题目带有强烈的观点和时评味道,所以本题宜采用议论文的表达方式。而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以“驻藏战士”和“快递小哥”的话——我的青春不迷茫作为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然后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作为分论点:1.“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2.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3.“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其间分别穿插西南联大的学子带着报效家国的理想的动人事例,尤其是对“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特写:“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是邓稼先求知若饥的不倦眸光。一双望向理想的眼”催人奋进。西晋左思写《三都赋》,以至洛阳纸贵的美谈;引用叙利亚诗人和孟郊的诗篇,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也有力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号召我们每个青年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让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 ‎ - 25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